CN104842571A -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2571A
CN104842571A CN201510114091.6A CN201510114091A CN104842571A CN 104842571 A CN104842571 A CN 104842571A CN 201510114091 A CN201510114091 A CN 201510114091A CN 104842571 A CN104842571 A CN 104842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air liquid
puncture repair
valve
flexible pipe
fluid d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40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2571B (zh
Inventor
金成大辅
冈松隆裕
关口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067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4332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067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4332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42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2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2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25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02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using liquid or paste-lik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16Auto-repairing or self-sealing arrangements or agents
    • B29C73/166Devices or methods for introducing sealing compositions into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16Auto-repairing or self-sealing arrangements or agents
    • B29C73/22Auto-repairing or self-sealing arrangements or agents the article containing elements including a sealing composition, e.g. powder being liberated when the article is dama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0/00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在不需要切除轮胎阀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爆胎修理液的回收作业,本发明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利用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软管,从安装于轮毂的轮胎阀插入到轮胎内部,至少具有到达轮胎内面的长度;管部件或排液装置,在所述轮胎阀和加压空气供给源之间连接,在该回收方法中,从轮胎内部注入有爆胎修理液的轮毂的轮胎阀拆卸阀门芯,通过所述轮胎阀将所述软管插入到轮胎内部,在所述轮胎阀和所述加压空气供给源之间连接所述管部件或所述排液装置,从所述加压空气供给源向轮胎内部填充空气后,利用轮胎内部的压力泄漏作用,从所述管部件的端部或所述排液装置的排液口回收轮胎内部的爆胎修理液。

Description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入轮胎内部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不用切除轮胎阀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爆胎修理液的回收作业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当安装在车辆上的轮胎发生爆胎时,实施着下述方法:通过轮胎阀向轮胎内部注入爆胎修理液,由此应急地修理轮胎,同时向轮胎内部填充空气。
但是,在诸如上述的爆胎修理方法中,由于在轮胎内部残留爆胎修理液,因此在将轮胎从轮毂拆卸而更换轮胎时,爆胎修理液会从轮胎溢出,会发生弄脏轮胎拆装机等设备的不利情况。
作为其对策,提案有各种防止爆胎修理液溢出的方法。例如,提案有下述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残留有爆胎修理液的轮胎中注入乳胶凝固剂,由此固化爆胎修理液,并将轮胎从轮毂拆卸后废弃爆胎修理液的固化物。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在安装于轮毂状态的轮胎内部注入乳胶凝固剂比较困难的缺点。
另外,提案有下述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从轮毂切除轮胎阀,将软管从轮胎阀的安装孔插入到轮胎内部,并通过该软管将轮胎内部的爆胎修理液排出掉。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下述缺点,即需要切断轮胎阀,因此轮胎阀无法再利用。
进一步,提案有下述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向轮胎阀内插入用于形成气体流路的管和用于形成液体流路的管,并通过气体流路向轮胎内部导入加压空气,同时通过液体流路将爆胎修理液向轮胎外排出。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下述缺点,即向轮胎阀内需插入用于形成气体流路的管和用于形成液体流路的管,并且液体流路必须得做成很细,因此排出爆胎修理液需要很长时间。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2009-410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2003-1272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平10-672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平2007-3312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在没有切除轮胎阀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爆胎修理液的回收作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第一发明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软管,从安装于轮毂的轮胎阀插入到轮胎内部,至少具有到达轮胎内面的长度;管部件,其一侧端部与所述轮胎阀连接、且另一侧端部与加压空气供给源连接;在该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中,从轮胎内部注入有爆胎修理液的轮毂的轮胎阀拆卸阀门芯,并通过所述轮胎阀将所述软管插入到轮胎内部,将所述管部件的一侧端部与所述轮胎阀连接,将所述加压空气供给源与所述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连接,从所述加压空气供给源向轮胎内部填充空气后,从所述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拆卸所述加压空气供给源,并利用轮胎内的压力泄漏作用,将轮胎内部的爆胎修理液从所述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回收。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第一发明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包括:软管,从安装于轮毂的轮胎阀插入到轮胎内部,至少具有到达轮胎内面的长度;管部件,其一侧端部与所述轮胎阀连接、且另一侧端部与加压空气供给源连接。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第二发明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软管,从安装于轮毂的轮胎阀插入到轮胎内部,至少具有到达轮胎内面的长度;排液装置,包括与所述轮胎阀连接的阀连接口、与加压空气供给源连接的加压口、以及用于排出爆胎修理液的排液口,并且在相对于所述阀连接口选择性地连接加压口和排液口的流路上设置有切换阀;在该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中,从轮胎内部注入有爆胎修理液的轮毂的轮胎阀拆卸阀门芯,并通过所述轮胎阀将所述软管插入到轮胎内部,使所述排液装置的阀连接口与所述轮胎阀连接,使所述加压空气供给源与所述排液装置的加压口连接,在通过所述切换阀使所述排液装置的阀连接口与加压口导通的状态下,从所述加压空气供给源向轮胎内部填充空气,然后通过所述切换阀使所述排液装置的阀连接口与排液口导通,由此利用轮胎内部的压力泄漏作用,从所述排液装置的排液口回收轮胎内部的爆胎修理液。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第二发明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从安装于轮毂的轮胎阀插入到轮胎内部,至少具有到达轮胎内面的长度;排液装置,包括与所述轮胎阀连接的阀连接口、与加压空气供给源连接的加压口、以及用于排出爆胎修理液的排液口,并且在相对于所述阀连接口选择性地连接加压口和排液口的流路上设置有切换阀。
在第一发明中,利用包括软管和管部件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通过轮胎阀将软管插入到轮胎内,将轮胎阀和管部件和加压空气供给源相互连接,并从加压空气供给源向轮胎内填充空气后,利用轮胎内的压力泄漏作用将轮胎内的爆胎修理液从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回收。在该情况下,无需切除轮胎阀,在回收爆胎修理液后还能照常使用轮胎阀。另外,在轮胎阀允许的范围,软管可以做成尽可能粗,因此与现有的技术中向轮胎阀中插入气体用流路和液体用流路的管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回收爆胎修理液。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不用切除轮胎阀而高效地进行爆胎修理液的回收作业。并且,根据第一发明还有如下优点,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不用太复杂,能够用少量的部件构成。
优选的是,管部件具有可挠性。在该情况下,从加压空气供给源向轮胎内填充空气后,例如在将管部件折弯或挤压而管部件的流路被阻塞的状态下,从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拆卸加压空气供给源,然后,导通管部件的流路而从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回收轮胎内的爆胎修理液。由此,当拆卸加压空气供给源时能够防止爆胎修理液飞散。
优选的是,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上安装具有相对于加压空气供给源能够装卸自由的结构、且具有朝向与管部件的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的配件,并且在该配件的开口部朝下的状态下回收所述爆胎修理液。或者,优选的是,该管部件具有弯曲形状或者曲折形状,并且在该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朝下的状态下回收所述爆胎修理液。或者,管部件在长尺寸方向的一部分上具有蛇纹部,在该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朝下的状态下回收所述爆胎修理液。由此,能够防止爆胎修理液的飞散,并且能够将爆胎修理液可靠地回收至容器等内。
管部件还可以在长尺寸方向的一部分上具有开关阀,在该情况下,在开启开关阀的状态下,从加压空气供给源向轮胎内填充空气,然后在关闭开关阀的状态下,从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拆卸加压空气供给源,然后,将开启开关阀,由此从管部件的另一侧端部回收轮胎内的爆胎修理液。由此,当拆卸加压空气供给源时,能够防止爆胎修理液的飞散。
另外,还可以是软管和管部件具有相互连接自由的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同时进行将软管插入到轮胎内的作业和将管部件安装在轮胎阀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由于确保软管和管部件之间的气密性,因此能够更加圆滑地进行爆胎修理液的排出。
另一方面,在第二发明中,利用包括软管和排液装置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通过轮胎阀将软管插入到轮胎内部,将轮胎阀与排液装置和加压空气供给源相互连接,从加压空气供给源向轮胎内部填充空气,然后利用轮胎内部的压力泄漏作用,从排液装置的排液口回收轮胎内部的爆胎修理液。在该情况下,无需切除轮胎阀,因此在回收爆胎修理液后还能够照常使用轮胎阀。另外,在轮胎阀允许的范围,软管可以做成尽可能粗,因此与现有的在轮胎阀中插入气体用流路和液体用流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回收爆胎修理液。因此,根据第二发明,在没有切除轮胎阀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爆胎修理液的回收作业。
在上述排液装置中,流路以“T”字状分歧,并且切换阀具有“L”字状的导路,加压口和排液口以相对而置的方式配置,在切换阀的第一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与加压口导通,在切换阀的第二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与排液口导通。或者,在上述排液装置中,切换阀具有两个导路,并且相对于与轮胎阀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自由,在切换阀的第一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与加压口导通,在切换阀的第二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与排液口导通。采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排液装置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将加压口和排液口错误地导通的切换错误。
另外,优选的是,在排液口上设置有用于防止爆胎修理液飞散的飞散防止部件。由于在排液口上设置有飞散防止部件,因此能够防止爆胎修理液的飞散,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爆胎修理液的回收作业。
在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中,优选的是,将软管做成比轮胎阀的贯通孔的最细部细,且在软管的轮胎阀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比轮胎阀的贯通孔的最细部粗的卡止部。在该情况下,从轮胎阀能够将软管容易地插入到轮胎内部,并且设置在软管的轮胎阀一侧的端部的卡止部被轮胎阀的贯通孔的最细部卡止,因此能够防止软管脱落在轮胎内。
软管具有用于指示切断长度的刻度,根据该刻度将软管切断成与轮胎尺寸相对应的长度。即,软管长度设定为所能想到的所有轮胎中能够从轮胎阀达到轮胎内面的大小,根据指示刻度适当地切断软管,以使软管长度能够满足各种轮胎尺寸。优选的是,在软管上直接表示刻度,但根据情况,还可以把印有刻度的纸等绑定在软管上。
进一步,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包括用于凝固爆胎修理液的凝固剂和用于收纳爆胎修理液的具有可挠性的袋子,在该情况下,将从轮胎内部抽取的爆胎修理液投入到袋子中,在袋子中混合爆胎修理液和凝固剂,将所述爆胎修理液在其凝固的状态下进行回收。因此能够将使用完的爆胎修理液作为可燃性垃圾简单且迅速地废弃掉。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由第一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在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中使用的轮胎阀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3例示在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中使用的软管,图3(a)~(c)为表示各软管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例示在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中使用的软管,图4(a)~(b)为表示各软管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例示第一发明中使用的管部件的配件,图5(a)~(d)为表示各配件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在第一发明中使用的管部件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7为表示在第一发明中使用的管部件的又一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8为表示将图7的管部件和软管的连接结构放大的截面图;
图9为表示将图7的管部件和软管的连接结构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0为表示通过图1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排液工序的侧视图;
图11为表示通过图1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排液工序的侧视图;
图12为表示由第一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构成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侧视图;
图13为表示由第一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构成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侧视图;
图14为表示在图13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中的管部件的蛇纹部的侧视图;
图15为表示由第一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构成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侧视图;
图16表示在图15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中的管部件,图16(a)~(c)为表示管部件的不同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17为将投入在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中使用的凝固剂的具有可挠性的袋子部分切开来表示的侧视图;
图18为表示构成图17的袋子的层压薄膜的放大截面图;
图19为表示图17的袋子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0为表示由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侧视图;
图21表示在图20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中的排液装置,图21(a)~(b)为表示排液装置的不同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22为表示由第二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构成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侧视图;
图23表示在图22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中的排液装置,图23(a)~(b)为表示排液装置的不同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24表示在第二发明中使用的排液装置的排液口的变形例,图24(a)~(e)为表示各排液口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充气轮胎
2  轮毂
3  轮胎阀
4  爆胎修理液
10  软管
11  卡止部
12  刻度
20  加压空气供给源
30  管部件
31  一侧端部
32  另一侧端部
33  配件
36  蛇纹部
37  开关阀
40  凝固剂
50  具有可挠性的袋子
130  排液装置
131  阀连接口
132  加压口
133  排液口
134  流路
135、135a  切换阀
136、136a  导路
137  飞散防止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图1~图11表示由第一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在图1中,1是充气轮胎、2是轮毂、3是安装在轮毂上的轮胎阀、4是注入在充气轮胎1内的爆胎修理液。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包括:软管10,具有从轮毂2的轮胎阀3插入至轮胎1内部而至少到达轮胎内面的长度;管部件30,在轮胎阀3和加压空气供给源20之间连接。
如图2所示,轮胎阀3在其内部具有圆筒状的贯通孔3a(用虚线图示),并且在其基端侧上形成有与轮毂2的安装孔结合的收缩部3b,在其前端侧上形成有外螺纹部3c。贯通孔3a的长尺寸方向的一部分局部地缩小而在该部位上形成有内直径最小的最细部3d。向轮胎内部充气时,轮胎阀3中插入阀门芯(未图示)。
另一方面,如图3(a)~(c)所示,在软管10的轮胎阀侧的端部上包括卡止部11。软管10的外径比轮胎阀3的贯通孔3a的最细部3d的内径小,但卡止部11的外径比轮胎阀3的贯通孔3a的最细部3d的内径大。图3(a)中,在软管10和卡止部11之间形成段差。图3(b)中,卡止部11具有从软管10的主体侧逐渐变粗的锥形部。图3(c)中,软管10的轮胎阀侧的端部通过热变形形成卡止部11。另外,卡止部11还可以形成为与阀门芯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当然,在软管10上还可以安装用于形成卡止部11的接头。
如此,当软管10做成比轮胎阀3的贯通孔3a的最细部3d细、且在软管10的轮胎阀侧的端部上设置比轮胎阀3的贯通孔3a的最细部3d粗的卡止部11时,从轮胎阀3能够将软管10容易地插入到轮胎1内部,并且由于软管10的卡止部11被轮胎阀3的贯通孔3a的最细部3d卡止,因此能够防止软管10脱落在轮胎1内。
另外,通过将软管10的卡止部11做成比最细部3d粗,由此能够确保软管10和轮胎阀3之间的气密性。关于确保气密性方面,可以是通过使轮胎阀3的贯通孔3a的内周面与软管10的卡止部11的外周面相互贴紧而使两者之间密封,或者,还可以是通过使轮胎阀3的贯通孔3a的最细部3d的轴方向端面和软管10的卡止部11的轴方向端面相互贴紧而使两者之间密封。
软管10的材质没有特别地限定,但可以使用硅橡胶等橡胶、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氟树脂等合成树脂和金属等。但是,如果过于柔软,则会影响软管10的插入作业。
软管10的外径优选的是2.5mm~3.15mm的范围。如果软管10太过于粗,则软管10难以通过轮胎阀3的贯通孔3a的最细部3d,相反如果软管10太过于细,则排出爆胎修理液4需要花很长时间。另一方面,软管10的卡止部11的外径优选的是3.2mm~4.0mm的范围。如果卡止部11太过于粗,则难以将卡止部11压入到轮胎阀3内,相反如果卡止部11太过于细,则软管10容易脱落在轮胎1内。
如图4(a)~(b)所示,软管10具有按字母顺序A~D指示切断长度的刻度12,并根据该刻度12将软管10切断成满足轮胎尺寸的长度。即,使用前的软管10长度设定为所能想到的所有轮胎中能够从轮胎阀3达到轮胎内面的长度,并根据刻度12将软管10切断成与各种轮胎尺寸相对应的长度。图4(a)中,在软管10上直接表示刻度12。图4(b)中,刻度12被印在纸等薄片13上。印有刻度12的薄片13可以是专用薄片,也可以是利用使用说明书的一部分。无论何种情况,刻度12的含义记载于使用说明书等上。例如,使用说明书上记载刻度12的字母A~D与轮胎尺寸之间的对应关系。刻度12可以用线的粗度、颜色、条数等来进行区别,也可以用数字或记号代替上述的字母来进行标注。
如图1所示,加压空气供给源20包括电动式空压机21、与该空压机21连接的软管22、用于将空压机21与电源连接的软线23和插头24。具有内螺纹部的连接夹具25按照转动自由的方式安装在软管22的端部上。
另外,加压空气供给源20并不要求是高压,因此可以用自行车用气筒来代替上述电动式空压机21。在该情况下不需要电源。当然,也可以用商业用大型空压机来代替便携式空压机21。
管部件30由具有弯曲形状的圆筒管构成,并且一侧端部31与轮胎阀3连接,同时另一侧端部32与加压空气供给源20连接。管部件30具有可挠性,能够用手容易弯折的同时也能够恢复到原样。因此,通过将管部件30折弯或挤压等方式能够将管部件30的流路根据需要进行阻塞。
作为管部件30的构成材料优选的是使用聚乙烯醇(PVA)或聚乙烯(PE)等合成树脂、硅橡胶等橡胶。
管部件30的一侧端部31与轮胎阀3连接、以及管部件30的另一侧端部32与加压空气供给源20连接的结构没有做特别的限定,可以是机械地连接,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弹性变形的嵌合。在此,一侧端部31相对于轮胎阀3通过弹性变形来嵌合,另一侧端部32上安装有相对于加压空气供给源20能够自由装卸的配件33。即,配件33具有与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的连接夹具25连接的外螺纹部。
管部件30的配件33可以采用如图5(a)~(d)所示的各种结构。在图5(a)中,配件33包括:固定部33a,其嵌入到管部件30而被固定;连接部33b,其包括与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连接夹具25结合的外螺纹部;开口部33c,其朝向管部件30的轴方向开口。在图5(b)中,配件33包括:固定部33a,其嵌入到管部件30而被固定;连接部33b,其嵌入到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连接夹具25,且前端细;开口部33c,朝向管部件30的轴方向开口。
在图5(c)中,配件33包括:固定部33a,其嵌入到管部件30而被固定;连接部33b,其包括与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连接夹具25结合的外螺纹部;开口部33c,其朝向与管部件30的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开口。在图5(d)中,配件33包括:固定部33a,其嵌入到管部件30而被固定;连接部33b,其嵌入到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连接夹具25,且前端细;开口部33c,其朝向与管部件30的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开口。在图5(c)、(d)的情况下,当回收爆胎修理液4时,使配件33的开口部33c朝下开口,由此能够防止爆胎修理液4的飞散。
如图6所示,管部件30可以是将大直径管30a和插入到该大直径管30a的细直径管30b组合而构成。在此情况下,大直径管30a嵌合于轮胎阀3,细直径管30b嵌入到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连接夹具25内。
另外,如图7所示,软管10以及管部件30可以是按照相互连接自由的方式构成。图7中,管部件30的端部31上安装有连接部件34,通过该连接部件34软管10和管部件30相互连接。在此情况下,由于软管10插入到轮胎内1和管部件30安装于轮胎阀3能够同时进行,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由于确保软管10和管部件30之间的气密性,能够更加圆滑地进行爆胎修理液4的排出。
如图8所示,连接部件34包括:固定部34a,其嵌入到管部件30而被固定;连接部34b,其包括与轮胎阀3结合的内螺纹部;筒状突起34c,其保持软管10的端部。在图8的例子中,呈筒状突起34c插入到软管10的内侧的状态,但是在图9的例子中,呈软管10插入到筒状突起34c的内侧的状态。在前者的情况下,筒状突起34c的外直径需做成比软管10的内直径小,因此爆胎修理液4的流量变少,但在后者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确保爆胎修理液4的流路。
接着,关于利用上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来回收爆胎修理液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所示,从轮胎1内部注入有爆胎修理液4的轮毂的轮胎阀3拆卸阀门芯,通过轮胎阀3将软管10插入到轮胎1内部。软管10事先已被调整为适当的长度,因此其前端抵接于轮胎内面,且其轮胎阀侧的卡止部11正好被轮胎阀3的贯通孔3a的最细部3d卡止。
接着,将管部件30的一侧端部31与轮胎阀3连接,相对于管部件30的另一侧端部32连接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由此,在轮胎阀3和加压空气供给源20之间连接管部件30,由此形成一整套加压空气供给管路。并且,从加压空气供给源20向轮胎1内填充空气。爆胎修理液4的注入量例如尺寸为215/60R16时为650ml程度,因此作为排出该爆胎修理液4所需的压力,轮胎1内的气压为50kPa~100kPa的范围,优选的是例如80kPa程度。
如图10所示,填充空气后从管部件30的端部32拆卸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并利用轮胎1内的压力泄漏作用将轮胎1内的爆胎修理液4从管部件30的另一侧端部32回收。优选的是,将爆胎修理液4回收至具有适当容量的容器35内。
由于管部件30具有可挠性,因此优选的是,填充空气后将管部件30折弯或挤压而将管部件30的流路进行阻塞的状态下,从管部件30的端部32拆卸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这样做之后,导通管部件30的流路并回收爆胎修理液4。由此,当拆卸加压空气供给源20时能够防止爆胎修理液4飞散。但是,管部件30具有足够长的长度时,由于爆胎修理液4的排出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因此不一定非要阻塞管部件30的流路。
如果爆胎修理液4的回收大致结束,则空气从管部件30的端部32排出,此时,如图11所示,优选的是使管部件30的端部32朝上。由此,能够抑制爆胎修理液4的飞散。
根据上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将回收轮胎1内的爆胎修理液4时,无需切除轮胎阀3,因此在回收爆胎修理液4后还能够照常使用轮胎阀3。另外,在轮胎阀3允许的范围,软管10可以做成尽可能粗,因此根据轮胎1内的压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回收爆胎修理液4。因此,在没有切除轮胎阀3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爆胎修理液4的回收作业。
图12~图16分别表示由第一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构成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这些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仅仅是管部件的结构有区别,因此在图12~图16中与图1相同的物体中标注了相同符号,以省略对该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图12的实施方式中管部件30呈弯曲形状。回收爆胎修理液4时使管部件30的端部32呈朝下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爆胎修理液4的飞散,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爆胎修理液4回收至容器35内。如此,能够适当地选择管部件30的弯曲程度。
在图13的实施方式中,管部件30的长尺寸方向的一部分上具有蛇纹部36(参照图14)。蛇纹部36相对于管部件30可以整体进行加工,或者,可以是在蛇纹部36的两侧上连接别的管的方式构成管部件30。如此,在管部件30的长尺寸方向的一部分上设置蛇纹部36时,当向轮胎1内填充空气时,使管部件30呈直线状态,当回收爆胎修理液4时,使管部件30的端部32呈朝下的状态,当从轮胎1内排出空气时,使管部件30的端部32呈朝上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爆胎修理液4的飞散,能够将爆胎修理液4可靠地回收至容器35内,并且能够确保各工序中的最合适的作业状态。
在图15的实施方式中,管部件30的长尺寸方向的一部分上具有开关阀37。更加具体地说,如图16(a)~(c)所示,在连接管部件30的一侧端部31和另一侧端部32的流路上设置有开关阀37,并根据该开关阀37的状态管部件30的流路开启和关闭。
在此情况下,首先,通过轮胎阀3将软管10插入到轮胎1内,在轮胎阀3和加压空气供给源20之间连接管部件30,然后,如图16(a)所示,将开关阀37在开启的状态下从加压空气供给源20向轮胎1内填充空气。接着,如图16(b)所示,在关闭开关阀37的状态下,从管部件30的端部32拆卸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之后,通过开启开关阀37,并利用轮胎1内的压力泄漏作用将轮胎1内的爆胎修理液4从管部件30的另一侧端部32回收。如上所述地在管部件30的长尺寸方向的一部分上设置有开关阀37时,当拆卸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时能够防止爆胎修理液4的飞散。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爆胎修理液4是从管部件30的另一侧端部32回收,但作为回收用容器除了使用桶或瓶子等之外,还可以使用具有可挠性的袋子。并且,优选的是,在具有可挠性的袋子中用凝固剂将爆胎修理液4进行凝固。
图17~图19为表示将在第一发明中使用的封入凝固剂的具有可挠性的袋子的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包括用来凝固爆胎修理液的凝固剂40和用来收纳爆胎修理液的具有可挠性的袋子50。
凝固剂40只要是凝固含有乳胶粒子的爆胎修理液,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特开2009-41006号公报所记载的凝固剂。该凝固剂含有引起乳胶粒子凝集的矿物质和凝胶剂。
作为上述矿物质,可以使用选自由硅酸盐、氧化物、和碳酸盐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例如,作为矿物质,可以使用选自由氧化铝、硅酸钠、硅酸镁、硅酸铝、蒙脱石、膨润土以及沸石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方面,作为凝胶剂,可以使用选自由聚乙烯氧化物、聚丙烯氧化物、羟基乙基纤维素和这些的改性聚合物、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以及二亚苄基山梨醇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凝胶剂的量是相对于100重量份矿物质为20~700重量份,优选为60~200重量份。但是,上述凝胶剂除了矿物质和凝胶剂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包括例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颜料(染料)、可塑剂、触变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界面活性剂、分散剂、脱水剂、防静电剂等添加剂。
另一方面,具有可挠性的袋子50是将由层压薄膜54构成的两张侧薄片51、52和由层压薄膜54构成的一张内裆53相互热熔而形成。在袋子50中事先封入有凝固剂40。另外,为了收纳从轮胎内部回收的爆胎修理液,袋子50优选具有700ml~2000ml容量。内裆53配置在袋子50的下部。内裆53在不使用时处于折叠状态,但是也可以是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无论哪种方式,袋子50在打开内裆53的状态下形成立体形状,形成为独自站立的结构。
如图18所示,层压薄膜54包括具有阻气性的中间层54a、在中间层54a的内侧层压的内层54b和在中间层54a的外侧层压的外层54c。作为中间层54a的构成材料,除了可以使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酰胺(PA)、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乙烯醇(PVA)、MX尼龙(MXD6)、聚丙烯腈树脂(PAN)等气体透过性低的合成树脂外,还可以使用铝箔等金属箔。另外,作为内层54b和外层54c的构成材料,为了确保机械强度和耐候性,可以使用聚乙烯、聚酯、尼龙等合成树脂。内层54b和外层54c优选由相同材料构成,但是,根据需求特性,也可以由相互不同的材料构成。
中间层54a的厚度是在合成树脂的情况下形成5μm~200μm为宜。在铝箔等金属箔的情况下,形成1nm~500nm为宜,优选形成5nm~200nm。如果中间层54a过于薄,则阻气性会降低,相反地,如果其厚度过于厚,则会成为降低可挠性的主要原因。另外,内层54b和外层54c的各层厚度形成5μm~100μm为宜。如果这些内层54b和外层54c过于薄,则会降低混合爆胎修理液和凝固剂时的耐久性,相反地,如果其厚度过于厚,则会降低可挠性。
另外,内层54b和外层54c分别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多层。在多层的情况下,其合计厚度形成5μm~100μm为宜。
在袋子50的侧缘的上部设有切口55,通过将该切口55作为起点撕开袋子50的上端部分,形成开口部56(参照图19)。另外,在袋子50上沿着开口部56设有密封带57。密封带57只要是能够密封开口部56,对其结构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由槽57a和突条57b构成,槽57a在一侧薄片51中沿着开口部56延伸,突条57b在另一侧薄片52中沿着开口部56延伸且相对于槽57a弹性嵌合。
当利用上述的凝固剂40以及袋子50回收爆胎修理液时,如图19所示,对内包有凝固剂40的袋子50的上端进行开口,并将从轮胎1内部抽取的爆胎修理液4投入其中。接着,对袋子50的开口部56由密封带57进行密封后,对具有可挠性的袋子50搓揉以混合爆胎修理液4和凝固剂40,由此在袋子50中凝固爆胎修理液4。其结果,使用完的爆胎修理液4能够与袋子50一起作为可燃性垃圾简单且迅速地被废弃。
在上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中,由于在具有可挠性的袋子50的开口部56设有密封带57,因此在搓揉袋子50时能够可靠地防止爆胎修理液4溢出。
另外,由于具有可挠性的袋子50由包括具有阻气性的中间层54a的层压薄膜54构成,并在袋子50内事先封入有凝固剂40,因此内包的凝固剂40不会暴露在空气中,能够长时间地维持该凝固剂的品质。
进一步地,由于袋子50是其下部具有内裆53而独自站立的结构,因此在从轮胎1内部抽取爆胎修理液4时不需要支撑袋子50。因此,具有下述优点:在从轮胎内部抽取爆胎修理液4时,即使需要对阀等进行操作时,也能够将所有的回收作业由一个人来进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具有可挠性的袋子由包括具有阻气性的中间层的层压薄膜构成且在袋子中事先封入有凝固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作为具有可挠性的袋子可使用软质塑料袋等、凝固剂是可以封入在具有阻气性的其它包装件上。在该情况下,将爆胎修理液和凝固剂一起投入具有可挠性的袋子中,将这些爆胎修理液和凝固剂进行混合即可。
图20~图21为表示由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图。在图20中,1是充气轮胎、2是轮毂、3是安装在轮毂上的轮胎阀、4是注入于充气轮胎1中的爆胎修理液。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包括:软管10,具有从轮毂2的轮胎阀3插入至轮胎1内部而至少到达轮胎内面的长度;排液装置130,在轮胎阀3和加压空气供给源20之间连接。
轮胎阀3和软管10使用与前面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轮胎阀和软管(参照图2、图3(a)~(c)、图4(a)~(b))。因此,省略关于轮胎阀3和软管10的详细说明。
如图20所示,加压空气供给源20包括,电动式空压机21、与该空压机21连接的软管22、用于将空压机21与电源连接的软线23和插头24。
另外,加压空气供给源20并不要求是高压,因此可以用自行车用气筒来代替上述电动式空压机21。在该情况下不需要电源。当然,也可以用商业用大型空压机来代替便携式空压机21。
如图21(a)~(b)所示,排液装置130包括:阀连接口131,其与轮胎阀3连接;加压口132,其与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连接;排液口133,其用来排出爆胎修理液4;并且,具有在使加压口132和排液口133相对于所述阀连接口131选择性地连接的流路上设置有切换阀134的结构。该排液装置130按照排液口133位于下侧的方式安装在轮胎阀3上。另外,阀连接口131和轮胎阀3的连接结构以及加压口132和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的连接结构没有做特别地限定,可以是机械地连接,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弹性变形的嵌合。
在排液装置130中,流路134以“T”字状分歧,并且切换阀135具有“L”字状的导路136。另外,加压口132和排液口133以相对而置的方式配置。另外,图21(a)所示的切换阀135的第一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131与加压口132导通,在图21(b)所示的切换阀135的第二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131与排液口133导通。
接着,说明利用上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首先,如图20所示,从轮胎1内注入有爆胎修理液4的轮毂的轮胎阀3拆卸阀门芯,通过轮胎阀3将软管10插入到轮胎1内部。软管10事先已被调整为适当的长度,因此其前端抵接于轮胎内面,同时轮胎阀侧的卡止部11被轮胎阀3的贯通孔3a的最细部3d卡止。
接着,相对于轮胎阀3连接排液装置130的阀连接口131,相对于排液装置130的加压口132连接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由此,在轮胎阀3和加压空气供给源20之间连接排液装置130,由此形成一整套加压空气供给管路。并且,在通过切换阀135使排液装置130的阀连接口131与加压口132导通的状态下,从加压空气供给源20向轮胎1内填充空气。爆胎修理液4的注入量例如尺寸为215/60R16时为650ml程度,因此作为排出该爆胎修理液4所需的压力,轮胎1内的气压为50kPa~100kPa的范围,优选的是例如80kPa程度。填充空气后,通过切换阀135使排液装置130的阀连接口131与排液口133导通,由此利用轮胎1内的压力泄漏作用将轮胎1内的爆胎修理液4从排液装置130的排液口133回收。
根据上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将回收轮胎1内的爆胎修理液4时,无需切除轮胎阀3,在回收爆胎修理液4后能够照常使用轮胎阀3。另外,在轮胎阀3允许的范围,软管10可以做成尽可能粗,因此根据轮胎1内的压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回收爆胎修理液4。因此,在没有切除轮胎阀3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爆胎修理液4的回收作业。
另外,在排液装置130中流路以“T”字状分歧,且切换阀135具有“L”字状导路136,并且加压口132和排液口133以相对而置的方式配置,在切换阀135的第一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131与加压口132导通,在切换阀135的第二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131和排液口133导通,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将加压口132和排液口133错误地导通的切换错误。
图22和图23为表示由第二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构成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的图。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比仅仅是排液装置的结构有区别,因此在图22和图23中针对与图20和图21相同的物体标注了相同的符号以省略该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23(a)~(b)所示,排液装置130包括:阀连接口131,其与轮胎阀3连接;加压口132,其与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连接;排液口133,其用来排出爆胎修理液4;并且具有在使加压口132和排液口133相对于阀连接口131选择性地连接的流路上设置切换阀135a的结构。该排液装置130按照排液口133位于下侧的方式安装在轮胎阀3上。在此情况下也是,阀连接口131和轮胎阀3的连接结构以及加压口132和加压空气供给源20的软管22的连接结构没有做特别地限定,可以是机械地连接,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弹性变形的嵌合。
在排液装置130中,活塞状的切换阀135a具有两个直线状的导路136a,并且以相对于轮胎阀3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自由的方式构成。另外,在图23(a)所示的切换阀135a的第一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131与加压口132导通,在图23(b)所示的切换阀135a的第二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131与排液口133导通。另外,切换阀135a被弹性施力,使得切换阀135a在各切换位置上静止,且其切换位置以不容易改变的方式构成。另外,也可以设置限制器,以在轮胎1内的空气压到达任意的临界值时切换阀135a自动地被切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是同前面所述的实施方式一样,在不切除轮胎阀3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爆胎修理液4的回收作业。另外,在排液装置130中,切换阀135a具有两个导路136a,且以在相对于与轮胎阀3的中心轴呈垂直的方向上滑动自由的方式构成,在轮胎阀135a的第一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131与加压口132导通,在切换阀135a的第二切换位置上使阀连接口131与排液口132导通,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将加压口132和排液口133错误地导通的切换错误发生。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从排液口133回收爆胎修理液4,但是如果在回收作业的最后阶段轮胎1内几乎没有爆胎修理液4,则会存在通过残存的高压空气爆胎修理液4从排液口133迅猛地飞散的担心。因此,在排液口133上设置用来防止爆胎修理液4的飞散的飞散防止部件为宜。
图24(a)~(e)为表示在第二发明中使用的排液装置的排液口的变形例的图。在图24(a)中,排液口133上没有设置飞散防止部件,因此爆胎修理液4飞散。在图24(b)中,在排液口133上安装有由比排液口133粗的软管等构成的飞散防止部件137。在图24(c)中,排液口133被由网状物或无纺织布等布料构成的飞散防止部件137覆盖。在图24(d)中,在排液口133上安装形成球状的液体积存空间的飞散防止部件137。在图24(e)中,在排液口133上形成喇叭状的宽的飞散防止部件,使得爆胎修理液4的流速下降。在任何情况下也是,通过在排液口133上设置飞散防止部件137,能够防止爆胎修理液4的飞散,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爆胎修理液4的回收作业。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从排液口133回收爆胎修理液4,但作为回收用容器除了可以使用桶或瓶子之外,还可以使用具有可挠性的袋子。并且,优选的是,在具有可挠性的袋子中用凝固剂凝固爆胎修理液4。
即,本实施方式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优选包括用于凝固爆胎修理液的凝固剂40和用于收纳爆胎修理液的具有可挠性的袋子50(参照图17~图19)。作为凝固剂40和具有可挠性的袋子50,可以使用与前面所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袋子。因此,在此省略关于凝固剂40和具有可挠性的袋子50的构成以及使用方法的详细说明。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只要不脱离附上的权利要求书范围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应该理解为对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代用和置换。

Claims (16)

1.一种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所述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包括:
软管,从安装于轮毂的轮胎阀插入到轮胎内部,至少具有到达轮胎内面的长度;
排液装置,包括与所述轮胎阀连接的阀连接口、与加压空气供给源连接的加压口、以及用于排出爆胎修理液的排液口,并且在相对于所述阀连接口选择性地连接加压口和排液口的流路上设置有切换阀;
在该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中,从轮胎内部注入有爆胎修理液的轮毂的轮胎阀拆卸阀门芯,并通过所述轮胎阀将所述软管插入到轮胎内部,将所述排液装置的阀连接口与所述轮胎阀连接,将所述加压空气供给源与所述排液装置的加压口连接,在通过所述切换阀使所述排液装置的阀连接口与加压口导通的状态下,从所述加压空气供给源向轮胎内部填充空气,然后通过所述切换阀使所述排液装置的阀连接口与排液口导通,由此利用轮胎内部的压力泄漏作用,从所述排液装置的排液口回收轮胎内部的爆胎修理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液装置中,所述流路以“T”字状分歧,并且所述切换阀具有“L”字状的导路,所述加压口和所述排液口以相对而置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切换阀的第一切换位置上使所述阀连接口与所述加压口导通,在所述切换阀的第二切换位置上使所述阀连接口与所述排液口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液装置中,所述切换阀具有两个导路,并且在相对于所述轮胎阀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自由,在所述切换阀的第一切换位置上使所述阀连接口与所述加压口导通,在所述切换阀的第二切换位置上使所述阀连接口与所述排液口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液口上设置用于防止爆胎修理液飞散的飞散防止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软管做成比所述轮胎阀的贯通孔的最细部细,且在所述软管的轮胎阀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比所述轮胎阀的贯通孔的最细部粗的卡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具有用于指示切断长度的刻度,根据该刻度以与轮胎尺寸相对应地对所述软管进行切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上直接表示所述刻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包括用于凝固爆胎修理液的凝固剂和用于收纳爆胎修理液的具有可挠性的袋子,将从轮胎内部抽取的爆胎修理液投入到所述袋子中,在所述袋子中混合所述爆胎修理液和所述凝固剂,将所述爆胎修理液在其凝固的状态下进行回收。
9.一种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软管,从安装于轮毂的轮胎阀插入到轮胎内部,至少具有到达轮胎内面的长度;
排液装置,包括与所述轮胎阀连接的阀连接口、与加压空气供给源连接的加压口、以及用于排出爆胎修理液的排液口,并且在相对于所述阀连接口选择性地连接加压口和排液口的流路上设置有切换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液装置中,所述流路以“T”字状分歧,并且所述切换阀具有“L”字状的导路,所述加压口和所述排液口以相对而置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切换阀的第一切换位置上使所述阀连接口与所述加压口导通,在所述切换阀的第二切换位置上使所述阀连接口与所述排液口导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液装置中,所述切换阀具有两个导路,并且在相对于所述轮胎阀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自由,在所述切换阀的第一切换位置上使所述阀连接口与所述加压口导通,在所述切换阀的第二切换位置上使所述阀连接口与所述排液口导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液口上设置用于防止爆胎修理液飞散的飞散防止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软管做成比所述轮胎阀的贯通孔的最细部细,且在所述软管的轮胎阀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比所述轮胎阀的贯通孔的最细部粗的卡止部。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具有用于指示切断长度的刻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管上直接表示所述刻度。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任一项所述的爆胎修理液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凝固爆胎修理液的凝固剂和用于收纳爆胎修理液的具有可挠性的袋子。
CN201510114091.6A 2010-01-15 2010-11-19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425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6710 2010-01-15
JP2010-006707 2010-01-15
JP2010006710A JP4743328B2 (ja) 2010-01-15 2010-01-15 パンク修理液の回収方法及び回収装置
JP2010006707A JP4743327B2 (ja) 2010-01-15 2010-01-15 パンク修理液の回収方法及び回収装置
CN201080060270.1A CN102712146B (zh) 2010-01-15 2010-11-19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0270.1A Division CN102712146B (zh) 2010-01-15 2010-11-19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2571A true CN104842571A (zh) 2015-08-19
CN104842571B CN104842571B (zh) 2017-12-12

Family

ID=443040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027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2146B (zh) 2010-01-15 2010-11-19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CN20151011409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42571B (zh) 2010-01-15 2010-11-19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027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2146B (zh) 2010-01-15 2010-11-19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39830B2 (zh)
CN (2) CN102712146B (zh)
DE (1) DE112010005136B4 (zh)
WO (1) WO20110867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2757B2 (ja) * 2011-09-02 2016-08-3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情報を取得装置、タイヤ状態監視システム及びパンク修理液の回収方法
JP5304928B1 (ja) * 2012-06-18 2013-10-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洗浄方法
CN105492565B (zh) * 2013-09-09 2017-09-2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凝固剂及使用该凝固剂的轮胎刺破修理套件
CN113524733A (zh) * 2020-04-13 2021-10-22 阿米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气阀的吸管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7348A (en) * 1996-06-25 1999-07-27 Sp Reifenwerke Gmbh Method of removing puncture sealing means from tires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60B2 (ja) 1988-04-15 1994-01-05 株式会社タツノ・メカトロニクス 除水器
JP3782333B2 (ja) * 2001-10-22 2006-06-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リング剤の注入・抜き取り兼用ホー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の補修方法
ATE381987T1 (de) * 2001-11-15 2008-01-15 Even Honour Internat Ltd Vorrichtung zum abdichten und aufblasen eines aufblasbaren objekts
JP2005138400A (ja) 2003-11-06 2005-06-02 Bridgestone Corp シーリング剤回収装置
JP4133945B2 (ja) * 2004-06-28 2008-08-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パンクシーリング剤送給、抜取り装置
JP2007331210A (ja) * 2006-06-14 2007-12-27 Bridgestone Corp シーリング剤回収装置
DE102008033514B4 (de) 2007-07-17 2013-03-28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Emulsionskoagulierungsmittel und Verfahren zum Zurückgewinnen eines Reifendichtmittels aus einem Reifen
JP2009090574A (ja) * 2007-10-10 2009-04-30 Bridgestone Corp シーリング剤の回収方法
JP2009090862A (ja) * 2007-10-10 2009-04-30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リム組立体、タイヤバルブ、及びシーリング剤回収方法
EP2213446A4 (en) * 2007-10-10 2013-12-04 Bridgestone Corp METHOD FOR RECOVERING SEALING AGENT AND CORNER TEMPERATUR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7348A (en) * 1996-06-25 1999-07-27 Sp Reifenwerke Gmbh Method of removing puncture sealing means from tires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39830B2 (en) 2014-09-23
CN104842571B (zh) 2017-12-12
DE112010005136B4 (de) 2017-02-02
DE112010005136T5 (de) 2012-10-25
CN102712146B (zh) 2016-01-06
US20130126037A1 (en) 2013-05-23
CN102712146A (zh) 2012-10-03
WO2011086764A1 (ja) 201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2146B (zh)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US7980799B1 (en) Air bag inflator
CN102695600B (zh)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装置
CN102686385B (zh) 爆胎修理液的回收方法以及回收套件
JP4743328B2 (ja) パンク修理液の回収方法及び回収装置
US20110279588A1 (en) Refillable/Recyclable Ink Cartridge
JP4743327B2 (ja) パンク修理液の回収方法及び回収装置
EP2641729B1 (en) Method for recovering puncture repair solution
US8826946B2 (en) Method for recovering puncture repair liquid
CN102673892A (zh) 多泡式充气包装袋
JP465071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218930554U (zh) 一种可自动收纳的可降解垃圾袋
CN202558038U (zh) 多泡式充气包装袋
JP2005225556A (ja) 輸送タンク用内袋
JP2005239267A (ja) 輸送タンク内袋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