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8521A - 正极引线、碱性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正极引线、碱性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8521A
CN104838521A CN201380062530.2A CN201380062530A CN104838521A CN 104838521 A CN104838521 A CN 104838521A CN 201380062530 A CN201380062530 A CN 201380062530A CN 104838521 A CN104838521 A CN 104838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ead
halfbody
positive
b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25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8521B (zh
Inventor
井户绘理佳
泉康士
和田圣司
北爪秀明
水上阳平
坂本昌敏
山冈俊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 Japanese company Littelfuse contract
Original Assignee
FDK Corp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DK Corp,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F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38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8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8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85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24Alkaline accumulators
    • H01M10/2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24Alkaline accumulators
    • H01M10/30Nickel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4Gastight accumulators
    • H01M10/345Gastight metal hydride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10Temperature sensitive devices
    • H01M2200/106P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正极引线(50)包括:第一引线半体(51),该第一引线半体(51)呈带状,与镍氢充电电池(1)的封口体(30)进行电连接;第二引线半体(52),该第二引线半体(52)呈带状,与镍氢充电电池(1)的电极组(20)的正极(21)进行电连接;PTC热敏电阻(53),该PTC热敏电阻(53)接合在第一引线半体(51)与第二引线半体(52)之间;以及保护材料(54),该保护材料(54)对接合有PTC热敏电阻(53)的部分进行覆盖,第二引线半体(52)在被保护材料(54)所覆盖的部分的外侧设有要弯折的部分,在被保护材料(54)所覆盖的部分上形成有凹槽(524),凹槽(524)沿与其要弯折的部分的弯曲线(B)相交叉的方向形成为长条状。

Description

正极引线、碱性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碱性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
背景技术
镍氢充电电池等一般碱性充电电池有时会因其低内部电阻和高内部能量而在外部短路等导致发生短路时发热从而成为高温。因此,一般的碱性充电电池为了确保发生外部短路时的安全性,而在内部在将电池组的正极与正极端子进行电连接的正极引线上组装PTC(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PTC热敏电阻由包含导电性粒子的树脂构成,是具有如下特性的电子元器件:即,通常时电阻值较低而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若温度上升导致其温度达到规定值,则电阻值会急剧增加。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碱性充电电池中,若因某种原因而导致碱性充电电池发生外部短路,则组装于正极引线上的PTC热敏电阻中会有过电流流过,从而其温度会上升。然后,若PTC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规定值,则P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增大,从电极组流向正极端子的电流会受到正极引线的PTC热敏电阻部分的抑制。由此来抑制碱性充电电池内的过电流,因此,在发生外部短路时,碱性充电电池的发热得以抑制。
对于组装有PTC热敏电阻的正极引线,例如串联配置有2片金属制的带状体,使其各自的前端部彼此部分重叠,在其分开相对的带状体的前端部之间利用焊接接合而构成有PTC热敏电阻。另外,焊接接合有PTC热敏电阻的部分例如被具有耐碱性的环氧树脂等所构成的保护材料所覆盖而受到保护。这是为了防止碱性充电电池的内部所产生的高压氧导致PTC热敏电阻发生劣化等,并防止碱性充电电池的内部的碱性气氛导致焊接部分发生劣化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6-2438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所说明的碱性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需要将金属制的带状体部分一边弯折一边设置于碱性充电电池内部的正极端子与电极组之间的有限的狭窄空间中。而且,此时,若将金属制的带状体在设置有覆盖PTC热敏电阻的焊接接合部分的保护材料的部分进行弯折,则保护材料有可能会破裂,PTC热敏电阻的焊接接合部分会露出,由此会导致保护材料对PTC热敏电阻的保护功能受到损害。另外,即使在设置有保护材料的部分的外侧将金属制的带状体进行弯折,根据情况的不同,其弯曲应力有时也会使保护材料破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材料对PTC热敏电阻的保护功能受到损害的可能性较小的碱性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是一种正极引线,该正极引线设置于碱性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与封口体之间,将所述电极组的正极与所述封口体进行电连接,所述碱性充电电池包括:外壳,该外壳上端开口;电极组,该电极组由正极和负极隔着间隔物层叠而成,与碱性电解液一起收纳于所述外壳内;以及封口体,该封口体以被绝缘状态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开口边缘,具有将所述开口进行封口的盖板及与所述盖板进行电连接的正极端子,所述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线半体,该第一引线半体呈带状,与所述封口体进行电连接;第二引线半体,该第二引线半体呈带状,与所述正极进行电连接;PTC热敏电阻,该PTC热敏电阻接合在所述第一引线半体与所述第二引线半体之间;以及保护材料,该保护材料对接合有所述PTC热敏电阻的部分进行覆盖,所述第二引线半体在被所述保护材料所覆盖的部分的外侧设有要在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与所述封口体之间时进行弯折的部分,在被所述保护材料所覆盖的部分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与所述要弯折的部分的弯曲线相交叉的方向形成为长条状。
第二引线半体的设置有保护材料的部分形成有凹槽,该凹槽沿与要弯折的部分的弯曲线相交叉的方向呈长条状,因此,对弯曲的刚性比其它部分要高。由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能降低保护材料因作用于第二引线半体的弯曲应力而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第二引线半体的设置有保护材料的部分对弯曲的刚性比其它部分要高,因此,能降低第二引线半体在设置有保护材料的部分上发生弯折的可能性。因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第二引线半体能在其要弯折的部分可靠地进行弯折。由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能降低保护材料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能获得以下作用效果:即,能提供一种保护材料对PTC热敏电阻的保护功能受到损害的可能性较小的碱性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
<本发明的第二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二种形态的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中,所述第二引线半体在被所述保护材料所覆盖的部分上,在沿所述弯曲线的方向上并排设有多个所述凹槽。
根据这样的特征,能进一步使第二引线半体的设有保护材料的部分对弯曲的刚性比其它部分要高。由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发生破裂的可能性。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形态,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对PTC热敏电阻的保护功能受到损害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三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三种形态的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或第二种形态中,所述第二引线半体在其要弯折的部分上预先形成有折痕。
根据上述特征,第二引线半体的要弯折的部分比其它部分要容易弯曲,因此,能更可靠地在其要弯折的部分上进行弯折。由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发生破裂的可能性。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形态,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对PTC热敏电阻的保护功能受到损害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四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四种形态的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三种形态中,所述第二引线半体在其要弯折的部分上具有利用沿相反的弯曲方向弯折的2个折痕而形成的阶差部。
例如,若将第二引线半体在要弯折的部分上进行弯折而形成折痕,从而直接形成弯折状态,则该正极引线成为与以往不同的形状。因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有可能需要变更工序或改造装置等。
另一方面,例如若在将第二引线半体在要弯折的部分进行弯折而形成折痕后,将其恢复成原来的笔直的状态,则能使正极引线成为与以往相同的形状。然而,该形成折痕的部分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会再次被弯折,因此,那时在弯折部分上有可能会产生开裂或断裂。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形态,第二引线半体在其要弯折的部分上设有利用沿相反的弯曲方向弯折的2个折痕而形成的阶差部。通过采用像这样的结构,第二引线半体能维持原来的笔直状态、即与以往几乎相同的形状,因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无需变更工序或改造装置等。另外,在使第二引线半体恢复原来的笔直状态后,无需使通过弯折而形成有折痕的部分恢复原来的笔直状态。因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在将第二引线半体在形成有该折痕的部分进行弯折时,能降低该弯折部分产生开裂或断裂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五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五种形态的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四种形态中,所述第二引线半体在其要弯折的部分上还形成有缺口。
根据这样的特征,利用该缺口,能进一步使第二引线半体的要弯折的部分变得容易弯折。
<本发明的第六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六种形态的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五种形态中,所述第二引线半体的缺口形成于其要弯折的部分的两侧端。
根据这样的特征,第二引线半体在其要弯折部分的两侧端形成有缺口的部分最容易弯曲。即,第二引线半体最容易将连接其两侧端的缺口的直线作为弯曲线来进行弯曲。由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能利用所希望的弯曲线来更正确地将第二引线半体的要弯折的部分进行弯折。
<本发明的第七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七种形态的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种~第六种形态的任意一种形态中,所述第一引线半体在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与所述封口体之间时要弯折的部分的两端形成有缺口。
根据这样的特征,第一引线半体在其要弯折部分的两侧端形成有缺口的部分最容易弯曲。即,第一引线半体最容易将连接其两侧端的缺口的直线作为弯曲线来进行弯曲。由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能利用所希望的弯曲线来正确地将第一引线半体的要弯折的部分进行弯折,因此,能降低保护材料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八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八种形态的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七种形态中,所述第一引线半体设置有多处要弯折的部分,在该多个要弯折的部分各自的两端形成有缺口。
根据这样的特征,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即使因第一引线半体的尺寸误差等而在将第一引线半体与封口体相连接的位置上产生偏差,也能根据该偏差来灵活地调整第一引线半体的弯折位置或弯折形状。由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九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九种形态的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七种形态中,所述第一引线半体设置有多处要弯折的部分,在包含该多个要弯折的部分的区域的两端形成有缺口。
根据这样的特征,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即使因第一引线半体的尺寸误差等而在将第一引线半体与封口体相连接的位置上产生偏差,也能根据该偏差来灵活地调整第一引线半体的弯折位置或弯折形状。由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十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十种形态的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第九种形态的任意一种形态中,所述第一引线半体或所述第二引线半体的被所述保护材料所覆盖的部分的板厚形成得比其外侧部分要厚。
根据这样的特征,第一引线半体或第二引线半体更容易在被保护材料所覆盖的部分的外侧进行弯曲。由此,在碱性充电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第十一种形态>
本发明的第十一种形态是一种碱性充电电池,该碱性充电电池包括:外壳,该外壳上端开口;电极组,该电极组由正极和负极隔着间隔物层叠而成,与碱性电解液一起收纳于所述外壳内;封口体,该封口体以被绝缘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开口边缘,具有将所述开口进行封口的盖板及与所述盖板进行电连接的正极端子;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个所记载的正极引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种形态,在碱性充电电池中,能获得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第十种形态的任意一种形态的发明所能获得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保护材料对PTC热敏电阻的保护功能受到损害的可能性较小的碱性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
附图说明
图1是将镍氢充电电池进行局部剖切来进行图示的立体图。
图2是将镍氢充电电池的上部剖面进行图示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正极引线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正极引线的侧视图。
图5是将图3的I-I剖面进行图示的实施例1的正极引线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2的正极引线的俯视图。
图7是组装有实施例2的正极引线的镍氢充电电池的主要部分侧视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3的正极引线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4的正极引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显然并不特别限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镍氢充电电池1的结构>
参照图1和图2对作为“碱性充电电池”的镍氢充电电池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将镍氢充电电池1进行局部剖切来进行图示的立体图。图2是将镍氢充电电池1的上部剖面进行图示的剖视图。
镍氢充电电池1包括外壳10、电极组20、封口体30以及正极引线50。
外壳10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呈上端开口的有底圆筒形,其底壁11作为负极端子而发挥功能。
电极组20与碱性电解液一起收纳于外壳10内,分别包含带状的正极21、负极22及间隔物23。电极组20通过将正极21和负极22在隔着间隔物23而互相重合的状态下卷成螺旋状而构成。电极组20的最外周由负极26的一部分(最外周部)所形成,与外壳10的内周壁相接触。由此,外壳10与电极组20的负极22进行电连接。在电极组20与盖体31之间,为了防止内部短路而配置有圆形的绝缘构件42。另外,在电极组20与外壳10的底壁11之间,同样为了防止内部短路而配置有圆形的绝缘构件43。
封口体30以被绝缘的状态固定于外壳10的开口边缘,是将外壳10进行封口的结构体。封口体30包含盖体31、阀体32以及正极端子33。盖体31是具有导电性的圆板形的构件。盖体31的中央形成有中央贯通孔311,盖体31的外表面上配置有堵住中央贯通孔311的阀体32。阀体32是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所形成的构件。正极端子33是由具有导电性的带凸缘圆筒形材料所形成的构件,设有未图示的通气孔。正极端子33以覆盖阀体32的方式固定于盖体31的上表面,与盖体31进行电连接,将阀体32向盖体31进行按压。
外壳10的开口内配置有盖体31和包围该盖体31的环形形状的绝缘密封件41。绝缘密封件41通过对外壳10的开口边缘12进行铆接加工而固定于外壳10的开口边缘12。即,盖板31及绝缘密封件41互相协作来对外壳10的开口进行气密性堵塞。通常时,盖体31的中央通孔311被阀体32气密性闭合。然后,若外壳10内产生气体而导致内压升高,则阀体32因该内压而被压缩,从而打开中央贯通孔311。由此,外壳10内所产生的气体从外壳10内经由中央贯通孔311及正极端子33的通气孔而被释放至外部。即,盖体31的中央贯通孔311、阀体32及正极端子33构成在外壳10内产生气体而导致内压升高时动作的安全阀。
正极引线50设置于电极组20与封口体30之间,是将电极组20的正极21与封口体30的正极端子33进行电连接的结构体。正极引线50包含第一引线半体51、第二引线半体52、PTC热敏电阻53。第一引线半体51及第二引线半体52是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所构成的带状的构件。第一引线半体51包含与封口体30的盖体31进行电连接的盖体连接端部511、以及焊接接合有PTC热敏电阻53的呈较宽的矩形形状的热敏电阻连接端部512。第二引线半体52包含通过设置于绝缘构件42的狭缝421而与电极组20的正极21进行电连接的正极连接端部521、以及焊接接合有PTC热敏电阻53的呈较宽的矩形形状的热敏电阻连接端部522。PTC热敏电阻53焊接接合于第一引线半体51的热敏电阻连接端部512与第二引线半体52的热敏电阻连接端部522之间。
PTC热敏电阻53例如由分散有导电性粒子的绝缘性聚合物构成。对于这样的PTC热敏电阻53,通常时,导电性粒子互相接触,因此,电阻值较低,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另一方面,在镍氢充电电池1发生外部短路时,PTC热敏电阻53因流过大电流而发热,因此,整个绝缘性聚合物因该热量而发生膨胀,由此,导电性粒子的接触减少从而电阻值急剧增大。利用这样的PTC热敏电阻53的特性,能抑制发生外部短路时的过电流。而且,对于PTC热敏电阻53,在发热消除而冷却时绝缘性聚合物发生收缩,因此,恢复至原来的电阻值较低的状态。
例如若考虑镍氢充电电池1的表面温度不超过日本国内玩具标准所规定的能接触的玩具零部件的最高温度70℃(在25℃下进行评价的情况)的情况,并考虑抑制误动作的情况,则PTC热敏电阻53的动作温度优选为设定在80℃~100℃的范围内。这是由于,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内部与外表面,由于会产生温度差,因此,即使将PTC热敏电阻53的动作温度设定为80℃~100℃,也能将电池的外表面温度抑制在70℃以下。更具体而言,即使镍氢充电电池1的PTC热敏电阻53发热而导致其温度上升至80℃~100℃,镍氢充电电池1的表面温度也为约50℃~55℃左右。
<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1>
参照图3~图5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图3~图5图示出了作为组装于镍氢充电电池1前的零部件的正极引线50。图3是实施例1的正极引线50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1的正极引线50的侧视图。图5是图示出图3的I-I剖面的剖视图。
正极引线50包括对第一引线半体51及第二引线半体52的焊接接合有PTC热敏电阻53的部分进行覆盖的保护材料54(在图1及图2中省略图示)。保护材料54为防止镍氢充电电池1内部所产生的高压氧导致PTC热敏电阻53发生劣化等、以及镍氢充电电池1的内部的碱性气氛导致焊接部分发生劣化等而设,例如由具有耐碱性的环氧树脂等构成。
第一引线半体51在被保护材料54所覆盖的部分的外侧,设有在将正极引线50设置在电极组20与封口体30之间时要弯折的部分(弯曲线A),其要弯折的部分的两侧端分别形成有缺口513。这样,在第一引线半体51的要弯折的部分上形成有缺口513,从而能使第一引线半体51的要弯折的部分变得容易弯折。
在第二引线半体52中,在热敏电阻连接端部522上形成有用于设置PTC热敏电阻53的凹部523。由此,能极力减小第一引线半体51的热敏电阻连接端部512与第二引线半体52的热敏电阻连接端部522之间的PTC热敏电阻53的露出面积。
在第二引线半体52中,在被保护材料54所覆盖的部分的外侧,设有在将正极引线50设置于电极组20与封口体30之间时要弯折的部分(弯曲线B)。而且,在第二引线半体52的被保护材料54所覆盖的部分上,形成有3个凹槽524。3个凹槽524呈在与其要弯折的部分的弯曲线B相交叉的方向上较长的形状。该3个凹槽524利用拉伸加工形成,沿弯曲线B的方向并排设置。
通过形成凹槽524,从而将第二引线半体52的设有保护材料54的部分对弯曲的刚性提高得比其它部分要高。由此,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能降低作用于第二引线半体52的弯曲应力导致保护材料54发生破裂的可能性,因此,能降低因保护材料54而导致PTC热敏电阻53的保护功能受到损害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第二引线半体52的设置有保护材料54的部分对弯曲的刚性比其它部分要高,因此,能降低第二引线半体52在设置有保护材料54的部分上发生弯折的可能性。因此,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第二引线半体52能在其弯折部分(弯曲线B)可靠地进行弯折。由此,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能降低在设置有保护材料54的部分上因第二引线半体52被弯折而导致保护材料54发生破裂的可能性,因此,能降低因保护材料54而导致PTC热敏电阻53的保护功能受到损害的可能性。
此外,凹槽524的数量显然并不特别局限于3个,例如即使是1个也能获得效果。另外,由于其数量越多,越能进一步提高第二引线半体52的设有保护材料54的部分相比其它部分的对弯曲的刚性,因此较为优选。
此外,第二引线半体52在要弯折的部分(弯曲线B)上预先形成有2个折痕526。这虽然不是本发明所必须的结构要素,但利用这2个折痕526,第二引线半体52的要弯折的部分变得比其它部分要容易弯曲,因此,能在该要弯折的部分更可靠地进行弯折。由此,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54发生破裂的可能性,因此,能进一步降低因保护材料54而导致PTC热敏电阻53的保护功能受到损害的可能性。
此外,第二引线半体52的2个折痕526向相反的弯曲方向弯折,由此来形成阶差部525。这虽然不是本发明所必须的结构要素,但通过采用像这样的结构,第二引线半体52能维持原来的笔直状态、即与以往几乎相同的形状,因此,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无需变更工序或改造装置等。另外,在使第二引线半体52恢复原来的笔直状态后,无需使通过弯折而形成有折痕的部分恢复原来的笔直状态。因此,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当在阶差部525处对第二引线半体52进行弯折时,能降低在该弯折部分上产生破裂或断裂的可能性。
此外,第二引线半体52在其要弯折的部分的两侧端还分别形成有缺口527。这虽然不是本发明所必须的结构要素,但由此第二引线半体52的两端侧形成有缺口527的要弯折的部分成为最容易弯曲的部分。即,第二引线半体52最容易将连接其两侧端的折痕527的直线作为弯曲线B来进行弯曲。由此,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能利用所希望的弯曲线B来正确地将第二引线半体52的要弯折的部分进行弯折。
由此,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保护材料54对PTC热敏电阻53的保护功能受到损害的可能性较小的碱性充电电池的正极引线50。
此外,例如上述所说明的第二引线半体52的凹槽524、阶差部525、折痕526、缺口527可以设于第一引线半体51,也可以设于第一引线半体51和第二引线半体52这两者上。
<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2>
参照图6及图7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图6图示出了作为组装于镍氢充电电池1前的零部件的正极引线50,是实施例2的正极引线50的俯视图。图7图示出了组装于镍氢充电电池1后的实施例2的正极引线50,是镍氢充电电池1的主要部分侧视剖视图。
实施例2的正极引线50在第一引线半体51的被保护材料54所覆盖的部分的外侧,设有多处在将正极引线50设置于电极组20与封口体30之间时所要弯折的部分(弯曲线A及弯曲线C)。此外,实施例2的正极引线50在该多个要弯折的部分各自的两端形成有缺口513、514。更具体而言,实施例2的正极引线50在弯曲线A所示的要弯折的部分的两侧端分别形成有缺口513,并且还在弯曲线C所示的要弯折的部分的两侧端分别形成有缺口514。
另外,对于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对共通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2,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即使因第一引线半体51的尺寸误差等而在将第一引线半体51与封口体30相连接的位置上产生偏差,也能根据该偏差来灵活地调整第一引线半体51的弯折位置或弯折形状。由此,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54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3>
参照图8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
图8图示出了作为组装于镍氢充电电池1前的零部件的正极引线50,是实施例3的正极引线50的俯视图。
实施例3的正极引线50在第一引线半体51的被保护材料54所覆盖的部分的外侧,设有多处在将正极引线50设置于电极组20与封口体30之间时所要弯折的部分(弯曲线A及弯曲线C)。此外,实施例3的正极引线50在包含该多个要弯折的部分的区域的两端形成有缺口515。更具体而言,缺口515呈以下形状:宽度为包含多个要弯折的部分的长度L1,深度为比长度L1要短的长度L2。
另外,对于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对共通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2相同,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即使因第一引线半体51的尺寸误差等而在将第一引线半体51与封口体30相连接的位置上产生偏差,也能根据该偏差来灵活地调整第一引线半体51的弯折位置或弯折形状。由此,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54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4>
参照图9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
图9图示出了作为组装于镍氢充电电池1前的零部件的正极引线50,是实施例4的正极引线50的侧视图。
实施例4的正极引线50的第一引线半体51和第二引线半体52的被保护材料54所覆盖的部分的板厚形成得比其外侧的部分要厚。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正极引线50的实施例4,第一引线半体51和第二引线半体52在被保护材料54所覆盖的部分的外侧更容易弯曲。由此,在镍氢充电电池1的制造工序中,能进一步降低保护材料54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另外,对于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对共通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实施例4中,也可以仅将第一引线半体51和第二引线半体52中的任意一个的被保护材料54所覆盖的部分的板厚形成得较厚。
标号说明
1         镍氢充电电池
10        外壳
20        电池组
30        封口体
50        正极引线
51        第一引线半体
52        第二引线半体
53        PTC热敏电阻
54        保护材料

Claims (11)

1.一种正极引线,该正极引线设置于碱性充电电池的电极组与封口体之间,将所述电极组的正极与所述封口体进行电连接,所述碱性充电电池包括:外壳,该外壳上端开口;电极组,该电极组由正极和负极隔着间隔物层叠而成,与碱性电解液一起收纳于所述外壳内;以及封口体,该封口体以被绝缘状态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开口边缘,具有将所述开口进行封口的盖板及与所述盖板进行电连接的正极端子,所述正极引线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引线半体,该第一引线半体呈带状,与所述封口体进行电连接;
第二引线半体,该第二引线半体呈带状,与所述正极进行电连接;
PTC热敏电阻,该PTC热敏电阻接合在所述第一引线半体与所述第二引线半体之间;以及
保护材料,该保护材料对接合有所述PTC热敏电阻的部分进行覆盖,
所述第二引线半体在被所述保护材料所覆盖的部分的外侧设有要在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与所述封口体之间时进行弯折的部分,在被所述保护材料所覆盖的部分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与所述要弯折的部分的弯曲线相交叉的方向形成为长条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引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线半体在被所述保护材料所覆盖的部分上,在沿所述弯曲线的方向上并排设有多个所述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引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线半体在其要弯折的部分上预先形成有折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极引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线半体在其要弯折的部分上具有利用沿相反的弯曲方向弯折的2个折痕而形成的阶差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极引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线半体在其要弯折的部分上还形成有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极引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线半体的缺口形成于其要弯折的部分的两侧端。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正极引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线半体在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与所述封口体之间时要弯折的部分的两端形成有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引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线半体设置有多处要弯折的部分,在该多个要弯折的部分各自的两端形成有缺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极引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线半体设置有多处要弯折的部分,在包含该多个要弯折的部分的区域的两端形成有缺口。
10.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正极引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线半体或所述第二引线半体的被所述保护材料所覆盖的部分的板厚形成得比其外侧部分要厚。
11.一种碱性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该外壳上端开口;
电极组,该电极组由正极和负极隔着间隔物层叠而成,与碱性电解液一起收纳于所述外壳内;
封口体,该封口体以被绝缘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开口边缘,具有将所述开口进行封口的盖板及与所述盖板进行电连接的正极端子;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正极引线。
CN201380062530.2A 2012-11-30 2013-11-26 正极引线、碱性充电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38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1984 2012-11-30
JP2012-261984 2012-11-30
PCT/JP2013/081758 WO2014084203A1 (ja) 2012-11-30 2013-11-26 正極リード、アルカリ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8521A true CN104838521A (zh) 2015-08-12
CN104838521B CN104838521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827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253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38521B (zh) 2012-11-30 2013-11-26 正极引线、碱性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35307B2 (zh)
EP (1) EP2927995B8 (zh)
JP (1) JP6193261B2 (zh)
CN (1) CN104838521B (zh)
WO (1) WO20140842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8164A1 (zh) * 2020-05-12 2021-11-18 路华置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极耳及使用该极耳的电池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5484B2 (ja) * 2014-07-15 2018-09-26 Fdk株式会社 正極リード、アルカリ二次電池
RU2643733C2 (ru) * 2016-05-04 2018-02-05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Институт физики металлов имени М.Н. Михеева Ураль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ИФМ УрО РАН)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РЕЗИСТИВ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З УПОРЯДОЧИВАЮЩЕГОСЯ СПЛАВА НА ОСНОВЕ Cu-Pd
JP7128666B2 (ja) * 2018-06-11 2022-08-31 Fdk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9442A (ja) * 2003-10-27 2005-05-19 Sony Corp 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WO2006022168A1 (ja) * 2004-08-26 2006-03-02 Gs Yuasa Corporation 水素吸蔵電極及びニッケル水素電池
CN1979697A (zh) * 2005-12-09 2007-06-13 Tdk株式会社 热敏电阻装置及热敏电阻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911343A (zh) * 2007-11-29 2010-12-08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含采用有安全构件的pcm的电池组
JP2012054099A (ja) * 2010-09-01 2012-03-15 Fdk Twicell Co Ltd 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3856A (ja) 1993-02-15 1994-09-02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蓄電素子
US20030026053A1 (en) * 2001-08-06 2003-02-06 James Toth Circuit protection device
KR100601533B1 (ko) * 2004-07-28 2006-07-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용 이차보호소자
JP4997819B2 (ja) * 2006-04-28 2012-08-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090162738A1 (en) * 2007-12-25 2009-06-25 Luxia Jiang Battery system with heated terminals
JP5816167B2 (ja) * 2010-05-06 2015-11-1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Ptc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2次電池
EP2426759B1 (en) * 2010-09-01 2014-12-31 FDK Twicell Co., Ltd.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9442A (ja) * 2003-10-27 2005-05-19 Sony Corp 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WO2006022168A1 (ja) * 2004-08-26 2006-03-02 Gs Yuasa Corporation 水素吸蔵電極及びニッケル水素電池
CN1979697A (zh) * 2005-12-09 2007-06-13 Tdk株式会社 热敏电阻装置及热敏电阻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911343A (zh) * 2007-11-29 2010-12-08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含采用有安全构件的pcm的电池组
JP2012054099A (ja) * 2010-09-01 2012-03-15 Fdk Twicell Co Ltd 電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8164A1 (zh) * 2020-05-12 2021-11-18 路华置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极耳及使用该极耳的电池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27995A1 (en) 2015-10-07
US20150303445A1 (en) 2015-10-22
WO2014084203A1 (ja) 2014-06-05
US9935307B2 (en) 2018-04-03
CN104838521B (zh) 2017-04-12
JPWO2014084203A1 (ja) 2017-01-05
EP2927995A4 (en) 2016-08-10
JP6193261B2 (ja) 2017-09-06
EP2927995B8 (en) 2018-11-21
EP2927995B1 (en) 2018-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5415B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6663773B (zh) 电极构件及集电板、电池组
KR100578804B1 (ko)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US8197962B2 (en) Assembled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N100474658C (zh)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243957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KR101671371B1 (ko) 비돌출 구조의 커넥터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CN102064355B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8652663B2 (en)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JP5507623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866621B2 (ja) 蓋体、密閉型電池、および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4103801B (zh) 蓄电池模块
CN101887989A (zh) 二次电池
CN104838521A (zh) 正极引线、碱性充电电池
KR101201123B1 (ko) 이차전지
JP4769780B2 (ja) 二次電池
CN104756304B (zh) 碱性蓄电池
CN107170947B (zh) 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集合体
KR101969388B1 (ko) 전지셀의 외면을 따라 연장되어 있는 전극 리드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6246540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100994954B1 (ko) 보호회로기판이 접속되는 이차전지
JP6304981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20090095954A (ko) 제조 공정성이 향상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팩
KR20080036737A (ko) 이차전지
JP6395484B2 (ja) 正極リード、アルカリ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2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dk Corporation

Applicant after: The Japanese company Littelfuse contract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dk Corporation

Applicant before: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 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