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6641B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36641B CN104836641B CN201510171210.1A CN201510171210A CN104836641B CN 104836641 B CN104836641 B CN 104836641B CN 201510171210 A CN201510171210 A CN 201510171210A CN 104836641 B CN104836641 B CN 1048366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k
- bits
- nack
- pucch format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97—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modulation techniq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04L5/0019—Time-frequency-code in which one code is applied, as a temporal sequence, to all frequen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 H04L5/026—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using code divi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中由用户设备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和装置。用户设备对UCI的信息比特执行信道编码,以生成编码信息比特;对这样生成的编码信息比特执行调制,以生成复调制符号;基于正交序列来将复调制符号以块单位扩展为多个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以及将扩展的复调制符号发送到基站。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2012年8月17日提交的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1月12日的申请号为201180010087.5(PCT/KR2011/000197)的,发明名称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提出了有效的发送/接收方法和用途来最大化无线电资源的效率。能够以低复杂度减少符号间干扰(ISI)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系统被认为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之一。在OFDM中,连续输入的数据符号被转换为N个并行数据符号,并且然后通过被承载在单独的N个子载波中的每一个上来进行发送。子载波在频率维度方面保持正交性。每个正交信道都经历相互独立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并且增加所发送符号的间隔,从而最小化符号间干扰。
当系统使用OFDM作为调制方案时,正交频分多址(OFDMA)是其中通过将一些可用子载波单独地提供给多个用户来实现多址的多址方案。在OFDMA中,将频率资源(即,子载波)提供给相应的用户,并且相应的频率资源通常不彼此重叠,这是因为它们被单独地提供给多个用户。因此,频率资源以彼此排除方式被分配给相应用户。在OFDMA系统中,用于多个用户的频率分集可以通过使用频率选择性调度来获得,并且可以根据用于子载波的置换规则来不同地分配子载波。另外,使用多个天线的空间多路复用方案可以用于增加空间域的效率。
MIMO技术可以用于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来改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效率。MIMO技术可以包括空间频率块码(SFBC)、空间时间块码(STBC)、循环延迟分集(CDD)、频率切换发送分集(FSTD)、时间切换发送分集(TSTD)、预编码矢量切换(PVS)、用于实现分集的空间多路复用(SM)。根据接收天线的数目和发射天线的数目的MIMO信道矩阵可以被分解为多个独立信道。每个独立信道都被称为层或流。层的数目被称为秩。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可以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来发送。UCI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信息,诸如调度请求(SR)、用于混合ARQ(HARQ)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等。PUCCH根据格式来承载各种类型的控制信息。
需要用于有效地发送多种类型的UCI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UCI的信息比特执行信道编码,以生成编码信息比特;对生成的编码信息比特进行调制,以生成复调制符号;基于正交序列来将复调制符号以块单位扩展为多个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将扩展的复调制符号发送到基站。
该UCI的信息比特可以包括第一UCI的信息比特和第二UCI的信息比特,并且可以通过对第一UCI的信息比特和第二UCI的信息比特进行联合编码来执行信道编码。第一UCI的信息比特可以是与用于多个服务小区中的每一个的ACK/NACK信息比特级联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比特流,并且第二UCI的信息比特可以是调度请求(SR)。该SR可以被添加到ACK/NACK比特流的最后部分。SR可以是一个比特。如果SR是1,则其可以指示存在SR发送事件,并且如果SR是0,则其可以指示不存在SR发送事件。
UCI的信息比特可以是根据预定优先级的具有较高优先级的特定UCI的信息比特。UCI的信息比特可以是用于多个分量载波(CC)的ACK/NACK信号。
UCI的信息比特可以包括代表性ACK/NACK信号,其表示用于多个CC的相应ACK/NACK信息。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使用每时隙至少两个SC-FDMA符号来发送上行链路基准信号。对通过使用至少两个SC-FDMA符号发送的上行链路基准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基准信号来通过-1执行相位调制。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使用每子帧至少一个SC-FDMA符号来发送探测基准信号(SRS)。可以基于用于发送SRS的SC-FDMA符号的数目来确定正交码的长度。
该正交码可以是沃尔什码或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码中的任何一个。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包括:射频(RF)单元,用于发送或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处理器,耦合至RF单元,其中,处理器被配置用于:对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信息比特执行信道编码,以生成编码信息比特;调制所生成的编码信息比特,以生成复调制符号;以及基于正交序列来将复调制符号以块单位扩展为多个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
当需要在相同子帧或相同时隙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时,可以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有效地发送多种类型的UCI。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3GPP LTE中的无线电帧的结构。
图3示出了单个下行链路时隙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图4示出了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5示出了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6示出了标准CP结构中的PUCCH格式1a/1b。
图7示出了扩展CP结构中的PUCCH格式1a/1b。
图8示出了PUCCH格式2/2a/2b。
图9示出了SC-FDMA系统中的发射器的结构的示例。
图10示出了子载波映射器将复数值符号映射成频域的相应子载波的方案的示例。
图11至图13示出了使用分簇DFT-s OFDM传输方案的发射器的示例。
图14至图16示出了构成载波聚合系统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示例。
图17是五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 CC)与载波聚合系统中的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 CC)相对应的情况的框图。
图18和图19是扩展PUCCH格式的示例。
图20和图21示出了用于具有扩展PUCCH格式的调制后的QPSK符号的时间扩展的示例。
图22和图23是扩展PUCCH格式的另一个示例。
图24是UE发送ACK/NACK和SR的情况的示例。
图25是根据所提出的UCI传输方法配置ACK/NACK绑定的示例。
图26示出了根据所提出的UCI传输方法执行相位调制的情况的示例。
图27至图30是扩展PUCCH格式的另一个示例。
图31至图33示出了根据所提出的UCI传输方法的子帧配置的示例。
图34是扩展PUCCH格式的另一个示例。
图3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BS和UE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技术可以用于多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等。CDMA可以被实现为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TDMA可以被实现为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DGE)的无线电技术。OFDMA可以通过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 802.20、E-RTRA(演进的UTRA)等无线电技术来实现。作为IEEE802.16e的演进的IEEE802.16m提供与基于IEEE802.16e的系统的向后兼容性。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LTE(长期演进)是使用E-UTRA的演进的UMTS(E-UMTS)的一部分,其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中采用SC-FDMA。LTE-A(高级)是3GPP LTE的演进。
此后,为了清楚起见,将主要描述LTE-A,但是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不有意限于此。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11。相应的BS 11对特定地理区域15a、15b和15c(其通常称为小区)提供通信服务。每个小区都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其称为扇区)。用户设备(UE)12可以是固定或移动的,并且可以被称为其他名称,诸如MS(移动站)、MT(移动终端)、UT(用户终端)、SS(订户站)、无线设备、PDA(个人数字助理)、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设备。BS 11通常指与UE 12进行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可以称为其他名称,诸如eNB(演进节点B)、BTS(基站收发系统)、接入点(AP)等。
通常,UE属于一个小区,并且UE所属于的小区被称为服务小区。为服务小区提供通信服务的BS被称为服务BS。无线通信系统是蜂窝系统,所以存在邻近服务小区的不同小区。邻近服务小区的不同小区被称为邻居小区。对邻居小区提供通信服务的BS称为邻居BS。服务小区和邻居小区基于UE来相对地确定。
该技术可以用于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通常,下行链路是指从BS 11到UE 12的通信,并且上行链路指从UE 12到BS 11的通信。在下行链路中,发射器可以是BS 11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UE 12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发射器可以是UE 12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BS 11的一部分。
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和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中的任何一个。MIMO系统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MISO系统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单个接收天线。SISO系统使用单个发射天线和单个接收天线。SIMO系统使用单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此后,发射天线是指用于发送信号或流的物理或逻辑天线,并且接收天线是指用于接收信号或流的物理或逻辑天线。
图2示出了3GPP LTE中的无线电帧的结构。
可以参考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S 36.211 V8.2.0(2008-03)的“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版本8)”的第五段。参考图2,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并且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无线电帧中的时隙通过#0到#19来编号。用于发送一个子帧的时间被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TI可以是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度单位。例如,无线电帧可以具有10ms的长度,子帧可以具有1ms的长度,并且时隙可以具有0.5ms的长度。
一个时隙包括时域中的多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多个子载波。由于3GPP LTE在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A,所以OFDM符号用于表达符号周期。根据多址方案,OFDM符号可以被称为其他名称。例如,当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用作上行链路多址方案时,OFDM符号可以被称为SC-OFMA符号。作为资源分配单位的资源块(RB)包括时隙中的多个连续子载波。无线电帧的结构仅是示例。即,包括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的数目、包括在子帧中的时隙的数目、或者包括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改变。
3GPP LTE定义了一个时隙在标准循环前缀(CP)中包括七个OFDM符号,并且一个时隙在扩展CP中包括六个OFDM符号。
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被划分为频分双工(FDD)方案和时分双工(TDD)方案。根据FDD方案,在不同频带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根据TDD方案,在相同频带的不同时间段期间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TDD方案的信道响应基本上是互逆的。这意味着下行链路信道响应和上行链路信道响应在给定频带中几乎相同。因此,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从上行链路信道响应获得下行链路信道响应。在TDD方案中,整个频带在时间上被划分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所以可以同时执行由BS进行的下行链路传输和由UE进行的上行链路传输。在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以子帧为单位进行区分的TDD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在不同的子帧中执行。
图3示出了单个下行链路时隙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下行链路时隙包括时域中的多个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NRB个数目的资源块(RB)。包括在下行链路时隙中的资源块的NRB个数目取决于小区中设置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例如,在LTE系统中,NRB可以是60到110中的任何一个。一个资源块包括频域中的多个子载波。上行链路时隙可以具有与下行链路时隙相同的结构。
资源网格上的每个元素都被称为资源元素。资源网格上的资源元素在时隙中可以通过(k,l)索引对来区分。在此,k(k=0,...,NRB×12-1)是频域中的子载波索引,并且l是时域中的OFDM符号索引。
在此,示出了一个资源块包括由时域中的7个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12个子载波构成的7x12个资源块,但是资源块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和子载波的数目不限于此。OFDM符号的数目和子载波的数目可以根据循环前缀(CP)的长度、频率间隔等改变。例如,在标准CP的情况下,OFDM符号的数目是7,并且在扩展CP的情况下,OFDM符号的数目是6。128、256、512、1024、1536和2048中的一个可以被选择性地用作一个OFDM符号中的子载波的数目。
图4示出了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下行链路子帧在时域中包括两个时隙,并且每个时隙都包括标准CP中的7个OFDM符号。子帧中的第一时隙的前三个OFDM符号(对于1.4MHz带宽最多四个OFDM符号)与控制信道所分配到的控制区相对应,并且其他剩余的OFDM符号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所分配到的数据区相对应。
PDCCH可以承载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传输格式和资源分配、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PCH上的寻呼信息、DL-SCH上的系统信息、诸如经由PDSCH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关于特定UE组中的各个UE的传输功率控制命令集合、因特网语音传输协议(VoIP)的激活等。多个PDCCH可以在控制区中被发送,并且UE可以监视多个PDCCH。PDCCH在连续控制信道元素(CCE)的一个或聚合上发送。CCE是用于根据无线信道的状态来提供编码率的逻辑分配单元。CCE与多个资源元素组相对应。根据CCE的数目和由CCE提供的编码率之间的关联关系来确定PDCCH的格式和PDCCH的可用比特数目。
BS根据要发送到UE的DCI来确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检验(CRC)附连到DCI。根据PDCCH的拥有者或目的来在CRC上掩蔽(mask)独特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在用于特定UE的PDCCH的情况下,例如小区-RNTI(C-RNTI)的UE的独特标识符可以被掩蔽在CRC上。或者,在用于寻呼消息的PDCCH的情况下,例如寻呼-RNTI(P-RNTI)的寻呼指示标识符可以被掩蔽在CRC上。在用于系统信息块(SIB)的PDCCH的情况下,例如系统信息-RNTI(SI-RNTI)的系统信息标识符可以被掩蔽在CRC上。为了指示随机接入响应,即,对UE的随机接入前导的传输的响应,随机接入-RNTI(RA-RNTI)可以被掩蔽在CRC上。
图5示出了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上行链路子帧在频域中可以被划分为控制区和数据区。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分配给控制区。用于发送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被分配给数据区。如果通过高层指示,则用户设备可以支持PUCCH和PUSCH的同时传输。
PUSCH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输信道。在PUSCH上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可以是用于在TTI期间发送的UL-SCH的数据块、传输块。传输块可以是用户信息。或者,上行链路数据可以是多路复用的数据。多路复用的数据可以是通过多路复用用于UL-SCH的传输块和控制信息所获得的数据。例如,多路复用到数据的控制信息可以包括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HARQ、秩指示符(RI)等。或者,上行链路数据可以仅包括控制信息。
以下是关于PUCCH的描述。
在RB对中分配用于一个UE的PUCCH。属于RB对的RB在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中的每一个中占用不同子载波。由属于分配给PUCCH的RB对的RB占用的频率在时隙边界处改变。这被称为,分配给PUCCH的RB对在时隙边界处跳频。由于UE通过不同子载波随着时间发送UL控制信息,所以可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在附图中,m是指示分配给子帧中的PUCCH的RB对的逻辑频域位置的位置索引。
PUCCH根据格式来承载多种类型的控制信息。PUCCH格式1承载调度请求(SR)。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开关键控(OOK)方案。PUCCH格式1a承载对于一个码字的通过使用比特相移键控(BPSK)调制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PUCCH格式1b承载对于两个码字的通过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的ACK/NACK。PUCCH格式2承载通过使用QPSK调制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PUCCH格式2a和2b承载CQI和ACK/NACK。
表1示出了根据PUCCH格式的调制方案和子帧中的比特数目。
[表1]
PUCCH格式 | 调制方案 | 每子帧的比特数目Mbit |
1 | N/A | N/A |
1a | BPSK | 1 |
1b | QPSK | 2 |
2 | QPSK | 20 |
2a | QPSK+BPSK | 21 |
2b | QPSK+QPSK | 22 |
表2示出了每时隙用作PUCCH解调基准信号的OFDM符号的数目。
[表2]
PUCCH格式 | 标准循环前缀 | 扩展循环前缀 |
1,1a,1b | 3 | 2 |
2 | 2 | 1 |
2a,2b | 2 | N/A |
表3示出了根据PUCCH格式的解调基准信号映射到的OFDM符号的位置。
[表3]
可以通过使用包括不同循环移位值和不同资源来发送ACK/NACK信号,并且可以通过使用用于每个UE的计算机生成的恒定幅度零自动相关(CG-CAZAC)序列来发送不同沃尔什/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正交码。如果可用循环移位值是6,并且沃尔什/DFT码的数量是3,则具有信号天线端口的18个UE可以在一个PRB中被多路复用。
图6示出了标准CP结构中的PUCCH格式1a/1b。在第三至第五SC-FDMA符号中发送上行链路基准信号。在图6中,w0、w1、w2和w3可以在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调制之后在时域中进行调制,或者可以在IFFT调制之前在频域中进行调制。
图7示出了扩展CPU结构中的PUCCH格式1a/1b。上行链路基准信号在第三和第四SC-FDMA符号中进行发送。在图7中,w0、w1、w2和w3可以在IFFT调制之后在时域中进行调制,或者可以在IFFT调制之前在频域中进行调制。
包括SR、指派给UE用于持续调度的循环移位、沃尔什/DFT码、PRB等的ACK/NACK资源可以通过使用RRC信令来给出。为了用于动态ACK/NACK的非持续调度,所分配的资源可以通过与用于ACK/NACK的PDSCH相对应的PDCCH的最低CCE来索引给出。
表4是对于PUCCH格式1/1a/1b具有长度为4的正交序列的示例。
[表4]
序列索引noc(ns) | 正交序列[w(0)…w(NSF PUCCH-1)] |
0 | [+1 +1 +1 +1] |
1 | [+1 -1 +1 -1] |
2 | [+1 -1 -1 +1] |
表5是对于PUCCH格式1/1a/1b具有长度为3的正交序列的示例。
[表5]
序列索引noc(ns) | 正交序列[w(0)…w(NSF PUCCH-1)] |
0 | [1 1 1] |
1 | [1 ej2π/3 ej4π/3] |
2 | [1 ej4π/3 ej2π/3] |
表6是PUCCH格式1/1a/1b中用于基准信号传输的正交序列的示例。
[表6]
序列索引noc2(ns) | 标准循环前缀 | 扩展循环前缀 |
0 | [1 1 1] | [1 1] |
1 | [1 ej2π/3 ej4π/3] | [1 -1] |
2 | [1 ej4π/3 ej2π/3] | N/A |
表7是当标准CP结构中的Δshift PUCCH=2时的ACK/NACK信道化的示例。
[表7]
在表7中,Δshift PUCCH是CAZAC序列的小区特定的循环移位值,并且在标准CP结构或扩展CP结构中可以具有值1至3中的任何一个。δoffset PUCCH是小区特定的循环移位偏移量,并且可以具有值0至Δshift PUCCH-1中的任何一个。同时,nOC是用于ACK/NACK的正交序列的索引,并且nOC'是用于基准信号的正交序列的索引。nCS是CAZAC序列的循环移位值,并且n'是用于RB中的信道化的ACK/NACK资源索引。
表8是在PRB中混合PUCCH格式1/1a/1b和PUCCH格式2/2a/2b的结构的信道化的示例。
[表8]
参考表8,用于PUCCH格式1/1a/1b的循环移位值0到3被分配,并且用于PUCCH格式2/2a/2b的循环移位值5到10被分配。在PUCCH格式1/1a/1b和PUCCH格式2/2a/2b之间的循环移位值4和11被分配为保护间隔移位。
同时,对于小区间干扰(ICI)随机化,可以基于符号来执行循环移位跳频。另外,为了ICI随机化,可以在时隙级中资源和ACK/NACK信道之间执行CS/正交覆盖(OC)重映射。
用于PUCCH格式1/1a/1b的资源可以由指示符号级的循环前缀的ncs、指示时隙级中的正交覆盖的noc、以及指示频域中的资源块的nRB构成。nr可以被定义为表示PUCCH格式1/1a/1b资源ncs、noc、nRB的索引。即,nr=(ncs,noc,nRB)。
PUCCH格式2/2a/2b可以承载控制信息,诸如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CQI+ACK/NACK等。Reed-Muller(RM)信道编码方案可以适用于PUCCH格式2/2a/2b。
表9示出了在3GPP LTE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信道编码中使用的(20,A)RM码的示例。使用表9的(20,A)RM码,比特流a0,a1,a2,...,aA-1被用作信道编码块的输入。
[表9]
i | Mi,0 | Mi,1 | Mi,2 | Mi,3 | Mi,4 | Mi,5 | Mi,6 | Mi,7 | Mi,8 | Mi,9 | Mi,10 | Mi,11 | Mi,12 |
0 | 1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1 | 0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0 | 0 | 1 | 1 | 1 | 0 |
2 | 1 | 0 | 0 | 1 | 0 | 0 | 1 | 0 | 1 | 1 | 1 | 1 | 1 |
3 | 1 | 0 | 1 | 1 | 0 | 0 | 0 | 0 | 1 | 0 | 1 | 1 | 1 |
4 | 1 | 1 | 1 | 1 | 0 | 0 | 0 | 1 | 0 | 0 | 1 | 1 | 1 |
5 | 1 | 1 | 0 | 0 | 1 | 0 | 1 | 1 | 1 | 0 | 1 | 1 | 1 |
6 | 1 | 0 | 1 | 0 | 1 | 0 | 1 | 0 | 1 | 1 | 1 | 1 | 1 |
7 | 1 | 0 | 0 | 1 | 1 | 0 | 0 | 1 | 1 | 0 | 1 | 1 | 1 |
8 | 1 | 1 | 0 | 1 | 1 | 0 | 0 | 1 | 0 | 1 | 1 | 1 | 1 |
9 | 1 | 0 | 1 | 1 | 1 | 0 | 1 | 0 | 0 | 1 | 1 | 1 | 1 |
10 | 1 | 0 | 1 | 0 | 0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11 | 1 | 1 | 1 | 0 | 0 | 1 | 1 | 0 | 1 | 0 | 1 | 1 | 1 |
12 | 1 | 0 | 0 | 1 | 0 | 1 | 0 | 1 | 1 | 1 | 1 | 1 | 1 |
13 | 1 | 1 | 0 | 1 | 0 | 1 | 0 | 1 | 0 | 1 | 1 | 1 | 1 |
14 | 1 | 0 | 0 | 0 | 1 | 1 | 0 | 1 | 0 | 0 | 1 | 0 | 1 |
15 | 1 | 1 | 0 | 0 | 1 | 1 | 1 | 1 | 0 | 1 | 1 | 0 | 1 |
16 | 1 | 1 | 1 | 0 | 1 | 1 | 1 | 0 | 0 | 1 | 0 | 1 | 1 |
17 | 1 | 0 | 0 | 1 | 1 | 1 | 0 | 0 | 1 | 0 | 0 | 1 | 1 |
18 | 1 | 1 | 0 | 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0 |
19 | 1 | 0 | 0 | 0 | 0 | 1 | 1 | 0 | 0 | 0 | 0 | 0 | 0 |
信道编码比特b0,b1,b2,...,bB-1可以通过以下等式1来生成。
<等式1>
在等式1中,i=0,1,2,...,B-1。
表10示出了用于宽带报告的CQI反馈UCI字段的大小的示例。表11是假设单天线端口的情况,并且假设发送分集或开环空间多路复用PDSCH传输。
[表10]
字段 | 比特宽度 |
宽带CQI | 4 |
表11是用于宽带报告的CQI和PMI反馈UCI字段的示例。表11是闭环空间多路复用PDSCH传输的情况。
[表11]
表12是用于宽带报告的RI反馈UCI字段的大小的示例。
[表12]
在该情况下,a0和aA-1分别表示最高有效比特(MSB)和最低有效比特(LSB)。在扩展CP结构中,除了同时发送CQI和ACK/NACK的情况之外,A可以达到11。QPSK调制可以通过使用RM码来应用于编码成20个比特的控制信息。另外,可以在QPSK调制之前对编码的控制信息进行加扰。
图8示出了PUCCH格式2/2a/2b。图8(a)示出了标准CP结构,并且图8(b)示出了扩展CP结构。在图8(a)中,在第二和第六SC-FDMA符号中发送基准信号。在图8(b)中,在第四SC-FDMA符号中发送基准信号。
在标准CP结构中,除了用于基准信号传输的SC-FDMA符号之外,一个子帧包括10个QPSK数据符号。即,每个QPSK符号都可以通过使用20个比特编码的CQI,在SC-FDMA符号级中通过循环移位来进行扩展。
另外,SC-FDMA符号级循环移位跳频可以应用于ICI随机化。基准信号可以通过使用循环移位根据码分多路复用(CDM)来进行多路复用。例如,如果可用循环移位值的数目是12,则可以在一个PRB中对12个UE进行多路复用。即,PUCCH格式1/1a/1b和PUCCH格式2/2a/2b中的多个UE中的每个都可以通过使用循环移位/正交覆盖/资源块和循环移位/资源块来进行多路复用。
时隙ns中的用于PUCCH传输的PRB可以由等式2来确定。
<等式2>
在等式2中,nPRB表示PRB索引。NRB UL是用多个NSC RB表示的上行链路带宽配置。NSC RB是频域中的资源块的大小,并且用子载波的数目来表示。当PRB被映射至PRB时,PUCCH可以按照外部PRB和内部PRB的顺序进行映射。另外,可以按照PUCCH格式2/2a/2b、ACK/NACK组合格式以及PUCCH格式1/1a/1b的顺序进行映射。
在PUCCH格式1/1a/1b中,m可以通过等式3来确定。
<等式3>
在等式3中,NRB (2)表示用可以在每个时隙中以PUCCH格式2/2a/2b使用的资源块表示的带宽。nPUCCH (1)表示用于PUCCH格式1/1a/1b传输的资源的索引。Ncs (1)表示用于在PUCCH格式1/1a/1b和格式2/2a/2b的混合结构中使用的资源块中的PUCCH格式1/1a/1b的循环移位值的数目。
在PUCCH格式2/2a/2b中,m可以通过等式4来确定。
<等式4>
在LTE-A系统中,UL采用SC-FDMA传输方案。在DFT扩展之后执行IFFT的传输方案被称为SC-FDMA。SC-FDMA还可以称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DFT)OFDM。在SC-FDMA中,可以降低峰均功率比(PAPR)或立方度量(CM)。如果使用SC-FDMA传输方案,则因为可以避免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周期,所以可以增加具有有限功耗的UE中的传输功率效率。因此,可以增加用户吞吐量。
图9示出了SC-FDMA系统中的发射器的结构的示例。
参考图9,发射器50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单元51、子载波映射器52、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单元53、以及循环前缀(CP)插入单元54。发射器50可以包括加扰单元(未示出)、调制映射器(未示出)、层映射器(未示出)以及层变换器(layer permutotor)(未示出),其可以位于DFT单元51前。
DFT单元51通过对输入符号执行DFT来输出复数值符号。例如,当输入Ntx个符号(其中,Ntx是自然数)时,DFT大小是Ntx。DFT单元51可以被称为变换预编码器。子载波映射器52将复数值符号映射成频域的相应子载波。复数值符号可以被映射成与分配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块相对应的资源元素。子载波映射器52可以被称为资源元素映射器。IFFT单元53通过对输入符号执行IFFT来输出数据的基带信号(即,时域信号)。CP插入单元54复制数据的基带信号的后面部分中的一些,并且将所复制的部分插入到数据的基带信号的前面的部分中。因为通过CP插入防止了符号间干扰(ISI)和载波间干扰(ICI),所以即使在多路径信道中也可以保持正交性。
图10示出了子载波映射器将复数值符号映射成频域的相应子载波的方案的示例。
参考图10(a),子载波映射器将从DFT单元输出的复数值符号映射成在频域中彼此连续的子载波。‘0’被插入到复数值符号不被映射到的子载波。这称为局部映射。在3GPPLTE中,使用局部映射方案。参考图10(b),子载波映射器每两个连续复数值符号(从DFT单元输出)插入(L-1)个‘0’(L是自然数)。即,从DFT单元输出的复数值符号被映射成在频域中以等间隔分布的子载波。这被称为分布式映射。如果子载波映射器使用图10(a)中的局部映射方案或者图10(b)中的分布式映射方案,则单载波特性被保持。
分簇DFT-s OFDM传输方案是现有SC-FDMA传输方案的修改,并且是经过预编码器将数据符号划分为多个子块、分离子块、并且在频域中映射子块的方法。
图11示出了使用分簇DFT-s OFDM传输方案的发射器的示例。
参考图11,发射器70包括DFT单元71、子载波映射器72、IFFT单元73以及CP插入单元74。发射器70可以进一步包括加扰单元(未示出)、调制映射器(未示出)、层映射器(未示出)、以及层变换器(未示出),其可以位于DFT单元71前面。
从DFT单元71输出的复数值符号被划分为N个子块(N是自然数)。N个子块可以由子块#1、子块#2、...、子块#N来表示。子载波映射器72在频域的N个子块分布,并且将N个子块映射成子载波。每两个连续子载波可以插入NULL(空)。一个子块内的复数值符号可以在频域中被映射成彼此连续的子载波。即,可以在一个子块内使用局部映射方案。
可以在单载波发射器或多载波发射器二者中使用图11的发射器70。如果发射器70用于单载波发射器,则所有N个子块对应于一个载波。如果发射器70用于多载波发射器,则N个子块中的每一个可以对应于一个载波。替代地,即使发射器70用于多载波发射器,N个子块中的多个子块也可以对应于一个载波。同时,在图10的发射器70中,通过一个IFFT单元73生成时域信号。因此,为了使图10的发射器70用于多载波发射器,连续载波分配情况下的连续载波之间的子载波间隔必须对准。
图12示出了使用分簇DFT-s OFDM传输方案的发射器的另一个示例。
参考图12,发射器80包括DFT单元81、子载波映射器82、多个IFFT单元83-1、83-2、...83-N(N是自然数)、以及CP插入单元84。发射器80可以进一步包括加扰单元(未示出)、调制映射器(未示出)、层映射器(未示出)、以及层变换器(未示出),其可以位于DFT单元71前面。
对N个子块中的每一个独立地执行IFFT。第n个IFFT单元83-n通过对子块#n执行IFFT来输出第n个基带信号(n=1,2,...,N)。第n个基带信号乘以第n个载波信号以产生第n个无线电信号。在添加了从N个子块生成的N个无线电信号之后,通过CP插入单元84插入CP。图12的发射器80可以在不连续载波分配情况下使用,其中,分配给发射器的载波彼此不连续。
图13是使用分簇DFT-s OFDM传输方案的发射器的另一个示例。
图13是基于组块(chunk)执行DFT预编码的组块特定的DFT-s OFDM系统。这可以称为Nx SC-FDMA。参考图13,发射器90包括码块划分单元91、组块划分单元92、多个信道编码单元93-1、...、93-N、多个调制器94-1、...、94-N、多个DFT单元95-1、...、95-N、多个子载波映射器96-1、...、96-N、多个IFFT单元97-1、...、97-N、以及CP插入单元98。在此,N可以是由多载波发射器使用的多个载波的数目。信道编码单元93-1、...、93-N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加扰单元(未示出)。调制器94-1、...、94-N还可以称为调制映射器。发射器90可以进一步包括层映射器(未示出)和层变换器(未示出),其可以位于DFT单元95-1、...、95-N前面。
码块划分单元91将传输块划分为多个码块。组块划分单元92将码块划分为多个组块。在此,码块可以是通过多载波发射器发送的数据,并且组块可以是通过多个载波之一发送的数据片段。发射器90基于组块执行DFT。发射器90可以在不连续载波分配情况或连续载波分配情况下使用。
同时,3GPP LTE-A系统支持载波聚合系统。3GPP TR 36.815 V9.0.0(2010-3)可以通过参考合并于此,以描述载波聚合系统。
载波聚合系统是指下述系统:当无线通信系统想要支持宽带时,通过聚合具有小于目标宽带的带宽的一个或多个载波来配置宽带。载波聚合系统还可以被称为其他术语,诸如多载波系统、带宽聚合系统等。载波聚合系统可以被划分为载波彼此连续的连续载波聚合系统以及载波彼此分离的非连续载波聚合系统。在连续载波聚合系统中,载波之间可以存在保护间隔带。当聚合一个或多个载波时作为目标的载波可以直接使用在传统系统中使用的带宽,以便于提供与传统系统的向后兼容性。例如,3GPP LTE系统可以支持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的带宽,并且3GPP LTE-A系统可以通过仅使用3GPP LTE系统的带宽来配置20MHz或更高的宽带。替代地,宽带可以通过在不直接使用传统系统的带宽的情况下定义新的带宽来配置。
在载波聚合系统中,UE可以根据容量同时发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载波。LTE-A UE可以同时发送或接收多个载波。当构成载波聚合系统的每个载波与LTE Rel-8系统兼容时,LTE Rel-8 UE可以仅发送或接收一个载波。因此,当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的载波的数目等于在下行链路中使用的载波的数目时,有必要进行配置使得所有CC都与LTE Rel-8系统兼容。
为了有效地使用多个载波,多个载波可以在媒体访问控制(MAC)中进行管理。为了发送/接收多个载波,发射器和接收器二者必须能够发送/接收多个载波。
图14示出了构成载波聚合系统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示例。
在图14(a)的发射器中,一个MAC通过管理和操作所有n个载波来发送和接收数据。这还适用于图14(b)的接收器。从接收器的角度看,每CC可以存在一个传输块和一个HARQ实体。UE可以被同时调度用于多个CC。图14的载波聚合系统可以适用于连续载波聚合系统和非连续载波聚合系统。由一个MAC管理的各个载波不必彼此连续,这产生了在资源管理方面的灵活性。
图15和图16是构成载波聚合系统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其他示例。
在图15(a)的发射器和图15(b)的接收器中,一个MAC仅管理一个载波。即,MAC和载波被1:1映射。在图16(a)的发射器和图16(b)的接收器中,对于一些载波MAC和载波被1:1映射,并且对于其余载波,一个MAC控制多个CC。即,基于MAC和载波之间的映射关系,多种组合都是可能的。
图14到图16的载波聚合系统包括n个载波。各个载波可以是彼此连续的或者可以彼此分离。载波聚合系统可以适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二者。在TDD系统中,每个载波被配置成能够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在FDD系统中,可以通过将多个CC划分为用于上行链路使用和下行链路的使用来使用该多个CC。在典型TDD系统中,在上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CC的数目等于在下行链路传输中使用的CC的数目,并且每个载波具有相同带宽。FDD系统可以通过允许载波的数目和带宽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发送之间不同,来配置不对称载波聚合系统。
同时,从UE的角度来看,每调度的分量载波存在一个传输块和一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每个传输块都仅被映射成单个分量载波。UE可以被同时映射成多个分量载波。
下文中,将描述扩展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
LTE rel-8的PUCCH格式1a/1b可以承载1比特或2比特的ACK/NACK。如果载波聚合系统包括5个分量载波,并且如果每分量载波发送两个码字,则需要10个比特来承载关于5个分量载波的ACK/NACK。另外,如果定义了每分量载波的不连续发送(DTX)状态,则总共需要12个比特(55=3125=11.61位)。为了对此进行支持,不能使用当前PUCCH格式,并且需要定义新的PUCCH格式。
图17是5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 CC)与载波聚合系统中的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 CC)相对应的情况的框图。通过UL CC#0发送用于由DL CC#0至#4承载的信号的所有ACK/NACK。需要新的PUCCH格式通过一个UL CC来发送对于5个DL CC的ACK/NACK。类似于ACK/NACK,因为净荷增加,所以当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时,还需要新的PUCCH格式。
图18是扩展PUCCH格式的示例。图18的扩展PUCCH格式可以是应用DFT-s OFDM传输方案的PUCCH格式。虽然图18的扩展PUCCH格式不限于特定PUCCH格式,但是为了便于解释,以下将基于用于承载ACK/NACK的PUCCH格式1的标准CP结构来进行。扩展PUCCH格式还适用于诸如CQI/PMI/RI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传输的PUCCH格式2/2a/2b。即,扩展PUCCH格式可以适用于任何控制信息。例如,能够使用所提出的扩展PUCCH格式来在支持多达13比特的净荷的PUCCH格式2中支持13(或更高)比特的净荷。
参考图18,对用于每个分量载波的信息比特(例如,ACK/NACK等)执行信道编码(步骤100)。信道编码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编码方案中的任何一个,诸如简单重复、单工编码、RM编码、打孔RM编码、咬尾卷积编码(TBCC)、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或Turbo编码。生成为信道编码的结果的编码信息比特可以通过考虑要应用的调制符号顺序和要映射的资源来进行速率匹配。为了用于生成的编码信息比特的小区间界面(ICI)随机化,可以使用利用与小区标识符(ID)相对应的加扰码进行小区特定的加扰或者利用与UE ID(例如,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相对应的UE特定的加扰。
编码信息比特经由分频器被分配给每个时隙(步骤101)。编码信息比特可以以多种方式分配给两个时隙。例如,可以对第一时隙分配编码信息比特的开始部分,并且可以对第二时隙分配编码信息比特的最后部分。替代地,通过使用交织方案(interleavingscheme),可以对第一时隙分配偶数的编码信息比特,可以对第二时隙分配奇数的编码信息比特。分配给每个时隙的编码信息比特经由调制器来进行调制(步骤101)。QPSK符号可以通过对编码信息比特进行调制来生成。同时,调制器和分频器可以以相反顺序放置。
对每个时隙中的QPSK符号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预编码,以在每个时隙中生成单载波波形(步骤103)。除了DFT预编码之外,还可以执行与之相对应沃尔什预编码等的操作。然而,下文中,假设,除非另外指定,否则执行DFT预编码。
通过使用具有预定或通过动态信令或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确定的索引m的正交码,来对执行DFT预编码的QPSK符号执行SC-FDMA符号级的时间扩展(步骤104)。如果扩展因数(SF)是4,则索引的正交码m可以由wm=[w0 w1 w2 w3]来表示。如果正交码是沃尔什码并且SF是4,则可以由w0=[1 1 1 1],w1=[1 -1 1 -1],w2=[1 1 -1 -1],w3=[1 -1 -11]表示。如果正交码是DFT码,则可以由wm=[w0 w1 … wk-1]来表示,其中,wk=exp(j2πkm/SF)。另外,除了沃尔什码和DFT码之外的其他码可以用作正交码。SF是指数据被扩展的因数,并且可以与要多路复用的UE的数目或天线的数目相关。SF可以根据系统而改变,并且可以预先确定或者可以通过DCI或RRC信令报告给UE。另外,可以通过改变时隙级中的索引来应用通过SC-FDMA符号级应用的正交码。即,正交码可以在时隙级中进行跳频。
上述生成的信号被映射成PRB中的子载波,并且然后通过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被转换成时域的信号,并且通过附连循环前缀(CP)经由射频(RF)单元来发送。
图19是扩展PUCCH格式的另一个示例。参考图19,对诸如用于每个分量载波的ACK/NACK的信息比特执行信道编码(步骤110),并且编码信息比特经由分频器分配给每个时隙(步骤111)。分配给每个时隙的编码信息比特经由调制器来进行调制,并且生成为调制的结果的QPSK符号通过索引m的正交码进行时间扩展(步骤112)。如果SF=4,则索引m的正交码可以通过wm=[w0 w1 w2 w3]来表示。对时间扩展QPSK符号执行SC-FDMA级的DFT预编码(步骤113),并且以该方式生成的信号被映射成PRB中的子载波。即,在在DFT预编码之前执行时间扩展的意义上,图19的扩展PUCCH格式不同于图18的扩展PUCCH格式。
图20示出了用于具有扩展PUCCH格式的调制QPSK符号的时间扩展的示例。在图20中示出了在标准CP中时间扩展QPSK符号的情况。参考图20,QPSK符号跨过一个时隙中的5个SC-FDMA符号进行时间扩展。基准信号被映射成每个时隙中的第二和第六SC-FDMA符号。这是基准信号在LTE rel-8中的PUCCH格式中被映射到的相同位置。当QPSK符号被时间扩展时,可以使用具有预定的或通过动态信令或RRC信令确定的索引m的正交码。如果SF=5,则具有索引m的正交码可以通过wm=[w0 w1 w2 w3 w4]来表示。另外,正交码可以在时隙级跳频。
图21是用于具有扩展PUCCH格式的调制QPSK符号的时间扩展的示例。图21中示出了在扩展CP中时间扩展QPSK符号的QPSK的情况。参考图21,QPSK符号跨一个时隙中的5个SC-FDMA符号进行时间扩展。基准信号被映射成每个时隙中的第四SC-FDMA符号。这是基准信号在LTE rel-8中的PUCCH格式2/2a/2b中被映射到的相同位置。当QPSK符号进行时间扩展时,可以使用具有预定的或通过动态信令或RRC信令确定的索引m的正交码。如果SF=5,则具有索引m的正交码可以通过wm=[w0 w1 w2 w3 w4]来表示。另外,正交码可以在时隙级跳频。
图22是扩展PUCCH格式的另一个示例。图22的扩展PUCCH格式是对子帧中的两个时隙执行联合编码的情况。参考图22,对诸如用于每个分量载波的ACK/NACK的信息比特执行信道编码(步骤120)。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QPSK调制方案并且通过由12个子载波构成的PRB来对两个时隙执行映射,所以可以生成48个编码比特。编码信息比特经由调制器来调制(步骤121)。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QPSK调制方案,所以生成了24个QPSK符号。QPSK符号经由分频器被分配给每个时隙(步骤122)。QPSK符号可以以多种方式被分配给两个时隙。经由分频器对分配给每个时隙的QPSK符号执行DFT预编码(步骤103)。由于在本实施例中,12个QPSK符号被分配给每个时隙,所以执行12-点DFT预编码。通过使用具有索引m的正交码,对执行DFT预编码的QPSK符号执行SC-FDMA符号级的时间扩展(步骤104)。正交码可以在时隙级跳频。
上述生成的信号被映射成PRB中的子载波,然后通过IFFT转换为时域的信号,并且通过附连CP经由RF单元来进行发送。如果SF=4,则可以通过0.0625(=12/48/4)的编码率来发送用于承载用于5个分量载波的ACK/NACK的12个比特的信息,并且每一个PRB可以多路复用4个UE。
同时,与LTE rel-8类似,SF=3的DFT码和循环移位可以适用于基准信号。如果SF=4,则由于通过SF=3来限制,所以在沃尔什码中不使用[1 1 -1 -1],但是其也可以被使用。通常,当用于时隙中的数据部分的多路复用顺序小于用于基准信号部分的多路复用顺序时,可以使用未使用的沃尔什码部分。另外,当数据部分的特定SC-FDMA符号通过探测基准信号(SRS)等来打孔时,SF=3的扩频码可以应用于相应的时隙。
图23是扩展PUCCH格式的另一个示例。图23的扩展PUCCH格式是子帧中的一个时隙在另一个时隙中被重复并且对两个时隙执行单独编码的情况。参考图23,对诸如用于每个分量载波的ACK/NACK的信息比特执行信道编码(步骤130),并且经由调制器来对编码信息比特进行调制(步骤1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应用QPSK调制方案来生成12个QSPK符号。对QPSK符号执行DFT预编码(步骤132),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正交码来执行SC-FDMA符号级的时间扩展(步骤133)。正交码可以在时隙级跳频。
图18至图23的扩展PUCCH格式可以通过两个发射天线来发送。因此,可能需要发送分集。当扩展PUCCH格式通过两个发射天线来发送时,可以通过基于一个PRB选择两个正交码,通过每个天线来进行发送。在该情况下,两个正交码可以是SF=4的沃尔什码中的任何两个码。在该情况下,数据部分可以通过选择用于每个天线的不同正交码来发送。不同正交码可以是不同索引的沃尔什码或DFT码。基准信号部分可以通过组合了循环移位和正交码覆盖(OCC)的两个正交资源来进行发送。另外,当扩展PUCCH格式通过两个发射天线来发送时,可以基于不同PRB通过每个天线来发送。由于基于不同PRB来执行发送,所以不存在对应用于发送到每个天线的信号的正交码或基准信号所应用的正交资源的限制。在该情况下,数据部分的两个正交码和基准信号部分的两个正交资源可以被预定或者通过PDCCH或RRC信令来给出。数据部分的正交码和基准信号部分的正交资源可以分别用信号发送,或者如果用于任何一个天线的正交码或正交资源用信号发送,则可以从信令获得用于另一个天线的正交码或正交资源。
当要求用于UL数据传输的资源时,UE可以发送SR。即,SR传输被事件触发。对于SR传输,UE通过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来接收指示SR配置索引的sr-PUCCH-ResourceIndex参数和sr-ConfigIndex参数ISR。在SR传输事件发生时,UE通过由sr-PUCCH-ResourceIndex指示的正交资源来发送SR。同时,指示用于SR传输的时段的SRPERIODICITY和指示用于SR传输的子帧的NOFFSET,SR可以通过sr-ConfigIndex参数来配置。即,SR在根据由高层给出的ISR周期性重复的特定子帧中进行发送。另外,作为用于SR的资源,可以分配子帧资源和码分多路复用(CDM)/频分多路复用(FDM)资源。表13示出了根据SR配置索引的SR发送时段和SR子帧偏移量。
[表13]
图24是UE发送ACK/NACK和SR的情况的示例。当BS在子帧n中将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到UE时,UE可以响应于子帧(n+4)中的下行链路数据来发送ACK/NACK。另外,用于发送SR的周期始终通过表13来确定。因此,SR传输事件和ACK/NACK传输事件可以在相同子帧或相同时隙中发生。在该情况下,UE通过使用分配用于LTE rel-8中的SR的正交资源来发送ACK/NACK。BS可以识别出SR传输事件和ACK/NACK传输事件可以同时发生。因此,BS可以通过解码分配用于SR的正交资源和分配用于ACK/NACK的正交资源来知道是同时发送SR和ACK/NACK还是仅发送ACK/NACK。
在LTE-A中,SR传输事件和ACK/NACK传输事件还可以同时发生。然而,当在LTE-A中应用载波聚合系统时,分配用于SR的资源是UE-特定的资源,并且分配用于ACK/NACK的资源是分量载波(CC)特定的资源,并且因此与LTE rel-8类似,不能通过使用SR资源来发送ACK/NACK。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下文中描述的本发明可以适用于解决在载波聚合系统中用于在相同子帧中承载SR和多个ACK/NACK的扩展PUCCH格式的传输中发生的问题。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第一UCI通过扩展PUCCH格式被发送并且第二UCI在与第一UCI相同的子帧中被发送的情况。第一UCI可以是ACK/NACK、SR、CQI、PMI、RI、信道状态信息(CSI)等。第二UCI不限于特定格式,但是具体地,可以是LTE rel-8的PUCCH格式。在以下实施例中假设第一UCI是用于DL CC的多个ACK/NACK,并且第二UCI是通过LTE rel-8的PUCCH格式发送的SR。另外,还假设,应用载波聚合系统,并且因此发送用于多个DL CC的ACK/NACK。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因此,DL CC仅是示例性实体。即,实体可以不仅指示DL CC,而且指示码字、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 CC)、小区、BS、UE、中继站、微微/毫微微小区等。因此,在以下说明中,DL CC可以被替换成另一个实体。另外,本发明可以广泛地不仅用于扩展PUCCH格式而且还用于使用信道编码的结构。例如,本发明适用于通过使用PUCCH格式2/2a/2b发送ACK/NACK的情况。
在SR传输事件和ACK/NACK传输事件在相同子帧或相同时隙中发生的情况下,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解决。
1)SR和ACK/NACK的联合编码
当UE必须在能够发送SR的子帧或时隙中发送ACK/NACK时,与SR相关的信息比特可以被嵌入到ACK/NACK中,并且然后通过执行联合编码来发送。当用于多个DL CC的ACK/NACK通过使用扩展PUCCH格式来发送时,其可以以级联用于每个DL CC的ACK/NACK比特的格式来发送。用于执行ACK/NACK的扩展PUCCH格式的资源可以被暗示地确定或者可以通过RRC信令等被明示地确定。另外,SR信息比特可以是1个比特。1比特信息比特可以以信息比特字段在ACK/NACK内被单独限定的格式嵌入到ACK/NACK,或者可以以进一步使用原始ACK/NACK内的状态的格式被嵌入到ACK/NACK。
1比特SR信息比特通过嵌入到ACK/NACK来进行发送的情况可以通过图18到图23的扩展PUCCH格式来解释。通常,当假设5个DL CC时,需要12个比特来发送用于DL CC的ACK/NACK。当SR传输事件和ACK/NACK传输事件在子帧或时隙中重叠时,用于ACK/NACK传输的12个比特和用于SR传输的1个比特,即,13比特信息被信道编码,以生成48比特编码信息,并且在其上执行QPSK调制,并且映射所生成的QPSK符号。在该情况下,如果1比特SR信息比特是0,则可以指示不存在SR传输事件,并且如果1比特SR信息比特是1,则可以指示SR传输事件存在。替代地,相反,如果SR信息比特是0,则可以指示SR传输事件存在,并且如果用于SR的一个比特是1,则可以指示不存在SR传输事件。在该情况下,ACK/NACK中的SR信息比特或SR状态信息的位置可以被预先确定。例如,SR信息比特可以被定位为ACK/NACK比特流的第一或最后的位置,并且SR状态信息可以处于最后状态。因此,可以预先知晓相应比特或相应状态是SR相关信息。
2)ACK/NACK绑定
在SR传输事件和ACK/NACK传输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下,用于多个DL CC的ACK/NACK可以被绑定并发送。所绑定的代表性ACK/NACK可以通过使用分配用于SR的资源来发送。当CQI传输事件和ACK/NACK传输事件同时发生时,用于多个DL CC的ACK/NACK也可以被绑定并发送。在该情况下,所绑定的代表性ACK/NACK可以通过发送CQI的信道中的时隙的第二基准信号符号来发送。
多个ACK/NACK可以以多种方式来绑定。例如,用于多个DL CC的ACK/NACK可以通过逻辑与操作来绑定。即,如果用于所有DL CC的ACK/NACK信息是ACK,则代表性ACK/NACK可以承载ACK。如果用于至少一个CC的ACK/NACK信息是NACK,则代表性ACK/NACK可以承载NACK。另外,如果用于至少一个CC的ACK/NACK信息处于DTX状态,则代表性ACK/NACK可以承载DTX。替代地,当SR为正时,b(0)和b(1)通过使用所分配的SR PUCCH资源来发送。值b(0)和b(1)可以通过表14来确定。
[表14]
多个(UDAI+NSPS)ACK/NACK响应中的ACK的数目 | b(0),b(1) |
0或无(UE检测到至少一个DL指派丢失) | 0,0 |
1 | 1,1 |
2 | 1,0 |
3 | 0,1 |
4 | 1,1 |
5 | 1,0 |
6 | 0,1 |
7 | 1,1 |
8 | 1,0 |
9 | 0,1 |
参考表14,根据所检测的ACK的数目来确定b(0)和b(1)。即,发送映射成通过执行关于所检测的ACK的数目的模量-4操作所获得的值的b(0)和b(1)。图25是根据所提出的UCI传输方法配置ACK/NACK绑定的示例。当假设用于每个DL CC的3个DL CC和2个码字时,需要包括DTX状态的7个比特(即,5^3=125)用于与之相对应的ACK/NACK。图25(a)示出了当用于3个DL CC的ACK/NACK信息是ACK时的ACK作为代表性ACK/NACK被发送的情况。图25(b)示出了当用于DL CC#1的ACK/NACK信息是用于3个DL CC的ACK/NACK信息中的NACK时的NACK作为代表性ACK/NACK被发送的情况。
3)相位调制
当存在用于以PUCCH格式2和应用DFT-s OFDM传输方案的扩展PUCCH格式发送基准信号的至少两个SC-FDMA符号时,可以根据SR传输事件的存在/不存在对任何一个基准信号SC-FDMA符号执行相位调制。即,当不存在SR传输事件(或者执行通过1的相位调制)时,可以不执行相位调制,并且当SR传输事件存在时,可以执行通过-1的相位调制。在该情况下,相位调制不必对至少一个基准信号SC-FDMA符号执行。这是因为需要不进行相位调制的基准信号SC-FDMA符号用作基础。
图26示出了根据所提出的UCI传输方法执行相位调制的情况的示例。图21的PUCCH格式包括两个基准信号SC-FDMA符号。图26(a)是SR传输事件不存在的情况。两个基准信号SC-FDMA符号通过+1来进行相位调制,即,不执行相位调制。图26(b)是SR传输事件存在的情况。第一基准信号SC-FDMA符号(即,RS0)通过+1来进行相位调制,即,不执行相位调制。不进行相位调制的RS0用作基本基准信号。第二基准信号SC-FDMA符号(即,RS1)通过-1进行相位调制。因此,SR传输事件的存在可以被报告给BS。虽然图26中假设RS0用作基本基准信号,但是相反地,RS1可以用作基本基准信号,并且可以根据SR传输事件来对RS0执行相位调制。另外,虽然在图26中假设对1比特SR执行通过+1或-1的相位调制的情况,但是如果第二UCI具有M个比特的长度,则通过复数值的相位调制可以通过应用2M-PSK或2M-QAM的调制方案来执行。在该情况下,可以预先确定调制方案和复数值。
4)下落(dropping)
如果第一UCI的传输事件和第二UCI的传输事件重叠,则可以指派UCI的优先级,并且可以根据优先级而不发送任何一个UCI。例如,如果第一UCI是用于通过扩展PUCCH格式发送的多个DL CC的ACK/NACK,并且第二UCI是用于通过PUCCH格式2发送的特定DL CC的CQI/PMI/RI,则当ACK/NACK具有比CQI更高的优先级时,可以不发送CQI,并且可以仅发送ACK/NACK。在LTE-A中,可以按照SR、ACK/NACK、RI和CQI/PMI的顺序设置优先级。
5)嵌入式PUCCH格式
多个PUCCH格式可以被嵌入任何一个PUCCH格式。即,如果通过PUCCH格式类型A发送的第一UCI以及通过PUCCH格式类型B发送的第二UCI在相同子帧中进行发送,则它们可以通过将任何一个PUCCH格式类型嵌入另一个PUCCH格式类型来进行发送。当对嵌入的PUCCH格式进行信道编码时,可以针对每个UCI执行单独编码,或者针对多个UCI执行联合编码。例如,如果PUCCH格式类型A是图18至图23的扩展PUCCH格式,则PUCCH格式类型B是PUCCH格式2,第一UCI是用于多个DL CC的5比特ACK/NACK,并且第二CUI是5比特CQI信息,则第一UCI和第二UCI的10比特信息可以通过经由PUCCH格式类型A进行联合编码来发送。
图27和图28是扩展PUCCH格式的另一个示例。图27和图28的扩展PUCCH格式是对子帧中的两个时隙执行联合编码的情况。即,具有与图22的扩展PUCCH格式类似的结构。然而,不同之处在于,当所生成的信号被映射到频域时,信号以交织的方式或局部化的方式进行映射。为了便于解释图27和图28,以下将基于用于承载ACK/NACK的PUCCH格式1的标准CP结构来进行描述。另外,扩展的PUCCH格式还可以适用于发送诸如CQI/PMI/RI的UCI的PUCCH格式2/2a/2b。即,扩展PUCCH格式适用于任何控制信息。例如,能够使用所提出的扩展PUCCH格式来在支持多达13比特的净荷的PUCCH格式2中支持13(或更高)比特的净荷。
参考图27和图28,对用于每个分量载波的信息比特(例如,ACK/NACK等)执行信道编码(步骤200和210)。信道编码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编码方案中的任何一个,诸如简单重复、单工编码、RM编码、打孔RM编码、TBCC、LDPC编码或Turbo编码。生成为信道编码的结果的编码信息比特可以通过考虑要应用的调制符号顺序以及要映射的资源来进行速率匹配。由于本实施例应用QPSK调制方案并且执行通过由12个子载波构成的一个PRB中的6个子载波映射到两个时隙中的每一个,所以可以生成24个编码比特。为了用于所生成的编码信息比特的ICI随机化,可以使用利用与小区ID相对应的扰码的小区特定的加扰或者使用与UE ID(例如,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相对应的扰码的UE特定的加扰。
经由调制器来对编码信息比特进行调制(步骤201和211)。由于本实施例应用QPSK调制方案,所以生成12个QPSK符号。QPSK符号经由分频器分配给每个时隙(步骤202和212)。QPSK符号可以以多种方式被分配给两个时隙。例如,可以对第一时隙分配QPSK符号的前面部分,并且可以对第二时隙分配QPSK的最后部分。替代地,通过使用交织方案,编码信息比特的偶数的QPSK符号可以分配给第一时隙,并且编码信息比特的奇数的QPSK符号可以被分配给第二时隙。同时,调制器和分频器可以以相反顺序放置。
对经由分频器分配给每个时隙的QPSK符号执行用于在每个时隙中生成单载波波形的DFT预编码(步骤203和213)。由于在本实施例中,6个QPSK符号被分配给每个时隙,所以执行6-点DFT预编码。除了DFT预编码之外,可以执行与之相对应的沃尔什预编码等的操作。然而,下文中假设除非另外指出,否则执行DFT预编码。
通过使用具有预定的或通过动态信令或RRC信令确定的索引m的正交码,对为其执行DFT预编码的QPSK符号执行SC-FDMA符号级的时间扩展(步骤204和214)。如果扩频因数(SF)是4,则索引m的正交码可以通过wm=[w0 w1 w2 w3]来表示。如果正交码是沃尔什码并且SF是4,则可以通过w0=[1 1 1 1],w1=[1 -1 1 -1],w2=[1 1 -1 -1],w3=[1 -1 -1 1]来表示。如果正交码是DFT码,则其可以通过wm=[w0 w1 ... wk-1]来表示,其中,wk=exp(j2πkm/SF)。另外,除了沃尔什码和DFT码之外的另一个码可以用作正交码。SF可以根据系统而改变,并且可以预定或者可以通过DCI或RRC信令报告给UE。另外,在SC-FDMA符号级应用的正交码可以在时隙级跳频。
如上所述生成的信号被映射成PRB中的子载波。在图27中,SC-FDMA信号以交织方式被映射成子载波。即,当SC-FDMA信号被映射成子载波时,SC-FDMA信号以特定间隔进行映射。虽然图27中示出了SC-FDMA信号以2个子载波的间隔进行映射,但是SC-FDMA信号可以以多种间隔进行映射,例如,3个或4个或6个子载波。在图28中,SC-FDMA信号以局部化方式被映射成子载波。即,SC-FDMA信号被连续地映射成PRB中的一些子载波。虽然图28中示出了SC-FDMA信号被映射成PRB中的前6个子载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映射成子载波的SC-FDMA信号通过IFFT被转换成时域的信号,并且通过附连CP经由RF单元来发送。如果SF=4,则12比特的信息可以以0.0625(=12/24/4)的编码率进行发送,并且每一个PRB可以多路复用8个UE。另外,当SC-FDMA符号以交织方式被映射成子载波时,如果以3个子载波的间隔执行映射,则12个UE可以被多路复用,并且当以4个或6个子载波的间隔执行映射时,16或24个UE可以分别被多路复用。即,可以被多路复用的UE的数目可以通过控制要映射的子载波的间隔来确定。
同时,类似于LTE rel-8,SF=3的DFT码和循环移位可以适用于基准信号。如果SF=4,则由于其通过SF=3来限制,所以在沃尔什码中不使用[1 1 -1 -1],但是其还可以被使用。另外,当数据部分的特定SC-FDMA符号通过探测基准信号(SRS)等来打孔时,SF=3的扩频码可以应用于相应的时隙。
图29和图30是扩展PUCCH格式的另一个示例。图29和图30的扩展PUCCH格式是子帧中的一个时隙在另一个时隙中重复并且对两个时隙执行单独编码的情况。即,其具有与图23的扩展PUCCH格式类似的结构。然而,不同之处在于,当所生成的信号被映射到频域时,以交织方式或局部化方式映射信号。
参考图29和图30,对诸如ACK/NACK的用于每个分量的载波信息比特执行信道编码(步骤220和230)。经由调制器来对编码信息比特进行调制(步骤221和231)。由于本实施例应用QPSK调制方案,所以生成6个QPSK符号。对QPSK符号执行DFT预编码(步骤222和232),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正交码执行SC-FDMA符号级的时间扩展(步骤223和233)。正交码可以以时隙级跳频。所生成的SC-FDMA信号被映射成PRB中的子载波。在图29中,SC-FDMA信号以交织方式被映射成子载波。在图30中,SC-FDMA信号以局部化方式被映射成子载波。
在图29和图30的扩展PUCCH格式中,SR传输事件和ACK/NACK传输事件还可以发生在相同子帧或相同时隙中。在该情况下,该问题可以通过应用前述方法来解决。
1)SR和ACK/NACK的联合编码
与SR相关的信息比特可以被嵌入ACK/NACK,并且然后通过执行联合编码来发送。1比特的SR信息比特通过嵌入ACK/NACK来发送的情况可以通过图29的扩展PUCCH格式来解释。当假设5个DL CC时,用于ACK/NACK传输的12个比特和用于SR传输的1个比特,即,13比特的信息被信道编码,以生成24个比特的编码信息比特,并且在其上执行QPSK调制,并且映射所生成的QPSK。在该情况下,如果1比特的SR信息比特是0,则可以指示不存在SR传输事件,并且如果1比特的SR信息比特是1,则可以指示SR传输事件存在。替代地,相反,如果SR信息比特是0,则可以指示SR传输事件存在,并且如果SR信息比特是1,则可以指示不存在SR传输事件。
2)ACK/NACK绑定
在SR传输事件和ACK/NACK传输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下,用于多个DL CC的ACK/NACK可以被绑定并发送。可以通过使用分配用于SR的资源来发送绑定的代表性ACK/NACK。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逻辑与操作来绑定用于多个DL CC的ACK/NACK。即,如果用于所有DLCC的ACK/NACK是ACK,则代表性ACK/NACK可以承载ACK。如果用于至少一个CC的ACK/NACK信息是NACK,则代表性ACK/NACK可以承载NACK。另外,如果用于至少一个CC的ACK/NACK信息处于DTX状态,则代表性ACK/NACK可以承载DRX。
图27和图30的扩展PUCCH格式可以通过两个发射天线来发送。因此,可以获得发送分集。为了便于解释,用于发送数据部分的正交资源被称为第一正交资源,并且用于发送基准信号部分的正交资源被称为第二正交资源。第一正交资源和第二正交资源的逻辑索引可以可以彼此关联。例如,如果给出第二正交资源的逻辑索引,则自动地给出第一正交资源的逻辑索引。另外,第一正交资源和第二正交资源的逻辑索引的物理配置方法可以彼此不同。
当通过两个发射天线来发送扩展PUCCH格式时,两个第一正交资源可以基于一个PRB来选择,并且然后可以通过相应天线来发送。第一正交资源可以是正交码和频率因数的组合。频率因数可以给定为Nsc/Nfreq。Nsc表示PRB中的子载波的数目,并且Nfreq表示通过PRB中的一个频率资源限定的子载波的数目。可以通过为每个天线选择不同第一正交码来发送数据部分。不同正交码可以是不同索引的DFT码或沃尔什码。可以通过组合循环移位和OCC的两个正交资源来发送基准信号部分。另外,当通过两个发射天线来发送扩展PUCCH格式时,可以基于不同的PRB通过每个天线来发送。由于基于不同PRB来执行发送,所以不存在对应用于数据部分的第一正交资源和应用于基准信号部分的第二正交资源的限制。在该情况下,数据部分的两个第一正交资源和基准信号部分的两个第二正交资源可以被预先确定或者可以通过PDCCH或RRC信令来给出。数据部分的正交码和基准信号部分的正交资源可以分别用信号发送,或者如果用于任何一个天线的正交码或正交资源用信号发送,则用于其他天线的正交码或正交资源可以从信令获得。
同时,上述扩展PUCCH格式可以与SRS同时发送。可以通过占用发送扩展PUCCH格式的子帧的最后SC-FDMA符号来发送SRS。即,对扩展PUCCH格式的最后SC-FDMA符号进行打孔。在该情况下,根据要打孔的SC-FDMA符号的数目来调整适用于扩展PUCCH格式的数据部分的OCC长度。替代地地,当发送具有扩展PUCCH格式的ACK/NACK时,不根据ACK/NACK的高优先级发送SRS。即,当必须在相同子帧中发送ACK/NACK和SRS时,UE不改变扩展PUCCH格式并且不发送SRS。下文中假设ACK/NACK通过扩展PUCCH格式来发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因此UCI(即,CQI、PMI、RI等)可以通过扩展PUCCH格式来发送。
图31示出了根据所提出的UCI传输方法的子帧配置的示例。
图31(a)是具有典型扩展PUCCH格式的子帧配置的示例。每时隙三个SC-FDMA符号被分配用于基准信号。虽然在图31(a)中假设每个时隙的第三个到第五个OFDM符号被分配用于基准信号的使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基于长度-3OCC来扩展基准信号SC-FDMA符号。适用于基准信号SC-FDMA符号的OCC可以是DFT码。基于长度-4OCC来扩展剩余的4个数据SC-FDMA符号。适用于数据SC-FDMA符号的OCC可以是沃尔什码。另外,可以在时隙之间执行跳频。
图31(b)是具有打孔的扩展PUCCH格式的子帧配置的示例。即,为了在相同的子帧中发送扩展PUCCH格式和SRS,对发送扩展PUCCH格式的子帧的最后SC-FDMA符号进行打孔。第二时隙(即,时隙1)的最后SC-FDMA符号被打孔用于SRS传输。基于长度-3OCC来扩展第二时隙(即,时隙1)的剩余3个数据SC-FDMA符号。在该情况下,打孔的扩展PUCCH格式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配置,并且可以通过与用于LTE rel-8中的PUCCH格式1/1a/1b的高层信令绑定来进行使用,并且因此可以在没有信令开销的情况下被限定。
图32是根据所提出的UCI传输方法的子帧配置的另一个示例。
图32(a)是具有典型扩展PUCCH格式的子帧配置的示例。每时隙两个SC-FDMA符号被分配针对基准信号。虽然在图32(a)中假设每个时隙的第二个和第六个SC-FDMA符号被分配用于基准信号的使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基于长度-2OCC来扩展基准信号SC-FDMA符号。适用于基准信号SC-FDMA符号的OCC可以是DFT码。基于长度-5OCC来扩展剩余5个数据SC-FDMA符号。适用于数据SC-FDMA符号的OCC可以是沃尔什码。另外,可以在时隙之间执行跳频。
图32(b)是具有打孔的扩展PUCCH格式的子帧配置的示例。第二时隙(即,时隙1)的最后SC-FDMA符号被打孔以用于SRS传输。基于长度-4OCC来扩展第二时隙(即,时隙1)的剩余4个数据SC-FDMA符号。在该情况下,打孔的扩展PUCCH格式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配置,并且可以通过与用于LTE rel-8中的PUCCH格式1/1a/1b的高层信令的绑定来使用,并且从而可以在没有信令开销的情况下进行定义。
图33是根据所提出的UCI传输方法的子帧配置的另一个示例。图33(a)是当发送通过PUCCH格式2信道编码的ACK/NACK时的子帧配置的示例。每时隙两个SC-FDMA符号被分配用于基准信号。虽然在图33(a)中假设了每个时隙的第二个和第个六SC-FDMA符号被分配用于基准信号的使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33(b)是当发送通过打孔的PUCCH格式2信道编码的ACK/NACK和SRS时的子帧配置的示例。与图33(a)相比,对第二时隙(即,时隙1)的最后SC-FDMA符号d(9)进行打孔,并且通过d(9)来发送SRS。在使用QPSK调制方案的情况下,最后SC-FDMA符号的打孔实际上等效于信道编码的最后两个比特的打孔。在该情况下,打孔的PUCCH格式2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来配置,并且可以通过与用于LTE rel-8中的PUCCH格式1/1a/1b的高层信令进行绑定来使用,并且因此可以在没有信令开销的情况下来定义。
图34是扩展PUCCH格式的另一个示例。图34的扩展PUCCH格式是对子帧中的两个时隙执行联合编码的情况。即,具有与图22的扩展PUCCH格式类似的结构。然而,在图22中执行DFT预编码(步骤103),而在图34中执行CAZAC调制(步骤303)。经历通过CAZAC调制的PSK或QAM调制的符号再一次通过CAZAC序列或LTE rel-8序列来调制。如果LTE rel-8 CG-CAZAC序列是{r0,r1,…,rL/2-1},则经历CAZAC调制的序列可以是dn=cn*rn或dn=conj(cn)*rn。由于在图34中使用的CAZAC序列或LTE rel-8CG-CAZAC序列是小区特定的序列,可以不使用小区特定的扰码。另外,为了ICI随机化,可以仅使用UE特定的扰码。同时,图34的扩展PUCCH格式可以适用于子帧中的一个时隙在另一个时隙中重复并且对两个时隙执行单独编码的情况。
图3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BS和UE的框图。
BS 800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20以及射频(RF)单元830。处理器810实现所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层可以通过处理器810来实现。耦合到处理器810的存储器820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810的多种信息。耦合到处理器810的RF单元830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
UE 900包括处理器910、存储器920以及RF单元930。处理器910实现所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层可以通过处理器910来实现。处理器910对UCI的信息比特执行信道编码,以生成编码信息比特,调制所生成的编码信息比特以生成复数值调制符号,并且基于正交序列来将复数值调制符号以块单位扩展为多个SC-FDMA符号。耦合到处理器910的存储器920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910的多种信息。耦合到处理器910的RF单元930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而且,RF单元930向BS发送扩展复数值调制符号。
处理器810、910可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他芯片组、逻辑电路和/或数据处理器件。存储器820、9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存储器卡、存储介质和/或其他存储器件。RF单元830、930可以包括用于处理射频信号的基带电路。当以软件实现实施例时,在此描述的技术可以通过执行在此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功能等)来实现。模块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820、920中,并且通过处理器810、910来实现。存储器820、920可以在处理器810、910内或处理器810、910外部实现,在该情况下,那些可以经由本领域中公知的多种手段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810、910。
鉴于在此描述的示例性系统,已经参考若干流程图描述了可以根据所公开的主题实现的方法。虽然为了简单起见,方法被示出和描述为一系列步骤或框,但是将理解和认识到,要求保护的主题不受到步骤或框的顺序的限制,一些步骤可能以不同顺序或者与在此示出和描述的其他步骤同时发生。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不是排他性的,并且可以包括其他步骤,或者可以在不影响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删除示例性流程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以上描述的包括多个方面的示例。当然,不可能描述用于描述多个方面的目的的组件或方法的每种可能组合合,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多种其他组合和置换是可能的。因此,本说明书旨在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更改、修改和改变。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由用户设备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调度请求SR配置;
对所述UCI的信息比特执行信道编码,以生成编码的信息比特,其中,如果由所述SR配置所配置的SR比特的传输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HARQ-ACK信息比特的传输在相同的子帧中发生,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包括用于多个服务小区中的HARQ-ACK信息比特和调度请求SR比特;
通过调制编码的信息比特来生成复值的调制符号;
利用正交序列来以块单位扩展所述复值的调制符号;以及
在所述PUCCH上将所扩展的复值的调制符号发送到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R比特附加在所述HARQ-ACK信息比特的结尾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多个服务小区的所述HARQ-ACK信息比特包括用于所述多个服务小区中的每一个的HARQ-ACK信息比特的级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多个服务小区中的每一个的所述HARQ-ACK信息比特的数目是1比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多个服务小区中的每一个的所述HARQ-ACK信息比特的数目是2比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R比特是1比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SR比特的值是1时,则指示存在SR传输事件,并且
其中,当所述SR比特的值是0时,则指示不存在所述SR传输事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编码的信息比特利用UE特定的加扰序列而被加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扩展的复值的调制符号被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预编码。
10.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射频RF单元;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耦接到所述RF单元,并且被配置成:
控制所述RF单元从基站接收调度请求SR配置;
对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的信息比特执行信道编码,以生成经编码的信息比特,其中,如果由所述SR配置所配置的SR比特的传输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HARQ-ACK信息比特的传输在相同的子帧中发生,所述UCI的信息比特包括用于多个服务小区中的HARQ-ACK信息比特和调度请求SR比特;
通过调制经编码的信息比特来生成复值的调制符号;
利用正交序列来以块单位扩展所述复值的调制符号;以及
控制所述RF单元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将所扩展的复值的调制符号发送到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9574110P | 2010-01-17 | 2010-01-17 | |
US61/295,741 | 2010-01-17 | ||
US29855010P | 2010-01-27 | 2010-01-27 | |
US29855310P | 2010-01-27 | 2010-01-27 | |
US61/298,553 | 2010-01-27 | ||
US61/298,550 | 2010-01-27 | ||
US30596610P | 2010-02-19 | 2010-02-19 | |
US61/305,966 | 2010-02-19 | ||
US32077510P | 2010-04-05 | 2010-04-05 | |
US61/320,775 | 2010-04-05 | ||
KR1020110001871A KR101782645B1 (ko) | 2010-01-17 | 2011-01-07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011-0001871 | 2011-01-07 | ||
CN201180010087.5A CN102870387B (zh) | 2010-01-17 | 2011-01-12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0087.5A Division CN102870387B (zh) | 2010-01-17 | 2011-01-12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36641A CN104836641A (zh) | 2015-08-12 |
CN104836641B true CN104836641B (zh) | 2018-10-19 |
Family
ID=449215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71210.1A Active CN104836641B (zh) | 2010-01-17 | 2011-01-12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180010087.5A Active CN102870387B (zh) | 2010-01-17 | 2011-01-12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0087.5A Active CN102870387B (zh) | 2010-01-17 | 2011-01-12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867469B2 (zh) |
EP (2) | EP3399688B1 (zh) |
KR (1) | KR101782645B1 (zh) |
CN (2) | CN104836641B (zh) |
CA (1) | CA2787254C (zh) |
WO (1) | WO2011087260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65501B2 (en) * | 2008-07-07 | 2018-12-25 | Apple Inc. |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wireless systems |
KR101513044B1 (ko) | 2008-08-05 | 2015-04-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Papr을 줄이기 위한 무선 접속 방식 |
KR101782645B1 (ko) | 2010-01-17 | 2017-09-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PL2526643T3 (pl) * | 2010-01-18 | 2018-10-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diowa stacja bazowa i urządzenie użytkownika oraz przeprowadzane w nich sposoby |
MX2012010034A (es) * | 2010-03-10 | 2012-09-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odo y aparat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on de control de enlace ascendente en un sistema inalambrico de comunicaciones. |
KR101802756B1 (ko) * | 2010-04-05 | 2017-1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JP5443317B2 (ja) * | 2010-04-30 | 2014-03-1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2468917B (zh) | 2010-11-15 | 2014-04-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
WO2013022260A2 (ko) * | 2011-08-07 | 2013-0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
WO2013022301A2 (ko) * | 2011-08-10 | 2013-02-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
CN102932112B (zh) * | 2011-08-11 | 2015-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3023674A1 (en) * | 2011-08-12 | 2013-02-2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Backward compatibility of pucch formats |
US9084238B2 (en) * | 2011-09-12 | 2015-07-14 | Blackberry Limited | Searching space and operation for enhanced PDCCH in LTE systems |
CN103828273B (zh) | 2011-09-23 | 2017-01-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3043025A2 (ko) * | 2011-09-23 | 2013-03-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3048109A2 (ko) * | 2011-09-26 | 2013-04-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pucch 포맷 3을 이용한 채널상태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9271271B2 (en) | 2012-03-05 | 2016-02-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RQ-ACK signal transmission in response to detection of control channel type in case of multiple control channel types |
US9144062B2 (en) * | 2012-03-23 | 2015-09-22 | Mediatek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llocating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JP6050021B2 (ja) * | 2012-04-19 | 2016-12-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EP2852075B1 (en) | 2012-05-17 | 2016-09-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EP3136619B1 (en) * | 2012-07-13 | 2020-12-30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Discovery method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
CN103580797B (zh) * | 2012-08-03 | 2017-05-0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SG2013067723A (en) * | 2012-09-07 | 2014-04-28 | Agency Science Tech & Res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bandwidth and low power body channel communication |
US8923880B2 (en) * | 2012-09-28 | 2014-12-30 | Intel Corporation |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
US9974097B2 (en) | 2012-12-03 | 2018-05-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801164B2 (en) * | 2013-04-18 | 2017-10-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request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WO2014178663A1 (ko) * | 2013-04-30 | 2014-11-06 | 인텔렉추얼디스커버리 주식회사 | 단말 제공 제어신호를 통한 셀간 간섭 제어 |
KR101895997B1 (ko) * | 2013-06-24 | 2018-09-06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을 위한 송신기 및 수신기 |
WO2015109526A1 (zh) * | 2014-01-24 | 2015-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导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EP3879733A1 (en) | 2014-01-31 | 2021-09-15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5634665B (zh) * | 2014-11-06 | 2019-05-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
US11818717B2 (en) * | 2014-12-31 | 2023-11-1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with massive Carrier Aggregation |
US9813842B2 (en) * | 2015-04-06 | 2017-11-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directed to proximity services (ProSe) direct discovery |
JP2018107482A (ja) * | 2015-04-28 | 2018-07-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6788579B2 (ja) * | 2015-04-28 | 2020-11-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EP3295727B1 (en) * | 2015-05-14 | 2020-01-29 | Intel IP Corporation | Contention free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ontrol channel (pusch) transmission using listen before talk |
US10206211B2 (en) * | 2015-06-04 | 2019-02-1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wideband long-term evolution (LTE) uplink transmission |
WO2017010708A1 (ko) * | 2015-07-10 | 2017-01-1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캐리어 집성 기반의 무선 통신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 고 용량의 피드백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EP3348015B1 (en) * | 2015-09-07 | 2022-09-07 |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 Multiple access using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 modulation |
CN108353048B (zh) * | 2015-09-10 | 2020-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US10499384B2 (en) * | 2015-09-17 | 2019-12-0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
US10511372B2 (en) * | 2016-02-25 | 2019-12-17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
US10356761B2 (en) * | 2016-03-30 | 2019-07-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s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
CN107370585B (zh) * | 2016-05-13 | 2020-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装置 |
WO2017198197A1 (en) * | 2016-05-20 | 2017-11-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flexible 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 codebook design, transmission and detection |
CN109417411B (zh) * | 2016-06-30 | 2022-08-05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
CN107566080A (zh) * | 2016-06-30 | 2018-01-09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发送方法 |
US11228390B2 (en) * | 2016-10-12 | 2022-01-1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receiving-end device, and transmitting-end device |
CN110249598B (zh) * | 2017-03-03 | 2023-03-24 | 苹果公司 | 基站的装置 |
CN116566455A (zh) | 2017-03-22 | 2023-08-08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波形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射分集的方法和装置 |
GB2562367B (en) * | 2017-03-23 | 2021-03-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cheduling requests (SR)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DE112018000204T5 (de) * | 2017-03-24 | 2019-08-1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esign für physischen Kurzdauer- und Langdauer-Neufunk-Uplink-Steuerkanal (Kurzdauer- und Langdauer-NR-PUCCH) |
JP6845330B2 (ja) * | 2017-05-03 | 2021-03-17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と基地局の間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要請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
KR20200004342A (ko) * | 2017-05-04 | 2020-01-13 |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5G(5th GENERATION) NR(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에 대한 짧은 PUCCH 포맷들 및 SR(SCHEDULING REQUEST) 송신 |
US10959247B2 (en) | 2017-06-08 | 2021-03-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new radio |
US11184883B2 (en) * | 2017-06-29 | 2021-11-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sequence configuration |
KR102662410B1 (ko) * | 2017-08-11 | 2024-05-03 |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
WO2019071503A1 (en) * | 2017-10-12 | 2019-04-18 | Zte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COMMUNICATION NODES |
KR102609731B1 (ko) * | 2018-01-05 | 2023-12-0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상향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17061068A (zh) * | 2018-01-10 | 2023-11-14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sPUCCH)结构 |
CN114885419A (zh) | 2018-01-12 | 2022-08-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
US10742379B2 (en) * | 2018-01-12 | 2020-08-11 | Mediatek Inc.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handling for new radio |
CN110035547B (zh) * | 2018-01-12 | 2021-08-3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和sr状态确定方法及设备 |
US10856270B2 (en) | 2018-01-22 | 2020-12-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plurality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n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0072287B (zh) | 2018-01-24 | 2022-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加扰的数据传输方法 |
CN111970089B (zh) * | 2018-01-30 | 2024-05-14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EP3544203B1 (en) * | 2018-03-22 | 2021-01-27 |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 Specific ss-stbc pre-coder |
US10892876B2 (en) * | 2018-04-27 | 2021-01-12 | Cavium, Ll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acknowledgement list selection in detection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mats |
CN110730057B (zh) * | 2018-07-17 | 2022-04-08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Pucch的发送方法、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98289B (zh) * | 2018-08-01 | 2022-08-26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 |
US11283547B2 (en) | 2018-09-12 | 2022-03-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DFT-S) based interlac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with user multiplexing |
CN112753201B (zh) * | 2018-09-29 | 2022-1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干扰抑制的多址接入方案 |
CN112242891B (zh) * | 2019-07-19 | 2022-06-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1093075A1 (en) * | 2019-12-13 | 2021-05-20 | Zte Corporation | Time-domain modulation scheme for low peak average power ratio |
CN113037429B (zh) * | 2019-12-24 | 2022-08-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
CN111245766B (zh) * | 2020-01-19 | 2023-02-0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频域双分量扩展加权傅里叶变换的计算分集方法 |
US11889502B2 (en) * | 2020-02-24 | 2024-01-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wo-stage feedback procedures |
CN115347977B (zh) * | 2021-05-12 | 2024-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调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2034A (zh) * | 2006-07-07 | 2009-08-0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信息的动态频率分配和调制方案 |
CN101606338A (zh) * | 2007-02-14 | 2009-12-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617489A (zh) * | 2007-03-29 | 2009-12-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 |
CN101939937A (zh) * | 2008-02-05 | 2011-01-05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与调度请求一起发送ack/nack时的dtx检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200196A1 (en) | 2007-02-19 | 2008-08-21 | Tarik Muharemovic | Transmission of prioritized information in the proximity of reference signals |
US8059735B2 (en) * | 2007-06-04 | 2011-11-1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llocation of block spreading sequences |
US8059524B2 (en) * | 2008-01-04 | 2011-11-1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llocation and logical to physical mapping of scheduling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774156B2 (en) | 2008-01-29 | 2014-07-08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CKNAK and CQI channel mapping schemes in wireless networks |
CN102484869B (zh) * | 2009-06-19 | 2015-09-16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在lte-a中用信号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
KR101782645B1 (ko) | 2010-01-17 | 2017-09-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2011
- 2011-01-07 KR KR1020110001871A patent/KR10178264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1-12 CA CA2787254A patent/CA2787254C/en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US US13/522,487 patent/US886746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CN CN201510171210.1A patent/CN104836641B/zh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EP EP18177148.6A patent/EP3399688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CN CN201180010087.5A patent/CN102870387B/zh active Active
- 2011-01-12 WO PCT/KR2011/000197 patent/WO2011087260A2/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1-12 EP EP11733048.0A patent/EP2525541B1/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9-12 US US14/485,252 patent/US968677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02 US US15/584,807 patent/US1039790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02034A (zh) * | 2006-07-07 | 2009-08-05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信息的动态频率分配和调制方案 |
CN101606338A (zh) * | 2007-02-14 | 2009-12-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617489A (zh) * | 2007-03-29 | 2009-12-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 |
CN101939937A (zh) * | 2008-02-05 | 2011-01-05 |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 与调度请求一起发送ack/nack时的dtx检测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A/N transmission in the uplink for carrier aggregation";ERISSON ETAL;《3GPP DRAFT;R1-100044》;2010011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787254A1 (en) | 2011-07-21 |
EP3399688B1 (en) | 2019-12-25 |
US8867469B2 (en) | 2014-10-21 |
CN102870387B (zh) | 2015-05-13 |
EP2525541A4 (en) | 2014-05-21 |
KR20110084471A (ko) | 2011-07-25 |
KR101782645B1 (ko) | 2017-09-28 |
US20150003379A1 (en) | 2015-01-01 |
CN102870387A (zh) | 2013-01-09 |
US9686777B2 (en) | 2017-06-20 |
EP2525541B1 (en) | 2018-08-01 |
CN104836641A (zh) | 2015-08-12 |
US20170238309A1 (en) | 2017-08-17 |
EP2525541A2 (en) | 2012-11-21 |
WO2011087260A2 (ko) | 2011-07-21 |
US10397905B2 (en) | 2019-08-27 |
WO2011087260A3 (ko) | 2011-11-24 |
US20120307760A1 (en) | 2012-12-06 |
CA2787254C (en) | 2016-01-05 |
EP3399688A1 (en) | 2018-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36641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US904233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RQ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141399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049149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3043018A2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1062384A2 (ko) |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1112004A2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870480B (zh) |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CN106130706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设备及其方法 | |
CN103283169A (zh) | 发射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接收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 |
CN105897390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
KR101799595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