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8000B -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8000B
CN104828000B CN201410640303.XA CN201410640303A CN104828000B CN 104828000 B CN104828000 B CN 104828000B CN 201410640303 A CN201410640303 A CN 201410640303A CN 104828000 B CN104828000 B CN 104828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energy
cavity
absorption box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03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8000A (zh
Inventor
戴晓波
赵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403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28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28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8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8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80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2Fluid shock absorbers, e.g. with coaxial coil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其中,吸能盒包括:一端开口的缸体;活塞,设置于缸体内,活塞将缸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端盖,盖设于缸体的开口端,端盖上开设有连接孔;活塞杆,穿设于连接孔,并且,活塞杆的第一端与活塞相连接;阀体组件,连接于活塞,阀体组件用于活塞在缸体内上下移动时,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本发明中提供的吸能盒,在受到外界碰撞后,只简单的拉伸活塞杆即可恢复原状,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并且可重复利用,大大地节约了资源;此外,本发明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来吸能,与现有技术中方形结构的吸能盒相比,本发明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

Description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保险杠内部设置有防撞刚梁,防撞刚梁和车身纵梁之间一般设置有吸能盒,当保险杠受到外界碰撞时,吸能盒可以吸收碰撞时产生的部分能量,减少碰撞对车辆造成的损坏和对车内人员造成的损伤。目前,常用的吸能盒为空心的方形结构,当保险杠受到碰撞时,保险杠发生变形,同时也会挤压吸能盒,使吸能盒发生变形,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可以看出,该吸能盒被挤压变形后不可修复,只能更换新的吸能盒,不仅维修成本较高,而且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修复的吸能盒。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吸能盒,该吸能盒包括:一端开口的缸体;活塞,设置于缸体内,活塞将缸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端盖,盖设于缸体的开口端,端盖上开设有连接孔;活塞杆,穿设于连接孔,并且,活塞杆的第一端与活塞相连接;阀体组件,连接于活塞,阀体组件用于活塞在缸体内上下移动时,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阀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阀体,连接于活塞,第一阀体用于在活塞向缸体的缸底方向移动时,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至少一个第二阀体,连接于活塞,第二阀体用于在活塞向端盖方向移动时,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数量相同且相互间隔地布置于同一圆周上。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每个第一阀体包括第一限位螺栓和第一垫片;其中,活塞在面向端盖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在第一连接孔的周围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通孔;第一限位螺栓与第一连接孔相连接,第一垫片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一限位螺栓,并且,第一垫片盖设于各第二连接通孔。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活塞在面向端盖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垫片凹设在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每个第二阀体包括第二限位螺栓和第二垫片;其中,活塞在面向缸体缸底的端面开设有第三连接孔,在第三连接孔的周围开设有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通孔;第二限位螺栓与第三连接孔相连接,第二垫片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二限位螺栓,并且,第二垫片盖设于各第四连接通孔。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中,活塞在面向缸体缸底的一面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垫片凹设在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还包括:防尘罩;其中,防尘罩为一端开口的空心体,并且,防尘罩的开口端可滑动地套接于缸体的开口端的外侧;活塞杆置于防尘罩内,并且,活塞杆的第二端与防尘罩的底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吸能盒还包括:置于防尘罩内的弹性部件;其中,弹性部件套设于活塞杆。
本发明中,当活塞杆的第二端受到外界碰撞时,活塞杆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活塞向下运动,第二腔体中的液压油通过阀体组件向第一腔体中流动,以吸收外界碰撞产生的能量,起到吸能的作用;外界碰撞结束后,通过外力拉动活塞杆向上运动,这时,第一腔体内的液压油通过阀体组件向第二腔体中流动,使得该吸能盒恢复原状。可以看出,本发明中提供的吸能盒,在受到外界碰撞后,只简单的拉伸活塞杆即可恢复原状,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并且可重复利用,大大地节约了资源;此外,本发明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来吸能,与现有技术中方形结构的吸能盒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吸能盒。
由于吸能盒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又一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所示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中,第一阀体与活塞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中,第二阀体与活塞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受到碰撞后,活塞向下移动状态的剖视图;
图10为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受到碰到后,活塞向下移动的又一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吸能盒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缸体1、活塞4、端盖3、活塞杆2和阀体组件。
其中,缸体1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优选地,缸体1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缸体1内充有液压油。活塞4设置于缸体1的内部,活塞4将缸体1分为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两部分。
端盖3盖设于缸体1的开口端,以封闭缸体1的开口端。具体地,端盖3可以与缸体1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或焊接等,本实施例对端盖3与缸体1的开口端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任何限定。端盖3上还开设有连接孔31,活塞杆2穿设于连接孔31,使活塞杆2部分置于缸体1内,活塞杆2的第一端(图3所示的下端)与活塞4相连接,以带动活塞4上下移动。
阀体组件连接于活塞4,阀体组件用于活塞4在缸体1内上下移动时,连通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当活塞4向缸体1的缸底(图3所示的缸体1的下端)方向运动时,第二腔体6中的液压油通过阀体组件向第一腔体5流动;当活塞4向端盖3方向运动时,第一腔体5中的液压油通过阀体组件向第二腔体6中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上下,均相对于图3所示位置而言。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当活塞杆2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上端)受到外界碰撞时,活塞杆2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活塞4向下运动,第二腔体6中的液压油通过阀体组件向第一腔体5中流动,以吸收外界碰撞产生的能量,起到吸能的作用;外界碰撞结束后,通过外力拉动活塞杆2向上运动,这时,第一腔体5内的液压油通过阀体组件向第二腔体6中流动,使得该吸能盒恢复原状。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吸能盒,在受到外界碰撞后,只简单的拉伸活塞杆2即可恢复原状,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并且可重复利用,大大地节约了资源;此外,本实施例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来吸能,与现有技术中方形结构的吸能盒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
继续参见图1和图2,上述实施例中,阀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阀体7和至少一个第二阀体8。其中,每个第一阀体7均连接于活塞4,第一阀体7用于在活塞4向缸体1的缸底方向移动时,连通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每个第二阀体8均连接于活塞4,第二阀体8用于在活塞4向端盖3方向移动时,连通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优选地,第一阀体7和第二阀体8数量相同且相互间隔地布置于同一圆周上。
参见图1至图4、图6至图7,上述图中示出了第一阀体7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每个第一阀体7均包括一个第一限位螺栓71和一个第一垫片72。其中,活塞4在面向端盖3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1,在第一连接孔41的周围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通孔42,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通孔42相连通。优选地,活塞4在面向端盖3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垫片72凹设在该第一凹槽内,以使第一垫片72可以更好的覆盖各第二连接通孔72。
第一限位螺栓71与第一连接孔41相连接,具体地,第一限位螺栓71与第一连接孔41之间可以为螺纹连接。第一垫片72套设于第一限位螺栓71的螺杆上,并且,第一垫片72可以沿着第一限位螺栓71的螺杆上下滑动,当第一垫片72滑动至最下端,与活塞4接触时,第一垫片72可以盖设于各第二连接通孔42,此时,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不能通过第二连接通孔42相连通。
参见图1至图5、图7和图8,图中示出了第二阀体8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每个第二阀体8均包括一个第二限位螺栓81和一个第二垫片82。其中,
活塞4在面向缸体1缸底的端面开设有第三连接孔43,在第三连接孔43的周围开设有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通孔44,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可以通过第四连接通孔44相连通。优选地,活塞4在面向缸体1缸底的一面开设有第二凹槽45,第二垫片82凹设在第二凹槽45内,以使第二垫片82可以更好的覆盖各第四连接通孔44。
第二限位螺栓81与第三连接孔43相连接,具体地,第二限位螺栓81与第三连接孔43之间可以为螺纹连接。第二垫片82套设于第二限位螺栓81的螺杆上,并且,第二垫片82可以沿着第二限位螺栓81的螺杆上下滑动,当第二垫片82滑动至最上端,与活塞4接触时,第二垫片82可以盖设于各第四连接通孔44,此时,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不能通过第四连接通孔44相连通。
具体实施时,参见图1、图2,第一阀体7和第二阀体8均可以选择三个,并且,三个第一阀体7和三个第二阀体8布置在同一圆周上,并间隔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第一阀体7和第二阀体8除了上述给出的结构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他能够实现本实施例中功能的阀体,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阀体7和第二阀体8分别置于活塞4的两侧,通过第二连接通孔42和第四连接孔44产生的节流作用缓冲吸收车辆碰撞时的能量,有效地保证了车辆及人员的安全。
参见图1至图8,上述各实施例还可以包括:防尘罩9。其中,防尘罩9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柱体。优选地,防尘罩9为空心圆柱体。
防尘罩9的开口端套接于缸体1的开口端的外侧,并且,防尘罩9可以沿着缸体1的外壁上下滑动。活塞杆2置于防尘罩9内,活塞杆2的第二端与防尘罩9的底部(图1所示的左端)相连接,防尘罩9上下运动时,可以带动活塞杆2上下运动。优选地,活塞杆2的第二端通过螺栓11与防尘罩9的底部相连接。
防尘罩9的设置,可以使外界的碰撞力先作用在防尘罩9的端部,然后防尘罩9再将碰撞力传递给活塞杆2,以使活塞杆2具有好的稳定的受力状态,尽可能地沿着活塞杆2的轴线方向作用在活塞杆2上。
进一步地,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弹性部件10。其中,弹性部件10置于防尘罩的内部,并且,弹性部件10套设于活塞杆2的外部。当作用在防尘罩9上的碰撞力较小且不足以使弹性部件10发生变形力时,防尘罩9不会向下运动,活塞4也不会发生位移,只有当碰撞力大于弹性部件10发生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力时,防尘罩9才会运动,该吸能盒才会吸收震动产生的能量。优选地,弹性部件10为弹簧。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10可以吸收小震动产生的能量,避免了由于道路颠簸等小震动产生的能量而导致活塞2的运动情况的发生,有效地保证了在大震动发生时,通过活塞2的运动而产生的吸能效果。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外界碰撞防尘罩9,防尘罩9向缸体1的方向运动,防尘罩9的运动,带动活塞杆2向下运动,相应地,活塞杆4推动活塞2向下运动,使第二垫片82向上运动,覆盖所有的第四连接通孔44,此时,第二腔体6中的液压油还通过第二连接通孔42冲击第一垫片72,使第一垫片72沿着第一限位螺栓71的螺杆向上滑动,第二腔体6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二连接通孔42流入第一腔体5中,并且,流入的液压油使第一垫片帖服在第一限位螺栓71的限位部上,第二腔体6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二连接通孔42进入到第一腔体5中,此时,弹性部件9处于压缩状态,如图10所示;碰撞力消失后,通过外力,向上拉动防尘罩9,防尘罩9带动活塞杆2和活塞4向上运动,此时,第一垫片72向下运动,覆盖所有的第二连接通孔42,此时,第一腔体5中的液压油通过第四连接通孔44冲击第二垫片82,使第二垫片82向下滑动,帖服在第二限位螺栓81的限位部上,第一腔体5中的液压油通过第四连接通孔44进入第二腔体6中,此时,弹性部件9恢复初始状态,该吸能盒恢复原状。
综上,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吸能盒,在受到外界碰撞后,只简单的拉伸活塞杆2即可恢复原状,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并且可重复利用,大大地节约了资源;此外,本实施例利用液压油的流动来吸能,与现有技术中方形结构的吸能盒相比,本实施例具有更好的吸能效果。
车辆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的保险杠和防撞梁之间通过上述任一种吸能盒相连接。其中,吸能盒的具体上述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吸能盒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开口的缸体(1);
活塞(4),设置于所述缸体(1)内,所述活塞(4)将所述缸体(1)分为第一腔体(5)和第二腔体(6);
端盖(3),盖设于所述缸体(1)的开口端,所述端盖(3)上开设有连接孔(31);
活塞杆(2),穿设于所述连接孔(31),并且,所述活塞杆(2)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4)相连接;
阀体组件,连接于所述活塞(4),所述阀体组件用于所述活塞(4)在所述缸体(1)内上下移动时,连通所述第一腔体(5)和所述第二腔体(6);
所述阀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阀体(7),连接于所述活塞(4),所述第一阀体(7)用于在所述活塞(4)向所述缸体(1)的缸底方向移动时,连通所述第一腔体(5)和所述第二腔体(6);
每个所述第一阀体(7)包括第一限位螺栓(71)和第一垫片(72);其中,
所述活塞(4)在面向所述端盖(3)的端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1),在所述第一连接孔(41)的周围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通孔(42);
所述第一限位螺栓(71)与所述第一连接孔(41)相连接,所述第一垫片(72)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螺栓(71),并且,所述第一垫片(72)盖设于各所述第二连接通孔(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阀体(8),连接于所述活塞(4),所述第二阀体(8)用于在所述活塞(4)向所述端盖(3)方向移动时,连通所述第一腔体(5)和所述第二腔体(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7)和所述第二阀体(8)数量相同且相互间隔地布置于同一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在面向所述端盖(3)的一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垫片(72)凹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阀体(8)包括第二限位螺栓(81)和第二垫片(82);其中,
所述活塞(4)在面向所述缸体(1)缸底的端面开设有第三连接孔(43),在所述第三连接孔(43)的周围开设有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通孔(44);
所述第二限位螺栓(81)与所述第三连接孔(43)相连接,所述第二垫片(82)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螺栓(81),并且,所述第二垫片(82)盖设于各所述第四连接通孔(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在面向所述缸体(1)缸底的一面开设有第二凹槽(45),所述第二垫片(82)凹设在所述第二凹槽(45)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罩(9);其中,
所述防尘罩(9)为一端开口的空心体,并且,所述防尘罩(9)的开口端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缸体(1)的开口端的外侧;
所述活塞杆(2)置于所述防尘罩(9)内,并且,所述活塞杆(2)的第二端与所述防尘罩(9)的底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防尘罩内的弹性部件(10);其中,所述弹性部件(10)套设于所述活塞杆(2)。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
CN201410640303.XA 2014-11-13 2014-11-13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28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0303.XA CN104828000B (zh) 2014-11-13 2014-11-13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0303.XA CN104828000B (zh) 2014-11-13 2014-11-13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8000A CN104828000A (zh) 2015-08-12
CN104828000B true CN104828000B (zh) 2017-02-15

Family

ID=53806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030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28000B (zh) 2014-11-13 2014-11-13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2800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33248A (en) * 1971-05-15 1974-09-03 Fichtel & Sachs Ag Shock-absorbing bumper arrangement
CN2313789Y (zh) * 1997-06-23 1999-04-14 清远市卓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缓冲防撞装置
CN2366315Y (zh) * 1999-03-30 2000-03-01 黄卫明 汽车缓冲器
CN2721463Y (zh) * 2004-07-02 2005-08-31 赵书生 机动车用抗撞器
CN101125539A (zh) * 2006-08-14 2008-02-20 李正才 汽车受到撞击时的液压缓冲装置
CN103452956B (zh) * 2013-08-29 2016-02-1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缸
CN203844699U (zh) * 2014-03-24 2014-09-24 杨博驭 一种校车上的外车厢缓冲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8000A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82842B1 (ko) 차체충돌방지구조
RU2699201C2 (ru) Буфер
CN107956834B (zh) 一种复合式多缸联动缓冲器及其应用
CN107148373A (zh) 用于机动车的行人保护装置
CN106246792A (zh) 可自动调节的车辆用减震装置及减震方法
US20200086708A1 (en) Bump Stop
CN104842910B (zh)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CN104828000B (zh)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CN205025999U (zh) 缓冲限位块和车辆
CN207157151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204279316U (zh)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CN10815058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减震装置
CN104404959B (zh) 一种液压打桩锤用组合锤头
CN103821870B (zh) 一种双向弹性和变液压阻尼的司机室减振装置
CN106641960A (zh) 一种车辆及其灯具防护结构
CN207333556U (zh) 一种建筑用单孔钢板耗能减震器
CN105443648A (zh) 一种粘弹性强的摩托车减震器
CN104455171A (zh) 液压缓冲器
CN202194089U (zh) 一种道路减速带
CN21128856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106151167A (zh) 液压双缓冲柱塞缸
CN206186957U (zh) 一种单气式液压汽车保险杠
CN1244466C (zh) 一种分解缓冲撞击力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401284B (zh) 一种驾驶室式翻车保护结构
CN206802173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液压式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4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Energy absorbing box and vehicle with the energy absorbing box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97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5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97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Energy absorbing box and vehicle with the energy absorbing box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64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1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0644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