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7418B - 一种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7418B
CN104817418B CN201510114083.1A CN201510114083A CN104817418B CN 104817418 B CN104817418 B CN 104817418B CN 201510114083 A CN201510114083 A CN 201510114083A CN 104817418 B CN104817418 B CN 1048174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reaction
iii
compound
synthetic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40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7418A (zh
Inventor
王宇光
朱冰春
吴中礼
李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5101140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17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17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7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7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7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空气气氛中,以式(I)所示的取代乙腈和式(I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以Ru/C作为催化剂,在溶剂中反应生成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所述的溶剂选自下列之一:式(II)所示的化合物本身、二甲亚砜。本发明提供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产品收率高,纯度好,尤其是催化剂和溶剂可重复套用,以空气作为氧化剂,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体现了环境友好,非常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在催化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钯、铑催化剂已经得到工业化应用。钌催化剂由于与底物匹配的困难,其发展滞后于钯和铑催化剂。直到20世纪80年代,已报道使用钌催化剂的合成方法仅限于少数几种,如氧化反应、加氢反应、氢转移反应。由于钌的4d75s1电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中具有最多的氧化状态,每一种电子结构又具有多种几何结构,这就为合成多样的钌配合物提供良好的基础。钌配合物所用配体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含氧类、羰基类、叔磷类、环戊二烯基类、芳香烃和二烯类(Seddon E A,Seddon K R.The Chemistry of Ruthenium[M].Amsterdam:Elsevier,1984.)。多样的配体与具有多种氧化状态的钌形成丰富的钌配合物,他们有许多优异的特点:搞电子转移能力,高路易斯酸性,低的氧化还原电势。
钌催化剂的特点在于催化性能优异,价格便宜。近些年来发展很快,这个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
酯类化合物用途很广泛,比如在食品领域中常用作食品添加剂(香精或香料);在医疗卫生方面可用作杀菌剂、麻醉剂等使用;不饱和的酯可用作涂料等。总之,酯的种类越多,应用就越广泛。因此,酯的取代基和合成方法尤其重要。
酯类的合成方法较多,其中经典的酯类合成有两种。一种是在过量二环已基丁二酰亚胺(DCC)、二异丙基丁二酰亚胺(DIC)、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的等缩合剂的催化下,羧酸生成活性酯中间体,与醇反应生成酯,同时产生等量的难分离的脲类化合物(DCU,DIU等);此法的显著缺点是缩合剂用量大、价格贵、不能回收、反应后转化为难分离的脲类化合物。另一种方法是羧酸与二氯亚砜反应生成酰氯,再与醇在缚酸剂的存在下反应生成酯;此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羧酸制备酰氯的过程中氯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气体,严重腐蚀和污染环境;同时由于酰氯还得进行蒸馏提纯,增加了操作步骤,总的生产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产品收率高,纯度好,尤其是催化剂和溶剂可重复套用,以空气作为氧化剂,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体现了环境友好,非常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具体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空气氛中,以式(I)所示的取代乙腈和式(I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以Ru/C作为催化剂,在溶剂中反应生成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所述的溶剂选自下列之一:式(II)所示的化合物本身、二甲亚砜(DMSO)、三氯甲烷、四氢呋喃(THF)、二甲苯;
反应式如下:
式(I)、式(II)、式(III)中,R1选自下列基团之一:苯基、卤素取代的苯基、三氟甲基取代的苯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咪唑基、吡啶基、卤素取代的吡啶基;R2选自下列基团之一:H、C1~C15的烷基、羟基取代的C1~C15的烷基、苄基。
进一步,当不是以式(II)所示的化合物本身作为溶剂时,式(I)所示化合物、式(II)所示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为1:1~15。
进一步,本发明使用的炭载钌(Ru/C)催化剂可使用市售商品,也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方法自行制备,Ru/C催化剂的用量以Ru的摩尔量计为式(I)所示化合物摩尔用量的2‰~10‰,优选为5‰。
进一步,反应温度在20~180℃(优选25~60℃),反应时间在8~48小时。
进一步,所述溶剂优选为式(II)所示的化合物本身。
进一步,完全反应后,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即可得到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所述的常规后处理步骤包括:过滤、滤液直接干燥或者萃取(优选采用二氯甲烷/水(V/V=1:1)体系萃取)后取有机相干燥、浓缩,如有需要,可进一步采用薄层层析或硅胶柱层析等方法进行精制。
更进一步,所述方法优选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在空气氛下,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Ru/C催化剂、式(I)所示化合物和过量式(II)所示化合物,控制温度在20~180℃,搅拌反应8~48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得到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钌催化的碳氢C-H/C-O活化成羰基的氧化加成反应,根据推断其反应机理如下:
如上所示,催化剂Ru和化合物(I)配位产生中间体A,这就导致了金属Ru插入到活性α-C-H键中间,从而形成中间体B,而中间体B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中间体C,这时化合物(II)与中间体C脱水反应生成中间体D,由于金属特有的β-H消除反应和插入反应,中间体D经过重排反应,消除反应和插入反应,生成中间体E,最终E经过还原消除反应得到化合物(III)和催化剂Ru的重生。在实际合成反应当中,氰氢酸没有被检测到,可能是在此反应体系中刚生成的氰氢酸被即时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因此不存在环境污杂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用Ru/C催化剂不仅廉价易得,而且因其在反应中为为非均相催化体系,因此其催化剂和溶剂非常方便回收,并且可重复套用;反应原料多样且廉价易得,适合于合成各种取代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并且后处理简单,产品纯度好,产率高,以空气作为氧化剂,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体现了环境友好,非常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使用的Ru/C购自康纳新型材料(杭州)有限公司,型号为K0803,其中Ru含量为5%(g/g)。
实施例1:苯甲酸甲酯(III-1)的制备
反应式如下: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05g(2.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甲醇(II-1),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μL(1mmol)苯乙腈(I-1)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30℃左右,搅拌反应37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甲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薄层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制得式(III-1)所示的苯甲酸甲酯0.125g,收率92.2%,纯度为98%。化合物式(III-1)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8.05-8.03(m,2H),7.56-7.54(m,1H),7.44-7.43(m,2H),3.88(s,3H);GC-MS(EI):m/z 136[M+].
实施例2:苯甲酸甲酯(III-1)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甲醇(II-1),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μL(1mmol)苯乙腈(I-1)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30℃左右,搅拌反应26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甲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薄层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制得式(III-1)所示的苯甲酸甲酯0.126g,收率93%,纯度为98%。
实施例3:苯甲酸甲酯(III-1)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2g(10‰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甲醇(II-1),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μL(1mmol)苯乙腈(I-1)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30℃左右,搅拌反应20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甲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薄层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制得式(III-1)所示的苯甲酸甲酯0.130g,收率94.5%,纯度为98%。
实施例4:苯甲酸甲酯(III-1)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30mL甲醇(II-1),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0μL(10mmol)苯乙腈(I-1)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40℃左右,搅拌反应20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甲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制得式(III-1)所示的苯甲酸甲酯1.327g,收率97.5%,纯度为96%。
实施例5:苯甲酸甲酯(III-1)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1.0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0mL甲醇(II-1),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g(100mmol)苯乙腈(I-1)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30℃左右,搅拌反应24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甲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制得式(III-1)所示的苯甲酸甲酯13.343g,收率98%,纯度为96%。
实施例6:间三氟甲基苯甲酸乙酯(III-2)的制备
反应式如下: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乙醇(II-2),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μL(1mmol)间三氟甲基苯乙腈(I-2)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50℃左右,搅拌反应28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2)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乙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薄层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制得式(III-2)所示的间三氟甲基苯甲酸乙酯0.205g,收率94%,纯度98%。化合物式(III-2)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8.31(s,1H),8.24(d,J=7.8Hz,1H),7.82(d,J=7.8Hz,1H),7.60-7.58(t,J=7.8Hz,1H),4.44-4.41(m,2H),1.44-1.41(m,J=7.2Hz,3H);GC-MS(EI):m/z 218[M+].
实施例7:间三氟苯甲酸乙酯(III-2)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30mL乙醇(II-2),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0μL(10mmol)间三氟甲基苯乙腈(I-2)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60℃左右,搅拌反应26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2)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乙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制得式(III-2)所示的间三氟苯甲酸乙酯1.96g,收率90%,纯度98%。
实施例8:2-甲酸乙酯基-1,3-苯并咪唑(III-3)的制备
反应式如下: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乙醇(II-2),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0.157g(1mmol)2-乙氰基-1,3-苯并咪唑(I-3)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60℃左右,搅拌反应30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3)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乙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薄层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制得式(III-3)所示的2-甲酸乙酯基-1,3-苯并咪唑0.165g,收率88%,纯度97%。化合物式(III-3)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10.35(s,1H),7.93(d,J=7.8Hz,1H),7.55(d,J=7.2Hz,1H),7.42-7.37(m,2H),4.56-4.52(m,2H),1.49-1.47(t,J=7.2Hz,3H);GC-MS(EI):m/z 190[M+].
实施例9:苯甲酸羟乙酯(III-4)的制备
反应式如下: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5mL乙二醇(II-2)和10mL DMSO,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μL(1mmol)苯乙腈(I-1)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140℃左右,搅拌反应25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二氯甲烷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二氯甲烷/水(30mL/30mL)体系萃取两次,收集有机相,干燥,浓缩,薄层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制得式(III-4)所示的苯甲酸羟乙酯0.153g,收率92%,纯度99%。化合物式(III-4)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8.07-8.05(m,2H),7.58-7.56(m,1H),7.45-7.43(m,2H),4.47-7.45(t,J=4.8Hz,2H),3.96-3.95(t,J=4.8Hz,2H),2.18(s,1H);GC-MS(EI):m/z 166[M+].
实施例10:苯甲酸羟乙酯(III-4)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30mL乙二醇(II-2),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0μL(1mmol)苯乙腈(I-1)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150℃左右,搅拌反应27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二氯甲烷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二氯甲烷/水(30mL/30mL)体系萃取两次,收集有机相,干燥,浓缩,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制得式(III-4)所示的苯甲酸羟乙酯1.53g,收率92%,纯度99%。
实施例11:邻氟苯甲酸戊酯(III-5)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戊醇(II-4),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35μL(1mmol)邻氟苯乙腈(I-4)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50℃左右,搅拌反应26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4)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二氯甲烷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二氯甲烷/水(30mL/30mL)体系萃取两次,收集有机相,干燥,浓缩,薄层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制得式(III-5)所示的邻氟苯甲酸戊酯0.194g,收率92.6%,纯度98%。化合物式(III-5)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7.96-7.86(m,1H),7.54-7.42(m,1H),7.22-7.06(m,2H),4.31(t,2H),1.81-1.67(m,2H),1.47-1.30(m,4H),0.91(t,3H);GC-MS(EI):m/z 210[M+].
实施例12:对氟苯甲酸戊酯(III-6)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三氯甲烷和1.0mmol戊醇(II-4),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20μL(1mmol)对氟苯乙腈(I-5)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60℃左右,搅拌反应18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5)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三氯甲烷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三氯甲烷/水体系(30mL/30mL)萃取两次,收集有机相,干燥,浓缩,制得式(III-6)所示的对氟苯甲酸戊酯0.197g,收率93.7%,纯度96.5%。化合物式(III-6)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8.10-7.98(m,2H),7.15-7.04(m,2H),4.31(t,2H),1.81-1.71(m,2H),1.47-1.30(m,4H),0.91(t,3H);GC-MS(EI):m/z 210[M+].
实施例13:苯甲酸异丙酯(III-7)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异丙醇(II-5),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μL(1mmol)苯乙腈(I-1)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60℃左右,搅拌反应24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异丙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制得式(III-7)所示的苯甲酸异丙酯0.153g,收率93.8%,纯度96%。化合物式(III-7)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8.08-7.96(m,2H),7.58-7.51(m,1H),7.47-7.36(m,2H),5.30-5.18(m,1H),1.36(d,6H);GC-MS(EI):m/z 164[M+].
实施例14:2-氯-烟酸正丙酯(III-8)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正丙醇(II-6),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0.152g(1mmol)(2-氯吡啶-3-基)乙腈(I-6)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60℃左右,搅拌反应25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6)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正丙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制得式(III-8)所示的苯甲酸正丙酯0.187g,收率94.2%,纯度96.6%。化合物式(III-8)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8.35(d,1H),8.03(d,1H),7.22(t,1H),4.19(t,2H),1.67(m,2H),0.89(t,3H);GC-MS(EI):m/z 199[M+].
实施例15:苯甲酸(III-9)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Ru)Ru/C催化剂和0.08g氢氧化钠(2mmol)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水(II-7),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μL(1mmol)苯乙腈(I-1)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30℃左右,搅拌反应8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水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用盐酸调节溶液pH到5左右,然后用二氯甲烷/水(30mL/30mL)体系萃取两次,收集有机相,干燥,浓缩,薄层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制得式(III-9)所示的苯甲酸0.116g,收率95%,纯度98%。化合物式(III-9)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8.14-8.12(m,2H),7.64-7.61(m,1H),7.50-7.48(m,2H);GC-MS(EI):m/z 122[M+].
实施例16:2-甲酸乙酯基-苯并噻唑(III-10)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乙醇(II-2),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0.174g(1mmol)2-乙氰基-苯并噻唑(I-7)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70℃左右,搅拌反应24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7)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乙醇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薄层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3),制得式(III-10)所示的2-甲酸乙酯基-苯并噻唑0.178g,收率86%。化合物式(III-10)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8.12(d,1H),7.99(d,1H),7.62-7.54(m,2H),4.57(m,2H),1.49(t,3H);GC-MS(EI):m/z 207[M+].
实施例17:苯甲酸苄酯(III-11)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1g(5‰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10mL二甲苯,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117μL(1mmol)苯乙腈(I-1)和108μL(1mmol)苄醇(II-8)依次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40℃左右,搅拌反应24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基本反应完全。反应结束后过滤,用二甲苯洗涤滤渣两次,合并滤液,干燥,浓缩,制得式(III-11)所示的2-甲酸乙酯基-苯并噻唑0.195g,收率91.9%,纯度96%。化合物式(III-11)的结构表征如下:
1H NMR(600MHz,CDCl3)δ8.12(d,2H),7.40-7.49(m,8H),5.37(s,2H);GC-MS(EI):m/z 212[M+].
实施例18:苯甲酸苄酯(III-11)的制备
在空气气氛下,加入0.08g(10‰mmol Ru)Ru/C催化剂到反应瓶中,然后加入20mL甲醇(II-2),然后在搅拌状态下将468μL(1mmol)苯乙腈(I-1)加入到反应瓶中,温度保持在40℃左右,搅拌反应17小时,监测反应,原料(I-1)基本反应完全。然后将反应浑浊液完全倒入离心管中,在5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5min,倾倒出上清液,在向离心管中倒入甲醇,再次离心,重复上述离心步骤两次,合并上清液,干燥,浓缩,薄层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制得式(III-1)所示的苯甲酸甲酯。而离心管中的催化剂沉淀直接投入到下一批反应中。实验套用重复十次,结果如下所示:
表1

Claims (8)

1.一种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空气气氛中,以式(I)所示的取代乙腈和式(II)所示的化合物作为原料,以Ru/C作为催化剂,在溶剂中反应生成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所述的溶剂选自下列之一:式(II)所示的化合物本身、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二甲苯,二甲亚砜;
反应式如下:
式(I)、式(II)、式(III)中,R1选自下列基团之一:苯基、卤素取代的苯基、三氟甲基取代的苯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咪唑基、吡啶基、卤素取代的吡啶基;R2选自下列基团之一:H、C1~C15的烷基、羟基取代的C1~C15的烷基、苄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Ru/C催化剂的用量以Ru的摩尔量计为式(I)所示化合物摩尔用量的2‰~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Ru/C催化剂的用量以Ru的摩尔量计为式(I)所示化合物摩尔用量的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在20~180℃,反应时间在8~48小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在25~6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式(II)所示的化合物本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完全反应后,反应液经常规后处理得到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所述的常规后处理包括:反应混合物过滤、滤液直接干燥或萃取后取有机相干燥、浓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在空气气氛下,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Ru/C催化剂、式(I)所示化合物和过量式(II)所示化合物,控制温度在20~180℃,搅拌反应8~48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混合物经常规后处理得到式(III)所示的羧酸或酯类化合物。
CN201510114083.1A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4817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4083.1A CN104817418B (zh)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4083.1A CN104817418B (zh)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7418A CN104817418A (zh) 2015-08-05
CN104817418B true CN104817418B (zh) 2016-12-07

Family

ID=53727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4083.1A Active CN104817418B (zh) 2015-03-16 2015-03-16 一种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74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5803B (zh) * 2017-11-02 2020-11-1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1,2-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8203399B (zh) * 2018-01-26 2020-10-27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二氰基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7418A (zh)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3778B (zh) 一种钌催化芳香酮与二苯乙炔环化反应制备多芳取代萘衍生物的方法及应用
CN105175327B (zh) 一种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4710259B (zh) 一种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3408601B (zh) 具有催化suzuki反应活性的异核双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1606B (zh) 一种辛酸铑(ii)的合成方法
CN105175328B (zh) 一种利用芳香胺、芳香醛、酮合成喹啉衍生物的方法
CN104817418B (zh) 一种羧酸或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5368272A (zh) 一种4-氰基-2-甲氧基苯甲醛的制备方法
CN104151236B (zh) 一种高效合成喹啉衍生物的方法
CN105315184B (zh) 一种沃替西汀的制备方法及其中间体
CN101967165A (zh) 桥链双希夫碱-钴络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JP6530807B2 (ja) インデノイソキノリン派生物の調製方法
CN106366035B (zh) 一种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09195961A (zh) 用于制备杂芳基羧酸的方法
CN105777638A (zh) 氯卡色林杂质的制备方法
CN106187780A (zh) 一种带有一氧化氮供体的二苯乙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149364A1 (zh) 一种1-羟甲基环丙基乙腈合成方法
CN110156716B (zh) 一种苯并噻唑酯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CN110724047A (zh) 一种制备芳香羧酸化合物的方法
CN103242157A (zh) 一种利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方法
CN107011218A (zh) 一种氟氮型胺化试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95753B (zh) 一种钌催化一锅法制备3,4-二苯基异香豆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JPS62255456A (ja) ジエチルホルム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CN102731388A (zh) 一种(r)/(s)-6,6’-二羟基-5,5’-双喹啉的制备方法
CN109320433B (zh) 4-三氟甲基苯甲腈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