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2090A - 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2090A
CN104812090A CN201410455229.4A CN201410455229A CN104812090A CN 104812090 A CN104812090 A CN 104812090A CN 201410455229 A CN201410455229 A CN 201410455229A CN 104812090 A CN104812090 A CN 104812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online
data bag
line data
radio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52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2090B (zh
Inventor
颜光裕
刘又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12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2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2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2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该装置用来被动或主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包含:控制电路;传送电路及接收电路。当无线通信装置被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时,控制电路产生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该消息包含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但非用来响应任何已知联机对象;传送电路依据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广播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接收电路于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的广播后首次接收来自联机端的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该回应包含联机端群组拥有者决定信息,其与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相关,由此无线通信装置于接收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后,依据联机端群组拥有者决定信息作为主动装置或从动装置,并与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

Description

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尤其是关于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直连(Wi-Fi Direct)是Wi-Fi联盟(Wi-Fi Alliance)所发展认证的一种点对点联机技术,允许两个无线通信装置在不通过中间设备(例如无线网络存取点(Access Point)、路由器(Router)、集线器(Hub)等等)的情形下相互联机。目前无线直连协议(Wi-Fi Direct Protocol)是架构在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协会(IEEE)所订定的802.11规范下,此协议制定了非中继无线通信装置间建立点对点联机的各项步骤,包含:装置发现程序(Device Discovery Procedure),用来使无线通信装置互相发现;群组形成程序(Group Formation Procedure)中的群组拥有者的协商(Group OwnerNegotiation,简称GO Negotiation),用来决定无线通信装置间的主从角色;以及群组形成程序中的供应步骤(Provisioning),用来使无线通信装置交换配对机制。种种繁杂的流程使得无线直连的联机过程复杂,失败率高,也牺牲了连接速度,因此难以提供友善的使用者体验。
承上所述,于无线直连协议中,装置发现程序包含聆听阶段(ListenState)、扫描阶段(Scan State)与寻找阶段(Find Phase)。聆听阶段使无线通信装置进入可被发现(Discoverable)的状态,以2.4G的频段为例,无线直连协议规定此频段中的无线通道1、6、11为社交信道(SocialChannel),无线通信装置应在此三个通道中选择其中为一为自己的社交通道,并于聆听阶段中定期地从目前信道到社交信道等待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呼叫和询问。扫描阶段使无线通信装置至频段中的每一通道搜寻是否有可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除包含一般802.11协议的扫描流程,也包含了搜索支持无线直连协议的装置的能力。寻找阶段则允许无线通信装置切换到社交信道,寻找可以配对联机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因此,当无线通信装置进入装置发现程序时,会在上述三个阶段切换,此一系列的行为复杂,且有意互连的二无线通信装置有可能因彼此的跳频切换,而错失了找到对方的机会,即便二无线通信装置成功配对,从装置发现程序到点对点传输之间的跳频行为仍会造成无线通信装置的联机不稳定,或耗费时间在建立原有的联机或新的联机。
此外,关于群组形成程序中的群组拥有者的协商,无线直连协议制定了以三道数据包的交换来决定主从架构的机制,此三道数据包分别是群组拥有者的协商询问(GO Negotiation Request)、群组拥有者的协商回应(GONegotiation Response)以及群组拥有者的协商确认(GO NegotiationConfirmation),更详细地说,无线通信装置是藉由带有群组拥有者的意愿信息(GO intent)的数据包来告知互联装置自身作为群组拥有者(主从架构中的主动装置(Master)角色)的意向,意愿较高者即成为群组拥有者,若意愿相同,则会有一个随机的平局决胜(Tie Breaker)机制作为仲裁者,但若双方成为群组拥有者的意愿都以最高值宣告,代表双方都不愿妥协,则协商破局,无法建立联机。上述协商机制必须经过三道数据包的互换方能决定主从,但在无线传输环境不佳导致数据包互换的过程有遗漏或重传时,此协商机制会耗费相当长的连接时间或以联机失败收场,而在二互联装置同时宣告最高的群组拥有者的意愿时,此协商机制亦无法避免协商破局,造成联机失败。
更多关于无线直连协议的细节请参阅Wi-Fi联盟的标准规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以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简化无线通信装置的点对点联机过程,并避免主从协商破局所导致的联机失败。
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符合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协会(IEEE)802.11规范,用来被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一实施例包含:一控制电路;一传送电路;以及一接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来产生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包含一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所述传送电路用来依据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广播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述接收电路则用来于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广播后首次接收来自于一第一联机端的一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所述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包含一第一联机端群组拥有者决定信息,其与所述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相关。因此,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可依据所述第一联机端群组拥有者决定信息相对于所述第一联机端作为一主动装置或一从动装置,并与所述第一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且前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的产生未依据所述第一联机端的任何从属信息。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符合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协会802.11规范,用来主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一实施例包含:一接收电路;一控制电路;以及一传送电路。所述接收电路用来接收来自于一第二联机端的一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未包含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从属信息。所述控制电路用来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包含的一第二联机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来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机端是一主动装置或一从动装置,并产生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消息。所述传送电路则用来依据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消息发送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回应至所述第二联机端。藉此,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得以与第二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方法,是由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或其等效装置来执行。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一实施例包含:一被动联机步骤,用来被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及/或一主动联机步骤,用来主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所述被动联机步骤包含:广播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接收来自于一第一联机端的一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依据所述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响应令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联机端作为一主动装置或一从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其中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产生未依据所述第一联机端的任何从属信息,且所述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与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相关。所述主动联机步骤包含:接收来自于一第二联机端的一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令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机端作为所述主动或从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其中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未包含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从属信息。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图式作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用来被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用来主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基于图2的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被动联机步骤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5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主动联机步骤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    无线通信装置
110    控制电路
120    传送电路
130    接收电路
140    第一联机端
210    第二联机端
310    第三联机端
AT     天线
S410   广播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其未针对特定接收对象
S420   接收来自于一第一联机端的一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其与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相关
S430   依据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响应令本地端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一联机端作为主动或从动装置
S440   与第一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
S510   接收来自于一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其未包含本地端无线通信装置的从属信息
S520   依据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令本地端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二联机端作为主动或从动装置
S530   与第二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内容的技术用语是参照本技术领域的习惯用语,如本说明书对部分用语有加以说明或定义,所述部分用语的解释应以本说明书的说明或定义为准。
本发明包含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所述装置与方法符合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协会(IEEE)的802.11规范(例如IEEE 802.11a、802.11g、802.11n、802.11ac等规范或其兼容规范的至少其中的一),能够简化并加快无线通信装置的点对点联机过程,并能避免主从协商破局所导致的联机失败。本发明可应用于一集成电路(例如一无线通信集成电路)或一终端产品(例如一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产品),且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依本说明书的揭露选择等效的组件来实现本发明。由于本发明的装置所包含的部分组件单独而言可能为已知组件,因此在不影响所述装置发明的充分揭露及可实施性的前提下,以下说明对于已知组件的细节将予以节略。另外,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是软件及/或硬件的形式,并可藉由本发明的装置或其等效装置来执行。再者,于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技术领域人士可依本发明的揭露内容及自身的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的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的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的组合,藉此增加实施本发明的弹性。
为简化联机过程及避免协商失败,本发明令一被联机端在未针对特定接收对象下广播一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并令一联机端接收所述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后依据所述数据包径行决定主从角色,随后再回应所述被联机端以完成点对点联机。倘若联机端收到多个不同被联机端所广播的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则联机端会依据所述些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所对应的优先顺位或所指示的传输速率来决定与所述些被联机端的其中的一形成点对点联机,当然,在所有被联机端均不符条件的情形下,联机端也可以不形成任何点对点联机。所述被联机端是指无法主动确定是否联机的无线装置,相对地,联机端是指可以主动确定是否联机的无线装置,被联机端与联机端于本发明中均为符合IEEE 802.11规范的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是笔记本电脑、手持式行动装置(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等)、固定式通讯装置(例如桌面计算机、可连网电视等)或上述装置的无线通信电路等。
图1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作为被联机端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包含:一控制电路110;一传送电路120;以及一接收电路130。所述控制电路110用来于一被动联机设定下产生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所述消息的产生未依据任何已知对象的从属信息(例如点对点联机要求或其相关信息),或说并非用来响应任何已知对象,且所述消息的内容包含一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所述信息可以是一数值(例如0到15之间的数值),也可以是进行联机的双方均能辨识的代码或数据。所述传送电路120用来于被动联机设定下依据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经由天线AT广播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当然包含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且所述广播未针对特定接收对象(包含下述的第一联机端),亦即非用来响应任何特定对象。所述接收电路130用来于所述被动联机设定下在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广播后经由天线AT首次接收来自于一第一联机端140的一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所述回应包含一第一联机端群组拥有者决定信息,所述信息是进行联机的双方均能辨识的数值、代码或数据,用来告知本地端(即无线通信装置100)应扮演一主动装置(Master)或一从动装置(Slave)。进一步而言,第一联机端群组拥有者决定信息与前述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相关,亦即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例如成为群组拥有者的意愿高低、平局仲裁方式等)会影响第一联机端群组拥有者决定信息的内容,而无线通信装置100在接收所述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响应后,会相对于第一联机端140扮演一主动或从动装置,并与第一联机端140形成点对点联机,通常来说,身为主动装置可以决定点对点传输的通道,便于在不跳频的前提下维持原来的联机(例如与无线存取点的联机)以及进行点对点联机,同时间从动装置可能需要通过跳频才能维持原来的联机以及进行点对点联机,当然,主动装置也可以决定通过跳频来建立点对点联机。
承上所述,在建立点对点联机的过程中,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无需跳频,亦即不必切换至无线直连协议(Wi-Fi Direct Protocol)所规定的社交通道即能广播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与接收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响应,当然无线通信装置100也可选择所有可得通道(可包含或排除无线直连协议的社交通道)的其中的一来广播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与接收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举例来说,无线通信装置100原本是经由一第一频率的无线传输信道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无线存取点(AccessPoint,AP))进行联机,因此传送电路120可直接经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道广播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待第一联机端140于所述第一频率的信道收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并据以响应后,接收电路130便可经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道接收来自于第一联机端的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接着若无线通信装置100依据所述响应扮演主动装置,可经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道或所有可得信道的其中的一来与第一联机端140形成点对点联机,但若无线通信装置100依据所述响应扮演从动装置,则会依据第一联机端140的要求经由所述第一频率的信道或其它频率的信道形成点对点联机。
除作为被联机端外,无线通信装置100亦可作为一联机端,以主动地到各频率的信道来接收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所广播的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接收电路130可于一主动联机设定下接收来自于一第二联机端210的一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并非针对无线通信装置100而发送,亦即未包含无线通信装置100的从属信息(例如因特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Address)、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Address)、服务组标识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等),或说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是一广播数据包。控制电路110可于所述主动联机设定下依据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包含的一第二联机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如同前述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的数值、代码或数据)来直接决定无线通信装置100相对于第二联机端210是主动或从动装置,并据以产生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消息,换言的,无线通信装置100无需与第二联机端210进行分组交换即能径行决定双方的主从关系。传送电路120则可于所述主动联机设定下依据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消息发送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回应至第二联机端210。简言的,此处作为联机端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类似前述第一联机端140,而第二联机端210类似前述作为被联机端的无线通信装置100。
请注意,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同时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保持点对点联机,此时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角色可均为被联机端或联机端,也可分别为被联机端与联机端,所有点对点联机通道可能为同一无线传输通道,也可能为不同无线传输通道。另请注意,前述被动与主动联机设定分别指无线通信装置100扮演被联机端与联机端时的软硬件设定(包含参数、指令、程序代码及/或硬件连接或逻辑关系等),用来使无线通信装置100实现本发明,换言的,本领域人士可依本发明的揭露及手上的软硬件资源来实现所述些设定。
请继续参阅图2,作为联机端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可依据前述主动联机设定决定是否与被联机端形成联机,举例来说,控制电路110于主动联机设定下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来决定无线通信装置100是否与第二联机端210形成点对点联机,亦即若所述传输距离估测指出第二联机端在一或多个被联机端中距离无线通信装置100最近或符合一距离条件(例如达到一参考值),无线通信装置100即可与第二联机端210形成点对点联机;另举例而言,控制电路110于主动联机设定下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优先顺位(亦即视第二联机端210在一或多个被联机端中是否为最高优先顺位或满足优先顺位门坎的联机对象)来决定无线通信装置100是否与第二联机端210形成点对点联机。另外,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10是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信号强度来得到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然而于其它替代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10可依响应时间(例如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发送时间与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接收时间的时距)、信号质量(例如信号噪声比、位错误率、重传次数等已知的质量指针)等来完成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再者,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10藉由比较所述第二联机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与另一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其可等同或不等同于前述的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来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是主动或从动装置,而当二意愿信息相当时,控制电路110可藉由一预设仲裁机制来决定主从关系,例如一律令联机或被联机端为主动装置、或随机令联机或被联机端为主动装置、或依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目前的传输需求来决定,凡此种种及其均等变化均属本发明欲保护的范畴。
请参阅图3,作为联机端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可能会同时接收多个被联机端所广播的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并需据以选出一被联机端作为联机对象。举例来说,接收电路130除接收前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外,进一步接收来自一第三联机端310的一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此时控制电路110会于主动联机设定下依据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优先顺位或传输速率等来决定无线通信装置100与第二联机端210或第三联机端310形成点对点联机,更明确地说,若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优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优先顺位高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优先顺位、或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速率符合无线通信装置100的传输速率(例如二者均能以高于第三联机端的传输速率的速率来进行联机或均需以低于第三联机端的传输速率的速率来进行联机),控制电路110即决定无线通信装置100应与所述第二联机端210形成点对点联机。另外,如前所述,控制电路110可依据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响应时间或信号质量来得到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
请继续参阅图3,作为联机端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可能通过信道切换来寻找被联机端。举例来说,无线通信装置100原本于第一或第二频率的无线传输信道进行联机,但为寻找可点对点联机的被联机端,无线通信装置100可先在第一频率的无线传输信道或切换至第二频率的无线传输信道来通过接收电路130接收前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接着再切换至第三频率的无线传输信道以通过接收电路130来接收前述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藉此发现被联机端(即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然而,最终用来进行点对点联机的信道是由作为主动装置的联机端或被联机端来决定。
请注意,图1与图2的实施例可独立或合并实施,亦即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支持本发明的联机端与被联机端的功能,或仅支持其中的一。另外,本说明书所提及的「主动」与「被动」分别指建立点对点联机的决定权操的在己与操的在人。再者,考虑到部分联机成员可能未采用本发明的技术,因此无论无线通信装置100作为联机端或被联机端,当无线通信装置100无法经由本发明完成点对点联机时,例如无法于一预定时间内或一预定尝试次数内完成点对点联机,无线通信装置100可改采既有的无线直连联机方式,或者轮流采用本发明与既有方式,以求完成联机。
除前述装置发明外,本发明另揭露一种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方法,是由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或其等效装置来执行。本方法的一实施例包含一被动联机步骤及/或一主动联机步骤,所述被动联机步骤如图4所示,用来被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包含:
步骤S410:广播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本步骤未针对特定接收对象(包含下述的第一联机端),或说非用来响应任何特定对象,且本步骤可由图1的传送电路120或其等效电路来执行。
步骤S420:于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广播后,首次成功接收来自于一第一联机端的一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其与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相关,或说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内容会影响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响应的内容。本步骤可由图1的接收电路130或其等效电路来执行。
步骤S430:依据所述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令本地端无线通信装置(即执行本发明的装置)相对于第一联机端作为主动或从动装置。本步骤可由图1的控制电路110或其等效电路来执行。
步骤S440:与第一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本步骤可由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00或其等效装置来执行。
另外,所述主动联机步骤如图5所示,包含:
步骤510:接收来自于一第二联机端的一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其未包含本地端无线通信装置(即执行本发明的装置)的从属信息,更精确地说,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非针对本地端无线通信装置而发,或说所述数据包是一广播数据包。本步骤可由图2的接收电路130或其等效电路来执行。
步骤520: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令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机端作为主动或从动装置。本步骤可由图2的控制电路110或其等效电路来执行。
步骤S530:与所述第二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本步骤可由图2的无线通信装置100来执行。
由于本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依前揭装置发明的实施例来了解本方法发明的实施例的细节与变化,更明确地说,前述装置发明的技术特征均可合理应用于本方法发明中,因此,在不影响本方法发明的揭露要求与可实施性的前提下,重复及冗余的说明在此予以节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无需经由无线直连协议的社交通道即能建立点对点联机,并能由联机端直接决定互联双方的主从关系,因此,本发明不但简化且加快了点对点联机过程,能够减少跳频所产生的联机不稳或时间浪费,并能避免主从协商破局所导致的联机失败。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所述,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本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据本发明的明示或隐含的内容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施以变化,凡此种种变化均可能属于本发明所寻求的专利保护范畴,换言之,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符合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协会(IEEE)802.11规范,用来被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包含:
一控制电路,用来产生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包含一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
一传送电路,用来依据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广播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以及
一接收电路,用来于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广播后首次接收来自于一第一联机端的一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所述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包含一第一联机端群组拥有者决定信息,其与所述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相关,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用来依据所述第一联机端群组拥有者决定信息相对于所述第一联机端作为一主动装置或一从动装置,并与所述第一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且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消息的产生未依据所述第一联机端的任何从属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传送电路通过一无线传输信道广播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述接收电路通过所述无线传输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响应,且所述无线传输通道不属于无线直连协议(Wi-Fi Direct Protocol)的社交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用来主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此时所述接收电路用来接收来自于一第二联机端的一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述控制电路用来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包含的一第二联机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来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机端是所述主动或从动装置,并产生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消息;以及所述传送电路用来依据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消息发送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回应至所述第二联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于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优先顺位或传输速率来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是否与所述第二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响应时间或信号质量来得到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藉由比较所述第二联机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与另一本地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来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机端是所述主动或从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进一步用来主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此时所述接收电路用来接收来自于一第二联机端的一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以及来自于一第三联机端的一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以及所述控制电路依据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优先顺位或联机速率来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或第三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若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优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优先顺位高于所述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优先顺位、或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指示的传输速率符合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传输速率,所述控制电路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若所述控制电路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所述控制电路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包含的一第二联机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来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机端是所述主动或从动装置,并产生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消息;以及所述传送电路依据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消息发送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回应至所述第二联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依据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响应时间或信号质量来得到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
11.一种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符合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协会(IEEE)802.11规范,用来主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包含:
一接收电路,用来接收来自于一第二联机端的一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未包含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从属信息;
一控制电路,用来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包含的一第二联机端群组拥有者意愿信息来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机端是一主动装置或一从动装置,并产生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消息;以及
一传送电路,用来依据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响应消息发送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回应至所述第二联机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接收电路进一步用来接收来自于一第三联机端的一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以及所述控制电路进一步用来依据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优先顺位或传输速率来令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优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优先顺位高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优先顺位、或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所指示的传输速率符合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传输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电路依据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响应时间或信号质量来得到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接收电路经由一第二频率的无线传输信道接收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并经由一第三频率的无线传输信道接收所述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
16.一种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方法,系由一符合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协会(IEEE)802.11规范的无线通信装置来执行,包含:
一被动联机步骤,用来被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包含:广播一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接收来自于一第一联机端的一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依据所述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响应令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联机端作为一主动装置或一从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其中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产生未依据所述第一联机端的任何从属信息,且所述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回应与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相关;及/或
一主动联机步骤,用来主动地建立点对点联机,包含:接收来自于一第二联机端的一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依据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令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机端作为所述主动或从动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其中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未包含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从属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广播所述本地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与接收所述第一联机端点对点联机响应的步骤均通过同一无线传输通道来进行,且所述无线传输通道非属无线直连协议的社交通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主动联机步骤进一步包含:接收来自于一第三联机端的一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以及依据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优先顺位或传输速率来决定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联机端形成点对点联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主动联机步骤进一步包含:依据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信号强度、响应时间或信号质量来得到所述第二与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且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优于所述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的传输距离估测。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主动联机步骤经由一第二频率的无线传输信道接收所述第二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并经由一第三频率的无线传输信道接收所述第三联机端点对点联机数据包。
CN201410455229.4A 2014-01-23 2014-09-09 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 Active CN104812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2425 2014-01-23
TW103102425 2014-01-23
TW103120631 2014-06-13
TW103120631A TWI533741B (zh) 2014-01-23 2014-06-13 支援點對點連線之無線通訊裝置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2090A true CN104812090A (zh) 2015-07-29
CN104812090B CN104812090B (zh) 2018-05-04

Family

ID=53546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5229.4A Active CN104812090B (zh) 2014-01-23 2014-09-09 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65709B2 (zh)
CN (1) CN104812090B (zh)
TW (1) TWI53374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1684A1 (zh) * 2019-04-18 2020-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8044B2 (en) * 2014-08-08 2019-04-30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managing communication on 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10098168B2 (en) 2014-12-08 2018-10-09 Apple Inc.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 datapath
US10455401B2 (en) 2015-02-24 2019-10-22 Apple Inc.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 datapath—reciprocation and coexistence
US10212574B2 (en) * 2015-03-20 2019-02-19 Apple Inc.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 datapath—base scheduling, scheduler rank, and further service discovery
US10893083B2 (en) 2015-05-25 2021-01-12 Apple Inc.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 datapath—scheduling, scheduler rank, and pre-datapath operation triggering
JP2017192068A (ja) * 2016-04-14 2017-10-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923819B (zh) * 2017-04-24 2020-04-21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连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7155000B2 (ja) * 2018-12-27 2022-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11107468B2 (en) * 2019-03-27 2021-08-3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ext-based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479A (zh) * 2009-11-13 2011-05-1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US20110225305A1 (en) * 2010-03-10 2011-09-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group owner intent
US20120115542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N102711049A (zh) * 2011-03-11 2012-10-03 微软公司 带有群主的重新协商的对等群
US20130111041A1 (en) * 2011-10-28 2013-05-02 Banavara Madhusudan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with a user device
CN103298068A (zh) * 2012-02-24 2013-09-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现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24437B2 (en) 2011-03-02 2014-09-02 Ricoh Company,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d updating access point
KR20130107617A (ko) 2012-03-22 2013-10-02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 통신 단말 및 이를 무선 직접 접속 통신 그룹의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10962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me for device discovery and p2p group formation
WO2014051399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fidelity direct(wfd) connection in a wfd network environment
US8917708B2 (en) * 2012-09-28 2014-12-23 Intel Corporation Discovery and operation of hybrid wireless wide area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9301127B2 (en) * 2013-02-06 2016-03-29 Blackberry Limited Persistent network negotiation for peer to peer devices
KR102133846B1 (ko) * 2013-03-12 2020-07-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직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투피 그룹 형성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479A (zh) * 2009-11-13 2011-05-1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US20110225305A1 (en) * 2010-03-10 2011-09-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group owner intent
US20120115542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N102711049A (zh) * 2011-03-11 2012-10-03 微软公司 带有群主的重新协商的对等群
US20130111041A1 (en) * 2011-10-28 2013-05-02 Banavara Madhusudan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with a user device
CN103298068A (zh) * 2012-02-24 2013-09-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现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1684A1 (zh) * 2019-04-18 2020-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750697B2 (en) 2019-04-18 2023-09-0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2090B (zh) 2018-05-04
TWI533741B (zh) 2016-05-11
TW201531145A (zh) 2015-08-01
US9565709B2 (en) 2017-02-07
US20150208455A1 (en)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2090A (zh) 支持点对点联机的无线通信装置与方法
Chan et al. OpenNet: A simulator for software-defin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19128906A1 (zh) 一种待配网设备接入网络热点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12101B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程序
CA2828074C (en) Inter-device session connectivity enhancement
CN105392185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联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92181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联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13033B (zh) 利用在网设备配置新设备入网的方法及装置
EP3145161A1 (en) Automatic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60192281A1 (en) Distributed method for client optimization
JP2007074297A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セキュリティ設定方法、セキュリティ設定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クライアント装置
JP2010533463A (ja) ピアツーピア・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ブロードキャスト通信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254183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machince-to-machine network topology structure
EP3364670A1 (en)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09075860B (zh) 一种基于可见光的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3491005A (zh) 一种报文转发控制方法、接入点设备和相关系统
CN113316147A (zh) 配网方法、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487583A (zh) 一种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及局域网系统
TW201132028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multiple antennas
CN112055341A (zh) 一种低功耗蓝牙Mesh网络的组网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2151803A1 (zh) 一种虚拟终端系统及实现方法
JP5858464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制御装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2226795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JP2005136591A (ja) 通信環境設定方法および通信環境設定プログラム
JP4148272B2 (ja) 無線アクセス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