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7240A -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Google Patents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7240A
CN104807240A CN201510144136.4A CN201510144136A CN104807240A CN 104807240 A CN104807240 A CN 104807240A CN 201510144136 A CN201510144136 A CN 201510144136A CN 104807240 A CN104807240 A CN 104807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communicated
newly
increased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41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7240B (zh
Inventor
李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1441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072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07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7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7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7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4Heat pumps of the sorp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1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 resor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008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 multi-stage op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0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waste heat, e.g. from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第五类吸收式热泵,属于余热利用与热泵技术领域。吸收器经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发生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发生器和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吸收器,发生器有驱动热介质管路、吸收器和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第二吸收器有冷却介质管路分别与外部连通,蒸发器、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Description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收式热泵和余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已出现三大类吸收式热泵,分别是以高温驱动热介质与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差为驱动温差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以余热介质与冷环境(冷却介质)之间温差为驱动温差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以及同时以前述两种温差为驱动温差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根据已有的认识或观点,这三种类型的吸收式热泵中,将高温驱动热释放到冷环境(冷却介质)中是不合理的,至今尚未有技术人员提出相关的吸收式热泵流程。
在提供高温热负荷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遇到了技术难题:以TFE-TDE高温溶液为代表的吸收式热泵流程中,冷剂蒸汽潜热较小,高温发生器释放冷剂蒸汽并在冷凝器中放热于被加热介质之后形成的冷剂液温度高、流量大,显热较大;这导致吸收式热泵的性能指数很低,对高品位热能的利用不充分,影响对余热的有效利用,使得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在高温供热领域的应用受到影响。
发明人认识到上述问题,并开发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新方案,开发出包含余热介质与冷环境(冷却介质)之间温差为驱动温差,加上以高温热负荷两种不同温降为驱动温差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本发明提供利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吸收器实现冷剂液温差利用为基础的系列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第五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5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9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冷凝器和第三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三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三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三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15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五发生器增设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16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或第1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5、13-16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0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9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2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将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或第1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5、13-16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6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9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8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7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29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11-12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19、24-25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7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29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2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和新增发生器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2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或新增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4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5-37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7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0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2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新增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2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和新增发生器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2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或新增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29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新增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5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11-12、24-25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将第二发生器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将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下面结合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
(1)冷凝器6的冷剂液流经第三发生器3并放热于溶液,第二吸收器5吸收第三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将带来如下效果:
①减少了由高温冷剂液带入到蒸发器7中的热负荷,减少了对余热利用的负面影响。
②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吸收器5结合,降低了进入发生器1的溶液浓度,则提高了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的品位,或是降低发生器1对驱动热介质温度的要求,或是实现对更低温度的余热资源的利用。
③当环境(冷却介质)介质温度较低时,能够有效利用冷剂液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温差,提高驱动热负荷和余热负荷的利用率。
④高温驱动热介质中的热负荷通过发生器1释放到冷剂蒸汽中,一部分通过冷凝器6转移到被加热介质中,另一部分通过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吸收器5放热于冷却介质中,属于以高温热负荷分步温降为驱动温差的温差利用新技术。
(2)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二吸收器5,被溶液吸收并放热于冷却介质,实现余热介质与冷环境(冷却介质)之间温差的利用。
这种以高温驱动热的分步温降为驱动温差和同时实现对冷环境资源利用的吸收式热泵,不同于现有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和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属于新的类型;按照技术出现的时间及考虑命名顺序,称之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7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8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9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0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1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2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3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4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5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6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7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8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9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20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中,1-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4-吸收器,5-第二吸收器,6-冷凝器,7-蒸发器,8-节流阀,9-溶液泵,10-第二溶液泵,11-溶液热交换器,1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第四发生器,14-第二节流阀,15-第三溶液泵,1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热交换器,18-第五发生器,19-第三节流阀,20-第四溶液泵,21-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2-第二热交换器,23-第三吸收器;A-新增发生器,B-新增吸收器,C-新增溶液泵,D-新增溶液热交换器。
这里要说明的是:以附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为例,冷剂液管路中设置的节流阀8,可用重力压降替代;当冷却介质温度较低,流经第三发生器3的冷剂液温度降温至蒸发器7内部的蒸发温度时,不设置节流阀8,而将动力压差用于第三发生器3内部热交换器管路中。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吸收器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5、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二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发生器1,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2,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5提供,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进入第三发生器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吸收器4、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剂液流经第三发生器3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2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5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四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5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四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流经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第三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3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四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1,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四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2;流经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第三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4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四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四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1,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2;流经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第三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5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5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第三发生器3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热交换器2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四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5的部分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二发生器2;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第二热交换器22和第三发生器3放热降温之后再经第三节流阀19节流进入蒸发器7,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6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3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第三发生器3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热交换器2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四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1,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四发生器13,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二发生器2;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第二热交换器22和第三发生器3放热降温之后再经第三节流阀19节流进入蒸发器7,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7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4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第三发生器3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热交换器2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四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四发生器13,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1,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2;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第二热交换器22和第三发生器3放热降温之后再经第三节流阀19节流进入蒸发器7,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8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所组成;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吸收器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三吸收器23连通,第三吸收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3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13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冷凝器6和第三吸收器2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5、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二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三吸收器23、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三吸收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1,驱动热介质流经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四发生器13,驱动热介质流经第四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三吸收器23提供,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2,余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5提供,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进入第三发生器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吸收器4、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剂液流经第三发生器3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9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8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三吸收器23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三吸收器23的部分稀溶液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四发生器13;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第三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0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8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三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三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发生器1连通,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驱动热介质和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向第五发生器18提供驱动热负荷,第三吸收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发生器1,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五发生器18,驱动热介质和冷剂蒸汽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四发生器13;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第三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1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8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三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三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发生器1连通,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三吸收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发生器1,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四发生器13;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第三发生器3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2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新增发生器A、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器B提供,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吸收器4;冷凝器6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三发生器3和新增发生器A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3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新增发生器A、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器B提供,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吸收器4;冷凝器6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三发生器3和新增发生器A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第四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新增发生器A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4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5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新增发生器A、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器B提供,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吸收器4;冷凝器6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三发生器3和新增发生器A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第四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新增发生器A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第五发生器18产生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二热交换器22、第三发生器3和新增发生器A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第三节流阀19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5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5;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新增发生器A,余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新增吸收器B提供,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吸收器4,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6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蒸发器7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B,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7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增吸收器B,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6提供,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8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3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剂液和余热介质共同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驱动热负荷,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9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增吸收器B,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发生器A,余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5提供,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20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将第二发生器2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将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冷剂液向第二发生器2提供驱动热负荷,余热介质向第三发生器3提供驱动热负荷,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提出了温差利用的新思路、新概念和新技术,将推动吸收式热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能够很好地解决高温冷剂液对余热利用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以TFE-TDE溶液为典型代表的吸收式热泵流程,能够显著提高吸收式热泵的性能指数和余热利用率。
(3)将温差利用程度扩展到低温冷环境,进一步提高了温差利用水平,并对因冷剂液向环境释放热能所带来的性能指数降低起到抑制和弥补作用。
(4)能够降低对驱动热介质温度要求,或提高余热利用的程度,或能够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资源。
(5)给出多种具体技术方案,能够应对众多不同的实际状况,有较宽的适用范围。
(6)丰富了吸收式热泵的类型,扩展了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采用吸收式热泵来实现温差的充分利用。

Claims (47)

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吸收器(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5)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5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5)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第三发生器(3)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热交换器(2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第三发生器(3)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热交换器(2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5)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第三发生器(3)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热交换器(22)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9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所组成;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吸收器(5)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三吸收器(23)连通,第三吸收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3)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13)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冷凝器(6)和第三吸收器(2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三吸收器(23)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三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三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发生器(1)连通,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三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三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发生器(1)连通,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第三发生器(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15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五发生器(18)增设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16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5、13-16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0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9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之后新增发生器(A)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2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将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5、13-16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6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9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0)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8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7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29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11-12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19、24-25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6)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7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3)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4-29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3)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2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3)和新增发生器(A)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2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3)或新增发生器(A)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4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5-37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7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0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3)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2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2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3)和新增发生器(A)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2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3)或新增发生器(A)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4-29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第二发生器、新增第二吸收器、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调整为新增发生器(A)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泵和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发生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第二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第二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5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3)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11-12、24-25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将第二发生器(2)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将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2)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201510144136.4A 2014-03-27 2015-03-24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Active CN104807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4136.4A CN104807240B (zh) 2014-03-27 2015-03-24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4198 2014-03-27
CN2014101341982 2014-03-27
CN201510144136.4A CN104807240B (zh) 2014-03-27 2015-03-24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7240A true CN104807240A (zh) 2015-07-29
CN104807240B CN104807240B (zh) 2017-07-21

Family

ID=53692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4136.4A Active CN104807240B (zh) 2014-03-27 2015-03-24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7240B (zh)
WO (1) WO201514392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2815A (zh) * 2015-09-28 2017-01-11 李华玉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66A (zh) * 2015-10-18 2017-02-15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62A (zh) * 2015-10-18 2017-02-15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65A (zh) * 2015-10-18 2017-02-15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95A (zh) * 2015-09-17 2017-02-22 李华玉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73A (zh) * 2015-09-28 2017-02-22 李华玉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093A (zh) * 2010-08-13 2011-01-26 李华玉 吸收-再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2095273A (zh) * 2011-03-01 2011-06-15 李华玉 双发生-双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297541A (zh) * 2011-05-23 2011-12-28 李华玉 第三类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425878A (zh) * 2011-11-01 2012-04-25 李华玉 第三类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519166A (zh) * 2011-11-29 2012-06-27 李华玉 分段吸收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WO2012119264A1 (zh) * 2011-03-04 2012-09-13 Li Huayu 双发生-双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WO2013075260A1 (zh) * 2011-11-21 2013-05-30 Li Huayu 分级冷凝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3710A (en) * 1968-06-13 1969-12-16 Crane Co Cascad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US20120304682A1 (en) * 2011-06-02 2012-12-06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Absorption Cycle System Having Dual Absorption Circuits
CN102419026B (zh) * 2011-07-27 2013-11-20 李华玉 吸收式热源变温器
CN102331107B (zh) * 2011-09-05 2014-05-14 李华玉 第三类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679611B (zh) * 2012-04-24 2014-07-30 李华玉 多端供热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471283B (zh) * 2013-09-15 2015-11-25 李华玉 分路循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093A (zh) * 2010-08-13 2011-01-26 李华玉 吸收-再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2095273A (zh) * 2011-03-01 2011-06-15 李华玉 双发生-双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WO2012119264A1 (zh) * 2011-03-04 2012-09-13 Li Huayu 双发生-双吸收系统与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297541A (zh) * 2011-05-23 2011-12-28 李华玉 第三类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WO2012159228A1 (zh) * 2011-05-23 2012-11-29 Li Huayu 第三类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425878A (zh) * 2011-11-01 2012-04-25 李华玉 第三类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WO2013075260A1 (zh) * 2011-11-21 2013-05-30 Li Huayu 分级冷凝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519166A (zh) * 2011-11-29 2012-06-27 李华玉 分段吸收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0495A (zh) * 2015-09-17 2017-02-22 李华玉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95B (zh) * 2015-09-17 2020-03-17 李华玉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322815A (zh) * 2015-09-28 2017-01-11 李华玉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73A (zh) * 2015-09-28 2017-02-22 李华玉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106440473B (zh) * 2015-09-28 2020-06-16 李华玉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66A (zh) * 2015-10-18 2017-02-15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62A (zh) * 2015-10-18 2017-02-15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65A (zh) * 2015-10-18 2017-02-15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65B (zh) * 2015-10-18 2020-03-17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403362B (zh) * 2015-10-18 2020-04-07 李华玉 第五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7240B (zh) 2017-07-21
WO2015143927A1 (zh)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7240A (zh)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104807239A (zh) 第四类吸收式热泵与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104807236A (zh)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104807235A (zh)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103851823B (zh) 复合发生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4807241A (zh) 第四类吸收式热泵与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104833128A (zh) 第四类吸收式热泵
CN102384603B (zh) 多端供热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1968285A (zh) 回热式双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2353173B (zh) 分级发生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3148631B (zh) 复合发生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4807238A (zh) 第四类吸收式热泵与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CN103712364A (zh) 多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499161A (zh) 一种新型串联-串并联双三效吸收式热泵
CN103486757B (zh) 分路循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217034B (zh) 热管换热器组件
CN102706026A (zh) 双效回热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CN103148630B (zh) 复合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3697615B (zh) 多端供热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434996B (zh) 分级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2679615B (zh) 分段回热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2635971B (zh) 双效回热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CN103196256B (zh) 复合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4748434A (zh) 多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3471283B (zh) 分路循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