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7236A -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Google Patents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07236A CN104807236A CN201510158092.0A CN201510158092A CN104807236A CN 104807236 A CN104807236 A CN 104807236A CN 201510158092 A CN201510158092 A CN 201510158092A CN 104807236 A CN104807236 A CN 1048072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nerator
- communicated
- solution
- heat exchanger
-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0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1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 resorb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25B27/02—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using waste heat, e.g. from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第五类吸收式热泵,属于吸收式热泵与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发生器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吸收器路经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三发生器,第三发生器连通发生器,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冷凝器经冷剂液泵连通蒸发器,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发生器、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吸收器,第二发生器有驱动热介质管路、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第三发生器和蒸发器有余热介质管路、冷凝器有冷却介质管路分别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收式热泵和余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已出现三大类吸收式热泵,分别是以高温驱动热介质与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差为驱动温差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以余热介质与冷环境(冷却介质)之间温差为驱动温差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以及同时以前述两种温差为驱动温差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根据已有的认识或观点,这三种类型的吸收式热泵中,高温驱动热释放到冷环境(冷却介质)中是不合理的,至今尚未有技术人员提出相关的吸收式热泵流程。
在提供高温热负荷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遇到了这样的技术难题:以TFE-TDE高温溶液为代表的吸收式热泵流程中,冷剂蒸汽潜热小,高温发生器释放冷剂蒸汽并在冷凝器中放热于被加热介质之后形成的冷剂液温度高,显热相对较大;这导致吸收式热泵的性能指数很低,对高品位热能的利用不合理,影响对余热的有效利用,使得第三类吸收式热泵在高温供热领域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人认识到上述问题,并开发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新方案,开发出包含余热介质与冷环境(冷却介质)之间温差为驱动温差,加上以高温热负荷两种不同温降为驱动温差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本发明提供利用发生器和冷凝器实现冷剂液温差利用为基础的系列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第五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5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发生器增设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9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第四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15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9-21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五发生器增设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9-22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五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五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和第三发生器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发生器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第三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6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6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6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6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热交换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6-30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三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第四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五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第五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4项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11-12、17-18、24-27、32-3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0、17-23、26-3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16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16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或第四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25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和第五发生器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25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或第五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6-40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3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0、17-23、26-3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2-44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16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6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和第四发生器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6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或第四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4-25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五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五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9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和第五发生器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49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或第五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6-31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2-3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五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五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发生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与新增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连通,新增发生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52-53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7、26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将第三发生器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发生器连通之后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41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节流阀与发生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41项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剂液泵和新增溶液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节流阀与发生器连通,将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新增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下面结合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
(1)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流经发生器1并放热于溶液,将带来如下效果:
①减少了由高温冷剂液带入到蒸发器7中的热负荷,减少了对余热利用的负面影响。
②发生器1利用冷剂液的热负荷实现溶液浓度的提高,则相对减少了第二发生器2所需的高温热负荷,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热泵机组的性能指数。
③当环境(冷却介质)介质温度较低时,能够有效利用冷剂液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温差,提高驱动热负荷和余热负荷的利用率。
(2)高温驱动热介质中的热负荷通过第二发生器2释放到冷剂蒸汽中,一部分通过第二冷凝器6转移到被加热介质中,另一部分进一步通过发生器1和冷凝器5放热于冷却介质中,属于以高温热负荷分步温降为驱动温差的温差利用新技术。
(3)余热介质通过第三发生器3和冷凝器5实现余热负荷的温降,这种温降在第三发生器3中实现溶液浓度的提升,属于以余热介质与冷环境(冷却介质)之间温差为驱动温差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7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8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9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0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1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2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3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4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5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6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7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8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19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20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21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22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23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24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2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第25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中,1-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3-第三发生器,4-吸收器,5-冷凝器,6-第二冷凝器,7-蒸发器,8-节流阀,9-冷剂液泵,10-溶液泵,11-溶液热交换器,12-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3-第四发生器,14-第二节流阀,15-第二溶液泵,1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7-热交换器,18-第五发生器,19-第三节流阀,20-第三溶液泵,21-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2-第二热交换器,23-第二吸收器,24-第三吸收器;A-新增发生器,B-新增吸收器,C-新增溶液泵,D-新增溶液热交换器,E-新增冷凝器,F-新增冷剂液泵,G-新增溶液节流阀。
这里要说明的是:以附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为例,冷剂液管路中设置的节流阀8可用重力压降替代;当冷却介质温度较低,流经发生器1的冷剂液温度降温至蒸发器7内部的蒸发温度时,可不设置节流阀8,而将压差用于发生器1内部热交换器管路中。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之后发生器1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发生器3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器4、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3,余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进入发生器1、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9加压进入蒸发器7,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流经发生器1放热降温之后再经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蒸发器7的冷剂液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2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发生器1增设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四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发生器1的部分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四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吸收器4;流经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发生器1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3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四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四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器4;流经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发生器1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4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四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四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四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器4;流经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发生器1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5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2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发生器1增设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发生器1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
(2)流程上,第四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发生器1的部分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吸收器4;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第二热交换器22和发生器1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第三节流阀19节流进入蒸发器7;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6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3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发生器1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
(2)流程上,第四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四发生器13,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器4;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第二热交换器22和发生器1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第三节流阀19节流进入蒸发器7;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7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4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发生器1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
(2)流程上,第四发生器13产生的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和冷剂液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四发生器13,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吸收器4;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第二热交换器22和发生器1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第三节流阀19节流进入蒸发器7;第四发生器13的冷剂液依次流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8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第二吸收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13和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7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5和第二吸收器23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23、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二吸收器23的稀溶液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四发生器13、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3提供,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吸收器4、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3,余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进入发生器1、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9加压进入蒸发器7,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流经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13并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再经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蒸发器7的冷剂液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9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8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3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1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产生2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3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四发生器13;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13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0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8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1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产生2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3的稀溶液经溶液泵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四发生器13;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13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1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8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1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产生2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3的稀溶液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四发生器13;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13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2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第二吸收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之后发生器1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第四发生器13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第二冷凝器6和第二吸收器2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发生器3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吸收器23、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四发生器13,驱动热介质流经第四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3提供,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吸收器4、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3,余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进入发生器1、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9加压进入蒸发器7,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流经发生器1放热降温之后再经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蒸发器7的冷剂液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3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2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3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3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四发生器13;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发生器1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4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2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驱动热介质和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向第五发生器18提供驱动热负荷,第二吸收器2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和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四发生器13;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发生器1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5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2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五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3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五发生器18,冷剂蒸汽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二发生器2,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四发生器13;流经第五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依次流经热交换器17和发生器1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后的冷剂液经第二节流阀14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6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2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三吸收器2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和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三吸收器2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吸收器24、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三吸收器24的稀溶液经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吸收器23;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五发生器18、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三吸收器24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吸收器4,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3;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依次流经发生器1和第五发生器18并逐步放热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剂液经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7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第二吸收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发生器1和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7、第三发生器3和第四发生器13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5和第二吸收器23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二吸收器23、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二吸收器23的稀溶液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二发生器2,驱动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第二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进入第四发生器13,余热介质流经第四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3提供,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吸收器4、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3,余热介质流经第三发生器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进入发生器1、吸热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冷凝器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5的冷剂液经冷剂液泵9加压进入蒸发器7,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蒸汽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6的冷剂液流经发生器1放热降温之后再经节流阀8节流进入蒸发器7,蒸发器7的冷剂液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8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2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三吸收器2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2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发生器1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吸收器24、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第三吸收器24的稀溶液经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吸收器23;第四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五发生器18,余热介质流经第五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三吸收器24提供,第五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吸收器4,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溶液热交换器11进入第三发生器3,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19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蒸发器7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B,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器4提供,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20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B,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发生器A,驱动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冷凝器6提供,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21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剂液和余热介质分别流经发生器1,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22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三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B,新增吸收器B的稀溶液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发生器A,余热介质流经新增发生器A、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冷凝器5提供,新增发生器A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进入新增吸收器B、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冷却介质,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23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22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24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将第三发生器3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之后发生器1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图25所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剂液泵和新增溶液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节流阀G与发生器1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E连通,新增冷凝器E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F与蒸发器7连通,新增冷凝器E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2)流程上,第三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节流阀G节流降压进入发生器1,第三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冷凝器E、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新增冷凝器E的冷剂液经新增冷剂液泵F节加压进入蒸发器7,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提出了温差利用的新思路、新概念和新技术,将推动吸收式热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能够很好地解决高温冷剂液对余热利用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以TFE-TDE溶液为典型代表的吸收式热泵流程,能够显著提高吸收式热泵的性能指数和热能利用效率。
(3)将温差利用程度扩展到低温环境,进一步提高了温差利用水平,并对因冷剂液向环境释放热能所带来的性能指数降低起到抑制和弥补作用。
(4)能够降低高温驱动热负荷的投入,或提高余热利用的程度,或能够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资源。
(5)给出多种具体技术方案,能够应对众多不同的实际状况,有较宽的适用范围。
(6)丰富了吸收式热泵的类型,扩展了吸收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采用吸收式热泵来实现温差的充分利用。
Claims (57)
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之后发生器(1)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发生器(3)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发生器(1)增设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5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发生器(1)增设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发生器(1)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发生器(1)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吸收器(4)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热交换器(22)、发生器(1)和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7-9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节流阀(19)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第二吸收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13)和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7)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5)和第二吸收器(23)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3)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1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1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第四发生器(13)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15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第二吸收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之后发生器(1)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和第四发生器(13)还分别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第二冷凝器(6)和第二吸收器(2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发生器(3)和蒸发器(7)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1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3)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9-21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第五发生器(18)增设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9-22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三吸收器(2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五发生器(18)和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三吸收器(2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五发生器(18)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五发生器(18)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四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所组成;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第二吸收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吸收器(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3)还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发生器(1)和第三发生器(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冷凝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9)与蒸发器(7)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第二冷凝器(6)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发生器(1)和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第四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蒸发器(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2)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器(4)和第二冷凝器(6)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蒸发器(7)、第三发生器(3)和第四发生器(13)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5)和第二吸收器(23)还分别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23)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2)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2)与第四发生器(13)连通,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五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热交换器(17)、发生器(1)和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热交换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6-30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14)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五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吸收器,将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三吸收器(24)再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10)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将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五发生器(18)连通,第五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吸收器(4)连通,将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吸收器(4)有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溶液热交换器(11)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第五发生器(18)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三吸收器(2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4所述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11-12、17-18、24-27、32-3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6)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0、17-23、26-3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16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13)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16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或第四发生器(13)增设佘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4-25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和第五发生器(18)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4-25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或第五发生器(18)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6-40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调整为蒸发器(7)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驱动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3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0、17-23、26-3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将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2-44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16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6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和第四发生器(13)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8.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6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或第四发生器(13)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49.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4-25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五发生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调整为第五发生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0.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9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和第五发生器(18)分别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49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或第五发生器(18)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6-31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调整为第四发生器(1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3)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2-3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发生器、新增吸收器、新增溶液泵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五发生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调整为第五发生器(18)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泵(C)和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发生器(A)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D)与新增吸收器(B)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吸收器(24)连通,新增发生器(A)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B)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4.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52-53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发生器(1)增设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5.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7、26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将第三发生器(3)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1)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将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之后发生器(1)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6)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三发生器(3)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8)与蒸发器(7)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6.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41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节流阀和新增溶液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节流阀(G)与发生器(1)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E)连通,新增冷凝器(E)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冷凝器(5)连通,新增冷凝器(E)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57.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41所述的任一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剂液泵和新增溶液节流阀,将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与发生器(1)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节流阀(G)与发生器(1)连通,将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5)连通调整为第三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新增冷凝器(E)连通,新增冷凝器(E)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F)与蒸发器(7)连通,新增冷凝器(E)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8092.0A CN104807236B (zh) | 2014-03-30 | 2015-03-27 |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38253 | 2014-03-30 | ||
CN2014101382535 | 2014-03-30 | ||
CN201510158092.0A CN104807236B (zh) | 2014-03-30 | 2015-03-27 |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07236A true CN104807236A (zh) | 2015-07-29 |
CN104807236B CN104807236B (zh) | 2017-07-28 |
Family
ID=53692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58092.0A Active CN104807236B (zh) | 2014-03-30 | 2015-03-27 |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07236B (zh) |
WO (1) | WO2015149565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40495A (zh) * | 2015-09-17 | 2017-02-22 | 李华玉 |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
CN112944715A (zh) * | 2020-02-22 | 2021-06-11 | 李华玉 | 吸收式热泵 |
CN112944724A (zh) * | 2020-02-22 | 2021-06-11 | 李华玉 | 压缩-吸收式热泵 |
CN115218549A (zh) * | 2020-03-04 | 2022-10-21 | 李华玉 | 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
CN115218543A (zh) * | 2020-02-23 | 2022-10-21 | 李华玉 | 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
CN115218541A (zh) * | 2020-02-27 | 2022-10-21 | 李华玉 | 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20634A (en) * | 1983-04-13 | 1985-06-04 | Hitachi, Ltd. | Multi-stag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
US5467614A (en) * | 1994-02-14 | 1995-11-21 | Martin Marietta Energy Systems, Inc. | Dual-circuit, multiple-effect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694332A (zh) * | 2009-09-28 | 2010-04-14 | 李华玉 | 回热式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CN101984308A (zh) * | 2009-11-11 | 2011-03-09 | 李华玉 | 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CN102116538A (zh) * | 2011-03-06 | 2011-07-06 | 李华玉 | 带有回热供热端的双效与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91560A1 (zh) * | 2010-01-30 | 2011-08-04 | Li Huayu | 复合吸收-发生系统与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
CN101968286B (zh) * | 2010-10-10 | 2011-11-02 | 李华玉 | 双吸收-双发生系统与多端供热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
CN102353170B (zh) * | 2011-08-03 | 2014-09-03 | 李华玉 | 以双效或三效为基础的复合吸收式热泵 |
-
2015
- 2015-03-27 CN CN201510158092.0A patent/CN104807236B/zh active Active
- 2015-03-30 WO PCT/CN2015/000216 patent/WO201514956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20634A (en) * | 1983-04-13 | 1985-06-04 | Hitachi, Ltd. | Multi-stag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
US5467614A (en) * | 1994-02-14 | 1995-11-21 | Martin Marietta Energy Systems, Inc. | Dual-circuit, multiple-effect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694332A (zh) * | 2009-09-28 | 2010-04-14 | 李华玉 | 回热式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CN101984308A (zh) * | 2009-11-11 | 2011-03-09 | 李华玉 | 以三效为第一级的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CN102116538A (zh) * | 2011-03-06 | 2011-07-06 | 李华玉 | 带有回热供热端的双效与三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40495A (zh) * | 2015-09-17 | 2017-02-22 | 李华玉 |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
CN106440495B (zh) * | 2015-09-17 | 2020-03-17 | 李华玉 |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
CN112944715A (zh) * | 2020-02-22 | 2021-06-11 | 李华玉 | 吸收式热泵 |
CN112944724A (zh) * | 2020-02-22 | 2021-06-11 | 李华玉 | 压缩-吸收式热泵 |
CN115218543A (zh) * | 2020-02-23 | 2022-10-21 | 李华玉 | 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
CN115218541A (zh) * | 2020-02-27 | 2022-10-21 | 李华玉 | 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
CN115218549A (zh) * | 2020-03-04 | 2022-10-21 | 李华玉 | 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49565A1 (zh) | 2015-10-08 |
CN104807236B (zh) | 2017-07-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07236A (zh) |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4807235A (zh) |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4807240A (zh) | 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3851823B (zh) | 复合发生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4807239A (zh) | 第四类吸收式热泵与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4807241A (zh) | 第四类吸收式热泵与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4748439A (zh) | 热动联供系统 | |
CN104833128A (zh) | 第四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2384603B (zh) | 多端供热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3486757B (zh) | 分路循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3148631B (zh) | 复合发生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4807238A (zh) | 第四类吸收式热泵与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3712364A (zh) | 多效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6440469A (zh) | 热动联供系统 | |
CN102679612B (zh) | 分级冷凝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3148630B (zh) | 复合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4006567A (zh) | 分路循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3697615B (zh) | 多端供热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2635971B (zh) | 双效回热吸收-发生系统与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3196256B (zh) | 复合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3471283B (zh) | 分路循环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6524560A (zh) | 热动联供系统 | |
CN106440468A (zh) | 热动联供系统 | |
CN102607209B (zh) | 带有余热双效驱动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 |
CN102778072B (zh) | 回热式第三类吸收式热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