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7141B -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7141B
CN104807141B CN201510210358.1A CN201510210358A CN104807141B CN 104807141 B CN104807141 B CN 104807141B CN 201510210358 A CN201510210358 A CN 201510210358A CN 104807141 B CN104807141 B CN 104807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wat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03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7141A (zh
Inventor
卜其辉
许永锋
梁伯启
蒋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103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07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07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7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7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7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实时检测水热换热器的进水水温T1以及出水水温T2;步骤二,将T1和T2与设定的第一低温t1进行比较,当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小于等于第一低温t1时,检测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步骤三,当检测到空调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启连接水热换热器和水箱的水泵;步骤四,当检测到空调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空调系统自动切换为制热待机模式,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打开本发明能有效地防止热回收装置的水热交换器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提高空调使用舒适性,在过渡季节,可能出现制冷和制热的不同需求,对于单套多联机空调系统而言,就必须能同时满足制冷、制热需求,现有技术中,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能满足该需求,多台室内机能同时开启制冷或制热两种不同的模式。
空调周而复始的制冷循环中,制冷剂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将这部分热量充分利用起来,在日常生活节能领域有着巨大的意义。现有的做法是在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增加热回收装置,利用空调余热制取热水,目前热回收装置使用的水侧换热器多为板式换热器和套管换热器,但是,在北方一些寒冷的地区,当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水侧换热器里面残留的水可能会结冰,堵塞管路,在下一次启动时候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防止热回收装置的水热交换器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实时检测水热换热器的进水水温T1以及出水水温T2;
步骤二,将进水水温T1和出水水温T2与设定的第一低温t1进行比较,当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小于等于第一低温t1时,检测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当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大于第一低温t1时,空调系统保持原有的状态;
步骤三,当检测到空调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启连接水热换热器和水箱的水泵,让水箱中的水循环至水热换热器中,当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达到设定的高温t2时,水泵关闭;
步骤四,当检测到空调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空调系统自动切换为制热待机模式,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打开,让空调系统中的热态冷媒流回过热回收装置,加热水热换热器中的水,加热至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的温度达到设定的高温t2后,空调系统恢复之前的待机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在通过利用水箱内的水的热量以及空调系统中的热态冷媒的热量对水热换热器内的水进行加热,一方面能有效地防止热回收装置的水热交换器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合理有效的利用空调设备中的余热,节省热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当水箱中的水循环至水热换热器中后,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继续下降且下降至低于第一低温t1的第二低温t3时,空调系统强制开机,然后开启空调系统制热模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水箱内的水的温度不足以加热水热换热器时,开启空调系统制热模式能及时地对水热换热器,避免水热交换器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
进一步,空调系统制热模式开启后,当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达到设定的高温t2时,空调系统恢复之前的待机状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此时空调系统制热模式的开启仅仅为了避免水热交换器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不需要过多地加热,及时关闭空调系统制热模式能有效地避免能量浪费。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当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打开后,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继续下降且下降至低于第一低温t1的第二低温t3时,空调系统制热模式开启,对水热换热器内的水进行加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中的热态冷媒不足以加热水热换热器时,开启空调系统制热模式能及时地对水热换热器,避免水热交换器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
进一步,空调系统制热模式开启后,当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达到设定的高温t2时,空调系统恢复之前的待机状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此时空调系统制热模式的开启仅仅为了避免水热交换器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不需要过多地加热,及时关闭空调系统制热模式能有效地避免能量浪费。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包括外机系统、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空调室内机系统、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水热换热器、水泵、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和水箱,所述外机系统外机系统向外延伸出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分别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系统和所述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和所述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系统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与所述水热换热器管道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与所述水热换热器管道连接,所述水热换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水泵的输出端,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水箱,所述水热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箱,所述水热换热器的进水口处设有用于检测进水温度的进水温度传感器,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的出水口处设有用于检测出水温度的出水温度传感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水热换热器的进水口设置用于检测进水温度的进水温度传感器,在出水口设置用于检测出水温度的出水温度传感器,能对水热换热器的进水水温和出水水温进行实时监控,并可以根据监控结构对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转台进行控制,能防止水热换热器中水的结冰、管道堵塞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外机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单向阀连接油分离器的输入端,所述油分离器的一个输出端通管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四通阀的接口、第二四通阀的接口和第三四通阀的接口,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室外冷凝器的输入端和第二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室外机节流部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室外机节流部件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室外冷凝器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室外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室外机节流部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室外机节流部件的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四通阀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入端和第三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入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分离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上设有第一室外风机,所述第二室外冷凝器上设有第二室外风机。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室外风机和第二室外风机的设置能加强第一室外冷凝器和第二室外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一毛细管连接到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入端的管道;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二毛细管连接到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的管道上;所述第三四通阀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三毛细管连接到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的输入端的管道,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和所述油分离器的管道上设有回油毛细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毛细管、第二毛细管和第三毛细管的设置能分别对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和第三四通阀起到保护作用,起到节流作用,回油毛细管的设置起到节流作用。
进一步,所述空调室内机系统包括室内机节流部件、室内机换热器和室内风机,所述室内机节流部件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室内机节流部件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室内机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所述室内风机设在所述室内机换热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压缩机,2、单向阀,3、油分离器,4、第一四通阀,5、第二四通阀,6、第三四通阀,7、第一室外冷凝器,8、第二室外冷凝器,9、第一室外风机,10、第二室外风机,11、第一毛细管,12、第二毛细管,13、第三毛细管,14、第一室外机节流部件,15第二室外机节流部件,16、第一室外机截止阀,17、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8、第三室外机截止阀,19、回油毛细管,20、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2、室内机节流部件,23、室内机换热器,24、室内风机,25、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6、水热换热器,27、水泵,28、进水温度传感器,29、出水温度传感器,30、气液分离器,31、第一管路,32、第二管路,33、第三管路,34、外机系统,35、空调室内机系统,36、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包括外机系统34、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空调室内机系统35、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水热换热器26、水泵27、进水温度传感器28、出水温度传感器29和水箱36,所述外机系统34向外延伸出第一管路31、第二管路32和第三管路33,所述第一管路31分别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系统和所述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路32和所述第三管路33均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和所述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系统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与所述水热换热器26管道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与所述水热换热器26管道连接,所述水热换热器2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水泵27的输出端,所述水泵27的输入端连接水箱36,所述水热换热器2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箱36,所述水热换热器26的进水口处设有用于检测进水温度的进水温度传感器28,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28的出水口处设有用于检测出水温度的出水温度传感器29。
所述外机系统24包括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的输出端通过单向阀2连接油分离器3的输入端,所述油分离器3的一个输出端通管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四通阀4的接口、第二四通阀5的接口和第三四通阀6的接口,所述第一四通阀4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室外冷凝器7的输入端和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32,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7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室外机节流部件14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室外机节流部件1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室外机截止阀16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室外机截止阀1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31;所述第二四通阀5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室外冷凝器8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室外冷凝器8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室外机节流部件15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室外机节流部件15的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机截止阀16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四通阀6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和第三室外机截止阀18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室外机截止阀1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33,所述压缩机1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气液分离器30的输出端,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输出端还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分离器3。
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7上设有第一室外风机9,所述第二室外冷凝器8上设有第二室外风机10。所述第一四通阀4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一毛细管11连接到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的管道;所述第二四通阀5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二毛细管12连接到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管道上;所述第三四通阀6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三毛细管13连接到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的管道,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输出端和所述油分离器3的管道上设有回油毛细管19。所述空调室内机系统35包括室内机节流部件22、室内机换热器23和室内风机24,所述室内机节流部件22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路31,所述室内机节流部件2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室内机换热器23的一端,所述室内机换热器2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所述室内风机24设在所述室内机换热器23上。
本空调系统具有以下工作模式:
制热模式:
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热回收装置也处于制热水模式时,系统为纯制热模式,冷媒从压缩机1压缩后,依次经过单向阀2、油分离器3、第三四通阀6、第三室外机截止阀18后,从室外机去到室内侧,冷媒分流后分别经过空调室内机和热回收装置及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和第二冷制热切换装置,从第一室外机截止阀16回到室外机系统,分为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一室外机节流部件14、第一室外冷凝器7、第一四通管、气液分离器30,然后回到压缩机1,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二室外机节流部件15、第二室外冷凝器8、第二四通阀5、气液分离器30,然后回到压缩机1,完成制热循环。
制冷模式:
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热回收装置也处于制冷水模式时,系统为纯制冷模式,冷媒从压缩机1压缩后,依次经过单向阀2、油分离器3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经过第一四通阀4、第一室外冷凝器7、第一室外机节流部件14、从室外机截止阀去到室内侧,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二四通阀5、第二室外冷凝器8、第二室外机节流部件15、从室外机截止阀去到室内侧,冷媒分流后分别经过空调室内机和热回收装置及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和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从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回到室外机系统,然后经过气液分离器30回到压缩机1。
混合模式:
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热回收装置处于制热水模式时,系统为混合运行模式,冷媒从压缩机1压缩后,依次经过单向阀2、油分离器3,然后分成两路,一路分别经过第一四通阀4—第一室外冷凝器7—第一室外机节流部件14——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第二四通阀5—第二室外冷凝器8—第二室外机节流部件15—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然后从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去到室内侧,另一路经过第三四通阀6、第三室外机截止阀18后,从室外机去到热回收装置冷凝换热,然后经过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与第一路汇合后到空调室内机蒸发换热,再经过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从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中回到室外机系统,然后经过气液分离器30回到压缩机1,完成循环。
热回收装置待机模式:
制冷待机: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关闭,水泵27关闭。
制热待机: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打开,水泵27关闭。
制热模式: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自由调节,水泵27开启。
热回收装置使用的水热换热器26为板式换热器和套管换热器,当环境较低时,且热回收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换热器中的水温降低,可能会导致结冰,堵塞管路,在下一次启动时候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本发明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实时检测水热换热器的进水水温T1以及出水水温T2;
步骤二,将T1和T2与设定的第一低温t1进行比较,当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小于等于第一低温t1时,检测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当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大于第一低温t1时,空调系统保持原有的状态;
步骤三,当检测到空调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启连接水热换热器和水箱的水泵,让水箱中的水循环至水热换热器中,当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达到设定的高温t2时,水泵关闭;
步骤四,当检测到空调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空调系统自动切换为制热待机模式,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打开,让空调系统中的热态冷媒流回过热回收装置,加热水热换热器26中的水,加热至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的温度达到设定的高温t2后,空调系统恢复之前的待机状态。
所述步骤三中,当水箱中的水循环至水热换热器26中后,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继续下降且下降至低于第一低温t1的第二低温t3时,空调系统强制开机,然后开启空调系统制热模式。空调系统制热模式开启后,当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达到设定的高温t2时,空调系统恢复之前的待机状态。
所述步骤四中,当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打开后,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继续下降且下降至低于第一低温t1的第二低温t3时,空调系统制热模式开启,对水热换热器26内的水进行加热。空调系统制热模式开启后,当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达到设定的高温t2时,空调系统恢复之前的待机状态。
本方法在通过利用水箱内的水的热量以及空调系统中的热态冷媒的热量对水热换热器26内的水进行加热,一方面能有效地防止热回收装置的水热换热器26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影响系统运行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合理有效的利用空调设备中的余热,节省热能。当水箱内的水的温度不足以加热水热换热器26时,开启空调系统制热模式能及时地对水热换热器26,避免水热换热器26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此时空调系统制热模式的开启仅仅为了避免水热换热器26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不需要过多地加热,及时关闭空调系统制热模式能有效地避免能量浪费。当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中的热态冷媒不足以加热水热换热器26时,开启空调系统制热模式能及时地对水热换热器26加热,避免水热换热器26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此时空调系统制热模式的开启仅仅为了避免水热换热器26中的水在低温的情况下冻结,不需要过多地加热,及时关闭空调系统制热模式能有效地避免能量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实时检测水热换热器的进水水温T1以及出水水温T2;
步骤二,将进水水温T1和出水水温T2与设定的第一低温t1进行比较,当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小于等于第一低温t1时,检测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当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大于第一低温t1时,空调系统保持原有的状态;
步骤三,当检测到空调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启连接水热换热器和水箱的水泵,让水箱中的水循环至水热换热器中,当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达到设定的高温t2时,水泵关闭;
步骤四,当检测到空调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时,空调系统自动切换为制热待机模式,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打开,让空调系统中的热态冷媒流回过热回收装置,加热水热换热器中的水,加热至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的温度达到设定的高温t2后,空调系统恢复之前的待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当水箱中的水循环至水热换热器中后,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继续下降且下降至低于第一低温t1的第二低温t3时,空调系统强制开机,然后开启空调系统制热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系统制热模式开启后,当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达到设定的高温t2时,空调系统恢复之前的待机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当空调系统的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打开后,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继续下降且下降至低于第一低温t1的第二低温t 3时,空调系统制热模式开启,对水热换热器内的水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空调系统制热模式开启后,当检测到进水水温T1或出水水温T2达到设定的高温t2时,空调系统恢复之前的待机状态。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的多联机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机系统(34)、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空调室内机系统(35)、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水热换热器(26)、水泵(27)、进水温度传感器(28)、出水温度传感器(29)和水箱(36),所述外机系统(34)向外延伸出第一管路(31)、第二管路(32)和第三管路(33),所述第一管路(31)分别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系统(35)和所述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路(32)和所述第三管路(33)均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和所述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系统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1)与所述水热换热器(26)管道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节流部件(25)与所述水热换热器(26)管道连接,所述水热换热器(26)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水泵(27)的输出端,所述水泵(27)的输入端连接水箱(36),所述水热换热器(2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箱(36),所述水热换热器(26)的进水口处设有用于检测进水温度的进水温度传感器(28),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28)的出水口处设有用于检测出水温度的出水温度传感器(2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系统(24)包括压缩机(1),所述压缩机(1)的输出端通过单向阀(2)连接油分离器(3)的输入端,所述油分离器(3)的一个输出端通管管道分别连接第一四通阀(4)的接口、第二四通阀(5)的接口和第三四通阀(6)的接口,所述第一四通阀(4)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室外冷凝器(7)的输入端和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32),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7)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室外机节流部件(14)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室外机节流部件(1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室外机截止阀(16)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室外机截止阀(1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31);所述第二四通阀(5)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室外冷凝器(8)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室外冷凝器(8)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室外机节流部件(15)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室外机节流部件(15)的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机截止阀(16)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四通阀(6)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和第三室外机截止阀(18)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室外机截止阀(1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33),所述压缩机(1)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气液分离器(30)的输出端,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输出端还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油分离器(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外冷凝器(7)上设有第一室外风机(9),所述第二室外冷凝器(8)上设有第二室外风机(1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通阀(4)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一毛细管(11)连接到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的管道;所述第二四通阀(5)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二毛细管(12)连接到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管道上;所述第三四通阀(6)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三毛细管(13)连接到连接所述第二室外机截止阀(17)的输入端的管道,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输出端和所述油分离器(3)的管道上设有回油毛细管(19)。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系统(35)包括室内机节流部件(22)、室内机换热器(23)和室内风机(24),所述室内机节流部件(22)的输入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路(31),所述室内机节流部件(22)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室内机换热器(23)的一端,所述室内机换热器(2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制热切换装置(20),所述室内风机(24)设在所述室内机换热器(23)上。
CN201510210358.1A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Active CN104807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0358.1A CN104807141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0358.1A CN104807141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7141A CN104807141A (zh) 2015-07-29
CN104807141B true CN104807141B (zh) 2017-10-17

Family

ID=53692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0358.1A Active CN104807141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7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115B (zh) * 2015-09-30 2018-08-14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部分热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839332B (zh) * 2017-03-06 2020-03-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联动控制方法、联动控制装置和多联式空调器
CN109959119B (zh) * 2019-03-31 2021-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防冻控制方法、防冻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13661364B (zh) * 2019-04-18 2023-03-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装置、室外机、中继机、热源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13899052A (zh) * 2020-06-22 2022-01-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防冻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及多联机系统
CN112594866A (zh) * 2020-12-31 2021-04-02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水力模块防冻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413151A (zh) * 2021-11-17 2024-01-1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8446A (ja) * 1982-03-17 1983-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トポンプ給湯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S63294437A (ja) * 1987-05-25 1988-12-01 Mayekawa Mfg Co Ltd 冷却または加熱装置
CN1438460A (zh) * 2002-02-10 2003-08-27 罗桂荣 快速升温太阳能热水工程系统
CN1704712A (zh) * 2004-06-04 2005-12-07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防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44508A (zh) * 2009-06-30 2010-02-10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式空调冷热水多功能系统
CN102889708A (zh) * 2011-07-17 2013-01-23 陈则韶 两源热泵多功能机
CN103868182A (zh) * 2013-06-08 2014-06-18 李隆 低能耗全功能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CN104101106A (zh) * 2014-08-01 2014-10-15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直热式双源热泵热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21703A (zh) * 2014-08-01 2014-10-29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直热式双源热泵热水机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04165443A (zh) * 2014-08-12 2014-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JP2014240704A (ja) * 2013-06-11 2014-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貯湯式給湯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8446A (ja) * 1982-03-17 1983-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トポンプ給湯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S63294437A (ja) * 1987-05-25 1988-12-01 Mayekawa Mfg Co Ltd 冷却または加熱装置
CN1438460A (zh) * 2002-02-10 2003-08-27 罗桂荣 快速升温太阳能热水工程系统
CN1704712A (zh) * 2004-06-04 2005-12-07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防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44508A (zh) * 2009-06-30 2010-02-10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式空调冷热水多功能系统
CN102889708A (zh) * 2011-07-17 2013-01-23 陈则韶 两源热泵多功能机
CN103868182A (zh) * 2013-06-08 2014-06-18 李隆 低能耗全功能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JP2014240704A (ja) * 2013-06-11 2014-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貯湯式給湯機
CN104101106A (zh) * 2014-08-01 2014-10-15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直热式双源热泵热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21703A (zh) * 2014-08-01 2014-10-29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直热式双源热泵热水机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04165443A (zh) * 2014-08-12 2014-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模式转换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7141A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7141B (zh)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1655281A (zh) 热泵热水空调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CN108759210A (zh) 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的除霜系统
CN202757346U (zh) 中央空调和热水一体机
CN201212721Y (zh) 一种空调全热回收机组
CN201903215U (zh) 一种带全热回收的空调系统
CN205897575U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CN104792058B (zh) 一种三管制热回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空调系统
CN201866995U (zh) 热水空调系统
CN206018999U (zh) 空调与空气能热水机合并装置
CN105823152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042832U (zh) 一种利用热回收的空气能热泵化霜系统
CN208704225U (zh) 一种可去除热泵系统室外机底盘结冰的系统
CN101097098A (zh) 一种空调余热利用装置
CN209484873U (zh) 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制热系统
CN203595316U (zh) 一种螺杆式全热回收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CN100470166C (zh) 一种使用冷媒的节能热交换装置
CN206787108U (zh) 带热水功能的冷暖两用空调系统
CN213178886U (zh) 一种用电磁阀切换室外机和地源水供热的空调系统
CN204006859U (zh) 具有多重热互换增焓的热泵系统
CN203518315U (zh) 水冷多功能热泵冷水机组
CN203719240U (zh) 一种可连续制备热水的模块式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
CN207050131U (zh) 一种空调
CN209605439U (zh) 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制热系统
CN201983520U (zh) 空调和热水器组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