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3151A -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3151A
CN117413151A CN202280039424.1A CN202280039424A CN117413151A CN 117413151 A CN117413151 A CN 117413151A CN 202280039424 A CN202280039424 A CN 202280039424A CN 117413151 A CN117413151 A CN 117413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strategy
heat pump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94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庆磊
梁爱云
宋振兴
卢宪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36291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111104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38612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165942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44217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165834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13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3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4/00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eat pumps
    • F24H4/02Water heaters
    • F24H4/04Storage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6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of fluid flow rever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联机系统(1000)及其控制方法,多联机系统(1000)包括水源机(10)、热泵机组(30)、水箱(20)以及控制器(40),热泵机组(30)通过水箱(20)为水源机(10)补充热量,所述控制器(40)被配置为:在所述水源机(10)运行时,若所述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热泵机组(30)开启;若所述第一进水口处(A1)的进水温度(Te)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热泵机组(30)关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从而,可以提高水源机的补热效果,节约能耗。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1月1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1362911.5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2021年11月22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1386122.5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2021年11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1442175.4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多联机系统通常包括空气源多联机系统和水源多联机系统。水源多联机系统由于具有能效比高、占地面积小、运行噪音低以及振动小等特点,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水源多联机系统在冬季应用中通常需要补热,而热泵热水系统由于其稳定的补热效果,逐渐被应用到水源多联机系统中。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水源机、热泵机组、水箱以及控制器。所述水源机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水箱包括第一供水口、第一回水口、第二供水口和第二回水口。所述第一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供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热泵机组通过所述水箱为所述水源机补充热量。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所述水源机运行时,若所述第一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开启;若所述第一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关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另一方面,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水源机、热泵机组、水箱以及控制器。所述热泵机组通过所述水箱为所述水源机补充热量。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水源机运行时,若所述水源机的第一进水口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开启;若所述水源机的第一进水口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关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所述水源机的第一进水口为所述水源机与所述水箱之间的进水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水源机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热泵机组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热泵机组和水箱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一种流程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的一种流程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的又一种流程图;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的又一种流程图;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的又一种流程图;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的计算流程图;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在不同运行频率时的能效的曲线图;
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一种流程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又一种流程图;
图1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任选地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任选地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多联机系统>
(1)与多联机系统关联的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示意图。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如图1所示,该多联机系统1000包括水源机10、热泵机组30、水箱20以及控制器40。水箱20分别与水源机10以及热泵机组30相连通。热泵机组30可与水箱20配合使用,从而为水源机10提供稳定的补热水源,确保水源机10能够稳定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水源机10包括室外机102和室内机103。室外机102和室内机103通过管路连接以传输冷媒。
室内机103包括第四换热器1031。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水源机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室外机102包括第二压缩机1021、第二四通阀1022、膨胀阀1023、以及第一换热器101。
第二压缩机1021、第一换热器101、膨胀阀1023和第四换热器1031形成冷媒回路,冷媒于所述冷媒回路中循环流动以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水源机10的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第二压缩机1021被配置为压缩冷媒以使得低压冷媒受压缩形成高压冷媒。
第二四通阀1022连接于所述冷媒回路内,以切换冷媒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流向以使水源机10执行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膨胀阀1023连接于第一换热器101与第四换热器1031之间,由膨胀阀1023的开度大小调节流经第一换热器101和第四换热器1031的冷媒压力,以调节流通于第一换热器101和第四换热器1031之间的冷媒流量。
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器101包括四个端口,即第一进水口A1、第一出水口A2、第一冷媒接口A3和第一室内机接口A4。水通过第一进水口A1进入第一换热器101,并从第一出水口A2流出第一换热器101。冷媒通过第一冷媒接口A3和第一室内机接口A4流经第一换热器101,并在流经第一换热器101时释放热量。该热量可以被流经第一换热器101的水吸收,从而实现冷媒和水之间的热交换。
水源机10运行于制冷模式下时,第一换热器101作为冷凝器、第四换热器1031作为蒸发器。第二压缩机1021工作使第四换热器1031内的冷媒处于超低压状态。第四换热器1031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制冷。气态冷媒经第二压缩机1021加压后,在第一换热器101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并释放出热量至流经第一换热器101的水中。
水源机10运行于制热模式下时,第一换热器101作为蒸发器、第四换热器1031作为冷凝器。气态冷媒被第二压缩机1021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第四换热器1031中进行冷凝,冷媒在冷凝过程中从气态变为液态,以释放热量,从而对周围环境进行制热。液态冷媒经膨胀阀1023减压后,进入第一换热器101中进行蒸发。冷媒在蒸发过程中由液态变为气态,吸取流经第一换热器101的水的热量。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热泵机组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热泵机组30包括第二换热器301。
第二换热器301包括第二进水口B1、第二出水口B2、第二冷媒接口B3和第二室内机接口B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301和第一换热器101可以为板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或壳管式换热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热泵机组30还包括第一压缩机302、第一节流元件309以及第三换热器305。依序连接第一压缩机302、第二换热器301、第一节流元件309以及第三换热器305以形成冷媒回路,冷媒于所述冷媒回路中循环流动,通过第二换热器301以及第三换热器305与周围环境进行换热,以实现热泵机组30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所述热泵机组30的制冷或制热原理与水源机1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302被配置为压缩冷媒以使低压冷媒受压缩形成高压冷媒。第一压缩机302具有较大的温度运行范围。
例如,第一压缩机302可在环境温度为-26℃~48℃的范围内工作,使得热泵机组30可以全年制热,并且热泵机组30与水箱20配合产生的热水的温度可以在20℃~55℃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元件309被配置为控制流经第一节流元件309的冷媒的流量与压力。例如,第一节流元件309为减压器或电子膨胀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305可以为翅片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
以下主要以第三换热器305为翅片换热器,第二换热器301为套管换热器为例进行说明,然而,这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热泵机组30包括第一四通阀303。第一四通阀303连接于所述冷媒回路中。第一四通阀303被配置为切换冷媒在所述冷媒回路中的流向,以使热泵机组30执行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机组3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304以及过滤器309'。
气液分离器304设置在所述冷媒回路中,被配置为使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从而可以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到第一压缩机302中产生液击。
过滤器309'设置在所述冷媒回路中,以对冷媒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第三换热器305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热泵机组30还包括经济器307以及第二节流元件308,利于提升热泵机组30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
经济器307包括第一端口371、第二端口372、第三端口373和第四端口374。
第一端口371与第二换热器301的第二室内机接口B4连接,第二端口372与第三换热器305的入口连接。第三端口373通过第二节流元件308连接第二端口372与第三换热器305的所述入口之间的流路,以形成一分支315。第四端口374连接第一压缩机302的补气口3022,从而为第一压缩机302提供补气量。
第二节流元件308的结构以及作用与第一节流元件309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第一压缩机302工作时,第一压缩机302压缩进入第一压缩机302的低温低压冷媒,使冷媒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之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入第一四通阀303,并在经过第一四通阀303后通过第二冷媒接口B3进入第二换热器301中进行冷凝。冷媒在冷凝过程中从气态变为液态,并在第二换热器301中放热,使得热量可以与从水箱20流入第二换热器301的水进行热交换。
其中,水可以通过第二进水口B1进入第二换热器301,并从第二出水口B2流出第二换热器301。
冷凝后的液态冷媒从第二室内机接口B4流至经济器307。
在经过经济器307后,一部分冷媒依次经过第三换热器305、一过滤器309'(如图3所示第一节流元件309上游侧的过滤器309')及第一节流元件309以进行节流降压。然后该冷媒经另一过滤器309'(如图3所示第一节流元件309下游侧的过滤器309')再次进入第三换热器305中,并在第三换热器305中蒸发。之后,冷媒再次经过第一四通阀303,并进入气液分离器304,最后回到第一压缩机302的吸气口。
在经过经济器307后,另一部分冷媒通过第二节流元件308再次进入经济器307内以进行换热,并在换热后从第四端口374流至第一压缩机302的补气口3022。
该热泵机组30能够为水箱20提供稳定且持续的热量,使水箱20能够为水源机10提供稳定的补热水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机组30包括空气源热泵机组,该空气源热泵机组能够全年生产热水。该空气源热泵机组可以在制冷、制热时与水箱20配合以向水源机10提供冷水或热水。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热泵机组30的热水的温度可以在20℃~55℃(例如20℃、25℃、35℃、45℃或55℃等)的范围内,以满足水源机10在冬季工作中对补热水源的温度的需求,保证水源机10的正常工作。在此情况下,水箱20中的水温Tr的第一温度范围可以设定为20℃~25℃。
此外,由于水源机10在温度较高的状态下运行时,其运行能效会降低,因此,水源机10在一定温度范围(例如温度范围为15℃~30℃)内运行时,其能效比高且运行稳定。此时,热泵机组30和水箱20产生的低温热水可以满足水源机10在冬季制热时用户对水温的需求,且有利于提高水源机10的制热效果,降低水源机10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水箱20包括第一供水口201、第二供水口202、第一回水口203、第二回水口204。
第一供水口201和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一进水口A1连通,第一回水口203和第一换热器101的第一出水口A2连通,第二供水口202与热泵机组30的第二换热器301的第二进水口B1连通,第二回水口204与热泵机组30的第二换热器301的第二出水口B2连通。
水箱20作为热泵机组30和水源机10的中间储水设备,能够分别与热泵机组30中的第二换热器301和水源机10的第一换热器101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热泵机组30产生的热量热交换至水箱20中,以加热水箱20中的水。水箱20中的水温Tr以及水流均稳定,从而能够为水源机10提供稳定、持续的补热水源,提高水源机10运行的稳定性。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热泵机组和水箱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水箱20还包括进水管205、出水管206以及补水管207。进水管205作为第二回水口204与第二出水口B2之间的管路,出水管206作为第二供水口202与第二进水口B1之间的管路。水箱20的补水管207与外部水源(例如,自来水管)连通。
如图4所示,水箱20的出水管206上设置有水泵208和水过滤器209。水泵208能够将水箱20内的水送至热泵机组30,以在水箱20与热泵机组30之间形成水流回路。水过滤器209能够过滤水中杂质,以避免水中的杂质进入到热泵机组30的第二换热器301中造成堵塞。水箱20的补水管207上设置有补水电磁阀210。通过控制补水电磁阀210的开启与闭合,可以实现对水箱20进行补水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20为中空的圆柱状,并且垂直于水平面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20包括水位开关4。水位开关4包括多个档位。所述多个档位由下至上(如图4中的M方向)依次排布,并且与水箱20内的多个水位线一一对应。高度高的档位对应高水位,高度低的档位对应低水位。
例如,水位开关4包括由下至上的四个档位,即第一档位41、第二档位42、第三档位43以及第四档位44。水箱20包括由下至上分别与四个档位对应的四条水位线,即第一水位线、第二水位线、第三水位线以及第四水位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位开关4可以是浮子式水位开关,也可以是其他水位监测装置,例如电极式水位开关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控制器40被配置为在所述水源机10运行时,若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热泵机组30开启;若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当第一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组成第二温度范围,第一预设温度为第二温度范围的下限值,第二预设温度为第二温度范围的上限值。第二温度范围为[20℃,Th]。其中,Th为水源机10在制热过程中的水源的最高温度,例如,Th等于45℃(即Th=45℃)。
其中,不同型号的水源机10的水源的最高温度Th存在差异,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中的一些实施例主要以水源的最高温度Th等于45℃为例进行说明,然而,这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控制器40还被配置为在热泵机组30处于开启状态时,若水箱20中的水温Tr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在热泵机组30处于关闭状态时,若水箱20中的水温Tr小于第四预设温度,控制热泵机组30开启;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即,控制器40根据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和水箱20中的水温Tr,能够控制热泵机组30的运行状态(例如,开启或关闭),从而使水箱20中的水温Tr维持在所述第一温度范围内(即水温Tr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温度), 可以提高热泵机组30和水箱20对水源机10的补热效果,且节约能耗。
这里,所述第四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三预设温度为所述第一温度范围的上限值。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一种流程图。参见图5,控制器40被配置为执行S11至S17。
在S11中,水源机10开始运行。
在S12中,控制器40判断水源机10的运行模式是否是制热模式。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13;若否,控制器40执行S121。
在S121中,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
在水源机10处于非制热模式(例如,制冷模式)情况下,无需提供热源为其补热,可以使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
在S13中,控制器40判断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或小于第一预设温度。若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器40执行S14;若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器40执行S16。若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器40执行S131。
在S131中,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进水口A1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11,第一温度传感器1011被配置为检测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第一温度传感器1011与控制器40电连接。控制器40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011获取该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温度Te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可以等于水箱20中的水温Tr对应的所述第四预设温度。
例如,在所述第四预设温度等于20℃,且所述第三预设温度等于25℃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也等于20℃。
在S14中,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并执行S15。
在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不低于20℃,且水箱20中的水温Tr处于[20℃,Th]范围内的情况下,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符合要求。此时,可以关闭热泵机组30以节省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水箱20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11,第二温度传感器211被配置为检测水箱20中的水温Tr,第二温度传感器211与控制器40电连接。控制器40可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211获取水箱20中的水温Tr。
在S15中,控制器40根据水箱20中的水温Tr,控制热泵机组30开启或关闭。
在热泵机组30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器40实时监控水箱20中的水温Tr。在水箱20中的水温Tr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或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或开启,从而确保水箱20中的水温Tr在所述第一温度范围内,进而保证水箱20能够为水源机10提供稳定的补热水源。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另一种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热泵机组30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控制器40根据水箱20中的水温Tr,控制热泵机组30开启或关闭,包括S151至S153。
在S151中,控制器40判断水箱20中的水温Tr是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152;若否,则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保持关闭状态。
在S152中,控制器40开启热泵机组30,并执行S153。
在水箱20中的水温Tr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水箱20中的水温Tr较低。此时,开启热泵机组30能够对水箱20中的水进行加热,从而确保水箱20能够为水源机10提供稳定的补热水源。
在S153中,控制器40判断水箱20中的水温Tr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若是,则控制器40返回执行S14;若否,则控制器40继续执行S152。
在热泵机组30处于开启状态时,若控制器40获取的水箱20中的水温Tr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器40关闭热泵机组30,以节约能耗。
在热泵机组30处于开启状态时,若控制器40获取的水箱20中的水温Tr小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保持开启状态。
在S16中,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开启,并执行S17。
在第一进水口A1处的进水温度Te低于20℃的情况下,进水温度Te较低。此时,水箱20中的水温Tr不处于[20℃,Th)范围内,导致水箱20不足以向水源机10提供补热水源。此时,需要开启热泵机组30。
在S17中,控制器40根据水箱20中的水温Tr,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或开启。
在热泵机组30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器40实时监控水箱20中的水温Tr。在水箱20中的水温Tr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或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或开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热泵机组30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控制器40根据水箱20中的水温Tr,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或开启,包括S171至S173。
在S171中,控制器40判断水箱20中的水温Tr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172;若否,则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保持开启状态。
在S172中,控制器40关闭热泵机组30,并执行S173。
在水箱20中的水温Tr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水箱20中的水温Tr较高。此时,关闭热泵机组30能够节约能耗。
在S173中,控制器40判断水箱20中的水温Tr是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若是,则控制器40返回执行S16;若否,则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保持关闭状态。
在热泵机组30处于关闭状态时,若控制器40获取的水箱20中的水温Tr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控制器40开启热泵机组30,以为水箱20提供热能,从而确保水箱20中的水温Tr在所述第一温度范围内。
在热泵机组30处于关闭状态时,若控制器40获取的水箱20中的水温Tr大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保持关闭状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热泵机组30与水箱20配合使用,可以为水源机10提供稳定且可靠的补热水源,避免水源机10因进水温度Te较低而频繁停机,提高了水源机10的运行稳定性。并且,热泵机组30以及水箱20的成本低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置。
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热泵机组30的运行状态以及水箱20的水温Tr,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
<热泵热水系统>
(2)与热泵热水系统关联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热水系统。如图4所示,该热泵热水系统100包括上述热泵机组30、上述水箱20以及上述控制器40。
控制器40分别与水泵208、补水电磁阀210以及水位开关4电连接。控制器40可通过水位开关4获取水箱20内水的水位,并根据所述水位控制水泵208以及补水电磁阀210的动作。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的一种流程图。如图7所示,控制器40被配置为执行S21至S25。
在S21中,控制器40确定水箱20的水位控制高度L。
其中,所述水位控制高度L与水箱20的底面积和日平均热水消耗量有关。该水位控制高度L可根据公式(1)计算:
L=Q/S; (1)
其中,Q为前n日的日平均热水消耗量;S为水箱20的底面积。水位控制高度L是指前n日的日平均热水消耗量在水箱20中的水位高度。
通过前n日的日平均热水消耗量来计算水箱20的水位控制高度L,由此,通过考虑用户的用水习惯,可以获得准确的水位控制高度L。
其中,n为3日~15日之间的任一值,该范围可以反应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用水需求。例如,n可以为3日、5日、7日、9日、11日、13日或15日等。
在S22中,控制器40根据水位控制高度L确定补水档位。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的另一种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器40根据水位控制高度L确定补水档位包括S221至S223。
在S221中,控制器40判断水位控制高度L是否低于水位开关4的每个档位的高度。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222;若否,则控制器40执行S223。
在S222中,控制器40将水位开关4的多个档位中高度最低的一个档位作为所述补水档位。
在S223中,控制器40将水位开关4的多个档位中高度低于水位控制高度L、且高度与水位控制高度L最接近的档位作为所述补水档位。
例如,如图4所示,若水位控制高度L低于水位开关4的每个档位的高度,则将第一档位41作为所述补水档位。若水位控制高度L高于第一档位41的高度,且低于第二档位42的高度,则将第一档位41作为所述补水档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水位控制高度L等于水位开关4的多个档位中一个档位的情况,可直接将该档位作为所述补水档位,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方法确定出的补水档位,可以及时对水箱20进行补水,并且保证水箱20的水量充足。
在S23中,控制器40将水位开关4的高于所述补水档位的每个档位分别作为止水档位,并确定相应地补水策略。
在每个补水策略中,当水箱20内水的水位低于所述补水档位时,水位开关4向控制器40发送信号。控制器40控制补水电磁阀210打开,以通过补水管207向水箱20补水。当水箱20内水的水位高于所述止水档位时,水位开关4向控制器40发送信号,控制器40控制补水电磁阀210关闭,以停止对水箱20补水。
例如,在控制器40确定所述补水档位为第一档位41的情况下,第一个补水策略包括:所述补水档位为第一档位41,且所述止水档位为第二档位42。
第二个补水策略包括:所述补水档位为第一档位41,且所述止水档位为第三档位43。
第三个补水策略包括:所述补水档位为第一档位41,且所述止水档位为第四档位44。
其中,在所述补水档位为第三档位43的情况下,所述止水档位为第四档位44。此时,只有一个补水策略,无需进行目标补水策略的选择。
在所述补水档位为第四档位44的情况下,水箱20内的水量无法满足用户的每日使用需求。此时,需要调整水箱20内水的温度,或者,调整热泵机组30或水箱20中的至少一个的配置(如设置参数、水箱20的容积等)。
此外,在每个补水策略中,控制器40也可以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低于或等于所述补水档位的情况下,控制补水电磁阀210打开以通过补水管207向水箱20补水。并且,控制器40也可以在水箱20的水位高于或等于所述止水档位时,控制补水电磁阀210关闭以停止对水箱20补水。
在S24中,控制器40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
图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的又一种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控制器40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包括S241至S243。
在S241中,控制器40根据每个补水策略的止水档位与所述补水档位的高度之间的平均值、以及水箱20的底面积S,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
为了便于叙述,以下主要以所述补水档位为第一档位41为例说明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如何计算。
假设,水箱20为中空的圆柱状,水箱20的高度为H,水箱20的直径为D,则水箱 20的底面积 水箱20的底面周长C=πD,水位开关4总高度为1m,相邻两个档位之间的间隔为0.25m,第一档位41的高度为1m,第二档位42的高度为1.25m,第三档位43的高度为1.5m,第四档位44的高度为1.75m。
第i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为Qk i
第一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 1=S×(1+1.25)/2;
第二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 2=S×(1+1.5)/2;
第三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 3=S×(1+1.75)/2。
在S242中,控制器40将所述止水档位与所述补水档位高度差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基准补水策略,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s为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基于每个补水策略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Q mw相等的原则,根据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s和自来水温度,计算出其余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
其中,补水策略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Q mw是指每个补水策略在用户侧的混合水的总水量,该混合水由水箱20中的热水和自来水管的冷水混合而成。
假设,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为55℃,第一个补水策略的止水档位与补水档位高度差最小。此时,第一个补水策略为所述基准补水策略,该第一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1为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即T1=55℃。
其中,所述设定水温T指的是水箱20中的水需要达到的温度。
在第一个补水策略为所述基准补水策略的情况下,控制器40根据每个补水策略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Q mw相等的原则,计算出其他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
例如,Qk 1为第一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T1为第一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 Z为自来水水温,T Y为用户侧水温(即用户所需要的混水后的水温)。假设温度为T Y的水需要的自来水的水量为x。
根据公式(2)可得出公式(3):
T1×Qk 1+T Z×x=(Qk 1+x)×T Y; (2)
x=(T1-T Y)×Qk 1/(T Y-T Z); (3)
则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Q mw为:
Q mw=x+Qk 1=(T1-Tz)×Qk 1/(T Y-T Z); (4)
因此,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Q mw的计算公式为:
在自来水水温T Z、用户侧水温T Y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每个补水策略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Q mw相等,即第一个补水策略(即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Q mw等于第i个补水策略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Q mw:
因此,可以得出:
其中,i=2,3,……,m;m为补水策略的数量;
Ti为第i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
Qk i为第i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
Qk 1为第一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即,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日可用热水量Qk s);
T1为第一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即,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s);
T Z为自来水水温。
其中,自来水水温T Z为预先设定的阈值,该阈值与季节相对应。可通过对应的温度传 感器检测周围环境温度,以判断对应的季节,从而获取该季节对应的自来水水温T Z
例如,热泵热水系统100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根据上述第i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i的计算公式(7)以及在S241中计算出的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例如,第二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 2以及第三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 3),可以分别计算出第二至第i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简单方便且准确。
在S243中,控制器40根据下述公式(8)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
Qs i=K×Fi×(Ti-Ta); (8)
其中,i=1,2,3,……,m;m为补水策略的数量;
Qs i为第i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
K为水箱20的散热系数;单位为W/(K×m 2);
Ti为第i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单位为℃;
Ta为室外环境温度;单位为℃;
Fi为第i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换热面积,单位为m 2。所述水箱换热面积可以通过第i个补水策略的止水档位与对应的补水档位的高度的平均值以及水箱20的底面周长计算得出。
例如,第一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换热面积F1=πD×(1+1.25)/2;
第二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换热面积F2=πD×(1+1.5)/2;
第三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换热面积F3=πD×(1+1.75)/2。
所述水箱换热面积指的是每个补水策略对应的热水与水箱20的接触面积,该热水通过与水箱20的接触部分与外界产生热量传递。该接触面积包括水箱20的底面积以及每个补水策略对应的热水在水箱20内的侧面积。由于在每个补水策略中仅仅只是热水的侧面积不同,因此在计算所述水箱换热面积时,可不考虑水箱20的底面积。
通过S241至S243,可以计算出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从而可以选择出水箱散热量Qs最小的补水策略对水箱20进行补水,降低了能耗。
在S25中,控制器40选择水箱散热量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目标补水策略,并执行该目标补水策略。
例如,假设第三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 3最小,则控制器40选择第三个补水策略作为目标补水策略,并执行该目标补水策略。也就是说,此时,控制器40以补水档位为第一档位41,止水档位为第四档位44,并且设定水温为T3,控制补水电磁阀210打开,以通过补水管207对水箱20进行补水。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100中,通过控制器40可以对设定水温以及水箱20内水的水位进行控制,降低了热量的损失,节约能耗,并且可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此外,该热泵热水系统100的适用范围更广,可在不同热泵机组30、不同应用场景的情况下,保证热泵机组30的节能效果。
水箱20的水温越高,储存在水箱20内的热水的散热量越大。因此,为了准确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在计算出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之后,还需要对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进行修正,以获得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Qz,从而选择出目标补水策略。
其中,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热泵机组30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了无量纲化。
图1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的又一种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S25还包括S251和S252。
在S251中,控制器40对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进行修正,以获得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Qz。
例如,根据下述公式(9)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Qz:
Qz i=Qs i×ε i; (9)
其中,i=1,2,3,……,m;m为补水策略的数量;
Qz i为第i个补水策略的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
Qs i为第i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
ε i为第i个补水策略的能效修正参数。
例如,Qz 1=Qs 1×ε 1;Qz 2=Qs 2×ε 2;Qz 3=Qs 3×ε 3
其中,能效修正参数为预先设定。在热泵机组30的型号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预先设定与设定水温T对应的能效修正参数ε。不同的设定水温T对应不同的能效修正参数ε。
例如,设定水温55℃对应的能效修正参数为1.0;设定水温54℃对应的能效修正参数为0.98;设定水温53℃对应的能效修正参数为0.97;设定水温52℃对应的能效修正参数为0.96;设定水温51℃对应的能效修正参数为0.95。
在S252中,控制器40选择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目标补水策略,并执行该目标补水策略。
通过使用能效修正参数ε对水箱散热量Qs进行修正,可以提高计算出的水箱散热量Qs的准确性,从而可以准确地选择出目标补水策略。
图1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热水系统的又一种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执行S21之前,控制器40还被配置为执行S26和S27。
在S26中,控制器40判断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日热水消耗量的变化量是否均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27;若否,则控制器40执行S21至S25。
在S27中,控制器40选择前一日的目标补水策略。
当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日热水消耗量的变化量均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时(即,该变化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四预设阈值),用户每天使用的热水量差异较小,因此,控制器40可以直接选择上一日(如昨天)的目标补水策略。
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为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四预设阈值为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上限值。
其中,如果没有查找到上一日的目标补水策略,则控制器40执行S21至S25,重新选择目标补水策略。
当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日热水消耗量的变化量未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时(即,该变化量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或小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用户每天使用的热水量差异较大。因此,控制器40需要执行S21至S25,以重新选择出目标补水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为[-10%,+10%]。
例如,在n等于3的情况下,前三天中的第一天的日热水消耗量为1m 3,前三天中的第二天的日热水消耗量为0.9m 3,前三天中的第三天的日热水消耗量为0.95m 3。前三天中的第二天的日热水消耗量与前三天中的第一天的日热水消耗量相比,其变化量为-10%,该变化量位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10%,+10%]内。前三天中的第三天的日热水消耗量与前三天中的第二天的日热水消耗量相比,其变化量为+5.6%,该变化量位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10%,+10%]内。因此,控制器40可以确定前三天中相邻两日的日热水消耗量的变化量均处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
由于七天是一个完整的作息周期,包括工作日和休息日,可以完整且全面地反映用户使用热水的情况以及热泵机组30的运行情况。因此,在n=7的情况下,根据热泵机组30在前七日中每日的日热水消耗量可以准确的判断热泵机组30每日的日热水消耗量是否稳定。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热泵热水系统100,通过分析用户的用水习惯,在保证用户热水量足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水温和水位对应的散热量,以及不同水温的能效修正参数,选择水箱散热量最小的水温和水位,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损失,节约能耗,并且提高了热泵机组30的运行效率。
以下,对控制器40执行的流程做示例性说明。假设,n=7,水箱20为中空的圆柱状,水位开关4总高度为1m,相邻两个档位之间的间隔为0.25m,第一档位41的高度为1m,第二档位42的高度为1.25m,第三档位43的高度为1.5m,第四档位44的高度为1.75m,并且自来水水温Tz为15℃。
在热泵机组30安装调试后,通过线控器或遥控器输入水箱20的技术参数,例如,水箱20的直径D(例如,D=1m)和水箱20的高度H(例如,H=2m)等。
控制器40记录七天内的补水次数N,每次补水时的水位变化值,以及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例如55℃)。七天内均采用原始方案对水箱20进行补水,即控制器40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低于第一档位41的情况下开启补水,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高于第四档位44的情况下停止补水,设定水温T等于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即设定水温T为55℃。
在此情况下,控制器40根据公式(10)计算七日内的总用水量Qt:
单位为m 3。 (10)
此时,控制器40根据公式(11)计算出用户前七日的日平均热水消耗量:
单位为m 3。 (11)
在D=1m,H=2m,N=10,且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为55℃的情况下,控制器40根据公式(12),计算日平均热水消耗量Q:
单位为m 3。 (12)
控制器40根据公式(13)计算水位控制高度L:
单位为m。 (13)
由于水位控制高度L处于第一档位41与第二档位42之间,因此,控制器40确认第一档位41为补水档位。
控制器40依次确定出第一个补水策略,第二个补水策略以及第三个补水策略。
第一个补水策略包括:补水档位为第一档位41,且止水档位为第二档位42。此时,控制器40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低于第一档位41的情况下开启补水,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高于第二档位42的情况下停止补水。
第二个补水策略包括:补水档位为第一档位41,且止水档位为第三档位43。此时,控制器40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低于第一档位41的情况下开启补水,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高于第三档位43的情况下停止补水。
第三个补水策略包括:补水档位为第一档位41,且止水档位为第四档位44。此时,控制器40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低于第一档位41的情况下开启补水,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高于第四档位44的情况下停止补水。
图1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的计算流程图。
如图12所示,控制器40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
第一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 1=S×(1+1.25)/2。
第二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 2=S×(1+1.5)/2。
第三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 3=S×(1+1.75)/2。
由于第一个补水策略的止水档位与所述补水档位高度差最小,因此,控制器40确定第一个补水策略为所述基准补水策略。此时,第一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1等于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即T1=55℃。
在此情况下,控制器40根据公式(14)和公式(15),分别计算出第二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2和第三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3。
为了增加对比效果,将用户设定的原始方案的补水策略与本申请中的第一至第三补水策略进行对比(见表1)。原始方案的补水策略包括:控制器40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低于第一档位41的情况下开启补水,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高于第四档位44的情况下停止补水,设定水温T为55℃。
表1 原始方案的补水策略与第一至第三补水策略对比表
控制器40根据上述公式(8)依次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
假定水箱20为不锈钢材质,其静态散热时的散热系数K=50W/(K×m 2),室外环境温度Ta=20℃,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见表2)。
Qs 1=K×F1×(T1-Ta)=6185。
Qs 2=K×F2×(T2-Ta)=6086。
Qs 3=K×F3×(T3-Ta)=6047。
原始方案的水箱散热量=K×F3×(55-Ta)=7559。
表2 原始方案的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与第一至第三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对比表
控制器40对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Qs进行修正,以获得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Qz。
查询四种方案下热泵机组30运行的能效修正参数分别为1.0、1.0、0.95、0.9,并根据上述公式(9)计算出不同方案的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Qz(见表3)。
Qz 1=Qs 1×ε 1=6185。
Qz 2=Qs 2×ε 2=5782。
Qz 3=Qs 3×ε 3=5442。
原始方案的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7559×1=7559。
表3 原始方案的补水策略的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与第一至第三补水策略的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对比表
通过表3可以看出,第三个补水策略的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最小,因此,控制器40选择第三个补水策略为目标补水策略。
该第三个补水策略包括:设定水温为48℃,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低于第一档位41的情况下,控制器40控制补水电磁阀210打开,以进行补水。在水箱20内水的水位高于第四档位44的情况下,控制器40控制补水电磁阀210关闭,以停止补水。
上述实施例通过选择水箱散热量最小的补水策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
<热泵机组>
(3)与热泵机组关联的实施方式
图1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机组在不同运行频率时的能效的曲线图。
热泵机组30在运行频率较高、出水的温度较高的状态下运行时,其运行能效会降低。如图13所示,热泵机组30的运行能效随着运行频率的增加呈现类似上凸抛物线的变化趋势。因此,热泵机组30具有主运行频率范围。例如,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的主运行频率范围为[55Hz,65Hz]。
当热泵机组30的第一压缩机302运行在主运行频率范围内(即,第一压缩机302的运行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频率)时,热泵机组30的运行能效较高。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频率为所述主运行频率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二预设频率为所述主运行频率范围的上限值。
当热泵机组30未运行在主运行频率范围内时(例如,热泵机组30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热泵机组30开始工作时,第一压缩机302首先以第一运行频率运行。当水箱20内的水温接近设定水温T时,第一压缩机302以第二运行频率运行。所述第一运行频率大于所述第二运行频率。上述热泵机组30的运行频率为所述第一运行频率,也就是说,热泵机组30的运行频率为热泵机组30运行时的最高运行频率。
图1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一种流程图。如图14所示,控制器40还被配置为执行S31至S33。
在S31中,控制器40判断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均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即,该变化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32;若否,则控制器40执行S33。
这里,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下限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为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值。
热泵机组30的运行参数包括: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水箱20的设定水温T或第一压缩机302的功耗中的至少一个。下述实施例以热泵机组30的运行参数包括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水箱20的设定水温T和第一压缩机302的功耗。
在S32中,控制器40获取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的每日运行时间,并根据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调整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和/或水箱20的设定水温T。
在S33中,控制器40保持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水箱20的设定水温T不变。
控制器40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40可以根据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的每日运行时间、水箱20每日的设定水温T以及第一压缩机302每日的功耗,判断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均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
当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每日运行时间的变化量均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并且水箱2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设定水温T的变化量也均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以及第一压缩机302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功耗的变化量也均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控制器40获取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并根据每日运行时间调整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和/或水箱20的设定水温T。
当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每日运行时间的变化量均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时,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变化较小。因此,可认为每日运行时间稳定。
当水箱2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设定水温T的变化量均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水箱20的设定水温T变化较小。因此,可认为水箱20每日的设定水温T稳定。
当第一压缩机302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功耗的变化量均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时,第一压缩机302的功耗变化较小。因此,可认为第一压缩机302每日的功耗稳定。
通过上述判断条件,控制器40可准确判定热泵机组30相邻两日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均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使得控制器40可以准确调整热泵机组30中的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以节约能耗。
当热泵机组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每日运行时间的变化量不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或者水箱2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设定水温T的变化量不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或者第一压缩机302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功耗的变化量不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控制器40判定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未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即,该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或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并保持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不变。
当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每日运行时间的变化量不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时(即,该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或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每日运行时间变化较大。因此,可认为每日运行时间不稳定。
当水箱2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设定水温T的变化量不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时(即,该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或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水箱20的设定水温T变化较大。因此,可认为每日设定水温T不稳定。
当第一压缩机302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功耗的变化量不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时(即,该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或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每日功耗变化较大。因此,可认为每日功耗不稳定。
通过上述判断条件,控制器40可准确判定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未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使得控制器40保持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为[-20%,+20%]。
例如,当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每日运行时间的变化量均在[-20%,+20%]内,并且水箱2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设定水温T的变化量均在[-20%,+20%]内,以及第一压缩机302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功耗的变化量均在[-20%,+20%]内时,控制器40判定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均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并根据每日运行时间调整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
其中,控制器40可以获取和记录热泵机组30的各种运行参数。例如,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第一压缩机302在不同频率范围运行的时间占比,以及根据第一压缩机302的电流值计算出的第一压缩机302的功率等。在此情况下,控制器40可根据获取的运行参数计算出第一压缩机302的每日功耗。
其中,热泵机组30具有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一压缩机302的电流。
当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均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时,表明建筑物的每日所需负荷与前一日相比的变化小,建筑物的每日所需负荷比较稳定。此时,控制器40可以根据每日运行时间调整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和设定水温T,从而节约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为55Hz~100Hz之间的任一值。例如,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可以为55Hz、65Hz、75Hz、85Hz、95Hz或100Hz等。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另一种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控制器40获取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的每日运行时间,并根据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的每日运行时间调整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和/或水箱20的设定水温T,包括S321至S328。
在S321中,控制器40获取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的每日运行时间。
在S322中,控制器40判断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时长t1。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323;若否,则控制器40执行S32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定时长t1为0h~8h之间的任一值。例如,第一设定时长t1 可以为0h、2h、4h、6h或8h等。
在S323中,控制器40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降低设定水温T。
例如,在第一设定时长t1为6h的情况下,若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小于或等于6h,则控制器40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降低设定水温T。
在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时长t1的情况下,热泵机组30的每日实际输出负荷较小。此时,可以认为建筑物所需负荷低于热泵机组30的额定输出负荷。因此,控制器40可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降低设定水温T,从而节约能耗。
在S324中,控制器40判断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时长t2。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325;若否,则控制器40执行S32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定时长t2为8h~16h之间的任一值。例如,第二设定时长t2可以为8h、10h、12h、14h或16h等。
在S325中,控制器40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且保持设定水温T不变。
例如,在第一设定时长t1为6h,且第二设定时长t2为12h的情况下,若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大于6h且小于或等于12h,则控制器40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且控制设定水温T保持不变。
在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大于第一设定时长t1,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时长t2的情况下,热泵机组30的每日实际输出负荷较小,建筑物所需负荷略低于热泵机组30的额定输出负荷。因此,控制器40可仅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从而节约能耗。此时,控制器40控制设定水温T保持不变。
在S326中,控制器40判断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时长t3。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327;若否,则控制器40执行S328。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设定时长t3为16h~24h之间的任一值。例如,第三设定时长t3可以为16h、18h、20h、22h或24h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设定时长t3可以大于第二设定时长t2,且第二设定时长t2可以大于第一设定时长t1。
在S327中,控制器40控制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和设定水温T保持不变。
例如,在第二设定时长t2为12h,且第三设定时长t3为18h的情况下,若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大于12h且小于或等于18h,则控制器40控制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和设定水温T保持不变。
在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大于第二设定时长t2,且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时长t3的情况下,热泵机组30的每日实际输出负荷适当,建筑物所需负荷大致等于热泵机组30的额定输出负荷。因此,控制器40可控制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保持不变。
在S328中,控制器40调高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调高设定水温T或保持设定水温T不变。
例如,在第三设定时长t3为18h的情况下,若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大于18h,则控制器40调高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使所述运行频率恢复至调整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之前的运行频率。并且,控制器40调高设定水温T或保持设定水温T不变,使设定水温T恢复至调整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之前的设定水温T。
在热泵机组30前一日的每日运行时间大于第三设定时长t3的情况下,热泵机组30的每日实际输出负荷较大,建筑物所需负荷大于热泵机组30的额定输出负荷。此时,热泵机组30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用户的舒适性受到影响。因此,控制器40调高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调高设定水温T或保持设定水温T不变,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保证用户的舒适性。
图1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热泵机组的又一种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控制器40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降低设定水温T,包括S3231至S3233。
在S3231中,控制器40判断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是否处于主运行频率范围内(即,所述运行频率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频率、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3233;若否,则控制器40执行S3232。
在S3232中,控制器40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
当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时,控制器40按照设定降低量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定降低量为5Hz~20Hz之间的任一值。例如,所述设定降低量可以为5Hz、10Hz、15Hz或20Hz等。
在S3233中,控制器40降低设定水温T。
当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频率、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时,控制器40按照预设温度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设定水温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温度为1℃~5℃之间的任一值。例如,所述预设温度可以为1℃、2℃、3℃、4℃或5℃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时长t1的情况下,通过每日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例如每次将所述运行频率降低10Hz),控制器40可以限制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使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处于热泵机组30的主运行频率范围内。之后,控制器40逐渐降低设定水温T(例如每次将设定水温T降低2℃),从而节约能耗,并且避免影响热泵机组3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40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且控制设定水温T保持不变,包括S3251至S3254。
在S3251中,控制器40控制设定水温T保持不变。
在S3252中,控制器40判断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是否处于所述主运行频率范围内。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3254;若否,则控制器40执行S3253。
在S3253中,控制器40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
所述S3253中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的方法与前述类似。
在S3254中,控制器40控制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保持不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大于第一设定时长t1,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时长t2的情况下,通过每日降低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控制器40可以限制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使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处于热泵机组30的主运行频率范围内。此时,建筑物所需负荷略低于热泵机组30的额定输出负荷,因此,控制器40无需调整设定水温T,仅调整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即可节约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40调高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调高设定水温T或保持设定水温T不变,包括S3281至S3283。
在S3281中,控制器40判断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是否恢复至调整所述运行频率和设定水温T之前的运行频率。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3283;若否,则控制器40执行S3282。
在S3282中,控制器40将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恢复至调整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之前的运行频率。
在S3283中,控制器40将设定水温T恢复至调整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之前的设定水温T。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大于第三设定时长t3的情况下,控制器40先将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恢复至调整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之前的运行频率。之后再将设定水温T恢复至调整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之前的设定水温,从而节约能耗,利于提高热泵机组30的稳定性。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40可记录热泵机组30的运行时间、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并且可通过获取的设定水温T、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等参数,估算建筑物每日所需负荷。在建筑物每日所需负荷变化不大,且建筑物每日所需负荷低于热泵机组 30额定输出负荷的情况下,控制器40可对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进行限制,以降低热泵机组30在高频状态运行时产生的能耗。并在之后,控制器40调整设定水温T,以降低热泵机组30的能耗。
因此,控制器40可根据建筑物每日所需负荷控制热泵机组30中的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从而可以提高热泵机组30的运行效率。并且,通过S321至S328,可以将对所述运行频率以及设定水温T的控制过程合理细化,从而在保证用户的舒适性的基础上,提升热泵机组30的节能效果,适用范围广。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40执行的上述控制步骤,适用于空气源热泵机组,并且该控制步骤不仅适用于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而且可适用于定速空气源热泵机组。定速空气源热泵机组的主运行频率范围为45Hz~55Hz(例如,45Hz,50Hz或55Hz)。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上述水源机10、热泵机组30、水箱20以及控制器40。
图1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7所示,该方法包括S51至S57。
在S51中,水源机10开始运行。
在S52中,控制器40判断水源机10的运行模式是否是制热模式。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53;若否,控制器40执行S521。
在S521中,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
在S53中,控制器40判断第一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或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若第一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器40执行S54;若第一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器40执行S56。若第一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器40执行S531。
在S531中,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
在S54中,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并执行S55。
在S55中,控制器40根据水箱20中的水温,控制热泵机组30开启或关闭。
在S56中,控制器40控制热泵机组30开启,并执行S57。
在S57中,控制器40根据水箱20中的水温,控制热泵机组30关闭或开启。
图1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S55包括S551至S553。
在S551中,控制器40判断水箱20中的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552;若否,则控制器40返回执行S54。
在S552中,控制器40开启热泵机组30,并执行S553。
在S553中,控制器40判断水箱20中的水温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若是,则控制器40返回执行S54;若否,则控制器40继续执行S5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S57包括S571至S573。
在S571中,控制器40判断水箱20中的水温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572;若否,则控制器40返回执行S56。
在S572中,控制器40关闭热泵机组30,并执行S573。
在S573中,控制器40判断水箱20中的水温是否小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若是,则控制器40返回执行S56;若否,则控制器40继续执行S572。
图1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该方法还包括S61至S63。
在S61中,控制器40判断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均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若是,则控制器40执行S62;若否,则控制器40执行S63。
在S62中,控制器40获取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的每日运行时间,并根据热泵机组30的每日运行时间,调整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和/或水箱20的设定水温。
在S63中,控制器40保持第一压缩机302的所述运行频率以及水箱20的设定水温不 变。
热泵机组30在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均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判断方法已在前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2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该方法还包括S71至S75。
在S71中,控制器40确定水箱20的水位控制高度。
在S72中,控制器40根据水位控制高度确定补水档位。
在S73中,控制器40将水位开关4的高于所述补水档位的每个档位分别作为止水档位,并确定相应地补水策略。
在S74中,控制器40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
在S75中,控制器40选择水箱散热量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目标补水策略,并执行该目标补水策略。
图2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又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S74包括S741至S743。
在S741中,控制器40根据每个补水策略的止水档位与所述补水档位的高度之间的平均值、以及水箱20的底面积,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
在S742中,控制器40将所述止水档位与所述补水档位高度差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基准补水策略,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为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基于每个补水策略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相等的原则,根据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和自来水温度,控制器40计算出其余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
在S743中,控制器40根据水箱20的散热系数、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换热面积、每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和室外环境温度,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在耦合到控制器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程序时,执行控制器中描述的相应操作。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智能卡、或闪存设备(例如,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键盘驱动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 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
    水源机,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
    热泵机组,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水箱,包括第一供水口、第一回水口、第二供水口和第二回水口,所述第一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供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其中,所述热泵机组通过所述水箱为所述水源机补充热量;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所述水源机运行时,若所述第一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开启;若所述第一进水口处的进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关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开启状态时,若所述水箱中的水温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关闭;
    在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关闭状态时,若所述水箱中的水温小于第四预设温度,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开启;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热泵机组还包括第一压缩机;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热泵机组的运行参数,调整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或所述水箱的设定水温。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若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所述热泵机组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获取所述热泵机组的每日运行时间,并根据所述热泵机组的每日运行时间,调整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或所述水箱的设定水温;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若所述热泵机组的每日运行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时长,则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后,降低所述设定水温;
    若所述热泵机组的每日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时长,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时长,则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且保持所述设定水温不变;所述第二设定时长大于所述第一设定时长;
    若所述热泵机组的每日运行时间大于第三设定时长,则调高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后,调高所述设定水温或保持所述设定水温不变;所述第三设定时长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包括:
    按照设定降低量降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直至降低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频率,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所述第一预设频率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频率。
  7.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热泵机组的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热泵机组的每日运行时间、所述水箱的设定水温或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功耗中的至少一个。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水箱还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补水管以及水位开关;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与所述热泵机组连接,所述补水管与自来水管连接;所述水位开关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布的多个档位;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水箱的水位控制高度,所述水位控制高度与所述水箱的底面积和日平均热水消耗量有关;
    根据所述水位控制高度在所述多个档位中确定补水档位;
    将所述水位开关高于所述补水档位的每个档位分别作为止水档位,并确定相应地补水策略;在每个补水策略中,当所述水箱的水位低于所述补水档位时,开始向所述水箱补水,当所述水箱的水位高于所述止水档位时,停止向所述水箱补水;
    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以及
    选择水箱散热量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目标补水策略,并执行所述目标补水策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若所述水位控制高度低于所述水位开关的每个档位的高度,则将所述多个档位中高度最低的一个档位作为所述补水档位;
    若所述水位控制高度高于所述水位开关的至少一个档位的高度,则将所述多个档位中高度低于所述水位控制高度、且高度与所述水位控制高度最接近的档位作为所述补水档位。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每个补水策略对应一个设定水温,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每个补水策略的所述止水档位与所述补水档位的高度之间的平均值、以及所述水箱的底面积,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
    将所述止水档位与所述补水档位高度差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基准补水策略,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为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
    基于每个补水策略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相等的原则,根据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和自来水温度,计算出其余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
    根据所述水箱的散热系数、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换热面积、每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和室外环境温度,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其余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i=2,3,……,m;m为所述补水策略的数量;Ti为第i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Qk i为第i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Qk s为所述基准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Ts为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 Z为所述自来水温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满足如下关系:
    Qs i=K×Fi×(Ti-Ta);
    其中,i=1,2,3,……,m;m为所述补水策略的数量;Qs i为第i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K为所述水箱的散热系数;Fi为第i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换热面积;Ti为第i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Ta为所述室外环境温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每个补水策略对应一个能效修正参数,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选择水箱散热量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目标补水策略,包括:
    根据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以及所述补水策略对应的能效修正参数,计算每个补水策略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
    选择修正后的水箱散热量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所述目标补水策略。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若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日热水消耗量的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则执行前一日的目标补水策略;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
    若前n日的日热水消耗量的变化量大于所述第四预设阈值、或小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则重新选择所述目标补水策略。
  15. 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水源机、热泵机组、水箱以及控制器,所述热泵机组通过所述水箱为所述水源机补充热量,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水源机运行时,若所述水源机的第一进水口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开启;若所述水源机的第一进水口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关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所述水源机的第一进水口为所述水源机与所述水箱之间的进水口。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开启状态时,若所述水箱中的水温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关闭;
    在所述热泵机组处于关闭状态时,若所述水箱中的水温小于第四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热泵机组开启;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所述热泵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热泵机组的运行参数,所述控制器调整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或所述水箱的设定水温。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热泵机组的运行参数,调整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或所述水箱的设定水温,包括:
    若前n日中相邻两日的所述热泵机组的运行参数的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热泵机组的每日运行时间,并根据所述热泵机组的每日运行时间,调整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或所述水箱的设定水温;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19.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所述水箱包括水位开关,所述水位开关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布的多个档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水箱的水位控制高度,所述水位控制高度与所述水箱的底面积和日平均热水消耗量有关;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水位控制高度在所述多个档位中确定补水档位;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水位开关高于所述补水档位的每个档位分别作为止水档位,并确定相应地补水策略;在每个补水策略中,当所述水箱的水位低于所述补水档位时,开始向所述水箱补水,当所述水箱的水位高于所述止水档位时,停止向所述水箱补水;
    所述控制器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以及
    所述控制器选择水箱散热量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目标补水策略,并执行所述目标补水策略。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每个补水策略对应一个设定水温,所述控制器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补水策略的所述止水档位与所述补水档位的高度之间的平均值、以及所述水箱的底面积,所述控制器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止水档位与所述补水档位高度差最小的补水策略作为基准补水策略,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为用户设定的目标水温;
    基于每个补水策略在用户侧的混合总水量相等的原则,根据每个补水策略的日可用热水量、所述基准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和自来水温度,所述控制器计算出其余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以及
    根据所述水箱的散热系数、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换热面积、每个补水策略对应的设定水温和室外环境温度,所述控制器计算每个补水策略的水箱散热量。
CN202280039424.1A 2021-11-17 2022-06-20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4131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62911.5A CN114111104A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多联机系统
CN2021113629115 2021-11-17
CN202111386122.5A CN114165942A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热泵机组
CN2021113861225 2021-11-22
CN202111442175.4A CN114165834B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热泵热水系统
CN2021114421754 2021-11-30
PCT/CN2022/099951 WO2023087700A1 (zh) 2021-11-17 2022-06-20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3151A true CN117413151A (zh) 2024-01-16

Family

ID=86396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9424.1A Pending CN117413151A (zh) 2021-11-17 2022-06-20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13151A (zh)
WO (1) WO20230877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4817B (zh) * 2023-12-12 2024-04-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中热水器容积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145B2 (ja) * 1978-03-09 1984-05-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太陽熱給湯装置
US4517807A (en) * 1982-09-10 1985-05-21 Borg-Warner Corporation Heat pump water heater with supplemental heat supply
CN102798224B (zh) * 2012-09-11 2014-01-15 王德元 一种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联动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07141B (zh) * 2015-04-28 2017-10-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制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9579299A (zh) * 2018-12-21 2019-04-05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水多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89324B (zh) * 2019-12-13 2021-10-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热系统及制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4165834B (zh) * 2021-11-30 2023-01-1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系统
CN114111104A (zh) * 2021-11-17 2022-03-0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系统
CN114165942A (zh) * 2021-11-22 2022-03-11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7700A1 (zh)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1777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器
US20180100668A1 (en)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dual control ove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4633815A (zh) 机房用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25841A (zh) 一种基于变频压缩机的机房空调控制方法
CN102901293A (zh) 精密调节电子膨胀阀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4555134U (zh) 机房用空调系统
CN113432348B (zh) 一种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方法及空调系统
CN112344453B (zh) 一种空调及空调流量阀控制方法
CN111623420B (zh) 一种空调器
CN117413151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22634B (zh) 毛细管辐射空调制冷时压缩机的自适应动态控制方法
CN110440489A (zh) 一种可调节压差的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采暖机组
CN112325494A (zh) 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53583A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109556257B (zh) 空调器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JP2012247118A (ja)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チラー
CN215675948U (zh) 一种冷媒循环量调节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2594949B (zh) 节能型焓差试验室
CN114963446A (zh) 一种多联机低温喷焓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886422Y (zh) 一种工作稳定的快速直出热水的热泵热水机
CN209027144U (zh) 一种空调
CN113237258A (zh) 空调机组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TWI338768B (en) Frequency convers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202853203U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05048643U (zh) 一种建筑结构人工冷源智能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