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1066A - 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91066A CN104791066A CN201510168235.6A CN201510168235A CN104791066A CN 104791066 A CN104791066 A CN 104791066A CN 201510168235 A CN201510168235 A CN 201510168235A CN 104791066 A CN104791066 A CN 1047910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haust manifold
- air inlet
- gas exhaust
- inlet cone
- shaped ho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N个进气锥形罩,所述进气锥形罩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进气锥形罩的进气口设有格网,N个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进气锥形罩的出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的另一端与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的另一端位于外壳内,排气歧管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排气口,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表面分别设有真空吸盘,所述软管通过所述真空吸盘吸附在汽车的引擎盖下表面,实现了排气歧管散热装置设计合理,改善排气歧管的散热效果,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歧管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是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的,将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的,带有分歧的管路,对它的要求主要是,尽量减少排气阻力,并避免各缸之间相互干扰,排气过分集中时,各缸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也就是某缸排气时,正好碰到别的缸窜来的没有排净的废气,这样,就会增加排气的阻力,进而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解决的办法是,使各缸的排气尽量分开,每缸一个分支,或者两缸一个分支,并使每个分支尽量加长并成型—以减少不同管内的气体相互影响。
排气歧管是发动机工作条件最为恶劣的零件之一,工作过程中承受着从环境温度到近千摄氏度的温度变化,这样导致排气歧管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排气歧管存在散热效果较差,导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排气歧管存在散热效果较差,导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排气歧管散热装置设计合理,改善排气歧管的散热效果,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N个进气锥形罩,所述进气锥形罩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进气锥形罩的进气口设有格网,N个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进气锥形罩的出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的另一端与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的另一端位于外壳内,排气歧管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排气口,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表面分别设有真空吸盘,所述软管通过所述真空吸盘吸附在汽车的引擎盖下表面,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进气锥形罩安装在汽车的引擎盖外表面。
其中,所述外壳内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汽车的蓄电池连接。
其中,所述进气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气口的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将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设计为包括:N个进气锥形罩,所述进气锥形罩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进气锥形罩的进气口设有格网,N个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进气锥形罩的出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的另一端与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的另一端位于外壳内,排气歧管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排气口,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表面分别设有真空吸盘,所述软管通过所述真空吸盘吸附在汽车的引擎盖下表面的技术方案,即利用散热装置对排气歧管进行散热,避免长期高温工作导致损坏,进气锥形罩安装在引擎盖外面,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风从进气锥形罩中进入,然后从软管进入主管,然后进入外壳内对排气歧管进行风吹散热,热风从排气管中排出,由于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一直有冷风从进气锥形罩进入,则可以一直对排气歧管进行冷却,利用车辆行驶产生的风进行散热,成本较低,且散热效果较好,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排气歧管存在散热效果较差,导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排气歧管散热装置设计合理,改善排气歧管的散热效果,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其中,1-进气锥形罩,2-软管,3-主管,4-外壳,5-排气歧管,6-排气管,7-真空吸盘,8-引擎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排气歧管存在散热效果较差,导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排气歧管散热装置设计合理,改善排气歧管的散热效果,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采用了将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设计为包括:N个进气锥形罩,所述进气锥形罩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进气锥形罩的进气口设有格网,N个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进气锥形罩的出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的另一端与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的另一端位于外壳内,排气歧管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排气口,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表面分别设有真空吸盘,所述软管通过所述真空吸盘吸附在汽车的引擎盖下表面的技术方案,即利用散热装置对排气歧管进行散热,避免长期高温工作导致损坏,进气锥形罩安装在引擎盖外面,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风从进气锥形罩中进入,然后从软管进入主管,然后进入外壳内对排气歧管进行风吹散热,热风从排气管中排出,由于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一直有冷风从进气锥形罩进入,则可以一直对排气歧管进行冷却,利用车辆行驶产生的风进行散热,成本较低,且散热效果较好,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排气歧管存在散热效果较差,导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排气歧管散热装置设计合理,改善排气歧管的散热效果,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请参考图1,所述装置包括:
N个进气锥形罩1,所述进气锥形罩1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进气锥形罩1的进气口设有格网,N个软管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进气锥形罩1的出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2的另一端与主管3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3的另一端位于外壳4内,排气歧管5位于所述外壳4内,所述外壳4上设有排气口,排气管6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2表面分别设有真空吸盘7,所述软管2通过所述真空吸盘7吸附在汽车的引擎盖8下表面,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其中,设置格网可以避免杂质进入导致堵塞。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锥形罩安装在汽车的引擎盖外表面。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进气锥形罩的进气方向与车头方向一致,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风可以从进气锥形罩中进入。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汽车的蓄电池连接。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障散热效果,可以加入电扇保障散热效果。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气口的尺寸。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将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设计为包括:N个进气锥形罩,所述进气锥形罩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进气锥形罩的进气口设有格网,N个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进气锥形罩的出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的另一端与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的另一端位于外壳内,排气歧管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排气口,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表面分别设有真空吸盘,所述软管通过所述真空吸盘吸附在汽车的引擎盖下表面的技术方案,即利用散热装置对排气歧管进行散热,避免长期高温工作导致损坏,进气锥形罩安装在引擎盖外面,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风从进气锥形罩中进入,然后从软管进入主管,然后进入外壳内对排气歧管进行风吹散热,热风从排气管中排出,由于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一直有冷风从进气锥形罩进入,则可以一直对排气歧管进行冷却,利用车辆行驶产生的风进行散热,成本较低,且散热效果较好,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排气歧管存在散热效果较差,导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排气歧管散热装置设计合理,改善排气歧管的散热效果,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
1.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N个进气锥形罩,所述进气锥形罩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进气锥形罩的进气口设有格网,N个软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进气锥形罩的出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的另一端与主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主管的另一端位于外壳内,排气歧管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有排气口,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N个软管表面分别设有真空吸盘,所述软管通过所述真空吸盘吸附在汽车的引擎盖下表面,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锥形罩安装在汽车的引擎盖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风扇,所述风扇与汽车的蓄电池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气口的尺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68235.6A CN104791066A (zh) | 2015-04-11 | 2015-04-11 | 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68235.6A CN104791066A (zh) | 2015-04-11 | 2015-04-11 | 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91066A true CN104791066A (zh) | 2015-07-22 |
Family
ID=53556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68235.6A Pending CN104791066A (zh) | 2015-04-11 | 2015-04-11 | 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9106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18106A (zh) * | 2016-03-21 | 2017-09-2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冷却排气歧管的结构及控制该结构的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127634A1 (de) * | 1991-08-21 | 1993-02-25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Abgasanlage mit einem umhuellten vorrohr |
DE10161409A1 (de) * | 2001-12-13 | 2003-07-03 | Audi Ag | Ummanteltes Abgasrohr einer Abgasanlage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fahrzeugs-, bei der zwischen Ummantelung und Abgasrohr ein Luftführungskanal einer Luftkühleinrichtung zur Kühlung des Abgasrohrs ausgebildet ist |
CN102562379A (zh) * | 2012-02-29 | 2012-07-11 | 李良杰 | 利用风阻增压的空气滤清器 |
CN203430872U (zh) * | 2013-07-31 | 2014-02-12 | 王彬 | 中央动力分布喷射式排气扇 |
CN204921126U (zh) * | 2015-04-11 | 2015-12-30 | 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排气歧管散热装置 |
-
2015
- 2015-04-11 CN CN201510168235.6A patent/CN1047910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127634A1 (de) * | 1991-08-21 | 1993-02-25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Abgasanlage mit einem umhuellten vorrohr |
DE10161409A1 (de) * | 2001-12-13 | 2003-07-03 | Audi Ag | Ummanteltes Abgasrohr einer Abgasanlage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fahrzeugs-, bei der zwischen Ummantelung und Abgasrohr ein Luftführungskanal einer Luftkühleinrichtung zur Kühlung des Abgasrohrs ausgebildet ist |
CN102562379A (zh) * | 2012-02-29 | 2012-07-11 | 李良杰 | 利用风阻增压的空气滤清器 |
CN203430872U (zh) * | 2013-07-31 | 2014-02-12 | 王彬 | 中央动力分布喷射式排气扇 |
CN204921126U (zh) * | 2015-04-11 | 2015-12-30 | 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排气歧管散热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18106A (zh) * | 2016-03-21 | 2017-09-29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冷却排气歧管的结构及控制该结构的方法 |
CN107218106B (zh) * | 2016-03-21 | 2021-06-1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冷却排气歧管的结构及控制该结构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00333U (zh) | 柴油发电机组冷却风道 | |
CN104791066A (zh) | 便于排气歧管散热的装置 | |
CN204921126U (zh) | 排气歧管散热装置 | |
CN203547914U (zh) | 一种静音柴油发电机组的排风结构 | |
CN103014955A (zh) | 一种细纱机高节能断头吸棉系统 | |
CN204130663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冷却系统 | |
CN207393329U (zh) | 一种燃气轮机罩壳 | |
CN105805006A (zh) | 电动汽车用无油静音空压机总成 | |
CN108155438A (zh) | 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车辆 | |
CN209849517U (zh) | 一种计算机内部清理吸灰除尘装置 | |
CN209893138U (zh) | 一种大功率led散热结构 | |
CN202940753U (zh) | 新型温差发电装置 | |
CN211234038U (zh) | 一种气体冷却装置 | |
CN203146165U (zh) | 回收式防爆柴油机排气歧管装置 | |
CN209179100U (zh) | 电动装载机主电机散热装置 | |
CN205105512U (zh) | 一种箱体设备的散热风道 | |
CN204741661U (zh) | 具有双冷却系统的充电机 | |
CN203655400U (zh) | 耐高温铸铁排气歧管 | |
CN205159861U (zh) | 一种新型矿热炉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散热系统 | |
CN213360266U (zh) | 一种发动机箱体散热装置 | |
CN210201645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空压机系统中的冷却结构 | |
CN203835576U (zh) | 一种空气滤清器壳体 | |
CN208347918U (zh) | 一种密封性好寿命长的汽车中冷器 | |
CN207902531U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液压助力散热器 | |
CN207884389U (zh) | 一种空压机用电机散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