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0173B - 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0173B
CN104790173B CN201510030166.2A CN201510030166A CN104790173B CN 104790173 B CN104790173 B CN 104790173B CN 201510030166 A CN201510030166 A CN 201510030166A CN 104790173 B CN104790173 B CN 104790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amper
support member
hous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01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0173A (zh
Inventor
金镇雄
徐贤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790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0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0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0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0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 D06F37/22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in machines with a receptacle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67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 D06F37/268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for suspension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67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 D06F37/269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for the bearing of the rotary receptacl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 D06F39/125Support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casing, e.g. rollers or le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2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dampers and springs in combi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该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外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于上述外桶的内部,支撑部件,上述支撑部件的一侧与上述外桶的后方相连接,上述支撑部件的另一侧在向下延伸之后向前方弯折,减震器,上述减震器的下端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连接,以及减震器支架,配置于上述减震器和上述支撑部件之间,用于将上述减震器与上述支撑部件相连接;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高度低于与上述减震器支架相连接的上述减震器的连接轴的高度。由此,能够与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位置无关地易于将减震器与支撑部件相连接。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对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固定在壳体的外桶的滚筒的振动进行缓冲的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洗衣机、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或与烘干机之类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投入洗涤物的滚筒。并且,洗衣机还包括用于收容洗涤水的外桶,且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外桶的内部。
图1为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一例,是洗衣机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洗衣机具有:壳体11;外桶21,收容于上述壳体11的内部;以及滚筒3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外桶21的内部。
在上述壳体11的前表面设有能够使洗涤物出入的开口12及门13,且上述外桶21被弹簧22及减震器23支撑于上述壳体11的内部。上述外桶21具有一侧被开放的圆桶形状,滚筒3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外桶21的内部。
滚筒31具有前方部开口的圆桶形状,在圆周面形成有多个贯通孔33。多个升降器35以能够使洗涤水上升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滚筒31的内面。
另一方面,在上述外桶21的后方部结合有驱动电机25,使得上述滚筒31旋转,在上述滚筒31的底部设有排水流路27,上述排水流路27具有排水泵28,以便能够进行排水。
在上述外桶21的上侧具有洗涤剂投入装置41,用于供给洗涤剂,且在上述洗涤剂投入装置41连接有供水管43。在上述供水管43设有供水阀45。
如上所述,由于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借助驱动电机来向外桶传递滚筒旋转时所发生的振动,因此,为了吸收外桶的振动而设有弹簧22及减震器23。并且,还需要用于吸收滚筒的振动的额外的缓冲部件。像这样,由于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滚筒或外桶与缓冲部件相连接,因而存在设置缓冲部件的空间大,滚筒或外桶的大小相对受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由于不会向外桶传递在驱动部和滚筒中发生的振动,因而不需要设置于外桶的用于降低振动的缓冲部件的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并且,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在将多个减震器设置于壳体的底面和支撑部件之间时,不受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影响,并能设置减震器的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将多个减震器连接于一个减震器支架时,不对减震器之间的组装产生影响的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外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于上述外桶的内部,支撑部件,上述支撑部件的一侧与上述外桶的后方相连接,上述支撑部件的另一侧在沿着向下方向延伸之后向前方弯折,减震器,上述减震器的下端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连接,以及减震器支架,配置于上述减震器和上述支撑部件之间,用于连接上述减震器和上述支撑部件;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高度低于与上述减震器支架相连接的上述减震器的连接轴的高度。
其中,上述减震器可包括:第一减震器,具有沿着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轴;以及第二减震器,具有沿着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轴。
上述第一减震器的连接轴能够沿着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从后方朝向前方插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及上述减震器。
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能够由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后方区域的弯折部构成。
上述第一减震器能够从上述减震器支架朝向上述壳体的内侧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延伸。
上述第二减震器能够从上述减震器支架朝向上述壳体的后方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延伸。
上述减震器还可包括连接于上述支撑部件的第三减震器。
上述第三减震器能够从上述支撑部件朝向上述壳体的侧面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
可在上述支撑部件的底面设有用于放置上述减震器支架的减震器支架放置部。
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可具有在上述支撑部件的上侧通过上述支撑部件,并连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的连接部件。
上述支撑部件能够沿着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分别设置于上述外桶的下部的两侧。
上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包括同时连接于上述外桶的下部的两侧的支撑部件的轴承罩。
上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包括与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相结合的重量体。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再一领域,提供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外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于上述外桶的内部,支撑部件,上述支撑部件的一侧与上述外桶的后方相连接,上述支撑部件的另一侧在沿着向下方向延伸之后向前方弯折,第一减震器,上述第一减震器的下端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连接,连接轴沿着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配置于上述第一减震器,第二减震器,上述第二减震器的下端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连接,连接轴沿着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配置于上述第二减震器,以及减震器支架,分别配置于上述第一减震器与上述支撑部件的以及上述第二减震器与上述支撑部件之间,用于分别连接上述第一减震器与上述支撑部件以及上述第二减震器与上述支撑部件;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高度低于与上述减震器支架相连接的上述减震器的连接轴的高度。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缓冲部件设置步骤,在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底面和支撑部件之间设置用于缓冲滚筒的振动的缓冲部件;上述缓冲部件设置步骤包括:减震器设置步骤,上述减震器的下端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连接,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上述减震器的上端与上述减震器支架相连接,以及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以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高度低于与上述减震器支架相连接的上述减震器的连接轴的高度的方式配置上述支撑部件。
其中,上述减震器具有第一减震器及第二减震器,上述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可包括:第一减震器连接步骤,以使上述第一减震器具有沿着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轴的方式连接;以及第二减震器连接步骤,以使上述第二减震器具有沿着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轴的方式连接。
在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步骤中,可从上述壳体的后方朝向前方插入连接轴,使得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
在上述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中,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能够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后方。
在上述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中,上述第一减震器能够以从上述减震器支架朝向上述壳体的内侧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延伸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中,上述第二减震器能够以从上述减震器支架朝向上述壳体的后方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延伸的方式配置。
上述缓冲部件设置步骤中,在上述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之后还可包括将第三减震器连接于上述支撑部件的第三减震器连接步骤。
在上述第三减震器连接步骤中,上述第三减震器能够沿着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从上述支撑部件朝向上述壳体的侧面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
在上述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中,上述减震器支架连接于上述支撑部件的下表面,连接部件可通过上述支撑部件插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
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可包括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制造步骤,上述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制造步骤包括多个支撑部件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连接于轴承罩的轴承罩连接步骤。
在上述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中,上述支撑部件能够在连接于上述轴承罩之后,连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
上述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制造步骤还可包括在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连接重量体的重量体连接步骤。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中所附的以下附图例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且与发明的详细说明一同起到更易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作用,因此,本发明不应解释为局限于这种附图所记载的内容。
图1为示出现有的洗衣机的大致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部分侧面剖视图。
图3为示出图2所示实施例的外桶和后方密封圈的立体图。
图4为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外桶背部相结合的轴承罩借助支撑部件、多个减震器及弹性部件来设置于壳体的底面的立体图。
图5为在图4的Ⅰ-Ⅰ方向观察的侧面剖视图。
图6作为图4的部分分解立体图,是示出连接有第一减震器及第二减震器的减震器支架连接于支撑部件的形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从下方观察图4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减震器及第二减震器连接于减震器支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在图4的Ⅱ-Ⅱ方向观察的侧面剖视图。
图9为示出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托架与重量体和壳体相连接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的顺序图。
图11为示出图10的悬架单元设置步骤的一实施例的顺序图。
图12为示出图11的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的一实施例的顺序图。
图13为示出图11的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的另一实施例的顺序图。
图14为示出图10的悬架单元设置步骤的另一实施例的顺序图。
图15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接有水平减震器的减震器支架与支撑部件相连接的状态的与图6相对应的分解立体图。
图16为图15的水平减震器及减震器支架结合之前的底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使得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本发明。然而,在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的过程中,在判断对相关的公知功能或结构的具体说明会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省略对此的详细说明。
附图的实施例虽然以烘干兼用洗衣机为对象,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能够适用于滚筒一边进行旋转,一边发生振动的衣物处理装置,例如,烘干机或洗衣机等。
例如,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能够由洗衣机构成。
例如,如图2所示,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可包括:壳体80,在内部形成收容空间;外桶90,收容于上述壳体80的内部;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于上述外桶90的内部。
例如,上述壳体80能够以使洗涤物出入的方式在上述壳体80的前表面设置出入口。
例如,上述壳体80可在前表面设置用于开闭上述出入口的门85。
例如,虽然附图中并没有具体地示出上述外桶90,但上述外桶90能够悬挂支撑于上述壳体80的内部(参照图1)。
上述外桶90能够在其前方部设置用于使洗涤物出入的出入口,并能够形成有用于对洗涤物进行洗涤时收容洗涤水的空间。
例如,上述外桶90的一侧能够固定于上述壳体80的基座600。
例如,如图3所示,上述外桶90包括构成上述外桶90的前方部的外桶前部100和构成上述外桶90的后方部的外桶后部120。
外桶前部100和外桶后部120被螺丝组装,在外桶90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滚筒300的空间。上述外桶后部以包围滚筒300的方式呈圆桶形,前方被开放,后方部具有环状的后表面128。外桶后部120的前方部与外桶前部100密封结合。
为了烘干兼用洗衣机,在上述外桶后部120形成有热风排出口121。并且,在上述外桶后部120形成有用于向外桶的内部供给冷水的冷水注入口122。但作为另一实施例,在仅具有洗涤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无需设置热风排出口121和冷水注入口122。
并且,可在外桶后部120形成有多个用于固定设置于壳体80的结合部。
上述外桶后部的后表面128的内周与后方密封圈250的外周部相连接。并且,上述后方密封圈250的内周部与外桶背部130相连接。在上述外桶背部130的中央形成有由旋转轴贯通的贯通孔。上述后方密封圈250以防止上述外桶背部130的振动向上述外桶后部120传递的方式由具有柔韧性的材质形成。
上述后方密封圈250以紧密的方式分别与上述外桶背部130及外桶后部120相连接,用于防止外桶的内部的洗涤水泄漏。当滚筒旋转时,上述外桶背部130与滚筒300一同振动,此时,以不干扰外桶后部120的方式与外桶后部120隔开充分的间隔。上述后方密封圈250由柔韧的材质形成,因而允许外桶背部130不受外桶后部120的干扰地进行相对运动。后方密封圈250为了允许外桶背部130的如上所述的相对运动,能够具有可延伸充分的长度的褶皱部。
滚筒300收容于上述的外桶,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外桶的后方相连接。
可在上述滚筒300的圆周及后方端部设有多个贯通孔,使得上述滚筒300的内部及外部能够相连通。
例如,可在上述滚筒300的后方端部设有星形轮350。
例如,上述星形轮350能够沿着上述滚筒300的半径方向配置。
例如,可在上述滚筒300的圆周部(圆桶部)的内部设有多个升降器311、312,以便在旋转时能够将洗涤物向上侧拉动。
并且,可在滚筒的前方部及后方部设置球平衡器。上述滚筒的后方部与星形轮350相连接,上述星形轮350与旋转轴351相连接。上述滚筒300借助通过上述旋转轴351传递的旋转力来在上述外桶的内部进行旋转。
旋转轴351贯通上述外桶背部130,并直接与驱动电机500相连接。具体地,上述驱动电机500的转子与上述旋转轴351直接相连接。在上述外桶背部130的后表面结合有轴承罩400。并且,上述轴承罩400在上述驱动电机和上述外桶背部130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上述旋转轴351。
在上述轴承罩400固定有驱动电机500的定子。并且,上述轴承罩400包围上述定子,上述转子位于上述轴承罩400。上述驱动电机500为外定子式的电机,与上述旋转轴351直接相连接。
上述轴承罩400通过悬架单元来支撑于构成壳体80的底面的基座600。
例如,如图4所示,上述悬架单元包括与轴承罩400相连接的支撑部件690及设置于上述支撑部件690和基座600之间的缓冲部件718。
例如,上述支撑部件619可包括以上述滚筒300为基准分别配置于上述滚筒300的两侧的下部的第一支撑部件691a及第二支撑部件691b。即,上述支撑部件619沿着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分别设置于上述外桶的下部的两侧。
例如,上述缓冲部件718可包括配置于上述支撑部件619和上述基座600之间的减震器759及弹性部件719。
例如,在上述悬架单元中,上述支撑部件690、上述减震器759及上述弹性部件719能够以上述滚筒300的旋转轴为中心左右对称。
作为另一实施例,上述悬架单元还可包括设置于支撑部件619的最下端部的重量体。
例如,上述重量体能够以上述滚筒300的旋转轴为中心左右对称。
以下,以附图为中心说明设置于左侧的结构。
上述支撑部件690(实际为附图中的左侧的第一支撑部件691a)与轴承罩400相连接,并经由轴承罩400,在外桶的后方与外桶背部130相连接。支撑部件从外桶的后方朝向基座600延伸,并以向基座600倾斜的方式朝向壳体的侧方延伸。像这样,支撑部件沿着向下方向延伸,并向上述外桶和基座600之间弯折,从而继续朝向壳体的前方延伸。
此时,有上述支撑部件经由外桶的后方和壳体之间,并向上述外桶和基座600之间弯折而成的弯折部成为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即,在上述支撑部件中,弯折部与基座600的距离最短,从上述支撑部件的弯折部沿着壳体的前方更加延伸,且以与基座600之间的距离逐渐变远的方式略向上方延伸。像这样,在壳体的后方形成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使得上述轴承罩及滚筒得到稳定地支撑。并且,支撑部件朝向壳体的前方略向上方延伸,为了形成用于放置减震器支架的空间,上述支撑部的前方部弯曲成大致的拱状。
这种支撑部件设有多个,从而以滚筒旋转轴为中心,以左右相对称的形状在左右分别配置一个,且上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托架710a、710b和第二托架730a、730b。配置于左侧的支撑部件和配置于右侧的支撑部件具有相对称的形状,以下,对以滚筒旋转轴为中心,以位于左侧的支撑部件为基准进行说明。
第一托架710a与轴承罩400的托架连接部410a相连接,以从外桶背部130的后方沿着基座600倾斜的方式延伸,并向外桶和基座600之间弯折。并且,第一托架710a的宽度从上部越向下移动越窄。即,与托架连接部410a相连接的第一托架710a的上部侧的宽度大于第一托架710a的下部侧的宽度。
在第一托架710a的上部形成有多个连接孔,并与轴承罩400的托架连接部410a相连接。并且,还可在第一托架710a的上部的右侧形成有用于与后述的第三减震器780a铰链结合的减震器连接部714。但在未设置第三减震器的情况下,不会形成上述减震器连接部714。减震器连接部714中,形成有铰链连接孔的突出部从第一托架710a的上部的右侧向侧方突出。
作为第一托架710a的下部的弯折部713为与后述的第二托架730a相连接,且与弹性部件相连接的部分。作为悬架单元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悬架单元还包括重量体的情况下,在上述弯折部713和上述弹性部件之间设置重量体750a。在作为这种第一托架的下部的弯折部713形成有四个以上的用于敛缝的贯通孔。
第一托架710a为了确保能够稳定地支撑滚筒300,以防止滚筒300下垂的刚性,还包括侧壁711、712和凸缘715。形成于第一托架710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侧壁711、712以自上而下越增加高度的方式形成。凸缘715形成于第一托架710a的上部和弯折部713之间,并沿着第一托架710a延伸的方向延伸,两个凸缘715并列形成。但凸缘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为能够满足所需刚性的任何形状。
这种第一托架710a通过被冲压来形成,从而形成有侧壁711、712和凸缘715。后述的第二托架730a也被冲压成形,从而能够由与第一托架710a相同的材质形成。
第二托架730a配置于上述外桶的下方,并从第一托架710a朝向壳体的前方沿着外桶和基座600之间延伸。此时,第二托架从后端部到中央部为止略向上方延伸,从中央部到前端部为止弯曲为大致的拱形,而在上述第二托架的下表面形成有减震器支架放置部。
越从后方靠近前方,第二托架730a的宽度越变窄。即,作为与第一托架710a相连接的部分的第二托架730a的后端部的宽度大于第二托架730a的前端部的宽度。
第二托架730a的后端部通过剑缝方式与第一托架710a的弯折部713相连接,且在至少四个连接点上敛缝。但结合方法并不局限于此,可通过螺栓等的连接机构相结合,还能够在敛缝方式中加上连接机构。
第二托架730a的前端部被前方弹性部件740a弹性支撑,中央部被第二减震器770a支撑。并且,第二托架730a的前端部和中央部之间被第一减震器760a支撑,第二托架730a的后端部被后方弹性部件720a弹性支撑。
为此,还设有用于将前方弹性部件740a与上述第二托架相连接的前方弹簧支架701a、配置于上述第一减震器760a、第二减震器770a和上述第二托架730a之间来用于将第一减震器760a和第二减震器770a与上述第二托架相连接的减震器支架702a、用于将后方弹性部件720a与上述第二托架相连接的后方弹簧支架703a。第二托架730a在前端部侧壁形成有连接孔,从而通过螺栓820a连接于前方弹簧支架701a。并且,在第二托架730a形成有贯通减震器支架放置部734及上述减震器支架放置部的连接孔,并通过连接螺钉830a连接于减震器支架702a。后方弹簧支架703a连接于支撑部件的弯折部的下部。但如同后述,在支撑部件的弯折部设置重量体750a的情况下,上述后方弹簧支架703a连接于上述重量体750a的下表面。
例如,如图5所示,上述前方弹簧支架701a包括通过螺栓820a连接于第二托架730a的前端部的上部7011a及由前方弹性部件740a插入结合的下部7012a。
上述前方弹簧支架的上部7011a呈与第二托架730a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和前端部的两侧壁面相邻的有棱角的U形状,上述前方弹簧支架的下部7012a为大致的圆桶形状,且可形成有中空。
并且,上述前方弹簧支架的下部7012a在圆桶外面形成有螺纹,使得前方弹性部件740a插入结合,在螺纹的尾部设有突出形成的挡止部,从而遮挡前方弹性部件740a的端部。
一对弹性部件对第二托架730a的两端部分别进行弹性支撑,并包括前方弹性部件740a和后方弹性部件720a。前方弹性部件740a和后方弹性部件720a为弹簧,且相对于基座60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在侧面观察使用为弹性部件的弹簧的轮廓为钟形或缸形。例如,使用为弹性部件的弹簧呈连接于上述前方弹簧支架的下部7012a的端部的直径小,且越向基座600延伸,直径越变大的形状。
如上所述的结构的侧面具有如下效果:由于弹性部件的直径向上述基座逐渐增加,因而即使弹性部件因在滚筒旋转时所发生的振动而发生变形,上述前方弹簧支架的下部7012a也不与弹簧相碰撞,因此不发生噪音。
例如,如图4所示,这种弹性部件以滚筒300的旋转轴为基准分别设置于上述旋转轴的左右,而在共四个点(point)弹性支撑滚筒300及与上述滚筒300相连接的各种部件。具体地,前方弹性部件740a、740b分别设置于左右,后方弹性部件720a、720b分别设置于左右。
在基座600分别突出地形成有用于固定弹性部件的弹性部件固定部620a、620b、640a、640b,使得弹性部件720a、720b、740a、740b固定于基座600。
并且,还在基座600形成有用于使多个减震器与上述基座进行铰链连接的多个减震器固定部。上述多个减震器固定部包括第一减震器固定部660a、660b、第二减震器固定部670a、670b及第三减震器固定部。
上述第一减震器固定部660a、660b用于将第一减震器760a、760b固定于基座600,上述第一减震器固定部660a、660b从上述基座向上方延伸,且连接孔沿着壳体的前后方向贯通于上述第一减震器固定部660a、660b。并且,还在上述第一减震器固定部形成板,上述板用于防止第一减震器760a、760b的尾部沿着壳体的内侧方向推动而很好地固定于上述基座。通过贯通形成于上述第一减震器固定部的连接孔的销,上述第一减震器固定于上述基座。
上述第二减震器固定部670a、670b用于将第二减震器770a、770b固定于基座600,从上述基座向上方延伸,并形成有连接孔,上述连接孔沿着壳体的左右方向贯通上述第二减震器固定部670a、670b。并且,还在上述第二减震器固定部形成板,上述板用于防止第二减震器770a、770b的尾部沿着壳体的后方推动而很好地固定于上述基座。借助贯通形成于上述第二减震器固定部的连接孔的销,上述第二减震器固定于上述基座。
上述第三减震器固定部用于将第三减震器780a、780b固定于基座600,从上述基座向上方延伸,并形成有连接孔,上述连接孔沿着壳体的前后方向贯通上述第三减震器固定部。并且,还在上述第三减震器固定部形成板,上述板用于防止第三减震器780a、780b的尾部沿着壳体的侧方推动而很好地固定于上述基座。附图中仅显示设置于左侧的第三减震器固定部680a,而一对第三减震器780a、780b以左右相对称的方式分别设置,因而也在右侧形成第三减震器固定部。但上述第三减震器固定部为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来设置第三减震器780a、780b的情况下形成于上述基座的结构。
如上所述,第二托架730a的后端部与第一托架710a相连接,在第二托架730a的后端部和基座600之间设置后方弹性部件720a来进行弹性支撑。但作为悬架单元的另一实施例,在还包括重量体的情况下,还在上述第二托架的下部结合重量体750a。并且,在重量体750a和基座600之间设置后方弹性部件720a来对第一托架710a、第二托架730a及重量体750a进行弹性支撑。
第二托架730a还包括为了确保能够稳定地支撑滚筒300的刚性而形成的侧壁731、732和凸缘735。侧壁731、732分别形成于第二托架730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第二托架730a的宽度以后端侧宽于前端侧的方式形成。在第二托架730a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形成有沿着第二托架730a所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凸缘735。并且,第二托架730a还包括用于在上述第二托架730a的下表面连接减震器支架702a的减震器支架放置部734。减震器支架放置部734是为了第二托架的前端部至中央部为止的部分的上端弯曲为平坦的拱形,并将减震器支架702a与上述拱形的下部相连接而形成的空间。
借助减震器支架702a,第一减震器760a及第二减震器770a能够与第二托架相连接。
例如,如图6及图7所示,上述减震器支架702a借助从第二托架730a的上表面贯通至减震器支架放置部734的连接螺钉830a来连接于减震器支架放置部734。
这种减震器支架702a包括:板7021a,设置于减震器支架放置部734,并进行螺钉结合;第一减震器连接部7023a,从板7021a朝向下方突出,并与第一减震器760a进行铰链连接;以及第二减震器连接部7027a,从板7021a朝向下方突出,并与第二减震器770a进行铰链连接。
板7021a为具有沿着减震器支架放置部734的两侧边缘延伸的轮廓的板状,形成有多个贯通孔7022a,从而通过连接螺钉830a与减震器支架放置部734相连接。在板7021a的下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减震器连接部7023a及第二减震器连接部7027a。此时,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7023a配置于壳体的前方侧,与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7027a相比,以更近的方式配置与壳体的侧方。并且,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7027a配置于壳体的后方侧,与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7023a相比,以更近的方式配置于壳体的内侧。并且,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和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能够以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与后述的角度相同的角度配置于基座的方式形成。
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7023a为朝向壳体的内侧方向和基座600开放的隔板。即,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由分别与壳体的前方、侧方及后方相向的大致弯曲为U形状的板从上述板7021a的下表面朝向基座600延伸。并且,在朝向壳体的前方的面和朝向后方的面分别形成有贯通孔7026a,第一减震器销840a插入于上述贯通孔7026a,使得第一减震器与第一减震器连接部铰链连接。借助第一减震器销840a,上述第一减震器以连接轴沿着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
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7027a为朝向壳体的后方和基座600开放的隔板。即,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由分别与壳体的前方、侧面及内侧方向相向的大致弯曲为U形状的板从上述板7021a的下表面朝向基座600延伸。并且,在朝向壳体的侧面及内侧的面分别形成有贯通孔7024a,第二减震器销850a插入于贯通孔7024a,使得第二减震器与第二减震器连接部铰链连接。借助第二减震器销850a,上述第二减震器以连接轴沿着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
如图所示,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和第一减震器的第一减震器销840a的轴的延长线与用于连接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和第二减震器的第二减震器销850a的轴的延长线相交叉。换言之,以第一减震器连接部的贯通孔7026a和第二减震器连接部的贯通孔7024a的各个的中心轴相交叉的方式配置第一减震器连接部和第二减震器连接部。并且,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的一侧的贯通孔7024a以靠近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的贯通孔7026a的中心轴的方式配置。
上述结构的侧面具有如下效果,在上述放置部734的下部的限定的空间有效地配置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和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由此将第一减震器及第二减震器与上述第二托架稳定地相连接。并且,借助上述板7021a,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和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相互固定连接,且被稳定地支撑。
第一减震器销840a从壳体的后方朝向前方插入于第一减震器连接部的贯通孔7026a,第二减震器销850a从壳体的侧方朝向内侧插入于第二减震器连接部的贯通孔7024a。此时,如上所述,在第二减震器连接部的一侧的贯通孔7024a以靠近第一减震器连接部的贯通孔7026a的中心轴的方式配置情况下,第一减震器连接部的一侧的贯通孔7026a被连接于第二减震器连接部的第二减震器销850a的头部遮挡,从而难以实现第一减震器销840a的连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先连接第一减震器销840a之后连接第二减震器销850a。
但这种顺序可根据第一减震器连接部及第二减震器连接部的形状及配置、第一减震器销、第二减震器销的形状及连接的方向等而不同。例如,与如上所述不同,优选地,在第一减震器连接部的一侧贯通孔7026a以更靠近第二减震器连接部的贯通孔7024a的中心轴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情况下,先连接第二减震器销之后,连接第一减震器销。并且,在图7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第一减震器销和/或第二减震器销的情况下,不受顺序的限制。在多个减震器、减震器支架及第二托架的具体的组装方法将进行后述。
上述的减震器支架702a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例如,第一减震器连接部和第二减震器连接部能够无需连接为一个板,而是由单独的部件形成并分别连接于第二托架。在这种情况下,当组装上述第一减震器销和上述第二减震器销时,不会相互影响。
作为悬架单元的另一实施例,还可包括重量体。重量体750a、750b为包括支撑部件的弯折部,并朝向前方延伸且朝向上方延伸的大致呈L状的混凝土块。但上述重量体并不局限于混凝土,只要是提供能够防止滚筒300倾斜的可以稳住重心的重量的任何材质,就不受限制。由于上述重量体也以将滚筒的旋转轴作为中心相对称的形状分别在左右设置一个,因此,以下对设置于左侧的重量体进行说明。
重量体750a呈包括第一托架710a和第二托架730a的连接部来包围上述第一托架710a和第二托架730a周边的第一托架710a后表面和第二托架730a的下表面的形状。并且,重量体750a与上述第一托架、第二托架相邻的面凹陷地形成,以包围上述第一托架的右侧侧壁712的一部分和上述第二托架的右侧侧壁732的一部分。但并不局限于此,还能够分别附着于第一托架710a或第二托架730a。
并且,重量体750a以重心偏向壳体的后方,还偏向壳体的内侧的方式形成。具体地,如图所示,重量体750a呈与支撑部件的弯折部相对应的部分,即与第一托架710a和第二托架730a的连接部相对应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厚度最厚,并从第二托架730a的下面越向前方延伸,其厚度越薄的形状。并且,重量体750a的包围上述第二托架的右侧侧壁712的部分的左右厚度厚于包围上述第二托架的左侧侧壁711的部分的左右厚度。这种重量体以即使洗涤物收容于滚筒300,也不向一侧倾斜的方式稳住重心,且在滚筒300振动时还起到块(mass)作用。
参照图8,还在重量体750a形成有用于通过运输螺栓810a来连接重量体750a与壳体的后表面610并进行固定的贯通孔751。运输螺栓810a从形成于壳体的后表面的螺栓放置部611朝向重量体750a延伸,上述运输螺栓810a的一端插入于贯通孔751。用于固定后方弹性部件740a的后方弹簧支架703a通过螺栓固定于重量体750a的下表面。
后方弹簧支架703a包括:上部,形成有用于螺栓连接于重量体750a的贯通孔,且上述上部的一端根据重量体750a的下表面的形状来向上方弯曲;以及下部,在外表面形成有用于使后方弹性部件720a插入的螺纹。后方弹簧支架703a的上部的形状与上述的前方弹簧支架701a的下部的形状相同,因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9为示出另一实施例的第一托架710a’和运输螺栓810a’连接于重量体750a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参照图9,第一托架710a’还包括以与运输螺栓810a’的一端进行螺丝结合的方式在内面形成有螺纹的螺栓连接部716。运输螺栓810a’从壳体的后表面610贯通重量体750a的贯通孔751并延伸,上述运输螺栓810a’的一端与第一托架710a’的螺栓连接部716螺丝结合。在图8的实施例中,悬架螺栓810a与重量体750a相连接,相反地,在图9的实施例中,悬架螺栓810a’不仅与重量体750a相连接,还与第一托架710a相连接,因而具有提高支撑力的效果。
多个减震器可以是提供基于活塞在气缸内运动而产生的摩擦阻力的减震力的任何减震器。这种多个减震器还包括主要降低滚筒的左右振动的一对第一减震器760a、760b、主要降低滚筒在旋转运动时所产生的振动的一对第二减震器770a、770b、主要降低滚筒的上下振动的一对第三减震器780a、780b。
一对第一减震器760a、760b以滚筒300的旋转轴为基准左右对称,并在左侧设置一个760a,在右侧设置一个760b。与此相同地,一对第二减震器770a、770和一对第三减震器780a、780b也以上述滚筒的旋转轴为基准左右对称。因此,以下以设置于滚筒300的左侧的多个减震器760a、770a、780a为基准进行说明。
第一减震器760a主要降低滚筒300的左右振动。这种第一减震器760a从第二托架730a的前端部沿着内侧,朝向基座600以向下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第一减震器760a配置于前方弹性部件740a和第二减震器770a之间,与第一减震器760a的第二托架730a相连接的端部与前方弹性部件740a相邻。
并且,第一减震器760a与滚筒300的宽度方向(直径方向)并排,作为第一减震器760a与基座600面构成的角度的第一角度θ1为约30度。但上述第一角度θ1并不局限于此,能够在30度至60度之间决定。并且,在还设有后述的第三减震器780a的情况下,可在小于第三减震器780a与基座600面构成的第三角度θ3的范围内决定上述第一角度θ1。
这种第一减震器760a以减震力小于第二减震器770a的方式形成。例如,第一减震器760a能够以具有40N的减震力的方式形成。并且,在第一减震器760a还具有第三减震器780a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减震器760的减震力能够与第三减震器780a的减震力相同。
第二减震器770a主要降低当滚筒300连续旋转时所发生的振动。这种第二减震器770a从第二托架730a的中心部沿着壳体的后方,朝向基座600以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第二减震器770a沿着滚筒300的长度轴方向或沿着壳体80的前后方向延伸。此时,第二减震器770a设置于第一减震器760a和壳体的后表面610之间。上述壳体的后表面610图示于图7至图8。并且,第二减震器770a能够设置于第一减震器760a和后方弹性部件720a之间。具体地,与第二托架730a铰链连接的第二减震器770a的端部与第一减震器760a相邻,与基座600铰链连接的第二减震器770a端部与后方弹性部件720a相邻。
作为这种第二减震器770a与基座600面构成的角度的第二角度θ2能够与上述第一角度θ1相同。例如,第二角度θ2为约30度。并且,第二减震器的减震力大于第一减震器的减震力。这种第二减震器770a可以在40N至80N之间具有大于第一减震器760a的减震力。例如,第二减震器770a能够具有80N的减震力。像这样,由于上述第二减震器770a的减震力大于第一减震器760a的减震力,因而具有向基座600传递的振动明显下降,且降低球平衡器的振动的效果。
作为悬架单元的另一实施例,还可包括第三减震器780a。第三减震器780a主要降低滚筒300旋转时所发生的上下振动。这种第三减震器780a从第一托架710a朝向基座600以倾斜的方式延伸。即,上述第三减震器780a从上述第一托架710a朝向上述壳体的侧面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并且,与基座600铰链连接的第三减震器780a的端部与后方弹性部件720a相邻。
作为这种第三减震器780a与基座600构成的角度的第三角度θ3可以为约65度。并且,第三减震器780a的减震力小于第二减震器770a的减震力。并且,第三减震器780a的减震力能够与第一减震器760a相同,例如,减震力可以成为40N。
另一方面,例如,如图15所示,上述支撑部件690(第一支撑部件691a)能够被单一的水平减震器760c支撑。
可在上述基座600设有用于固定上述水平减震器760c的下端的下部固定部675a。
例如,上述水平减震器760c能够以对上述壳体80的左右方向倾斜预设的第一角度θ1的方式配置的,并能以对上述壳体80的前后方向倾斜预设的第二角度θ2的方式配置。
其中,例如,上述第一角度θ1及第二角度θ2可以为45度。
即,上述水平减震器760c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80的左右方向倾斜45,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80的前后方向倾斜45度。
根据这种结构,上述水平减震器760c能够降低针对上述支撑部件的上述壳体80的左右方向的振动,并能降低针对上述壳体80的前后方向的振动。
在本实施例例示了上述第一角度θ1及第二角度θ2分别形成为45度的情况,但考虑到上述外桶90的振动特性,可适当地调节上述第一角度θ1及第二角度θ2。
例如,可在上述基座600设有用于支撑上述水平减震器760c的下端的下部固定部675a。
另一方面,例如,如图16所示,可在上述减震器支架702a的底部形成有水平减震器连接部7028a,使得上述水平减震器760c的上端连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702a的底部。
例如,上述水平减震器连接部7028a能够相对于上述减震器支架702a的前后方向倾斜预设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述减震器支架702a沿着上述壳体80的前后方向配置,因此,上述水平减震器连接部7028a能够相对于上述减震器支架702a倾斜45度。
可在上述水平减震器连接部7028a形成有贯通孔7029a,上述水平减震器销855a能够插入于上述水平减震器连接部7028a。
以下,参照图2至图16对制造如上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悬架单元的设置步骤S1及外桶和滚筒的设置步骤S20。
悬架单元设置步骤S10包括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的制造步骤S100及缓冲部件的设置步骤S200。此时,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制造步骤和缓冲部件设置步骤可分别单独进行,也能由一部分同时进行,还能在进行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制造步骤之后进行悬架单元设置步骤。
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制造步骤S100包括支撑部件制造步骤S110及支撑部件和轴承罩连接步骤S130。首先,在支撑部件制造步骤S110中,准备通过冲压成形的第一托架710a、710b及第二托架730a、730b,如上所述,上述第一托架的弯折部和第二托架的后端通过敛缝方式连接,从而制造支撑部件。通过这种方式,以与滚筒300的中心轴相对称的形状制造两个支撑部件。
通过支撑部件和轴承罩连接步骤S130,上述一对支撑部件分别连接于上述轴承罩的托架连接部410a、710b,从而制造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
缓冲部件设置步骤S200作为设置用于降低上述支撑部件和上述基座600之间的上述滚筒的振动的缓冲部件的步骤,包括缓冲部件配置步骤S210、S220、缓冲部件支架配置步骤S230、S240及支撑部件配置步骤S250。在缓冲部件设置步骤中,缓冲部件、缓冲部件支架及支撑部件设置成以滚筒300的旋转轴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形状,以下,以设置于滚筒300的左侧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缓冲部件配置步骤包括:减震器配置步骤S210,多个减震器连接于上述基座;以及弹性部件设置步骤S220,多个弹性部件设置于上述基座。在减震器配置步骤S210中,上述第一减震器760a、760b的一端与上述第一减震器固定部660a、660b铰链连接,上述第二减震器770a、770b的一端与上述第二减震器固定部670a、670b铰链连接。此时,上述第一减震器以具有沿着上述壳体8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轴的方式插入有固定销。并且,上述第二减震器以具有沿着上述壳体8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轴的方式插入有固定销。
在弹性部件设置步骤S220中,多个弹性部件720a、720b、740a、740b固定于基座。具体地,上述弹性部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在形成于上述基座的多个弹性部件固定部620a、620b、640a、640b插入有各弹性部件的一端部,并进行固定。
缓冲部件支架配置步骤包括: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S230,减震器与减震器支架相连接;以及弹簧支架设置步骤S240,弹簧支架设置于弹性部件。参照图12,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S230包括第一减震器连接步骤S231及第二减震器连接步骤S233。
首先,如上所述,在第一减震器连接步骤S231中,在减震器支架702a的第一减震器连接部7023a连接第一减震器760a。此时,如图7所示,用于连接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部和上述第一减震器的减震器销840a从上述壳体80的后方朝向前方插入,使得减震器支架和第一减震器的连接轴沿着上述壳体80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第一减震器从上述减震器支架朝向上述壳体的内侧沿着上述基座延伸。
之后,在第二减震器连接步骤S233中,第二减震器770a连接于在连接于第一减震器的减震器支架的第二减震器连接部7027a。此时,如图7所示,用于连接上述第二减震器连接部和上述第二减震器的减震器销850a从上述壳体的侧方朝向内侧插入,使得减震器支架和第二减震器的连接轴沿着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上述第二减震器从上述减震器支架朝向上述壳体的后方,朝向上述基座延伸。
上述结构的侧面具有如下效果,当将减震器销分别连接于以狭小的间隔配置于减震器支架的第一减震器连接部和第二减震器连接部时,借助第二减震器销,第一减震器销的组装不受影响。
参照图7,上述第一减震器销及上述第二减震器销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插入,在图7中,虽然仅示出了以滚筒300为中心设置于左侧的第一减震器销840a及第二减震器销850a,但也能以滚筒300为基准,与左侧相对称地在右侧设置第一减震器销及第二减震器销。
在支撑部件配置步骤S250中,以支撑部件的减震器支架放置部737和上述减震器支架的板7021a相向的方式配置支撑部件。并且,支撑部件前端部与上述前方弹簧支架701a相对应,作为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弯折部配置于壳体的后方,从而与后方弹簧支架703a相对应地配置支撑部件。此时,与上述减震器支架702a和第一减震器的连接轴及上述减震器支架702a和第二减震器的连接轴的各个的高度相比,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高度更低。并且,上述支撑部件的前端部与上述前方弹簧支架螺栓连接,上述支撑部件的弯折部与上述后方弹簧支架螺栓连接。上述支撑部件的减震器支架放置部737通过多个连接螺钉830a贯通上述放置部737,并插入于上述板7021a的连接孔7022a,从而连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即,如图6所示,从上述支撑部件的上方插入多个连接螺钉830a。
如上所述的结构的侧面具有如下效果,先在上述减震器支架连接上述第一减震器之后,将最下端部低于第一减震器和减震器支架的连接轴的支撑部件连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因而上述第一减震器销的组装不受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影响。并且,上述结构的侧面由于从支撑部件的上方插入连接螺钉830a,因而具有支撑部件和减震器支架的组装简单的效果。
上述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虽然说明了在一个减震器支架一同连接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的情况,上但述衣物处理装置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再一实施例,与图15至图17相关地,如上所述,能够在一个减震器支架连接一个水平减震器。
作为另一实施例,连接于第一减震器支架的减震器支架和连接于第二减震器支架的减震器支架可分别由单独的部件形成,而这已进行了上述。
图13为示出另一实施例的上述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S230’及支撑部件配置步骤S250’的顺序图。
另一实施例的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包括在一个减震器支架连接第一减震器的步骤S232和在另一个减震器支架连接第二减震器的步骤S234。此时,由于在一个减震器连接一个减震器支架,因而在组装过程中,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能够以不受相互的影响的方式组装。因此,可先进行第一减震器连接步骤S232和第二减震器连接步骤S234中的一个,或者可以同时进行第一减震器连接步骤S232和第二减震器连接步骤S234。并且,在第一减震器连接步骤S232中,以连接轴沿着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插入减震器销,并能从壳体的后方朝向前方插入。并且,在第二减震器连接步骤S234中,以连接轴沿着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插入减震器销,且能够从壳体的侧方向朝向内侧插入。
并且,参照图13,在另一实施例的支撑部件配置步骤S250’中,在支撑部件的放置部737分别连接上述减震器支架。由于连接有第一减震器的减震器支架和连接有第二减震器的减震器支架为单独的部件,因而在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中,第一减震器从连接第一减震器的减震器支架朝向上述壳体的内侧沿着上述基座延伸,第二减震器从连接第二减震器的减震器支架朝向壳体的后方沿着上述基座延伸。除此之外,由于与如上所述的内容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上述结构的侧面具有以不受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影响的方式将上述第一减震器及上述第二减震器设置于支撑部件的效果。由于第一减震器销从壳体的后方插入并连接于第一减震器及减震器支架,因而在先配置支撑部件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减震器销的组装能够受上述支撑部件的影响,而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能够在没有这种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组装。
通过这种方法,悬架单元以滚筒轴为中心左右对称。并且,在滚筒设置步骤S20中,外桶以卡死的方式固定于上述基座,上述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外桶。
图14中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悬架单元设置步骤的顺序图。参照图14,另一实施例的支撑部件和轴承罩连接步骤S100’还包括重量体安装步骤S12及外桶背部安装步骤S140。在重量体安装步骤中,在上述支撑部件的弯折部,即,在上述第一托架和上述第二托架连接部安装有上述的重量体750a、750b。并且,设有上述重量体的支撑部件连接于上述轴承罩的托架连接部410a、410b,从而制造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并且,在外桶背部安装步骤S140中,在上述轴承罩的前表面安装外桶背部130。此时,能够安装上述后方密封圈250形成于外周的外桶背部130。
并且,参照图14,另一实施例的缓冲部件设置步骤S200’包括缓冲部件配置步骤S210’、S220、缓冲部件支架配置步骤S230、S240及支撑部件配置步骤S260。在缓冲部件设置步骤中,缓冲部件、缓冲部件支架及支撑部件设置成以滚筒300的旋转轴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形状,以下,以设置于滚筒300的左侧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缓冲部件配置步骤包括减震器配置步骤S210’和弹性部件设置步骤S220,而弹性部件设置步骤与如上所述的内容相同,因此省略对此的说明。在减震器设置步骤S210’中,还设置第三减震器。第三减震器780a、780b以连接轴沿着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与上述基座的第三减震器固定部铰链连接。
缓冲部件支架配置步骤S230、S240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相同,因而省略对此的说明。
参照图6,在支撑部件配置步骤S260中,后方弹簧支架703a连接于重量体750a。并且,上述第三减震器780a与第一托架的减震器连接部714铰链连接。具体地,上述第三减震器780a从上述减震器连接部714朝向基座600延伸,且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侧面倾斜地延伸。并且,上述第三减震器780a以与上述减震器连接部714的连接轴沿着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连接。此时,能够从上述壳体的后方朝向前方插入第三减震器销。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能够实施为其他具体的形态。因此,要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限制。与详细的说明相比,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所附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呈现,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意义及范围或等同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及变形的形态应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当在壳体的底面和支撑部件之间设置用于缓冲滚筒的振动的多个缓冲部件时,不受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影响而将缓冲部件与支撑部件相连接。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在一个缓冲部件支架连接两个以上的缓冲部件,相互之间的组装也不受干扰。

Claims (13)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壳体,具有构成底面的基座,
外桶,在其后方设置有轴承罩,该外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
滚筒,具有旋转轴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容于上述外桶的内部,
支撑部件,具有从上述轴承罩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一托架和多个从上述第一托架弯曲并向前方延伸的第二托架,
减震器,上述减震器的下端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连接,以及
减震器支架,配置于上述减震器和上述支撑部件之间,用于将上述减震器与上述支撑部件相连接;
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高度低于与上述减震器支架相连接的上述减震器的连接轴的高度,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由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后方区域的弯折部构成;
上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
配置在多个上述第二托架与上述基座之间的多个弹性部件;
上述多个弹性部件包括:
分别对多个上述第二托架的后方端部弹性支撑的多个后方弹性部件、分别对多个上述第二托架的前方端部弹性支撑的多个前方弹性部件;
多个上述减震器包括:
从多个上述第二托架沿着上述基座的左右方向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一减震器、从多个上述第二托架沿着上述基座的前后方向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二减震器、从多个上述第一托架沿着上述基座的左右方向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三减震器;
多个上述第一托架、多个上述第二托架、多个上述第一减震器、多个上述第二减震器、多个上述第三减震器、多个上述前方弹性部件、多个上述后方弹性部件均以关于上述滚筒的旋转轴轴线方向彼此左右对称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减震器的连接轴沿着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从后方朝向前方插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及上述减震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减震器从上述减震器支架朝向上述壳体的内侧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延伸,
上述第二减震器从上述减震器支架朝向上述壳体的后方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减震器从上述支撑部件朝向上述壳体的侧面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撑部件的底面设有用于放置上述减震器支架的减震器支架放置部,
设有从上述支撑部件的上侧通过上述支撑部件来连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的连接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量体,上述重量体与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相结合。
7.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缓冲部件设置步骤,在衣物处理装置的壳体的基座和多个支撑部件之间设置用于缓冲滚筒的振动的缓冲部件;
上述缓冲部件设置步骤包括:
减震器设置步骤,上述减震器的下端与上述壳体的底面相连接,
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上述减震器的上端与上述减震器支架相连接,以及
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以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的高度低于与上述减震器支架相连接的上述减震器的连接轴的高度的方式配置上述支撑部件;
弹性部件结合步骤,在多个上述支撑部件与上述基座之间结合多个弹性部件;
多个上述支撑部件具有从配置于外桶后方的轴承罩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一托架和多个从上述第一托架弯曲并向前方延伸的第二托架;
多个上述减震器包括:
从多个上述第二托架沿着上述基座的左右方向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一减震器、从多个上述第二托架沿着上述基座的前后方向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二减震器、从多个上述第一托架沿着上述基座的左右方向向下延伸的多个第三减震器;
上述减震器支架配置步骤包括:
多个上述第一减震器以具有沿着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轴的方式连接的多个第一减震器连接步骤,
多个上述第二减震器以具有沿着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轴的方式连接的多个第二减震器连接步骤,
在多个上述第一托架上连接多个第三减震器的多个第三减震器连接步骤;
上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制造步骤,包括在上述轴承罩上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连接多个上述支撑部件的轴承罩连接步骤;
上述多个弹性部件包括:分别对多个上述第二托架的后方端部弹性支撑的多个后方弹性部件、分别对多个第二托架的前方端部弹性支撑的多个前方弹性部件;
上述弹性部件结合步骤包括:
在多个上述第二托架的后方端部与上述基座之间结合多个上述后方弹性部件的多个后方弹性部件结合步骤,
在多个上述第二托架的前方端部与上述基座之间结合多个上述前方弹性部件的多个前方弹性部件结合步骤;
多个上述第一托架、多个上述第二托架、多个上述第一减震器、多个上述第二减震器、多个上述第三减震器、多个上述前方弹性部件、多个上述后方弹性部件都以关于上述滚筒的旋转轴轴线方向左右彼此对称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中,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为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后方的弯折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步骤中,从上述壳体的后方朝向前方插入连接轴,使得上述第一减震器连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中,上述第一减震器以从上述减震器支架朝向上述壳体内侧沿着上述壳体的底面延伸的方式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减震器连接步骤中,上述第三减震器沿着上述壳体的左右方向从上述支撑部件朝向上述壳体的侧面向上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中,上述减震器支架连接于上述支撑部件的下表面,连接部件通过上述支撑部件插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撑部件配置步骤中,上述支撑部件在连接于上述轴承罩之后,连接于上述减震器支架。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件-轴承罩组装体制造步骤还包括在上述支撑部件的最下端部连接重量体的重量体连接步骤。
CN201510030166.2A 2014-01-21 2015-01-21 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790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07395A KR102204005B1 (ko) 2014-01-21 2014-01-21 의류처리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014-0007395 2014-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0173A CN104790173A (zh) 2015-07-22
CN104790173B true CN104790173B (zh) 2017-08-08

Family

ID=52354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0166.2A Active CN104790173B (zh) 2014-01-21 2015-01-21 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63816B2 (zh)
EP (1) EP2896733B1 (zh)
KR (1) KR102204005B1 (zh)
CN (1) CN1047901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2328A (zh) * 2017-07-14 2019-01-22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波轮洗衣机
KR102628099B1 (ko) 2019-02-01 2024-0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처리장치 및 의류처리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111058238A (zh) * 2019-12-16 2020-04-24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减震座及滚筒洗衣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1810B1 (en) * 2000-10-31 2005-01-19 CANDY S.p.A. Inclined washing machine with shock absorbing device
CN101294344A (zh) * 2007-04-25 2008-10-29 Lg电子株式会社 滚筒式洗衣机
EP2280111A2 (en) * 2002-12-27 2011-02-02 LG Electronics Inc.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CN104294538A (zh) * 2013-07-16 2015-0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09210A1 (de) * 1991-03-21 1992-09-24 Bauknecht Hausgeraete Waschmaschine
IT1261350B (it) * 1993-11-30 1996-05-14 Merloni Elettrodomestici Spa Macchina lavabiancheria a caricamento frontale agevolato.
JP3699855B2 (ja) * 1999-03-15 2005-09-28 株式会社東芝 ドラム式洗濯機
US20050005650A1 (en) * 2003-07-08 2005-01-13 Kim Kwang Soo Bracket for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KR100637668B1 (ko) * 2005-09-01 2006-10-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
KR100808192B1 (ko) * 2006-04-12 2008-02-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럼 세탁기
KR100786083B1 (ko) 2006-03-29 2007-1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탑 로딩 드럼 세탁기
US7536882B2 (en) * 2006-03-29 2009-05-26 Lg Electronics Inc.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KR100777299B1 (ko) * 2006-06-09 2007-1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 또는 건조를 위한 기계장치
KR20100080415A (ko) 2008-12-30 2010-07-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장치
WO2010077090A2 (en) 2008-12-31 2010-07-08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1810B1 (en) * 2000-10-31 2005-01-19 CANDY S.p.A. Inclined washing machine with shock absorbing device
EP2280111A2 (en) * 2002-12-27 2011-02-02 LG Electronics Inc.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CN101294344A (zh) * 2007-04-25 2008-10-29 Lg电子株式会社 滚筒式洗衣机
CN104294538A (zh) * 2013-07-16 2015-0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87030A (ko) 2015-07-29
US20150204002A1 (en) 2015-07-23
EP2896733A1 (en) 2015-07-22
EP2896733B1 (en) 2016-10-12
US9963816B2 (en) 2018-05-08
CN104790173A (zh) 2015-07-22
KR102204005B1 (ko) 2021-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05891B2 (ja) ドラム洗濯機及びそのドラム
CN104790173B (zh) 衣物处理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06314797A (ja) 洗濯機
AU2010253601B2 (en) Supporting suspension of a laundry machine
US9103063B2 (en) Laundry machine with suspension assembly
EP2826907B1 (en)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BRPI0923841B1 (pt) Máquina de lavanderia
KR101635870B1 (ko) 세탁장치
US20120104912A1 (en) Laundry machine
KR101819507B1 (ko) 세탁장치
KR102229974B1 (ko) 세탁장치
KR20120102298A (ko) 세탁장치
KR20120101795A (ko) 세탁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