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1735A -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1735A
CN104781735A CN201380053120.1A CN201380053120A CN104781735A CN 104781735 A CN104781735 A CN 104781735A CN 201380053120 A CN201380053120 A CN 201380053120A CN 104781735 A CN104781735 A CN 104781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shaft member
intensification
bearing
deve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31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1735B (zh
Inventor
田中知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81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1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1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1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在使用具有树脂制的旋转轴部件的输送部件时,能够防止由旋转轴部件与轴承的摩擦引起的调色剂在轴承附近的熔化和粘附的显影装置。显影装置(200)具备:显影槽(201);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第一轴承(212a)和第二轴承(213a);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以及导热系数比第一轴承(212a)和第二轴承(213a)的导热系数高的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和架设在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的挠曲抑制带(211a)。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和使用该显影装置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已广为人知。显影装置通过在显影槽内搅拌双组分显影剂,使调色剂和载体之间产生摩擦,由此,使调色剂带电。带电后的调色剂被供给至显影辊的表面,利用静电吸引力从显影辊向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移动。由此,在感光鼓上形成基于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像。通过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并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近年来,要求图像形成装置高速化和小型化,与此相伴,需要迅速并且充分地进行显影剂的带电,并且迅速地进行显影剂的输送。作为为实现该要求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在显影槽内设置有分隔壁,利用该分隔壁将显影槽划分为:沿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延伸,夹着分隔壁相对的第一显影剂输送路径和第二显影剂输送路径;和使第一显影剂输送路径和第二显影剂输送路径在分隔壁的长度方向两端侧连通的第一连通路径和第二连通路径,在第一显影剂输送路径内和第二显影剂输送路径内,设置有作为输送显影剂的输送部件的第一螺旋螺杆和第二螺旋螺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97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显影装置中的第一螺旋螺杆和第二螺旋螺杆,是在圆柱形状的旋转轴部件上设置有呈螺旋状围绕该旋转轴部件的侧面的螺旋叶片的部件。旋转轴部件由设置在显影槽中的轴承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该旋转轴部件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设置有被动齿轮,该被动齿轮和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旋转驱动源连接的驱动齿轮卡合。通过由旋转驱动源引起的驱动齿轮的旋转,旋转轴部件与被动齿轮一起围绕轴线旋转,由此,显影剂由设置在旋转轴部件上的螺旋叶片输送。
上述那样的螺旋螺杆,从制造的容易程度出发,大多以树脂作为材料一体地形成螺旋叶片和旋转轴部件。但是,在旋转轴部件由树脂形成的情况下,旋转轴部件的刚性低,旋转轴部件容易在螺旋螺杆旋转时驱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分离的方向挠曲。当旋转轴部件挠曲时,在旋转轴部件与轴承的接触部局部地产生过大的压力,通过旋转轴部件与轴承的摩擦而产生的摩擦热变大,容易产生旋转轴部件的不均匀磨损。当旋转轴部件的不均匀磨损进一步发展时,有可能旋转轴部件的挠曲量变大,产生更大的摩擦热,轴承附近的温度变高,调色剂在轴承附近熔化和粘附。当在轴承附近调色剂熔化和粘附时,由于与熔化和粘附的调色剂的摩擦,由螺旋螺杆循环输送的调色剂的搅拌性和输送性降低。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具有树脂制的旋转轴部件的输送部件时,能够防止由旋转轴部件与轴承的摩擦引起的调色剂在轴承附近的熔化和粘附的显影装置和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显影装置,其为用于将在像载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影槽,该显影槽具有壁部,由该壁部规定用于收容显影剂的内部空间;
多个显影剂输送部,该多个显影剂输送部设置在上述显影槽内,各自具有由树脂构成的旋转轴部件和被固定在该旋转轴部件上的螺旋叶片,该多个显影剂输送部各自通过围绕上述旋转轴部件的轴线旋转来输送被收容在上述显影槽内的显影剂;
多个轴承,该多个轴承设置在上述壁部,分别与上述多个显影剂输送部对应;
多个升温抑制部,该多个升温抑制部的导热系数比上述旋转轴部件和上述轴承的导热系数高,该多个升温抑制部分别与上述多个显影剂输送部和上述多个轴承对应,该多个升温抑制部构成为筒形状,插入有对应的上述旋转轴部件,该多个升温抑制部的一部分介于对应的上述旋转轴部件与对应的上述轴承之间,并且另一部分配置在上述显影槽外的空间;和
挠曲抑制带,该挠曲抑制带架设(张紧架设)在上述多个升温抑制部的上述另一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优选上述挠曲抑制带具有翅片(fin)。
另外,本发明优选上述升温抑制部具有抑制上述挠曲抑制带的位置偏移的突起。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显影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设置于多个显影剂输送部的多个升温抑制部,架设(张紧架设)有挠曲抑制带,因此,旋转轴部件的挠曲被抑制。另外,升温抑制部的导热系数比旋转轴部件和轴承的导热系数高,因此,轴承附近的热向升温抑制部移动。因此,由旋转轴部件的不均匀磨损引起的大的摩擦热的产生被抑制,并且,在轴承附近产生的热通过升温抑制部迅速地向外部散热。因此,即使设置有具有树脂制的旋转轴部件的显影剂输送部,也能够防止由旋转轴部件与轴承的摩擦引起的调色剂在轴承附近的熔化和粘附。
另外,根据本发明,挠曲抑制带具有翅片,因此,能够使挠曲抑制带的表面积变大,能够利用挠曲抑制带高效率地进行散热。
另外,根据本发明,升温抑制部具有抑制挠曲抑制带的位置偏移的突起,因此,能够利用挠曲抑制带更可靠地抑制旋转轴部件的挠曲。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上述显影装置防止调色剂在轴承附近的熔化和粘附,因此,能够防止由显影剂输送部循环输送的调色剂的搅拌性和输送性的降低,能够稳定地形成良好的图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和优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变得更加明确。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显影装置200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以图2所示的线III-III为切断面线(剖面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
图4是以图2所示的线IV-IV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
图5是显影装置200的侧面图。
图6是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以及挠曲抑制带211的立体图。
图7是挠曲抑制带211的正面图。
图8是变形方式中的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以及挠曲抑制带211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具备本发明的显影装置20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兼具复印功能、打印功能和传真功能的复合机,根据被传送的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全彩色或单色的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复印模式、打印模式和传真模式这3种印刷模式,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操作部的操作输入、来自个人计算机、便携式终端装置、信息记录介质、使用存储装置的外部设备等的印刷作业的接收,由未图示的控制单元部选择印刷模式。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调色剂像形成部20、转印部30、定影部40、记录介质供给部50、排出部60和未图示的控制单元部。调色剂像形成部20包括:感光鼓21b、21c、21m、21y;带电部22b、22c、22m、22y;曝光单元23;显影装置200b、200c、200m、200y;清洁单元25b、25c、25m、25y;调色剂盒300b、300c、300m、300y;和调色剂供给管250b、250c、250m、250y。转印部30包括:中间转印带31;驱动辊32;从动辊33;中间转印辊34b、34c、34m、34y;转印带清洁单元35;和转印辊36。
感光鼓21、带电部22、显影装置200、清洁单元25、调色剂盒300、调色剂供给管250和中间转印辊34,为了与彩色图像信息中包含的黑色(b)、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各颜色的图像信息对应,分别各设置有4个。在本说明书中,在对根据各颜色各设置有4个的各部件进行区別的情况下,在表示各部件的数字的末尾添加表示各颜色的字母作为参照符号,在总称各部件的情况下,仅以表示各部件的数字作为参照符号。
感光鼓21是像载持体,由未图示的驱动部以能够围绕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包括导电性基体和在该导电性基体的表面形成的光导电层。导电性基体能够采用各种形状,例如能够列举圆筒状、圆柱状、薄膜片状等。光导电层由通过照射光而显示出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作为感光鼓21,例如能够使用包括由铝形成的圆筒状部件(导电性基体)和在该圆筒状部件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由非晶硅(a-Si)、硒(Se)或有机光半导体(OPC)构成的薄膜(光导电层)的感光鼓。
带电部22、显影装置200和清洁单元25围绕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带电部22配置在显影装置200和清洁单元25的铅垂方向下方。
带电部22是使感光鼓21表面带电为规定的极性和电位的装置。带电部22在面对感光鼓21的位置沿感光鼓2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接触带电方式的情况下,带电部22以与感光鼓21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在非接触带电方式的情况下,带电部22以与感光鼓21表面分离的方式设置。
带电部22与显影装置200、清洁单元25等一起设置在感光鼓21的周围。优选带电部22设置在与显影装置200、清洁单元25等相比更靠近感光鼓21的位置。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感光鼓21的带电不良的发生。
作为带电部22,能够使用刷型带电装置、辊型带电装置、电晕放电装置、离子产生装置等。刷型带电装置和辊型带电装置是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刷型带电装置中有使用带电刷的带电装置、使用磁刷的带电装置等。电晕放电装置和离子产生装置是非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电晕放电装置中有使用线状的放电电极的带电装置、使用锯齿状的放电电极的带电装置、使用针状的放电电极的带电装置等。
曝光单元23配置成使得从曝光单元23射出的光通过带电部22与显影装置200之间而照射到感光鼓21的表面。曝光单元23通过对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鼓21b、21c、21m、21y表面分别照射与各颜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在感光鼓21b、21c、21m、21y各自的表面形成与各颜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曝光单元23例如能够使用具备激光照射部和多个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作为曝光单元23,也可以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阵列、将液晶快门和光源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单元等。
显影装置200是通过利用调色剂将在感光鼓2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而在感光鼓21上形成调色剂像的装置。在显影装置200的铅垂方向上部,连接有作为筒状部件的调色剂供给管250。关于显影装置20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调色剂盒300配置在显影装置200的铅垂方向上方,储存未使用的调色剂。在调色剂盒300的铅垂方向下部连接有调色剂供给管250。调色剂盒300通过调色剂供给管250向显影装置200供给调色剂。
清洁单元25是将在调色剂像从感光鼓21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之后,在感光鼓21的表面残留的调色剂除去,使感光鼓21的表面清洁的部件。作为清洁单元25,例如可以使用用于刮取调色剂的板状部件、和回收刮取到的调色剂的容器状部件。
根据调色剂像形成部20,对由于带电部22而处于均匀的带电状态的感光鼓21的表面,从曝光单元23照射与图像信息相应的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影装置200向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像。该调色剂像被转印到后述的中间转印带31上。在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之后,在感光鼓21表面残留的调色剂由清洁单元25除去。
中间转印带31是配置在感光鼓21的铅垂方向上方的无端带状部件。中间转印带31由驱动辊32和从动辊33架设而形成环状的路径,沿箭头符号A4方向移动。
驱动辊32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围绕其轴线旋转的方式设置。驱动辊32通过该旋转使中间转印带31向箭头符号A4方向移动。从动辊33以能够跟随驱动辊32的旋转而旋转的方式设置,使中间转印带31产生一定的张力,使得中间转印带31不松弛。
中间转印辊34隔着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1压接,并且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围绕其轴线旋转的方式设置。作为中间转印辊34,例如能够使用在直径8mm~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辊的表面形成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的辊。中间转印辊34与施加转印偏压的未图示的电源连接,具有将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的功能。
转印辊36隔着中间转印带31与驱动辊32压接,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围绕轴线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转印辊36与驱动辊32的压接部(转印压印部(transfer nip section)),被中间转印带31载持并输送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从后述的记录介质供给部50供给的记录介质上。
转印带清洁单元35以隔着中间转印带31与从动辊33相对,并与中间转印带31的调色剂像载持面接触的方式设置。转印带清洁单元35是为了在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将中间转印带31表面的调色剂除去并回收而设置的。当在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调色剂附着在中间转印带31上而残留时,有可能由于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而导致残留调色剂附着在转印辊36上。当调色剂附着在转印辊36上时,该调色剂会将下一次转印的记录介质的背面污染。因此,转印带清洁单元35在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将中间转印带31表面的调色剂除去并回收。
根据转印部30,在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1接触地移动时,对中间转印辊34施加与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转印偏压,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在感光鼓21y、感光鼓21m、感光鼓21c、感光鼓21b上分别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依次重叠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由此形成全彩色调色剂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而被输送至转印压印部,在转印压印部,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被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被输送至后述的定影部40。
记录介质供给部50包括:供纸盒51;搓纸辊(pick-up roller)52a、52b;输送辊53a、53b;定位辊(registration roller)54;和供纸托盘55。供纸盒5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铅垂方向下部,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储存记录介质的容器状部件。供纸托盘55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外壁面,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部储存记录介质的托盘状部件。作为记录介质,有普通纸、彩色复印用纸、高射投影仪用片材、明信片等。
搓纸辊52a是将储存在供纸盒51中的记录介质逐张地取出,并向用纸输送路径A1输送的部件。输送辊53a是以互相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在用纸输送路径A1中将记录介质向定位辊54输送。搓纸辊52b是将储存在供纸托盘55中的记录介质逐张地取出,并向用纸输送路径A2输送的部件。输送辊53b是以互相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在用纸输送路径A2中将记录介质向定位辊54输送。
定位辊54是以互相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将从输送辊53a、53b输送的记录介质,与被载持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被输送至转印压印部同步地向转印压印部输送。
根据记录介质供给部50,与被载持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像被输送至转印压印部同步地,记录介质从供纸盒51或供纸托盘55被输送至转印压印部,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该记录介质上。
定影部40具备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加热辊41被控制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加压辊42是与加热辊41压接的辊。加热辊41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的同时与加压辊42一起夹持记录介质,由此,使构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熔融而定影在记录介质上。调色剂像定影后的记录介质被输送至排出部60。
排出部60包括输送辊61、排出辊62和排出托盘63。输送辊61是在定影部40的铅垂方向上方以互相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输送辊61将图像定影后的记录介质向排出辊62输送。
排出辊62是以互相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在单面印刷的情况下,排出辊62将完成单面的印刷的记录介质排出至排出托盘63。在双面印刷的情况下,排出辊62将完成单面的印刷的记录介质通过用纸输送路径A3向定位辊54输送,将完成双面的印刷的记录介质排出至排出托盘63。排出托盘63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铅垂方向上表面,储存图像定影后的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未图示的控制单元部。控制单元部例如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空间中的铅垂方向上部,包括存储部、运算部和控制部。通过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铅垂方向上表面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设定的各种设定值、来自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的各处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信息等被输入存储部。另外,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被写入存储部。各种处理例如是记录介质判定处理、附着量控制处理、定影条件控制处理等。
存储部能够使用在该领域中常用的存储部,例如可以列举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等。外部设备能够使用能够形成或取得图像信息,并且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电连接的电气、电子设备,例如可以列举计算机、数字照相机、电视接收机、录像机、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记录器、HDDVD(High-Definition Digital Versatile Disc:高清晰度数字多功能光盘)记录器、蓝光光盘记录器、传真装置、便携式终端装置等。
运算部将被写入存储部的各种数据(图像形成命令、检测结果、图像信息等)和各种处理的程序取出,进行各种判定。控制部根据运算部的判定结果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各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进行动作控制。
控制部和运算部包括由具备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的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等实现的处理电路。控制单元部在包括该处理电路的同时包括主电源,电源不仅向控制单元部供给电力,而且也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各装置供给电力。
接着,对显影装置2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显影装置20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以图2所示的线III-III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图4是以图2所示的线IV-IV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图5是显影装置200的侧面图。
显影装置200是通过向感光鼓21的表面供给调色剂,将在感光鼓21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装置。显影装置200包括:显影槽201;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显影辊204;显影槽盖205;刮刀206;分隔壁207;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209b;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210b;和挠曲抑制带211a、211b。在不对各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209b进行区别的情况下,总称为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在不对各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210b进行区别的情况下,总称为第二升温抑制部210,在不对各挠曲抑制带211a、211b进行区别的情况下,总称为挠曲抑制带211。
显影槽201是由侧壁部201a、201b和底壁部201c形成内部空间的部件,在该内部空间储存显影剂。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显影剂,可以为仅由调色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也可以为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在显影槽201中,侧壁部201a、201b和底壁部201c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为不同的部件。显影槽201例如由聚乙烯、聚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成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
在显影槽201的铅垂方向上方设置有显影槽盖205,在显影槽201的内部空间设置有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显影辊204、刮刀206和分隔壁207。另外,在显影槽201的铅垂方向下部(底部)设置有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显影槽201的底部为下方、以作为显影槽201的顶部的显影槽盖205为上方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Z。在显影装置200中,第一方向Z为铅垂方向。
显影槽201在感光鼓21与显影辊204之间设置有开口部。显影辊204包括磁辊,在表面载持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将所载持的显影剂中包含的调色剂向感光鼓21供给。显影辊204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被施加显影偏置电压。被载持在显影辊204上的调色剂,在感光鼓21附近,利用由显影偏置电压引起的静电向感光鼓21移动。
刮刀206是在显影辊204的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部件,其宽度方向的一端被固定在显影槽201上,并且另一端与显影辊204的表面隔开间隔地设置。刮刀206与显影辊204的间隔(刮刀间隙)例如为0.4mm~2.0mm。刮刀206通过与显影辊204的表面隔开间隔地设置,将被载持在显影辊204上的显影剂的量限制为规定量。作为刮刀206的材料,可以列举不锈钢、铝、合成树脂等。
分隔壁207是在显影槽201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沿显影槽2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的部件。分隔壁207遍及显影槽201的底壁部201c与显影槽盖205之间地设置,并且以长度方向两端部与显影槽201的侧壁部201a、201b分离的方式设置。显影槽201的内部空间由分隔壁207划分为第一输送路径P、第二输送路径Q、第一连通路径R和第二连通路径S。
第二输送路径Q是沿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半圆柱状的空间,是面对显影辊204的空间。第一输送路径P是沿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半圆柱状的空间,是夹着分隔壁207与第二输送路径Q相对的空间。第一连通路径R是在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一端部207a侧将第一输送路径P与第二输送路径Q连通的空间。第二连通路径S是在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207b侧将第一输送路径P与第二输送路径Q连通的空间。
显影槽盖205装卸自由地设置在显影槽201的铅垂方向上方,具有供给口部205a。调色剂供给管250在供给口部205a与显影槽盖205连接。供给口部205a是形成用于向显影槽201供给调色剂的开口的开口部,被收容在调色剂盒300中的调色剂经由调色剂供给管250和该开口被供给到显影槽201内。
供给口部205a在第一输送路径P的铅垂方向上方设置在第二连通路径S的附近。更详细而言,供给口部205a设置成:在该供给口部205a形成的开口面对第一输送路径P,并且在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与第二连通路径S相同的位置。
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P内。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对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进行输送使该显影剂从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207b侧向长度方向一端部207a侧流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输送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称为第二方向X1。第二方向X1是与第一方向Z垂直地交叉的方向,也是从第二连通路径S向第一连通路径R去的方向。此外,将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1垂直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Y”。
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是包括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第一螺旋叶片202b和第一齿轮202c的螺旋螺杆状部件。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是在第二方向X1和其相反方向延伸的、直径5mm~8mm的圆柱状部件,在第二方向X1下游端与设置在显影槽201外的第一齿轮202c连接。
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第二方向X1下游端部被插入并固定在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的后述的第一旋转筒2091a,与该第一旋转筒2091a一起被插入作为径向轴承的第一轴承212a,该第一轴承212a被固定在显影槽201的侧壁部201a。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第二方向X1下游端延伸至显影槽201外。另外,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第二方向X1上游端部被插入并固定在第一升温抑制部209b的后述的第一旋转筒2091b,与该第一旋转筒2091b一起被插入作为径向轴承的第一轴承212b,该第一轴承212b被固定在显影槽201的侧壁部201b。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第二方向X1上游端延伸至显影槽201外。这样,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由2个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209b和2个第一轴承212a、212b以围绕轴线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对于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209b和第一轴承212a、212b,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第二方向X1下游端部和第二方向X1上游端部以外的部分,设置在第一输送路径P内。在该部分的侧面,固定设置有作为呈螺旋状围绕该侧面的形状的部件的第一螺旋叶片202b。第一螺旋叶片202b的外径例如为10mm~20mm。
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第一螺旋叶片202b和第一齿轮202c例如由聚乙烯、聚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ABS树脂、聚缩醛等树脂材料形成。优选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一螺旋叶片202b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如图3所示,这样的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中,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的未图示的电动机等旋转驱动源连接的驱动齿轮101,与作为被动齿轮的第一齿轮202c卡合。驱动齿轮101在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1设置在与第一齿轮202c和后述的第二齿轮203c相同的位置,在第三方向Y设置在第一齿轮202c与第二齿轮203c之间。驱动齿轮101和第一齿轮202c由旋转驱动源旋转,由此,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围绕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轴线以100rpm~300rpm旋转。此时,第一螺旋叶片202b以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具体而言,第一螺旋叶片202b在第一螺旋叶片202b的位于第一方向Z最上部的部分远离分隔壁207、接近显影槽201的底壁部201c的旋转方向G1上进行旋转运动。这样的旋转运动的结果,储存在第一输送路径P的显影剂被输送至第二方向X1下游侧。如上所述,显影槽盖205的供给口部205a在第一输送路径P的铅垂方向上方形成在第二连通路径S的附近,因此,调色剂盒300内的未使用的调色剂首先被供给至第一输送路径P,然后,由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输送至第一输送路径P的第二方向X1下游侧。
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Q内。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对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进行输送使该显影剂从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一端部207a侧向长度方向另一端部207b侧流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输送显影剂的输送方向称为方向X2。方向X2是第二方向X1的相反方向,是从第一连通路径R向第二连通路径S去的方向。
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是包括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第二螺旋叶片203b和第二齿轮203c的螺旋螺杆状部件。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是在方向X2和其相反方向上延伸的、直径5mm~8mm的圆柱状部件,在方向X2上游端与设置在显影槽201外的第二齿轮203c连接。
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方向X2上游端部被插入并固定在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的后述的第二旋转筒2101a,与该第二旋转筒2101a一起被插入作为径向轴承的第二轴承213a,该第二轴承213a被固定在显影槽201的侧壁部201a。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方向X2上游端延伸至显影槽201外。另外,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方向X2下游端部被插入并固定在第二升温抑制部210b的后述的第二旋转筒2101b,与该第二旋转筒2101b一起被插入作为径向轴承的第二轴承213b,该第二轴承213b被固定在显影槽201的侧壁部201b。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方向X2下游端延伸至显影槽201外。这样,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由2个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210b和2个第二轴承213a、213b以围绕轴线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关于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210b和第二轴承213a、213b,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方向X2上游端部和方向X2下游端部以外的部分,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Q内。在该部分的侧面,固定设置有作为呈螺旋状围绕该侧面的形状的部件的第二螺旋叶片203b。第二螺旋叶片203b的外径例如为10mm~20mm。
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第二螺旋叶片203b和第二齿轮203c例如由聚乙烯、聚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ABS树脂、聚缩醛等树脂材料形成。优选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和第二螺旋叶片203b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如图3所示,这样的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中,与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的未图示的电动机等旋转驱动源连接的驱动齿轮101,与作为被动齿轮的第二齿轮203c卡合,驱动齿轮101和第二齿轮203c由该旋转驱动源旋转,由此,围绕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轴线以100rpm~300rpm旋转。此时,第二螺旋叶片203b以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运动。具体而言,第二螺旋叶片203b在第二螺旋叶片203b的位于第一方向Z最上部的部分远离显影槽201的底壁部201c、接近分隔壁207的旋转方向G2上进行旋转运动。这样的旋转运动的结果,储存在第二输送路径Q的双组分显影剂被输送至方向X2下游侧。
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在显影槽201的底部安装在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的铅垂方向下方,以传感面在第二输送路径Q的中央部露出的方式设置。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与未图示的调色剂浓度控制部电连接。
调色剂浓度控制部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检测的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驱动调色剂盒300,进行将调色剂供给至显影槽201内的控制。更具体而言,调色剂浓度控制部对由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得到的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是否低于规定的设定值进行判断,在判断为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低于规定的设定值的情况下,发送用于驱动调色剂盒300的控制信号,将调色剂供给至显影槽201内。
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电源对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施加用于驱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的驱动电压、和用于将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向调色剂浓度控制部输出的控制电压。由电源进行的对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的电压施加,由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
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能够使用一般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例如能够使用透射光检测传感器、反射光检测传感器、透磁率检测传感器等。这些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中,优选使用透磁率检测传感器。作为透磁率检测传感器,例如可以列举TS-L(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造)、TS-A(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造)、TS-K(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造)等。
图6是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以及挠曲抑制带211的立体图。图7是挠曲抑制带211的正面图。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具有由第一轴承212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第一旋转筒2091a,第一升温抑制部209b具有由第一轴承212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第一旋转筒2091b。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具有由第二轴承213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第二旋转筒2101a,第二升温抑制部210b具有由第二轴承213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第二旋转筒2101b。挠曲抑制带211a架设在第一旋转筒2091a和第二旋转筒2101a上,挠曲抑制带211b架设在第一旋转筒2091b和第二旋转筒2101b上。
如图3所示,第一轴承212a是设置于在显影槽201的侧壁部201a形成的孔部201aa的大致圆筒状部件,第一轴承212b是设置于在显影槽201的侧壁部201b形成的孔部201ba的大致圆筒状部件。第一轴承212a、212b是由摩擦阻力低的树脂材料(例如浸渍或涂敷有硅油的、聚乙烯、聚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ABS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的滑动轴承。
另外,如图3所示,第二轴承213a是设置于在显影槽201的侧壁部201a形成的孔部201ab的大致圆筒状部件,第二轴承213b是设置于在显影槽201的侧壁部201b形成的孔部201bb的大致圆筒状部件。第二轴承213a、213b是由摩擦阻力低的树脂材料(例如浸渍或涂敷有硅油的、聚乙烯、聚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ABS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的滑动轴承。
图6所示的第一旋转筒2091a、2091b是在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圆筒状部件,是内径与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直径相同或比其稍大、并且外径与第一轴承212a、212b的内径相同或比其稍小的圆筒状部件。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端部被插入并固定在第一旋转筒2091a、2091b,第一旋转筒2091a、2091b与该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一起由第一轴承212a、212b支承。第一旋转筒2091a、2091b被固定在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因此,与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旋转联动,围绕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轴线旋转。
第一旋转筒2091a,由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内温度和比该装置内温度稍高的温度下的导热系数(以下,简称为“导热系数”)比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一轴承212a高的材料形成。第一旋转筒2091b由导热系数比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一轴承212b高的材料形成。显影装置200的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一轴承212a、212b,如上所述由聚乙烯、聚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ABS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因此,第一旋转筒2091a、2091b由导热系数比这些树脂材料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一旋转筒2091a、2091b可以由使铝、铜、不锈钢等导热系数高的金属粉分散在这些树脂材料中而得到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铝、铜、不锈钢等金属形成,还可以由包含这些金属的合金形成。在显影装置200中,第一旋转筒2091a、2091b由不锈钢形成。
第一旋转筒2091a、2091b从显影槽201的内壁面延伸设置至显影槽201外的空间,第一旋转筒2091a、2091b的一部分在显影槽201外的空间露出。更详细而言,第一旋转筒2091a的方向X2端部介于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与第一轴承212a之间,并且第一旋转筒2091a的第二方向X1端部在显影槽201外的空间露出。另外,第一旋转筒2091b的第二方向X1端部介于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与第一轴承212b之间,并且第一旋转筒2091b的方向X2端部在显影槽201外的空间露出。
在第一旋转筒2091a的、在显影槽201外的空间露出的部分,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形成有用于抑制在该部分架设的挠曲抑制带211a的位置偏移的2个圆盘状突起2092a。另外,在第一旋转筒2091b的、在显影槽201外的空间露出的部分,第一升温抑制部209b形成有用于抑制在该部分架设的挠曲抑制带211b的位置偏移的2个圆盘状突起2092b。优选圆盘状突起2092a与第一旋转筒2091a一体地形成,优选圆盘状突起2092b与第一旋转筒2091b一体地形成。
第二旋转筒2101a、2101b是在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圆筒状部件,是内径与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直径相同或比其稍大、并且外径与第二轴承213a、213b的内径相同或比其稍小的圆筒状部件。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端部被插入并固定在第二旋转筒2101a、2101b,第二旋转筒2101a、2101b与该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一起由第二轴承213a、213b支承。第二旋转筒2101a、2101b被固定在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因此,与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旋转联动,围绕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轴线旋转。
第二旋转筒2101a由导热系数比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和第二轴承213a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形成。第二旋转筒2101b由导热系数比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和第二轴承213b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形成。显影装置200的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和第二轴承213a、213b,如上所述由聚乙烯、聚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ABS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因此,第二旋转筒2101a、2101b由导热系数比这些树脂材料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二旋转筒2101a、2101b可以由使铝、铜、不锈钢等导热系数高的金属粉分散在这些树脂材料中而得到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铝、铜、不锈钢等金属形成,还可以由包含这些金属的合金形成。在显影装置200中,第二旋转筒2101a、2101b由不锈钢形成。
第二旋转筒2101a、2101b从显影槽201的内壁面延伸设置至显影槽201外的空间,第二旋转筒2101a、2101b的一部分在显影槽201外的空间露出。更详细而言,第二旋转筒2101a的方向X2端部介于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与第二轴承213a之间,并且第二旋转筒2101a的第二方向X1端部在显影槽201外的空间露出。另外,第二旋转筒2101b的第二方向X1端部介于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与第二轴承213b之间,并且第二旋转筒2101b的方向X2端部在显影槽201外的空间露出。
在第二旋转筒2101a的、在显影槽201外的空间露出的部分,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形成有用于抑制在该部分架设的挠曲抑制带211a的位置偏移的2个圆盘状突起2102a。另外,在第二旋转筒2101b的、在显影槽201外的空间露出的部分,第二升温抑制部210b形成有用于抑制在该部分架设的挠曲抑制带211b的位置偏移的2个圆盘状突起2102b。优选圆盘状突起2102a与第二旋转筒2101a一体地形成,优选圆盘状突起2102b与第二旋转筒2101b一体地形成。
图6和图7所示的挠曲抑制带211具有:以第二方向X1和其相反方向(方向X2)为宽度方向的作为无端带状部件的带主体2111;和设置在该带主体2111的外周面的多个翅片2112。挠曲抑制带211a具有带主体2111a和翅片2112a,挠曲抑制带211b具有带主体2111b和翅片2112b。
挠曲抑制带211a是抑制在驱动齿轮101旋转时,第一齿轮202c和第二齿轮203c要从该驱动齿轮101离开,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挠曲的部件,以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与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距离被保持为一定的方式,架设在被固定于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与被固定于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挠曲抑制带211b是抑制在驱动齿轮101旋转时,第一齿轮202c和第二齿轮203c要从该驱动齿轮101离开,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挠曲的部件,以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与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距离被保持为一定的方式,架设在被固定于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第一升温抑制部209b与被固定于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第二升温抑制部210b。
带主体2111a、2111b在驱动齿轮101旋转时的位置偏移,由圆盘状突起2092a、2092b、2102a、2102b抑制。更详细而言,由在第一旋转筒2091a上以夹着带主体2111a的宽度方向两端的方式从该第一旋转筒2091a的侧面突出的圆盘状突起2092a、和在第二旋转筒2101a上以夹着带主体2111a的宽度方向两端的方式从该第二旋转筒2101a的侧面突出的圆盘状突起2102a,抑制在驱动齿轮101旋转时带主体2111a蛇行(像蛇那样曲折地行进)。另外,由在第一旋转筒2091b上以夹着带主体2111b的宽度方向两端的方式从该第一旋转筒2091b的侧面突出的圆盘状突起2092b、和在第二旋转筒2101b上以夹着带主体2111b的宽度方向两端的方式从该第二旋转筒2101b的侧面突出的圆盘状突起2102b,抑制在驱动齿轮101旋转时带主体2111b蛇行。
翅片2112是用于将带主体2111的热放出的部件。各翅片2112例如为矩形板状部件,在带主体2111的外周面上等间隔地设置。设置在带主体2111上的翅片2112的数量能够适当地设定。优选翅片2112与带主体2111一体地形成。
带主体2111a和翅片2112a由导热系数比第一旋转筒2091a和第二旋转筒2101a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形成。带主体2111b和翅片2112b由导热系数比第一旋转筒2091b和第二旋转筒2101b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形成。显影装置200的第一旋转筒2091a、2091b和第二旋转筒2101a、2101b如上所述由不锈钢形成,因此,带主体2111和翅片2112由导热系数比不锈钢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形成。例如,带主体2111和翅片2112由导热系数比不锈钢的导热系数高的铝或铜等金属形成。在显影装置200中,带主体2111和翅片2112由铜形成。
带主体2111的厚度和翅片2112的厚度能够根据材质适当地设定。例如,由铜形成的带主体2111的厚度为50μm~100μm,由铜形成的翅片2112的厚度为50μm~100μm。
根据具备这样的结构的显影装置200,通过驱动齿轮101旋转,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旋转,由此,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按照第一输送路径P、第一连通路径R、第二输送路径Q、第二连通路径S的顺序被循环输送。被循环输送的显影剂中的一部分在第二输送路径Q被载持在显影辊204的表面上,被载持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向感光鼓21移动而依次被消耗,形成图像。
当如上述那样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旋转时,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的第一齿轮202c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的第二齿轮203c分别要从驱动齿轮101离开。但是,在被固定于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的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端部的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被固定于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的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端部的第二升温抑制部210架设有挠曲抑制带211,因此,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挠曲被抑制。另外,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的导热系数,比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以及第一轴承212a、212b和第二轴承213a、213b的导热系数高,因此,第一轴承212a、212b和第二轴承213a、213b附近的热向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移动。
因此,在显影装置200中,由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不均匀磨损导致的大的摩擦热的产生被抑制,并且在第一轴承212a、212b和第二轴承213a、213b附近产生的热通过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迅速地向外部散热。因此,即使设置有具有树脂制的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也能够防止由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以及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与第一轴承212a、212b以及第二轴承213a、213b的摩擦引起的、调色剂在第一轴承212a、212b和第二轴承213a、213b附近的熔化和粘附。此外,在显影装置200中,在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轴线方向两端部设置有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架设有挠曲抑制带211,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仅在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第一齿轮202c侧的一个端部设置第一升温抑制部209,仅在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第二齿轮203c侧的一个端部设置第二升温抑制部210,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的另一个端部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另一个端部如以往那样由被固定在显影槽201的轴承直接支承。
在显影装置200中,挠曲抑制带211的导热系数比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的导热系数高。因此,移动至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的热,向挠曲抑制带211移动。由此,能够利用被架设在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的挠曲抑制带211进行散热,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调色剂在第一轴承212a、212b和第二轴承213a、213b附近的熔化和粘附。
另外,在显示装置200中,挠曲抑制带211在带主体21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翅片2112。因此,能够使挠曲抑制带211的表面积变大,能够更高效率地利用挠曲抑制带211进行散热。
另外,在显示装置200中,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具有圆盘状突起2092a、2092b、2012a、2012b。挠曲抑制带211的位置偏移被圆盘状突起2092a、2092b、2012a、2012b抑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挠曲。
具备以上说明的显影装置20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防止调色剂在第一轴承212a、212b和第二轴承213a、213b附近的熔化和粘附,因此,能够防止由第一显影剂输送部202和第二显影剂输送部203循环输送的调色剂的搅拌性和输送性的降低,能够稳定地形成良好的图像。
接着,对显影装置200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在变形方式中,除了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以及挠曲抑制带211的结构以外,与上述的方式相同。图8是变形方式中的第一升温抑制部209和第二升温抑制部210以及挠曲抑制带211的立体图,与图6对应。以下的说明全部是对变形方式进行的说明。
如图8所示,变形方式中的第一升温抑制部209a具有多个爪状突起2093a代替圆盘状突起2092a。多个爪状突起2093a以在第一旋转筒2091a的轴线方向上在2个位置,在该第一旋转筒2091a的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从该第一旋转筒2091a的侧面突出。当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围绕轴线旋转时,第一旋转筒2091a和设置在该第一旋转筒2091a的多个爪状突起2093a也围绕该轴线旋转。另外,变形方式中的第一升温抑制部209b具有多个爪状突起2093b代替圆盘状突起2092b。多个爪状突起2093b以在第一旋转筒2091b的轴线方向上在2个位置,在该第一旋转筒2091b的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从该第一旋转筒2091b的侧面突出。当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围绕轴线旋转时,第一旋转筒2091b和设置在该第一旋转筒2091b的多个爪状突起2093b也围绕该轴线旋转。另外,变形方式中的第二升温抑制部210a具有多个爪状突起2103a代替圆盘状突起2102a。多个爪状突起2103a以在第二旋转筒2101a的轴线方向上在2个位置,在该第二旋转筒2101a的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从该第二旋转筒2101a的侧面突出。当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围绕轴线旋转时,第二旋转筒2101a和设置在该第二旋转筒2101a的多个爪状突起2103a也围绕该轴线旋转。另外,变形方式中的第二升温抑制部210b具有多个爪状突起2103b代替圆盘状突起2102b。多个爪状突起2103b以在第二旋转筒2101b的轴线方向上在2个位置,在该第二旋转筒2101b的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从该第二旋转筒2101b的侧面突出。当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围绕轴线旋转时,第二旋转筒2101b和设置在该第二旋转筒2101b的多个爪状突起2103b也围绕该轴线旋转。
如图8所示,变形方式中的带主体2111a,以在宽度方向上在2个位置,在长度方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孔2111aa。形成孔2111aa的间隔与设置爪状突起2093a、2103a的间隔相同。另外,变形方式中的带主体2111b,以在宽度方向上在2个位置,在长度方向上成为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孔2111ba。形成孔2111ba的间隔与设置爪状突起2093b、2103b的间隔相同。
爪状突起2093a被插入在带主体2111a的与第一旋转筒2091a抵接的部分形成的孔2111aa,爪状突起2103a被插入在带主体2111a的与第二旋转筒2101a抵接的部分形成的孔2111aa。另外,爪状突起2093b被插入在带主体2111b的与第一旋转筒2091b抵接的部分形成的孔2111ba,爪状突起2103b被插入在带主体2111b的与第二旋转筒2101b抵接的部分形成的孔2111ba。因此,当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旋转,其结果,爪状突起2093a、2093b、2103a、2103b旋转时,带主体2111a、2111b的位置偏移被抑制,并且该带主体2111a、2111b在长度方向上被行走驱动。由此,能够抑制热聚集在设置在带主体2111a、2111b的外周面上的翅片2112a、2112b的周围,容易将第一轴承212a、212b和第二轴承213a、213b以及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冷却。
如图8所示,为了产生向显影槽201去的空气的流动,翅片2112a、2112b以主面的法线方向相对于带主体2111a、2111b的长度方向成大于0°小于90°的角度θ的方式设置。因此,当带主体2111a、2111b在长度方向上被行走驱动时,能够利用翅片2112a、2112b向显影槽201送风,更容易将第一轴承212a、212b和第二轴承213a、213b附近冷却。此外,优选翅片2112a、2112b厚度更薄,使得当带主体2111a、2111b在长度方向上被行走驱动时能够弹性变形。
根据这样的变形方式,能够更高效率地将第一轴承212a、212b和第二轴承213a、213b附近冷却,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调色剂的熔化和粘附。此外,在该变形方式中,也可以如上所述仅在第一旋转轴部件202a和第二旋转轴部件203a的一个端部设置挠曲抑制带211。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范围内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表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限制。另外,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变形和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20  调色剂像形成部
30  转印部
40  定影部
50  记录介质供给部
60  排出部
100  图像形成装置
101  驱动齿轮
200、200b、200c、200m、200y  显影装置
201  显影槽
202  第一显影剂输送部
202a  第一旋转轴部件
202b  第一螺旋叶片
202c  第一齿轮
203  第二显影剂输送部
203a  第二旋转轴部件
203b  第二螺旋叶片
203c  第二齿轮
204  显影辊
205  显影槽盖
207  分隔壁
209、209a、209b  第一升温抑制部
210、210a、210b  第二升温抑制部
211、211a、211b  挠曲抑制带
212a、212b  第一轴承
213a、213b  第二轴承
250、250b、250c、250m、250y  调色剂供给管
300、300b、300c、300m、300y  调色剂盒
2092a、2092b、2102a、2102b  圆盘状突起
2093a、2093b、2103a、2103b  爪状突起
2112、2112a、2112b  翅片

Claims (4)

1.一种显影装置,其为用于将在像载持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影槽,该显影槽具有壁部,由该壁部规定用于收容显影剂的内部空间;
多个显影剂输送部,该多个显影剂输送部设置在所述显影槽内,各自具有由树脂形成的旋转轴部件和被固定在该旋转轴部件上的螺旋叶片,该多个显影剂输送部各自通过围绕所述旋转轴部件的轴线旋转来输送被收容在所述显影槽内的显影剂;
多个轴承,该多个轴承设置在所述壁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显影剂输送部对应;
多个升温抑制部,该多个升温抑制部的导热系数比所述旋转轴部件和所述轴承的导热系数高,该多个升温抑制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显影剂输送部和所述多个轴承对应,该多个升温抑制部构成为筒形状,插入有对应的所述旋转轴部件,该多个升温抑制部的一部分介于对应的所述旋转轴部件与对应的所述轴承之间,并且另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显影槽外的空间;和
挠曲抑制带,该挠曲抑制带架设在所述多个升温抑制部的所述另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曲抑制带具有翅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温抑制部具有抑制所述挠曲抑制带的位置偏移的突起。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CN201380053120.1A 2012-10-11 2013-09-20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781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5977 2012-10-11
JP2012225977A JP5586674B2 (ja) 2012-10-11 2012-10-11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CT/JP2013/075579 WO2014057794A1 (ja) 2012-10-11 2013-09-20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1735A true CN104781735A (zh) 2015-07-15
CN104781735B CN104781735B (zh) 2019-04-19

Family

ID=5047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3120.1A Active CN104781735B (zh) 2012-10-11 2013-09-20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58235B1 (zh)
JP (1) JP5586674B2 (zh)
CN (1) CN104781735B (zh)
WO (1) WO20140577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8608A (zh) * 2018-07-23 2020-02-04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8888B2 (ja) * 2016-11-24 2021-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90029A1 (en) * 1981-09-24 1983-10-05 CONRAD, Rene A. Positive tracking pulley and belt construction
JP2000112228A (ja) * 1998-09-30 2000-04-21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用軸受け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JP2008257075A (ja) * 2007-04-09 2008-10-2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07030142A1 (de) * 2007-06-27 2009-01-02 Breco Antriebstechnik Breher Gmbh & Co. Zahnriemen, bestimmt als Teil einer Anordnung zur Erfassung von Zahnriemen-Längenänderungen
CN102289171A (zh) * 2010-06-17 2011-12-2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5206A (en) * 1984-12-20 1988-02-16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Thermal isolation system for turbochargers and like machines
JP2001228715A (ja) * 2000-02-18 2001-08-24 Nec Yonezawa Ltd 湿式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のキャリア回収機構およびキャリア回収方法
JP2003114577A (ja) * 2001-10-05 2003-04-18 Canon Inc 現像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205031B2 (ja) 2007-10-30 2013-06-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3059A (ja) * 2010-06-17 2012-01-05 Kyocera Mita Corp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85827B2 (ja) * 2011-09-08 2015-09-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5212A (ja) * 2011-12-15 2013-06-24 Sharp Corp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90029A1 (en) * 1981-09-24 1983-10-05 CONRAD, Rene A. Positive tracking pulley and belt construction
JP2000112228A (ja) * 1998-09-30 2000-04-21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用軸受け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JP2008257075A (ja) * 2007-04-09 2008-10-2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07030142A1 (de) * 2007-06-27 2009-01-02 Breco Antriebstechnik Breher Gmbh & Co. Zahnriemen, bestimmt als Teil einer Anordnung zur Erfassung von Zahnriemen-Längenänderungen
CN102289171A (zh) * 2010-06-17 2011-12-2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8608A (zh) * 2018-07-23 2020-02-04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CN110748608B (zh) * 2018-07-23 2022-11-15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1735B (zh) 2019-04-19
JP2014077908A (ja) 2014-05-01
WO2014057794A1 (ja) 2014-04-17
US20150268584A1 (en) 2015-09-24
JP5586674B2 (ja) 2014-09-10
US9158235B1 (en) 2015-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415B (zh) 调色剂排出装置、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75375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17A (zh)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搅拌传送方法
CN104142615A (zh)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50367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8582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423211A (zh)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02158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50842A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18B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781735A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877079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5212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15B (zh) 调色剂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8528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85274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0560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6791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3012A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964144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7132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83504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3432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