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9683A -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以及受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以及受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9683A
CN104779683A CN201510015161.2A CN201510015161A CN104779683A CN 104779683 A CN104779683 A CN 104779683A CN 201510015161 A CN201510015161 A CN 201510015161A CN 104779683 A CN104779683 A CN 104779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ollecting device
service voltage
scope
voltag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51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79683B (zh
Inventor
道坂岳央
若林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79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9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79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9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5/005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5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additional energy repeaters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02J7/02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向多个受电装置同时供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故障等的供电装置、供电方法以及受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具有电源部和控制部,控制部获取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并在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

Description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以及受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装置、供电方法以及受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供电装置、供电方法以及受电装置。这样的供电装置例如被公开在日本特开2013-034367号公报中。
在上述日本特开2013-034367号公报公开了具有控制电路的供电装置,该控制电路对向多个被供电装置(受电装置)供给的电力之和进行检测。在该供电装置中,控制电路进行如下控制,即,对向多个被供电装置供给的电力之和进行检测,基于所检测的电力之和,变更在供电装置内设置的可变电容器的容量。另外,控制电路向检测到被供给的电力的多个被供电装置中的需要供电的多个被供电装置供给电力。
但是,在上述日本特开2013-034367号公报记载的供电装置中,由于进行向需要供电的多个被供电装置供电的控制,所以例如存在供给超过被供电装置容许的受电电压值的供给电压值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被进行超过容许的受电电压值的供电的受电装置有时产生故障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向多个受电装置同时供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故障等的供电装置、供电方法以及受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局面的供电装置具有:电源部,控制部,对电源部进行控制,控制部获取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并在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合理电压范围(Proper Voltage Ranges)为包含由A4WP(Alliance ForWireless Power)标准规定的最佳电压范围(Optimum Voltage Ranges)的概念。
在本发明的第一局面的供电装置中,如上所述,控制部构成为,获取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并在合理电压范围的共通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由此,能够在多个受电装置容许的受电电压值的范围内(合理电压范围内)进行供电。其结果,在对多个受电装置同时供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故障等。
上述第一局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控制部以多个供给电压值向受电装置供给电力以获取受电电压值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受电电压值信息来设定供给电压值。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能够获取与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电源部的供给电压值的范围,所以能够容易将电源部的供给电压值设定在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
在该情况下,优选控制部以规定的供给电压值向受电装置供给电力,并且,以与规定的供给电压值不同的供给电压值向受电装置供给电力,以获取受电电压值信息。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获取与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电源部的供给电压值的范围。
在以规定的供给电压值和与规定的供给电压值不同的供给电压值向受电装置供给电力以获取受电电压值信息的上述供电装置中,优选控制部使电源部的供给电压值从VT_A至VT_B变化ΔVT大小,获取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值的最小附近值VRn_MIN以及最大附近值VRn_MAX和利用供给电压值供电时的多个受电装置的受电电压值VRn_A以及VRn_B,将受电电压值VRn_A和VRn_B之差设为ΔVRn,使用以下的式(1)以及(2)计算出供给电压值的最小附近值VTn_MIN以及最大附近值VTn_MAX。
VTn _ MIM = ( VRn _ MIN - VRn _ A ) × ΔVT ΔVRn + VT _ A · · · ( 1 )
VTn _ MAX = ( VRn _ MAX - VRn _ A ) × ΔVT ΔVRn + VT _ A · · · ( 2 )
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使用上述的式(1)以及(2),能够容易地获取与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电源部的供给电压值的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最小附近值是指最小值或最小值的附近值,最大附近值是指最大值或最大值的附近值。
在上述第一局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控制部针对多个受电装置中的每一个获取与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各自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并且,在第一供给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即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控制电源部的供给电压值处于所获取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能够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包含合理电压值的所有的多个受电装置同时供电而不发生故障等。
在该情况下,优选控制部在存在范围彼此不重复的多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基于受电装置配置在供电装置主体上的顺序,向受电装置供电。如果这样构成,则按照与通过用户将受电装置配置在供电装置主体的顺序相应的顺序向受电装置供电,所以能够按照用户预想的顺序向受电装置供电。
在具有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和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控制部的上述供电装置中,优选控制部在存在范围彼此不重复的多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向最先配置在供电装置主体上受电装置供电。在此,在通过用户将多个受电装置配置在供电装置主体上的情况下,认为用户想要从最先配置的受电装置开始供电。基于该点考虑,在本发明中,由于从最先配置的受电装置供电,所以能够从用户预想的受电装置开始供电。
在具有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和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控制部的上述供电装置中,优选供电装置还具有发送部,发送部向规定的受电装置发送使规定的受电装置的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使规定的受电装置为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由此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能够获取使位置变更的信息,并将使位置变更的信息通知给用户。然后,用户将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移动到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位置,由此,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移动到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位置,相应地,供电装置能够对更多的多个受电装置同时供电。
在具有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和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控制部的上述供电装置中,优选供电装置还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基于多个受电装置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向至少一个受电装置发送使至少一个受电装置的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以扩大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扩大第二供给电压范围,所以第二供给电压范围扩大,相应地,例如在供给电压值发生暂时的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抑制进行超过合理电压值的范围的供电。
在具有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和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控制部的上述供电装置中,优选供电装置还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向规定的受电装置发送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使规定的受电装置为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由于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的受电被停止,所以不会向受电装置的负载施加超过合理电压值的供给电压。其结果,能够更确实地抑制进行超过合理电压值的供电。
在具有发送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的发送部的供电装置中,优选控制部基于供电结束信息的获取,通过发送部向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发送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并向规定的受电装置供电。如果这样构成,则对进行了受电的停止处理的受电装置,也能在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值之间共同的范围进行供电。
在具有发送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的发送部的供电装置中,优选控制部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和规定的受电装置,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交替进行发送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的控制和供电的控制。如果这样构成,则通过使规定的受电装置为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由于供电装置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外的受电装置,都在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值的范围内交替进行供电,所以即使在充电的时间少的情况下,也能对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外的受电装置进行某种程度的充电。
在获取受电电压值信息的上述供电装置中,优选控制部基于受电电压值信息,通过线性近似或二次以上的函数近似获取供给电压值的范围。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容易获取供给电压值的范围,所以能够在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值之间共同的范围内控制电源部的供给电压值。
上述第一局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控制部以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中的中央值,设定供给电压值。如果这样构成,则例如在供给电压值发生暂时的变动的情况下,也能抑制通过合理电压值的范围之外的电压进行供电。
上述第一局面的供电装置中,优选控制部以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中的比中央值大的值,设定供给电压值。如果这样构成,则与以中央值设定供给电压值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供电的速度。
本发明的第二局面的供电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的步骤;在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第二局面的供电方法中,如上所述,包括:获取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的步骤;在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的步骤。由此,在第二局面的供电方法中,也能够在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内进行供电。其结果,在对多个受电装置同时供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故障等。
本发明的第三局面的受电装置,
具有:
通信部,发送合理电压范围的信息,
控制部,通过通信部向外部供电装置发送合理电压范围的信息,外部供电装置构成为,在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另外,控制部通过通信部向外部供电装置发送受电电压值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三局面的受电装置中,如上所述,控制部通过通信部向外部供电装置发送合理电压范围的信息,外部供电装置构成为,在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由此,在本发明的第三局面的受电装置中,在多个受电装置同时受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故障。另外,控制部通过通信部向外部供电装置发送受电电压值信息,由此,外部供电装置能容易地将电源部的供给电压值设定在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
在上述第三局面的受电装置中,优选受电装置还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来自外部供电装置的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如果这样构成,则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获取使位置变更的信息,例如能将使位置变更的信息通知给用户。
在上述第三局面的受电装置中,优选受电装置还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来自外部供电装置的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的受电被停止,所以不会对受电装置的负载施加超过合理电压值的供给电压。其结果,能确实地抑制进行超过合理电压值的供电。
在上述第三局面的受电装置中,优选受电装置还具有充电信息检测部,控制部基于充电信息检测部所获取的充电信息,通过通信部向外部供电装置发送供电结束信息。如果这样构成,则外部供电装置能够获取供电结束信息,所以对进行了受电的停止处理的受电装置,也能在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值之间共同的范围进行供电。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在对多个受电装置同时供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故障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获取(线性近似)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合理电压范围和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对应关系的表。
图5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获取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受电装置的移动的图。
图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移动后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移动后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处理的整体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用于获取合理电压范围信息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用于获取供给电压范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的移动通知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移动通知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供给电压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6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第一受电装置)和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第二受电装置)的判断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7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供电控制处理的整体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供给电压控制处理的流程图(1)。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供给电压控制处理的流程图(2)。
图20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获取(二次函数近似)进行说明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用于获取供给电压范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受电装置的配置的顺序的概略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的供电顺序设定处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具有供电装置1、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和数码相机4。另外,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和数码相机4配置在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供电装置1的筐体上表面。供电装置1以无线方式向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和数码相机4供给电力(非接触供电)。此外,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和数码相机4是本发明的“受电装置”的一例。
并且,如图2所示,供电装置1包括控制部11、电压变换部12、通信部13、供电线圈14、电源部15、激励部16和适配器17。并且,适配器17能够与在供电装置1的外部设置的商用电源5连接,并经由电缆向供电装置1的内部供给电力。并且,适配器17将商用电源5所供给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变换部12将由适配器17变换后的直流电压变换为恒定电压值以向电源部15供给。
另外,如图2所示,与电压变换部12连接并包含可变电压变换器的电源部15将由电压变换部12供给的电压的大小变换为由包含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的控制部11指示的大小。另外,激励部16包括驱动电路、开关电路以及谐振电容等,并与供电线圈14连接。并且,激励部16通过使由电源部15变换后的直流电压以供电线圈14以及谐振电容的谐振频率进行通断,来使具有与谐振频率对应的频率的交流电流流经供电线圈14。
并且,如图2所示,供电线圈14通过在供电线圈14流经交流电流而产生供电磁场,并对在供电装置1的上表面配置的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和数码相机4提供供电磁场。
另外,如图2所示,通信部13包括无线天线13a,能够经由无线天线13a并通过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与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和数码相机4进行通信。此外,通信部13是本发明的“发送部”的一例。
如图2所示,智能手机2包括控制部21、电压变换部22、通信部23、受电线圈24、整流部25、电池部26、显示部27和测定部28。并且,受电线圈24利用由供电装置1的供电线圈14产生的供电磁场来产生交流的受电电压。并且,整流部25包括整流二极管以及平滑电容器等,将由受电线圈24接受的交流电压整流成直流电压。并且,电压变换部22将所整流的直流电压变换为适于电池部26充电的恒定的直流电压值。另外,电池部26包括二次电池和充电信息检测部,充电信息检测部通过测定二次电池的电压等来检测表示充电是否完成的信息(充电信息)。此外,电池部26是本发明的“负载”的一例。另外,通信部23是本发明的“接收部”的一例。
并且,如图2所示,智能手机2的测定部28能够对由整流部25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值(智能手机2的受电电压值)进行测定。另外,控制部21包括CPU等,获取所检测的电池部26的充电信息和所测定的智能手机2的受电电压值。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智能手机2的控制部21经由能够通过无线LAN与供电装置1通信的通信部23,将预先在控制部21内包含的存储器存储的智能手机2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以及所测定的智能手机2的受电电压值发送给供电装置1。在此,合理电压范围(Proper Voltage Ranges)是指,由A4WP标准定义的最佳电压范围(Optimum Voltage Ranges)。即,如由A4WP标准定义那样,合理电压范围(Proper Voltage Ranges)是指,在将受电电压值设为VRECT,将最小运行电压(Minimum OperationalVoltage)设为VRECT_MIN,将最大运行电压(Maximum Operational Voltage)设为VRECT_MAX时,VRECT_MIN<VRECT<VRECT_MAX的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后述的受电电压值以及合理电压范围使用其他的附图标记记载。
另外,控制部21经由通信部23获取用于显示使智能手机2主体移动的信息的通知信号。并且,控制部21在获取用于显示使智能手机2主体移动的信息的通知信号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在显示部27显示使智能手机2主体移动的信息。
另外,如图2所示,平板电脑3包括控制部31、电压变换部32、通信部33、受电线圈34、整流部35、电池部36、显示部37和测定部38。并且,平板电脑3的控制部31经由能够通过无线LAN与供电装置1进行通信的通信部33,向供电装置1发送预先在控制部31内包含的存储器存储的平板电脑3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以及所测定的受电线圈34的受电电压值。另外,电压变换部32、受电线圈34、整流部35、电池部36、显示部37和测定部38分别与智能手机2的电压变换部22、受电线圈24、整流部25、电池部26、显示部27和测定部28相同,能够接受由供电装置1供给的电力。另外,通信部33是本发明的“接收部”的一例。
另外,如图2所示,数码相机4包括控制部41、电压变换部42、通信部43、受电线圈44、整流部45、电池部46、显示部47和测定部48。并且,数码相机4的控制部41经由能够通过无线LAN与供电装置1进行通信的通信部43,向供电装置1发送预先在控制部41内包含的存储器存储的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以及所测定的受电线圈44的受电电压值。另外,电压变换部42、受电线圈44、整流部45、电池部46、显示部47和测定部48分别与智能手机2的电压变换部22、受电线圈24、整流部25、电池部26、显示部27和测定部28相同,能够接受由供电装置1供给的电力。另外,通信部33是本发明的“接收部”的一例。
在此,参照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中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获取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进行如下控制,即,基于所获取的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各自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和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各自的受电电压值信息,获取与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各自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的范围即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将各自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VRn_MIN以及VRn_MAX、n=1为智能手机2、n=2为平板电脑3、n=3为数码相机4)经由各自的通信部23、33以及43发送给供电装置1。然后,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3获取合理电压范围信息。此外,VRn_MIN是合理电压的最小附近值,VRn_MAX是合理电压的最大附近值。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最小附近值是指最小值或最小值的附近值,最大附近值是指最大值或最大值的附近值。
并且,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进行如下控制,即,通过供电线圈14向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和数码相机4分别提供供给电压值VT_A的供给电压后,提供比供给电压值VT_A低的电压值即供给电压值VT_B。此外,通过使供给电压值构成为VTn_A>VTn_B,能够抑制在供给电压值变化后受电电压值超过合理电压范围。另外,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将表示提供供给电压值VT_A以及供给电压值VT_B的供给电压(即,使供给电压值变化)的信息经由通信部13分别发送给向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
然后,如图2以及图3所示,智能手机2的控制部21经由信部23获取表示提供供给电压值VT_A以及供给电压值VT_B的供给电压的信息。另外,智能手机2的控制部21将与所获取的供给电压值VT_A以及供给电压值VT_B对应的受电电压值VR1_A以及受电电压值VR1_B的信息(受电电压值的变化信息)经由通信部23发送给供电装置1。然后,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经由通信部13获取受电电压值VR1_A以及受电电压值VR1_B的信息,基于以下的式(3)以及(4),计算出智能手机2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VT1_MIN以及VT1_MAX)。此外,在式(3)以及(4)中,ΔVRn=VRn_A-VRn_B,ΔVTn=VTn_A-VTn_B。
VTn _ MIM = ( VRn _ MIN - VRn _ A ) &times; &Delta;VT &Delta;VRn + VT _ A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3 )
VTn _ MAX = ( VRn _ MAX - VRn _ A ) &times; &Delta;VT &Delta;VRn + VT _ A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4 )
另外,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通过与计算智能手机2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方法同样的方法,获取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各自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VT2_MIN以及VT2_MAX、VT3_MIN以及VT3_MAX)。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中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获取方法进行说明。图5示出受电装置移动前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还获取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中的相互重叠的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的范围即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如图4以及图5所示,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对所获取的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各自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相互比较,例如,在智能手机2的VT1_MIN为3.0V,VT1_MAX为5.0V,平板电脑3的VT2_MIN为4.0V,VT2_MAX为8.0V,数码相机4的VT3_MIN为1.0V,VT3_MAX为2.5V的情况下,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在4.0V以上且5.0V以下。
接着,参照图5~图8,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中的用于显示使受电装置移动的信息的通知信号的发送和供给电压控制进行说明。图7示出数码相机移动后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图8示出智能手机移动后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
如图5所示,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在存在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控制,即,经由通信部13向数码相机4发送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此外,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是本发明的“规定的受电装置”的一例。
然后,数码相机4的控制部41获取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并且控制部41进行如下控制,即,基于所获取的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在数码相机4的显示部47显示使用户变更数码相机4的主体的位置的信息。例如,如图5所示,在移动前的数码相机4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上限值是比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低的电压值的情况下,数码相机的控制部41进行如下控制,即,在显示部47显示催促使数码相机4的主体的位置远离供电装置1的供电线圈14的信息。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6以及图7所示,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反复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在用户移动数码相机4(图6的箭头A方向),获取通过移动而变化的数码相机4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参照图7)。
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基于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各自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比较结果,经由通信部13向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中的某个受电装置发送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以扩大第二供给电压范围。例如如图7所示,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在对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进行比较时,智能手机2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上限值(VT1_MAX)比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上限值(VT2_MAX以及VT3_MAX)低,且智能手机2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下限值(VT1_MIN)比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下限值(VT2_MIN以及VT3_MIN)低,在该情况下,经由通信部13向智能手机2发送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
并且,如图2所示,智能手机2的控制部21获取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控制部21基于所获取的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在智能手机2的显示部27显示使用户变更智能手机2的主体的位置的信息。并且,如图6所示,在用户移动智能手机2(图6的箭头B方向)后,获取通过移动而变化的智能手机2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参照图8)。由此,第二供给电压范围从智能手机2移动前的下限值4.0V以及上限值5.0V扩大到智能手机2移动后的下限值4.0V以及上限值5.5V。
并且,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控制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处于所获取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例如,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为4.0V以及上限值为5.5V的情况下,使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处于下限值4.0V以及上限值5.5V的中央值即4.75V。并且,通过将4.75V的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提供给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对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同时供电。
接着,参照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的供电控制处理整体流程进行说明。供电装置1中的处理由控制部11来进行。
首先,如图9所示,在供电装置1中,在步骤S1中,获取后述的各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参照图10)。然后,进入步骤S2,在步骤S2中,获取后述的供给电压范围(参照图11)。然后,进入步骤S3。
接着,在步骤S3中,判断是否存在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在存在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在不存在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并且,在步骤S4中,进行后述的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的移动通知(参照图12)。然后,返回到步骤S2。
另外,在步骤S5中,判断是否能够扩大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在判断为能够扩大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在判断为不能够扩大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并且,在步骤S6中,进行后述的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移动通知(参照图13)。然后,返回到步骤S2。
并且,在步骤S7中,进行供给电压控制(参照图12)。然后,结束供电控制处理整体流程。
接着,参照图10,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的用于获取合理电压范围信息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供电装置1中的处理由控制部11进行。智能手机2中的处理由控制部21进行。平板电脑3中的处理由控制部31进行。数码相机4中的处理由控制部41进行。
首先,如图10所示,在供电装置1中,在步骤S11中,将用于获取合理电压范围信息的电力供给至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然后,进入步骤S12。并且,在步骤S12中,判断是否从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接收到合理电压范围信息。反复进行该判断,直到接收合理电压范围信息为止,在接收到合理电压范围信息的情况下,结束供电装置1中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获取处理流程。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中,各自在步骤S21进行起动。然后,进入步骤S22。并且,在步骤S22中,向供电装置1发送合理电压范围信息(VRn_MIN以及VRn_MAX)。然后,结束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中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获取处理流程。
接着,参照图11,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的供给电压范围获取处理流程进行说明。供电装置1中的处理由控制部11进行。智能手机2中的处理由控制部21进行。平板电脑3中的处理由控制部31进行。数码相机4中的处理由控制部41进行。
首先,如图11所示,在供电装置1中,在步骤S31中,以初始设定值(VT_A)的供给电压值分别向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供电。然后,进入步骤S32。并且,在步骤S32中,使供给电压值变化。即,供电装置1使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VT_A变化为供给电压值VT_B。然后,进入步骤S33。
并且,在步骤S33中,将使供给电压值变化的信息发送给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然后,进入步骤S34。
并且,在步骤S34中,判断是否从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接收到受电电压值的测定结果。在接收到受电电压值的测定结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在未接收到受电电压值的测定结果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33。并且,在步骤S35中,基于上述的第一供压范围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获取方法,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然后,结束在供电装置1中的供给电压范围获取流程。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中,各自在步骤S41中,针对从供电装置1以初始设定值的供给电压值供电,开始受电。然后,进入步骤S42。并且,在步骤S42中,测定受电电压值。即,测定与供电装置1的供给电压值的变化(从VT_A变化为VT_B)对应的受电电压值(VRn_A以及VRn_B)。然后,进入步骤S43。并且,在步骤S43中,向供电装置1发送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各自的受电电压值的测定结果(VRn_A以及VRn_B)。然后,结束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中的供给电压范围获取流程。
接着,参照图12,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的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的移动通知信号处理流程进行说明。供电装置1中的处理由控制部11进行。数码相机4中的处理由控制部41进行。
如图12所示,在供电装置1中,在步骤S51中,向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发送用于进行使位置变更的显示的信号。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中,在步骤S61中,接收用于进行使位置变更的显示的信号。然后,进入步骤S62。并且,在步骤S62中,在数码相机4的显示部47显示使位置变更的信息。然后,结束在供电系统100中的移动通知信号处理流程。
接着,参照图13,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的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移动通知信号处理流程进行说明。供电装置1中的处理由控制部11进行。智能手机2中的处理由控制部21进行。
如图13所示,在供电装置1中,在步骤S52中,向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发送用于进行使位置变更的显示的信号。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中,在步骤S63中,接收用于进行使位置变更的显示的信号。然后,进入步骤S64。并且,在步骤S64中,在智能手机2的显示部27显示使位置变更的信息。然后,结束供电系统100中的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的移动通知信号处理流程。
接着,参照图1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的供给电压控制处理流程进行说明。供电装置1中的处理由控制部11进行。智能手机2中的处理由控制部21进行。平板电脑3中的处理由控制部31进行。数码相机4中的处理由控制部41进行。
如图14所示,在供电装置1中,在步骤S71中,将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变更为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中央值,向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进行供电。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在步骤S81中接收来自供电装置1的供电。然后,结束在供电系统100中的供给电压控制处理流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构成为,获取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范围,在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由此,能够在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容许的受电电压值的范围内(合理电压范围内)进行供电。其结果,在对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同时供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发生故障等。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构成为,以多个供给电压值向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供给电力,获取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的受电电压值信息,并且基于所获取的受电电压值信息,设定供给电压值。由此,由于能够获取与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的范围,所以能够容易地将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设定在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值之间共同的范围内。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构成为,以规定的供给电压值(VT_A)向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供给电力,并且,以与规定的供给电压值不同的供给电压值(VT_B)向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数码相机4供给电力,来获取受电电压值信息。由此,能够容易地获取与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的范围(第一供给电压范围)。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构成为,使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从VT_A至VT_B变化ΔVT大小,获取合理电压值的最小附近值VRn_MIN以及最大附近值VRn_MAX和通过供给电压值供电时的受电电压值VRn_A以及VRn_B,将受电电压值VRn_A和VRn_B之差设为ΔVRn,使用上述的式(3)以及(4)计算供给电压值的最小附近值VTn_MIN以及最大附近值VTn_MAX。由此,通过使用上述的式(3)以及(4),能够容易地获取与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的范围(第一供给电压范围)。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构成为,针对每个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获取与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各自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并且,在第一供给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即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由此,通过控制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在所获取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从而能够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包含合理电压值的所有的受电装置同时供电而不会产生故障等。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还具有通信部13,该通信部13向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发送用于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由此,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能够向用户通知使位置变更。然后,用户将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移动到处于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位置,由此,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移动到处于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位置,相应地,供电装置1能够向更多的多个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同时供电。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具有通信部13,该通信部13基于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中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向至少一个受电装置(例如智能手机2)发送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以扩大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由此,由于能够扩大第二供给电压范围,所以与第二供给电压范围扩大相应地,例如在供给电压值发生暂时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抑制进行超过合理电压值的供电。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构成为,基于受电电压值信息,通过线性近似获取供给电压值的范围。由此,由于能够容易地获取供给电压值的范围,所以能够以满足多个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值的方式(在合理电压值之间共同的范围内),控制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的控制部11构成为,以智能手机2、平板电脑3以及数码相机4的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第二供给电压范围)中的中央值设定供给电压值。由此,例如即使供给电压值发生暂时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合理电压值的范围之外的电压供电。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5以及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受电装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在受电线圈和作为负载的一例的电池部之间还设置开关。
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供电系统101具有供电装置1a、智能手机2a、平板电脑3a和数码相机4a。并且,供电装置1a包括控制部11a,智能手机2a包括控制部21a和开关29,平板电脑3a包括控制部31a和开关39,数码相机4a包括控制部41a和开关49。
并且,如图15所示,智能手机2a的开关29设置在整流部25和电压变换部22之间,通过控制部21a的控制对开关29的连接状态和开关29的断开状态进行切换。并且,通过对开关29的连接状态和开关29的断开状态进行切换,开关29将来自整流部25的电流从向电压变换部22以及作为负载的电池部26传递的状态切换为不传递的状态。另外,平板电脑3a的开关39以及数码相机4a的开关49与智能手机2a的开关29同样构成。
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进行如下控制,即,向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第一受电装置(例如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供电,并且,经由通信部13向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第二受电装置(例如数码相机4a)发送断开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的负载的负载断开信号。此外,负载断开信号是本发明的“停止受电处理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的一例。
具体地说,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进行如下控制,即,在获取上述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后,对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和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进行判断。
然后,如图16所示,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进行如下控制:经由通信部13向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发送连接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的负载的负载连接信号。并且,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的控制部21a以及31a经由通信部23以及33获取负载连接信号,使开关29以及39处于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进行如下控制:经由通信部13向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发送断开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的负载的负载断开信号。并且,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的控制部41a经由通信部43获取负载断开信号,使开关49处于断开状态。
然后,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开始供电,使开关29以及开关39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接受电力。另一方面,使开关49处于断开状态的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不接受电力。
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进行如下控制:经由通信部13发送断开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的负载的负载断开信号后,向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进行供电,并且,基于获取表示供电结束的供电结束信息的情况,经由通信部13向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发送断开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的负载的负载断开信号,并向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发送连接负载的负载连接信号进行供电。
具体地说,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在向开关29以及开关39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开始供给电力后,在第一受电装置的充电结束的情况下,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的控制部21a以及控制部31a从电池部26以及36获取充电信息。然后,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的控制部21a以及控制部31a基于所获取的充电信息,经由通信部23以及33向供电装置1a发送供电结束信息。
并且,在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经由通信部13获取从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发送来的供电结束信息的情况下,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经由通信部13向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发送断开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的负载的负载断开信号,向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发送连接负载的负载连接信号进行供电。
然后,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的控制部21a以及31a分别经由通信部23以及33获取负载断开信号,使开关29以及39处于断开状态。另外,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的控制部41a经由通信部43获取负载连接信号,使开关49处于连接状态。
然后,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开始供电,使开关29以及开关39处于断开状态的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不接受电力。另一方面,使开关49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接受电力。
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和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交替进行向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和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发送负载断开信号的控制和供电的控制。
具体地说,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向开关29以及开关39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开始供给电力后,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其为相对于受电装置各自的充电时间十分短的时间,例如相对于1小时的充电时间,优选1分钟左右的时间间隔),将负载断开信号和负载连接信号交替向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和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发送。即,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和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被交替供电。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1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相同。
接着,参照图17,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1的供电控制处理整体流程进行说明。供电装置1a中的处理由控制部11a进行。
首先,如图17所示,在供电装置1a中,在步骤S100中进行各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平板电脑3a以及数码相机4a)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的获取(参照图10)。然后,进入步骤S101,在步骤S101中,进行供给电压范围的获取(参照图11)。然后,进入步骤S102。此外,步骤S100中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的获取以及步骤S101中的供给电压范围的获取的处理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中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的获取以及步骤S2中的供给电压范围的获取的处理同样的方法进行。
接着,在步骤S102中,进行后述的供给电压控制(参照图18以及图19)。然后,结束供给电压控制处理整体流程。
接着,参照图18以及图19,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1的供给电压处理流程进行说明。供电装置1a中的处理由控制部11a进行。智能手机2a中的处理由控制部21a进行。平板电脑3a中的处理由控制部31a进行。数码相机4a中的处理由控制部41a进行。
首先,如图18所示,在供电装置1a中,在步骤S110中,判断是否存在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在存在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1,在不存在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2。
并且,在步骤S111中,向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发送负载断开信号。然后,进入步骤S112。并且,在步骤S112中,向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发送负载连接信号。然后,进入步骤S113。
并且,在步骤S113中,在供电装置1a中,将供给电压值变更为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中央值,向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进行供电。然后,进入步骤S114。并且,在步骤S114中,判断是否从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接收到供电结束信号。在接收到供电结束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5,在未接收到供电结束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6(参照图19)。
并且,在步骤S115中,判断是否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6(参照图19),在未经过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13。
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在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中,在步骤S130中,判断是否从供电装置1a接收到负载连接信号。在接收到负载连接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1,在未接收到负载连接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5(参照图19)。并且,在步骤S131中,使开关29(39)接通,来使整流部25(35)和电压变换部22(32)连接。即,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处于能够将从受电线圈24(34)接受的受电电压向电池部26(36)传递的状态。然后,进入步骤S132。
并且,在步骤S132中,从供电装置1a接受电力。然后,进入步骤S133。并且,在步骤S133中,判断充电是否结束。在充电结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4,在充电未结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5(参照图19)。并且,在步骤S134中,经由通信部23以及33向供电装置1a发送供电结束信号。然后,结束在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中的供给电压控制处理流程。
另外,如图18所示,在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中,在步骤S130~S134中,进行与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中的步骤S130~S134同样的处理。
然后,如图19所示,在供电装置1a中,在步骤S114中接收到供电结束信号的情况、或在步骤S115中经过了规定的时间的情况(参照图18)下进入的步骤S116中,向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发送负载断开信号。然后,进入步骤S117。
并且,在步骤S117中,向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发送负载连接信号。然后,进入步骤S118。并且,在步骤S118中,将供给电压值变更为第二受电装置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中央值,向第二受电装置进行供电。然后,进入步骤S119。
并且,在步骤S119中,判断是否从第二受电装置接收到供电结束信号。在接收到供电结束信号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11(参照图18),在未接收到供电结束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0。并且,在步骤S120中,判断是否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11(参照图18),在未经过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18。
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在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中,在步骤S130中未接收到负载连接信号的情况、或在步骤S133中充电未结束的情况(参照图18)下进入的步骤S135中,判断是否从供电装置1a接收到负载断开信号。在接收到负载断开信号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36,在未接收到负载断开信号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30(参照图18)。
另外,如图19所示,在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中,在步骤S135以及S136中进行与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中的步骤S135以及S136同样的处理。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a还具有通信部13,该通信部13向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发送负载断开信号(停止受电处理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由此,由于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的负载被断开(停止受电),所以不会对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的负载施加超过合理电压值的供给电压。其结果,能够更确实地抑制进行超过合理电压值的供电。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构成为,基于供电结束信息的获取,通过通信部13向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发送负载断开信号,并向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供电。由此,对进行了负载的断开的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也能在数码相机4a的合理电压值的范围内进行供电。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a的控制部11a构成为,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和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交替进行发送负载断开信号的控制和供电的控制。由此,供电装置1a对多个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都在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值的范围内交替进行供电,所以即使在充电的时间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多个第一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以及第二受电装置(数码相机4a)进行某种程度的充电。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1的其他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供电系统100同样。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20,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2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通过供给电压值和受电电压值的线性近似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不同,通过供给电压值和受电电压值的二次函数的近似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
如图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2具有供电装置1b、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和数码相机4b。并且,供电装置1b包括控制部11b,智能手机2b包括控制部21b,平板电脑3b包括控制部31b,数码相机4b包括控制部41b。
在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供电装置1b的控制部11b除了获取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以及数码相机4b)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外,还获取使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变化的前后的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以及数码相机4b)的受电电压值,并且,基于所获取的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以及数码相机4b)的合理电压范围信息和多个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以及数码相机4b)的受电电压值,通过二次函数近似获取与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以及数码相机4b)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的范围,并且控制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处在所获取的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的范围内。
具体地说,如图20所示,供电装置1b的控制部11b进行如下控制:向各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数码相机4b通过供电线圈14提供供给电压值VT_A的供给电压后,提供比供给电压值VT_A低的电压值即供给电压值VT_B,进而,在通过供电线圈14提供供给电压值VT_B的供给电压后,提供比供给电压值VT_B低的电压值即供给电压值VT_C。另外,供电装置1b的控制部11b将表示提供了供给电压值VT_A、供给电压值VT_B以及供给电压值VT_C的供给电压(即,使供给电压值变化)的信息经由通信部13分别发送给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数码相机4b。
并且,如图2以及图20所示,智能手机2b的控制部21b经由通信部23获取表示提供了供给电压值VT_A、供给电压值VT_B以及供给电压值VT_C的供给电压的信息。另外,智能手机2b的控制部21b经由通信部23将与所获取的供给电压值VT_A、供给电压值VT_B、供给电压值VT_C对应的受电电压值VR1_A、受电电压值VR1_B、受电电压值VR1_C的信息(受电电压值的变化信息)发送给供电装置1b。然后,供电装置1b的控制部11b经由通信部13获取受电电压值VR1_A、受电电压值VR1_B、受电电压值VR1_C的信息,基于所获取的受电电压值VR1_A、受电电压值VR1_B、受电电压值VR1_C的信息,近似求出表示供给电压值和受电电压值的相关关系的二次函数,获取与智能手机2b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VT1_MIN~VT1_MAX)。
另外,供电装置1b的控制部11b通过与获取智能手机2b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同样的方法,获取平板电脑3b以及数码相机4b各自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VT2_MIN~VT2_MAX、VT3_MIN~VT3_MAX)。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2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供电系统100相同。
接着,参照图21,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2的供给电压范围获取处理流程进行说明。供电装置1b中的处理由控制部11b进行。智能手机2b中的处理由控制部21b进行。平板电脑3b中的处理由控制部31b进行。数码相机4b中的处理由控制部41b进行。
首先,如图21所示,在供电装置1b中,在步骤S200中,以初始设定值(VT_A)的供给电压值分别向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数码相机4b供电。然后,进入步骤S201。并且,在步骤S201中,使供给电压值变化。即,供电装置1b使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VT_A依次变化为供给电压值VT_B、供给电压值VT_C。然后,进入步骤S202。
并且,在步骤S202中,将使供给电压值变化的信息发送给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数码相机4b。然后,进入步骤S203。
并且,在步骤S203中,判断是否从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数码相机4b接收到受电电压值的测定结果。在接收到受电电压值的测定结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4,在未接收到受电电压值的测定结果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01。并且,在步骤S204中,基于上述的进行二次函数近似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获取方法,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然后,结束在供电装置1b中的供给电压范围获取流程。
另一方面,如图21所示,在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数码相机4b中,分别在步骤S211中针对来自供电装置1b的供电开始受电。然后,进入步骤S212。并且,在步骤S212中,测定受电电压值。即,测定与供电装置1b的供给电压值的变化(从VT_A向VT_B、VT_C的变化)对应的受电电压值(VRn_A、VRn_B、VRn_C)。然后,进入步骤S213。并且,在步骤S213中,向供电装置1b发送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数码相机4b各自的受电电压值的测定结果(VRn_A、VRn_B、VRn_C)。然后,结束在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数码相机4b中的供给电压范围获取流程。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供电装置1b的控制部11b构成为,基于受电电压值信息,通过二次函数近似获取供给电压值的范围。由此,由于能够容易地获取供给电压值的范围,所以能够在多个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b、平板电脑3b以及数码相机4b)的合理电压值之间共同的范围内控制电源部15的供给电压值。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2的其他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供电系统100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2以及图23,对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3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存在范围彼此不重复的多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基于受电装置配置在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主体)上的顺序,选择多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中的某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供电顺序设定处理),向与所选择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对应的受电装置供电。
如图22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3具有供电装置1c、智能手机2a、平板电脑3a、数码相机4a和电动牙刷6。并且,供电装置1c包括控制部11c。另外,智能手机2a、平板电脑3a以及数码相机4a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智能手机2a、平板电脑3a以及数码相机4a同样构成。即,在智能手机2a设置有开关29,在平板电脑3a设置有开关39,在数码相机4a设置有开关49。由此,智能手机2a、平板电脑3a以及数码相机4a能够基于负载断开信号以及负载断开信号控制受电的开始以及停止。
另外,电动牙刷6在内部包括控制部以及开关等,与上述智能手机2a等同样,能够基于来自供电装置1c的负载断开信号以及负载断开信号来控制受电的开始以及停止。此外,电动牙刷6是本发明的“受电装置”的一例。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3的供电顺序设定处理进行说明。
控制部11c在存在范围彼此不重复的多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对最先配置在供电装置1c的上表面上的受电装置进行供电。
具体地说,控制部11c在存在范围彼此不重复的多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将供给电压值设定为包含最先配置在供电装置1c的上表面的受电装置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中央值。然后,控制部11c进行如下控制:向在包含最先配置在供电装置1c的上表面的受电装置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外的受电装置,发送负载断开信号,并且向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包括最先配置的受电装置)发送负载连接信号。然后、供电装置1c向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受电装置开始供电。
例如,在图22中,示出了在供电装置1c的上表面依次配置智能手机2a、平板电脑3a、数码相机4a以及电动牙刷6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如图23所示,供电装置1c的控制部11c设定各受电装置(智能手机2a、平板电脑3a、数码相机4a以及电动牙刷6)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以及第二供给电压范围。
在该情况下,如图23所示,设定有三个范围彼此不重复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控制部11c将供给电压值设定为包含最先配置在供电装置1c的受电装置即智能手机2a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中央值(4.5V)。并且,控制部11c向数码相机4a以及电动牙刷6发送负载断开信号,并且,控制部11c向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发送负载连接信号。然后,供电装置1c对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开始供电。
并且,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1c在存在范围彼此不重复的多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基于受电装置配置在供电装置1c(供电装置主体)上的顺序,选择多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中某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向与所选择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对应的受电装置供电。
具体地说,控制部11c向最先配置的受电装置的供电结束后,向在供电装置1c配置的受电装置中的供电未结束的受电装置且更早配置的受电装置进行供电。
在上述例子的情况下,最先配置的受电装置即智能手机2a以及第二个配置的受电装置即平板电脑3a由于具有共同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所以被同时进行供电。并且,在智能手机2a以及平板电脑3a的供电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11c选择供电未结束的受电装置即数码相机4a以及电动牙刷6中的更早配置在供电装置1上的受电装置即数码相机4a,将供给电压值设定为包含数码相机4a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中央值(1.75V)。
然后,控制部11c向数码相机4a发送负载连接信号,并且,向智能手机2a、平板电脑3a以及电动牙刷6发送负载断开信号。然后,供电装置1c对数码相机4a开始供电。
然后,控制部11c在数码相机4a的供电结束后,对未进行供电的电动牙刷6进行供电。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3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供电系统100相同。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控制部11c构成为,在存在范围彼此不重复的多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基于受电装置配置在供电装置1c上的顺序,向受电装置供电。若这样构成,则以与通过用户配置在供电装置主体的顺序相应的顺序向受电装置供电,所以能够以用户想要的顺序对受电装置进行供电。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控制部11c构成为,在存在范围彼此不重复的多个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对最先配置在供电装置1c上的受电装置(在上述的例子中为智能手机2a)进行供电。在此,在用户将多个受电装置配置在供电装置1c上的情况下,认为用户想要从最先配置的受电装置(在上述的例子中为智能手机2a)开始供电。基于该点考虑,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从最先配置的受电装置进行供电,所以能够从用户预想的受电装置开始供电。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3的其他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电系统100相同。
此外,应该理解,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示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意义以及在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作为受电装置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的例子,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作为受电装置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动牙刷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中也可以应用于作为受电装置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以及电动牙刷以外的装置。例如也可以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
另外,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3台或4台受电装置进行供电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向3台或4台以外的台数的受电装置供电。例如既可以向2台受电装置供电,也可以向5台以上受电装置供电。
另外,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通过供给电压值和受电电压值的线性近似或二次函数的近似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通过近似为3次以上的函数来获取第一供给电压范围。
另外,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将供给电压值设为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中央值来进行供电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将供给电压值设在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中央值以外的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进行供电。例如,图22所示的变形例的供电装置1d的控制部11d构成为,以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第二供给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中的比中央值更大的值(例如上限值)设定供给电压值。由此,与将供给电压值设定在中央值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供电的速度。
另外,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供电装置包含一个供电线圈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使用包含多个供电线圈的供电装置。例如,可以以包围一个供电线圈的方式配置四个供电线圈(中继器(Repeater)方式),利用5个供电线圈产生谐振频率的供电磁场。
另外,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通信部使用无线LAN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中,作为通信部可以使用无线LAN以外的通信装置。例如可以使用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特定小电力无线电、微弱无线电等。
另外,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供给电压值在0V以上且10V以下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中,也可以利用供给电压值比10V大的电压进行供电。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进行了移动通知的情况下,相对于供电线圈,向圆周上的外侧方向移动受电装置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受电装置和供电线圈之间插入非导体的物体,扩大受电装置和供电线圈的高度方向上的间隔。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负载断开信号和负载连接信号进行切换的规定的时间间隔构成为,以相同的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第一受电装置和第二受电装置进行切换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第一受电装置需要的电力比第二受电装置需要的电力大的情况下,以比负载断开信号更长的时间向第一受电装置发送负载连接信号,并且,以比负载连接信号更长的时间向第二受电装置发送负载断开信号。
另外,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使用沿着处理流程依次进行处理的流程驱动型的流程图对本发明的控制部的处理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针对各事件执行处理的事件驱动型(事件驱动型)的处理进行控制部的处理动作。在该情况下,既可以以完全的事件驱动型进行,也可以组合事件驱动以及流程驱动来进行。。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基于受电装置配置在供电装置主体上的顺序,在向受电装置的供电结束后,向接下来的受电装置进行供电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基于受电装置配置在供电装置主体上的顺序,即使不在向受电装置的供电结束后,也向接下来的受电装置进行供电。例如可以组合第二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切换供电的受电装置(第二供给电压范围)。
另外,在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发送部采用能够双向通信的通信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能够双向通信的通信部以外的发送部。例如可以采用能够单向发送信息的发送部。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作为停止受电处理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使用负载断开信号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作为停止受电处理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也可以使用负载断开信号以外的信号。即,停止受电处理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只要是用于通过受电装置进行受电的停止处理的信号即可。

Claims (20)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电源部,
控制部,对所述电源部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获取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并在所述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多个所述供给电压值向所述受电装置供给电力以获取受电电压值信息,并基于所获取的所述受电电压值信息来设定所述供给电压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规定的所述供给电压值向所述受电装置供给电力,并且,以与所述规定的所述供给电压值不同的所述供给电压值向所述受电装置供给电力,以获取所述受电电压值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电源部的所述供给电压值从VT_A至VT_B变化ΔVT大小,获取所述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值的最小附近值VRn_MIN以及最大附近值VRn_MAX和利用所述供给电压值供电时的所述多个受电装置的受电电压值VRn_A以及VRn_B,将所述受电电压值VRn_A和VRn_B之差设为ΔVRn,使用以下的式(1)以及(2)计算出所述供给电压值的最小附近值VTn_MIN以及最大附近值VTn_MAX。
VTn _ MIN = ( VRn _ MIN - VRn _ A ) &times; &Delta;VT &Delta;VRn + VT _ A . . . ( 1 )
VTn _ MAX = ( VRn _ MAX - VRn _ A ) &times; &Delta;VT &Delta;VRn + VT _ A . . . ( 2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多个受电装置中的每一个获取与所述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对应的各自的第一供给电压范围,并且,在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即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设定所述供给电压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存在范围彼此不重复的多个所述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受电装置配置在供电装置主体上的顺序,向所述受电装置供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存在范围彼此不重复的多个所述第二供给电压范围的情况下,向最先配置在供电装置主体上的所述受电装置供电。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装置还具有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向规定的所述受电装置发送使所述规定的受电装置的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装置还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基于多个所述受电装置的所述第一供给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向至少一个所述受电装置发送使所述至少一个受电装置的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以扩大所述第二供给电压范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装置还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向规定的所述受电装置发送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供电结束信息的获取,通过所述发送部向在所述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所述受电装置发送所述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并向所述规定的所述受电装置供电。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在所述第二供给电压范围内的所述受电装置和所述规定的所述受电装置,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交替进行发送所述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的控制和供电的控制。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受电电压值信息,通过线性近似或二次以上的函数近似来获取所述供给电压值的范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所述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中的中央值,设定所述供给电压值。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以所述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中的比中央值大的值,设定所述供给电压值。
16.一种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受电装置的合理电压范围的步骤;
在所述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的步骤。
17.一种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通信部,发送合理电压范围的信息,
控制部,通过所述通信部向外部供电装置发送所述合理电压范围的信息,所述外部供电装置构成为,在多个受电装置的所述合理电压范围之间共同的范围内,设定供给电压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通信部向所述外部供电装置发送受电电压值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电装置还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来自所述外部供电装置的使位置变更的通知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电装置还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来自所述外部供电装置的停止受电处理的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电装置还具有充电信息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充电信息检测部所获取的充电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部向所述外部供电装置发送供电结束信息。
CN201510015161.2A 2014-01-10 2015-01-12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以及受电装置 Active CN104779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3683A JP2015133815A (ja) 2014-01-10 2014-01-10 給電装置、給電方法および受電装置
JP2014-003683 2014-0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9683A true CN104779683A (zh) 2015-07-15
CN104779683B CN104779683B (zh) 2019-08-27

Family

ID=52339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5161.2A Active CN104779683B (zh) 2014-01-10 2015-01-12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以及受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66034B2 (zh)
EP (1) EP2897251B1 (zh)
JP (1) JP2015133815A (zh)
CN (1) CN10477968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2740A (zh) * 2015-10-19 2017-04-26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供电装置
CN107171456A (zh) * 2017-04-26 2017-09-15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抖处理的无线充电方法、手表及存储介质
CN107919714A (zh) * 2016-10-05 2018-04-1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受电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终端设备
CN110100427A (zh) * 2016-12-20 2019-08-06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0497B2 (ja) * 2015-03-18 2019-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装置が行う制御方法、受電装置、受電装置が行う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DE112017001802T5 (de) 2016-03-31 2019-01-03 Lg Electronics Inc. Reinigungsvorrichtung
US11120756B2 (en) * 2019-08-12 2021-09-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panel
JP2021132442A (ja) 2020-02-18 2021-09-09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無線給電システム、受電装置、送電装置、無線給電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839A (zh) * 2011-01-18 2011-07-13 西安润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低压交流控制回路中防晃电辅助电源及供电方法
CN102165671A (zh) * 2009-05-13 2011-08-24 佳能株式会社 供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供电系统
US20130099586A1 (en) * 2011-10-19 2013-04-2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9341A (ja) * 2005-09-22 2007-04-05 Fujifilm Corp 充電システム、電子機器、充電装置、電子機器の充電方法
WO2009144542A1 (en) * 2008-04-15 2009-12-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device
JP5376895B2 (ja) 2008-10-21 2013-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充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15154B2 (ja) * 2008-12-09 2013-06-1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非接触/接触電子装置ならびに携帯情報端末
KR101251436B1 (ko) * 2009-03-30 2013-04-05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전력 공급 시스템, 무선 송전 장치, 및 무선 수전 장치
DE102009003846A1 (de) * 2009-04-29 2010-11-04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System zur berührungslosen Energie- und Datenversorgung von Busteilnehmermodulen
JP2011193707A (ja) 2010-03-17 2011-09-29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送電装置
KR101198006B1 (ko) * 2011-03-23 2012-11-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장치
EP2530805B1 (en) * 2011-05-30 2017-06-21 Schleifring und Apparatebau GmbH Contactless rotary joint with safety function
US9270124B2 (en) 2011-06-30 2016-02-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device
US9444289B2 (en) 2011-09-09 2016-09-13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power system and resonant frequency changing method thereof
US8928182B2 (en) * 2011-12-16 2015-01-06 Tdk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feed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13243431A (ja) * 2012-05-17 2013-12-05 Equos Research Co Ltd アンテナコイル
WO2013176752A2 (en) * 2012-05-20 2013-11-28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KR101882754B1 (ko) 2012-06-20 2018-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송신기에서 전력 전송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력 송신기
KR101848303B1 (ko) * 2012-07-10 2018-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전송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력 송신기
US20140132206A1 (en) * 2012-11-12 2014-05-15 Ecosol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Battery Charger with Inductive Charging
KR101787796B1 (ko) * 2013-05-03 2017-10-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및 각각의 제어 방법
JP6242311B2 (ja) 2013-10-29 2017-12-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電装置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TWI513135B (zh) * 2013-11-18 2015-12-1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電源管理單元及其應用之無線電力系統
EP3180834B1 (en) * 2014-08-13 2019-04-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ross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harg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5671A (zh) * 2009-05-13 2011-08-24 佳能株式会社 供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供电系统
CN102122839A (zh) * 2011-01-18 2011-07-13 西安润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低压交流控制回路中防晃电辅助电源及供电方法
US20130099586A1 (en) * 2011-10-19 2013-04-2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2740A (zh) * 2015-10-19 2017-04-26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供电装置
CN106602740B (zh) * 2015-10-19 2019-06-25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供电装置
CN107919714A (zh) * 2016-10-05 2018-04-17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受电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终端设备
CN107919714B (zh) * 2016-10-05 2021-09-28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受电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终端设备
CN110100427A (zh) * 2016-12-20 2019-08-06 佳能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7171456A (zh) * 2017-04-26 2017-09-15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抖处理的无线充电方法、手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66034B2 (en) 2018-01-09
US20150200549A1 (en) 2015-07-16
CN104779683B (zh) 2019-08-27
EP2897251A3 (en) 2015-09-23
EP2897251A2 (en) 2015-07-22
EP2897251B1 (en) 2019-03-13
JP2015133815A (ja)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9683A (zh)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以及受电装置
CN102377251B (zh) 电力传送系统
US11043856B2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EP3158622B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2615718B1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for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EP3293849B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power transmission
EP2629395A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system
EP3079218A1 (en)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EP2779363A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JP5690251B2 (ja) 共鳴型ワイヤレス充電装置
CN105191063A (zh) 用于检测无线电力网络中的无线电力接收器的差分负载检测方法和无线电力发送器
CN107408844A (zh) 用于在无线充电系统中生成无线功率接收器的负载的方法和无线功率接收器
CN105191040A (zh) 用于控制无线电力接收器中的异常状况的方法和装置
KR20130142861A (ko) 전력 송신기에서 전력 전송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력 송신기
CN102725940A (zh)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非接触供电装置
CN105099225A (zh) 用于对电子器件进行效率优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138406A (zh) 无线电力传送器及其传送电力的方法
CN103108768A (zh) 谐振式非接触供电系统
CN105990889A (zh) 非接触型充电设备
KR20150056222A (ko) 동시 멀티 충전이 가능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JP6774391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US119621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o wirelessly receive power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KR20200013320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160042602A (ko) 전력 공급 장치
JP2015231258A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受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