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1061A - 可拆卸电蒸锅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拆卸电蒸锅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1061A
CN104771061A CN201510164886.8A CN201510164886A CN104771061A CN 104771061 A CN104771061 A CN 104771061A CN 201510164886 A CN201510164886 A CN 201510164886A CN 104771061 A CN104771061 A CN 104771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thermistor
generating disc
detachabl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48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宦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648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71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71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1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电蒸锅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所述可拆卸电蒸锅包括蒸笼、笼盖、底座和电控装置,底座包括发热盘、底盘以及煲体,在煲体内设有保温罩,发热盘固定在保温罩内底面,其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感温杯。可拆卸电蒸锅的防干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加热至水开的步骤;b.间断加热步骤;防干烧保护步骤。本发明的可拆卸电蒸锅,内锅可以方便的取出清洗,清洗过程中水不会进入到底座内部,节约电能;可以实现更多的蒸煮功能。防干烧控制方法,可以在保险丝不熔断、发热体不熔盘的前提下,避免发热体熔盘的隐患,确保干烧保护的实现。

Description

可拆卸电蒸锅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蒸锅,尤其是一种可拆卸电蒸锅、以及该可拆卸电蒸锅的防干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蒸锅,如申请号为201310053745.X的《一种电蒸锅》、申请号为201010105634.5的《电蒸锅》等等,主要都是由可产生蒸汽的底座(或叫蒸汽发生器)、锅体(或叫蒸笼)及锅盖组成,所述的可产生蒸汽的底座(或叫蒸汽发生器)主要包括内锅、发热体和用于控制发热体加热的控制电路。现有结构的这种电蒸锅,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发热体高出内锅锅底,这种结构,需要较高的水位,消耗较多的电能;二是无法实现多种蒸煮功能,因为高出的发热体使得内锅底部不平整,不便于盛取凹处的食物;三是其内锅与发热体为固定连接结构,在清洗过程中,需要使用拆卸工具先将内锅与发热体拆卸开,所以清洗过程对用户而言很麻烦而且不安全,在清洗过程中水容易进入到底座内部,从而可能导致漏电危险或爬电距离不够导致的触电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电蒸锅,内锅可以方便的取出清洗,在清洗过程中水不会进入到底座内部,从而避免了触电危险;发热体不高出内锅锅底,蒸煮时不需要较高的水位,节约了电能;内锅底部可以较为平整,可以实现更多的蒸煮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电蒸锅的防干烧控制方法,可以在保险丝不熔断、发热体不熔盘的前提下,节约能源、避免发热体熔盘的隐患,确保干烧保护的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卸电蒸锅,包括蒸笼、笼盖、底座和电控装置,所述蒸笼放置于底座上,该底座包括发热体、底盘以及连接于底盘外周上的煲体,在煲体内设有用于容置内锅的保温罩,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盘,该发热盘固定在保温罩内底面,发热盘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用于感应内锅温度的感温杯。
感温杯包括杯罩,杯罩内设有热敏电阻和保险丝,热敏电阻通过导线与电控装置电连接,保险丝串接在发热盘的线路上。
感温杯与保温罩之间设有弹簧,当内锅放入时,内锅下压感温杯,通过弹簧弹力的作用所述感温杯紧贴内锅。
杯罩下端口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该凸缘位于通孔下沿面的下方,当感温杯上移时,所述下沿面与凸缘接触且阻止感温杯脱离发热盘。
所述凸缘为圆环形,所述下沿面上设有多个凸点。
所述凸点有三个,均布于下沿面上。
所述发热盘的功率大于或等于1300W,发热盘与内锅锅底的接触面面积大于常规发热盘的面积。
所述保险丝为两个,分别串接于发热盘的火线和零线上,保险丝的温度值设定为216℃。
一种上述可拆卸电蒸锅的防干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加热至水开的步骤:
    启动加热程序,电控装置控制发热盘通电加热,将内锅中的水烧开;
b.间断加热步骤:
若热敏电阻对应的温度达到或高于130±5℃且未达到145±5℃,停止加热10±3秒,然后继续加热;
c.防干烧保护步骤:
若热敏电阻对应的温度值超过145±5℃,则进行干烧保护。
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d.热敏电阻和保险丝的选取步骤:选取热敏电阻的温度感受值大于等于80±5℃,避免待机时误判水开, 热敏电阻对应的干烧保护温度值选为145±5℃;保险丝的温度值选为210-230℃;
在步骤b中还包括开水判断步骤:e.热敏电阻两次读数对应的温度值相等,判定为水开;f.热敏电阻两秒钟内对应的温度值差小于2℃,判定为水开;水烧开10±5分后,功率调整为最大功率的1/2至2/3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包括发热体、底盘以及连接于底盘外周上的煲体,在煲体内设有用于容置内锅的保温罩,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盘,该发热盘固定在保温罩内底面,发热盘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用于感应内锅温度的感温杯,这种结构的电蒸锅,内锅可以方便的取出清洗,在清洗过程中水不会进入到底座内部,从而避免了触电危险;发热体采用发热盘,发热体不高出内锅锅底,这种结构,蒸煮时不需要较高的水位,节约了电能;内锅底部可以较为平整,可以实现更多的蒸煮功能,例如,取下蒸笼,可以作为火锅使用,也可以煮粥。
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杯罩下端口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该凸缘位于通孔下沿面的下方,当感温杯上移时,所述下沿面与凸缘接触且阻止感温杯脱离发热盘,这种结构,发热盘与感温杯配合处为三个凸点接触,并非常规的整个面接触,降低了煮水过程中和干烧过程中发热盘辐射到感温杯内部的热量,这种结构的改进,在不增加底座空间的前提下(当然也不增加感温杯的上下行程),大大降低了热敏电阻的常态工作温度,使得电蒸锅这种较大功率的发热盘(其功率一般要在1300W以上),在配合使用感温杯时,热敏电阻的常态工作温度也不会超过200度,大大提高率感温杯的使用寿命。如果热敏电阻的常态工作温度超过200度,热敏电阻的寿命就会大大降低,现有技术因无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因此,在电蒸锅这种功率较大的发热盘的工作场合,不能采用感温杯,而是采用将感温探头深入发热盘中的间接测温方式,用测得的发热盘的温度,间接推算出内锅的温度,这种结构的测温方式,一是不能准确反映内锅的真实温度,二是当内锅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底部磕碰变形,加热盘因与内锅锅底接触不良,加热盘的温度就会局部升高,感温探头就会测得一个较高的温度,从而做出错误判定,使得内锅内的水无法烧开或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烧开。本发明的上述三凸点式感温杯测温结构,开启了将感温杯应用于大功率发热盘的先例,不仅可以直接准确的测出内锅的温度,而且不会出现因误判而使得内锅内的水无法烧开或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烧开的现象。同样的道理,三凸点这种结构的改进,还降低了保险丝的选值,还有利于通过电蒸锅的非正常测试。因为煮水过程中,发热盘辐射的温度越高,选择热敏电阻对应的防干烧温度值就越高,干烧过程中热敏电阻对应的温度就更高,保险丝温度值就得更高,非正常测试就难以合格。
本发明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的防干烧控制方法,可以在保险丝不熔断、发热体不熔盘的前提下,确保干烧保护的实现;加热过程在水开后将发热体的功率降低至额定功率的1/2至2/3,可以在保证蒸煮功能的前提下,节约能源、避免发热体熔盘的隐患,尤其是间断加热的运用,是对发热体即将干烧前临界状态时的一种有效防熔盘保护,不让发热体积累太多的热量,确保干烧出现后,发热体不会迅速升温而熔盘不使,保险丝不会被发热体的热量熔断,热敏电阻不会超过200℃而缩短寿命。选取热敏电阻的温度感受值大于等于80±5℃,可以避免待机时误判水开,也是“热敏电阻两次读数对应的温度值相等,判定为水开”、“热敏电阻两秒钟内对应的温度值差小于2℃,判定为水开”的基础,这种判定水开的方法,简单、准确、快捷,且适应性广;热敏电阻对应的干烧保护温度值选为145±5℃、保险丝的温度值选为210-230℃,可以在保险丝不熔断、发热体不熔盘的前提下,确保干烧保护的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感温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发热盘上三凸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1至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是一种可拆卸电蒸锅,包括蒸笼、笼盖、底座1和电控装置,所述蒸笼放置于底座1上,该底座1包括发热体、底盘2以及连接于底盘2外周上的煲体3,在煲体3内设有用于容置内锅4的保温罩5,煲体3的上端通过中板15与保温罩5的上端连接,以加强底座1的强度,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盘6,该发热盘6固定在保温罩5内底面,发热盘6的中部设有通孔7,通孔7内设有用于感应内锅4温度的感温杯8。感温杯8与保温罩5之间设有弹簧12,当内锅4放入时,内锅4下压感温杯8,通过弹簧12弹力的作用所述感温杯8紧贴内锅4。电蒸锅的功率一般都需要1300W以上,面对大功率发热,本发明的发热盘6与内锅4锅底的接触面面积要大于常规发热盘的面积,这样的结构,单位面积的发热导热量减小,加热更均匀,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熔盘的发生。所述感温杯8包括设在杯罩9内的热敏电阻10和保险丝11,所述保险丝11有两个,起到双重保护,其中一个保险丝11串接于发热盘6的火线上,另一个保险丝11串接于发热盘6的零线上,当保险丝11处的温度高于设定值,保险丝11熔化,断开加热电路;所述热敏电阻10,通过导线与电控装置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杯罩9下端口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圆环形的凸缘13,该凸缘13位于通孔7下沿面的下方,所述下沿面上均布有三个凸点14,当感温杯8上移时,所述三个凸点14与凸缘13接触,用于阻止感温杯8脱离发热盘6,另外,发热盘6与感温杯8配合处为三个凸点接触,并非常规的整个面接触,降低了煮水过程中和干烧过程中发热盘6辐射到感温杯8内部的热量,这种结构的改进,在不增加底座1空间的前提下(当然也不增加感温杯的上下行程),大大降低了热敏电阻的常态工作温度,使得电蒸锅这种较大功率的发热盘(其功率一般要在1300W以上),在配合使用感温杯时,热敏电阻的常态工作温度也不会超过200度,大大提高率感温杯的使用寿命。如果热敏电阻的常态工作温度超过200度,热敏电阻的寿命就会大大降低,现有技术因无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因此,在电蒸锅这种功率较大的发热盘的工作场合,不能采用感温杯,而是采用将感温探头深入发热盘中的间接测温方式,用测得的发热盘的温度,间接推算出内锅的温度,这种结构的测温方式,一是不能准确反映内锅的真实温度,二是当内锅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底部磕碰变形,加热盘因与内锅锅底接触不良,加热盘的温度就会局部升高,感温探头就会测得一个较高的温度,从而做出错误判定,使得内锅内的水无法烧开或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烧开。本发明的上述三凸点式感温杯测温结构,开启了将感温杯应用于大功率发热盘的先例,不仅可以直接准确的测出内锅的温度,而且不会出现因误判而使得内锅内的水无法烧开或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烧开的现象。同样的道理,三凸点这种结构的改进,还降低了保险丝11的选值,还有利于通过电蒸锅的非正常测试。因为煮水过程中,发热盘辐射的温度越高,选择热敏电阻对应的防干烧温度值就越高,干烧过程中热敏电阻对应的温度就更高,保险丝温度值就得更高,非正常测试就难以合格。
上述可拆卸电蒸锅之防干烧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a.热敏电阻和保险丝的选取:
选值时,热敏电阻10感受的温度值需大于80℃,避免待机时误判水开, 热敏电阻10对应的干烧保护温度值为145±5℃,优选为145℃;保险丝11的温度值优选为216℃;
b.加热:
b1:热敏电阻10 两次读数对应的温度值相等,判定为水开;
b2:热敏电阻10两秒钟内对应的温度值差小于2℃,判定为水开;
水烧开10分后,功率调整为最大功率的1/2至2/3加热;
c.间断加热:
若热敏电阻10对应的温度达到或高于130℃且未达到145℃,停止加热10-15秒,优选为12秒,然后继续加热;
d.防干烧保护:
若热敏电阻10对应的温度值超过145±5℃,优选为145℃,进行干烧保护,即切断加热电路。
该方法不仅可以确保内锅4的干烧保护,而且能够确保发热盘6不熔盘,达到与使用感温探头深入发热盘直接测量发热盘温度的同样的保护效果。以发热盘6为1300W为例:温升测试煮水过程(锅内盛满水,用1.15倍的常用电压,从常温到将水烧开),热敏电阻10对应的温度值为120℃-130℃,保险丝11位置温度值为130℃。为考虑后期内锅变形,选择热敏电阻10对应的干烧保护温度值为145±5℃。
温升测试干烧过程(空锅的情况下,用1.15倍的常用电压,从常温开始加热),待热敏电阻10达到干烧保护温度145±5℃时,产品不加热,此时保险丝11温度值为84℃,因发热盘6余量辐射,保险丝11温度值最高冲至193℃。
保险丝11温度值为240℃时,非正常测试过程,发热盘熔盘,底座熔穿,测试不合格。
因此,将保险丝11温度值优选为216℃(标准保险丝的熔断温度在此范围内有192℃、216℃、240℃,在标准件范围内只合适选择216℃的保险丝,但通过单独的安规审核流程,可以采用非标准温度值的保险丝)。采用在热敏电阻10对应温度为130℃,发热盘不加热10-15秒,然后继续全功率加热,可以确保产品寿命测试过程中多次干烧,保险丝11不熔断。

Claims (11)

1.一种可拆卸电蒸锅,包括蒸笼、笼盖、底座(1)和电控装置,所述蒸笼放置于底座(1)上,该底座(1)包括发热体、底盘(2)以及连接于底盘(2)外周上的煲体(3),其特征在于:在煲体(3)内设有用于容置内锅(4)的保温罩(5),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盘(6),该发热盘(6)固定在保温罩(5)内底面,发热盘(6)的中部设有通孔(7),通孔(7)内设有用于感应内锅(4)温度的感温杯(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感温杯(8)包括杯罩(9),杯罩(9)内设有热敏电阻(10)和保险丝(11),热敏电阻(10)通过导线与电控装置电连接,保险丝(11)串接在发热盘(6)的线路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感温杯(8)与保温罩(5)之间设有弹簧(12),当内锅(4)放入时,内锅(4)下压感温杯(8),通过弹簧(12)弹力的作用所述感温杯(8)紧贴内锅(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杯罩(9)下端口处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13),该凸缘(13)位于通孔(7)下沿面的下方,当感温杯(8)上移时,所述下沿面与凸缘(13)接触且阻止感温杯(8)脱离发热盘(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3)为圆环形,所述下沿面上设有多个凸点(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14)有三个,均布于下沿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6)的功率大于或等于1300W,发热盘(6)与内锅(4)锅底的接触面面积大于常规发热盘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丝(11)为两个,分别串接于发热盘(6)的火线和零线上;保险丝(11)的温度值设定为216℃。
9.一种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的防干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a.加热至水开的步骤:
    启动加热程序,电控装置控制发热盘(6)通电加热,将内锅(4)中的水烧开;
b.间断加热步骤:
若热敏电阻(10)对应的温度达到或高于130±5℃且未达到145±5℃,停止加热10±3秒,然后继续加热;
c.防干烧保护步骤:
若热敏电阻(10)对应的温度值超过145±5℃,则进行干烧保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的防干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还包括:
d.热敏电阻和保险丝的选取步骤:
选取热敏电阻(10)的温度感受值大于等于80±5℃,避免待机时误判水开, 热敏电阻(10)对应的干烧保护温度值选为145±5℃;保险丝(11)的温度值选为210-23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拆卸电蒸锅的防干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还包括开水判断步骤:
e.热敏电阻(10) 两次读数对应的温度值相等,判定为水开;
f.热敏电阻(10)两秒钟内对应的温度值差小于2℃,判定为水开;
水烧开10±5分后,功率调整为最大功率的1/2至2/3加热。
CN201510164886.8A 2015-04-09 2015-04-09 可拆卸电蒸锅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4771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4886.8A CN104771061A (zh) 2015-04-09 2015-04-09 可拆卸电蒸锅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4886.8A CN104771061A (zh) 2015-04-09 2015-04-09 可拆卸电蒸锅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1061A true CN104771061A (zh) 2015-07-15

Family

ID=5361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4886.8A Pending CN104771061A (zh) 2015-04-09 2015-04-09 可拆卸电蒸锅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7106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2091A (zh) * 2018-05-09 2018-08-14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防干烧测温接触装置
CN110013176A (zh) * 2018-12-21 2019-07-1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1728493A (zh) * 2020-05-29 2020-10-0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蒸锅的加热控制方法及电蒸锅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1263Y (zh) * 2000-05-30 2002-01-16 淄博希达电器有限公司 分体式电热锅的开关自动联锁装置
JP2005192729A (ja) * 2004-01-06 2005-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CN2862902Y (zh) * 2005-10-08 2007-01-31 佛山市顺德区爱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力锅的安全控制装置
CN201263610Y (zh) * 2008-09-05 2009-07-01 苏权希 一种电压力锅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CN201382822Y (zh) * 2009-05-15 2010-01-13 戴宇波 电压力锅的感温探头装置
CN201948765U (zh) * 2010-12-21 2011-08-31 玉溪西艾电器有限公司 智能米汤电饭煲
CN202408424U (zh) * 2011-10-31 2012-09-05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锅底感温杯的电饭煲
CN104257268A (zh) * 2014-09-03 2015-01-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64985U (zh) * 2015-04-09 2015-11-1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可拆卸电蒸锅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1263Y (zh) * 2000-05-30 2002-01-16 淄博希达电器有限公司 分体式电热锅的开关自动联锁装置
JP2005192729A (ja) * 2004-01-06 2005-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
CN2862902Y (zh) * 2005-10-08 2007-01-31 佛山市顺德区爱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力锅的安全控制装置
CN201263610Y (zh) * 2008-09-05 2009-07-01 苏权希 一种电压力锅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CN201382822Y (zh) * 2009-05-15 2010-01-13 戴宇波 电压力锅的感温探头装置
CN201948765U (zh) * 2010-12-21 2011-08-31 玉溪西艾电器有限公司 智能米汤电饭煲
CN202408424U (zh) * 2011-10-31 2012-09-05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锅底感温杯的电饭煲
CN104257268A (zh) * 2014-09-03 2015-01-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204764985U (zh) * 2015-04-09 2015-11-18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可拆卸电蒸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2091A (zh) * 2018-05-09 2018-08-14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防干烧测温接触装置
CN110013176A (zh) * 2018-12-21 2019-07-1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1728493A (zh) * 2020-05-29 2020-10-0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蒸锅的加热控制方法及电蒸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8860B (zh) 电压力锅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压力锅
CN108567311B (zh) 一种烹饪器具防干烧方法、装置以及烹饪系统
CN205162729U (zh) 煮饭器
CN105935253A (zh) 加热装置及加热控制方法
CN106388556A (zh) 一种电饭锅加热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饭锅
CN109237540B (zh) 防干烧的控制方法和防干烧系统
CN105455663A (zh) 一种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压力锅、电饭煲
EP3747318A1 (e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ssure cooking appliance, and pressure cooking appliance
CN104771061A (zh) 可拆卸电蒸锅及其防干烧控制方法
CN106610038B (zh) 电磁炉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电磁炉
CN204617882U (zh) 可拆卸电蒸锅发热盘感温杯
CN204764985U (zh) 可拆卸电蒸锅
CN108652440A (zh) 防溢养生壶
EP3471584A1 (en) Electric cooker
US2565638A (en) Thermal control for electrically heated appliances
US3144547A (en) Immersible vessel and detachable control means therefor
JP4311148B2 (ja) 加熱調理器
SI24062A (sl) Postopek določanja pogojev kuhanja in sistem za določanje pogojev kuhanja
CN111513582B (zh)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93531U (zh) 烹饪器具
CN204617961U (zh) 电热锅的感温杯
CN209252456U (zh) 一种玻璃加热壶
CN109752970B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208988509U (zh) 一种智能电陶加热水壶
JPH037852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