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7843B - 便携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7843B
CN104767843B CN201410840201.2A CN201410840201A CN104767843B CN 104767843 B CN104767843 B CN 104767843B CN 201410840201 A CN201410840201 A CN 201410840201A CN 104767843 B CN104767843 B CN 104767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ntology
frame
noumenon
portable terminal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02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7843A (zh
Inventor
金琪炫
成在铉
朴相暾
柳寅槿
宋钟沅
权根
权一根
李奇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008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0099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019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0638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767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7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7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7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changing, e.g. reversing, the face orientation of the screen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e.g. for folding into tablet PC like position or orient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user to show to a second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具有: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铰链模块,该铰链模块将第二本体连接到第一本体使得第二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移动。铰链模块包括: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第一本体;和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连接到第一框架以在支撑状态下支撑第二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框架连接到第二本体使得第二框架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旋转,从而允许第二本体在支撑状态下旋转。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的第一本体以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移动的方式连接到第二本体。
背景技术
便携式终端是具有输入和输出信息的功能、存储功能的功能等等当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更多个的便携式终端。因为它们的可容易携带的方便性并且在任何地方可自由使用,便携式终端已经被广泛使用。
通过本体构造,将便携式终端归类成具有单个本体的直板式、具有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的两个或者更多个本体的滑盖式、折叠式、摇摆式等等。
近年来,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倾斜式便携式终端,其一个本体以相对于另一个本体滑动的方式旋转了预定的角度。
倾斜式便携式终端包括铰链模块,该铰链模块将这些本体以这些本体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的方式彼此连接。现有技术的倾斜式便携式终端在这些本体之间的相对移动中受到限制。因此,考虑到具有新颖构造的铰链模块,其采用各种形式实现了如下机构,借助于该机构这些本体相对于彼此可移动。
另外,倾斜式便携式终端包括锁定单元,该锁定单元固定或者分离被可旋转地连接到本体的框架。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倾斜式终端受限于如下类型,其中通过下推操作、钩挂构造等等实现锁定/锁定释放机构。因此,考虑到具有新颖构造的锁定单元,其以不同的方式实现锁定/锁定释放机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本详细描述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具有新颖构造的铰链模块,在该铰链模块中便携式终端的一个本体相对于不同的一个可移动,该铰链模块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便携式的本体之间的相对移动相关联的用户界面。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具有新颖构造的锁定单元,在该锁定单元中框架被固定到便携式终端的本体并且与便携式终端的本体分离,该锁定单元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用途,如在此具体化和广泛地描述的,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包括铰链模块,该铰链模块将第二本体连接到第一本体使得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移动,该铰链模块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连接到第一框架以在支撑状态下支撑第二本体的至少一部分,并且第二框架以相对于第二本体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第二本体,使得当在支撑状态下第二本体相对地旋转时,所述支撑被释放。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固定部分,该固定部分在支撑状态下将第二本体固定到第二框架。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固定部分可以包括:磁体,该磁体设置于第二本体和第二框架中的一个;和金属构件,该金属构件设置于第二本体和第二框架中的另一个,并且金属构件形成为使得磁体的磁力被施加到金属构件。
在便携式终端中,金属构件可以构造成在极性上是可改变的,以根据控制命令改变磁力的方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固定部分可以包括:锁定孔,该锁定孔形成在第二框架处;操纵构件,该操纵构件安装在第二本体中使得能够对操纵构件执行下推操作;以及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构造成通过操纵构件的下推操作可移动,并且该移动构件具有锁定钩,由于移动构件的移动该锁定钩接合锁定孔。
在便携式终端中,固定部分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将弹力施加到操纵构件,以便于通过操纵构件的下推操作而移动的移动构件返回到先前的位置。
在便携式终端中,移动构件可以构造成在被设置在第二本体上的显示单元的后表面上可滑动地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固定部分可以包括:突起,该突起从第二本体和第二框架中的一个突出;和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形成在第二本体和第二框架中的另一个上,该弹性构件包括孔,突起插入到该孔中,弹性构件是由弹性材料制成,当突起插入到孔中时该突起改变孔的形状。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第二框架可以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框架使得当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时,第二本体的一个末端部分以滑动的方式在第一本体的一个表面上移动。
在便携式终端中,第二本体可以构造成使得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二框架绕该一个末端部分可旋转。
在便携式终端中,锁定凹部可以形成在第二本体的一个末端部分中,止挡部(stopper)可以设置于第一本体,当第二本体的一个末端部分以滑动的方式移动时该止挡部的末端部分插入到锁定凹部中,并且弯曲形状的圆形部分可以形成在止挡部的内部上,以便于在第二本体被钩挂到止挡部上的状态下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二框架可平滑地旋转。
在便携式终端中,突起可以形成在止挡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且锁定凹部可以:包括第一容纳部分,当第二本体的一个末端部分以滑动的方式移动时止挡部的末端部分插入到该第一容纳部分中;和第二容纳部分,该第二容纳部分从第一容纳部分向下延伸,并且该第二容纳部分布置成当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二框架旋转时覆盖向内插入的突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钩,该第一钩设置于第一框架;和闩杆,该闩杆安装在第一本体中,该闩杆具有第二钩,该第二钩构造成被钩挂到第一钩上以将第一框架固定到第一本体,并且第二钩构造成当应用控制命令时移动以释放钩挂。
便携式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马达,当应用控制命令时该马达产生驱动力;小齿轮,该小齿轮借助于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并且该小齿轮具有齿,该齿沿着小齿轮的一侧的圆周以规律的间隔形成以向前推动闩杆;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将用于停止马达的驱动停止信号传输到控制器;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提供弹力以便于闩杆返回到其先前的位置。
便携式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扭簧,该扭簧提供弹力使得当闩杆移动并且从而第一框架的连接被释放时,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
在便携式终端中,当在第二本体布置成覆盖第一本体并且被设置于第二本体的显示单元是失活的状态下,应用控制命令时,第二本体可以以相对于第一本体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并且显示单元可以切换到激活状态。
在便携式终端中,当在第二本体布置成以重叠的方式覆盖第一本体的状态下,第一模式中的屏幕信息显示在被设置于第二本体的显示单元上时,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二框架旋转,在不同于第一模式的第二模式中的屏幕信息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触摸传感器,该触摸传感器安装在第二本体中,并且该触摸传感器感测预定的触摸输入;马达,该马达安装在第一本体中并且当感测到预定的触摸输入时产生驱动力;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借助于马达的驱动力而旋转;以及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连接到旋转轴并且接合第一齿轮,该旋转轴将第一框架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本体,并且从而当第一齿轮旋转时该第二齿轮使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一本体旋转。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用途,如在此具体化和广泛地描述的,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构造成在其中第二本体布置成覆盖第一本体的第一位置和其中第二本体布置成以相对于第一本体倾斜的第二位置之间相对地移动;以及铰链模块,该铰链模块将第二本体连接到第一本体使得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可移动;其中铰链模块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该第一框架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本体,该第二框架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框架,并且当第二本体相对地移动时第二框架支撑第二本体,并且其中第一框架在长度上是可改变的使得在第二位置中,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的角度是可调节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第一框架可以包括:固定构件;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构造成相对于固定构件可移动;导轨,该导轨沿着移动构件的相对移动方向安装在固定构件中;以及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安装在移动构件中并且被连接到导轨以引导移动构件的相对移动。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用途,如在此具体化和广泛地描述的,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基底部分;框架,该框架连接到基底部分使得框架相对于基底部分可旋转;闩杆,该闩杆布置在基底部分中使得闩杆在相反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当闩杆在一个方向上移动时闩杆锁定被布置成覆盖基底部分的框架,并且当闩杆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时闩杆释放锁定;以及锁定单元,该锁定单元安装在基底部分和闩杆中的每一个中,并且该锁定单元构造成使用磁力移动闩杆。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在其中框架被锁定在闩杆中的状态下,第一钩可以钩挂到被设置于闩杆的第二钩上,并且在锁定被释放的状态下,第一钩与第二钩分离。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锁定单元可以构造成使得,由于磁力而使锁定单元彼此连接,并且当切换到锁定释放状态发生时通过电磁力克服磁力。
在便携式终端中,锁定单元可以包括:第一锁定构件,该第一锁定构件安装在闩杆中,并且包括销,该销是由对磁力响应的金属材料制成;和第二锁定构件,该第二锁定构件安装在基底部分中并且包括磁体和螺线管线圈,该磁体施加磁力,该螺线管线圈施加电磁力以排斥销。
在便携式终端中,第二锁定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绕线筒,该绕线筒包括容纳部分,在锁定状态下销的至少一个部分被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并且该螺线管线圈可以绕容纳部分的圆周缠绕。
在便携式终端中,磁体可以安装在绕线筒的一侧上。
便携式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连接到基底部分和闩杆中的每一个,并且该弹性构件施加弹力使得当锁定被释放时闩杆在一个方向上移动。
在便携式终端中,可以防止电流流过螺线管线圈,使得,由于弹性构件的弹力所以闩杆在一个方向上移动。
在便携式终端中,电流可以在相反方向上流过螺线管线圈使得,由于电磁力所以闩杆在一个方向上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锁定单元可以包括:螺线管单元,该螺线管单元安装在基底部分中并且包括销,该销能够由于磁力或者弹力而分别突出或者被插入;和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连接到闩杆和销中的每一个,并且取决于销是突出还是被插入,连接部分移动闩杆。
在便携式终端中,螺线管单元可以包括:本体,该本体固定到基底部分;螺线管线圈,该螺线管线圈安装在本体内,该螺线管线圈布置成包围被容纳在本体内的销,并且当施加电流时,在销被插入到本体中的方向上该螺线管线圈将电磁力施加到销;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其中销从本体突出的方向上将弹力施加到销。
便携式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连接到基底部分和闩杆中的每一个,并且该弹性构件施加弹力以在一个方向上移动闩杆,使得在由于在相反方向上突出的销而导致闩杆移动之后,闩杆能够返回到其先前的位置。
在便携式终端中,与闩杆连通的孔可以形成在基底部分中使得,施加压力的构件被插入到孔中并且从而在一个方向上推动闩杆。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锁定单元可以布置在闩杆的两侧中使得,均匀的力能够被施加到闩杆。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显示单元可以可旋转地连接到框架,并且显示单元可以布置成在锁定状态下整体地覆盖基底部分,并且显示单元可以布置成在锁定释放状态下相对于基底部分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操纵单元,该操纵单元用于输入用于驱动锁定单元的控制命令。
在便携式终端中,操纵单元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该触摸传感器用于输入预定的触摸输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具有: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铰链模块,该铰链模块将第二本体连接到第一本体使得,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可移动。铰链模块包括: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本体;和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连接到第一框架以在支撑状态下支撑第二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框架连接到第二本体使得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二本体是可旋转的,以便于允许第二本体在支撑状态下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具有:第一本体;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构造成在其中第二本体布置成覆盖第一本体的第一位置与其中第二本体布置成相对于第一本体倾斜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铰链模块,该铰链模块将第二本体连接到第一本体使得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是可移动的。铰链模块包括:第一框架,该第一框架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本体;和第二框架,该第二框架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构造成当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移动时支撑第二本体。第一框架在长度上是可改变的,使得,当第二本体在第二位置中时,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的角度是可调节的。
从下文中给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适用性的进一步范围将会变得更显而易见。然而,应理解的是,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在指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同时,仅通过举例说明给出,这是因为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包含到说明书中且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图示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图;
图2A是图示打开和关闭在图1中图示的便携式终端的过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B是图示在图2A中图示的便携式终端中调节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的角度的过程的图;
图3是图示打开和关闭在图1中图示的便携式终端的过程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A和图5B是当从不同的角度看时与第二框架分离的在图4中图示的第二本体的图;
图6是图示在图4中图示的旋转单元的图;
图7是图示在图4中图示的锁定部分的图;
图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图;
图9是图示在图8中图示的固定部分的图;
图10和图11分别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图;
图13是图示在图12中图示的第一框架的图;
图14、图15A以及图15B是用于描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中涉及第一框架和闩杆的锁定构造的图;
图16、图17A、图17B、图18A、图18B以及图19是图示在图14中的锁定构造的修改示例的图;
图20是图示锁定构造的另一示例的图,该锁定构造涉及第一框架和和闩杆且使用马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图;
图22是详细地图示在图21中图示的驱动机构的图;
图23至图25是图示响应于控制命令而相对于第一本体移动的第二本体的图;以及
图26是图示如下一个示例的图,其中基于相对于第一本体布置第二本体的状态,改变被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屏幕信息。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现在将详细地给出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为了参考附图简要描述,相同的或者等同的部件将会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其描述将不会被重复。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
下面描述的被包括在组成元件的名称中的术语“模块”和“单元”在下文中仅被用于容易地描述组成元件,并且因此不旨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术语“模块”和“单元”可互换地使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以单数表达的单词可以被解释为是复数,除非在上下文中独特地意指。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的图。参考图1,便携式终端100包括第一本体110、第二本体120以及铰链模块130,该铰链模块130以第二本体120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110移动的方式将第二本体120连接到第一本体110。相对移动包括滑动和旋转(包括倾斜)。
通常,当在使用时第一本体110放置在物体的平坦的表面上。包括控制便携式终端100的控制器的各种电子部件内置在第一本体110中。如所图示的,用户输入单元111设置在第一本体110的上表面上。用户输入单元111构造成在如下状态下暴露于外部,即在该状态下第二本体1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用户输入单元111可以构造成使得:在第二本体120以重叠以覆盖第一本体110的方式布置的状态下用户输入单元111容纳在第一本体110内,并且当第二本体1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时,用户输入单元111上升,从而从第一本体110的一个表面突出。
在其上显示屏幕信息的显示单元121设置于第二本体120。根据本实施例,随着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移动,显示单元120相对于物体的平坦表面倾斜的程度被改变。
以这样的方式,借助于铰链模块130,第二本体120在其中以重叠第一本体110的方式布置第二本体120的位置与其中第二本体1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的位置(所图示的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本体110移动。另外,如下面所描述的,第二本体120构造成使得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的倾斜角度在如下状态下是可调的,即: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倾斜;和第二本体120被布置成覆盖第一本体110。
下面详细地描述具有新颖构造的铰链模块130,借助于该铰链模块130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移动,该铰链模块130具有各种形式。
图2A是图示打开和关闭在图1中图示的便携式终端的过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图2B是图示在图2A中图示的便携式终端100中调节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的角度的过程的图。
首先,参考图2A,铰链模块130包括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便携式终端100的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构造成薄板的形式使得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没有非常地有助于增加便携式终端100的厚度。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是由高强度的金属材料或者塑料材料制成。
第一框架131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本体110。第一框架131连接到第一本体110的后部分,使得当第二本体1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时,使被布置在第一本体110的前部分中的用户输入单元111暴露。第一框架131的连接部分和第一本体110的连接部分具有铰链关节构造,使得第一框架131和第一本体能够绕连接构件旋转。例如,销可以连接到第一框架131的连接部分和第一本体110的连接部分使得第一框架131和第一本体110能够绕销旋转。单独的铰链构件可以连接到第一框架131的连接部分和第一本体110的连接部分使得第一框架131和第一本体110能够绕铰链构件旋转。
第二框架132连接到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本体120使得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本体能够相对于彼此旋转。第二本体120基本上构造成借助于第二框架132而旋转,但是第二本体120可以借助于下面描述的固定部分140(图4)而被固定到第二框架132,以便限制第二本体120的旋转。
在以重叠第一本体110的方式布置第二本体的状态下,以与第一本体110粗略地平行的方式布置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容纳在从第一本体的上表面凹陷的容纳部分130a中,使得当从侧面看便携式终端100时以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没有暴露于外部。
当在以重叠第一本体110的方式布置第二本体120的状态下,第一框架131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旋转时,第二本体120从第一本体110上升。这时,就构造而言,质心定位在旋转轴的下方或者转簧将压力施加到第二本体120的另一末端部分。因此,第二本体120的一个末端部分以滑动方式在第一本体110的一个表面上移动。
第一框架131旋转了预定角度并且然后第二本体1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10的预定角度保持倾斜。第二框架132构造成在此倾斜状态下支撑第二本体120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从第二框架132的视角,显然的是,倾斜状态是支撑状态。
第三框架133以能够旋转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的方式被连接到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使得当以滑动方式移动时第二本体120倾斜了预定的倾斜角度。因此,由第一框架131的长度和第三框架133的长度确定第二框架132的倾斜角度,并且在第二本体120以滑动方式移动时防止第二本体120抖动。
参考图2B,在第二框架132支撑第二本体120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下,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二框架132旋转。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撑被释放。上面描述的第二框架132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本体120的一个末端部分。
因此,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的倾斜角度是可调的。如上所述,如果显示单元121设置在第二本体120上,则用户将第二本体120旋转了如下角度,在该角度下在适当的状态下他/她能够看到屏幕信息。
相对于第二框架132旋转的第二本体120构造成在没有对预定角度进行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保持在任意角度。可替选地,第二本体120可以构造成仅保持在预定旋转角度。
图3是图示打开和关闭在图1中图示的便携式终端100的过程的一个示例的图。参考图3,借助于铰链模块130,第二本体120可以构造成使得在第二本体120布置成覆盖第一本体110的状态下,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的倾斜角度是可调的。即,在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容纳在容纳部分130a内的状态下,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二框架132旋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于第二本体120覆盖用户输入单元111。当用户想要在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11的情况下使用便携式终端100时此构造是有用的。
如上面简要地描述的,第二本体120基本上构造成借助于第二框架132而旋转,但是第二本体120可以借助于固定部分140而被固定到第二框架132,以便限制第二本体120的旋转。下面将会更加详细地描述根据各种实施例的固定部分140。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的一个示例的图。图5A和图5B是图示当从不同的角度看时与第二框架132分离的图4中图示的第二本体120的图。
参考图4、图5A以及图5B,固定部分140构造成使用磁力将第二本体120固定到第二框架132,并且固定部分140包括磁体141和金属构件142。
具体地,磁体141设置于第二本体120和第二框架132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借助于磁体141吸引的金属构件142设置于另一个。金属构件142可以是本身不是磁体的普通金属构件142,但是由接近的磁体或者不同的磁体吸引。
图4、图5A以及图5B图示,磁体141安装在第二本体120中,并且金属构件142设置于第二框架132。被设置于第二本体120的磁体141安装在第二本体120中,使得磁体不暴露于外部。第二框架132可以是由本身是磁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如在图5B中所图示,单独的金属构件142可以安装在第二框架132中。如果单独的金属构件142安装在第二框架132中,则金属构件142插入到被形成在第二框架132中的容纳袋中,以便在其间没有任何空间的情况下单独的金属构件142不能够防止第二框架132和面向第二本体120的表面彼此紧密接触。在支撑状态下,金属构件142布置成面向磁体141。
通过磁体141吸引金属构件142将第二本体120固定到第二框架132。例如,第二本体120被固定到第二框架132并且从而支撑在其中以重叠第一本体110的方式布置在上述第二本体120的状态下和在其中第二本体1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的状态下。
当在第二本体120固定到第二框架132的状态下,施加比在磁体141和金属构件142之间起作用的磁力大的力时,第二本体120到第二框架132的固定被释放。该释放使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二框架132可旋转。因此,必要时用户施加力以释放固定,并且使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二框架132旋转以调节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0的倾斜角度。
可替选地,金属构件142可以构造成改变极性,以便于根据控制命令改变磁力的方向。作为一个示例,金属构件142可以是在极性上可改变的电磁体。当在第二本体120固定到第二框架132的状态下应用控制命令式,金属构件142改变极性,以便于在金属构件142和磁体141之间产生排斥力。因此,第二本体120到第二框架132的固定被容易地释放。
作为另一示例,金属构件142构造成是可旋转的,并且旋转改变磁体141面向的金属构件142的极性。即,当在第二本体120固定到第二框架132的状态下应用控制命令时,金属构件142旋转使得金属构件142和磁体在极性上相同,以便于在金属构件142和磁体141之间产生排斥力。
在上述示例中,通过其中用户在便携式终端100的特定部分上触摸的操作产生控制命令。例如,用于接收控制命令的触摸传感器设置于便携式终端100的后表面的上部分。当用户在第二本体120的后表面的上部分上触摸以相对于第二框架132旋转第二本体120时,触摸传感器感测这样的触摸,并且控制器基于该触摸改变金属构件142的极性。
图6是图示在图4中图示的旋转单元150的图。参考图6,如上所述,借助于旋转单元150,第二框架132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本体120的一个末端部分。旋转单元150形成在铰链关节构造中,借助于该旋转单元150,第二框架132和第二本体120以相对于彼此旋转的方式彼此连接。例如,销可以连接到第二框架132的连接部分和第二本体120的连接部分使得第二框架132和第二本体120能够绕销旋转。单独的铰链构件可以被连接到第二框架132的连接部分和第二本体120的连接部分,使得第二框架132和第二本体120能够绕铰链构件旋转。
可替选地,第二本体120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二框架132。在这样的情况下,旋转单元150以允许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二框架132旋转的方式将第二本体120连接到第二框架132。对于这样的连接,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可以彼此电连接。作为一个示例,旋转单元150包括磁体、金属构件以及连接器。磁体设置于第二本体120和第二框架132中的任意一个。金属构件设置于第二本体120和第二框架132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形成为由磁体的磁力吸引。连接器设置于第二本体120和第二框架132中的每一个。当磁体和金属构件借助于磁力而被彼此连接时,连接器彼此接触以电连接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
图7是图示在图4中图示的钩部的图。参考图7,便携式终端100包括锁定部分160。在第二本体1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的状态下,锁定部分160固定第二本体120的一个末端部分并且使第二本体120绕该一个末端部分平滑地旋转。
锁定部分160包括锁定凹部161和止挡部162。锁定凹部161形成在第二本体120的一个末端部分中。锁定凹部161形成在第二本体120的后表面的两侧上。止挡部162布置在第一本体110的上表面上。当第二本体1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时,止挡部162形成为钩状(形状)以便于止挡部162的末端部分能够插入到锁定凹部161中。图7图示,止挡部162定位在用户输入单元111的背部中。如所图示的,借助于止挡部162固定第二本体120的一个末端部分的状态,倾斜位置被更加稳定地保持。
弯曲形状的圆形部分162a形成在止挡部162的内部上。圆形部分162a使第二本体120能够在第二本体120被钩到止挡部162上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二框架132平滑地旋转。
另外,便携式终端100可以另外具有下列构造,以便于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二框架132更加稳固地旋转。
如所图示的,突起162b形成在止挡部162的至少一侧上,并且锁定凹部161构造成当从外部看时是T形的。
具体地,锁定凹部161包括第一容纳部分161a和第二容纳部分161b。当第二本体120的一个末端部分以滑动的方式移动时,第一容纳部分161a提供空间,该一个末端部分插入到该空间中。第二容纳部分161b从第一容纳部分161a向下延伸。第二容纳部分161b的内壁形成为当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二框架132旋转时覆盖被向内插入的突起162b。
提供一种构造,当第二本体120相对于第二框架132旋转时,借助于上述构造,将止挡部162插入到第二容纳部分161b中并且突起162b被钩到第二容纳部分161b的内壁上。因此,防止止挡部162从锁定凹部161滑出。因此,第二本体120构造成以更加稳定的方式相对于第二框架132旋转。
下面描述固定部分的另一构造。除了固定部分的构造之外,上面描述的便携式终端100的特征以相同或者相似的方式可应用于下面描述的便携式终端200。
图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00的图。图9是图示在图8中图示的固定部分240的图。参考图8和图9,固定部分240构造成使用钩挂构造将第二本体220固定到第二框架232,并且固定部分240包括锁定孔241、操纵构件242以及移动构件243。
锁定孔241形成在第二框架232中。锁定孔241可以设置在第二框架232的两侧处。
操纵构件242安装在第二本体220中使得对操纵构件242能够执行下推操作。图8和图9图示,操纵构件242安装在第二本体220的上部分的中心中并且朝向第二本体220的下部分延伸使得对操纵构件242能够执行下推操作。
移动构件243构造成通过操纵构件242的下推操作是可移动的,并且移动构件243包括锁定钩243a,由于移动构件243的移动,所以该锁定钩243a与锁定孔241可拆卸地接合。即,当锁定钩243a接合锁定孔241时,第二本体220保持被固定到第二框架232。当通过执行操纵构件242的下推操作来释放锁定钩243a与锁定孔241的接合时,第二本体220变成相对于第二框架232是可旋转的。
固定部分240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244。弹性构件244将弹力提供给操纵构件242,以便于通过执行操纵构件242的下推操作而移动的移动构件243能够返回到其原始状态。图8和图9图示如下构造,其中在第二本体220和操纵构件242之间布置弹性构件244以将压力施加到操纵构件242。
作为可替选的方式,移动构件243可以布置在显示单元221a的后表面上。因此,移动构件243构造成当执行操纵构件242的下推操作时以滑动的方式在显示单元221a的后表面上移动。
图10和图11分别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300和400的图。参考图10和图11,固定部分340和440构造成使用插入构造将第二本体320和420分别固定到第二框架332和432,并且固定部分340和440分别包括突起341和441和弹性构件342和442。
具体地,突起341和441分别设置于第二本体320和420和第二框架332和432中的一个。根据本实施例,突起341和441形成在第二本体320和420的后表面上。突起的末端部分形成为朝向圆周突出,以便于突起341和441分别插入到并且钩挂到在弹性构件342和441中的孔中。
弹性构件342和442分别设置于第二本体320和420和第二框架332和432中的另一个,突起341和441分别可拆卸地插入到该弹性构件342和442中。弹性构件342和442分别具有中心孔,突起341和441插入到该中心孔中。弹性构件342和442是由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当突起341和441分别被插入到中心孔中时,改变中心孔的形状。
图10图示,突起341由多个件341a和342b构造,使得当突起341插入到弹性构件342的中心孔中并且从弹性构件342的中心孔去除时,突起341的形状弹性地改变。可替选地,图11图示,弹性构件442具有围绕中心孔的圆周的环442a,使得当突起441插入到弹性构件442中的中心孔中时,由于弹性构件442的变形,中心孔的尺寸能够增加。
下面描述如下构造,其中以不同的方式调节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的倾斜角度。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500的图。图13是图示在图12中图示的第一框架531的图。参考图12和图13,铰链模块530包括第一框架531和第二框架532。
就如下构造而言即其中第一框架531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本体510,第二框架532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框架531,并且,当第二本体520相对于第一本体510移动时,支撑第二本体520,根据本实施例的构造与在上述构造相同或者相似。
然而,根据本发明,第一框架531的长度构造成是可变的,使得,在第二本体5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5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本体520相对于第一本体510的角度能够调节。为了这样做,第一框架531包括固定构件531a、移动构件531b、导轨531c以及引导构件531f。固定构件可旋转地固定到第一本体510同时移动构件可从第二本体520整体移位。基于导轨531c和引导构件531f的协作,移动构件531b相对于固定构件531a移动。
提供一种构造,其中固定构件531a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本体510并且移动构件531b能够移动远离或者靠近固定构件531a。另外,移动构件531b可旋转地结合第二框架532。
导轨531c安装在固定构件531a中并且沿着其中移动构件531b相对地移动的方向延伸。根据本实施例,导轨531c设置于固定构件531a的左侧和右侧,以便于移动构件531b以稳定的方式移动。
引导构件531f安装在移动构件531b中,并且引导构件531f结合导轨531c以引导移动构件531b的相对移动。根据本实施例,引导构件531f可移动地插入到被形成在导轨531c中的引导孔531d中,并且从而引导构件531f引导移动构件531b的移动。
一个或者更多个钩挂部分531e设置于引导孔531d,在该一个或者更多个钩挂部分531e上能够钩挂引导构件531f。钩挂部分531e在引导孔531d内在每一个预定的距离处,使得借助于相对于第一本体510的预定倾斜角度改变第二本体520的位置。
对于上述构造,用户通过拉动第二本体520的上部分能够调节第二本体520的倾斜角度。不仅在第二本体5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5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调节,而且在第二本体布置成覆盖第一本体510的状态下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第二本体布置成重叠方式覆盖第一本体的状态下,第一框架相对于第一本体的相对旋转能够被限制。下面描述用于实现该实施例的构造。
图14、图15以及图15B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在便携式终端中涉及第一框架631和闩杆670的锁定构造的图。根据图14、图15A以及图15B,第一钩631a设置于第一框架631。当第一框架631旋转以覆盖第一本体610时,第一钩631a朝向被设置在闩杆670处的第二钩670a移动。
闩杆670安装在第一本体610中使得闩杆670在彼此相反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可移动。闩杆670包括第二钩670a,该第二钩670a构造成使得第二钩670a能够被钩挂到第一钩631a上以便于将第一框架631固定到第一本体610。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4、图15A以及图15B中暴露闩杆670的一部分,但是提供一种如下构造,其中包括第二钩670a的闩杆670的仅一部分暴露于外部,并且闩杆670的剩余部分容纳在第一本体610内以便于不被暴露于外部。
图15A图示如下状态,其中第一钩631a被钩挂到第二钩上并且从而限制第一框架631的旋转。图15B图示如下状态,其中将第一钩631a到第二钩670a上的钩挂释放并且从而第一框架631保持可旋转。
当第二本体620移动以覆盖第一本体610时,被连接到第一本体610的第一框架631也相对地旋转以覆盖第一本体610。当第二本体620布置成整体地覆盖第一本体610时,第一钩631a被钩挂到第二钩670a上,并且从而第一框架631和被连接到第一框架631的第二本体620限制旋转。
提供一种如下构造,其中在此过程中,第一钩631a以滑动的方式沿着第二钩670a的倾斜表面移动并且,当经过倾斜表面时,第一钩631a被钩挂到第二钩670a的内部上。当第一钩631a以滑动的方式沿着倾斜表面移动时,闩杆670在第一方向上稍微移动,即在该第一方向中释放第一钩631a到第二钩670a上的钩挂,但是如下面所描述的,由于弹力闩杆67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并且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提供一种如下构造,其中当在第二本体620布置成重叠的方式覆盖第一本体610并且从而第一钩631a被钩挂到第二钩670a上的状态下,应用控制命令时,闩杆67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从而释放第一钩631a到第二钩670a上的钩挂。结果,第一框架631和被连接到第一框架631的第二本体620保持相对于第一本体610可移动。
当闩杆67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并且从而释放第一钩631a到第二钩670a上的钩挂时,第一框架631借助于扭簧631b而相对于第一本体610旋转。其后,根据上述机构,第二本体6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6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
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如下构造,该构造实现涉及闩杆670和第一框架631的锁定并且释放该锁定。
提供一种如下构造,其中闩杆670安装于第一本体610使得闩杆67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可移动,并且从而当闩杆67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锁定被释放。即,在第一框架631锁定在闩杆670中的状态下,第一钩631a被钩挂到第二钩670a上,并且在锁定被释放的状态下,释放第一钩631a到第二钩670a上的钩挂。
如在图15A中所图示,锁定单元680设置于第一本体610和闩杆670。锁定单元680使用电磁力移动闩杆670。提供一种如下构造,其中锁定单元680使用磁力在锁定状态下连接第一本体610和闩杆670。当切换到锁定释放状态时,锁定单元680促使磁力被电磁力克服。即,闩杆670构造成使用磁力和电磁力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锁定单元680包括第一锁定构件681和第二锁定构件682,该第一锁定构件681和第二锁定构件682构造成使得第一锁定构件681和第二锁定构件682能够彼此连接或者分离。
第一锁定构件681安装在闩杆670中,并且第一锁定构件681包括销681a,该销681a由对磁力响应的金属材料制成。图15B图示,多个销681a形成为在闩杆670的纵长方向上突出。
第二锁定构件682安装在第一本体610中。第二锁定构件682包括:磁体682a,该磁体682a施加吸引销681a的磁力;和螺线管线圈682b,当施加电流时该螺线管线圈682b施加排斥销681a的电磁力。即,磁体682a将吸引力施加到销681a并且,当电流被施加到螺线管线圈682b时,排斥力被施加到销681a。
第二锁定构件682进一步包括绕线筒682c,该绕线筒682c包括容纳部分,在锁定状态下销681a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如所图示的,螺线管线圈682b绕在容纳部分的圆周缠绕,并且磁体682a安装在绕线筒682c上。
另外,在第二方向上将压力施加到闩杆670的弹性构件670d连接到第一本体610和闩杆670中的每一个。弹性构件670d构造成使得在释放锁定之后,闩杆67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即,在第一锁定构件681和第二锁定构件682彼此接近的方向上移动。
引导孔670b设置于闩杆670,该引导孔670b沿着闩杆670移动的方向延伸。引导构件670c设置于第一本体610。引导构件670c被插入到引导孔670b中以引导闩杆670的移动。
如上所述,通过上述构造,在由于磁体682a的吸引力和由于弹性构件670d的弹力被施加到销681a并且从而销681a被容纳在容纳部分内的状态下,第一钩631a保持被钩挂到第二钩670a上。因此,第一框架631被锁定在闩杆670中并且限制旋转。
如在图15B中所图示,当电流流过螺线管线圈682a时,产生比由于磁体682a的吸引力和由于弹性构件670d的弹力的总和大的电磁力。因此,销681a被从容纳部分中抽出并且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结果,第一钩631a到第二钩670a上的钩挂被释放并且从而第一框架631的锁定被释放。
防止电流流过螺线管线圈682b,以便于在释放第一框架631的锁定之后,由于磁力能够将销681a容纳回容纳部分内。当防止电流流过螺线管线圈682a时,在销681a和磁体682a之间施加的吸引力和由于弹性构件670d的弹力都被施加到闩杆670并且从而闩杆670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因此,就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之后闩杆670立即在第二方向上向回移动,以便于释放第一钩631a到第二钩670a上的钩挂。
其后,当第二本体布置成覆盖第一本体610时,第一钩631a以滑动的方式沿着第二钩670a的倾斜表面移动并且,当经过倾斜表面时,第一钩631a被钩挂到第二钩670a的内部上。当第一钩631a以滑动的方式沿着第二钩670a的倾斜表面移动时,闩杆670在第一方向上稍微移动,但是当第一钩631a移动越过倾斜表面并且被钩挂到第二钩670a上时,由于在销681a和磁体682a之间的吸引力和弹性构件670d的弹力所以闩杆670在第二方向上向回移动。
作为对前述的替选,以各种形式能够应用用于移动闩杆670的命令。作为一个示例,用于输入控制命令的操纵单元或者用于通过用户认证产生控制命令的认证(authentication)单元可以设置于便携式终端600。
例如,操纵单元包括触摸传感器,该触摸传感器感测预定的触摸输入。当被设置于第二本体620的触摸传感器感测从一个方向向另一方向拖动的拖动触摸时,控制器控制通过螺线管线圈682b流动的电力以便于产生电磁力。
图16、图17A、图17B、图18A、图18B以及图19是图示在图14中的锁定构造的修改示例的图。作为一个示例,参考图16,设置两个或者更多个锁定单元680和680',以便于将均匀的力施加到闩杆670。例如,每个均包括磁体682a和螺线管线圈682b的两个第二锁定构件682设置有位于在两个第二锁定构件682之间的闩杆670。
作为另一示例,参考图17A和图17B,锁定部分780构造成使得锁定部分780由于磁体782a的磁力和在绕线筒782c上的第二螺线管线圈782b的电磁力而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是可移动的。即,在先前的示例中,闩杆670被向前推动并且然后借助于弹性构件674而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但是在本示例中,闩杆770由于磁体的磁力而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另外,当第一钩731a以滑动的方式沿着第二钩770a的倾斜表面移动时,闩杆770在第一方向上稍微移动,但是当第一钩731a移动越过倾斜表面并且被钩挂到第二钩770a上时,由于在销781a和磁体782a之间的吸引力所以闩杆770在第二方向上向回移动。
作为另一示例,参考图18A和图18B,使用连接部分881和螺线管单元882移动闩杆670的锁定单元880设置于第一本体810。
如所图示的,螺线管单元882包括本体882a、螺线管线圈882b、弹性构件882c以及销882d。具体地,螺旋管线圈882b安装在本体882a内使得螺线管线圈882b围绕被容纳在本体882a内的销882d。销882d的一部分容纳在本体882a内,并且销882d的另一部分从本体882a的一个表面突出。弹性构件882c将弹力施加到销882d,以便于销882d从本体882a突出,并且被施加电流的螺线管线圈882d将电磁力施加到销882d以便于销882d插入到本体882a中。以这样的方式,由于弹性构件882c的弹力和螺线管线圈882b的电磁力,销882d从本体882a突出或者被插入到本体882a中。
连接部分881连接到闩杆870,并且连接部分881构造成取决于销882d是突出还是被插入而移动闩杆870。具体地,机构被描述为以下述构造为基础,其中当在第二本体820布置成以重叠的方式覆盖第一本体810并且从而第一钩831a被钩挂到第二钩870a上的状态下,应用控制命令时,由流过螺线管线圈882b的电流产生的电磁力被施加到销882d。因此销882d被插入到本体882a中并且闩杆870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从而释放第一钩831a到第二钩870a上的钩挂。其后,根据上述机构,第二本体8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8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
在向前推动闩杆870之后,防止电流流过第二螺线管线圈882b,并且由于弹性构件882c的弹力所以销882d从本体882a突出。因此,闩杆870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如所图示的,弹性构件870d连接到第一本体810和闩杆870以便于闩杆870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可以设置两个或者更多个锁定单元880以将更大的力施加到闩杆870。
参考图19,与闩杆870连通的孔810a可以形成在第一本体810中。孔810a形成在如下部分中,该部分面向闩杆870的一个末端部分,使得施加压力的构件(例如,回形销、销等等)被插入到孔810a中并且从而在其中释放第一钩831a到第二钩870a上的钩挂的方向上推动闩杆870。理解的是,该构造是用于当螺线管单元882没有正常地操作时强制闩杆870被向前推动以释放第一钩831a到第二钩870a上的钩挂。
图20是图示锁定构造的另一示例的图,该锁定构造涉及第一框架931和闩杆970且使用马达971。参考图20,马达971构造成使得当应用控制命令时,马达971产生驱动力。例如,马达971可以是产生线性驱动力的线性马达。
马达971将驱动力提供给小齿轮972并且从而小齿轮972旋转以移动闩杆970。齿以规律的间隔沿着小齿轮972的一侧的圆周形成,并且齿构造成使得当小齿轮972旋转时,齿将压力施加到闩杆970并且从而闩杆970被向前推动。传送驱动力的至少一个齿轮973可以设置在马达971和小齿轮972之间。
当闩杆970被向前推动时,第一钩到第二钩970a上的钩挂被释放,并且因此被连接到第一框架的第一钩和第二本体变成相对于第一本体910可移动。闩杆970被向前推动并且然后借助于弹性构件974而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弹性构件974,例如,是弹簧,该弹簧被安装在第一本体910和闩杆970中的每一个中。
另一方面,当闩杆970被向前推动时,闩杆970变成接触限位开关975。当闩杆970变成接触限位开关975时,限位开关975将驱动停止信号传输到控制器以便于停止驱动马达971。
上述构造是被看作半自动机构,这是因为当锁定的释放被自动地实现时,为了接合锁定,用户必须如下方式布置第二本体920,即通过将压力施加到第二本体920来重叠第一本体910以便于第一钩钩挂到第二钩970a上。
在下面描述便携式终端,其中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的相对移动被自动地实现。图2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00的图。图22是更加详细地图示在图21中图示的驱动机构的图。
参考图21和图22,响应于控制命令而执行驱动的马达1081安装在第一本体1010中。通过各种输入单元输入控制命令。例如,用于输入控制命令的操纵单元,或者用于通过用户认证产生控制命令的认证单元可以设置于便携式终端1000。
操纵单元构造成包括:机械键,该机械键用于通过下推操作输入控制命令;或者触摸传感器,该触摸传感器感测触摸输入。另外,认证单元,例如,构造成包括:语音识别传感器,该语音识别传感器通过被输入的音频感测用户;或者虹膜识别传感器,该虹膜识别传感器通过用户的虹膜识别用户。
控制器构造成当输入控制命令时驱动马达1081。当马达1081被驱动时,被连接到马达1081的第一齿轮1082旋转。至少一个齿轮1084进一步设置在第一齿轮1082和马达1081之间以调节速度、扭矩等等。
旋转轴1031a被固定到第一框架1031,并且旋转轴1031a构造成使得当旋转轴1031a旋转时,第一框架1031一起旋转。与第一齿轮1082接合的第二齿轮1083连接到旋转轴1031a。图22图示,第一齿轮1082和第二齿轮1083构造为锥齿轮。
当根据此协作的操作关系驱动马达1081时,第一框架1031相对于第一本体1010旋转。当在以重叠第一本体1010的方式布置第二本体1020的状态下,第一框架1031借助于上述机构而旋转时,第二框架1032也相对于第一框架1031旋转。被连接到第一框架1031的第二本体1020旋转同时第二本体10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010滑动的方式移动并且因此布置成预定的角度。当在此状态下,在相反的方向上驱动马达时,第二本体1020切换到如下状态,即其中第二本体1020布置成以重叠的方式返回覆盖第一本体1010。即,第一框架1031旋转的方向随着驱动马达1081的方向而变化。因此,第二本体1020相对于第一本体1010的相对移动被自动地实现。
图23至图25是图示响应于控制命令而相对于第一本体1110移动的第二本体1120的图。通过下述输入单元当中的至少一个输入上述命令(用于将电流施加到螺线管线圈682b、782b以及882b的控制命令、用于驱动马达971和1081的控制命令等等)。作为输入单元,用于输入控制命令的操纵单元或者用于通过用户认证产生控制命令的认证单元可以设置于便携式终端1100。操纵单元构造成包括:机械键,该机械键用于通过下推操纵输入控制命令;或者触摸传感器,该触摸传感器感测触摸输入。
图23图示,第二本体1120响应于由触摸传感器1191感测到的触摸输入而相对于第一本体1110移动。如所图示的,感测触摸输入的触摸传感器1191设置于第一本体1110或者第二本体1120。
当在第二本体1120以重叠第一本体1110的方式布置的状态下,预定的触摸输入被施加到触摸传感器1191时,控制器将此视为与第二本体1120的相对移动相关联的控制命令。预定的触摸输入包括:拖动触摸,该拖动触摸以一个点上的触摸开始并且以另一点上的触摸结束;双击,其中触摸被连续地施加;多触摸,其中触摸被施加到至少两个点;等等。
当施加预定的触摸输入时,控制器将电流施加到螺线管线圈(682b、782b或者882b)以便于产生电磁力,或者驱动马达971以便于在其中第一钩931a到第二钩970a上的钩挂被释放的方向上移动闩杆970,或者驱动马达1081以便于旋转旋转轴1031a,借助于该旋转轴1031a使第一框架1031相对于第一本体1010旋转。
控制器将到触摸传感器的触摸输入划分成第一触摸输入和第二触摸输入,并且控制器将这些第一输入和第二输入视为不同的控制命令。
例如,根据与图21和图22相关联的实施例,当在以重叠第一本体1010的方式布置第二本体1020的状态下,触摸传感器1191感测第一方向上的拖动触摸时,旋转轴1031a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使得第二本体10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0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另外,当在第二本体10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010滑动的方式移动到倾斜位置的状态下,触摸传感器1191感测第二方向上的拖动触摸,旋转轴1031a在另一方向上旋转使得第二本体1020以重叠第一本体1010的方式布置。
根据另一实施例,如在图23中所图示,显示单元1121设置于第二本体1120。当在第二本体1120布置成覆盖第一本体1110的状态下,显示单元1121是失活(截止)时,应用控制命令,第二本体1120以相对于第一本体1110滑动的方式移动并且切换到倾斜状态,并且显示单元1121切换到激活状态(导通)。
另外,例如,认证单元构造成包括:语音识别传感器,该语音识别传感器通过被输入的音频感测用户;或者虹膜识别传感器,该虹膜识别传感器通过用户的虹膜识别用户。参考图24和图25,便携式终端1100包括:语音识别模块1192,该语音识别模块1192包括语音识别传感器;或者虹膜识别模块1193,该虹膜识别模块1193包括虹膜识别传感器。当通过语音识别模块1192或者虹膜识别模块1193将用户认证为预定的用户时,控制器将此视为与第二本体1120的相对移动相关联的控制命令。
当在为了省电而使语音识别模块1192或者虹膜识别模块1193是失活的状态下,用户执行预定的操作时,语音识别模块1192或者虹膜识别模块1193从失活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预定的操作包括对触摸键的触摸输入、机械键的下推操作等等。另一方面,语音识别模块1192或者虹膜识别模块1193构造成使得当执行预定的应用时,识别窗口弹出。
图26是图示如下一个示例的图,其中基于相对于第一本体1110布置第二本体1120的状态,改变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121上的屏幕信息。基于相对于第一本体1110布置第二本体1120的状态,控制器控制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121上的屏幕信息。例如,当在第二本体1120布置成以重叠的方式覆盖第一本体1110并且第一模式中的屏幕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1121上的状态下,第二本体1120相对于第二框架1132旋转时,在不同于第一模式的第二模式中的屏幕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1121上。
第一模式可以是网络搜索模式、文档创建模式等等,并且第二模式可以是静态或者移动图像再生模式等等。如所图示的,在第二本体1120布置成以重叠的方式覆盖第一本体1110的状态下,与网络搜索相关联的屏幕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1121上。其后,当第二本体11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10旋转时,控制器检测第二本体1120的旋转并且从而将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121上的屏幕信息变成与移动图像的再生相关联的屏幕信息。
前述实施例和优点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被视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教导能够被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此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并且没有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许多替代、变型以及变体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会是显然的。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方法以及其它特性,以获得另外的和/或替代的示例性实施例。
因为在没有脱离本特征的特性的情况下可以以多种形式实现本特征,所有也应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不受前面描述的任何细节的限制,除非另有规定,而是上述实施例应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范围内被广泛地解释,并且因此旨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涵盖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界限或者该范围和界限的等同物内的所有变化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在上表面上的用户输入单元;
第二本体;
铰链模块,所述铰链模块将所述第二本体连接到所述第一本体,使得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移动,所述铰链模块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框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
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以允许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旋转的方式将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个末端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个末端部分;
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将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可释放的方式固定到所述第二框架;
第一钩,所述第一钩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处;和
闩杆,所述闩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中,所述闩杆包括第二钩,所述第二钩被构造成钩挂到所述第一钩上以将所述第一框架固定到所述第一本体,
由此,通过释放所述第二本体到所述第二框架的固定并且将所述第二本体绕所述旋转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旋转,能够调节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倾斜角度,
由此,所述用户输入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本体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滑动的方式移动的状态下暴露于外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本体被布置成覆盖所述第一本体的状态下由所述第二本体覆盖,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框架固定到所述第一本体并且所述第二本体被布置成覆盖所述第一本体以便覆盖所述用户输入单元的状态下,释放所述第二本体到所述第二框架的固定并且将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布置成覆盖所述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
磁体,所述磁体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一个处;和
金属构件,所述金属构件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另一个处,使得所述磁体的磁力被施加到所述金属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金属构件被构造成能够改变极性以改变所述磁力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
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形成在所述第二框架处;
操纵构件,所述操纵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本体中,使得所述操纵构件在下推操作期间是能够移位的;以及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被构造成借助于所述操纵构件的移位而能够移动,所述移动构件具有锁定钩,所述锁定钩响应于所述移动构件的移位而能够与所述锁定孔以可拆卸的方式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固定部分进一步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将弹力施加到所述操纵构件上,从而使得通过所述操纵构件的下推操作而移动的所述移动构件返回到先前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被构造成在显示单元的后表面上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所述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固定部分包括:
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一个突出;和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框架中的另一个处,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孔,所述突起插入到所述孔中,当所述突起插入到所述孔中时,所述孔的形状是能够改变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框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框架,使得当所述第一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时,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个末端部分以滑动的方式沿着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个表面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本体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绕所述一个末端部分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锁定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个末端部分中,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止挡部,当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一个末端部分朝向所述止挡部以滑动的方式移动时,所述止挡部的末端部分能够插入到所述锁定凹部中,并且
其中,所述止挡部包括圆形部分,使得在所述第二本体钩挂到所述止挡部上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平滑地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突起形成在所述止挡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并且
其中,所述锁定凹部包括:
第一容纳部分,当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一个末端部分以滑动的方式移动时,所述止挡部的所述末端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一容纳部分中;和
第二容纳部分,所述第二容纳部分从所述第一容纳部分向下延伸,并且当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旋转时,所述第二容纳部分布置成覆盖所述突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当施加控制命令时,所述闩杆移动以释放所述第一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进一步包括:
马达,所述马达被构造成当施加所述控制命令时产生驱动力;
小齿轮,所述小齿轮被构造成由所述马达的驱动力旋转,所述小齿轮具有齿,所述齿沿着所述小齿轮的一侧的圆周以规律的间隔形成以推动所述闩杆;
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被构造成传输用于停止所述马达的驱动停止信号;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提供弹力以使所述闩杆返回至在操作所述马达之前所保持的先前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进一步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被构造成提供弹力,使得当所述闩杆移动以释放所述第一钩时,所述第一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在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所述第二本体布置成覆盖所述第一本体并且在所述第二本体处的显示单元非激活的状态下的同时,当施加所述控制命令时,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移动到倾斜位置并且所述显示单元切换到激活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当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所述第二本体布置成以重叠的方式覆盖所述第一本体的状态下时,在第一模式中的屏幕信息显示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显示单元上,并且当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旋转时,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模式的第二模式中的屏幕信息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进一步包括:
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摸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本体中,并且所述触摸传感器被构造成感测预定的触摸输入;
马达,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中,并且所述马达被构造成当感测到所述预定的触摸输入时产生驱动力;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被构造成由所述马达的驱动力旋转;以及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使所述第一框架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本体,并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接合,使得当所述第一齿轮旋转时所述第一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
CN201410840201.2A 2014-01-03 2014-12-30 便携式终端 Active CN1047678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00892A KR102200993B1 (ko) 2014-01-03 2014-01-03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2014-0000892 2014-01-03
KR1020140001961A KR102206384B1 (ko) 2014-01-07 2014-01-07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2014-0001961 2014-0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7843A CN104767843A (zh) 2015-07-08
CN104767843B true CN104767843B (zh) 2018-11-16

Family

ID=52338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0201.2A Active CN104767843B (zh) 2014-01-03 2014-12-30 便携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05325B2 (zh)
EP (1) EP2911030B1 (zh)
CN (1) CN1047678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52075B1 (en) * 2013-01-31 2018-08-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inge assembly
KR102167051B1 (ko) * 2014-03-27 2020-10-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장치
WO2015183267A1 (en) * 2014-05-28 2015-12-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otatable display housing
USD788769S1 (en) * 2015-02-09 2017-06-06 Lg Electronics Inc. Tablet computer
TWI612875B (zh) * 2015-09-24 2018-01-2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9743769B2 (en) * 2015-10-09 2017-08-29 Panasonic Avionics Corporation Entertainment display mount
CN106249811B (zh) * 2016-07-22 2021-12-21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翻盖支撑结构
USD829707S1 (en) * 2016-09-13 2018-10-02 Intel Corporation Computer laptop assembly
TWM578813U (zh) * 2017-12-26 2019-06-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M562419U (zh) * 2018-03-07 2018-06-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08664086A (zh) * 2018-06-29 2018-10-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TWI704445B (zh) * 2018-08-24 2020-09-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功能機體的筆記型電腦
WO2020048161A1 (zh) * 2018-09-06 2020-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KR102517173B1 (ko) * 2018-10-23 2023-04-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거치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0181666A1 (zh) 2019-03-14 2020-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TWI726565B (zh) * 2020-01-02 2021-05-0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撐座及顯示裝置
US11429203B2 (en) * 2020-06-19 2022-08-3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ilt-responsive techniques for digital drawing boards
USD1024050S1 (en) * 2020-11-17 2024-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aptop computer
CN112299183B (zh) * 2020-12-14 2022-04-01 博仕通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可紧急视频通话的电梯
USD1016801S1 (en) * 2020-12-17 2024-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tebook computer
WO2023084310A2 (en) * 2021-11-12 2023-05-19 Remarkable As Device mount for supporting a compu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6243A (en) * 1997-05-30 1999-12-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oldable personal computer with detachable cover section
US6437973B1 (en) * 2000-04-18 2002-08-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odular mechanism for movable display
US6430038B1 (en) * 2000-04-18 2002-08-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omputer with articulated mechanism
JP2002023650A (ja) * 2000-06-14 2002-01-23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携帯型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US6788530B2 (en) * 2002-09-24 2004-09-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er friendly computer equipment, monitor unit, and monitor unit setting base
US6903927B2 (en) * 2002-12-17 2005-06-07 Nokia Corporation Convertibl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TW587794U (en) * 2003-03-07 2004-05-11 Tatung Co Fastening structure of portable computer
KR100531880B1 (ko) * 2003-07-10 2005-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슬라이드형 휴대용 단말기의 개폐 장치
US7035090B2 (en) * 2003-09-04 2006-04-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terlocking mechanism for a display
TW200511101A (en) 2003-09-10 2005-03-16 Benq Corp Dual-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980423B2 (en) 2003-11-18 2005-12-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ablet interlocking mechanism
KR100630956B1 (ko) * 2004-08-17 2006-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US7239505B2 (en) * 2004-10-08 2007-07-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rect hinge for optimizing conversion
US7184263B1 (en) * 2005-08-04 2007-02-27 Acer Inc. Portable computer
US7724511B2 (en) * 2006-03-03 2010-05-25 Jacobs Matthew B Adjustable display screen for a laptop computer
TWI295705B (en) * 2006-07-26 2008-04-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function of adjusting tilt angle of body and apparatus base thereof
US8520377B2 (en) * 2007-05-01 2013-08-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device adjustable display member
TWI329254B (en) * 2007-08-10 2010-08-21 Quanta Comp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djustable display panel
KR101639450B1 (ko) 2010-02-08 2016-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장치 및 그의 슬라이딩 장치
WO2011133506A2 (en) 2010-04-23 2011-10-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ortable sliding electronic device operable to disable a touchscreen display when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device
CN201994997U (zh) * 2011-01-19 2011-09-2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装置及手机
TWI410778B (zh) * 2011-01-31 2013-10-01 Quanta Comp Inc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459886B (zh) 2011-03-11 2014-11-01 Quanta Comp Inc 攜帶式電子裝置
CN102393790A (zh) * 2011-11-15 2012-03-28 苏州研特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电脑
CN103123524B (zh) * 2011-11-18 2015-11-18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计算机
TWM434422U (en) * 2012-03-13 2012-07-21 Wistron Corp Suppor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pporting device
TWM437594U (en) * 2012-04-30 2012-09-11 First Dome Corp Wiring structure between main body and cover body of electronic object
US8964381B2 (en) * 2012-06-27 2015-02-24 First Dome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locking/unlocking mechanism
JP6094237B2 (ja) * 2013-02-01 2017-03-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のチルト機構
TWM464715U (zh) * 2013-05-03 2013-11-01 Wistron Corp 用來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11030A3 (en) 2015-11-04
CN104767843A (zh) 2015-07-08
EP2911030B1 (en) 2018-02-28
EP2911030A2 (en) 2015-08-26
US9405325B2 (en) 2016-08-02
US20150192966A1 (en) 2015-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7843B (zh) 便携式终端
CN107209535B (zh) 多枢轴铰链
CN105991908B (zh) 摄像机模块用滤光器转换装置及包含该模块的移动设备
US10272402B2 (en) Stirring container and stirring apparatus
CN104742776B (zh) 用于后座乘客的桌装置
CN107514200B (zh) 家用电器
US11963637B2 (en) Multi-purpose handheld kitchen appliance
JP2014524347A (ja) マニキュア液展示装置
WO2022216557A9 (en) Blender with touchscreen interface
CN108826078A (zh) 全方位多角度自由调节的台灯
EP2706428A2 (en) Hinge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5430287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拍照系统
KR102200993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9995906A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EP3906820A1 (en) Coffee maker
CN211500253U (zh) 一种箱柜及抽签柜
US20130100291A1 (en) Device for handling banknotes
JP2012040404A (ja) 調理器
JP6232155B1 (ja) 粉体供給装置
JP2011177378A (ja) 遊技機
KR102206384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EP3710205A1 (en) User interactive electron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obotic arm
CN109253156A (zh) 转轴和显示装置
TW200813616A (en) Multi-stage diameter shutter mechanism
US9195471B1 (en) Techniques for initiating functionalit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