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6468B - 便携终端装置、信息提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携终端装置、信息提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6468B
CN104756468B CN201380055151.0A CN201380055151A CN104756468B CN 104756468 B CN104756468 B CN 104756468B CN 201380055151 A CN201380055151 A CN 201380055151A CN 104756468 B CN104756468 B CN 1047564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information
display part
output device
sound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51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6468A (zh
Inventor
北谷谦
北谷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56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6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6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6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7Audio in a user interface, e.g. using voice commands for navigating, audio feedbac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6User authentication by graphic or iconic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4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separate channels for security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9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features or functions of an appl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8Authentication using credential vaults, e.g. password manager applications or one time password [OTP]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ioeth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包括口令的信息的隐匿性。便携终端装置具备显示部(50)、显示控制部(51)、操作检测部(52)以及执行处理部(53)。显示部(50)显示操作位置的检测和各种对象。显示控制部(51)将各种对象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输出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信息。操作检测部(52)检测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执行处理部(53)根据上述操作检测部(52)的检测结果,执行既定的处理。

Description

便携终端装置、信息提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终端装置、信息提示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智能手机或手写面板终端等便携终端装置中,具备配备有触摸面板的显示部,通过从该触摸面板触摸操作来进行输入。另外,能够连接用于进行声音输出的可装卸的耳机(在通话的情况下,还包括麦克风),还能够进行利用通话功能的通话或音乐文件的播放输出。例如,在专利文献1、2、3、4中,提出了关于具备配备有触摸面板的显示部或进行声音输出的可装卸的耳机的便携电话等便携终端装置的技术。
在这样的便携终端装置中,一般利用口令等来进行信息保护,在从触摸面板输入的既定的口令与预先登记的口令一致的情况下,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748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790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003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2634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2、3、4所公开的便携终端装置中,在输入口令时或在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时,如果周围有人,则口令或信息被偷看的可能性高,存在不足以作为保护信息的手段这一问题。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包括口令的信息的隐匿性的便携终端装置、信息提示方法及程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便携终端装置是以具备如下部件为特征的便携终端装置:显示部,显示操作位置的检测和各种对象;显示控制部,将各种对象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输出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信息;操作检测部,检测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以及执行处理部,根据所述操作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执行既定的处理。
本发明的信息提示方法是以包括如下步骤为特征的信息提示方法:将操作位置的检测和各种对象显示于显示部的步骤;将各种对象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并输出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信息的步骤;检测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的步骤;以及根据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的检测结果而执行既定的处理的步骤。
本发明的程序是以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功能为特征的程序:将操作位置的检测和各种对象显示于显示部的显示功能;将各种对象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并输出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信息的显示控制功能;检测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的操作检测功能;以及根据通过所述操作检测功能而得到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既定的处理的执行处理功能。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包括口令的信息的隐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和用户操作的概念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1)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和用户操作的概念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2)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和用户操作的概念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3)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和用户操作的概念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附记1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在图中,便携终端装置1具备信息存储部10、接触检测部11、显示控制部12、显示部13、声音控制部14、控制部15以及声音输出器件16。
信息存储部10由闪速存储器等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保存与各应用有关的信息,例如邮件应用的地址簿数据、邮件正文、收信件数等。接触检测部11配设于显示部13的画面上,检测既定的操作物(用户的手指、笔等)导致的接触(或接近,以下对接近进行省略),根据需要,检测接触的位置。特别地,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接触检测部11检测配置于显示部13的图标或虚拟图标(后述)被用户选择(触摸)。
显示控制部12遵从控制部15的控制而使显示部13显示图标并配置虚拟图标。图标用于启动某个特定的应用或功能,通过选择(触摸)符合条件的图标,从而启动与该图标相对应的应用或功能。另外,虚拟图标是不显示于显示部13而不能在视觉上识别的图标,为了存取存储于信息存储部10的信息而使用。此外,虽然记载为配置虚拟图标,但虚拟图标也可以不是能够可视地显示的对象物。即,说明为,在预先规定作为虚拟图标而配置的区域并检测到对该区域的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对所配置的虚拟图标的操作。即,所谓虚拟图标,虽然并未显示,但在如果选择(触摸)其配置部分,则执行既定的动作、功能这一意义下,相当于在其配置部分设定选择(触摸)操作的感应区域。另外,将虚拟图标或与通常的图标重叠的对象等总称为虚拟对象。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将用于进行关于虚拟图标的引导(诱导对虚拟图标的接触操作的引导)的引导消息(例如,“在……下有秘密的图标。”)通过声音而仅通知佩戴后述的声音输出器件16的用户。然后,如果用户遵从关于虚拟图标的引导,进行对虚拟图标的接触操作(例如,对虚拟图标的触摸操作),则将存储于信息存储部10的信息从声音输出器件16以声音输出。
显示部13由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等构成,遵从显示控制部12的控制,显示各种信息、图标等。声音控制部14遵从控制部15的控制,对用于进行关于虚拟图标的引导的引导消息或通过合成声音等而用声音朗读的信息等声音信号施行声音信号处理并输出至声音输出器件16。
控制部15遵从既定的程序,控制该便携终端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具体而言,如果控制部15检测到连接有声音输出器件16,则控制显示控制部12,从而将用于提示保存于信息存储部10的信息的虚拟图标配置于显示部13的画面内。然后,控制部15进行控制,从而将用于进行关于虚拟图标的引导的引导消息作为声音信号而供给至声音控制部14,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
另外,如果由接触检测部11检测到虚拟图标被用户选择(触摸),则控制部15将保存于信息存储部10的信息提示给用户。具体而言,控制部15通过合成声音处理而对信息(文本消息)用声音朗读,由此,作为声音信号而供给至声音控制部14,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
另外,如果信息是声音数据,则也可以将声音数据本身播放并供给至声音控制部14,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也可以将声音数据的属性(文件名、大小、文件种类、生成日期与时刻等)通过合成声音等而用声音朗读,由此,作为声音信号而供给至声音控制部14,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
此外,控制部15也可以认证所连接的声音输出器件16是既定的个体,仅在是既定的个体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的一系列处理。换言之,也可以即使连接除了所登记的声音输出器件16以外的声音输出器件,也不执行上述的一系列处理,不能知晓信息。
声音输出器件16由可装卸的头戴耳机或耳机等构成,通过有线连接或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等的无线连接而与声音控制部14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将来自声音控制部14的声音信号,即用于进行关于虚拟图标的引导的引导消息或通过合成声音等而用声音朗读的信息作为声音而输出。
接着,对本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控制部15判别是否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步骤Sa10),在未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的情况下(步骤Sa10的“否”),结束该处理。另一方面,在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的情况下(步骤Sa10的“是”),控制部15控制显示控制部12,从而将虚拟图标配置于显示部13(步骤Sa12)。虚拟图标在避开通常的图标的场所每次都随机地配置。
接着,控制部15将用于进行关于虚拟图标的引导的引导消息经由声音控制部14而从声音输出器件16作为声音而输出(步骤Sa14)。例如,“在……下有秘密的图标。”这一引导消息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该虚拟图标的位置仅通知佩戴声音输出器件16的用户,即使周围有其他人,也不泄漏。
接着,控制部15基于接触检测部11的检测结果,判别是否对虚拟图标接触(触摸)(步骤Sa16)。然后,在未对虚拟图标接触(触摸)的情况下(步骤Sa16的“否”),判断为不需要信息的提示,结束该处理。此外,实际上,在进行用于进行关于虚拟图标的引导的引导消息的通知之后,在既定的时间内未对虚拟图标接触(触摸)的情况下,也可以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对虚拟图标接触(触摸)的情况下(步骤Sa16的“是”),控制部15从信息存储部10读出信息,经由声音控制部14来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步骤Sa18)。即,控制部15利用合成声音等来对信息(文本消息)用声音朗读,由此,经由声音控制部14来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
另外,如果信息是声音数据,则也可以播放声音数据本身,经由声音控制部14来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也可以利用合成声音等来对声音数据的属性(文件名、大小、文件种类、生成日期与时刻等)用声音朗读,由此,经由声音控制部14来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然后,结束该处理。
图3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和用户操作的概念图。在便携终端装置1的显示部13,显示多个图标20。这些多个图标20能够被用户视觉辨认。如果检测到连接有声音输出器件16,则控制部15将用于提示保存于信息存储部10的信息的虚拟图标30配置于显示部13。然后,控制部15将用于进行关于虚拟图标30的引导的引导消息“下方正中间有秘密的图标。”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
听到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的上述引导消息的用户触摸配置于显示部13的虚拟图标30。如果对虚拟图标30接触(触摸),则控制部15从信息存储部10读出信息,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在图示的示例中,佩戴声音输出器件16的用户作为声音而听到“有5件新到的消息。”这一信息。
图4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1)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和用户操作的概念图。在图4所示的变形例(其1)中,到虚拟图标30的配置为止,与图3相同,但随后的用户操作存在差异,只是在对虚拟图标30的触摸操作中不提示信息。在变形例(其1)中,作为引导消息,例如,如“请在触摸位于下方正中间的秘密的图标之后,触摸期望的应用的图标。”这样,对将虚拟图标30和通常的图标20组合而成的接触操作进行引导。
听到关于虚拟图标30的引导消息的用户,首先,在触摸配置于显示部13的虚拟图标30之后,对启动既定的应用的通常的图标20(之一)进一步进行触摸操作。如果该通常的图标20启动例如邮件软件,则与该应用相关联的信息(新到的消息的有无及件数等)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
图5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2)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和用户操作的概念图。在图5所示的变形例(其2)中,到虚拟图标30的配置为止,与图3相同,随后的用户操作存在差异,只是在虚拟图标30的触摸操作中未提示信息。在变形例(其2)中,作为引导消息,例如,如“请同时触摸位于下方正中间的秘密的图标和期望的应用的图标。”这样,对将虚拟图标30和通常的图标20组合而成的接触操作进行引导。
听到关于虚拟图标30的引导消息的用户对配置于显示部13的虚拟图标30和与欲听到的信息的应用相对应的图标20(之一)进行多处触摸(同时触摸2处以上)。如果该通常的图标20启动例如邮件软件,则与该应用相关联的信息(新到的消息的有无及件数等)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
图6是用于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3)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和用户操作的概念图。在图6所示的变形例(其3)中,到虚拟图标30的配置为止,与图3相同,随后的用户操作存在差异,只是在虚拟图标30的触摸操作中未提示信息。在变形例(其3)中,作为引导消息,例如,如“请将期望的应用的图标拖动至位于下方正中间的秘密的图标的位置。”这样,对将虚拟图标30和通常的图标20组合而成的接触操作进行引导。
听到关于虚拟图标30的引导消息的用户使与欲听到的信息的应用相对应的图标20(之一)在触摸的状态下移动(拖动)至配置于显示部13的虚拟图标30的位置。如果该通常的图标20启动例如邮件软件,则与该应用相关联的信息(新到的消息的有无及件数等)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在图示的示例中,示出“有5件新到的消息”这一新到的消息以声音输出的情况。此外,移动至虚拟图标30的位置的图标20在用户拿开手指的时刻返回至原来的位置。
依据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如果检测到对仅佩戴声音输出器件16的用户可知的虚拟图标30进行了触摸操作,则通过声音而将信息仅提示给佩戴声音输出器件16的用户,因而也没有必要输入口令,能够防止包括口令的信息被位于周围的第三者偷看。
另外,依据上述的本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1)~变形例(其3),如果检测到对虚拟图标30和与通常的应用相对应的图标20进行了组合操作,则将与该图标20相对应的应用的信息通过声音而仅提示给佩戴声音输出器件16的用户,因而能够防止包括口令的、用户所选择的应用的信息被位于周围的第三者偷看。
B.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用于询问是否可以由显示部13输出信息的确认消息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在听到该确认消息的用户进行了既定的操作的情况下,将保存于信息存储部10的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此外,便携终端装置1的构成与图1同样,因而省略说明。
图7和图8是用于说明本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控制部15判别是否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步骤Sb10),在未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的情况下(步骤Sb10的“否”),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的情况下(步骤Sb10的“是”),控制部15将标记F复位成“0”(步骤Sb12)。该标记F是表示将信息输出至显示部13或输出至声音输出器件16的标记。
接着,控制部15将用于询问是否可以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的确认消息经由声音控制部14来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步骤Sb14)。作为确认可否显示信息的消息,考虑例如“请在也可以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的情况下,进行既定的操作。”等。
此外,所谓既定的操作,例如如以下那样,作为用户预先设定的操作。
(a)用户发出既定的声音。
(b)进行既定的接触操作(或接近操作)。
(c)进行既定的键操作。
然后,在用户进行了既定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b16的“是”),标记F=1(步骤Sb18)。另一方面,在用户未进行既定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b16的“否”),保持标记F=0。此外,是否进行既定的操作的判定也可以设置既定的时间内这一条件。即,也可以是,在确认可否显示的消息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之后,在既定的时间内进行了既定的操作的情况下,标记F=1,在既定的时间内未进行既定的操作的情况下,保持标记F=0。
接着,控制部15控制显示控制部12,从而将虚拟图标配置于显示部13(步骤Sb20)。虚拟图标在避开通常的图标的场所每次都随机地配置。
接着,控制部15将用于进行关于虚拟图标的引导的引导消息经由声音控制部14来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步骤Sb22)。例如,如“在……下有秘密的图标。”这样的引导消息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该虚拟图标的位置仅通知给佩戴声音输出器件16的用户,即使周围有其他人,也不泄漏。
接着,控制部15基于接触检测部11的检测结果,判别是否对虚拟图标接触(触摸)(步骤Sb24)。然后,在未对虚拟图标接触(触摸)的情况下(步骤Sb24的“否”),判断为不需要信息的提示,结束该处理。此外,实际上,也可以在进行虚拟图标的配置、通知之后,在既定的时间内未对虚拟图标接触(触摸)的情况下,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对虚拟图标接触(触摸)的情况下(步骤Sb24的“是”),控制部15判别是否为标记F=1(步骤Sb26)。然后,在标记F=1的情况下(步骤Sb26的“是”),从信息存储部10读出信息,经由显示控制部12而显示于显示部13(步骤Sb28)。
另一方面,在标记F=0的情况下(步骤Sb26的“否”),从信息存储部10读出信息,经由声音控制部14来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步骤Sb30)。即,控制部15通过合成声音等而对信息(文本消息)用声音朗读,由此,经由声音控制部14来作为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16输出。在该情况下,在声音输出后,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的情况下,控制部15将未图示的计时器复位,开始计时(图8的步骤Sb32)。接着,判别是否由用户进行既定的结束操作(步骤Sb34)。所谓既定的结束操作,例如,也可以是对显示于显示部13的用于指示信息的显示结束的图标20的触摸操作或既定的键操作。
然后,在进行了既定的结束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b34的“是”),结束信息在显示部13的显示(步骤Sb48),结束该处理。即,消去显示于显示部13的信息而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未进行既定的结束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b34的“否”),基于计时器的计时,判定是否经过既定的时间T1(例如,20秒)(步骤Sb36)。所谓该既定的时间T1,是在步骤Sb28中自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起经过的时间。
然后,在自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起经过既定的时间T1(例如,20秒)的情况下(步骤Sb36的“是”),结束信息在显示部13的显示(步骤Sb48),结束该处理。即,消去显示于显示部13的信息而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自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起未经过既定的时间T1(例如,20秒)的情况下(步骤Sb36的“否”),判定声音输出器件16是否为非连接状态,即声音输出器件16是否被卸下(步骤Sb38)。然后,在声音输出器件16未被卸下的情况下(步骤Sb38的“否”),返回至步骤Sb34,重复上述的处理。
即,在自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起经过既定的时间T1(例如,20秒)或进行既定的结束操作的情况下,结束信息在显示部13的显示,结束该处理。即,消去显示于显示部13的信息,结束该处理。
相对于此,在自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起,未进行既定的结束操作,而且,在经过既定的时间T1(例如,20秒)以前,将声音输出器件16卸下的情况下(步骤Sb38的“是”),结束信息在显示部13的显示(步骤Sb40)。
即,在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的状态下,未进行既定的结束操作,而是在既定的时间T1(例如,20秒)内将声音输出器件16卸下的情况下,暂且结束信息在显示部13的显示。即,暂且消去显示于显示部13的信息。
接着,基于计时器的计时,判定是否为既定的时间T2(例如,30秒)内(步骤Sb42)。然后,在不是自将信息从显示部13消去起既定的时间T2(例如,30秒)内的情况下(步骤Sb42),即在超过既定的时间T2(例如,30秒)的情况下(步骤Sb42的“否”),保持原样地结束该处理。
即,在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的状态下,未进行既定的结束操作,而是在既定的时间T1(例如,20秒)内将声音输出器件16卸下的情况下,暂且消去显示于显示部13b的信息,然后,进一步,在未在既定的时间T2(例如,30秒)内再次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的情况下,以消去信息的状态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自将信息从显示部13消去起经过的时间为既定的时间T2(例如,30秒)内的情况下(步骤Sb42的“是”),判定是否再次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步骤Sb44)。然后,在未再次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的情况下(步骤Sb44的“否”),返回至步骤Sb42,重复上述的处理。然后,在既定的时间T2(例如,30秒)内再次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的情况下(步骤Sb44的“是”),将暂且消去的信息再次显示于显示部13(步骤Sb46),返回至步骤Sb32,重复上述的处理。
即,在将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之后,未进行既定的结束操作,而是在既定的时间T1(例如,20秒)内将声音输出器件16卸下,进一步,在既定的时间T2(例如,30秒)内再次连接声音输出器件16的情况下,将暂且消去的信息再次显示于显示部13。此后,重复上述的步骤Sb32~Sb48。
此外,在声音输出器件16成为非连接状态之后,在既定的时间T2内成为再度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再次开始上次提示的信息的提示,此外,也可以将上次提示的信息作为菜单而提示,也可以返回至步骤Sb10,再次开始信息的引导。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1)~变形例(其3)同样地,也可以通过对虚拟图标30和与通常的应用相对应的图标20进行组合操作,从而提示与该图标20相对应的应用的信息。
依据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在判断为周围没有其他人而不存在信息被偷看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用户使信息显示于显示部13,因而包括口令的信息不被位于周围的第三者偷看,能够容易地确认。
此外,本发明只要是具备触摸面板的电子设备即可,还能够广泛地适用于智能手机、手写面板终端、固定型的信息处理装置(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等。另外,在本发明中,在进行了对虚拟图标的既定的接触操作的情况下,用声音提示信息,但也可以在这一系列处理之前,进行用于认证用户个人的生物认证(指纹认证、声纹认证、视网膜认证等)。
本申请主张以2012年10月22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2-232662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该公开全部引入于此。
以下,附记本发明的特征。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如以下的附记那样记载,但不限于以下。
(附记1)
图9是附记1的构成图。如该图所示,附记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50,显示操作位置的检测和各种对象;
显示控制部51,将各种对象配置于所述显示部50的画面上,输出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信息;
操作检测部52,检测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以及
执行处理部53,根据所述操作检测部52的检测结果,执行既定的处理。
(附记2)
附记1所记载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器件,所述执行处理部将与所述既定的区域相关联的信息以声音从所述声音输出器件输出。
(附记3)
附记1所记载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器件和将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以声音从所述声音输出器件引导的引导部。
(附记4)
附记2或3所记载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将确认是否也可以将与所述既定的区域相关联的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确认消息作为声音从所述声音输出器件输出,所述执行处理部,如果在通过所述引导部将确认消息作为声音而输出之后,由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则将与所述既定的区域相关联的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附记5)
附记4所记载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处理部,在将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状态下经过既定的时间T1的情况下,消去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信息。
(附记6)
附记4所记载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输出器件能够对该装置装卸,所述执行处理部,在将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状态下,所述声音输出器件成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消去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信息。
(附记7)
附记6所记载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处理部,在所述声音输出器件成为非连接状态之后,在既定的时间T2内,再度成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将信息再次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附记8)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操作位置的检测和各种对象显示于显示部的步骤;将各种对象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并输出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信息的步骤;检测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的步骤;以及根据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的检测结果而执行既定的处理的步骤。
(附记9)
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功能:将操作位置的检测和各种对象显示于显示部的显示功能;将各种对象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并输出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信息的显示控制功能;检测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的操作检测功能;以及根据通过所述操作检测功能而得到的检测结果来执行既定的处理的执行处理功能。
(附记10)
附记1所记载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是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接触操作或接近操作。
(附记11)
附记10所记载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是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接触操作或接近操作和继此之后对可视的对象的接触操作或接近操作。
(附记12)
附记10所记载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是在所述既定的区域和可视的图标同时地进行的接触操作或接近操作。
符号说明
1  便携终端装置
10 信息存储部
11 接触检测部
12 显示控制部
13 显示部
14 声音控制部
15 控制部
16 声音输出器件。

Claims (6)

1.一种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显示操作位置的检测和各种对象;
显示控制部,将各种对象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输出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信息;
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器件;
引导部,将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以声音从所述声音输出器件进行引导;
操作检测部,检测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以及
执行处理部,如果在通过所述引导部将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进行了引导之后,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则将与所述既定的区域相关联的信息以声音从所述声音输出器件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将确认是否也可以将与所述既定的区域相关联的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确认消息作为声音从所述声音输出器件输出,
所述执行处理部,如果在通过所述引导部将确认消息作为声音而输出之后,由所述操作检测部检测到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则将与所述既定的区域相关联的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处理部,在将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状态下经过既定的时间T1的情况下,消去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音输出器件能够对该装置装卸,
所述执行处理部,在将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状态下,在所述声音输出器件成为非连接状态的情况下,消去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处理部,
在所述声音输出器件成为非连接状态之后,在既定的时间T2内再度成为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将信息再次显示于所述显示部。
6.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操作位置的检测和各种对象显示于显示部的步骤;
将各种对象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画面上的步骤;
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步骤;
引导步骤,将针对既定的区域的操作以声音从声音输出器件进行引导;
检测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的操作检测步骤;以及
如果在通过所述引导步骤将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进行了引导之后,所述操作检测步骤检测到针对所述既定的区域的操作,则将与所述既定的区域相关联的信息以声音从所述声音输出器件输出的步骤。
CN201380055151.0A 2012-10-22 2013-06-12 便携终端装置、信息提示方法 Active CN104756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2662 2012-10-22
JP2012232662 2012-10-22
PCT/JP2013/003685 WO2014064862A1 (ja) 2012-10-22 2013-06-12 携帯端末装置、情報提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6468A CN104756468A (zh) 2015-07-01
CN104756468B true CN104756468B (zh) 2017-10-24

Family

ID=50544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5151.0A Active CN104756468B (zh) 2012-10-22 2013-06-12 便携终端装置、信息提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80149B2 (zh)
EP (1) EP2911369A4 (zh)
JP (1) JP6299601B2 (zh)
CN (1) CN104756468B (zh)
WO (1) WO20140648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5197B2 (ja) * 2014-10-03 2018-08-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遠隔操作支援プログラム、遠隔操作支援方法、情報処理装置
EP4242817A3 (en) * 2017-06-29 2023-10-25 Maxell, Ltd. Portable terminal
EP3790225B1 (en) * 2019-09-05 2023-10-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Securing user inputs in mobile devic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1667A (zh) * 2007-04-03 2010-02-03 夏普株式会社 便携信息终端以及便携电话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2159B2 (ja) * 2001-05-11 2006-03-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情報記録装置
JP2003177846A (ja) 2001-12-10 2003-06-27 Canon Inc 音声操作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318713A (ja) 2006-04-26 2007-12-06 Murata Mach Ltd 通信端末装置
JP2009003867A (ja) 2007-06-25 2009-01-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1012300B1 (ko) * 2008-03-07 2011-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00100849A1 (en) 2008-10-22 2010-04-22 Dr Systems, Inc. User interface systems and methods
JP5359536B2 (ja) 2009-05-07 2013-12-04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及び携帯電話機の表示方向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949746B2 (en) 2009-11-12 2015-02-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oviding access for blind users on kiosks
EP2360665A3 (en) * 2009-11-26 2012-03-28 LG Electronics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1680113B1 (ko) * 2010-04-22 2016-11-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gui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JP2012003610A (ja) 2010-06-18 2012-01-05 Fujitsu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情報処理装置
JP5204815B2 (ja) 2010-08-11 2013-06-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
JP2012074870A (ja) 2010-09-28 2012-04-12 Kyocera Corp 携帯端末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1667A (zh) * 2007-04-03 2010-02-03 夏普株式会社 便携信息终端以及便携电话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64862A1 (ja) 2014-05-01
EP2911369A1 (en) 2015-08-26
CN104756468A (zh) 2015-07-01
US9380149B2 (en) 2016-06-28
US20150281429A1 (en) 2015-10-01
JP6299601B2 (ja) 2018-03-28
JPWO2014064862A1 (ja) 2016-09-05
EP2911369A4 (en)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57954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changing the access permission of an application or file upon user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CN106210256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31516B (zh) 触摸敏感设备和对内容的基于触摸的操纵的方法
US10811016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erminal using context awareness and terminal thereof
CN106412282B (zh) 一种实时消息语音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40040983A1 (en) Terminal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4793969B (zh) 应用程序卸载方法及装置
CN104484593B (zh) 终端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4756468B (zh) 便携终端装置、信息提示方法
CN106126082A (zh) 控制终端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US918337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6295294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815502A (zh) 查看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933340B (zh) 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03537A (zh) 基于柔性显示屏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KR20160001359A (ko) 데이터 관리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6528315A (zh) 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7085694A (zh) 信息显示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750375B (zh) 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425958A (zh) 来电提示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515666A (zh)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终端
KR20150123429A (ko) 전자장치 및 컨텐츠 제공 방법
CN105930068A (zh) 个人热点快捷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7391988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197515A (zh) 读卡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装置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TO: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 LTD.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2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