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6317A - 接口、通信装置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接口、通信装置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6317A
CN104756317A CN201380055929.8A CN201380055929A CN104756317A CN 104756317 A CN104756317 A CN 104756317A CN 201380055929 A CN201380055929 A CN 201380055929A CN 104756317 A CN104756317 A CN 104756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barricade
supply coil
interfac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59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6317B (zh
Inventor
中野信一
三浦哲平
加藤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56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6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6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6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6Electromagnetic shields
    • H04B5/24
    • H04B5/48
    • H04B5/79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在显示器(32)的背面,隔着屏蔽板(33)来配置供电线圈(34)。若供电线圈(34)中流过电流,则由供电线圈(34)产生的磁通会通过屏蔽板(33)的开口(33a)。由此,供电线圈(34)与屏蔽板(33)电磁耦合,屏蔽板(33)起到天线的作用。因此,通信终端(10)能与作为位于显示器(32)正面侧的设备的IC卡(91)进行良好的通信。

Description

接口、通信装置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口、通信装置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随着处理器的进步,以移动电话为代表的通信终端已具有与个人计算机同等的功能。尤其是具备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接口)的通信终端能向用户提供与用途相对应的接口。因此,除了电话以外,期待将其用于以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标准为基准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以往,为了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需要使配置在通信终端背面侧的天线靠近作为通信对象的外部设备。因此,在通信终端的背面设有表示天线位置的标记。
然而,若在通信终端上安装例如硅胶制的盖板等,则会无法从外部用肉眼看到表示天线位置的标记。此外,在通信终端的壳体由铝或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情况下,会存在可通信区域变小或无法通信的问题。而且,在使用平板终端等比较大的通信终端对记录在IC卡中的信息进行读取的情况下,若能从通信终端的正面侧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则较为便利。
为此,提出了用于实现从通信终端的正面侧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读写器装置具有与液晶面板的显示画面重叠的天线。因此,能与位于液晶面板正面侧的设备、IC卡进行良好的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特开2006-1958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读写器装置的天线图案以如下方式来形成:即,通过在与液晶面板重叠的透明基板上溅射透明的导电性材料,并形成图案。因此,存在包含天线图案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天线图案相对于液晶面板的位置因读写器装置的机种、用途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必须针对每个机种形成不同的天线图案。
此外,作为透明的导电性材料,广泛采用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然而,该ITO的导电率仅仅是铜、铝或银等导电率较高的金属的电导率的百分之一以下。因此,在具有由ITO构成的线圈的天线中,很难获得满足天线性能的Q特性。
而且,当在液晶面板的背面配置有用于遮挡由该液晶面板所产生的噪声的屏蔽板时,有时会因屏蔽板所产生的感应电流而导致天线特性变差。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不使显示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而与位于显示装置附近的设备进行良好的通信。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接口具有:
在一侧的面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
配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另一侧的屏蔽板;以及
与所述屏蔽板进行电磁耦合的供电线圈。
所述屏蔽板配置在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供电线圈之间,可以将所述供电线圈配置成使得所述供电线圈的线圈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屏蔽板向着所述显示装置的方向露出。
所述供电线圈配置在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屏蔽板之间,可以将所述供电线圈配置成使得所述供电线圈的线圈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屏蔽板向着与所述显示装置相反的方向露出。
可在所述屏蔽板上形成使所述线圈开口部露出的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屏蔽板的开口、以及从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屏蔽板的外边缘而形成的缝隙。
所述开口部可以是形成于所述屏蔽板的缝隙。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显示所述供电线圈的位置。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显示所述供电线圈中灵敏度最高的位置。
可以具有与所述显示装置一侧的面重叠的触摸面板。
所述触摸面板可以是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面板。
所述液晶面板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多个透明电极,以及与所述透明电极相对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多个透明电极。
本发明的第二观点的通信装置具有:
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接口;以及
经由所述接口所具备的所述供电线圈来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可以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本发明的第三观点的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如下步骤:
在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接口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所述供电线圈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四观点的程序执行如下步骤:
在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接口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所述供电线圈中灵敏度最高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将显示装置的一侧作为显示面,在该显示装置的另一侧,隔着屏蔽板来配置供电线圈。因此,天线线圈的形状不会受到与显示装置之间的关系的制约。因而,供电线圈的结构不会变得复杂。所以显示装置的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再者,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供电线圈来产生磁场,由此使供电线圈与屏蔽板电磁耦合,使屏蔽板发挥与天线相当的功能。由此,能够与位于显示装置附近的设备进行良好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通信终端的立体图。
图2是通信终端的展开立体图。
图3是接口的展开立体图。
图4是接口的立体图。
图5是接口的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流过线圈的电流与屏蔽板所产生的感应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8是表示显示器中所设定的坐标系的图。
图9是表示由CPU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显示器中所显示的标记的图。
图11是表示通信终端与位于显示器正面的IC卡进行通信的情况的图。
图12是表示通信终端与位于显示器正面的IC卡进行通信的情况的图。
图13是说明由供电线圈所产生的磁通的图。
图14是说明由供电线圈所产生的磁通的图。
图15是表示通信终端与位于显示器背面的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情况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接口的展开立体图。
图17是接口的侧视图。
图18是接口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显示器中所显示的标记的变形例的图。
图20是说明显示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显示器的透明电极的图。
图22是表示形成于屏蔽板的缝隙的图。
图23是表示形成于屏蔽板的开口部的图。
图24是表示形成于屏蔽板的开口部的图。
图25是表示屏蔽板与供电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26是表示屏蔽板的开口中所收纳的供电线圈的图。
图27是表示接口的变形例的图。
图28是表示接口的变形例的图。
图29是表示跨过缝隙而配置的电容器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经由电容器而流过的电流的图。
图31是用于说明电容器的配置的图。
图32是用于说明电容器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进行说明时,为方便起见,使用由相互正交的X轴、Y轴及Z轴构成的XYZ坐标系。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10如图1所示,是具有收纳在壳体20中的接口30的智能手机。接口30是利用了触摸面板的图形用户接口。
如图2所示,通信终端10具有构成壳体20的正面面板21、外框22及背面面板23、收纳在壳体20中的接口30、以及控制基板40。
正面面板21是以长边方向为Y轴方向的长方形的面板。正面面板21上形成有供接口30露出的长方形的开口21d。在形成于正面面板21上的开口21d的-Y侧,沿着X轴等间隔地设有以长边方向为X轴方向的长方形的开口21a、21b、21c。另外,在形成在正面面板21的开口21d的+Y侧,设有以长边方向为X轴方向的开口21e。作为正面面板21的原材料,能够使用玻璃、或者树脂。
背面面板23例如以铝作为原材料,是以长边方向为Y轴方向的长方形面板。该背面面板23成形为与正面面板21相同的大小。
外框22是例如由铝或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框状构件。通过在外框22的上方固定正面面板21,在外框22的下方固定背面面板23,从而构成壳体20。
如图3所示,接口30包括触摸面板31、显示器32、屏蔽板33、以及供电天线34。
显示器32是以长边方向为Y轴方向的长方形的平板显示器。详细而言,显示器32是具有配置成矩阵形的透明电极的液晶面板。显示器32具有与形成在正面面板21的开口21d大小几乎相同的显示画面。该显示器32中,+Z侧的面为显示画面。
触摸面板31例如是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31也与显示器32同样,具有配置成矩阵状的透明电极。触摸面板31形成为与显示器32的显示画面大小几乎相同。该触摸面板31配置在显示器32的显示画面上。
屏蔽板33与显示器32具有几乎相同的平面尺寸,与供电线圈34的平面尺寸相比足够大,是以长边方向为Y轴方向的金属板。例如,屏蔽板33是以铝、镀锌钢板、或不锈钢钢板等金属为原材料的底盘(chassi s)构件。屏蔽板33防止由配置在该屏蔽板33正面(+Z侧的面)的显示器32所产生的电磁波成为噪声并进入到控制基板40上形成的电路中。此外,屏蔽板33还起到保护显示器32以使其不受因通信终端10掉落等而产生的冲击的影响的增强板的作用。
在屏蔽板33的+Y侧端部,设置有几乎为矩形的开口33a。另外,在屏蔽板33上形成缝隙33b,该缝隙33b从开口33a延伸到屏蔽板33的+Y侧的外边缘。设置开口33a,从而使由供电线圈34所产生的磁通通过。设置缝隙33b,从而利用通过开口33a的磁通来抑制在开口33a的周围产生的感应电流。
供电线圈34具有以与Z轴平行的轴为中心轴的线圈图案34a,覆盖该线圈图案34a在+Z侧的面的薄膜34b,以及粘帖于供电线圈34的-Z侧的面的磁性体片材34c。如图3~图5所示,供电线圈34与屏蔽板33的背面(-Z侧的面)相抵接,以使线圈图案34a的开口部(下面称为“线圈开口部34d”)的至少一部分与屏蔽板33的开口33a重叠。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将供电线圈34配置成使得线圈开口部34d的至少一部分从屏蔽板33向显示器32的方向(+Z方向)露出。因此,因电流流过供电线圈34而产生的磁通通过形成于屏蔽板33的开口33a,穿过显示器32以及触摸面板31。
使供电线圈34与屏蔽板33的背面抵接,在屏蔽板33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触摸面板31的显示器32,由此,使显示器32、屏蔽板33、以及供电线圈34形成为一体。由此,完成了具有触摸面板31、显示器32、屏蔽板33、以及供电线圈34的接口30。该接口30如图5所示,通过弹簧脚45配置在控制基板40的上表面。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接口30中,若电流流过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则由该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通过屏蔽板33的开口33a。若磁通通过开口33a,则在开口33a的周围产生感应电流。如图3所示,在屏蔽板33上形成缝隙33b,该缝隙33b从开口33a延伸至屏蔽板33的外边缘。因此,在开口33a的周围产生的感应电流如图3的箭头AW所示的那样,因边缘效应(edge effect)而沿着开口33a的外边缘与屏蔽板33的外边缘流过。
利用图6来说明流过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电流与屏蔽板33所产生的感应电流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若电流在线圈图案34a中向着空心箭头的方向流动,则在开口33a的外边缘生成在抵消因流过线圈图案34a的电流而产生的磁通的方向、即与流过线圈图案34a的电流相反的方向上流过的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因边缘效应而向着屏蔽板33的外边缘。由此,在屏蔽板33上,沿着图6所示的闭合路径33d,流过感应电流。流过屏蔽板33的感应电流的分布取决于施加到线圈图案34a的电压的大小、频率。
具体而言,若电压较高,或频率较低,则如图3所示,感应电流形成较大的环流。若电压较低,或频率较高,则如图6所示,感应电流形成较小的环流。
流过屏蔽板33的外边缘的感应电流沿着与流过线圈图案34a的电流相同的方向流过。因此,虽然存在流过开口33a的外边缘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影响,但是利用流过屏蔽板33的外边缘的感应电流与线圈图案34a中流过的电流的相互作用,屏蔽板33起到等同于大小与该屏蔽板33相同的天线的作用。因而,在接口30中,即使原本对来自显示器32的噪声进行遮蔽的屏蔽板33与作为通信对象的外部设备相对,也能够向该外部设备发送信息。
另外,若屏蔽板33受到由外部设备所产生的磁场,则感应电流同样沿着屏蔽板33的外边缘流过,且来自外部设备的磁通经由开口33a,通过构成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d。在此情况下,利用沿着屏蔽板33的外边缘流过的感应电流,来增强通过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a的磁通。因而,在接口30中,即使原本对来自显示器32的噪声进行遮蔽的屏蔽板33与作为通信对象的外部设备相对,也能够接收来自该外部设备信息。总之,屏蔽板33起到用于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天线元件(boosterantenna:增益天线)的作用。
另外,关于上述技术,在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的日本专利特开2011-103702号公报中已有详细的记载。将该内容引入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如图2所示,控制基板40是以长边方向为Y轴方向的印刷布线板。该控制基板40安装有RFIC70、CPU50、按钮55等电子元器件。利用设置于控制基板40的布线图案40a(参照图5),使这些电子元器件相互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安装在控制基板40上的电子元器件、以及接口30来构成图7所示的控制系统60。控制系统60具有RFIC70、CPU50、主存储部51、辅助存储部52、麦克风53、扬声器54、按钮55,以及将上述各部分与接口30相连接的总线56。
RFIC70是近距离无线通信(NFC)的信号处理电路,构成为贴片元器件。即,RFIC70构成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
主存储部51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等而构成,被用作为CPU50的工作区域。
辅助存储部52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该辅助存储部52对CPU50所执行的程序、各种参数、以及供电线圈34的位置信息等进行存储。
利用显示器32的显示画面中所设定的坐标系,来表示供电线圈34的位置信息。例如,如图8所示,当在显示器32中设定以显示画面的左上角为原点的xy坐标系时,以供电线圈34的中心P在xy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xp,yp)来作为供电线圈34的位置信息。对通信终端10的每个机种设定该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预先存储于辅助存储部52。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CPU50、主存储部51、辅助存储部52来构成对通信终端10进行统一控制的计算机。
上述控制基板40以及接口30如图2所示,收纳在由正面面板21、外框22、以及背面面板23构成的壳体20中。如图1所示,通信终端10中,接口30的触摸面板31以及安装于控制基板40的按钮55的键帽处于从正面面板21的开口21a~21d露出的状态。
在使用通信终端10进行近距离通信(NFC)的情况下,使通信终端10的正面靠近作为通信对象的外部设备。此时,终端10的用户通过对按钮55或者触摸面板31进行操作,由此在构成接口30的显示器32中显示供电线圈34的位置。下面,参照图9对通信终端10的显示动作进行说明。
图9涉及由通信终端10对IC卡进行的读取处理,是表示利用通信终端10的CPU50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显示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对应于由CPU50所执行的程序的算法(algorithm)。当通信终端10的电源接通,则开始流程中所示的显示处理。
在最初的步骤S101中,CPU50等待来自用户的显示指令。作为来自用户的指令,例如有对特定的按钮55的操作,长按按钮552秒左右的长按,或者经由触摸面板31的图标操作。CPU50若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显示指令(步骤S101:是),则转移至下一个步骤S102。
在步骤S102中,CPU50从辅助存储部52中读取出供电线圈34的位置坐标(xp,yp)。接着,如图10所示,在显示器32中显示中心位于该位置坐标(xp,yp)的标记71。由此,用户根据标记71的位置来确定供电线圈34的位置,能够使该供电线圈34中灵敏度最高的位置(供电线圈34的中心P)靠近IC卡。在显示标记71的同时,从CPU50向RFIC70发送使RFIC70成为接收状态的指令。
如图11、图12所示,若使IC卡91靠近通信终端10直到能够进行通信的距离为止,则RFIC70通过供电线圈34、以及用作为该供电线圈34的增益电极的屏蔽板33来与IC卡91进行通信。若在通信终端10的供电线圈34中流过基于发送信息而调制得到的电流,则由供电线圈34所产生的磁通如图11的箭头aw所示那样,通过屏蔽板33的开口33a。由此,供电线圈34与屏蔽板33电磁耦合,屏蔽板33起到天线的作用。
另外,若通信终端10接收到来自IC卡91的磁场,则因沿着屏蔽板33的外边缘流过的感应电流而被加强的磁通会通过构成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d。由此,供电线圈34与屏蔽板33电磁耦合,屏蔽板33起到天线的作用。因此,通信终端10能与位于显示器32正面侧的IC卡91进行良好的通信。
在接着的步骤S103中,CPU50计量从开始显示标记71起所经过的时间。然后,当判断为已完成所需的通信时,或者判断为从开始显示标记71起已经过规定时间时(步骤S103:是),转移至下一个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CPU50结束对标记71的显示。另外,在未完成通信的情况下,返回最初的步骤S101,然后反复执行步骤S101~S104的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屏蔽板33在显示器32的背面配置供电线圈34。若供电线圈34中流过电流,则由供电线圈34所产生的磁通会通过屏蔽板33的开口33a。由此,供电线圈34与屏蔽板33电磁耦合,屏蔽板33起到天线的作用。另外,若通信终端10接收到来自IC卡91等外部设备的磁场,则因沿着屏蔽板33的外边缘流过的感应电流而被加强的磁通会通过构成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d。由此,供电线圈34与屏蔽板33电磁耦合,屏蔽板33起到天线的作用。因此,用户手持的通信终端10能够与位于显示器32正面侧的外部设备进行良好的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器32的背面配置有供电线圈34。因此,能够利用小型且薄型的平面线圈来作为供电线圈34。因而,不会使装置变得复杂,而能够与位于显示器32正面侧的外部设备进行良好的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持通信终端的用户对通信终端10进行显示操作,由此,如图10所示,通信终端10在显示器32中显示表示供电线圈34的位置的标记71。由此,用户根据标记71的位置来确定供电线圈34的位置,能够使该供电线圈34中灵敏度最高的部位(hot spot:热点)准确地靠近作为通信对象的外部设备。因此,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良好的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通信终端10的供电线圈34准确地靠近外部设备。因此,即使减小供电线圈34的可通信区域,也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良好的通信。因而,对于搭载于通信终端10的供电线圈34,能够实现小型化。
另外,若供电线圈34中流过电流,则利用流过屏蔽板33的端部的感应电流与线圈图案34a中流过的电流的相互作用,屏蔽板33起到等同于大小与该屏蔽板33相同的天线的作用。因而,即使供电线圈34小型化,仍能够确保具有一定大小的有效通信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信终端10的显示器32中能够显示表示供电线圈34的位置的标记71。因而,在通信终端10的主体(尤其是背面面板)本身、触摸面板31本身上,无需设置表示供电线圈34的位置的标记。由此,通信终端10的设计自由度得以提高。
另外,即使在为了设计方便而变更通信终端10的供电线圈34的位置的情况下,若对存储于辅助存储部52的供电线圈34的位置信息进行更新,则能够将表示变更后的供电线圈34的位置的标记71显示于显示器32。因此,能够降低通信终端10的设计所需的成本。另外,通信终端10的设计自由度得以提高。
本实施方式中,通信终端10能经由显示器32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因此,作为通信终端10的框体20(尤其是背面面板),能够使用铝、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碳素纤维等。由此,能够提高通信终端10的强度,且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另外,在供电线圈34的上表面粘帖磁性体片材以覆盖该供电线圈34,由此,能够增大供电线圈34的电感值。另外,能够用磁性体片材来遮蔽从屏蔽板33的开口33a漏出的噪声。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表示由电流流过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而产生的磁通的磁力线,当在供电线圈的-Z侧没有遮挡磁通的金属体时,如图13及图14所示,贯穿屏蔽板33的开口33a,且形成为绕回屏蔽板33的外边缘的椭圆形。由此,若电流流过线圈图案34a,则产生贯穿屏蔽板33的开口33a的磁通。由此,接口30不仅能与如图11所示的位于显示器32的前面侧的IC卡91进行通信,也能与如图15所示的位于显示器32的背面侧的外部设备90实现电磁耦合以进行通信。由此,能够利用屏蔽板33来实现对显示器32的保护,并且能够与位于显示器32的前面或者背面的外部设备90进行通信。在此情况、即将背面侧作为通信对象一侧的情况下,在显示器32上显示标记7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通信终端10来作为对IC卡91进行信息的读写的读写器。在此情况下,能够经由LAN等网络将用通信终端10所读取出的信息传送到外部服务器。作为用作IC卡91的读写器的通信终端10,除了智能手机以外,还有平板终端、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等具备液晶面板且能够与外部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或同等的结构,使用同等的标号。
如图16所示,接口30A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口30相比,不同点在于,供电线圈34位于显示器32与屏蔽板33之间。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电线圈34具有包括线圈图案34a在内的正方形的本体部340a,以及从本体部340a向着+Y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延伸部340b。由于延伸部340b具有柔软性,因此能够使其大幅度变形,例如使其弯曲等。本体部340包括线圈图案34a,延伸部340b包括用于将线圈图案34a连接至设置于控制基板40的RFIC70的引线。
如图16所示,供电线圈34配置在屏蔽板33的上表面(+Z侧的面),并使得线圈图案34a的中心与屏蔽板33的开口33a的中心相一致。在上述配置中,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d的至少一部分与屏蔽板33的开口33a相重叠。也就是说,将供电线圈34配置成使得线圈开口部34d的至少一部分从屏蔽板33向着与显示器32相反的方向(-Z方向)露出。而且,在配置有供电线圈34的屏蔽板33的上表面,按顺序地配置有显示器32和触摸面板31。
如上所述构成的接口30A中,如图17所示,供电线圈34的延伸部340b从显示器34与屏蔽板33之间向着+Y方向突出。如图15所示,将设置于供电线圈34的延伸部340b的一端弯曲,以使其绕回屏蔽板33的下表面。而且,将设置于延伸部340b的引线的端部的连接器41a插入设置于控制基板40的连接器41b中。由此,如图7所示,供电线圈34构成控制系统6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器32的背面侧、更具体而言在显示器32与屏蔽板33之间,配置供电线圈34。若供电线圈34中流过电流,则由供电线圈34所产生的磁通会通过屏蔽板33的开口33a。由此,供电线圈34与屏蔽板33电磁耦合,屏蔽板33起到天线的作用。另外,若通信终端10接收到来自外部设备90的磁场,则因沿着屏蔽板33的外边缘流过的感应电流而被加强的磁通会通过构成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d。由此,供电线圈34与屏蔽板33电磁耦合,屏蔽板33起到天线的作用。因此,通信终端10能够与位于显示器32正面侧或背面侧的外部设备进行良好的通信。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口30A中,如图18所示,将控制基板40配置成不与屏蔽板33的开口33a重叠。因此,在进行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时,能够抑制因安装于控制基板40的电子设备与供电线圈34等之间所产生的多余的耦合而导致天线特性的劣化。另外,即使控制基板40与屏蔽板33的开口33a重叠,也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通信终端10的显示器32上,显示中心与供电线圈34一致的标记71。不仅限于此,如图19所示,也可在通信终端10的显示器32上,显示表示供电线圈34的有效通信区域、热点的标记7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手持通信终端10的用户进行了显示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 101:是),在显示器32上显示标记71。不仅限于此,在利用例如FeliCa(注册商标)等技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程序被启动的情况下,可以在通信终端10的显示器32上显示标记71。
另外,如图20所示,在显示了供电线圈34的位置之后(步骤S 102),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结束了、或者已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03),可结束供电线圈34的位置显示(步骤S 104)。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信终端10为智能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通信终端10也可以是不具备GUI的移动电话、平板终端、笔记本电脑等具有通信功能的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显示器32为液晶面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如图21所示,显示器32的电极具有在X轴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透明电极32a、以及与透明电极32a相对并在Y轴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信号电极32b。透明电极32a、32b与构成天线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开口口径相比足够细。此外,可以认为透明电极32a与透明电极32b对于直流而言相互绝缘。因此,因磁场作用于透明电极32a、32b而产生的感应电流不会在不同的透明电极之间流动。即,天线线圈34产生的磁场几乎不会以感应电流的形式被这些电极消耗。
因此,来自供电线圈34的磁通几乎不受透明电极32a、32b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影响,而经由透明电极32a的间隙和透明电极32b的间隙到达位于显示器32的正面侧的外部设备。因而,通信终端10能够与外部设备进行良好的无线通信。
另外,透明电极32a、32b相比于线圈图案34a、屏蔽板33,其电阻值(导体电阻)较大,通过将透明电极32a、32b形成为细长且薄型,能够进一步提高透明电极32a、32b的电阻值。该情况下,由于进一步抑制了在环绕透明电极32a、32b内部的感应电流,因此降低了对通过显示器32的磁通的影响。
此外,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31也具有在X轴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透明电极、以及在Y轴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透明电极。因此,在来自供电线圈34的磁通通过透明电极之间。因此,即使在显示器32的正面配置触摸面板31,通信终端10也能与位于显示器32的正面的外部设备进行良好的无线通信。
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显示器32为液晶面板,但并不限于此。显示器32也可以是例如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总之,显示器32只要是以有源矩阵驱动方式、无源矩阵驱动方式、简单矩阵驱动方式为代表的矩阵驱动方式的平板显示器即可,只要没有完全封住设置于屏蔽板33的开口33a的导体或电阻膜,就没有特别的限定。
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接口30由触摸面板31、显示器32、屏蔽板33、以及供电线圈34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接口30也可以仅由显示器32、屏蔽板33、以及供电线圈34构成。
此外,接口30也并不一定要包括具有触摸面板31以及显示器32的GUI,也可以具备键盘等硬键,来代替触摸面板3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16所示,说明了在屏蔽板33形成开口33a和缝隙33b来作为开口部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2所示,也可在屏蔽板33仅形成矩形的缝隙33b,该缝隙33b与构成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d重叠。另外,如图23、24所示,也可在屏蔽板33形成开口部33c,该开口部33c与构成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d重叠。另外,如图25所示,对于未形成开口33a、缝隙33b的屏蔽板33,可将供电线圈34配置成使得该屏蔽板33与构成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d的至少一部分不重叠。也就是说,如图25所示,可将供电线圈34配置成使得线圈开口部34d的至少一部分从屏蔽板33露出。
也就是说,图3、图16、图22至图25之中任一项所示的结构中,可将供电线圈34配置成使得构成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d的至少一部分不与屏蔽板33重叠。即,可将供电线圈34以及屏蔽板33配置为在从作为显示装置的显示器32一侧观察供电线圈34以及屏蔽板33时,能够看到供电线圈34的线圈图案34a的线圈开口部34d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可在开口33a、缝隙33b以及开口33c中填充树脂等具有透磁性的物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或图17所示,对将供电线圈34抵接在屏蔽板33的表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可将供电线圈34配置成接近屏蔽板33的表面,如图26所示,也可将供电线圈34收纳于屏蔽板33的开口33a。或者,也可将供电线圈34配置于印刷布线板一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16所示,以在屏蔽板33的表面配置具有线圈图案34a的供电线圈3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仅限于此,作为一个示例,如图27所示,可利用绝缘性的基板35,且在该绝缘性的基板35的一个面上形成与线圈图案34a具有相同功能的导体图案35a,而在另一个面上形成与屏蔽板33具有相同形状的导体图案35b。由此,能够将接口30形成得较薄。另外,由于无需用于将供电线圈34粘帖到屏蔽板33的处理,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能够准确地对与线圈图案34a相当的导体图案,以及与屏蔽板33相当的导体图案进行定位。由此,能够提高通信灵敏度。
另外,基板35也可以是柔性基板。例如通过由柔性基板来分别构成基板35、显示器32以及触摸面板31,由此能够实现具有可挠性的接口30。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口30A中,如图28所示,可在控制基板40与线圈图案34a之间设置磁性体片材102。利用磁性体片材102,来遮蔽从安装于控制基板40的电子器件产生且朝向线圈图案34a的电磁波。由此,能够与外部设备之间实现稳定的通信。
对于图29所示的屏蔽板33,也可将电容36与缝隙33b相连接,使屏蔽板33在使用频率附近发生谐振。在此情况下,流过屏蔽板33的电流因边缘效应的影响,不会像图3的箭头AW所示的那样分布,而会成为像图30的曲线L所示那样的分布。通过使33屏蔽板发生谐振,能够改善天线的灵敏度。随着谐振频率接近使用频率,改善的效果变大。
另外,可利用焊接等将电容36直接连接至屏蔽板33。如图31及图32所示,也可以在控制基板40的上表面安装电容36,且将通过安装连接盘36b而与电容36电连接的弹簧脚36a分别连接至屏蔽板3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如下控制系统,将存储于控制系统60的辅助存储部52中的程序存储并分配到可由计算机读取的储存介质中,并向辅助存储部52上传该程序,从而执行上述显示处理。
另外,预先将程序存储在互联网等通信网路上的规定服务器装置所具有的显示装置等中,例如可使其重叠于载波,并将程序下载至辅助存储部52中。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广义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基于2012年10月2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37326号公报、以及2013年7月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39068号公报。本说明书中参照并引入日本专利申请2012-237326号公报与日本专利申请2013-139068号公报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以及全部附图。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接口以及程序适用于对外部设备的信息收发。此外,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以及程序适用于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标号说明
10  通信终端
20  壳体
21  正面面板
21a~21e  开口
22  外框
23  背面面板
30,30A 接口
31  触摸面板
32  显示器
32a,32b 透明电极
33  屏蔽板
33a 开口
33b 缝隙
33c 开口部
33d 路径
34  供电线圈
34a 线圈图案
34b 薄膜
34c 磁性体片材
34d 线圈开口部
35  基板
35a,35b 导体图案
40  控制基板
41  连接器
50  CPU
51  主存储部
52  辅助存储部
53  标记
54  扬声器
55  按钮
56  总线
60  控制系统
70  RFIC
71,72 标记
90  外部设备
91  IC卡
102 磁性体片材
340a 本体部
340b 延伸部
aw  箭头
P   中心

Claims (16)

1.一种接口,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一侧的面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
配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另一侧的屏蔽板;以及
与所述屏蔽板进行电磁耦合的供电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板配置在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供电线圈之间,
将所述供电线圈配置成使得所述供电线圈的线圈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屏蔽板向着所述显示装置的方向露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圈配置在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屏蔽板之间,
将所述供电线圈配置成使得所述供电线圈的线圈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屏蔽板向着与所述显示装置相反的方向露出。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屏蔽板上形成使所述线圈开口部露出的开口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屏蔽板的开口、以及从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屏蔽板的外边缘而形成的缝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是形成于所述屏蔽板的缝隙。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中显示所述供电线圈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中显示所述供电线圈中灵敏度最高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显示装置一侧的面重叠的触摸面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面板为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是液晶面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面板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多个透明电极、以及与所述透明电极相对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多个透明电极。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1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接口;以及
经由所述接口所具备的所述供电线圈来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15.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
在计算机中执行如下步骤:
在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所述供电线圈的位置。
16.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
在计算机中执行如下步骤:
在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所述供电线圈中灵敏度最高的位置。
CN201380055929.8A 2012-10-26 2013-09-20 接口、通信装置以及程序 Active CN1047563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7326 2012-10-26
JP2012-237326 2012-10-26
JP2013139068 2013-07-02
JP2013-139068 2013-07-02
PCT/JP2013/075453 WO2014065050A1 (ja) 2012-10-26 2013-09-20 インタフェース、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6317A true CN104756317A (zh) 2015-07-01
CN104756317B CN104756317B (zh) 2017-09-26

Family

ID=50544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5929.8A Active CN104756317B (zh) 2012-10-26 2013-09-20 接口、通信装置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19778B2 (zh)
JP (1) JP5664823B2 (zh)
CN (1) CN104756317B (zh)
GB (2) GB2539334A (zh)
WO (1) WO201406505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162A (zh) * 2015-08-13 2018-04-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多频带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08258386A (zh) * 2016-12-28 2018-07-06 天津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JP2019220927A (ja) * 2018-06-22 2019-12-2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N112803145A (zh) * 2019-11-14 2021-05-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天线的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93172B1 (ko) * 2016-10-05 2023-10-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루프 안테나를 갖는 전자 장치
US11354558B2 (en) 2013-01-18 2022-06-07 Amatech Group Limited Contactless smartcards with coupling frames
US9356661B2 (en) * 2014-04-23 2016-05-3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near-field antenna operating through display
US9774087B2 (en) 2014-05-30 2017-09-26 Apple Inc.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agnetic shielding layer
US9680205B2 (en) 2014-08-25 2017-06-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eripheral display antenna
US9793599B2 (en) 2015-03-06 2017-10-17 Appl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tenna
US10224602B2 (en) * 2015-04-22 2019-03-05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ousing slots for antennas
KR20160129336A (ko) * 2015-04-30 2016-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102424360B1 (ko) * 2015-06-19 2022-07-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체 정보 측정을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170005395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Tdk Corporation Antenna device
KR101914247B1 (ko) * 2016-01-14 2018-11-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안테나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KR102440975B1 (ko) 2016-01-21 2022-09-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KR102527794B1 (ko) 2016-02-04 2023-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코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3400628B1 (en) * 2016-02-11 2022-06-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loop antenna
JP6292288B1 (ja) * 2016-12-09 2018-03-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
KR20190098607A (ko) * 2018-02-14 2019-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메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메탈 케이스의 제조 방법
CN112566440A (zh) * 2019-09-25 2021-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组件及终端设备
WO2021100939A1 (ko) * 2019-11-22 2021-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14937867B (zh) * 2022-07-20 2022-12-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877A (zh) * 2005-04-27 2008-06-18 索尼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01542830A (zh) * 2007-07-18 2009-09-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ic器件及电子设备
US20100309081A1 (en) * 2007-12-18 2010-12-0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agnetic material antenna and antenna device
US20100315389A1 (en) * 2009-06-12 2010-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a display assembly including an antenna
US20110031320A1 (en) * 2008-05-21 2011-02-1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US20130154891A1 (en) * 2010-08-12 2013-06-2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244A (ja) * 1997-06-27 1999-01-29 Toshiba Chem Corp 非接触データキャリアパッケージ
GB2350461B (en) * 1999-03-22 2003-12-31 Burall Infosys Ltd Contactless smart card reader
EP1439608A4 (en) * 2001-09-28 2008-02-0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ANTENNA COIL AND RFID USE LABEL USING IT, TRANSPONDER UTILITY ANTENNA
JP4042702B2 (ja) * 2004-01-30 2008-02-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型情報処理端末装置
JP2006195802A (ja) 2005-01-14 2006-07-27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リーダライタ装置及びリーダライタ装置のアンテナ
JP5032998B2 (ja) * 2005-02-17 2012-09-26 エヌエックスピー ビー ヴィ 移動体通信機器
JP2006331396A (ja) * 2005-04-27 2006-12-07 Sony Corp 配信システム、このシステムに用いる配信サーバ装置及び中継サーバ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の装置のデータ処理方法
US8169185B2 (en) * 2006-01-31 2012-05-01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 charging of portable devices
JP4306726B2 (ja) * 2006-12-27 2009-08-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7762472B2 (en) * 2007-07-04 2010-07-2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JP4738380B2 (ja) * 2007-05-10 2011-08-03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7612725B2 (en) * 2007-06-21 2009-11-03 Apple Inc. Antennas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ductive bezels
CN101558532B (zh) * 2007-07-04 2014-06-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ic器件及无线ic器件用元器件
KR101023582B1 (ko) * 2007-07-09 2011-03-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무선 ic 디바이스
JP5092599B2 (ja) * 2007-07-13 2012-12-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
KR101037035B1 (ko) * 2007-07-17 2011-05-25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무선 ic 디바이스 및 전자기기
CN101682113B (zh) * 2007-07-18 2013-02-1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ic器件
JP2009211372A (ja) * 2008-03-04 2009-09-17 Daito Electron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EP2568534A3 (en) * 2009-04-21 2014-05-1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devie and method of setting resonant frequency of antenna device
JP5018918B2 (ja) * 2010-03-17 2012-09-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装置
JP5685827B2 (ja) * 2010-03-29 2015-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磁性シート、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5476211B2 (ja) * 2010-05-19 2014-04-23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電力伝送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610629B2 (en) * 2010-05-27 2013-12-17 Apple Inc. Housing structures for optimizing location of emitted radio-frequency signals
JP5630503B2 (ja) * 2010-07-28 2014-1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機器
WO2012033031A1 (ja) 2010-09-07 2012-03-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JP5742143B2 (ja) * 2010-09-08 2015-07-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通信端末機器
KR20140009127A (ko) * 2010-09-26 2014-01-22 액세스 비지니스 그룹 인터내셔날 엘엘씨 선택적으로 제어가능한 전자기 실딩
WO2012090494A1 (ja) * 2010-12-28 2012-07-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6888038A (zh) * 2011-06-14 2017-06-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20140004808A1 (en) * 2012-07-02 2014-01-02 Chun-Ying LI Antenna configuration structure of an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nabled medical device
US9620843B2 (en) * 2013-01-31 2017-04-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lay panel for front-si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3877A (zh) * 2005-04-27 2008-06-18 索尼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01542830A (zh) * 2007-07-18 2009-09-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无线ic器件及电子设备
US20100309081A1 (en) * 2007-12-18 2010-12-0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agnetic material antenna and antenna device
US20110031320A1 (en) * 2008-05-21 2011-02-1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Wireless ic device
US20100315389A1 (en) * 2009-06-12 2010-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a display assembly including an antenna
US20130154891A1 (en) * 2010-08-12 2013-06-2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162A (zh) * 2015-08-13 2018-04-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多频带天线的电子设备
US10727576B2 (en) 2015-08-13 2020-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ultiband antenna
US11069968B2 (en) 2015-08-13 2021-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ultiband antenna
US11276921B2 (en) 2015-08-13 2022-03-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ultiband antenna
US11476569B2 (en) 2015-08-13 2022-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ultiband antenna
US11949153B2 (en) 2015-08-13 2024-04-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ultiband antenna
CN108258386A (zh) * 2016-12-28 2018-07-06 天津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JP2019220927A (ja) * 2018-06-22 2019-12-2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US10680668B2 (en) 2018-06-22 2020-06-09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803145A (zh) * 2019-11-14 2021-05-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天线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1507097D0 (en) 2015-06-10
US9819778B2 (en) 2017-11-14
WO2014065050A1 (ja) 2014-05-01
GB2523015A (en) 2015-08-12
CN104756317B (zh) 2017-09-26
GB201612869D0 (en) 2016-09-07
JPWO2014065050A1 (ja) 2016-09-08
GB2539334A (en) 2016-12-14
GB2523015B (en) 2017-08-30
US20150207913A1 (en) 2015-07-23
JP5664823B2 (ja)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6317A (zh) 接口、通信装置以及程序
JP6197757B2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及び通信装置
JP2011002947A (ja) アンテナ付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及び該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JP2011002950A (ja) アンテナ付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及び該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CN107004108B (zh) 通信装置、显示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0554526A (zh) 天线线圈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7210530A (zh) 触控板用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552526A (zh) 移动终端
US20140176371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CN104466350A (zh) 移动终端
WO2014097970A1 (ja) 情報端末装置
US20140176372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CN104466346A (zh) 移动终端
CN104468895A (zh) 移动终端
CN104468894A (zh) 移动终端
CN102224635B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04442832U (zh) 一种焊盘结构
TW201537823A (zh) 具有天線單元之鍵盤模組及其所適用之電子裝置
KR20080090152A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
CN204315708U (zh) 移动终端
CN218568310U (zh) 一种置入nfc天线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04316493U (zh) 移动终端
CN218825356U (zh) 集成近场通信天线的触摸屏结构、触摸屏和显示设备
CN217932730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06252835A (zh) 导电模组及触摸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