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2730U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2730U
CN217932730U CN202222343367.6U CN202222343367U CN217932730U CN 217932730 U CN217932730 U CN 217932730U CN 202222343367 U CN202222343367 U CN 202222343367U CN 217932730 U CN217932730 U CN 217932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ignal line
insulating layer
display panel
nfc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33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武
易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33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2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2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2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包括可操作区以及围绕可操作区的布线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触控层在可操作区设置有触控电极,触控层在布线区设置有NFC线圈和触控信号线,并且,触控信号线与触控电极电连接,NFC线圈用于收发NFC信号,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触控层在布线区设置NFC线圈和触控信号线,可以避免NFC线圈和触控信号线影响显示区域的显示效果,进而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NFC线圈的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该项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演变而来。NFC采用电磁耦合感应技术,电磁场频率是13.56MHz,该载波频段是全球无需许可证的波段。发起设备用13.56MHz 信号激励天线,产生磁场通过近场耦合,将能量传递给目标。目标对磁场进行调制,将数据返回给发起设备完成通信。NFC技术有以下特点:短距离(距离小于10cm),点对点连接;信号载波频率为13.56Mhz;以及,同一个设备可以同时作为读卡器和卡片模式。目前NFC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手机当中,实现数字闪付、刷公交地铁卡、解锁、认证等丰富的功能。
现有带NFC功能的终端设备通常由如下方式实现:NFC线圈布置在柔性电路板(FPC)或菲林膜(Film)上,FPC或菲林膜一般贴设在终端设备壳体的背面内侧,或者贴设于电池表面,NFC控制芯片布置在主板上或单独布置。 NFC线圈的两端同NFC控制芯片管脚通过排线相连。当终端设备的NFC线圈近距离靠近其他NFC读写设备时,两者间实现通信。这种安装方式会导致终端设备的厚度较大,增加了成本和空间;并且,只有靠近终端设备背面的NFC线圈才能实现识别,响应区域较小。
因此,亟需一种提高NFC响应区域面积、降低成本且有利于终端设备厚度减薄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可操作区以及围绕所述可操作区的布线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在所述可操作区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层在所述布线区设置有NFC线圈和触控信号线,并且,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NFC线圈用于收发NFC信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布线区包括目标区域和重叠交叉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布线区的未设置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区域,所述NFC线圈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布线区的目标区域,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所述NFC 线圈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正投影重叠交叉和/或所述触控信号线自身的正投影重叠交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层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所述绝缘层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NFC线圈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使得所述NFC线圈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或者所述 NFC线圈设置在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使得所述触控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有所述触控信号线用于使得重叠交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相互绝缘隔离,所述第二绝缘层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上方,所述NFC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使得所述NFC线圈与所述触控电极和 /或所述触控信号线绝缘隔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有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三过孔和所述第四过孔,使得所述第二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下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外侧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可操作区以及围绕所述可操作区的布线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薄膜基板和NFC线圈,所述薄膜基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所述触控层在所述可操作区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层在所述布线区设置有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薄膜基板的上表面在所述布线区设置有所述NFC线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布线区包括重叠交叉区域,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正投影重叠交叉,所述触控层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所述绝缘层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使得所述第二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基板的下表面在所述布线区设置有信号屏蔽线,所述信号屏蔽线用于屏蔽所述NFC线圈对所述触控电极和/或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信号干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基板通过光学胶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NFC线圈主体的正投影具有重叠交叉的位置设置有跳线区,在所述跳线区,所述NFC线圈的表面设置有NFC线圈绝缘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外侧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可操作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在所述可操作区设置有NFC线圈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NFC线圈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的所述间隙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感应电极和多个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所述多个平行设置的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多个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多个平行设置的感应电极之间形成多个第一通道间隙,所述多个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之间形成多个第二通道间隙,所述NFC线圈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通道间隙或所述多个第二通道间隙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NFC线圈由铟锡氧化物半导体或者金属网格组成。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外侧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将NFC线圈和触控信号线设置在围绕可操作区的布线区内,可以避免NFC线圈和触控信号线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并且,通过将NFC线圈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布线区的目标区域,或者将NFC线圈与触控信号线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绝缘层上,或者将NFC线圈与触控信号线分别设置在薄膜基板和触控层上,或者将NFC线圈设置在触控电极的间隙中,可以减少NFC线圈与触控信号线的相交干涉,使得触控显示面板在集成了NFC线圈的同时,避免NFC线圈对于原本布线在触控层上的触控信号线的破坏,最终使得终端设备的正面可以实现NFC功能的同时,实现响应面积增大、成本降低、终端设备厚度的减薄。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NFC线圈的终端设备的背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沿X-X’方向的在重叠交叉区域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沿Y-Y’方向的在重叠交叉区域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主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NFC线圈的薄膜基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图5沿Y-Y’方向的在重叠交叉区域的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信号屏蔽线的薄膜基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线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文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式只是一种示例,而非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各公式可以进行变形,这些变形也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既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组合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NFC线圈的终端设备的背面示意图。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述背面是指背离终端设备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侧,本申请中所述正面是指贴近终端设备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侧,下文不再赘述。如图所示,设置有NFC线圈的终端设备可以由如下方式实现:NFC 线圈可以布置在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者菲林膜(Film) 上,柔性电路板或者菲林膜放置在终端设备背面,贴在终端设备壳内侧,或者粘贴在电池表面,如图1示出了NFC线圈布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情形; NFC控制芯片布置在主板或者单独的小板上,如图1示出了NFC控制芯片布置在主板上的情形,NFC线圈的两端同NFC控制芯片管脚通过排线相连。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终端设备的NFC线圈近距离靠近其它NFC读写设备(例如,其它具有NFC功能的终端设备、公交卡读卡设备等)时,两者间实现通信。
然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NFC线圈需要布置在柔性电路板或者菲林膜上,增加了成本和空间,不利于终端设备厚度的减薄;并且,NFC线圈布置在终端设备背面,只有在靠近终端设备背面的NFC线圈时才能实现识别,此外,其响应区域的面积较小。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终端设备。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可操作区101以及围绕可操作区101的布线区102,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触控层103,所述触控层103在所述可操作区101 (Active Area,AA)设置有触控电极104,所述触控层103在所述布线区102 设置有NFC线圈105和触控信号线106,并且,所述触控信号线106与所述触控电极104电连接,所述NFC线圈105用于收发NFC信号。
具体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薄膜晶体管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100从下至上可依次包括柔性基板、薄膜晶体管层、有机发光层、公共阴极、薄膜封装层、触控板、偏振片及玻璃盖板。在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中,触控层103一般是指所述触控板,但也可以是指其他结构或者包括其他结构。可操作区101是设置有触控电极104的区域,触控电极 104通常是交错布置在与所述可操作区101对应的触控层103的表面上,所述触控电极104可以用于实现所述可操作区101的触控功能。
应当理解,可操作区101一般与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图中未示出)对应设置,即所述可操作区101的位置与所述显示区域的位置对应,并且可操作区101的面积与所述显示区域的面积基本相同。所述显示区域内可设置有多个像素发光单元(图中未示出),通过所述像素发光单元发光以显示画面,进而实现显示功能,像素发光单元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因此,在所述可操作区101可以同时实现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布线区102用于布设各种走线,例如,图2 中所示的触控信号线10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触控层103在布线区102设置NFC线圈105和触控信号线106,可以避免所述NFC线圈105和所述触控信号线106影响显示区域的显示效果(例如,透光率等,下文不再赘述),进而保证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并且,也可以保证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功能。
继续参考图2,布线区102包括目标区域和重叠交叉区域107,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布线区102的未设置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的区域,所述NFC线圈10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布线区102的目标区域,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107,所述NFC线圈105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的正投影重叠交叉和/或所述触控信号线106自身的正投影重叠交叉。具体的,正投影是指平行投射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主视图平面,NFC线圈105和/或触控信号线 106所形成的投影。如前所述,目标区域是布线区102的未设置触控信号线 106的区域,那么,在布线区102设置有触控信号线106的区域,由于布线区102的面积有限、NFC线圈105的形状以及触控信号线106的布线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布线区102还会包括上述重叠交叉区域107。
例如,图2中示出了两个重叠交叉区域107,示出了所述NFC线圈105 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的正投影重叠交叉的情形。可以理解,由于重叠交叉区域107与NFC线圈105的布线、触控信号线106的布线有关,在实际情况中,重叠交叉区域107的位置可能发生改变。如图2所示,在布线区102,重叠交叉区域107的面积远小于目标区域的面积,因此,将所述NFC 线圈10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布线区102的目标区域,可以减少所述NFC线圈 105与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相交干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所述NFC线圈10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布线区102的目标区域,可以减少所述NFC线圈105与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相交干涉,进而在使得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集成了NFC线圈105的同时,减少 NFC线圈105对于原始布线在所述触控层103上的触控信号线106的破坏,降低电路设计的难度,进而降低触控显示面板100集成NFC线圈105的成本。并且,由于NFC线圈105设置在布线区102的目标区域,其面积相比于将其设置在终端设备的背面时可以适当增大,因此,该实施方式可以提高使用NFC 功能时的响应面积,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2,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113 (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所述柔性电路板113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103的外侧,所述触控信号线106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触控层103的布线区 102上,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13的表面。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触控信号线106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3的表面,可以减少触控信号线106对于布线区102的挤占,扩大了所述目标区域的面积,进而减少所述NFC线圈105与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相交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13 表面上的触控芯片114,并且,所述触控信号线106与所述触控芯片114电连接,即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的两端分别与触控电极104以及触控芯片114电连接,所述触控芯片114用于通过所述触控信号线106向所述触控电极104 提供驱动信号,以及接收所述触控电极104产生的感应信号,进而实现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功能。
继续参考图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NFC线圈105包括与所述NFC 线圈105电连接的NFC信号线115,所述NFC信号线115可以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触控层103的布线区102,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113的表面。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避免所述NFC信号线115对所述布线区102的挤占,进而减少所述NFC信号线115与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相交干涉。
进一步的,NFC信号线115可以与NFC控制芯片电连接(图中未示出),所述NFC控制芯片可以用于通过所述NFC信号线115激励所述NFC线圈105 收发NFC信号,进而实现触控显示面板100的NFC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触控信号线10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3的表面,可以减少所述NFC线圈105与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相交干涉,并且,通过将所述NFC信号线11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13 的表面,可以减少所述NFC信号线115与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相交干涉。
图3是图2沿X-X’方向的在重叠交叉区域的剖视图。同时参考图2和图 3,如图所示,所述触控层103包括绝缘层108,为了减少所述绝缘层108的用料,并避免终端设备厚度的增加,所述绝缘层108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107,所述绝缘层108设置有第一过孔109和第二过孔110,所述触控信号线106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08的上表面,所述NFC线圈105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9和所述第二过孔110,使得所述NFC线圈10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08的下表面。或者,所述NFC线圈105设置在绝缘层108的上表面,所述触控信号线106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9和所述第二过孔110,使得所述触控信号线10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08的下表面。
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108可以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整个区域,即所述绝缘层108可以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 的可操作区101以及布线区102。
具体的,触控信号线106可以通过例如在所述绝缘层108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借助相应的网格状光罩,以及相应的光刻工艺和刻蚀工艺等设置在绝缘层108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同理,NFC线圈105也可以通过例如在所述绝缘层108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借助相应的网格状光罩,以及相应的光刻工艺和刻蚀工艺等设置在绝缘层108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信号线106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08的上表面,所述NFC线圈105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9和所述第二过孔110,使得所述NFC线圈10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08的下表面,或者所述NFC 线圈105设置在绝缘层108的上表面,所述触控信号线106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9和所述第二过孔110,使得所述触控信号线10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08的下表面,可以使得NFC线圈105以及触控信号线106至少部分地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08的上下表面,进而可以避免NFC线圈105与触控信号线106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107因为互相接触而发生短路。并且,将所述绝缘层108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107,可以在避免NFC线圈105 与触控信号线106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107因为互相接触而发生短路的同时,减少所述绝缘层108的用料,避免终端设备厚度的增加;最后,由于没有增设其它叠层结构,而将所述NFC线圈105和所述触控信号线106同时布设在绝缘层108上,可以避免由于布设NFC线圈105导致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厚度变大,有利于终端设备厚度的减薄。
同时参考图2和图3,由于NFC线圈105和触控信号线106设置在同一个绝缘层108上,NFC线圈105的宽度D受到触控信号线106布线的影响。为了将NFC线圈10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布线区102的目标区域,需要将NFC 线圈105布设在触控信号线106的远离可操作区101的一侧。例如,当触控信号线106在宽度方向上与可操作区101的边缘距离为D1(图中未示出)时,则NFC线圈105距离可操作区101的边缘距离需要大于或者等于D1。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宽度方向可以是指如图2所示的X-X’方向,宽度可以是指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对物体的度量,下文不再赘述。
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NFC线圈105和触控信号线106 布设在所述触控层103的不同的绝缘层上。图4是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 100沿Y-Y’方向的在重叠交叉区域107的另一种剖视图。同时参考图2和图 4,如图所示,所述触控层103包括第一绝缘层111和第二绝缘层112,为了减少所述第一绝缘层111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12的用料,并避免终端设备厚度的增加,所述第一绝缘层111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12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107,所述触控信号线106包括第一信号线1061和第二信号线1062,所述第一绝缘层111用于使得重叠交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1061和所述第二信号线1062相互绝缘隔离,所述第二绝缘层11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11 的上方,所述NFC线圈105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112用于使得所述NFC线圈105与所述触控电极104和/或所述触控信号线106绝缘隔离。具体的,第二绝缘层112可以通过例如镀膜工艺等固定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11的上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NFC线圈105与触控信号线106在重叠交叉区域107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绝缘层上,可以避免NFC线圈105与触控信号线106 的相交干涉,进而使得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在集成了NFC线圈105的同时,避免NFC线圈105对于原本布线在触控层103上的触控信号线106的破坏,降低电路设计的难度,进而降低设计成本;并且,将所述第一绝缘层111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12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107可以在避免所述第一信号线1061和所述第二信号线1062发生接触短路的同时,减少所述第一绝缘层 111和所述第二绝缘层112的用料,并避免终端设备厚度的增加。
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绝缘层112可以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整个区域,即所述第二绝缘层112可以设置在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可操作区101以及布线区102,此时,由于NFC线圈105与触控信号线106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绝缘层上,NFC线圈105的宽度D可以不受触控信号线106布线的影响,即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区域为第二绝缘层112 上表面除可操作区101以外的全部区域,此时,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宽度受 NFC线圈105与触控信号线106中较宽的那一者的影响。而由于NFC线圈 105的宽度D可以设置为比可操作区101的宽度略大,因此,触控显示面板 100可以在设置了NFC线圈105的基础上避免其宽度增大,进而可以避免设置有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终端设备的边框变大,避免影响终端设备的美观性。
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111可以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整个区域,即所述第一绝缘层111可以设置在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可操作区101以及布线区10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NFC线圈105设置在布线区102的目标区域,其面积相比于将其设置在终端设备的背面时可以适当增大,因此,该实施方式可以提高使用NFC功能时的响应区域面积,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一绝缘层111用于使得重叠交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1061和所述第二信号线1062相互绝缘隔离,下面介绍所述第一绝缘层111的具体结构。在触控信号线106的实际制作过程中,如图4所示,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11上的触控信号线106可能发生重叠交叉。此时,所述第一绝缘层111设置有第三过孔116和第四过孔117,所述第一信号线1061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1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信号线1062通过所述第三过孔116和所述第四过孔117,使得所述第二信号线106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111的下表面。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避免触控信号线106自身因为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
应当理解,类似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NFC线圈105和触控信号线106 可能发生重叠交叉,或者所述触控信号线106自身可能发生重叠交叉,参考图3、图4,在NFC线圈105的制作过程中,设置在绝缘层108上的NFC线圈105自身也有可能发生重叠交叉,同理,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12上的NFC 线圈105自身也有可能发生重叠交叉;此时,为了避免NFC线圈105自身因重叠交叉而发生短路,在所述NFC线圈105自身可能发生重叠交叉的区域,所述NFC线圈105的第一部分设置在绝缘层108的上表面,所述绝缘层108 在所述NFC线圈105重叠交叉的区域包括第五过孔和第六过孔(图中未示出),所述NFC线圈105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第五过孔和所述第六过孔,使得所述NFC线圈105的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108的下表面。类似地,在所述NFC线圈105自身可能发生重叠交叉的区域,所述NFC线圈105的第一部分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1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112在所述NFC线圈105重叠交叉的区域包括第七过孔和第八过孔(图中未示出),所述NFC线圈105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第七过孔和所述第八过孔,使得所述 NFC线圈105的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112的下表面。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避免NFC线圈105自身因为互相接触而发生短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设置在同一绝缘层上的触控信号线106和 NFC线圈105、触控信号线106自身或者NFC线圈105自身因互相接触而发生短路,可以通过在相应的绝缘层上设置至少两个过孔的方式,使得所述触控信号线106和所述NFC线圈10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相应的绝缘层的上下表面、触控信号线10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相应的绝缘层的上下表面或者NFC线圈10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相应的绝缘层的上下表面,来避免触控信号线106 和NFC线圈105、触控信号线106自身或者NFC线圈105自身因互相接触而发生短路。由于没有增设叠层结构就避免了接触短路的问题,可以避免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厚度变大,有利于终端设备厚度的减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同时参考图5、图6和图7,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200的主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NFC线圈205的薄膜基板204的正面示意图,图7为图5沿 Y-Y’方向的在重叠交叉区域219的剖视图,或者,图7为触控显示面板200 在重叠交叉区域219的叠层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该实施方式中的重叠交叉区域219类似于图2中的重叠交叉区域107,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和图7所示,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可操作区201以及围绕所述可操作区201的布线区202;所述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触控层203、薄膜基板204和NFC线圈205,所述薄膜基板204固定设置于所述触控层203的上表面,所述触控层203在所述可操作区201设置有触控电极207,所述触控层203在所述布线区202设置有与所述触控电极207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 208,所述薄膜基板204的上表面在所述布线区202设置有所述NFC线圈205。
具体的,在该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200、可操作区201、柔性电路板217、触控芯片216和NFC信号线214等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可操作区101、柔性电路板113、触控芯片114和NFC信号线115等类似,其所具有的结构、功能和效果等可以参照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薄膜基板204的上表面在所述布线区202 设置有NFC线圈205,可以避免NFC线圈205影响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同理,所述触控层203在布线区202设置有触控信号线208,可以避免触控信号线208影响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并且,由于NFC线圈 205设置在薄膜基板204的上表面,触控信号线208设置在触控层203上,即NFC线圈205和触控信号线208分别布线在不同的叠层结构上,可以避免 NFC线圈205与触控信号线208的相交干涉,进而使得所述触控显示面板200 在集成了NFC线圈205的同时,减少NFC线圈205对于原本布置在触控层 203上的触控信号线208的破坏,降低电路设计的难度,进而降低设计成本。
具体的,NFC线圈205可以通过例如在薄膜基板204的上表面溅镀、蒸镀或电镀上一层特殊形状的金属层的方式实现。
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FC线圈205可以呈回字形设置在薄膜基板204的上表面的四周,用以在通电过程中产生电磁场,进而可以产生电磁信号,其中NFC线圈205的线圈匝数不固定,可根据所需的电感量设置。
进一步的,同时参考图5和图7,如前所述,触控信号线208的实际制作过程中,所述触控信号线208自身可能发生重叠交叉。此时,如图7所示,所述触控信号线208包括第一信号线2081和第二信号线2082,所述布线区 202包括重叠交叉区域219,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219,所述第一信号线2081 与所述第二信号线2082的正投影重叠交叉(图中未示出),所述触控层203 包括绝缘层210,为了减少所述绝缘层210的用料,并避免终端设备厚度的增加,所述绝缘层210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219,所述绝缘层210设置有第一过孔211和第二过孔212,所述第一信号线2081设置在所述绝缘层210 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信号线2082通过所述第一过孔211和所述第二过孔212,使得所述第二信号线208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210的下表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绝缘层210上设置第一过孔211和第二过孔 212,所述第一信号线2081设置在所述绝缘层21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信号线2082通过上述过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绝缘层210的下表面,可以使得所述第一信号线2081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2082至少部分地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层210的上下表面,进而可以避免所述第一信号线2081与所述第二信号线 2082因为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并且,将所述绝缘层210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219,可以在避免所述触控信号线208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219自身因为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的同时,减少所述绝缘层210的用料,并避免终端设备厚度的增加。
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层210可以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整个区域,即所述绝缘层210可以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200 的可操作区201以及布线区202。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信号屏蔽线206的薄膜基板204 的背面示意图。同时参考图6、图7和图8,如图7所示,所述薄膜基板204 的下表面在所述布线区202设置有信号屏蔽线206,所述信号屏蔽线206用于屏蔽所述NFC线圈205对所述触控电极207和/或所述触控信号线208的信号干扰。具体的,如前所述,NFC线圈205在NFC控制芯片的激励作用下,可以收发NFC信号,而该NFC信号包括电磁信号,该NFC信号对于触控显示面板200的触控功能实现而言是干扰信号(如前所述,触控功能的实现,一般是基于驱动信号和感应信号等),因此,需要对NFC信号进行屏蔽。具体的,信号屏蔽线206的材料可以为金属,例如,铝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屏蔽线206还包括与所述信号屏蔽线206电连接的信号屏蔽线走线218,用于使得所述信号屏蔽线206接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薄膜基板204的下表面在所述布线区202设置有信号屏蔽线206,可以避免信号屏蔽线206影响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并且,在薄膜基板204布置有NFC线圈205的位置的背面,对应地布置信号屏蔽线206,可以有效地屏蔽所述NFC线圈205对所述触控电极207 和/或所述触控信号线208的信号干扰,进而避免所述NFC线圈205影响触控显示面板200的触控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信号屏蔽线206可以呈矩形布置在薄膜基板 204的下表面的四周,其中信号屏蔽线206的线圈匝数不固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优选的,同时参考图6和图8,为了提升信号屏蔽线206对于NFC信号的屏蔽效果,所述信号屏蔽线206的宽度K2大于或者等于所述NFC线圈205 的宽度K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得信号屏蔽线206呈矩形布置在薄膜基板204 的下表面的四周,以及,通过使得信号屏蔽线206的宽度K2大于或者等于 NFC线圈205的宽度K1,可以提升信号屏蔽线206对于NFC信号的屏蔽效果。
并且,与上述将NFC线圈105、触控信号线106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绝缘层上的实施例(图4对应的实施例)类似,在该实施例中,由于NFC线圈205 设置在薄膜基板204的上表面,信号屏蔽线206设置在薄膜基板204的下表面,触控信号线208设置在触控层203上,NFC线圈205的宽度K1和信号屏蔽线206的宽度K2可以不受触控信号线208布线的影响,即在该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宽度受NFC线圈205、信号屏蔽线206和触控信号线208中较宽的那一者的影响。而由于NFC线圈205的宽度K1可以设置为比可操作区201的宽度略大,信号屏蔽线206的宽度K2可以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NFC线圈205的宽度K1(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上述提升信号屏蔽线206对于NFC信号的屏蔽效果的前提下,当信号屏蔽线206的宽度K2 等于NFC线圈205的宽度K1时,信号屏蔽线206对于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宽度影响最小),所以,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在设置了NFC线圈205、信号屏蔽线206的基础上避免其宽度增大,进而可以避免设置有所述触控显示面板200的终端设备的边框变大,避免影响终端设备的美观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信号屏蔽线206可以通过在薄膜基板204的下表面溅镀、蒸镀或电镀上一层特殊形状的金属层的方式实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所述薄膜基板204可以是透明的或者白色半透明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薄膜基板204可以包括菲林膜(Film)。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薄膜基板204可以通过光学胶209(Optically ClearAdhesive,OCA)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203的上表面。具体的,光学胶209 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5%以上、胶结强度良好的特点,通过光学胶209 将所述薄膜基板204固定在所述触控层203的上表面,可以避免影响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效果,并且可以提升触控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基板204与光学胶209的厚度之和的范围可以是50~250um。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线区213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考图 6和图9,如图所示,在所述NFC线圈205的正投影重叠交叉的位置设置有跳线区213,在所述跳线区213,重叠交叉的所述NFC线圈205的之间设置有NFC线圈绝缘层215。具体的,正投影是指平行投射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200的主视图平面,NFC线圈205所形成的投影。
具体的,在如前所述的图3和图4对应的实施方式中,已经对于设置在绝缘层108的NFC线圈105以及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12的NFC线圈105在自身发生重叠交叉的区域如何避免短路进行了阐述,以下对于避免NFC线圈 205因自身重叠交叉而发生短路提供另一种方案:在该实施方式中,类似的,由于在实际制作NFC线圈205的过程中,设置在薄膜基板204的上表面的 NFC线圈205自身可能发生重叠交叉。此时,为了避免NFC线圈205自身因重叠交叉而发生短路,在所述跳线区213,可以在重叠交叉的所述NFC线圈205的之间设置NFC线圈绝缘层215,设置方式可以采用丝印工艺等。例如,在所述跳线区213,可以对所述NFC线圈205先丝印NFC线圈绝缘层215,再制作所述NFC线圈205。
可以理解,如前所述,与图2中的NFC信号线115类似,在该实施方式中,NFC线圈205可以包括与所述NFC线圈205电连接的NFC信号线214,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所述NFC线圈205先丝印NFC线圈绝缘层215,再制作所述NFC线圈205可以被理解为:对所述NFC线圈205先丝印NFC线圈绝缘层215,再制作所述NFC信号线21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跳线区213对重叠交叉的NFC线圈205的之间设置NFC线圈绝缘层215,可以避免NFC线圈205自身因互相接触而发生短路;并且,由于没有增设其它叠层结构,而采用丝印NFC线圈绝缘层215 的方式来避免短路,可以避免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厚度变大,有利于终端设备厚度的减薄,并且制作工艺简单。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300的主视图。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0所示,触控显示面板300包括可操作区305,所述触控显示面板300包括触控层304,所述触控层304在所述可操作区305 设置有NFC线圈301和触控电极302,所述触控电极302之间设置有间隙303,所述NFC线圈301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302的所述间隙303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触控显示面板300的触控电极302的间隙303 中设置NFC线圈301,可以使得触控显示面板300在具有触控功能的同时实现NFC功能,进而使得设置有触控显示面板300的终端设备的正面可以实现 NFC功能。相比于把NFC线圈301布置在终端设备的背面,可以节省布置 NFC线圈301的柔性电路板或者菲林膜的成本和空间,有利于终端设备厚度的减薄;并且,由于NFC线圈301布置在触控电极302的间隙303中,可以避免NFC线圈301的布线与触控显示面板300的原本设置的其它走线(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触控信号线等)相交干涉,降低电路设计难度,进而降低设计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302可以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感应电极RX和多个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TX,例如,图10中示出了感应电极RX1、 RX2···RX10,这10个感应电极RX相互之间是平行设置的,图10中同时示出了驱动电极TX1、TX2···TX5,这5个驱动电极TX相互之间是平行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RX沿第一方向设置,多个驱动电极TX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多个平行设置的感应电极RX之间形成多个第一通道间隙3031,例如,在该实施例中,所述10个感应电极RX 形成了9个第一通道间隙3031,同时,多个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TX之间形成了多个第二通道间隙3032,例如,在该实施例中,所述5个驱动电极TX 之间形成了4个第二通道间隙3032,所述NFC线圈301设置在多个第一通道间隙3031或者多个第二通道间隙3032中。应当理解,图10示出的感应电极 RX和驱动电极TX的数量、排布等仅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感应电极 RX和驱动电极TX的数量、排布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具体的,图10示出了NFC线圈301设置在多个第二通道间隙3032中,可以理解的是,NFC线圈301也可以设置在多个第一通道间隙3031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是指感应电极RX的正投影和驱动电极TX的正投影存在交叉位置,在所述交叉位置,为了避免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 因互相接触而发生短路,可以参照如图7对应的实施例,与通过设置绝缘层 210,并在绝缘层201上设置第一过孔211和第二过孔212的实施方式类似,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设置电极绝缘层(图中未示出),并在该电极绝缘层上设置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从而使得在所述交叉位置,感应电极RX 和驱动电极TX至少部分地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极绝缘层的上下表面,进而避免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因为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可以理解,该实施例中的正投影是指平行投射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300的主视图平面,感应电极RX和/或驱动电极TX所形成的投影。
优选的,为了方便在触控电极302的间隙303中设置NFC线圈301,简化NFC线圈301的布设工艺,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是相互垂直的。具体的,参见图10,例如,所述第一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是垂直的。但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仅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触控显示面板300的显示效果,所述NFC线圈301 可以由铟锡氧化物半导体(Indium Tin Oxides,ITO)或者金属网格(Metal Mesh)组成,可以理解,感应电极RX、驱动电极TX也可以由铟锡氧化物半导体或者金属网格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电极绝缘层,并在该电极绝缘层上设置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从而使得在所述交叉位置,感应电极RX和驱动电极TX 至少部分地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极绝缘层的上下表面,可以避免感应电极RX 和驱动电极TX因为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通过使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可以简化NFC线圈301的布设工艺;通过使得NFC线圈 301由铟锡氧化物半导体或者金属网格组成,可以提升触控显示面板300的显示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NFC线圈105、NFC线圈205和NFC 线圈301可以在通电过程中产生电磁场,所述NFC线圈105、NFC线圈205 和NFC线圈301可以被设置为回字形,其中NFC线圈105、NFC线圈205 和NFC线圈301的线圈匝数不固定,可根据所需的电感量设置。
在其它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感应通道RX、驱动通道TX和NFC线圈301 的形状可以是其它各种形状。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任意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具体的,上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可移动终端设备,以及诸如基站、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设备等。
上述终端设备,由于包括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实现的功能、产生的有益效果等可以参照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实现的功能、产生的有益效果等,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上表面”、“下表面”、“围绕”、“重叠交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可操作区以及围绕所述可操作区的布线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在所述可操作区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层在所述布线区设置有NFC线圈和触控信号线,并且,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NFC线圈用于收发NFC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区包括目标区域和重叠交叉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布线区的未设置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区域,所述NFC线圈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布线区的目标区域,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所述NFC线圈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正投影重叠交叉和/或所述触控信号线自身的正投影重叠交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所述绝缘层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触控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NFC线圈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使得所述NFC线圈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或者所述NFC线圈设置在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触控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使得所述触控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绝缘层用于使得重叠交叉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相互绝缘隔离,所述第二绝缘层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上方,所述NFC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使得所述NFC线圈与所述触控电极和/或所述触控信号线绝缘隔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有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三过孔和所述第四过孔,使得所述第二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下表面。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外侧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
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8.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可操作区以及围绕所述可操作区的布线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薄膜基板和NFC线圈,所述薄膜基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所述触控层在所述可操作区设置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层在所述布线区设置有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薄膜基板的上表面在所述布线区设置有所述NFC线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布线区包括重叠交叉区域,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正投影重叠交叉,所述触控层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重叠交叉区域,所述绝缘层设置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使得所述第二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板的下表面在所述布线区设置有信号屏蔽线,所述信号屏蔽线用于屏蔽所述NFC线圈对所述触控电极和/或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信号干扰。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板通过光学胶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的上表面。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FC线圈的正投影重叠交叉的位置设置有跳线区,在所述跳线区,重叠交叉的所述NFC线圈的之间设置有NFC线圈绝缘层。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外侧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
1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15.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可操作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在所述可操作区设置有NFC线圈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NFC线圈设置在所述触控电极的所述间隙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感应电极和多个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所述多个平行设置的感应电极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多个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多个平行设置的感应电极之间形成多个第一通道间隙,所述多个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之间形成多个第二通道间隙,所述NFC线圈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通道间隙或所述多个第二通道间隙中。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NFC线圈由铟锡氧化物半导体或者金属网格组成。
19.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触控层外侧的柔性电路板,所述触控信号线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
2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2222343367.6U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17932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3367.6U CN217932730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3367.6U CN217932730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2730U true CN217932730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3367.6U Active CN217932730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2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0234B2 (en) Touch sensor including antenna
TWI461982B (zh) 具有天線圖樣之觸控面板結構、觸控顯示面板結構及具有相關觸控面板結構的通訊裝置
CN104704513B (zh) 接口及通信装置
KR101859575B1 (ko) 근거리무선통신 안테나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JP5118666B2 (ja) アンテナ付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及び該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CN104756317B (zh) 接口、通信装置以及程序
US20110169770A1 (en) Antenna embedded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device
JP2011002947A (ja) アンテナ付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及び該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TWI527309B (zh) 天線模組及運用此模組之觸控模組及電子裝置
WO2014176712A1 (zh) 显示模块、电子装置及应用于显示模块的方法
JP2011002948A (ja) アンテナ付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及び該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CN103984452A (zh) 触控面板总成与电子装置
CN108319392B (zh)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触控模组、显示装置
US20240032350A1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2469642A1 (en) Antenna module, and touch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WO2012136026A1 (zh) 终端前壳的壳体及终端
US20140111389A1 (en) Nfc antenna for portable device
JP2014154777A (ja) 接続装置
EP3920671A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thereof
US20230199096A1 (en)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02569987A (zh) 天线模块及运用此模块的触控模块及电子装置
US20140176371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US11018204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3241783U (zh) 显示装置
CN217932730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