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6180A - 弦乐器的拾音单元 - Google Patents

弦乐器的拾音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6180A
CN104756180A CN201480002112.9A CN201480002112A CN104756180A CN 104756180 A CN104756180 A CN 104756180A CN 201480002112 A CN201480002112 A CN 201480002112A CN 104756180 A CN104756180 A CN 104756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block
pickup unit
piezoelectric element
string
multiple descri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21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片山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6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6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3/00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G10H3/12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 G10H3/14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 G10H3/18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using a string, e.g. electric guitar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10)具有:多个压电元件(25),其分别与吉他(100)的多根弦(8)一对一对应地设置;多个彼此独立的金属制功能块(20),其分别保持多根弦(8)的一端,并且以与多个压电元件(25)分别接触的状态具有该多个压电元件(25);基板(22),其配置成与吉他(100)的面板(2a)的内表面侧接触,安装有多个功能块(20),该多个功能块(20)以彼此分开的状态排列。

Description

弦乐器的拾音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安装在吉他等弦乐器上的拾音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一种为了放大原声吉他的声音而在安装于琴桥的琴鞍下配置压电元件的技术。这样,通过在琴鞍下配置压电元件,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追加放大功能。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因为弦的张力施加在琴鞍上,所以在琴鞍上作用有向琴颈方向倾斜朝向的应力。因此,作用于琴鞍下的压电元件的压力不均匀,从而在振动传播上产生不均衡,导致音质变差。
由此,希望开发出能够改善音质的拾音单元。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具有:多个压电元件,其分别与弦乐器的多根弦一对一对应地设置;多个彼此独立的金属制功能块,其分别保持多根弦的一端,并且以与多个压电元件分别接触的状态具有该多个压电元件;基座部件,配置成与弦乐器的面板的内表面侧接触,安装有多个功能块,该多个功能块以彼此分开的状态排列。
发明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音质改善的拾音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的吉他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2的拾音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的F4-F4看到的拾音单元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3的F5看到的拾音单元的侧视图。
图6是展开图3的拾音单元的功能块的展开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的F8-F8看到的拾音单元的剖面图。
图9是沿图7的F9看到的拾音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展开图7的拾音单元的功能块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作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的弦乐器的一例的原声吉他100(以下简称吉他100)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安装于吉他100的本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10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吉他100具有内部空洞的琴身2、琴颈4和琴头6。琴颈4固定于琴身2的一端,延伸至琴头6。在琴身2的表面侧的面板2a上设置有用于保持弦8的一端的琴桥12。在琴头6上设置有用于分别卷绕弦8的另一端的六个弦钮14。即,基台100沿琴颈4张设有六根弦8。
如图2所示,拾音单元10与琴桥12相对,设置在面板2a的背面侧。在面板2a上设置有用于将弦8的振动导向琴身2内的圆形孔2b。另外,在面板2a的内表面粘贴有用于使强度增加的多根支撑梁3。拾音单元10通过孔2b插入而配置在琴身2内。
以下参照图3至图6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10。
图3是拾音单元10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F4-F4看向该拾音单元10的吉他100的局部剖面图。另外,图5是沿图5的箭头F5看向拾音单元的侧视图。图6是展开拾音单元10的一个功能块20的展开图。
如图3和图5所示,拾音单元10具有与弦8的根数相对应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的功能块20。该多个功能块20彼此分开,沿宽度方向排列安装在基板22(基座部件)的表面上。后文详细说明功能块20。
基板22配置在支撑梁3之间(如图2所示),因此具有与支撑梁3匹配的轮廓形状。换言之,基板22避开支撑梁3而配置成其背面与面板2a的背面整面地接触。
另外,拾音单元10具有细长的棒状压电拾音传感器24(以下简称为压电传感器24),该压电传感器24将六个功能块20沿其排列方向贯穿延伸。压电传感器24在每个功能块20上具有独立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压电元件25(图4)。
具体而言,多个压电元件25配置成沿压电传感器24的长度方向彼此分开而排成一直线,其外侧被传导性金属带26缠紧。由此,邻接的压电元件25之间均匀牢固地保持而不分散,彼此之间物理性地分开。
需要说明的是,如后文所述,各压电元件25分别被功能块20的板簧42按压保持,并且排列成与两个电极25a,25c和压电体25b的重叠方向朝向相同。换言之,各压电元件25被对应的功能块20的板簧42在两个电极25a,25c与压电体25b的重叠方向上按压。
在此,详细说明功能块20。
如图6的展开图所示,功能块20通过对一张铝板进行形状加工并弯曲而形成为大致矩形块状。在与基板22大致平行地分开的功能块20的上壁20a上设置有上开口31,其具有能够使固定设置于弦8的一端的球端8a插通的大小。
在上壁20a上与上开口31邻接而一体地设置有两个卡合片32,该两个卡合片32用于勾住而固定球端8a。各卡合片32通过使上壁20a的一部分向与基板22分开的方向弯曲约60°而形成。
另外,在上壁20a上形成上开口31的同时,在上壁20a上形成十字销状的接触片33。接触片33的基端部与上壁20a相连,接触片33在该基端部朝向基板22向内侧呈大致直角地弯曲。
在接触片33朝向基板22的前端设置有贯穿基板22而延伸的卡合突起34。该卡合突起34具有在将拾音单元10安装在面板2a时,通过与弦8所插通的面板2a的孔35的缘35a卡合而使拾音单元10定位的功能。
另外,接触片33在卡合突起34的基端附近具有抵接肩部36。抵接肩部36在将功能块20安装于基板22的状态下与基板22的表面抵接。由此,防止在弦8的张力使功能块20的上壁20a向基板22按压时上壁20a向基板22的方向挠曲。
球端8a被勾在卡合片32,32上的弦8与接触片33的一面接触。在将弦8的另一端卷绕在弦钮14上而张设弦8时,位于接触片33的前端的卡合突起34因弦8的张力而按压在面板2a的孔35的缘上。另外,通过张设弦8,球端8a将功能块20的上壁20a向使其靠近面板2a的方向按压,从而能够将拾音单元10按压在面板2a上。另外,通过张设弦8,能够使弦8按压在功能块20的接触片33上而与该接触片33接触,能够使二者良好地电接触,并且能够将弦8的振动良好地传递到功能块20上。
另一方面,在沿功能块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20b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使压电传感器24插通的矩形侧开口37。在侧壁20b上,与该侧开口37邻接地分别设置有稍小的矩形开口38。设置于各侧壁20b的两个开口37,38设置在将多个功能块20沿宽度方向排列时排列成一列的位置。
另外,在位于功能块20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端壁20c,20d上也分别设置有矩形的小开口39。这些设置于端壁20c,20d的开口39与上述开口38一起实现功能块20的轻量化。另外,在将拾音传感器24按压于板簧42的前端与接触片33之间时,开口39还起到用于使销状的工具插通的工作孔的功能。
位于功能块20的长度方向两端的两个侧壁20c,20d在与基板22相对的端边上分别设置有小突起41。该突起41嵌合在与基板22相对应地设置的未图示的通孔,使功能块20与基板22对位。由此,功能块20对基板的安装变得容易。
并且,在功能块20的一端壁20d上设置有用于按压并保持压电传感器24的各压电元件25的板簧42。板簧42从端壁20的与基板22相对的端边延伸设置,在该端边的位置朝向上壁20a呈锐角弯曲。板簧42的前端以与压电传感器24面接触的方式稍微弯曲。压电传感器24(压电元件25)被夹在板簧42的前端与接触片33之间。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拾音单元10的组装方法。
首先,在组装各功能块20时,将图6的铝板如下弯曲。首先,将上壁20a的接触片33向纸面背面侧呈大致直角地弯曲。另外,将两个卡合片32向纸面跟前侧呈大致60°弯曲。然后,将一个端壁20d的板簧42向纸面背侧以超过90°的方式呈锐角地弯曲。然后,使两个侧壁20b及两个端壁20c,20d相对于上壁20a向纸面背面侧呈大致直角地弯曲。
接着,准备与弦8的数量相同的如上所述地组装后的功能块20,并在基板22的表面上排列安装。此时,将从功能块20的两个端壁20c,20d突起的突起41分别嵌入预先形成在基板22的表面的孔。由此,能够将多个功能块20容易地安装在基板22上。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各功能块20的卡合突起34穿过基板22的未图示的孔分别向背面侧突出。
之后,将压电传感器24贯穿沿基板22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功能块20而安装该压电传感器24,该压电传感器24沿多个功能块20的排列方向贯穿。压电传感器24穿过各功能块20的侧壁20b上设置的侧开口37而插入。然后,在将压电传感器24插入全部功能块20之后,将压电传感器24插入各功能块20的板簧42的前端和接触片33的与弦8相反侧的面之间。此时,以在电极25a,25a的层叠方向上夹着压电传感器24的各压电元件25的姿势安装压电传感器24。
接着,说明将上述组装的拾音单元10安装于吉他100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仅说明拾音单元10的安装方法,省略压电传感器24的布线、未图示的放大器、电池盒等附属品的安装方法及其结构。
在将拾音单元10安装于吉他100时,将拾音单元10经由吉他100的面板2a的孔2b插入琴身10内。此时,弦8处于未张紧的状态。
然后,使拾音单元10的基板22的背面与面板2a的背面接触而使拾音单元10定位。此时,通过使向基板22的背面侧突出的各功能块20的多个卡合突起34分别与为了使弦8插通而设置于面板2a的孔35的缘35a卡合,从而使拾音单元10相对于面板2a定位。拾音单元10使用双面胶等临时固定在面板2a的背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保持有弦8的一端的功能块20以彼此分开的独立状态安装在基板22上,所以邻接的弦8的振动难以传递。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压电传感器24的多个压电元件25一对一地分配给各对应的功能块20,所以能够使从弦8传递到功能块20的振动分别传递到各压电元件25。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弦8的振动传递到个别的压电元件25,从而使各弦8的声音显著。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能够使各弦8的声音(振动)个别地拾音的功能块20,能够对各个弦改变音色。例如,在该情况下,通过改变功能块20的材质,可以产生适合于高音弦的较硬的音,还可以产生适合于低音线的较柔的音。为了产生较硬的音,可以使用硬度较高的钛等。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铝板形成功能块20,但是功能块20的材质可以改变。作为功能块20的金属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镍银、铜、黄铜、不锈钢、银合金、铂、金、铑等。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能够将弦8的振动经由功能块20的接触片33传递到压电传感器24的各压电元件25,所以能够直接将弦8的振动传递到压电元件25。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那样在琴鞍下配置压电元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弦8的振动可靠地传递到各压电元件25。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功能块20的板簧42与接触片33之间,使压电元件25向其层叠方向按压,所以能够提高压电元件25的振动/电压转换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经由功能块20的接触片33,使弦8与压电元件25电连接,能够期待噪音消除的效果。吉他100的弦8与作为良好的传导体的人体接触,并且其长度较长,因此起到收集来自外部的噪音的功能。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弦8上的噪音经由压电传感器24接地。因此,即使在使用放大器放大吉他100的输出时,也能够发出几乎无噪音的声音。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压电传感器24配置成贯穿多个彼此接近排列的功能块20,因此也能够减小压电传感器24上的噪音。也就是说,在该情况下,多个功能块20作为压电传感器24的屏蔽部件发挥作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保持有弦8的一端的功能块20自身作为使声音响起的共鸣体发挥作用。因此,除了吉他100的琴身2中的共鸣作用外,能够使每根线产生浓厚的音色,从而能够提高附加价值。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吉他100在不是利用放大器放大声音的情况下,与不具有拾音单元10的一般的吉他相比,也能够改善音质。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10能够不在吉他100上开孔即可安装。与放大器相连的屏蔽部件通过琴身2的尾销的孔等引出即可。另外,在将拾音单元10安装于吉他100的面板2a时,无需使用接着剂等进行牢固地固定,能够容易地拆卸并进行更换。例如,在不将拾音单元10固定于面板2a的情况下,只要用单手按压拾音单元10使弦8张紧,就能够利用弦8的张力使拾音单元10紧贴于面板2a。此时,因为从基板22的背面突出的多个卡合突起34与面板2a的孔35卡合,所以在安装拾音单元10时也无需担心偏离。
接着,参照图7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起到相同作用的结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40的俯视图。图8是沿图7的F8-F8看向功能块50的拾音单元40的剖视图。图9是从图7的箭头F9方向看到的拾音单元40的侧视图。图10是功能块50的展开图。
如图7所示,拾音单元40沿基板22的长度方向具有六个功能块50。拾音单元40以使基板22的背面与吉他100的面板2a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安装在吉他100上。
各功能块50通过将如图10所示形状的一张铝板50’在多处弯曲而构成。功能块50具有在如图8所示安装于基板22的状态(六根弦8张紧的状态)下配置成与基板22平行地分开的矩形的上壁部分51。
在上壁部分51的一端(在图8、10的上方端部)连续一体地设置有大致三角形的支承脚部52。在支承脚部52的前端突出设置有卡合突起52a。另外,在上壁部分51的另一端连续一体地设置有两根细长的弹簧脚部53,53。并且,在两根弹簧脚部53,54之间设置有带状片55。带状片55连续一体地设置于上壁部分51的另一端。
两根弹簧脚部53,54分别一体且连续地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支承片53a,54a及大致梯形的叶片状片53b,54b。支承片53a(54a)在与上壁部分51分开的弹簧脚部53(54)的前端侧设置于弹簧脚部53(54)的外侧。叶片状片53b(54b)设置于上壁部分51与支承片53a(54a)之间的弹簧脚部53(54)的外侧。
在组装功能块50时,将弹簧脚部53,54的支承片53a,54a沿90°扭曲方向弯曲,使叶片状片53b,54b向图10的纸面背面侧90°弯曲。支承片53,54a通过从弹簧脚部53,54的外侧向纸面背面侧扭曲,从而沿着角度与弹簧脚部53,54呈90°不同的面延伸配置。
接着,使两根弹簧脚部53,54在与上壁部分51连接的部分在图10的向纸面跟前侧弯曲。此时的弯曲角度如图8所示为钝角。另外,使两根弹簧脚部53,54在支承片53a,54a与叶片状片53b,54b之间向纸面背面侧弯曲。此时的弯曲角度如图8所示为锐角。
支承片53a(54a)在如图8所示将功能块50安装于基板22的状态下,具有与基板22的表面抵接的抵接缘53c(54c)。另外,支承片53a(54a)在偏向抵接缘53c(54c)的端部的位置具有卡合突起53d,54d。
并且,使带状片55向图10的纸面背面侧弯曲90°,使支承脚部52向纸面背面侧弯曲90°。带状片55在其前端具有卡合突起56。卡合突起56在如图8所示安装有功能块50的状态下,具有向基板22的背面侧突出的长度。带状片55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片33相同的功能,卡合突起56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卡合突起34相同的功能。
在将上述结构的功能块50安装于基板22的情况下,使支承脚部52的卡合突起52a及两根弹簧脚部53,54的卡合突起53d,54d分别与设置于基板22的通孔卡合。由此,能够使各功能块50容易地在基板22上定位并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在基板22上固定功能块50的弹簧脚部53的卡合突起53d及弹簧脚部54的卡合突起54d,而不固定支承脚部52的卡合突起52a。
在将上述六个功能块50在基板22上排列安装之后,以贯穿六个功能块50的方式配置压电传感器24使其插通六个功能块50。此时,细长的板状垫片57配置在各功能块50的上臂部分51的内表面侧,以使上壁部分51与压电传感器24夹着该垫片57的方式安装垫片57及压电传感器24。
垫片57例如通过在木片上卷绕传导性的金属带而形成。垫片57或者利用实心的金属材料形成。在使弦8张紧之前的状态下,因为功能块50的支承脚部52的卡合突起52a未固定于基板22,所以具有能够将压电传感器24和垫片57重叠插通的富余。并且,如果在将压电传感器24与垫片57重叠而插通配置的状态下使弦8张紧,弹簧脚部53,54弹性变形,压电传感器24与垫片57沿其重叠方向被按压。换言之,垫片57被设计成在配置于功能块50内而使弦8张紧时能够按压压电传感器24的厚度。
在使弦8张紧的情况下,从吉他100的琴身2的表面侧经由面板2a的孔35使球端8a插通。此时,球端8a沿处于与孔35的缘35a卡合状态的卡合突起56被引导,并且穿过功能块50的两个支承片53a,54a及两个叶片状片53b,54b之间被引导。换言之,两个支承片53a,54a及两个叶片状53b,54b作为引导球端8a的引导部件发挥作用。
特别是,两个支承片53a,54a沿着向外侧扭曲的方向弯曲,因此其间的开口部比较大地敞开,能够使球端8a插通。这样,插通于功能块50的球端8a与上壁部分51与功能块53,54的中央弯曲部分之间的倾斜部位卡合。此时,与球端8a相连的弦8穿过两根弹簧脚部53,54之间。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六个功能块50分别独立,所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邻接的弦8的振动难以传递,从而能够使各弦8的振动个别地传递到各压电元件25,使各弦8的声音显著。在本实施方式也同样地,通过改变功能块50的材质,能够改变各弦8的音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带状片55与上壁部分51,使弦8的振动传递到功能块50,并且弦8与功能块50电气地导通,从而能够灵敏度高地检测出弦8的振动,也能够期待噪音消除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拾音单元40也与第一拾音单元10同样地,在吉他100的琴身2上无需设置安装专用孔,无需使用接着剂就能够安装,因此提高了便利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使压电传感器24的按压方向与弦8的张设方向一致,所以能够以更强的按压力夹持约束压电元件25,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电传感器24的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进行了提示,但是并不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及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范围或要旨内,同样地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弦乐器,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吉他100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还能够适用于电吉他、小提琴、钢琴等其他擦弦乐器及弹弦乐器。
符号说明
2 琴身;2a 面板;2b 孔;4 琴颈;6 琴头;8 弦;10,40 拾音单元;12 琴桥;14 琴钮;16 琴鞍;20,50 功能块;22 基板;24 压电传感器;25 压电元件;33 接触片;34 卡合突起;35 孔;36 抵接肩部;41 突起;52 板簧;100 原声吉他。

Claims (7)

1.一种拾音单元,安装在吉他等弦乐器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压电元件,分别与所述弦乐器的多根弦一对一对应地设置;
多个彼此独立的金属制功能块,分别保持多根所述弦的一端,并且以与多个所述压电元件分别接触的状态具有该多个所述压电元件;
基座部件,配置成与所述弦乐器的面板的内表面侧接触,其安装有多个所述功能块,多个所述功能块以彼此分开的状态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块分别具有贯穿所述基座部件而延伸的卡合突起,所述卡合突起与设置于所述面板的用于使多根所述弦穿过的多个孔分别卡合,从而将所述基座部件定位于所述面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压电元件以彼此分开的状态排列成一列且被一体化为棒状,并且设置成将多个所述功能块沿多个所述功能块的排列方向贯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拾音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压电元件的外侧被导电性金属材料缠绕,与多个所述功能块接触而导通,使多个所述功能块接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块分别一体地具有板簧,所述板簧将对应的所述压电元件沿其层叠方向按压而夹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块在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沿所述弦的张设方向按压所述压电元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拾音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功能块中的每一个功能块通过加工一张金属板而形成。
CN201480002112.9A 2014-09-02 2014-09-02 弦乐器的拾音单元 Pending CN1047561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73081 WO2016035143A1 (ja) 2014-09-02 2014-09-02 弦楽器のピックアップ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6180A true CN104756180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9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2112.9A Pending CN104756180A (zh) 2014-09-02 2014-09-02 弦乐器的拾音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6035143A1 (zh)
CN (1) CN104756180A (zh)
WO (1) WO201603514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0890A (zh) * 2017-01-03 2017-04-12 许昌义 弦乐的隔振式拾音单元
CN108122550A (zh) * 2018-03-09 2018-06-05 北京罗兰盛世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吉他以及音乐系统
CN108140372A (zh) * 2015-09-14 2018-06-08 片山朗 拾音器以及具有拾音器的弦乐器
CN108492811A (zh) * 2018-05-22 2018-09-04 广州吉木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吉他
CN108986774A (zh) * 2018-09-13 2018-12-11 金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固定器以及弦乐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5616A (zh) * 2018-02-08 2018-05-18 广州市蓝深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乐器拾音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8295A (en) * 1971-03-31 1972-06-06 Paul Daniel Broussard Electromagnetic audio pickup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volume control means, and suitable for use with any type strings
JPH0314595U (zh) * 1989-06-14 1991-02-14
JPH0896271A (ja) * 1994-09-29 1996-04-12 Hochiki Corp 火災報知装置
CN1555045A (zh) * 2003-12-29 2004-12-15 孙心若 一种无源电弦乐器
CN1700303A (zh) * 2004-05-19 2005-11-23 雅马哈株式会社 拨弦乐器用拾音装置与拨弦乐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6691U (zh) * 1987-12-24 1989-08-30
US5455381A (en) * 1992-06-12 1995-10-03 Gibson Guitar Corp. PIE20 electric pickup with adjustable string output
JP3014595U (ja) * 1994-11-05 1995-08-15 荒井貿易株式会社 電気弦楽器の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690604B2 (ja) * 2003-03-03 2005-08-31 有限会社三味線かとう 三味線
US7358428B2 (en) * 2004-02-12 2008-04-15 David Bell Dual saddle bridge
JP4383272B2 (ja) * 2004-02-26 2009-12-16 峰雄 原田 フレット弦楽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8295A (en) * 1971-03-31 1972-06-06 Paul Daniel Broussard Electromagnetic audio pickup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volume control means, and suitable for use with any type strings
JPH0314595U (zh) * 1989-06-14 1991-02-14
JPH0896271A (ja) * 1994-09-29 1996-04-12 Hochiki Corp 火災報知装置
CN1555045A (zh) * 2003-12-29 2004-12-15 孙心若 一种无源电弦乐器
CN1700303A (zh) * 2004-05-19 2005-11-23 雅马哈株式会社 拨弦乐器用拾音装置与拨弦乐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0372A (zh) * 2015-09-14 2018-06-08 片山朗 拾音器以及具有拾音器的弦乐器
CN106560890A (zh) * 2017-01-03 2017-04-12 许昌义 弦乐的隔振式拾音单元
CN108122550A (zh) * 2018-03-09 2018-06-05 北京罗兰盛世音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吉他以及音乐系统
CN108492811A (zh) * 2018-05-22 2018-09-04 广州吉木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吉他
CN108986774A (zh) * 2018-09-13 2018-12-11 金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固定器以及弦乐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35143A1 (ja) 2017-06-15
WO2016035143A1 (ja) 2016-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6180A (zh) 弦乐器的拾音单元
WO2011068339A9 (ko) 어쿠스틱 전자 겸용 바이올린족 현악기
CN1808565B (zh) 弦乐器弦枕以及弦乐器
US4785704A (en) Musical instrument transducer
US5410101A (en) Pickup unit for electric string instrument
US4189969A (en) Pickup unit and pickup assembly for musical instrument
EP0572576B1 (en) Film piezoelectric pickups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US9040804B2 (en) Electronic stringed instrument
US2017009843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aneled pickguard with switchboard module
JP4363270B2 (ja) ピックアップ付き駒および弦楽器
JP2005331677A (ja) 撥弦楽器用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と撥弦楽器
JP3804637B2 (ja) 弦楽器用駒および弦楽器
JP2008304558A (ja) 圧電センサおよび電子弦楽器
US11348563B2 (en) Pickup saddles for stringed instruments utilizing interference fit
WO2007036916A3 (en) Stringed instrument
JP4086769B2 (ja)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WO2017046843A1 (ja) 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ピックアップを備えた弦楽器
US9495948B2 (en) Piezoelectric pickup and cell for stringed instruments
JP5129272B2 (ja) 電気テールとの接続を維持するためのクリップ
EP1705639A1 (en) Fingerboard for a necked string musical instrument
JP6197556B2 (ja) 弦楽器の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6278496B1 (ja) 電子打楽器
US20230009778A1 (en) Shapeable Stringed Instrument Saddle contain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ically Independent Transducers
WO2018074401A1 (ja)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弦楽器
JPH08222294A (ja) フレキシブルな配線装置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