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0417A -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0417A
CN104750417A CN201510145155.9A CN201510145155A CN104750417A CN 104750417 A CN104750417 A CN 104750417A CN 201510145155 A CN201510145155 A CN 201510145155A CN 104750417 A CN104750417 A CN 104750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urrent
application
rimless termin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51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451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04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0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04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7128 priority patent/WO201615555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分析所述滑动信息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若所述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无边框终端。本发明无需用户在终端主屏幕上进行操作,不会误触当前应用界面中的按钮,且无需用户进行按键、选择等操作,使应用切换更加简单、快速。

Description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上的多任务切换方法即应用切换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
1、用户长按终端的home键,在弹出的背景任务列表中选择要切换的应用,点击后进行切换,操作比较繁琐、费时。
2、用户多指如三指在终端的主屏幕上滑动来实现多任务的切换,由于是在终端的主屏幕上滑动,可能会对当前运行的应用造成误操作,容易误触应用界面中的按钮,给终端的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旨在简单、快速的进行应用切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分析滑动信息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
若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
优选地,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的步骤包括:
通过无边框终端内置的陀螺仪判断无边框终端当前的握持状态;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则获取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则获取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优选地,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的步骤还包括:
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信息,滑动信息包括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方向和/或速度。
优选地,若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当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时,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
当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
优选地,若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的步骤还包括:
当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当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无边框终端,无边框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滑动信息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
切换模块,用于若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
优选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无边框终端内置的陀螺仪判断无边框终端当前的握持状态;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则获取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则获取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优选地,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信息,滑动信息包括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方向和/或速度。
优选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
优选地,切换模块还用于: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本发明提出的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通过对用户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进行分析,并在触控点的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时,切换当前运行的应用。由于是利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来获取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并根据该滑动信息来进行应用切换,无需用户在终端主屏幕上进行操作,不会误触当前应用界面中的按钮,且无需用户进行按键、选择等操作,使应用切换更加简单、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事件上报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无边框终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和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至少一个。
广播接收模块111经由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信道可以包括卫星信道和/或地面信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生成并发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接收之前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且将其发送给终端的服务器。广播信号可以包括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数据广播信号等等。而且,广播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与TV或无线电广播信号组合的广播信号。广播相关信息也可以经由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并且在该情况下,广播相关信息可以由移动通信模块112来接收。广播信号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其可以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等等的形式而存在。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广播系统接收信号广播。特别地,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多媒体广播-地面(DMB-T)、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DMB-S)、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前向链路媒体(MediaFLO)的数据广播系统、地面数字广播综合服务(ISDB-T)等等的数字广播系统接收数字广播。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被构造为适合提供广播信号的各种广播系统以及上述数字广播系统。经由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者其它类型的存储介质)中。
移动通信模块112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接入点、节点B等等)、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通话信号、视频通话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支持移动终端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该模块可以内部或外部地耦接到终端。该模块所涉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包括WLAN(无线LAN)(Wi-Fi)、Wibro(无线宽带)、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等。
短程通信模块114是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模块。短程通信技术的一些示例包括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TM等等。
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检查或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模块。位置信息模块的典型示例是GPS(全球定位系统)。根据当前的技术,GPS模块115计算来自三个或更多卫星的距离信息和准确的时间信息并且对于计算的信息应用三角测量法,从而根据经度、纬度和高度准确地计算三维当前位置信息。当前,用于计算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方法使用三颗卫星并且通过使用另外的一颗卫星校正计算出的位置和时间信息的误差。此外,GPS模块115能够通过实时地连续计算当前位置信息来计算速度信息。
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进行发送,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构造提供两个或更多相机1210。麦克风12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移动通信模块11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2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例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用户对于移动终端100的接触(即,触摸输入)的有无、移动终端100的取向、移动终端100的加速或减速移动和方向等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或信号。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实施为滑动型移动电话时,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该滑动型电话是打开还是关闭。另外,感测单元140能够检测电源单元190是否提供电力或者接口单元170是否与外部装置耦接。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1410将在下面结合触摸屏来对此进行描述。
接口单元17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识别模块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识别模块(UIM)、客户识别模块(SIM)、通用客户识别模块(USIM)等等。另外,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下面称为"识别装置")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或其它连接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另外,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底座连接时,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其将电力从底座提供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或者可以用作允许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传输到移动终端的路径。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是否准确地安装在底座上的信号。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警报单元153等等。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输出以将事件的发生通知给移动终端100。典型的事件可以包括呼叫接收、消息接收、键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等。除了音频或视频输出之外,警报单元153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提供输出以通知事件的发生。例如,警报单元153可以以振动的形式提供输出,当接收到呼叫、消息或一些其它进入通信(incomingcommunication)时,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触觉输出(即,振动)以将其通知给用户。通过提供这样的触觉输出,即使在用户的移动电话处于用户的口袋中时,用户也能够识别出各种事件的发生。警报单元153也可以经由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提供通知事件的发生的输出。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另外,控制器180可以包括用于再现(或回放)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模块1810,多媒体模块1810可以构造在控制器180内,或者可以构造为与控制器180分离。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至此,己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
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来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能够操作的通信系统。
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系统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特别地,长期演进(LT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系统。
参考图2,CDMA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100、多个基站(BS)270、基站控制器(BSC)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2800MSC 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290形成接口。MSC 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270的BSC 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己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接口包括例如E 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BSC2750。
每个BS 270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分区(或区域),由多向天线或指向特定方向的天线覆盖的每个分区放射状地远离BS 270。或者,每个分区可以由用于分集接收的两个或更多天线覆盖。每个BS 270可以被构造为支持多个频率分配,并且每个频率分配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等等)。
分区与频率分配的交叉可以被称为CDMA信道。BS 270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收发器子系统(BTS)或者其它等效术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术语"基站"可以用于笼统地表示单个BSC 275和至少一个BS 270。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站"。或者,特定BS270的各分区可以被称为多个蜂窝站。
如图2中所示,广播发射器(BT)295将广播信号发送给在系统内操作的移动终端100。如图1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模块111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处以接收由BT 295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图2中,示出了几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300。卫星300帮助定位多个移动终端100中的至少一个。
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如图1中所示的GPS模块115通常被构造为与卫星300配合以获得想要的定位信息。替代GPS跟踪技术或者在GPS跟踪技术之外,可以使用可以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的其它技术。另外,至少一个GPS卫星300可以选择性地或者额外地处理卫星DMB传输。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典型操作,BS 270接收来自各种移动终端100的反向链路信号。移动终端100通常参与通话、消息收发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特定基站270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被在特定BS 270内进行处理。获得的数据被转发给相关的BSC 275。BSC提供通话资源分配和包括BS 270之间的软切换过程的协调的移动管理功能。BSC 275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到MSC 280,其提供用于与PSTN 290形成接口的额外的路由服务。类似地,PSTN 290与MSC 280形成接口,MSC与BSC 275形成接口,并且BSC 275相应地控制BS270以将正向链路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00。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系统,提出本发明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各个实施例。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一实施例中,该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本实施例中,由于无边框终端的边缘如侧边调节距离足够长,且在边缘操作不会造成主屏幕上的误触操作,因此,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获取用户的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其中,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可以是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左、右单侧,两侧边缘或四周边缘,这样,既能接收到用户用于切换应用的触控操作,又不会影响用户在触控区的主屏幕上对当前运行应用的操控。
步骤S20,分析滑动信息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
获取到用户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如滑动位置、距离、方向、速度等参数后,可对用户的触控操作进行分析,判断用户的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如可判断用户的触控操作中触控点在固定方向上的滑动距离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或判断触控点的滑动速度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速度,还可判断触控点的其他滑动参数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阈值,在此不作限定。
步骤S30,若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
若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即触控点的滑动参数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阈值,如触控点在固定方向上的滑动距离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或触控点的滑动速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速度等,则识别用户当前的触控操作为用于切换应用的触控操作,可进行应用切换。该应用切换的方式可以是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预设的常用应用,也可以是根据触控点在触控区中预设的边缘分区内进行触控操作中的滑动方向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当前后台缓存应用中的前一个或后一个应用,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对用户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进行分析,并在触控点的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时,切换当前运行的应用。由于是利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来获取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并根据该滑动信息来进行应用切换,无需用户在终端主屏幕上进行操作,不会误触当前应用界面中的按钮,且无需用户进行按键、选择等操作,使应用切换更加简单、快速。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可以包括:
通过无边框终端内置的陀螺仪判断无边框终端当前的握持状态;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则获取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则获取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触控点的滑动信息之前,首先通过无边框终端内置的陀螺仪判断无边框终端当前的握持状态: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及避免用户在执行滑动操作时手指遮挡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获取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则获取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其中,预设的惯用侧边由用户根据自身使用习惯预先设置,可以为左侧和/或右侧,这样,不仅能在竖直握持状态时通过调节距离足够长的左侧、右侧边缘来获取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还能自动根据用户的惯用侧边边缘进行获取,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通过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获取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时,可利用无边框终端触摸屏的多点触控技术来获取,先将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定义为一个正向的X坐标轴,并在用户对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通过Java对象的方法获取触控点的位置坐标,并根据触控点的位置坐标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对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的触控操作,若是,则根据触控操作起始和结束时触控点的位置坐标及中间时间差即可计算获取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和/或速度,并通过起始和结束时触控点的位置坐标Y轴的大小来判断出触控点的滑动方向。
此外,为了避免单指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滑动即可切换应用带来的较高误触几率,本实施例中,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获取触控操作中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包括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方向和/或速度等参数。用户至少需要通过两指对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才有可能实现应用切换,有效地防止用户无意中单指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滑动造成应用切换。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可以包括: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
每一个应用程序在打开时都会在缓存中保存当前已打开应用的界面状态,而这些已打开的应用都在后台运行。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缓存有按开启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各个后台运行的应用及其界面。当用户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上、下滑动或左、右滑动时,通过调用相应Java对象的方法从后台的堆栈中调整后台运行应用的位置指针,按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缓存的应用顺序把需要切换的应用程序位置指针提前,将当前运行应用调后,从而实现当前运行应用的切换。这样,本实施例中,只需利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来获取并分析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上、下滑动或左、右滑动的滑动距离,即可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排在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或下一个应用,而无需用户在终端主屏幕上进行操作,不会误触当前应用界面中的按钮,且无需用户进行按键、选择等操作,使应用切换更加简单、快速。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还可以包括: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本实施例中,在利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来获取并分析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上、下滑动或左、右滑动的滑动距离,并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排在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或下一个应用的过程中,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或下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如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则触控点向上滑动的同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也同步向上滑动,同时,即将切换的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排在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的界面也会接着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从下方同步滑出,直至完成当前运行应用的切换。而且,两个应用界面隐去和滑出的幅度及速度与触控点滑动的距离、方向和/或速度等参数成预设比例的关系,以更生动形象地体现该切换过程。
此外,本实施例中若触控点滑动的距离还没有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且触控点已停止触控操作,那么主屏幕的界面由目前的切换过渡界面状态退回至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若触控点滑动的距离没有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且触控点还未停止触控操作,那么主屏幕的界面则停留在目前的切换过渡界面状态等待触控点的下一步触控操作。若在滑动过程中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没有排在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或是下一个应用,则可在主屏幕的界面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并退回至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步骤S10之前还可包括:
将触控区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并为每一分区分配一输入设备,至少两个分区中的一个分区为边缘分区,边缘分区位于触控区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区即为无边框终端的整个触摸区域,是用来接收用户触控操作的区域,本实施例中首先将该触控区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其中一个分区为边缘分区,其他的分区可以为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普通分区。普通分区即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区,用于正常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并执行相应的指令,如用户在终端主屏幕上正常使用当前应用时的操控指令;边缘分区是本实施例中特别定义的一个分区,从普通分区中独立出来,用于接收用户用于切换应用的触控操作,并执行相应的应用切换。
无边框终端设置分区时,可以首先设置边缘分区,确定边缘分区的位置和尺寸(如宽度、长度等),设置好边缘分区后,触控区剩下的区域则为普通分区。本实施例中,边缘分区设置在触控区的边缘如触控区的左、右单侧或两侧边缘,这样,既能方便用户直接在触控区的边缘进行用于切换应用的触控操作,又不会影响用户在触控区的主屏幕上对当前运行应用的操控。
无边框终端分区后,为每一个分区分配一个输入设备,具体地,无边框终端的触摸屏驱动初始化时通过input_register_device()指令注册两个输入设备(input),如输入设备0(input0)和输入设备1(input1)。并通过input_allocate_device()指令为每一个分区分配一个输入设备,如普通分区对应输入设备0,边缘分区对应输入设备1。
在注册好该两个输入设备后,上层根据底层上报的输入设备的命名,识别出当前用户触摸区域是普通分区还是边缘分区。本实施例中上层通常指框架(Framework)层、应用层等,在无边框终端的系统中,例如android、ios等定制系统,通常包括底层(物理层,驱动层)以及上层(框架层,应用层),信号流的走向为:物理层(触控面板)接收到用户的触控操作,物理按压转变为电信号TP,将TP传递至驱动层,驱动层对按压的位置进行解析,得到位置点的具体坐标,持续时间,压力等参数,将该参数上传至框架层,框架层与驱动层的通信可通过相应的接口来实现,框架层接收到驱动层的输入设备(input),解析该输入设备,从而识别出当前用户触摸区域是普通分区还是边缘分区。
触控操作通常为点击、滑动等操作,每一触控操作由一个或多个触控点组成,因此无边框终端可以通过侦测触控操作的触控点落入的区域,来判断触控操作是发生在普通分区还是边缘分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无边框终端的驱动层获取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坐标,判断触控点的坐标落入了哪个分区。当触控点的坐标落入预设的边缘分区时,则判定触控操作发生在边缘分区内,并通过边缘分区所对应的输入设备input1上报该触控点。无边框终端的框架(Framework)层接收到上报事件后,即可根据上报的不同输入设备命名,识别触控操作发生的区域,如当驱动层识别是在边缘分区触控时,则驱动层上报到框架层的输入设备是input1,而不是用input0来上报,即,框架层不需要根据触控点的坐标判断当前触控点在哪一个分区,也不需要判断分区的大小和位置,这些判断操作在驱动层上完成,并且,驱动层除了上报具体是哪一个输入设备之外,还会上报该触控点的各项参数至框架层,例如按压时间,位置坐标,压力大小等。
需要说明的是,框架层在接收到上报事件后,通过单通道转多通道的机制,上报到应用层。具体为:先注册一个通道,通过该通道传递该上报事件,通过监听器(listener)监听该事件,将该事件通过不同的通道,传递至对应的应用模块,产生不同的应用操作,其中,应用模块包括摄像,联系人等常用应用;产生不同的应用操作,例如在摄像应用下,用户在特殊分区点击,则会产生调焦,拍摄,调摄像参数等不同操作。要注意,上报事件传递到监听器之前,是单通道,监听器监听之后,上报事件走的是多通道,且多通道同时存在,其好处在于可同时传递至不同的应用模块,不同应用模块产生不同的响应操作。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为:利用面向对象化的方式,定义普通分区和特殊分区的类别以及实现方式,在判断是特殊分区后,通过EventHub函数将不同分辨率的触控点坐标转化为LCD的坐标,定义单通道函数(例如serverchannel和clientchannel等),该函数的作用是,当收到上报事件后,将该事件通过该通道传递至事件管理器(TouchEventManager),通过监听器的监听,将该事件通过多通道同时或逐一传递至多个响应的应用模块下,也可以只传递给其中的一个应用模块,应用模块如camera,gallery等,不同应用模块产生相应的操作。当然,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也可以为其他方式的步骤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然后,框架层根据驱动层上报的触控点的位置坐标X轴的值可以判断触控点在触控区的哪一侧边缘,如左侧边缘和/或右侧边缘等,并且,在触控点按下和移动过程中,驱动层都会上报触控点的位置坐标及时间点,框架层根据触控操作起始和结束时触控点的位置坐标及时间点即可计算获取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和/或速度,并通过起始和结束时触控点的位置坐标Y轴的大小来判断出触控点的滑动方向。
结合图4,将以另一种方式对本发明的触控操作流程做进一步说明,为简化起见,图4中,将普通分区简称为A区,将边缘分区简称为C区,触控事件的上报流程如下:
驱动层通过物理硬件如触摸屏接收触控事件,并判断触控操作发生在A区还是C区,并通过A区或C区设备文件节点上报事件。Native层从A区、C区的设备文件中读取事件,并对A区、C区的事件进行处理,如坐标计算,通过设备ID对A、C区的事件进行区分,最后分别派发A区和C区事件。其中A区事件走原生流程,按通常的方式对A区事件进行处理,即,通过多通道的机制进行处理;C区事件则从事先注册到Native层的C区专用通道进行派发,由Native端口输入,系统端口输出至C区事件结束系统服务,通过监听器(listener)监听C区事件,再通过C区事件接收对外接口上报至各应用。
这样,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无边框终端的触控区边缘设置边缘分区,并为其虚拟一个输入设备,即可通过该边缘分区所对应的输入设备识别用户在边缘分区内的触控操作,并获取该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方向、速度等参数,以便根据获取的滑动参数进行当前运行应用的切换。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无边框终端,参照图4,在本发明无边框终端的一实施例中,该无边框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01,用于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本实施例中,由于无边框终端的边缘如侧边调节距离足够长,且在边缘操作不会造成主屏幕上的误触操作,因此,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获取用户的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其中,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可以是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左、右单侧,两侧边缘或四周边缘,这样,既能接收到用户用于切换应用的触控操作,又不会影响用户在触控区的主屏幕上对当前运行应用的操控。
分析模块02,用于分析滑动信息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
获取到用户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如滑动位置、距离、方向、速度等参数后,可对用户的触控操作进行分析,判断用户的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如可判断用户的触控操作中触控点在固定方向上的滑动距离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或判断触控点的滑动速度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速度,还可判断触控点的其他滑动参数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阈值,在此不作限定。
切换模块03,用于若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
若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即触控点的滑动参数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阈值,如触控点在固定方向上的滑动距离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或触控点的滑动速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速度等,则识别用户当前的触控操作为用于切换应用的触控操作,可进行应用切换。该应用切换的方式可以是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预设的常用应用,也可以是根据触控点在触控区中预设的边缘分区内进行触控操作中的滑动方向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当前后台缓存应用中的前一个或后一个应用,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对用户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进行分析,并在触控点的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时,切换当前运行的应用。由于是利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来获取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并根据该滑动信息来进行应用切换,无需用户在终端主屏幕上进行操作,不会误触当前应用界面中的按钮,且无需用户进行按键、选择等操作,使应用切换更加简单、快速。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获取模块01还用于:
通过无边框终端内置的陀螺仪判断无边框终端当前的握持状态;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则获取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则获取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触控点的滑动信息之前,首先通过无边框终端内置的陀螺仪判断无边框终端当前的握持状态: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及避免用户在执行滑动操作时手指遮挡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获取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则获取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其中,预设的惯用侧边由用户根据自身使用习惯预先设置,可以为左侧和/或右侧,这样,不仅能在竖直握持状态时通过调节距离足够长的左侧、右侧边缘来获取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还能自动根据用户的惯用侧边边缘进行获取,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通过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获取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信息时,可利用无边框终端触摸屏的多点触控技术来获取,先将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定义为一个正向的X坐标轴,并在用户对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通过Java对象的方法获取触控点的位置坐标,并根据触控点的位置坐标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对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的触控操作,若是,则根据触控操作起始和结束时触控点的位置坐标及中间时间差即可计算获取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和/或速度,并通过起始和结束时触控点的位置坐标Y轴的大小来判断出触控点的滑动方向。
此外,为了避免单指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滑动即可切换应用带来的较高误触几率,本实施例中,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获取触控操作中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信息,包括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方向和/或速度等参数。用户至少需要通过两指对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才有可能实现应用切换,有效地防止用户无意中单指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滑动造成应用切换。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切换模块03还用于: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
每一个应用程序在打开时都会在缓存中保存当前已打开应用的界面状态,而这些已打开的应用都在后台运行。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缓存有按开启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各个后台运行的应用及其界面。当用户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上、下滑动或左、右滑动时,通过调用相应Java对象的方法从后台的堆栈中调整后台运行应用的位置指针,按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缓存的应用顺序把需要切换的应用程序位置指针提前,将当前运行应用调后,从而实现当前运行应用的切换。这样,本实施例中,只需利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来获取并分析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上、下滑动或左、右滑动的滑动距离,即可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排在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或下一个应用,而无需用户在终端主屏幕上进行操作,不会误触当前应用界面中的按钮,且无需用户进行按键、选择等操作,使应用切换更加简单、快速。
进一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切换模块03还用于: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本实施例中,在利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来获取并分析用户触控操作中触控点上、下滑动或左、右滑动的滑动距离,并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排在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或下一个应用的过程中,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或下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如当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则触控点向上滑动的同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也同步向上滑动,同时,即将切换的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排在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的界面也会接着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从下方同步滑出,直至完成当前运行应用的切换。而且,两个应用界面隐去和滑出的幅度及速度与触控点滑动的距离、方向和/或速度等参数成预设比例的关系,以更生动形象地体现该切换过程。
此外,本实施例中若触控点滑动的距离还没有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且触控点已停止触控操作,那么主屏幕的界面由目前的切换过渡界面状态退回至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若触控点滑动的距离没有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且触控点还未停止触控操作,那么主屏幕的界面则停留在目前的切换过渡界面状态等待触控点的下一步触控操作。若在滑动过程中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没有排在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或是下一个应用,则可在主屏幕的界面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并退回至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获取模块01还用于:
将触控区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并为每一分区分配一输入设备,至少两个分区中的一个分区为边缘分区,边缘分区位于触控区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区即为无边框终端的整个触摸区域,是用来接收用户触控操作的区域,本实施例中首先将该触控区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其中一个分区为边缘分区,其他的分区可以为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普通分区。普通分区即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区,用于正常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并执行相应的指令,如用户在终端主屏幕上正常使用当前应用时的操控指令;边缘分区是本实施例中特别定义的一个分区,从普通分区中独立出来,用于接收用户用于切换应用的触控操作,并执行相应的应用切换。
无边框终端设置分区时,可以首先设置边缘分区,确定边缘分区的位置和尺寸(如宽度、长度等),设置好边缘分区后,触控区剩下的区域则为普通分区。本实施例中,边缘分区设置在触控区的边缘如触控区的左、右单侧或两侧边缘,这样,既能方便用户直接在触控区的边缘进行用于切换应用的触控操作,又不会影响用户在触控区的主屏幕上对当前运行应用的操控。
无边框终端分区后,为每一个分区分配一个输入设备,具体地,无边框终端的触摸屏驱动初始化时通过input_register_device()指令注册两个输入设备(input),如输入设备0(input0)和输入设备1(input1)。并通过input_allocate_device()指令为每一个分区分配一个输入设备,如普通分区对应输入设备0,边缘分区对应输入设备1。
在注册好该两个输入设备后,上层根据底层上报的输入设备的命名,识别出当前用户触摸区域是普通分区还是边缘分区。本实施例中上层通常指框架(Framework)层、应用层等,在无边框终端的系统中,例如android、ios等定制系统,通常包括底层(物理层,驱动层)以及上层(框架层,应用层),信号流的走向为:物理层(触控面板)接收到用户的触控操作,物理按压转变为电信号TP,将TP传递至驱动层,驱动层对按压的位置进行解析,得到位置点的具体坐标,持续时间,压力等参数,将该参数上传至框架层,框架层与驱动层的通信可通过相应的接口来实现,框架层接收到驱动层的输入设备(input),解析该输入设备,从而识别出当前用户触摸区域是普通分区还是边缘分区。
触控操作通常为点击、滑动等操作,每一触控操作由一个或多个触控点组成,因此无边框终端可以通过侦测触控操作的触控点落入的区域,来判断触控操作是发生在普通分区还是边缘分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无边框终端的驱动层获取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坐标,判断触控点的坐标落入了哪个分区。当触控点的坐标落入预设的边缘分区时,则判定触控操作发生在边缘分区内,并通过边缘分区所对应的输入设备input1上报该触控点。无边框终端的框架(Framework)层接收到上报事件后,即可根据上报的不同输入设备命名,识别触控操作发生的区域,如当驱动层识别是在边缘分区触控时,则驱动层上报到框架层的输入设备是input1,而不是用input0来上报,即,框架层不需要根据触控点的坐标判断当前触控点在哪一个分区,也不需要判断分区的大小和位置,这些判断操作在驱动层上完成,并且,驱动层除了上报具体是哪一个输入设备之外,还会上报该触控点的各项参数至框架层,例如按压时间,位置坐标,压力大小等。
然后,框架层根据驱动层上报的触控点的位置坐标X轴的值可以判断触控点在触控区的哪一侧边缘,如左侧边缘和/或右侧边缘等,并且,在触控点按下和移动过程中,驱动层都会上报触控点的位置坐标及时间点,框架层根据触控操作起始和结束时触控点的位置坐标及时间点即可计算获取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和/或速度,并通过起始和结束时触控点的位置坐标Y轴的大小来判断出触控点的滑动方向。
这样,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无边框终端的触控区边缘设置边缘分区,并为其虚拟一个输入设备,即可通过该边缘分区所对应的输入设备识别用户在边缘分区内的触控操作,并获取该触控操作中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方向、速度等参数,以便根据获取的滑动参数进行当前运行应用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分析所述滑动信息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
若所述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的步骤包括:
通过无边框终端内置的陀螺仪判断无边框终端当前的握持状态;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则获取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则获取在所述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的步骤还包括:
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信息,所述滑动信息包括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方向和/或速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所述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时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
当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所述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时,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的步骤还包括:
当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所述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当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所述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6.一种无边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边框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滑动信息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
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滑动信息达到预设的切换临界条件,则将当前运行的应用进行切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边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无边框终端内置的陀螺仪判断无边框终端当前的握持状态;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则获取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若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则获取在所述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触控点的滑动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边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在无边框终端触摸区域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的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信息,所述滑动信息包括至少两个触控点的滑动位置、距离、方向和/或速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边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所述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时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
当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时在所述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时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的滑动距离超过预设的切换临界距离,则将当前运行应用切换为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边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所述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下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左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上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当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点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竖直握持状态在所述触摸区域中预设的惯用侧边边缘向上滑动,或在无边框终端当前为横向握持状态在所述触摸区域的下方边缘向右滑动时,当前运行应用的界面与后台运行应用列表中当前运行应用的下一个应用的界面在触控区中同步进行滑动。
CN201510145155.9A 2015-03-30 2015-03-30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Pending CN104750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5155.9A CN104750417A (zh) 2015-03-30 2015-03-30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PCT/CN2016/077128 WO2016155550A1 (zh) 2015-03-30 2016-03-23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45155.9A CN104750417A (zh) 2015-03-30 2015-03-30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0417A true CN104750417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590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5155.9A Pending CN104750417A (zh) 2015-03-30 2015-03-30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50417A (zh)
WO (1) WO2016155550A1 (zh)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3323A (zh) * 2015-09-23 2015-12-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CN105426746A (zh) * 2015-10-30 2016-03-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密码设置装置和方法
CN105511715A (zh) * 2015-11-27 2016-04-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无边框触屏启动程序助手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92797A (zh) * 2015-12-15 2016-08-24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设备桌面展示逻辑控制设备和方法
WO2016155550A1 (zh) * 2015-03-30 2016-10-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CN106020706A (zh) * 2016-05-30 2016-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操作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095257A (zh) * 2016-05-31 2016-1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应用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27933A (zh) * 2016-10-31 2017-03-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边缘手势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69712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移动终端及基于无边框移动终端的分屏方法
CN10677509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相邻边缘触控交互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037956A (zh) * 2016-11-01 2017-08-11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切换应用的方法
CN107045420A (zh) * 2017-04-27 2017-08-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07132977A (zh) * 2017-04-17 2017-09-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屏边缘滑动的快捷操作方法及其装置
CN107256108A (zh) * 2017-05-24 2017-10-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50804A (zh) * 2017-08-03 2017-1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响应触控操作的方法和终端
CN107632764A (zh) * 2017-09-13 2018-01-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8427535A (zh) * 2018-05-17 2018-08-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8700995A (zh) * 2016-02-15 2018-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用于切换和对齐其应用的方法
CN108704307A (zh) * 2018-05-17 2018-10-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8932094A (zh) * 2018-07-03 2018-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062467A (zh) * 2018-07-03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286720A (zh) * 2019-06-28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应用启动方法
CN111488098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805744A (zh) * 2021-08-12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窗口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115687A (zh) * 2021-11-19 2022-03-01 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任务切换方法、显示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1209B (zh) * 2019-05-20 2021-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切换控制方法及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1658A1 (ja) * 2011-10-27 2013-05-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情報端末
CN103092494A (zh) * 2011-10-28 2013-05-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屏终端的应用程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3135934A (zh) * 2013-03-06 2013-06-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切换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及触摸屏移动设备
CN104156073A (zh) * 2014-08-29 2014-11-19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8416B (zh) * 2007-05-15 2012-02-0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者界面操作方法
CN101308415B (zh) * 2007-05-15 2015-05-1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切换使用者界面以及无阻碍触控操作的电子装置
CN103914243A (zh) * 2013-01-08 2014-07-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750417A (zh) * 2015-03-30 2015-07-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CN104731507B (zh) * 2015-03-31 2016-11-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1658A1 (ja) * 2011-10-27 2013-05-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情報端末
CN103092494A (zh) * 2011-10-28 2013-05-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屏终端的应用程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3135934A (zh) * 2013-03-06 2013-06-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切换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及触摸屏移动设备
CN104156073A (zh) * 2014-08-29 2014-11-19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55550A1 (zh) * 2015-03-30 2016-10-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CN105183323A (zh) * 2015-09-23 2015-12-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CN105426746A (zh) * 2015-10-30 2016-03-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密码设置装置和方法
CN105511715A (zh) * 2015-11-27 2016-04-2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无边框触屏启动程序助手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01403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设备桌面展示逻辑控制设备和方法
CN105892797A (zh) * 2015-12-15 2016-08-24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设备桌面展示逻辑控制设备和方法
CN108700995A (zh) * 2016-02-15 2018-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用于切换和对齐其应用的方法
US11550468B2 (en) 2016-02-15 2023-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application used therein
CN106020706A (zh) * 2016-05-30 2016-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操作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095257A (zh) * 2016-05-31 2016-1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应用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69712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无边框移动终端及基于无边框移动终端的分屏方法
CN106527933A (zh) * 2016-10-31 2017-03-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边缘手势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527933B (zh) * 2016-10-31 2020-09-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边缘手势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37956A (zh) * 2016-11-01 2017-08-11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及其切换应用的方法
CN10677509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相邻边缘触控交互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132977B (zh) * 2017-04-17 2020-12-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屏边缘滑动的快捷操作方法及其装置
CN107132977A (zh) * 2017-04-17 2017-09-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屏边缘滑动的快捷操作方法及其装置
CN107045420A (zh) * 2017-04-27 2017-08-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07045420B (zh) * 2017-04-27 2021-01-05 南通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07256108A (zh) * 2017-05-24 2017-10-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屏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50804A (zh) * 2017-08-03 2017-1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响应触控操作的方法和终端
CN107450804B (zh) * 2017-08-03 2020-07-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响应触控操作的方法和终端
CN107632764A (zh) * 2017-09-13 2018-01-2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8704307A (zh) * 2018-05-17 2018-10-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8427535A (zh) * 2018-05-17 2018-08-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9062467A (zh) * 2018-07-03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932094A (zh) * 2018-07-03 2018-1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屏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488098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488098B (zh) * 2019-01-28 2021-08-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0286720A (zh) * 2019-06-28 2019-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应用启动方法
CN113805744A (zh) * 2021-08-12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窗口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115687A (zh) * 2021-11-19 2022-03-01 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任务切换方法、显示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5550A1 (zh)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0417A (zh)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CN104731507B (zh) 移动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850345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任务快速切换方法
CN105700776A (zh) 一种后台程序的切换装置和切换方法
CN104731483A (zh) 快速调节设置参数的方法及终端
CN104750420A (zh) 截屏方法及装置
CN104935725A (zh) 移动终端及其利用虚拟边框区域实现功能调节的方法
CN104765543A (zh) 音频播放参数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4932815A (zh)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105260083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实现分屏的方法
CN104869230A (zh)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796552A (zh) 一种快速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31339A (zh)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094673A (zh) 应用快速启动方法和装置
CN104731504A (zh) 基于无边框终端的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793867A (zh) 移动终端及其虚拟边框区域的滑动识别方法
CN104850342A (zh) 移动终端及其应用程序的快速启动方法和装置
CN104735256A (zh)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5511715A (zh) 一种利用无边框触屏启动程序助手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93885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内存清理控制方法
CN104731411A (zh) 移动终端的单击动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754133A (zh) 移动终端及其快捷拨号方法
CN104777979A (zh) 终端及其触控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0551177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353947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控制应用显示内容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