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1339A -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31339A CN104731339A CN201510150266.9A CN201510150266A CN104731339A CN 104731339 A CN104731339 A CN 104731339A CN 201510150266 A CN201510150266 A CN 201510150266A CN 104731339 A CN104731339 A CN 1047313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holding mode
- described mobile
- special subregion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所述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所述右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二个数N2;判断所述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若所述第一个数N1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若所述第一个数N1小于所述第二个数N2,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采用本发明,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电脑上能实现的娱乐功能,大部分都已经能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人们可以在移动终端上看电影、玩游戏、浏览网页、视频聊天等。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视觉效果,移动终端越来越趋向于大屏化发展,但鉴于移动终端的便携性特点,其尺寸不可能无限增大,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外形尺寸来增大屏幕的利用率,因此出现了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移动终端。
窄边框或无边框移动终端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外形尺寸,极大的扩展了移动终端的屏幕尺寸,满足了用户对大屏幕的需求,同时使得移动终端的外形更加美观。然而,由于用户以不同方式握持移动终端,触摸屏的可用性也以各种方式改变。例如,根据握持移动终端的方式,存在以下可能性:用户不能如用户期望地那样操作触摸板,当利用握持移动终端的手的手指来执行操作时,手指不能到达触摸板上的目标位置;因此用户需要预先通过切换按钮手动设置是左手握持还是右手握持,以使得移动终端根据用户设置的握持方式对触摸屏上的显示窗体进行调整;如当左手握持时,将触摸屏上的单手显示窗体移到左下角。由此可看出,在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设置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如用户在多次切换左右手握持时,则需要不停的手动设置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操作繁琐,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移动终端时需要手动设置握持方式,操作复杂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所述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所述右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二个数N2;判断所述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
若所述第一个数N1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
若所述第一个数N1小于所述第二个数N2,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个数N1等于所述第二个数N2,则判断所述左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是否大于所述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
如果否,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左下角;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右下角。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包括:检测到所述左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和检测到所述右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
优选地,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所述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所述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所述右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二个数N2;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N1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及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N1小于所述第二个数N2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N1等于所述第二个数N2时,判断所述左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是否大于所述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及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左下角;及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右下角。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包括:检测到所述左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和检测到所述右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
本发明提出的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及装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所述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所述右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二个数N2;判断所述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若所述第一个数N1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若所述第一个数N1小于所述第二个数N2,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通过判断在左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第一个数是否大于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第二个数,可自动确定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是左手握持还是右手握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割触控区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第三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第四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事件上报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移动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其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和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至少一个。
广播接收模块111经由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信道可以包括卫星信道和/或地面信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生成并发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接收之前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且将其发送给终端的服务器。广播信号可以包括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数据广播信号等等。而且,广播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与TV或无线电广播信号组合的广播信号。广播相关信息也可以经由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并且在该情况下,广播相关信息可以由移动通信模块112来接收。广播信号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其可以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等等的形式而存在。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广播系统接收信号广播。特别地,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通过使用诸如多媒体广播-地面(DMB-T)、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DMB-S)、数字视频广播-手持(DVB-H),前向链路媒体(MediaFLO@)的数据广播系统、地面数字广播综合服务(ISDB-T)等等的数字广播系统接收数字广播。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被构造为适合提供广播信号的各种广播系统以及上述数字广播系统。经由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者其它类型的存储介质)中。
移动通信模块112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接入点、节点B等等)、外部终端以及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这样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包括语音通话信号、视频通话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发送和/或接收的各种类型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支持移动终端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该模块可以内部或外部地耦接到终端。该模块所涉及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可以包括WLAN(无线LAN)(Wi-Fi)、Wibro(无线宽带)、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等。
短程通信模块114是用于支持短程通信的模块。短程通信技术的一些示例包括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 rDA)、超宽带(UWB)、紫蜂TM等等。
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检查或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模块。位置信息模块的典型示例是GPS(全球定位系统)。根据当前的技术,GPS模块115计算来自三个或更多卫星的距离信息和准确的时间信息并且对于计算的信息应用三角测量法,从而根据经度、纬度和高度准确地计算三维当前位置信息。当前,用于计算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方法使用三颗卫星并且通过使用另外的一颗卫星校正计算出的位置和时间信息的误差。此外,GPS模块115能够通过实时地连续计算当前位置信息来计算速度信息。
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0,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进行发送,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构造提供两个或更多相机1210。麦克风12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移动通信模块112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2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例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或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用户对于移动终端100的接触(即,触摸输入)的有无、移动终端100的取向、移动终端100的加速或减速移动和方向等等,并且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或信号。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实施为滑动型移动电话时,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该滑动型电话是打开还是关闭。另外,感测单元140能够检测电源单元190是否提供电力或者接口单元170是否与外部装置耦接。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1410将在下面结合触摸屏来对此进行描述。
接口单元17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识别模块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识别模块(UIM)、客户识别模块(SIM)、通用客户识别模块(USIM)等等。另外,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下面称为"识别装置")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或其它连接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另外,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底座连接时,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其将电力从底座提供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或者可以用作允许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传输到移动终端的路径。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是否准确地安装在底座上的信号。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警报单元153等等。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 I)或图形用户界面(GU 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TOLED(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输出以将事件的发生通知给移动终端100。典型的事件可以包括呼叫接收、消息接收、键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等。除了音频或视频输出之外,警报单元153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提供输出以通知事件的发生。例如,警报单元153可以以振动的形式提供输出,当接收到呼叫、消息或一些其它进入通信(incoming communication)时,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触觉输出(即,振动)以将其通知给用户。通过提供这样的触觉输出,即使在用户的移动电话处于用户的口袋中时,用户也能够识别出各种事件的发生。警报单元153也可以经由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提供通知事件的发生的输出。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另外,控制器180可以包括用于再现(或回放)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模块1810,多媒体模块1810可以构造在控制器180内,或者可以构造为与控制器180分离。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至此,己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
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来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能够操作的通信系统。
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系统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特别地,长期演进(LT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系统。
参考图2,CDMA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100、多个基站(BS)270、基站控制器(BSC)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2800MSC 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290形成接口。MSC 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270的BSC 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己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 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BSC2750。
每个BS 270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分区(或区域),由多向天线或指向特定方向的天线覆盖的每个分区放射状地远离BS 270。或者,每个分区可以由用于分集接收的两个或更多天线覆盖。每个BS 270可以被构造为支持多个频率分配,并且每个频率分配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等等)。
分区与频率分配的交叉可以被称为CDMA信道。BS 270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收发器子系统(BTS)或者其它等效术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术语"基站"可以用于笼统地表示单个BSC 275和至少一个BS 270。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站"。或者,特定BS270的各分区可以被称为多个蜂窝站。
如图2中所示,广播发射器(BT)295将广播信号发送给在系统内操作的移动终端100。如图1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模块111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处以接收由BT 295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图2中,示出了几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300。卫星300帮助定位多个移动终端100中的至少一个。
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如图1中所示的GPS模块115通常被构造为与卫星300配合以获得想要的定位信息。替代GPS跟踪技术或者在GPS跟踪技术之外,可以使用可以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的其它技术。另外,至少一个GPS卫星300可以选择性地或者额外地处理卫星DMB传输。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典型操作,BS 270接收来自各种移动终端100的反向链路信号。移动终端100通常参与通话、消息收发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特定基站270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被在特定BS 270内进行处理。获得的数据被转发给相关的BSC 275。BSC提供通话资源分配和包括BS 270之间的软切换过程的协调的移动管理功能。BSC 275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到MSC280,其提供用于与PSTN 290形成接口的额外的路由服务。类似地,PSTN290与MSC 280形成接口,MSC与BSC 275形成接口,并且BSC 275相应地控制BS270以将正向链路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00。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系统,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各个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方法,包括:
S10、在该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该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该右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二个数N2。
该移动终端的触控区包括左侧特殊分区Z1、右侧特殊分区Z2和普通分区Z3,优选如图4所示,该左侧特殊分区Z1、右侧特殊分区Z2分别位于触控区的两侧边缘。该普通分区Z3即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区,用于正常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并执行相应的指令。
在移动终端中虚拟两个输入设备,为普通分区分配一个输入设备,为左侧特殊分区Z1和右侧特殊分区Z2分配一个共同输入设备。具体实现上,移动终端的触摸屏驱动初始化时通过input_register_device()指令注册两个输入设备(input),如输入设备0(input0)和输入设备1(input1)。并通过input_allocate_device()指令为每一个分区分配一个输入设备,如普通分区对应输入设备0,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对应输入设备1。
在注册好该两个输入设备后,上层根据驱动层上报的输入设备的命名,识别出当前用户触摸区域是普通分区还是特殊分区(左侧特殊分区或右侧特殊分区),不同的分区,上层处理方式不同。
本发明的上层通常指框架(Framework)层、应用层等,在移动终端的系统中,例如android、IOS等定制系统,通常包括底层(物理层,驱动层)以及上层(框架层,应用层),信号流的走向为:物理层(触控面板)接收到用户的触控操作,物理按压转变为电信号TP,将TP传递至驱动层,驱动层对按压的位置进行解析,得到位置点的具体坐标,持续时间,压力等参数,将该参数上传至框架层,框架层与驱动层的通信可通过相应的接口来实现,框架层接收到驱动层的输入设备(input),解析该输入设备,从而选择响应或不响应该输入设备,并将有效的输入向上传递给具体哪一个应用,以满足应用层根据不同的事件执行不同的应用操作。
在框架(Framework)层接收到上报事件(上报事件包括输入设备以及触控点各项参数等)后,首先根据输入设备的命名,识别是哪一个区域,如上一步骤中驱动层(kernel)识别是在特殊分区触控,则驱动层上报到框架层的输入设备是input1,而不是用input0来上报,即,框架层不需要判断当前触控点在哪一个分区,也不需要判断分区的大小和位置,这些判断操作在驱动层上完成,并且,驱动层除了上报具体是哪一个输入设备,还会上报该触控点的各项参数至框架层,例如按压时间,位置坐标,压力大小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框架层在接收到上报事件后,通过单通道转多通道的机制,上报到应用层。具体为:先注册一个通道,通过该通道传递该上报事件,通过监听器(listener)监听该事件,将该事件通过不同的通道,传递至对应的应用模块,产生不同的应用操作,其中,应用模块包括摄像、联系人等常用应用;产生不同的应用操作,例如在摄像应用下,用户在特殊分区点击,则会产生调焦,拍摄,调摄像参数等不同操作。要注意,上报事件传递到监听器之前,是单通道,监听器监听之后,上报事件走的是多通道,且多通道同时存在,其好处在于可同时传递至不同的应用模块,不同应用模块产生不同的响应操作。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为:利用面向对象化的方式,定义普通分区和特殊分区的类别以及实现方式,在判断是特殊分区后,通过EventHub函数将不同分辨率的触控点坐标转化为LCD的坐标,定义单通道函数(例如serverchannel和clientchannel等),该函数的作用是,当收到上报事件后,将该事件通过该通道传递至事件管理器(TouchEventManager),通过监听器的监听,将该事件通过多通道同时或逐一传递至多个响应的应用模块下,也可以只传递给其中的一个应用模块,应用模块如camera,gallery等,不同应用模块产生相应的操作。当然,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也可以为其他方式的步骤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最多可在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产生六个触点,其中,拇指一侧最多有2个触点,另一侧最多有4个触点,拇指一侧的相邻两个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另外一侧相邻两个触点之间的距离。移动终端在单手握持状态时,在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都至少一个触点。因此,该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包括:检测到该左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和检测到该右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
在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该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坐标、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触摸压力、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按压时间、相邻触点的距离等;该右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二个数N2、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坐标、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触摸压力、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按压时间、相邻触点的距离等。
S11、判断该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该第二个数N2,如果该第一个数N1大于该第二个数N2,则执行步骤S12,如果该第一个数N1小于该第二个数N2,则执行步骤S13。
当该第一个数N1大于第二个数N2,如第二个数N2为1,第一个数N1为大于等于2时,则可以确定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
当该第一个数N1小于第二个数N2,如第一个数N1为1,第二个数N2为大于等于2时,则可以确定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
S12、确定该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
S13、确定该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判断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第二个数N2,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是左手握持还是右手握持。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在步骤S11判断结果为第一个数N1等于该第二个数N2时,该方法还包括:
S14、判断该左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是否大于该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3,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12。
该移动终端建立终端触控区的坐标系时,以左下方为触控坐标原点A0(0,0),右上方为触控坐标最大值点Amax(xmax,ymax);让该终端触控区位于第一象限,使得在该触控区上的所有触摸点的坐标数据为0或正数。
当用户单手握持移动终端时,在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产生的触点有高低之分,因此,当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个数相同时,可通过判断左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和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的大小,以确定用户是左手握持还是右手握持。。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在步骤S12之后包括步骤S15,在步骤S13之后包括步骤S16。
S15、将该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该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右下角。
该单手模式窗体可通过以下方式生成:将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缩小到预设大小,形成单手模式窗体。无论当前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当前显示的内容是桌面界面还是应用界面,都能缩小到预设大小,形成单手模式窗体。单手模式窗体与屏幕界面之间形成映射关系,可在单手模式窗体对屏幕界面上显示的内容进行操作。其中,单手模式窗体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或调整。
该单手模式窗体还可通过以下方式生成:将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中的需要使用的控制区缩小到预设大小,形成单手模式窗体;如用户在进行拨号时,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中下部位会出现数字键盘,则可将该数字键盘缩小到预设大小。
在该步骤中,将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右下角,使得用户在右手握持移动终端,也可通过右手在单手模式窗体中进行相应的操作。
S16、将该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该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左下角。
该单手模式窗体可通过以下方式生成:将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缩小到预设大小,形成单手模式窗体。无论当前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当前显示的内容是桌面界面还是应用界面,都能缩小到预设大小,形成单手模式窗体。单手模式窗体与屏幕界面之间形成映射关系,可在单手模式窗体对屏幕界面上显示的内容进行操作。其中,单手模式窗体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或调整。
该单手模式窗体还可通过以下方式生成:将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中的需要使用的控制区缩小到预设大小,形成单手模式窗体;如用户在进行拨号时,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中下部位会出现数字键盘,则可将该数字键盘缩小到预设大小。
在该步骤中,将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左下角,使得用户在左手握持移动终端,也可通过左手在单手模式窗体中进行相应的操作。
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的第四实施例。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在步骤S1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17、判断该移动终端是否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
如果没有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则移动终端不执行步骤S10,即使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也不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以判断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
如果开启了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则执行步骤S10。
可通过预设的开启手势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也可以通过预设的开启按钮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模式。
结合参见图8,将以另一种方式对本发明的触控操作流程做进一步说明,为简化起见,图8中,将普通分区简称为A区,将特殊分区(包括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简称为C区,触控事件的上报流程如下:
驱动层通过物理硬件如触摸屏接收触控事件,并判断触控操作发生在A区还是C区,并通过A区或C区设备文件节点上报事件。Native层从A区、C区的设备文件中读取事件,并对A区、C区的事件进行处理,如坐标计算,通过设备ID对A、C区的事件进行区分,最后分别派发A区和C区事件。其中A区事件走原生流程,按通常的方式对A区事件进行处理;C区事件则从事先注册到Native层的C区专用通道进行派发,由Native端口输入,系统端口输出至C区事件结束系统服务,再通过C区事件接收对外接口上报至各应用。
本发明利用移动终端的驱动层代码就可以实现特殊分区的自由定制,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现是在驱动层中而非固件中,这使得设备的软件设计摆脱了触屏IC供应商的束缚,实现更加灵活,成本更低。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
参照图9,图9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1,用于在该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该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该右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二个数N2;
第一判断模块12,用于判断该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该第二个数N2;
第一确定模块13,用于在该第一个数N1大于该第二个数N2时,确定该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及用于在该第一个数N1小于该第二个数N2时,确定该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
该移动终端的触控区包括左侧特殊分区Z1、右侧特殊分区Z2和普通分区Z3,优选如图4所示,该左侧特殊分区Z1、右侧特殊分区Z2分别位于触控区的两侧边缘。该普通分区Z3即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区,用于正常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并执行相应的指令。
在移动终端中虚拟两个输入设备,为普通分区分配一个输入设备,为左侧特殊分区Z1和右侧特殊分区Z2分配一个共同输入设备。具体实现上,移动终端的触摸屏驱动初始化时通过input_register_device()指令注册两个输入设备(input),如输入设备0(input0)和输入设备1(input1)。并通过input_allocate_device()指令为每一个分区分配一个输入设备,如普通分区对应输入设备0,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对应输入设备1。
在注册好该两个输入设备后,上层根据驱动层上报的输入设备的命名,识别出当前用户触摸区域是普通分区还是特殊分区(左侧特殊分区或右侧特殊分区),不同的分区,上层处理方式不同。
本发明的上层通常指框架(Framework)层、应用层等,在移动终端的系统中,例如android、IOS等定制系统,通常包括底层(物理层,驱动层)以及上层(框架层,应用层),信号流的走向为:物理层(触控面板)接收到用户的触控操作,物理按压转变为电信号TP,将TP传递至驱动层,驱动层对按压的位置进行解析,得到位置点的具体坐标,持续时间,压力等参数,将该参数上传至框架层,框架层与驱动层的通信可通过相应的接口来实现,框架层接收到驱动层的输入设备(input),解析该输入设备,从而选择响应或不响应该输入设备,并将有效的输入向上传递给具体哪一个应用,以满足应用层根据不同的事件执行不同的应用操作。
在框架(Framework)层接收到上报事件(上报事件包括输入设备以及触控点各项参数等)后,首先根据输入设备的命名,识别是哪一个区域,如上一步骤中驱动层(kernel)识别是在特殊分区触控,则驱动层上报到框架层的输入设备是input1,而不是用input0来上报,即,框架层不需要判断当前触控点在哪一个分区,也不需要判断分区的大小和位置,这些判断操作在驱动层上完成,并且,驱动层除了上报具体是哪一个输入设备,还会上报该触控点的各项参数至框架层,例如按压时间,位置坐标,压力大小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框架层在接收到上报事件后,通过单通道转多通道的机制,上报到应用层。具体为:先注册一个通道,通过该通道传递该上报事件,通过监听器(listener)监听该事件,将该事件通过不同的通道,传递至对应的应用模块,产生不同的应用操作,其中,应用模块包括摄像、联系人等常用应用;产生不同的应用操作,例如在摄像应用下,用户在特殊分区点击,则会产生调焦,拍摄,调摄像参数等不同操作。要注意,上报事件传递到监听器之前,是单通道,监听器监听之后,上报事件走的是多通道,且多通道同时存在,其好处在于可同时传递至不同的应用模块,不同应用模块产生不同的响应操作。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为:利用面向对象化的方式,定义普通分区和特殊分区的类别以及实现方式,在判断是特殊分区后,通过EventHub函数将不同分辨率的触控点坐标转化为LCD的坐标,定义单通道函数(例如serverchannel和clientchannel等),该函数的作用是,当收到上报事件后,将该事件通过该通道传递至事件管理器(TouchEventManager),通过监听器的监听,将该事件通过多通道同时或逐一传递至多个响应的应用模块下,也可以只传递给其中的一个应用模块,应用模块如camera,gallery等,不同应用模块产生相应的操作。当然,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也可以为其他方式的步骤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最多可在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产生六个触点,其中,拇指一侧最多有2个触点,另一侧最多有4个触点,拇指一侧的相邻两个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另外一侧相邻两个触点之间的距离。移动终端在单手握持状态时,在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都至少一个触点。因此,该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包括:检测到该左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和检测到该右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
在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该获取模块11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该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坐标、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触摸压力、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按压时间、相邻触点的距离等;该右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二个数N2、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坐标、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触摸压力、用户在该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按压时间、相邻触点的距离等。
该第一确定模块13在该第一个数N1大于第二个数N2,如第二个数N2为1,第一个数N1为大于等于2时,则可以确定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当该第一个数N1小于第二个数N2,如第一个数N1为1,第二个数N2为大于等于2时,则可以确定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判断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第二个数N2,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是左手握持还是右手握持。
参照图10,图10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14,用于在该第一个数N1等于该第二个数N2时,判断该左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是否大于该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
第二确定模块15,用于在该第二判断模块14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该移动终端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及用于在该第二判断模块14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该移动终端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
该移动终端建立终端触控区的坐标系时,以左下方为触控坐标原点A0(0,0),右上方为触控坐标最大值点Amax(xmax,ymax);让该终端触控区位于第一象限,使得在该触控区上的所有触摸点的坐标数据为0或正数。
当用户单手握持移动终端时,在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产生的触点有高低之分,因此,当左侧特殊分区和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个数相同时,可通过该第二判断模块14判断左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和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的大小,该第二确定模块15根据第二判断模块14的判断结果确定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是左手握持还是右手握持。
参照图11,图11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调整模块16,用于在该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时,将该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该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左下角;及用于在该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时,将该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该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右下角。
该单手模式窗体可通过以下方式生成:将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缩小到预设大小,形成单手模式窗体。无论当前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当前显示的内容是桌面界面还是应用界面,都能缩小到预设大小,形成单手模式窗体。单手模式窗体与屏幕界面之间形成映射关系,可在单手模式窗体对屏幕界面上显示的内容进行操作。其中,单手模式窗体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或调整。
该单手模式窗体还可通过以下方式生成:将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中的需要使用的控制区缩小到预设大小,形成单手模式窗体;如用户在进行拨号时,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中下部位会出现数字键盘,则可将该数字键盘缩小到预设大小。
该调整模块16根据第一确定模块13或第二确定模块15的确定结果将单手模式窗体显示到移动终端的屏幕的相应位置,如当第一确定模块13或第二确定模块15的确定结果为左手握持时,将该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该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左下角;当第一确定模块13或第二确定模块15的确定结果为右手握持时,将该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该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右下角。
参照图12该,图12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17,用于判断该移动终端是否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
如果没有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则即使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该获取模块11也不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以判断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
如果开启了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则在移动终端处于握持状态时,通过获取模块11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以判断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
可通过预设的开启手势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也可以通过预设的开启按钮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该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所述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所述右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二个数N2;判断所述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
若所述第一个数N1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
若所述第一个数N1小于所述第二个数N2,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个数N1等于所述第二个数N2,则判断所述左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是否大于所述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
如果否,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左下角;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右下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包括:检测到所述左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和检测到所述右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
5.如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所述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
6.一种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时,获取左侧触点信息和右侧触点信息,所述左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一个数N1,所述右侧触点信息包括用户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右侧特殊分区触发的触点的第二个数N2;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个数N1是否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N1大于所述第二个数N2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及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N1小于所述第二个数N2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个数N1等于所述第二个数N2时,判断所述左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是否大于所述右侧特殊分区的触点的最大y坐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及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左手握持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左下角;及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为右手握持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单手模式窗体调整到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界面的右下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单手握持状态包括:检测到所述左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和检测到所述右侧特殊分区至少有一个触点。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开启自动识别移动终端握持方式模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0266.9A CN104731339B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0266.9A CN104731339B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31339A true CN104731339A (zh) | 2015-06-24 |
CN104731339B CN104731339B (zh) | 2017-12-22 |
Family
ID=53455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50266.9A Active CN104731339B (zh) | 2015-03-31 | 2015-03-31 |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31339B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8111A (zh) * | 2015-01-15 | 2015-05-0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切换显示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511639A (zh) * | 2015-12-09 | 2016-04-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输入法的输入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WO2016155509A1 (zh) * | 2015-03-27 | 2016-10-0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判断方法及装置 |
CN106020669A (zh) * | 2016-05-23 | 2016-10-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按键功能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6385474A (zh) * | 2016-10-31 | 2017-02-08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天线切换装置及其方法 |
CN106527693A (zh) * | 2016-10-31 | 2017-03-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572207A (zh) * | 2016-10-31 | 2017-04-1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单手模式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 |
CN106598418A (zh) * | 2016-10-31 | 2017-04-2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软键盘切换显示装置及其方法 |
CN106648427A (zh) * | 2016-11-29 | 2017-05-10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单手模式的设置装置及其方法 |
CN109189482A (zh) * | 2018-07-27 | 2019-01-1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106282B2 (en) | 2019-04-19 | 2021-08-31 | Htc Corporation | Mobile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6656B (zh) * | 2016-08-30 | 2019-07-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工具栏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2211A (zh) * | 2011-06-23 | 2011-11-02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手持式终端设备用户界面自动切换方法及手持式终端设备 |
CN102591582A (zh) * | 2012-01-10 | 2012-07-1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操作界面的显示方法和设备 |
CN103140822A (zh) * | 2010-10-13 | 2013-06-05 |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设备和用于移动终端设备中的触摸板的显示方法 |
CN104252292A (zh) * | 2014-08-29 | 2014-12-3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4298392A (zh) * | 2014-08-11 | 2015-01-21 | 上海华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根据触摸位置判断惯用手握持的方法 |
WO2015033751A1 (ja) * | 2013-09-04 | 2015-03-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
2015
- 2015-03-31 CN CN201510150266.9A patent/CN1047313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40822A (zh) * | 2010-10-13 | 2013-06-05 | 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设备和用于移动终端设备中的触摸板的显示方法 |
CN102232211A (zh) * | 2011-06-23 | 2011-11-02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手持式终端设备用户界面自动切换方法及手持式终端设备 |
CN102591582A (zh) * | 2012-01-10 | 2012-07-1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操作界面的显示方法和设备 |
WO2015033751A1 (ja) * | 2013-09-04 | 2015-03-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104298392A (zh) * | 2014-08-11 | 2015-01-21 | 上海华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根据触摸位置判断惯用手握持的方法 |
CN104252292A (zh) * | 2014-08-29 | 2014-12-31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98111A (zh) * | 2015-01-15 | 2015-05-0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切换显示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6155509A1 (zh) * | 2015-03-27 | 2016-10-0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判断方法及装置 |
CN105511639A (zh) * | 2015-12-09 | 2016-04-20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输入法的输入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CN106020669A (zh) * | 2016-05-23 | 2016-10-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按键功能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6385474A (zh) * | 2016-10-31 | 2017-02-08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天线切换装置及其方法 |
CN106527693A (zh) * | 2016-10-31 | 2017-03-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572207A (zh) * | 2016-10-31 | 2017-04-1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单手模式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 |
CN106598418A (zh) * | 2016-10-31 | 2017-04-2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软键盘切换显示装置及其方法 |
CN106572207B (zh) * | 2016-10-31 | 2020-09-04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单手模式的识别装置及其方法 |
CN106648427A (zh) * | 2016-11-29 | 2017-05-10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单手模式的设置装置及其方法 |
CN109189482A (zh) * | 2018-07-27 | 2019-01-1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106282B2 (en) | 2019-04-19 | 2021-08-31 | Htc Corporation | Mobile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31339B (zh) | 2017-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31339A (zh) |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4834462A (zh) | 终端设备的解锁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4735256A (zh) | 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判断方法及装置 | |
CN104750417A (zh) | 无边框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无边框终端 | |
CN104869230A (zh) |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4850259A (zh) | 组合操作方法和装置、触摸屏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4765543A (zh) | 音频播放参数调节方法及装置 | |
CN104731507A (zh) | 移动终端的应用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4954553A (zh) | 移动终端的分屏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4951206A (zh) | 图标隐藏方法及装置 | |
CN104932815A (zh) |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5094618A (zh) | 管理后台应用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821988A (zh) | 移动终端的分屏方法及装置 | |
CN104731504A (zh) | 基于无边框终端的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4731483A (zh) | 快速调节设置参数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4834463A (zh) | 移动终端的握持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4731411A (zh) | 移动终端的单击动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4793867A (zh) | 移动终端及其虚拟边框区域的滑动识别方法 | |
CN104731514A (zh) | 触摸操作区域单握触摸操作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5094555A (zh) | 一种通过滑动手势切换应用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094673A (zh) | 应用快速启动方法和装置 | |
CN105487802A (zh) | 屏幕投影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4866135A (zh) | 一种利用触屏边框输入数字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850349A (zh) | 页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4699401A (zh) |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