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3037B - 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3037B
CN104743037B CN201510153925.4A CN201510153925A CN104743037B CN 104743037 B CN104743037 B CN 104743037B CN 201510153925 A CN201510153925 A CN 201510153925A CN 104743037 B CN104743037 B CN 1047430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side lever
bicyclist
guard bar
wa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39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3037A (zh
Inventor
周佰和
马洪臣
韩颖
陈秋雨
杨琴文
王琼
马亚亚
杨谋
王涛
史玉红
罗富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ele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ele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ele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ele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5101539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3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3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3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3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30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包括车架、设于车架下方的两个车轮设于车辆上方的座椅以及方向控制装置,所述方向控制装置通过一支撑杆与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由所述支撑杆两侧向骑行者腰部两侧延伸的第一及第二侧杆,在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的延伸端分别折向连接有第一及第二护杆,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时,该第一及第二护杆位于所述骑行者的背部。本发明的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可以满足广大骑行爱好者的需求,提高骑行者的满意度。

Description

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涉及通过腰的转动来控制转向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自行车都是用方向把手进行转向,使得骑行者的两只手不能做其他事情。当骑行者的双手需要做其他事情时,必须停车后才能进行。另外,对于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则不能骑行。如此,现有的自行车通用性低、无法满足广大骑行爱好人员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通过腰部来控制车方向的腰控自行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包括车架、设于车架下方的两个车轮设于车辆上方的座椅以及方向控制装置,所述方向控制装置通过一支撑杆与车架连接,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由所述支撑杆两侧向骑行者腰部两侧延伸的第一及第二侧杆,在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的延伸端分别折向连接有第一及第二护杆,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时,该第一及第二护杆位于所述骑行者的背部。
作为优化,所述方向控制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方向把手,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方向把手的两端连接,延伸端分别向座椅方向延伸,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时,该第一及第二侧杆的延伸端分别位于所述骑行者的腰部两侧。
作为优化,还包括与分别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呈折状连接的第三及第四护杆,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时,该第三及第四护杆横向挡于所述骑行者的腹部前。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杆为一伸缩控制杆,所述伸缩控制杆的上端与所述方向把手连接,下端与所述车架连接。
作为优化,还包括一自动回位装置,其包括一个套环以及设于套环内的两个回位弹簧,所述套环环套于所述伸缩杆上,两个回位弹簧分别位于伸缩杆的左、右侧。
本发明的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当身体健康的骑行者双手不方便的时候,可以通过腰部的扭动来控制自行车的方向,还方便双手残疾的人士骑行,当自行车需要回位时,通过位于支撑杆上的回位装置,即可使自行车自动回位,本发明的腰控自行车的适应范围更广,增加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自动回位装置的俯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对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例如:
本文中若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发明的教导。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当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 / 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 / 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 / 或其群组的存在和 / 或附加。
关于实施例:
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包括车架1、设于车架1下方的两个车轮2、设于车辆上方的座椅以及方向控制装置,所述方向控制装置通过一支撑杆3与车架1连接,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由所述支撑杆3两侧向骑行者腰部两侧延伸的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具体地:
所述方向控制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杆3上的方向把手,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方向把手的两端连接,延伸端分别向座椅方向延伸,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时,该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的延伸端分别位于所述骑行者的腰部两侧。
本实施例的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还包括分别与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的延伸端呈折状连接的第一及第二护杆(图未示出),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时,该第一及第二护杆位于所述骑行者的背部。本实施例的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还包括与分别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呈折状连接的第三及第四护杆,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时,该第三及第四护杆横向挡于所述骑行者的腹部前。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及第二护杆的连接端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的内壁可转动的连接,同样的,第三及第四护杆的连接端亦可以分别与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的内壁可转动的连接。它们可以分别以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为中心,绕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的轴心转动,也可以以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的内壁面为转动点,向前或者向后进行摆动。当第一及第二护杆、第三及第四护杆转动或者摆动到适合的位置后,在上述护杆与相对应的侧杆之间的铰接处可增设一个用于固定护杆的固定装置,例如采用最原始的插销和插座的固定方式,又例如可以采用磁铁或者电磁铁的方式进行固定等等,此处便不再进行一一举例。采用这种方式,当骑行者坐到座椅上后,可以通过依次或者分别摆动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护杆,使第一及第二护杆位于骑行者的背后,使第三及第四护杆位于骑行者的腹前,再通过各个固定件分别将第一至第四护杆进行固定,如此,该第一至第四护杆可以对骑行者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对骑行者起到一个稳力的作用,使得骑行者能够更平衡。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护杆还可以采用电子控制的方式,采用伸缩杆的方式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的延伸端。例如,第一护杆可以包括多截管,连接于第一侧杆41的第一根管子的内径略大于相邻于第一根管子的第二根管子的外径,使得第二根管子可以收缩于第一根管子内,也可以伸出于第一根管子外,第二根管子的内径略大于相邻于第二根管子的第三根管子的外径,使得第三根管子可以收缩于第二根管子内,也可以伸出第二根管子外,以此类推。每一根管子的伸出和收缩可以采用电动控制,例如可以采用PLC控制板、控制电机、伸缩指令按钮或者伸或/缩指令按钮等,当骑行者按下伸缩指令按钮或者伸出指令按钮时,PLC控制板则接收到指令,驱动电机工作,电机正转驱动第二至第N根管子依次伸出,直至全部伸出,当骑行者按下收缩指令按钮或者再次按下伸缩指令按钮时,所述PLC控制板则接收到该指令后,控制电机反转驱动第N至第二根管子依次收缩,直到所有的管子全部收缩到第一根管子内。可以理解的,第一根管子可以设在第一侧杆41的内腔,可以使得第一根管子的轴向长度略大于或者等于第一侧杆41的直径,如此,在第二至第N根管子收缩于第一根管子内时,第一护杆几乎置于第一侧杆41内,这样的好处在于:在不需要使用时,减少占用空间,在使用时,通过一键式按钮,即可使第一侧杆41伸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通过一键式按钮,即可使第一护杆收缩于第一侧杆41内,增加了骑行者的安全。
可以理解的,第二护杆、第三护杆、第四护杆可以与第一护杆的设置方式相同或者相似,仅需要第二护杆与第一护杆相对设置,第三护杆与第四护杆相对设置即可,它们的结构及设置方式便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护杆还可以以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连接。在此种方式中,需要使方向把手相对于支撑杆3进行前后翻转,即方向把手与支撑杆3的顶端铰接,在方向盘转动到正常行驶状态后,即呈水平状态或者趋近于水平状态,通过一定位装置使方向盘能够保持这个状态,如此,使得方向盘在该状态下能够接受骑行者的施力。
本实施例中,自行车上用于支撑方向把手的支撑杆3为伸缩控制杆,它可以延其轴向进行伸缩,该伸缩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一种使杆状物体进行伸缩方式进行设置,此处便不再对该伸缩结构进行过多限制。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自动回位装置5,其包括一个套环51以及位于套环51内的两个回位弹簧52,所述套环51环套于所述伸缩控制杆上,两个回位弹簧52分别位于伸缩控制杆的左、右侧,当所述方向把手位于正前方时,两个回位弹簧52处于未压缩状态,当所述方向把手向右转动后,位于右侧的回位弹簧52的恢复力使伸缩控制杆逆时钟旋转,以控制所述方向把手向回位至正前方,当所述方向把手向左转动后,位于左侧的回位弹簧52的恢复力使伸缩控制杆顺时钟旋转,以控制所述方向把手回位至正前方。
在使用时,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后,使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位于骑行者腰部的两侧,使第一及第二护杆、第三及第四护杆分别位于骑行者的背部及腹部,当骑行者的双手位于忙碌状态,不能通过正常的手动转动方向把手时,通过转动腰部即可实现方向把手的轻微转动,当骑行者的腰部回位后,回位装置使方向把手回位,由于回位装置设置有两个回位弹簧52,该两个回位弹簧52除了具有回位的功能位,还具有一个阻止骑行者大力转动方向的作用,使得骑行者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过大幅度的转动方向把手。转幅过大容易导致方向不稳或无法平衡,进而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设置该回位装置能够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具体的,两个回位弹簧5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控制杆的两侧固定,它们呈弧形,另一端分别与设于所述套环51内壁上的固定腔53固定。所述固定腔53的底壁分别由所述套环51的内壁向该套环的中心方向延伸,在所述底壁的的延伸端向回位弹簧的方向设置有侧壁,所述回位弹簧52固定于该固定腔53内。
本实施例中,在座椅后方的车架1上还设置有一货架,便于骑行者放置货物。
本实施例中,在方向把手的前方还设置有一货筐,同样便于骑行者旋转物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方向把手的两侧设置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使得骑行者通过转动腰部即可转动自行车方向,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失去单手或者双手的残疾人也可骑行该自行车,当然,对于身体健康的骑行者,在他或她的双手处于忙碌状态,而在该状态下又需要转动自行车的方向时,仅需要通过转动腰部即可实现方向的转动,相比现有的自行车,它具有更多功能,增加了骑行者的体验,增加了骑行者的满意度,该功能具有实用性,从某些角度上可增加自行车的销售量。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还可以直接连接于支撑杆3的两设,它们位于方向把手的下方,它们可以呈相对的弧状,并且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可以设置为相对于支撑杆3进行上、下滑动后固定,如果,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身高、座椅的高低来调节第一及第二侧杆41、42的高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包括车架、设于车架下方的两个车轮设于车辆上方的座椅以及方向控制装置,所述方向控制装置通过一支撑杆与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由所述支撑杆两侧向骑行者腰部两侧延伸的第一及第二侧杆,在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的延伸端分别折向连接有第一及第二护杆,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时,该第一及第二护杆位于所述骑行者的背部;
所述方向控制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方向把手,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方向把手的两端连接,延伸端分别向座椅方向延伸,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时,该第一及第二侧杆的延伸端分别位于所述骑行者的腰部两侧;
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呈折状连接的第三及第四护杆,所述第一及第二护杆的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及第二侧杆的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及第四护杆的连接端分别与第一及第二侧杆的内壁可转动连接,当骑行者坐在座椅上时,该第三及第四护杆横向挡于所述骑行者的腹部前;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能够以对应的侧杆的内壁面为转动点,向前或向后摆动,或者以对应的侧杆为中心能够绕对应的侧杆转动,当它们摆动到适合的位置后,在对应的护杆与相应的侧杆之间的铰接处通过一个用于固定护杆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应的护杆继续转动;
所述第一及第二护杆采用伸缩杆的方式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侧杆的延伸端;
还包括一自动回位装置,其包括一个套环以及设于套环内的两个回位弹簧,所述套环环套于所述伸缩杆上,两个回位弹簧分别位于伸缩杆的左、右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一伸缩控制杆,所述伸缩控制杆的上端与所述方向把手连接,下端与所述车架连接。
CN201510153925.4A 2015-04-02 2015-04-02 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43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3925.4A CN104743037B (zh) 2015-04-02 2015-04-02 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3925.4A CN104743037B (zh) 2015-04-02 2015-04-02 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3037A CN104743037A (zh) 2015-07-01
CN104743037B true CN104743037B (zh) 2017-08-25

Family

ID=53583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392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43037B (zh) 2015-04-02 2015-04-02 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303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56496A (en) * 1936-03-20 1936-11-10 Orley Ray Courtney Improvements in bodies and spring frames for motor cycles
DE3124094A1 (de) * 1981-06-19 1983-01-05 Geb. Titel Erna Hold Richtungsanzeigegeraet
CN202879716U (zh) * 2012-05-11 2013-04-17 浙江工业大学 自行车转向机构
CN104118508A (zh) * 2014-08-06 2014-10-29 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 平衡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56496A (en) * 1936-03-20 1936-11-10 Orley Ray Courtney Improvements in bodies and spring frames for motor cycles
DE3124094A1 (de) * 1981-06-19 1983-01-05 Geb. Titel Erna Hold Richtungsanzeigegeraet
CN202879716U (zh) * 2012-05-11 2013-04-17 浙江工业大学 自行车转向机构
CN104118508A (zh) * 2014-08-06 2014-10-29 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 平衡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3037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4148B (zh) 一种变形式轮履腿复合机器人
CN102099243B (zh) 脚踏车
CN105105990B (zh) 一种助老伴行机器人
CN102743260B (zh) 三轮型脚踏式轮椅
CN208785216U (zh) 一种多功能助步器
CN104856843A (zh) 协调四肢型康复学步车
CN102488604A (zh) 一种门框型助行器的拉链式上横梁提升装置
CN206852717U (zh) 医疗康复轮椅
CN108635181A (zh) 一种多功能助行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3584977B (zh) 一种能实现椭圆轨迹的骑行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CN104743037B (zh) 利用腰部控制方向的自行车
CN107157666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
CN204890506U (zh) 一种坐姿状态四肢康复训练器
CN205499126U (zh) 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
CN206120592U (zh) 一种爬楼轮椅
CN107499442A (zh) 手脚合力铬合金摆杆驱动自行车
CN206589937U (zh) 一种兼具可骑可推可躺功能的折叠变形式婴儿车
CN202069827U (zh) 一种可折叠的多功能助行车
CN204507134U (zh) 腰控方向自行车
CN204507133U (zh) 利用腰部的转动控制方向的两轮非机动车
CN108926458A (zh) 水中可移动式下肢多功能训练器
CN217793621U (zh) 一种具有姿态变换功能的轮椅
CN206766192U (zh) 一种自行车停车多功能支撑脚架
CN208838366U (zh) 一种踏板式轮椅
CN108031067A (zh) 摇篮健身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