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99126U - 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99126U CN205499126U CN201620033204.XU CN201620033204U CN205499126U CN 205499126 U CN205499126 U CN 205499126U CN 201620033204 U CN201620033204 U CN 201620033204U CN 205499126 U CN205499126 U CN 2054991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lescoping mechanism
- fixed plate
- accessory plate
- plate
- auxili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0000036545 exerci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72534 Struthio came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4 deto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8 physical exerci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平衡车产品无法用于老年人和残疾人,而现有轮椅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机构包括支撑架、座椅支架、固定板、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第三伸缩机构、第一辅助板、与第一辅助板相连的第一辅助轮、设置在第一辅助板上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辅助板、与第二辅助板相连的第二辅助轮、设置在第二辅助板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支撑架分别设置在座椅支架两侧,所述支撑架与座椅支架构成支架主体。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和残疾人出行的问题,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坐可躺。同时,本实用新型能用于锻炼,有效帮助使用者进行相应的锻炼,从而有利于使用者的康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领域,具体为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残疾人出行不便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平衡车作为新一代的代步工具,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国内对于平衡车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起点低。经过几年时间的技术积累,我国在双轮平衡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技术差强人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国内双轮平衡车产品主要包括奥捷骑(Ostrich)、Robstep-M1易步车等。其中,奥捷骑(Ostrich)由浙江亿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开发,具有较好的外观设计;Robstep-M1易步车则是易步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利用动态平衡原理控制行驶的代步车。
现有的平衡车产品主要针对年轻人出行代步而设计,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身体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也未对座椅的舒适性进行相应考虑。另一方面,市面上现有的轮椅大多采用固定座椅,仅通过手上的动作对轮椅进行控制,使用者的身体没有得到活动。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轮椅时,身体长期保持同一坐姿,对其健康不利。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平衡移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平衡车产品无法用于老年人和残疾人,而现有轮椅不利于其身体健康的问题,提供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移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以现有平衡车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其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和残疾人出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坐可躺,可以随时休息,可以切换成普通轮椅模式,还伴有辅助站起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能用于锻炼,有效帮助使用者进行相应的锻炼,从而有利于使用者的康复。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辅助机构,包括支撑架、座椅支架、固定板、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第三伸缩机构、第一辅助板、与第一辅助板相连的第一辅助轮、设置在第一辅助板上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辅助板、与第二辅助板相连的第二辅助轮、设置在第二辅助板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支撑架分别设置在座椅支架两侧,所述支撑架与座椅支架构成支架主体;
所述第一辅助板与固定板活动连接且第一辅助板能绕固定板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固定板相连且第一伸缩机构通过第一连接件能带动第一辅助板相对固定板转动;
所述第二辅助板与固定板活动连接且第二辅助板能绕固定板相对转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固定板相连且第二伸缩机构通过第二连接件能带动第二辅助板相对固定板转动;
所述第三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支架主体、固定板相连且第三伸缩机构能带动支架主体相对固定板转动。
所述支架主体上分别设置有脚踏板、扶手。
所述第一辅助轮、第二辅助轮分别为万向轮。
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行程大于第二伸缩机构的行程。
所述第一伸缩机构行程为第二伸缩机构行程的1.5~2.5倍。
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第三伸缩机构分别采用电动推杆、液压缸、气压缸、丝杠伸缩机构中的一种。
所述丝杠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板上的电机、设置在电机转子上的锥齿轮、与锥齿轮相配合的齿轮副、杠杆、设置在杠杆上的丝杠螺母,所述电机能通过锥齿轮、齿轮副、丝杠螺母的配合能带动丝杠伸缩。
采用前述辅助机构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包括前述辅助机构、平衡车、座椅,所述辅助机构通过固定板与平衡车相连,所述座椅设置在座椅支架上。
所述座椅包括椅垫、椅背,所述椅垫与椅背之间采用活动连接。
针对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平衡车的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移动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平衡车产品无法用于老年人和残疾人出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方便实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使用者可坐可躺,可随时休息,且能够切换成普通轮椅模式,并伴有辅助站起功能,使用极为便利。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中,平衡车与辅助机构有机结合,使得老年人和残疾人会主动自愿去改变身体的姿态,调整动作,对身体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其中,该移动装置包括辅助机构、平衡车、座椅,辅助机构通过固定板与平衡车相连,座椅设置在座椅支架上,平衡车与辅助机构之间采用固定或可拆卸连接,拆分后平衡车可单独使用。其中,辅助机构包括支撑架、座椅支架、固定板、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第三伸缩机构、第一辅助板、与第一辅助板相连的第一辅助轮、设置在第一辅助板上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辅助板、与第二辅助板相连的第二辅助轮、设置在第二辅助板上的第二连接件,支撑架分别设置在座椅支架两侧,支撑架与座椅支架构成支架主体。支撑架与平衡车相连,支架主体用以承受人和相应机构的重量。进一步,支撑架可采用铝管焊接得到。作为优选,支架主体上分别设置有脚踏板、扶手。
第一辅助板与固定板活动连接且第一辅助板能绕固定板相对转动,第一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固定板相连且第一伸缩机构通过第一连接件能带动第一辅助板相对固定板转动。第二辅助板与固定板活动连接且第二辅助板能绕固定板相对转动,第二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固定板相连且第二伸缩机构通过第二连接件能带动第二辅助板相对固定板转动。第三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支架主体、固定板相连且第三伸缩机构能带动支架主体相对固定板转动。
进一步,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第三伸缩机构分别采用电动推杆、液压缸、气压缸、丝杠伸缩机构中的一种。座椅包括椅垫、椅背,椅垫与椅背之间采用活动连接。
第一伸缩机构的行程大于第二伸缩机构的行程,作为优选,第一伸缩机构行程为第二伸缩机构行程的1.5~2.5倍。采用该结构,第一伸缩机构设置在移动装置后方,第二伸缩机构设置在移动装置前方,当第一伸缩机构收缩时,由于其行程较大,从而使得第一辅助板能够更好的收起,有效减小整体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主体在第三伸缩机构的带动下,能够相对平衡车旋转,旋转角度可以为25°~-10°,从而帮助使用者实现辅助站起功能。
第一辅助板与固定板活动连接,第一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固定板相连。采用该结构,第一辅助轮能够实现收起和放下操作,通过第一辅助轮、第二辅助轮的相互配合,能够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在实际例子中,第二伸缩机构的行程可采用50mm,第一伸缩机构的行程可采用100mm。采用前述结构,两个辅助板(即第一辅助板、第二辅助板)在轮椅状态时,两个辅助轮与平衡车的车轮是共线的。当第二辅助板收起时,第二辅助板受其他机构影响,不能收的过高;当第一辅助轮收起时,由于行程较大,能够使得整体体积更小。
在普通轮椅模式下,将第三伸缩机构收缩,调整座椅到-10°,并且将第一辅助轮、第二辅助轮收起,座椅整体重心会前移并且绕车轮翻转,直到第二辅助板触地。此时,用户可以操纵移动装置进行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平衡车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所设计而成。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除具有电动轮椅的功能外,还能切换成锻炼与辅助康复模式,该模式可以使老年人和残疾人通过调节身体的姿态驾驶智能平衡车,这样将娱乐性融入日常,使人乐于接受,并且适量的运动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康复以及保持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座椅包括椅垫、椅背,椅垫与椅背之间采用活动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使用者可坐可躺,身体疲劳时可以直接躺下休息,也可以随时切换成普通轮椅模式,可以由人力推行和扶手遥感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在户外十分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辅助站起功能,可以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站立起身。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辅助轮、第二辅助轮能够辅助减少停车,较传统平衡车更加安全可靠。
身体康复(尤其是下半身残疾)的人士可采用本实用新型对身体的相应部位进行锻炼,有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简记为:Wurba助老助残智能平衡车)作为一种新型电动代步与助老助残工具,兼具平衡车、助老助残、普通电动轮椅等功能,具有绿色环保、操作方便等优点,还能有效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锻炼与代步,具有较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机构的局部示意图I。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机构的局部示意图II。
图5为实施例1中移动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6为实施例1中移动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7为实施例1中移动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三。
图8为实施例1中移动装置的状态示意图四。
图9为实施例1中移动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五。
图中标记:1为支撑架,2为座椅支架,3为固定板,4为第一伸缩机构,5为第二伸缩机构,6为第三伸缩机构,7为第一辅助板,8为第一辅助轮,9为第一连接件,10为第二辅助板,11为第二辅助轮,12为第二连接件,13为扶手,14为平衡车,15为座椅,16为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装置,包括前述辅助机构、平衡车14、座椅15,辅助机构通过固定板3与平衡车14相连,座椅15设置在座椅支架2上。其中,座椅15包括椅垫、椅背,椅垫与椅背之间采用活动连接。
辅助机构包括支撑架1、座椅支架2、固定板3、第一伸缩机构4、第二伸缩机构5、第三伸缩机构6、第一辅助板7、与第一辅助板7相连的第一辅助轮8、设置在第一辅助板7上的第一连接件9、第二辅助板10、与第二辅助板10相连的第二辅助轮11、设置在第二辅助板10上的第二连接件12、脚踏板16、扶手13,支撑架1分别设置在座椅支架2两侧,支撑架1与座椅支架2构成支架主体。脚踏板16、扶手13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上。
第一辅助板7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且第一辅助板7能绕固定板3相对转动,第一伸缩机构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9、固定板3相连且第一伸缩机构4通过第一连接件9能带动第一辅助板7相对固定板3转动。
第二辅助板10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且第二辅助板10能绕固定板3相对转动,第二伸缩机构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12、固定板3相连且第二伸缩机构5通过第二连接件12能带动第二辅助板10相对固定板3转动。
第三伸缩机构6的两端分别与支架主体、固定板3相连且第三伸缩机构6能带动支架主体相对固定板3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轮8、第二辅助轮11分别选用万向轮。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构4、第二伸缩机构5、第三伸缩机构6分别采用电动推杆。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构4的行程为100mm,第二伸缩机构5的行程选用50mm,第三伸缩机构6能够带动支架主体相对固定板3转动,旋转角度范围为25°~-10°。
图5、6、7、8、9依次为实施例1中移动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一、二、三、四、五。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的辅助站起图;该图中,第一伸缩机构4、第二伸缩机构5处于伸展状态,第一辅助轮8、第二辅助轮11、平衡车14的车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三伸缩机构6推动支架主体,座椅15前倾;使用者能够站在脚踏板16上,依靠座椅15的支撑,缓慢站起。
图6为座椅15负角度示意图。该图中,第一伸缩机构4、第二伸缩机构5处于伸展状态,第一辅助轮8、第二辅助轮11、平衡车14的车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三伸缩机构6回拉支架主体,座椅15后倾;从而使得使用者身体能够后倾。
图7为辅助锻炼和康复示意图。该图中,第一伸缩机构4、第二伸缩机构5处于收缩状态,第一辅助轮8、第二辅助轮11远离地面;此时,只有平衡车14的车轮与地面接触,使用者采用该移动装置,能够像普通平衡车14一样进行相应操作,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而本发明的辅助机构则能够提供相应的防护。
图8为普通轮椅模式。该图中,第一伸缩机构4、第二伸缩机构5处于收缩状态,第三伸缩机构6推动支架主体,座椅15前倾;采用该结构,辅助机构的中心前倾,从而能够实现普通轮椅的前进等功能。
图9为可躺模式。如前所述,椅垫与椅背之间采用活动连接,可以将椅背放平,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平躺在座椅15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座椅支架(2)、固定板(3)、第一伸缩机构(4)、第二伸缩机构(5)、第三伸缩机构(6)、第一辅助板(7)、与第一辅助板(7)相连的第一辅助轮(8)、设置在第一辅助板(7)上的第一连接件(9)、第二辅助板(10)、与第二辅助板(10)相连的第二辅助轮(11)、设置在第二辅助板(10)上的第二连接件(12),所述支撑架(1)分别设置在座椅支架(2)两侧,所述支撑架(1)与座椅支架(2)构成支架主体;
所述第一辅助板(7)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且第一辅助板(7)能绕固定板(3)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伸缩机构(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9)、固定板(3)相连且第一伸缩机构(4)通过第一连接件(9)能带动第一辅助板(7)相对固定板(3)转动;
所述第二辅助板(10)与固定板(3)活动连接且第二辅助板(10)能绕固定板(3)相对转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12)、固定板(3)相连且第二伸缩机构(5)通过第二连接件(12)能带动第二辅助板(10)相对固定板(3)转动;
所述第三伸缩机构(6)的两端分别与支架主体、固定板(3)相连且第三伸缩机构(6)能带动支架主体相对固定板(3)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上分别设置有脚踏板(16)、扶手(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轮(8)、第二辅助轮(11)分别为万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4)的行程大于第二伸缩机构(5)的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4)行程为第二伸缩机构(5)行程的1.5~2.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4)、第二伸缩机构(5)、第三伸缩机构(6)分别采用电动推杆、液压缸、气压缸、丝杠伸缩机构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板(3)上的电机、设置在电机转子上的锥齿轮、与锥齿轮相配合的齿轮副、杠杆、设置在杠杆上的丝杠螺母,所述电机能通过锥齿轮、齿轮副、丝杠螺母的配合能带动丝杠伸缩。
8.一种新型平衡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辅助机构、平衡车(14)、座椅(15),所述辅助机构通过固定板(3)与平衡车(14)相连,所述座椅(15)设置在座椅支架(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新型平衡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5)包括椅垫、椅背,所述椅垫与椅背之间采用活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33204.XU CN205499126U (zh) | 2016-01-14 | 2016-01-14 | 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33204.XU CN205499126U (zh) | 2016-01-14 | 2016-01-14 | 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99126U true CN205499126U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6722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03320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99126U (zh) | 2016-01-14 | 2016-01-14 | 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9912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63571A (zh) * | 2017-05-03 | 2017-07-21 | 江苏师范大学 | 一种多功能代步工具 |
CN107037825A (zh) * | 2017-06-23 | 2017-08-1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平衡机器人 |
CN108163117A (zh) * | 2016-12-05 | 2018-06-15 | 程政群 | 结合平衡车的载具 |
-
2016
- 2016-01-14 CN CN201620033204.XU patent/CN2054991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63117A (zh) * | 2016-12-05 | 2018-06-15 | 程政群 | 结合平衡车的载具 |
CN106963571A (zh) * | 2017-05-03 | 2017-07-21 | 江苏师范大学 | 一种多功能代步工具 |
CN107037825A (zh) * | 2017-06-23 | 2017-08-1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平衡机器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99126U (zh) | 一种辅助机构及采用其的新型平衡移动装置 | |
CN205010404U (zh) | 折叠式站坐两用电动滑板车 | |
WO2011098887A1 (en) | People transport vehicle | |
CN110897800A (zh) | 一种搭载柔性外骨骼服的多模式智能轮椅抬升机构 | |
CN202892806U (zh) | 运动器 | |
CN107157666A (zh) | 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 | |
CN204674740U (zh) | 一种带座椅的电动折叠滑板车 | |
CN204260938U (zh) | 一种新型电动轮椅 | |
CN201356725Y (zh) | 一种具有康复功能的轮椅 | |
JP4478964B1 (ja) | 揺動式自転車 | |
CN202386867U (zh) | 简便康复训练轮椅 | |
CN201743886U (zh) | 设有座椅的多功能残疾儿童铝合金助行器 | |
CN104724234B (zh) | 一种多功能电动独轮车 | |
CN210872839U (zh) | 一种老年人护理用助行器 | |
CN204072540U (zh) | 轮椅电动驱动头 | |
CN203379335U (zh) | 基于轮椅式的步行康复器 | |
CN201676091U (zh) | 多功能下肢神经康复轮椅 | |
CN205971432U (zh) | 多功能婴儿推车 | |
CN203996560U (zh) | 一种平衡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新型独轮平衡车 | |
CN205010394U (zh) | 坐立三用平衡车 | |
CN201254249Y (zh) | 三轮电动滑板车 | |
CN209790219U (zh) | 一种舒适型强动力电动轮椅 | |
CN201209009Y (zh) | 电动滑板车 | |
CN204056114U (zh) | 折叠手扶式电动独轮车 | |
CN217793621U (zh) | 一种具有姿态变换功能的轮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