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2540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2540A
CN104742540A CN201410769366.5A CN201410769366A CN104742540A CN 104742540 A CN104742540 A CN 104742540A CN 201410769366 A CN201410769366 A CN 201410769366A CN 104742540 A CN104742540 A CN 104742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er
guide shaft
frame
ink ribbon
sliding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693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2540B (zh
Inventor
石森浩之
成田浩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42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2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41J29/023Framework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41J29/026Stack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机,构造并不复杂、能够高精度地制造、且具备部件的组装容易的打印机架。打印机(1)具备搭载打印机构成部件的打印机架(31),打印机架(31)具有底架(32)和安装于该底架(32)的打印机主体架(33),打印机主体架(33)具备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架(34、35、36)。在第一架(34)架设有滑架导轴(22),该滑架导轴(22)对托载印刷头(20)的头滑架(21)进行引导,在第二架(35)与第三架(36)之间配置有收纳记录纸(10)的记录纸收纳部(11)。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的金属板制的打印机架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串行式打印机中,利用搭载于沿着滑架导轴往复移动的头滑架的印刷头对从收纳于记录纸收纳部的记录纸卷筒抽出的记录纸进行印刷。在这种打印机中,在金属板制的打印机具备搭载打印机构成部件的结构的打印机机构部,该打印机机构部被塑料制的打印机壳体覆盖。
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具备该结构的打印机架的打印机。在上述文献所公开的打印机中,在打印机架安装有开闭架,若打开开闭架,则收纳记录纸卷筒的记录纸收纳部开口,并且从记录纸收纳部经由基于印刷头的位置至记录纸排出口的记录纸输送路开放。
打印机架呈通过实施折弯加工等而制造的由一张金属板构成的一体构造。即,在打印机架通过折弯加工等而形成有底板部分以从及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向打印机上方折弯并延伸的左右的侧板部分等部分。在左右的侧板部分之间,在该打印机前后方向的中间的部分沿打印机宽度方向架设有滑架导轴。在滑架导轴的前侧的部分配置有墨带盒的安装部,在滑架导轴的后侧的部分配置有记录纸卷筒的收纳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3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51928号公报
在打印机架通过折弯加工等形成有底板部分以及左右的侧板部分,并且在上述各部分形成有用于安装打印机构成部件的多个安装部(螺纹孔形成部分、部件安装用的折弯板部分、部件安装用的切口部分等)。因此,打印机架作为整体是复杂的构造,并不容易确保各部分的尺寸精度,用于冲压加工打印机架的金属模的构造也不得不变得复杂。另外,在将各打印机构成部件组装至打印机主体架时,例如需要扩张左右的侧板部分来安装部件等操作,存在组装性也较差的情况。并且,若形成有用于组装各种打印机构成部件的切口等,则存在打印机架的弯曲强度、其各部分的刚性等机械强度也降低的担忧。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构造并不复杂、能够高精度地制造、且具备部件的组装容易的打印机架的打印机。另外,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强度和刚性高的打印机架的打印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搭载打印机构成部件的打印机架,
上述打印机架具备底架和安装于该底架的打印机主体架,
上述打印机主体架至少具备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架,
在上述第一架架设有滑架导轴,该滑架导轴对托载印刷头的头滑架进行引导,
在上述第二架与上述第三架之间配置有收纳记录纸的记录纸收纳部。
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打印机主体架由多个架构成。与通过折弯加工等加工一张金属板来制造打印机主体架的情况相比,容易提高各部分的精度。另外,所使用的冲压成型用的金属模也不需要复杂的构造。并且,打印机构成部件向打印机主体架的组装性也得到改善。例如,将记录纸收纳部的结构部件组装于第二、第三架之间的作业与组装于一体构成的打印机主体架的左右的侧板部分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不伴随着侧板部分的变形、组装部件的变形来进行,因此变得极其容易。另外,在需要以较高的精度组装部件的情况下,例如,在将滑架导轴安装于打印机主体架的情况下,只要安装于单一的第一架即可。与打印机主体架的整体为一体构造的情况相比,第一架能够高精度地制造。另外,在第一架能够高精度地形成滑架导轴的安装部分。因此,能够将滑架导轴高精度地组装于打印机主体架。
这里,优选上述第二架以及上述第三架分别具备紧固于上述底架的第一紧固部以及紧固于上述第一架的第二紧固部。
第二架以及第三架分别紧固于底架,还紧固于第一架。由此,能够提高由多个架构成的打印机主体架整体的强度以及刚性。
另外,优选上述第一架上的安装上述滑架导轴的导轴安装部具备被上述底架支承的基座支承部。
在误使打印机掉落的情况下等,从搭载具有重量的印刷头的头滑架侧对支承滑架导轴的第一架的导轴安装部作用有较大的冲击力。作用于第一架的导轴安装部的冲击力经由其基座支承部而被底架承载。因此,能够提高打印机的耐掉落性。
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打印机主体架。即,
若设上述头滑架的移动方向为打印机宽度方向,则上述底架是呈沿上述打印机宽度方向以及打印机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轮廓的架,
相对于上述底架,上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架配置于打印机上下方向的上侧,
相对于上述第一架,上述第二、第三架配置于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侧,
上述第一架具备:第一架底板部分,其沿上述打印机宽度方向以及上述打印机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架左侧板部分,其从该第一架底板部分的上述打印机宽度方向的左端部向上述打印机上下方向的上方折弯并延伸;以及第一架右侧板部分,其从上述矩形板部分的上述打印机宽度方向的右端部向上述打印机上下方向的上方折弯并延伸,
上述滑架导轴的两侧的轴端部分别安装于上述第一架左侧板部分以及上述第一架右侧板部分之间,
上述第二架是相对于上述第一架左侧板部分在上述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侧的位置向上述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架,
上述第三架是相对于上述第一架右侧板部分在上述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侧的位置向上述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架。
接下来,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优选具备记录纸输送路,其从上述记录纸收纳部经由基于上述印刷头的印刷位置而延伸,还具备纸末防止板,其配置于上述记录纸输送路以及上述滑架导轴之间,并在作为沿着上述滑架导轴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
另外,优选在具有检测上述头滑架的移动位置的检测器的情况下,上述异物侵入防止部件配置于上述记录纸输送路与上述检测器之间。
在打印机中,在滑架导轴的附近位置利用印刷头对记录纸进行印刷。从记录纸收纳部向记录纸排出口延伸的记录纸输送路也配置为经由滑架导轴的附近位置的状态。从沿着记录纸输送路并经由印刷位置而输送的记录纸会有纸末等异物掉落或飞散。存在这样的异物附着于配置在记录纸输送路的附近的滑架导轴的担忧。特别是,在点击打头的情况下,经由墨带边将点线击打至记录纸边进行印刷,因此纸末等异物因印刷时产生的振动而容易从记录纸掉落或飞散。若在滑架导轴附着有异物,则存在异物卡在滑架导轴与头滑架之间的滑动部分,从而使头滑架移动的滑架马达的负荷增大的担忧。另外,在滑架导轴的附近配置有用于检测头滑架的移动位置(初始位置)的光学式传感器的情况较多。此时,存在从输送的记录纸掉落的异物附着于传感器的受光面等,从而引起传感器的检测不良的担忧。
在本发明中,纸末等异物的产生场所被异物侵入防止部件与滑架导轴以及检测器分隔开。因此,能够抑制产生的异物侵入滑架导轴与头滑架之间的滑动部、检测器的检测面等,从而能够避免因异物附着而引起的滑架马达的负荷增大、检测器的检测不良等弊病。
这里,优选上述头滑架在位于上述记录纸输送路与上述滑架导轴之间的部位具备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狭缝,上述异物侵入防止部件是在该异物侵入防止部件的一部分进入上述狭缝的状态下沿上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规定宽度的板。
通过形成异物侵入防止部件的一部分进入设置于头滑架的狭缝的状态,能够使从记录纸输送路等异物产生场所侧至滑架导轴、检测器等部分的异物侵入路复杂地成为错综复杂的路径。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纸末等异物侵入滑架导轴、检测器侧。
此外,上述异物侵入防止部件能够预先安装于上述第一架。
接下来,优选本发明的打印机具有:导电性的头接地部件,其安装于上述头滑架,并与上述印刷头的接地用端子部以及导电性的上述滑架导轴双方接触;以及导电性的导轴接地部件,其使上述滑架导轴接地于上述第一架。
在串行式打印机中,印刷头搭载于头滑架,并沿着滑架导轴移动。移动侧的印刷头与固定侧的控制基板之间经由柔性印刷配线基板而电连接。若印刷头的头元件的数量增加,则为了驱动各头元件,配线数量也增加。例如,在点击打矩阵头的情况下,用于驱动多根导线的配线数量增加。在柔性印刷配线基板,一般也包括用于使印刷头接地的GND线,但若印刷头驱动用的配线数增加,则也存在无法将GND线配线于柔性印刷基板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利用滑架导轴形成用于使印刷头接地于打印机架的GND接地线。因此,不需要预先在连接移动侧的印刷头与固定侧的打印机的控制基板侧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设置GND接地线。
这里,优选上述导轴接地部件具备固定于上述第一架的架固定部和按压上述滑架导轴的一方的轴端面的导轴按压部。
利用为了使滑架导轴接地于第一架而配置的导轴接地部件来按压滑架导轴的轴端面,从而能够防止或抑制滑架导轴产生松动。若搭载印刷头的头滑架沿着滑架导轴反复移动,则存在因头滑架的滑动负荷而在支承于第一架侧的滑架导轴的部分例如压入固定部分产生松弛的情况。若在滑架导轴产生松弛,则伴随着头滑架的滑动会在滑架导轴产生其轴线方向的松动。在本发明中,滑架导轴被导轴接地部件沿其轴向按压。因此,能够避免因在滑架导轴的轴线方向的松动而引起在头滑架往动时印刷头的印刷位置与复动时印刷头的印刷位置产生偏差等弊病。
接下来,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优选具有:偏心轴部,其设置于上述滑架导轴的轴端部;调整部件,其固定于上述偏心轴部,并使上述滑架导轴在上述偏心轴部的中心周围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偏心旋转;以及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它们将上述调整部件固定在上述偏心轴部的中心周围的规定的角度位置。
在打印机中,具备印刷头和用于调整印刷头与其所对峙的压纸件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作为间隙调整机构,存在能够通过使滑架导轴偏心旋转来调整间隙的机构。在该形式的间隙调整机构中,在滑架导轴的轴端一体形成有偏心轴部,在该偏心轴部安装有沿与之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调整部件。调整部件配置于打印机主体架的侧板部分的外侧的侧面。若转动调整部件,则滑架导轴偏心旋转,因此能够使滑架导轴向接近以及远离压纸件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增减搭载于沿着滑架导轴移动的头滑架的印刷头与压纸件之间的间隙。
为了将间隙保持在调整后的状态,一般在调整部件形成有闩锁部,在侧板侧形成有可供闩锁部卡合的多个槽部。即,在调整部件,在与打印机主体架的侧板部分对峙的部位形成有闩锁部。为了将调整部件固定在多个旋转角度位置,在侧板部分的表面以一定的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槽部。利用调整部件的按压力,闩锁部与一个槽卡合,由此,调整部件保持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若克服按压力使调整部件旋转至与所希望的旋转角度位置对应的槽,并使其与该槽卡合,则能够将调整部件保持在该旋转角度位置。
这里,在作为印刷头而搭载具有重量的、例如导线根数较多的点击打头的情况下,存在仅利用闩锁部与架侧的侧板部分的槽部的卡合力无法将滑架导轴保持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的情况。在印刷头印刷时驱动多根导线,因此较大的冲击力从印刷头经由头滑架、滑架导轴而施加至闩锁部与槽部的卡合部位。若闩锁部因该冲击力而从槽部脱落,则调整部件旋转,因此,滑架导轴偏心旋转,从而间隙发生变动。
这样,在针式打印机等中,在搭载大型的印刷头的情况下等,在印刷时,因重量较大印刷头的印刷动作而引起较大的冲击力经由滑架导轴作用于调整部件。通过旋转调整部件来使滑架导轴以偏心轴部为中心而偏心旋转,从而能够调整印刷头与其所对峙的压纸件之间的间隙。为了将调整部件保持在调整后的旋转角度位置,采用由闩锁部与槽部构成的固定机构。在施加有较大的冲击力的情况下,存在利用单一的固定机构难以预先可靠地保持为调整部件不旋转的情况。在本发明中,具备第一、第二固定部,因此能够防止调整部件旋转、间隙发生变动的弊病。
这里,优选上述第二固定部具备:以上述偏心轴部为中心并以规定的角度范围形成的具有规定宽度的圆弧槽;能沿上述圆弧槽滑动的固定螺钉、以及能供上述固定螺钉拧入的螺纹孔,上述圆弧槽形成于上述调整部件,上述螺纹孔形成在与上述第一架的上述圆弧槽对峙的位置,上述固定螺钉能够通过上述圆弧槽并拧入上述螺纹孔,从而将上述调整部件紧固于上述第一架。
具备螺钉固定式的第二固定部,由此能够将调整部件可靠地保持在调整角度位置。另外,若作为第一固定部而使用闩锁式的固定机构,则在间隙调整时,调整部件能够自动地保持在调整角度位置,因此调整作业较容易。
接下来,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具有安装于上述第一架的第四架,在上述第一架与上述第四架之间形成有供上述头滑架沿上述滑架导轴移动的移动空间,上述移动空间的沿着上述滑架导轴的方向的一方的端部成为第一开口部,另一方的端部成为第二开口部,在上述第四架配置有对上述第一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锁的第一封锁板和对第二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锁的第二封锁板。
例如,在针式打印机中,点击打头因印刷动作而变得高温。若操作者误与高温的点击打头接触,存在烫伤的危险。在本发明中,在安装于第一架的第四架的两端部配置有第一、第二封锁板,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操作者的手指等与点击打头接触。
这里,优选在架设上述滑架导轴的上述第一架的部分之间配置有墨带盒的安装部,该墨带盒收纳有通过上述印刷头将墨水转印至记录纸的墨带,上述第一、第二封锁板将安装于上述安装部的上述墨带盒引导至上述安装部,并对安装于上述安装部的上述墨带盒的墨带的抽出侧的部位以及墨带的回收侧的部位进行支承。
在针式打印机中,经由墨带使印刷头的导线与记录纸撞击来进行点印刷。墨带收纳于墨带盒,并可装卸地安装于设置在打印机的盒安装部。打印机主体架的盒安装部配置于打印机主体架的左右的侧板部分之间。安装于盒安装部的墨带盒具备:墨带的收纳部;抽出侧臂部,其从该收纳部的一方的端部突出;以及回收侧臂部,其从收纳部的另一方的端部与抽出侧臂部平行地延伸。在抽出侧臂部形成有抽出口,在回收侧臂部形成有回收口。墨带从抽出口抽出,架设在抽出侧臂部的前端与回收侧臂部的前端之间,从回收口回收至收纳部内。架设在双方的臂部之间的墨带的部分在进入印刷头与压纸件之间的状态下配置为与滑架导轴平行的方向。
这里,现有的打印机的盒安装部具备从内侧与墨带盒的臂部对峙的臂对峙面。一方的臂对峙面被卡合杆限制。在墨带盒的一方的臂部形成有能够与卡合杆卡合的突起。在将墨带盒安装于盒安装部时,首先,将形成有突起侧的臂部压入盒安装部,直至其突起从与安装方向相反的一侧与卡合杆卡合。然后,将另一方的臂部沿着臂对峙面压入。由此,能够以不从盒安装部脱落的方式安装墨带盒。
然而,对这样的墨带盒的安装机构而言,将墨带盒的一方的臂部安装于盒安装部,接着将另一方的臂部安装于盒安装部。因此,需要如下两阶段的安装操作,即将墨带盒以一方的臂部位于下侧、另一方的臂部位于上侧的倾斜状态安装于盒安装部,然后在上侧将臂部压入盒安装部。另外,在使墨带盒倾斜的状态下安装一方的臂、接着安装另一方的臂部的操作繁琐,作业性较差。
并且,在现有的安装机构中,在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点击打头的大型化的情况下等,存在墨带盒的安装性低下的情况。例如,若不增加装置尺寸而使墨带盒大型化,则在打印机主体架的左右的侧板部分之间的盒安装部,在其两侧的部位,跟安装好的墨带盒的左右的臂部之间的间隙变窄,从而墨带盒的安装性低下。
并且,还存在无法确保以使墨带盒不从盒安装部脱落的卡合杆等配置空间,从而无法采用现有的墨带盒的安装机构的情况。
因此,在本发明的打印机中,优选在架设上述滑架导轴的上述第一架的部分之间配置有墨带盒的安装部,该墨带盒收纳有被上述印刷头将墨水转印至记录纸的墨带,上述第一、第二封锁板将安装于上述安装部的上述墨带盒引导至上述安装部,并对安装于上述安装部的上述墨带盒的墨带的抽出侧的部位以及墨带的回收侧的部位进行支承。
这样,利用配置于第四架的两端部的第一、第二封锁板将墨带盒引导至盒安装部,并对安装好的墨带盒的两侧的臂部进行支承,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部件个数进行墨带盒的引导以及支承,而不需要设置空间。
这里,为了防止部件个数的增加、构造的复杂化,优选上述第一、第二封锁板是通过折弯上述第四架的沿着上述滑架导轴的方向的两端部而形成的。
另外,为了改善墨带盒的安装性,优选具有:设置于架设上述滑架导轴的上述第一架的部分之间的、收纳墨带的墨带盒的安装部;配置于上述安装部的沿着上述滑架导轴的方向的两端部并将上述墨带盒引导至上述安装部的第一、第二盒引导件;以及配置于上述安装部的沿着上述滑架导轴的方向的两端部,并能够与被上述第一、第二盒引导件引导且安装于上述安装部的上述墨带盒卡合的第一、第二卡合部,上述第一、第二卡合部和能够与该第一、第二卡合部卡合的形成于上述墨带盒的第一、第二盒侧卡合部是搭扣配合式的卡合构造。
接下来,本发明的上述结构的打印机能够应用在具备点击打头的针式打印机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打开图1的打印机的开闭盖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的打印机的记录纸输送路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打印机的内部的打印机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5是从图4的打印机机构部拆下墨带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图5的打印机机构部拆下一部分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4的打印机机构部的打印机架的立体图。
图8A、图8B是图1的打印机的间隙调整机构的局部立体图及局部剖视图。
图9A、图9B是图1的打印机的印刷头的接地路径的局部立体图、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打印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打印机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打开开闭盖的状态下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示出打印机的记录纸输送路径的局部剖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打印机宽度方向为X、打印机前后方向为Y、打印机上下方向为Z,打印机左侧以及右侧是指从打印机的前方观察时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左侧以及右侧。
参照上述附图进行说明,打印机1具备:矩形架状的主体壳体3,其覆盖打印机1的前后左右的侧面;前侧开闭盖壳体4,其覆盖打印机上表面的前侧部分;以及后侧开闭盖壳体5,其覆盖打印机上表面的后侧部分,由上述部件构成打印机壳体2。如后所述,在金属板制的打印机架搭载打印机构成部件的结构的打印机机构部30被打印机壳体2覆盖。在前侧开闭盖壳体4与后侧开闭盖壳体5之间形成有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延伸的一定宽度的记录纸排出口6。在打印机壳体2的打印机前表面部分配置有电源开关7。电源开关7位于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右侧的角部分。在打印机前表面部分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打印机后方缩回的凹部,该凹部的下端成为朝向打印机上方的平坦的操作面8。
操作面8由面板片材形成,在该面板片材排列有作为LED的发光面的圆形的显示部8a、8b、8c和面板开关8d。显示部8a是接通电源开关7则点亮的通断显示部,显示部8b是在错误产生时点亮的错误显示部,显示部8c是在记录纸用光的情况下点亮的纸张用尽显示部。显示部8a点亮为例如蓝色,显示部8b、8c点亮为例如橙色。以往,作为点亮色,一般是绿色与红色的组合,但若如本例这样为蓝色与橙色的组合,则使色弱等对颜色的识别有障碍的人也能够明确地识别点亮、熄灭。另外,面板开关8d是纸张输送开关,是稍微向上方突出的凸圆弧形状、圆锥台形状等凸形状的开关。对面板开关8d而言,其凸状的外周面部分对来自内置的LED的光进行漫反射,因此能够提高开关从各方向的可视性。这样,操作面8是从通用外观设计的观点考虑易于使用的操作面。
在打印机壳体2的记录纸排出口6的右侧配置有用于打开后侧开闭盖壳体5的滑动按钮9。若操作滑动按钮9,则解除未图示的锁定,从而如图2所示,能够打开后侧开闭盖壳体5。若打开后侧开闭盖壳体5,则作为记录纸卷筒10的收纳部的记录纸收纳部11向上方开口,从而能够进行记录纸卷筒10的更换等。若打开前侧开闭盖壳体4,则可装卸地安装收纳有墨带的墨带盒12的盒安装部13(参照图3)向上方露出,从而能够进行墨带盒12的更换等。
接下来,对打印机1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打印机1的内部,在其后侧的部分配置有记录纸收纳部11。记录纸收纳部11具有从打印机侧方观察时向上方开口的圆弧状的底板部分14,且记录纸卷筒10以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横着的、可滚动的状态装填于此。从记录纸卷筒10抽出的记录纸10a经由配置于记录纸收纳部11的前端部分的引导辊15而被引导至记录纸输送路16。记录纸输送路16具备:输送路部分16a,其朝向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方稍微向上方倾斜地延伸;输送路部分16b,其从该输送路部分16a的前端向上方以较大的角度折弯地延伸;以及输送路部分16c其从该输送路部分16b的上端延伸至记录纸排出口6。在图3中,记录纸输送路16以及记录纸10a由一条单点划线来表示。
输送路部分16a由上侧的输送引导件17与下侧的输送引导件18规定。输送路部分16b由与上侧的输送引导件17连续而形成的压纸件19和与之对峙的点击打式的印刷头20的头面20a规定,它们之间的位置是记录纸10a的印刷位置。印刷头20以其头面20a朝后且向上方稍微倾斜的姿势配置。印刷头20搭载于头滑架21,头滑架21能够沿着滑架导轴22而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
在头滑架21的打印机上侧的部分配置有盒安装部13。安装于盒安装部13的墨带盒12的墨带(未图示)处于以与印刷头20的头面20a和压纸件19平行的状态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架设在它们之间的状态。
在连接输送路部分16b与记录纸排出口6之间的输送路部分16c配置有纸输送辊23和夹持记录纸10a并被纸输送辊23按压的压纸辊24。记录纸10a被纸输送辊23沿着记录纸输送路16输送。
在输送路部分16c的记录纸排出口6的附近配置有用于将记录纸10a沿其宽度方向切断的剪式自动切断单元25。自动切断单元25例如在输送路部分16c配置有剪刀固定刃和可动刃,并在它们之间的位置切断记录纸10a。另外,在记录纸排出口6的打印机前侧的部位配置有可通过手动操作切断记录纸10a的切断刃27。
打印机架
图4是示出被打印机壳体2覆盖的打印机机构部30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拆下墨带盒12的状态的打印机机构部30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在图5的打印机机构部30中取下盒安装部13的一部分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打印机机构部的打印机架的立体图。
打印机机构部30是打印机构成部件组装于图7所示的金属板制的打印机架31而构成的。主要参照图7对打印机架31的结构进行说明。打印机架31具备底架32和安装于该底架32的打印机主体架33。打印机主体架33是通过螺钉等紧固金属件将第一架34、第二架35以及第三架36三个架相互紧固固定而构成的。
底架32是呈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以及打印机前后方向Y延伸的矩形轮廓的架,具备:打印机前后方向较长的矩形的底板32a;前板部分32b和后板部分32c,它们从该底板32a的前后的缘向下方折弯并延伸;,以及左侧板部分32d和右侧板部分32e,它们从底板32a的左右的缘向下方折弯并延伸。
在底架32的底板32a之上安装有由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架34、35、36构成的打印机主体架33。第一架34配置于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侧。滑架导轴22(图4~图6)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架设于第一架34。另外,盒安装部13(图4~图6)配置于第一架34。第二、第三架35、36相对于第一架34配置于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侧。记录纸收纳部11(图4~图6)配置于第二、第三架35、36之间。此外,后侧开闭盖架5a(图4~图6)的后端以能够实现上下方向的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二、第三架35、36的后端部。后侧开闭盖壳体5安装于后侧开闭盖架5a,从而构成后侧开闭盖(参照图2)。
第一架34具备矩形的第一架底板部分34a。在第一架底板部分34a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左右的端缘形成有向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上方直角地折弯并延伸的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以及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在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与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的靠打印机后侧的部分形成有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贯通的轴孔34d、34e。滑架导轴22(图4~图6)架设于上述轴孔34d、34e之间。对第一架底板部分34a而言,其前端缘载置于底板32a的上表面,但其后端缘以距底板32a规定的高度位置的方式倾斜配置。
在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上,在各自的形成有轴孔34d、34e的部位的正下方的下端缘部分,以第一架底板部分34a倾斜配置的方式,分别形成有从上述下端缘部分的下侧缘向下方延伸的左脚板部分34f、右脚板部分34g。左脚板部分34f,右脚板部分34g的下端成为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内侧直角地折弯并延伸的左紧固板部分34h、右紧固板部分34i。在上述左紧固板部分34h、右紧固板部分34i分别形成有螺纹孔,被未图示的紧固螺钉紧固固定于底板32a。此外,第一架34在上述左紧固板部分34h、右紧固板部分34i以外的位置也能够被紧固螺钉紧固固定于底板32a。
第二架35位于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的后侧,并以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直立的状态沿打印机前后方向Y延伸。在第二架35的下端缘,在多个位置形成有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直角地折弯并延伸的紧固板部分(未图示),在上述紧固板部分形成有螺纹孔。各紧固板部分是使用未图示的紧固螺钉紧固固定于底板32a的第一紧固部。另外,在第二架35的前端缘形成有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内侧直角地折弯并延伸的紧固板部分35a,并在此形成有多个例如2个螺纹孔。在紧固板部分35a从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侧抵接有形成于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的后端缘的紧固板部分34j。在紧固板部分34j也形成有螺纹孔。通过利用未图示的紧固螺钉紧固固定上述紧固板部分35a、34j来将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与第二架35紧固固定。紧固板部分35a是紧固固定于第一架34的第二紧固部。
第三架36在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的后侧比该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更位于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内侧规定量,并以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直立的状态沿打印机前后方向Y延伸。在第三架36的下端缘,在多个位置形成有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直角地折弯并延伸的紧固板部分36a(第一紧固部),在上述紧固板部分36a形成有螺纹孔。使用未图示的紧固螺钉将各紧固板部分36a紧固固定于底板32a。另外,在第三架36的前侧的下端缘部分形成有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直角地折弯并延伸的紧固板部分36b。在该紧固板部分36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螺纹孔(未图示),被未图示的紧固螺钉紧固固定于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
这样,打印机主体架33由多个架34~36构成。与通过折弯加工等加工一张的金属板来制造打印机主体架33的情况相比,容易提高各架34~36的制造精度。另外,所使用的冲压成型用的金属模也不需要复杂的构造。并且,打印机构成部件向打印机主体架33的组装性也得到改善。
例如,将作为记录纸收纳部11的结构部件的底板部分14等组装于第二、第三架35、36之间的作业与组装于一体构成的打印机主体架33的左右的侧板部分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不伴随着侧板部分的变形、组装部件的变形来进行,因此变得极其容易。
另外,在需要以较高的组装精度将滑架导轴22安装于打印机主体架33的情况下,只要安装于单一的第一架34的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与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之间即可。与打印机主体架33的整体为一体构造的情况相比,第一架34能够高精度地制造。另外,在第一架34能够高精度地形成作为滑架导轴22的安装部分的轴孔34d、34e。因此,能够将滑架导轴22高精度地组装于打印机主体架33。
第一~第三架34~36分别紧固固定于底架32。另外,第一架34与第二架35相互紧固固定,第一架34与第三架36相互紧固固定。这样,第二架35以及第三架36分别具备紧固于底架32的第一紧固部以及紧固于第一架34的第二紧固部。因此,能够提高由多个架构成的打印机主体架33的整体的强度以及刚性。
另外,对第一架34的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而言,它们的作为导轴安装部的轴孔34d、34e的正下方的部位紧固固定于底架32,并且成为被该底架32支承的基座支承部。因此,在误使打印机1掉落的情况下等,从搭载具有重量的印刷头20的头滑架21侧对形成有支承滑架导轴22的第一架34的轴孔34d、34e的部位作用有较大的冲击力。冲击力经由第一架34而被底架32侧承载。因此,能够提高打印机1的耐掉落性。
盒安装部
接下来,参照图3~图6对配置于打印机架31的第一架34的可装卸地安装有墨带盒12的盒安装部13进行说明。
搭载有印刷头20的头滑架21沿着滑架导轴22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动。上述印刷头20以及头滑架21的移动空间由位于滑架导轴22的下侧的第一架底板部分34a和作为配置于上侧的第四架的墨带架37围成。如图4、图5所示,墨带架37具备:矩形的顶板部分37a,其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延伸;矩形的前板部分37b,其从顶板部分37a的前侧的缘向下方直角地折弯并延伸;以及矩形的后板部分37c,其从顶板部分37a的后侧的缘朝向后方以向下方沿倾斜不足90度的角度的方向延伸。在墨带架37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
如图4、图5所示,在顶板部分37a的左右的端缘形成有向下方直角地折弯并延伸的相同形状的侧板部分37d。另外,侧板部分37d具备从该打印机后侧的部位进一步向下方延伸的侧板延长部分37f。
从图5中可以知道,在墨带架37的前侧的部分,在第一架34的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与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之间安装有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延伸的安装部底板38。根据安装部底板38规定盒安装部13的底面。如图6所示,安装部底板38在其下侧遮蔽安装于第一架34的第一架底板部分34a的墨带输送机构的结构部件等。
这里,如图5所示,墨带盒12具备呈矩形轮廓的扁平的墨带收纳部12a、左臂部12b以及右臂部12c。在墨带收纳部12a收纳有墨带12A。左臂部12b以及右臂部12c从墨带收纳部12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向其短边方向突出相同长度。墨带12A从形成于右臂部12c的根部的回收口12d回收至墨带收纳部12a内,从形成于左臂部12b的前端部的抽出口12i被抽出。如图5中假想线所示,被抽出的墨带12A的部分以架设于左臂部12b的前端与右臂部12c的前端之间的状态被拉出。
从墨带收纳部12a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垂直地突出有沿短边方向延伸的捏板12e。在收纳部12a的长度方向的右端部配置有用于卷绕墨带12A的旋纽12f。
在墨带收纳部12a的两侧的左右的短边侧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引导槽12g以及搭扣配合用的卡合部12h。引导槽12g形成于墨带收纳部12a的左右的短边侧的侧面的左臂部12b、右臂部12c侧的部位,是沿墨带收纳部12a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引导槽。卡合部12h是在墨带收纳部12a的左右的侧面设置在与引导槽12g邻接的部位的可弹性位移的部位。
与此相对地,从图5中可以知道,规定盒安装部13的底面的安装部底板38在其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两端缘形成有侧板部分38b,它们呈向上方直角地折弯并延伸的相同形状(图5中仅示出左侧的侧板部分38b)。在侧板部分38b形成有引导板部分38c以及搭扣配合用的卡合突起38d。引导板部分38c以上端部分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扩展的方式倾斜。卡合突起38d是向打印机宽度方向的内侧稍微突出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突起。
规定盒安装部13的底面的安装部底板38具备能够安装墨带盒12的收纳部12a的宽度。在第一架34的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和从内侧与之对峙的墨带架37的左侧的侧板部分37d之间形成有能够从上侧插入墨带盒12的左臂部12b的间隙。同样地,在第一架34的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与墨带架37的右侧的侧板部分37d之间形成有能够从上侧插入墨带盒12的右臂部12c的间隙。
如图5所示,墨带盒12能够从盒安装部13的上方安装于该盒安装部13。安装时,将墨带盒12的左臂部12b、右臂部12c沿着墨带架37的两侧的侧板部分37d的外侧表面压入,并且对墨带盒12的墨带收纳部12a以安装部底板38的两侧的引导板部分38c进入墨带盒12两侧的引导槽12g的方式进行定位,从而朝向安装部底板38压入。
墨带盒12被打印机1侧的墨带架37的侧板部分37d以及安装部底板38的两侧的引导板部分38c在安装方向上被引导,安装于盒安装部13。若将墨带盒12压入至安装位置,则该墨带收纳部12a的两侧的搭扣配合用的卡合部12h与安装部底板38侧的卡合突起38d卡合。如图4所示,其结果是,墨带盒12安装于盒安装部13。
墨带盒12利用规定的卡合力而保持在安装于盒安装部13的状态。在从盒安装部13拆下墨带盒12的情况下,用手指捏住捏板12e,并提起墨带盒12。由此,搭扣配合式的卡合部12h从靠盒安装部13侧的卡合突起38d脱落,从而从盒安装部13取出墨带盒12。
墨带盒12能够通过压入盒安装部13来安装于该盒安装部13,能够通过向相反方向提起来从该盒安装部13取下。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墨带盒12的装卸操作。
另外,从图4中可以知道,在安装于盒安装部13的墨带盒12上,相对于其左臂部12b以及右臂部12c,墨带架37的两侧的侧板部分37d的延长板部分37f处于从左臂部12b以及右臂部12c的内侧接触的状态。左臂部12b、右臂部12c被上述延长板部分37f支承。因此,在装卸墨带盒12时等,即便有过大的力作用于左、右臂部12b、12c,也会被延长板部分37f承载,因此不存在破损等担忧。
并且,在本例中,在墨带架37的两侧设置有侧板部分37d。如图4所示,实际上,对搭载有印刷头20的头滑架21的移动空间进行覆盖的墨带架37的两侧的侧板部分37d将移动空间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两侧的开口部分与安装好的墨带盒12的左臂部12b、右臂部12c一起遮蔽。即,侧板部分37d既作为墨带盒12的引导件以及左右的臂部12b、12c的支承部发挥功能,还作为封锁移动空间的侧方的开口部分的封锁板发挥功能。
在打印机1中,作为点击打头的印刷头20因印刷动作而变得高温。若操作者误与高温的印刷头20接触,则存在被烫伤的危险。由于利用墨带架37以操作者的手指等不与印刷头20接触的方式进行封锁,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这样的弊病。
异物侵入防止板
接下来,参照图3以及图6对安装于第一架34的异物侵入防止板进行说明。如图3、图6所示,在第一架34的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b与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之间架设有异物侵入防止板39。异物侵入防止板39作为整体是长方形的板,在记录纸输送路16与滑架导轴22之间,在作为沿着滑架导轴22的方向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延伸。
异物侵入防止板39配置于第一架34的第一架底板部分34a的打印机后侧的缘端的附近,并以在与该第一架底板部分34a正交的方向上直立的姿势沿打印机宽度方向X延伸。从图3中可以知道,异物侵入防止板39具备相对于滑架导轴22从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侧的高度位置至基于印刷头20的印刷位置附近的高度位置的宽度尺寸。
另外,在头滑架21的靠记录纸输送路16侧的部位形成有沿打印机宽度方向延伸的一定宽度的狭缝21a。狭缝21a在头滑架21,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两端开口,并且向下方开口。异物侵入防止板39的上侧的部分39a从下侧插入该狭缝21a。头滑架21以异物侵入防止板39的上侧的部分39a插入狭缝21a的状态沿着滑架导轴22往复移动。
从沿着记录纸输送路16朝向印刷位置而输送的记录纸10a掉落或飞散的纸末等异物被异物侵入防止板39阻止侵入到滑架导轴22侧。另外,在滑架导轴22的附近位置配置有用于检测头滑架21的移动位置的检测器40。如图6所示,检测器40例如是对头滑架21位于设定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左端的初始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初始位置传感器。检测器40例如是透射式的光子传感器。利用异物侵入防止板39还能够防止纸末等异物侵入至检测器40侧而附着于该检测器40的情况。
若在滑架导轴22附着有异物,则存在异物卡在滑架导轴22与头滑架21之间的滑动部分,从而使头滑架21移动的滑架马达(未图示)的负荷增大的担忧。另外,若在滑架导轴22的附近的检测器40附着有异物,则存在引起检测不良的担忧。在本例中,作为纸末等异物的产生场所的记录纸输送路16被异物侵入防止板39与滑架导轴22以及检测器40分隔开。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产生的异物侵入滑架导轴22与头滑架21之间的滑动部、检测器40的检测面等,从而能够避免因异物附着而引起的滑架马达的负荷增大、检测器40的检测不良等弊病。
另外,在本例中,异物侵入防止板39的上侧的部分进入形成于头滑架21的狭缝21a。由此,从记录纸输送路16等异物产生场所侧至滑架导轴22、检测器40等部分的异物侵入路径成为错综复杂的路径。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纸末等异物侵入滑架导轴22、检测器40侧。
间隙调整机构的固定机构
接下来,图8A是示出用于将打印机1的压纸件间隙调整机构固定于调整位置的固定机构的局部立体图,图8B是其局部剖视图。
在打印机1中,具备印刷头20的头面20a和用于调整头面20a与其所对峙的压纸件19之间的间隙(参照图3)的间隙调整机构。本例的间隙调整机构使滑架导轴22偏心旋转,从而使搭载于可滑动地安装在该滑架导轴22的头滑架21的印刷头20向接近以及远离压纸件19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调整间隙。左右的间隙调整机构是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右侧的间隙调整机构进行说明,而省略左侧的间隙调整机构的说明。
如图8A、图8B所示,间隙调整机构50在滑架导轴22的轴端部具备以偏心一定量的状态而形成的圆形剖面的偏心轴部51。偏心轴部51通过第一架34的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的轴孔34e,并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外侧突出。从偏心轴部51的轴孔34e向外侧突出的轴部分压入固定于作为间隙调整用的调整部件的调整辊52的轴承孔52a。
在调整辊52形成有沿其径向延伸的腕部52b。在腕部52b的前端部形成有闩锁部52c。在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的外侧表面,沿着闩锁部52c的移动轨迹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以一定的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闩锁槽53。调整辊52的腕部52b的闩锁部52c以规定的按压力嵌入闩锁槽53中的一个。调整辊52通过由闩锁部52c与闩锁槽53构成的第一固定部保持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
另外,为了将调整辊52保持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在该调整辊52具备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具备以偏心轴部51为中心并以规定的角度范围形成的具有规定宽度的圆弧槽54、能够沿着圆弧槽54滑动的固定螺钉55以及能够供固定螺钉55拧入的螺纹孔56。
圆弧槽54形成于延长板部分52d,该延长板部分52d一体形成在调整辊52的外周部的与腕部52b不干涉的部位。螺纹孔56形成于与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的圆弧槽54对峙的部分。使固定螺钉55通过圆弧槽54并拧入螺纹孔56,从而能够将调整辊52紧固固定于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
在该结构的间隙调整机构中,在松弛螺钉55的状态下,强制地旋转调整辊52,从而能够调整间隙。在获得规定的间隙的位置,调整辊52的闩锁部52c嵌入闩锁槽53,从而调整辊52能够保持在调整后的旋转角度位置。另外,调整后,紧固固定螺钉55,从而调整辊52能够可靠地保持在调整后的旋转角度位置。
在作为印刷头20而搭载具有重量的、例如导线根数较多的点击打头的情况下,存在仅利用闩锁部52c与闩锁槽53的卡合力无法将滑架导轴22保持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的情况。在印刷头20印刷时驱动多根导线,因此较大的冲击力从印刷头20经由头滑架21、滑架导轴22而施加至闩锁部52c与闩锁槽53的卡合部位。若闩锁部52c因该冲击力而从闩锁槽53脱落,则调整辊52旋转,因此,滑架导轴22偏心旋转而使间隙发生变动。
在本例中,作为调整辊52的固定机构,除由闩锁部52c以及闩锁槽53构成的第一固定部之外,还具备使用固定螺钉55的第二固定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调整辊52旋转使得间隙变动的弊病。另外,若松弛固定螺钉55,则调整辊52仅被闩锁式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间隙调整作业。
印刷头的接地路径
接下来,图9A是示出印刷头20的接地路径的局部立体图,图9B是其局部侧视图。在串行式打印机1中,印刷头20搭载于头滑架21,并沿着滑架导轴22往复移动。移动侧的印刷头20与搭载有对印刷头20进行驱动控制的头驱动器等电路的固定侧的控制基板(未图示)之间经由柔性印刷配线基板(未图示)而电连接。
若作为印刷头20的头元件的导线的根数增加,则为了驱动多根导线,配线数也增加。在柔性打印机配线基板,一般也包括用于将印刷头20接地的GND线。若印刷头驱动用的配线数增加,则也存在无法将GND线配线于柔性印刷基板的情况。在本例中,将作为导电性部件的滑架导轴22用作接地线而接地于印刷头20的打印机架31。
如图6、图9A所示,在头滑架21搭载有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接地用端子板41。接地用端子板41与印刷头20的作为接地用端子部的导电性的头壳体20b接触。另外,接地用端子板41按压于滑架导轴22的外周面,并伴随着头滑架21的移动而在滑架导轴22的外周面滑动,从而总是维持电接触的状态。
另外,如图9B所示,在打印机架31的第一架34的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安装有导电性的导轴接地板42,该导电性的导轴接地板42将滑架导轴22与该第一架34电连接。导轴接地板42具备架安装部分42a和导轴接触部分42b,该导轴接触部分42b在从该架安装部分42a呈直角折弯之后再次呈直角折弯,并与架安装部分42a平行地延伸。
导轴接地板42的架安装部分42a被固定用的螺丝43固定于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的外侧面。如上所述,滑架导轴22的右侧的轴端部成为偏心轴部51,该偏心轴部51从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c的轴孔34e向外侧仅突出规定量。间隙调整用的调整辊52压入固定于该偏心轴部51。偏心轴部51从调整辊52的中心的轴承孔52a向外侧仅突出规定量,导轴接地板42的导轴接触部分42b的前端面伴随着规定的按压力与该轴端部51的轴端面51a接触。
这样,用于使印刷头20接地于打印机架31的GND接地线由接地用端子板41、滑架导轴22以及导轴接地板42形成。因此,不需要预先在连接移动侧的印刷头20与固定侧的打印机的控制基板(未图示)侧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未图示)设置GND接地线。
另外,导轴接地板42以规定的按压力沿着滑架导轴22的轴线方向按压滑架导轴22。利用导轴接地板42的按压力能够防止滑架导轴22在轴线方向上松动。
即,若搭载有印刷头20的头滑架21沿着滑架导轴22反复移动,则因为头滑架21的滑动负荷,支承于第一架34的滑架导轴22的部分,在本例中,在其两侧压入固定的调整辊52上会产生很少的移动,但仍然存在会在轴线方向产生松弛的担忧。若在滑架导轴22产生轴线方向的松弛,则伴随着头滑架21的滑动会在滑架导轴22沿该轴线方向产生松动。存在因滑架导轴22的轴线方向的松动而引起头在滑架21往动时印刷头20的印刷位置与复动时印刷头20的印刷位置产生偏差等弊病的担忧。在本例中,利用导轴接地板42的按压力能够避免这样的弊病。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打印机1中,作为印刷头20而具备点击打头。作为印刷头20而具备热敏头、喷墨头的情况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X…打印机宽度方向;Y…打印机前后方向;Z…打印机上下方向;1…打印机;2…打印机壳体;3…主体壳体;4…前侧开闭盖壳体;5…后侧开闭盖壳体;6…记录纸排出口;7…电源开关;8…操作面;8a、8b、8c…显示部;8d…面板开关;9…滑动按钮;10…记录纸卷筒;10a记录纸;11…记录纸收纳部;12…墨带盒;12a…收纳部;12b…左臂部;12c…右臂部;12d…抽出口;12e…捏板;12f…旋纽;12g…引导槽;12h…卡合部;12A…墨带;13…盒安装部;14…底板部分;15…引导辊;16…记录纸输送路;16a…输送路部分;16b…输送路部分;16c…输送路部分;17…输送引导件;18…输送引导件;19…压纸件;20…印刷头;20a…头面;20b…头壳体;21…头滑架;21a…狭缝;22…滑架导轴;23…纸输送辊;24…压纸滚;25…自动切断单元;27…切断刃;30…打印机机构部;31…打印机架;32…底架;32a…底板;32b…前板部分;32c…后板部分;32d…左侧板部分;32e…右侧板部分;33…打印机主体架;34…第一架;34a…第一架底板部分;34b…第一架左侧板部分;34c…第一架右侧板部分;34d…轴孔;34e…轴孔;34f…左脚板部分;34g…右脚板部分;34h…左紧固板部分;34i…右紧固板部分;34j…紧固板部分;35…第二架;35a…紧固板部分;36…第三架;36a…紧固板部分;36b…紧固板部分;37…墨带架;37a…顶板部分;37b…前板部分;37c…后板部分;37d…侧板部分;37f…侧板延长部分;38…安装部底板;38b…侧板部分;38c…引导板部分;38d…卡合突起;39…异物侵入防止板;39a…部分;40…检测器;41…接地用端子板;42…导轴接地板;42a…架安装部分;42b…导轴接触部分;43…螺丝;50…间隙调整机构;51…偏心轴部;52…调整辊;52a…轴承孔;52b…腕部;52c…闩锁部;52d…延长板部分;53…闩锁槽;54…圆弧槽;55…固定螺钉;56…螺纹孔。

Claims (17)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搭载打印机构成部件的打印机架,
所述打印机架具备底架和安装于该底架的打印机主体架,
所述打印机主体架至少具备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架,
在所述第一架架设有滑架导轴,该滑架导轴对托载印刷头的头滑架进行引导,
在所述第二架与所述第三架之间配置有收纳记录纸的记录纸收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架以及所述第三架分别具备紧固于所述底架的第一紧固部以及紧固于所述第一架的第二紧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架上的安装所述滑架导轴的导轴安装部具备被所述底架支承的基座支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若设所述头滑架的移动方向为打印机宽度方向,则所述底架是呈沿所述打印机宽度方向以及打印机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轮廓的架,
相对于所述底架,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架配置于打印机上下方向的上侧,
相对于所述第一架,所述第二、第三架配置于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侧,
所述第一架具备:第一架底板部分,其沿所述打印机宽度方向以及所述打印机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架左侧板部分,其从该第一架底板部分的所述打印机宽度方向的左端部向所述打印机上下方向的上方折弯并延伸;以及第一架右侧板部分,其从所述矩形板部分的所述打印机宽度方向的右端部向所述打印机上下方向的上方折弯并延伸,
所述滑架导轴的两侧的轴端部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架左侧板部分以及所述第一架右侧板部分之间,
所述第二架是相对于所述第一架左侧板部分在所述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侧的位置向所述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架,
所述第三架是相对于所述第一架右侧板部分在所述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侧的位置向所述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纸输送路,其从所述记录纸收纳部经由基于所述印刷头的印刷位置而延伸;以及
异物侵入防止部件,其配置于所述记录纸输送路与所述滑架导轴之间,并在作为沿着所述滑架导轴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所述头滑架的移动位置的检测器,
所述异物侵入防止部件配置于所述记录纸输送路与所述检测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滑架在位于所述记录纸输送路与所述滑架导轴之间的部位具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狭缝,
所述异物侵入防止部件是在该异物侵入防止板的一部分进入所述狭缝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规定宽度的板。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侵入防止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导电性的头接地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头滑架,并与所述印刷头的接地用端子部以及导电性的所述滑架导轴双方接触;以及
导电性的导轴接地部件,其使所述滑架导轴接地于所述第一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轴接地部件具备固定于所述第一架的架固定部和按压所述滑架导轴的一方的轴端面的导轴按压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偏心轴部,其设置于所述滑架导轴的轴端部;
调整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偏心轴部,并使所述滑架导轴在所述偏心轴部的中心周围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偏心旋转,以及
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它们将所述调整部件固定在所述偏心轴部的中心周围的规定的角度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部具备:以所述偏心轴部为中心并以规定的角度范围形成的具有规定宽度的圆弧槽、能沿所述圆弧槽滑动的固定螺钉、以及能供所述固定螺钉拧入的螺纹孔,
所述圆弧槽形成于所述调整部件,
所述螺纹孔形成在所述第一架上的与所述圆弧槽对峙的位置,
所述固定螺钉能够通过所述圆弧槽并拧入所述螺纹孔,从而将所述调整部件紧固于所述第一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一架的第四架,
在所述第一架与所述第四架之间形成有供所述头滑架沿所述滑架导轴移动的移动空间,
所述移动空间的沿着所述滑架导轴的方向的一方的端部成为第一开口部,另一方的端部成为第二开口部,
在所述第四架配置有对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锁的第一封锁板和对第二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封锁的第二封锁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架设所述滑架导轴的所述第一架的部分之间配置有安装墨带盒的盒安装部,该墨带盒收纳有通过所述印刷头将墨水转印至记录纸的墨带,
所述第一、第二封锁板将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的所述墨带盒引导至所述盒安装部,并对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的所述墨带盒的墨带的抽出侧的部位以及墨带的回收侧的部位进行支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封锁板是通过折弯所述第四架的沿着所述滑架导轴的方向的两端部而形成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
在架设所述滑架导轴的所述第一架的部分之间安装收纳墨带的墨带盒的盒安装部;
第一、第二盒引导件,它们配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沿着所述滑架导轴的方向的两端部,并将所述墨带盒引导至所述盒安装部;以及
第一、第二卡合部,它们配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沿着所述滑架导轴的方向的两端部,并能够与被所述第一、第二盒引导件引导且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的所述墨带盒卡合,
所述第一、第二卡合部和能够与该第一、第二卡合部卡合的形成于所述墨带盒的第一、第二盒侧卡合部是搭扣配合式的卡合构造。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头是点击打头。
CN201410769366.5A 2013-12-26 2014-12-12 打印机 Active CN1047425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8723 2013-12-26
JP2013268723A JP2015123639A (ja) 2013-12-26 2013-12-26 プリン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2540A true CN104742540A (zh) 2015-07-01
CN104742540B CN104742540B (zh) 2017-05-17

Family

ID=53534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69366.5A Active CN104742540B (zh) 2013-12-26 2014-12-12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23639A (zh)
KR (1) KR101730225B1 (zh)
CN (1) CN1047425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311A (zh) * 2021-04-01 2022-10-18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打印机以及刃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2718B (zh) 2002-07-04 2011-07-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JP2007021999A (ja) 2005-07-20 2007-02-01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組立方法
JP2009262429A (ja) * 2008-04-25 2009-11-12 Alps Electric Co Ltd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01570086A (zh) * 2008-05-04 2009-11-04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机
EP2317405B1 (en) * 2009-10-29 2016-11-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311A (zh) * 2021-04-01 2022-10-18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打印机以及刃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76117A (ko) 2015-07-06
JP2015123639A (ja) 2015-07-06
KR101730225B1 (ko) 2017-05-11
CN104742540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25054U (zh) 一种摄像头弹出机构及终端
US20050215098A1 (en) Card connector
CN103231591B (zh) 标签打印机
EP2018971B1 (e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KR100613936B1 (ko) 프린터
US10005296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rein sheet holder
CN104742540A (zh) 打印机
US20020013092A1 (en) Card connector for pc cards
US20070054529A1 (en)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operating portion
EP2159107B1 (en) A mobile phone holder with lateral power supply especially for a mechanical vehicle
CN207310863U (zh) 便携型打印机
US6413106B1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ejection mechanism with two ejection drawer plates
KR20190069609A (ko) 프린터
EP1231070A2 (en) Printer
US7658634B2 (en)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driver member
CN111870007B (zh) 耳机盒和耳机组件
CN209955543U (zh) 一种剪切机构及其打印机
CN220368750U (zh) 一种图像采集结构及智能笔
CN216901855U (zh) 收银装置
CN211808489U (zh) 一种便携式打印机
CN212529065U (zh) 一种打印布面横幅的飘带打印机
CN216860982U (zh) 一种电路板安装结构及打印机
CN114590040B (zh) 一种打印机
CN211333201U (zh) 功能模块的安装结构及机器人
CN110149778B (zh) 一种弹出机构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