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5918B - 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于该方法的喷墨涂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于该方法的喷墨涂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5918B
CN104735918B CN201410138955.3A CN201410138955A CN104735918B CN 104735918 B CN104735918 B CN 104735918B CN 201410138955 A CN201410138955 A CN 201410138955A CN 104735918 B CN104735918 B CN 104735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insulating film
guide part
pair
wir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89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5918A (zh
Inventor
木浦敦之
大霜征彦
冈本贯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35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5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5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59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41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ink-jet printing or drawing by dispensing
    • H05K3/125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ink-jet printing or drawing by dispensing by ink-j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Printed Circuits (AREA)
  • Printing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于该方法的喷墨涂布装置,在该制造方法中,准备沿着X轴方向形成有隔开间隔配置且通过连接部(15)相连的多个第一电极(10)、以及沿与X轴方向交叉的Y轴方向形成有夹着连接部而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二电极(20)的基板;在相邻的第二电极之间,沿Y轴方向形成覆盖包含第二电极端部的区域、以及连接部的绝缘膜(30);在第二电极上形成隔开的间隙(32)比绝缘膜的宽度窄、且相互平行地向绝缘膜的Y轴方向延长线延伸的一对导向部(31a、31b);在绝缘膜上以及一对导向部之间的间隙内,沿Y轴方向涂布液状的导电部件,由此形成将相邻的第二电极相连的由导电膜构成的跳线(40)。

Description

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于该方法的喷墨涂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等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于该方法的喷墨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静电容量型触摸屏的一种是,在透明基板上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等间隔地形成有X轴透明电极和Y轴透明电极,X轴透明电极相互连接而形成,Y轴透明电极相互隔开而形成。并且,相邻的Y轴透明电极通过在交叉的X轴透明电极上形成的绝缘膜以与X轴透明电极绝缘的状态通过绝缘膜上形成的金属跳线相互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3-1277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从识别性的观点考虑,金属跳线优选形成为规定宽度以下。因此,现有的金属跳线的形成是利用对通过溅射法等形成的金属膜能够容易形成细微图案的光刻法来进行。
但是,在上述的方法中,由于所形成的金属膜的大部分被去除,因此资源浪费,并且,由于使用费用昂贵的溅射装置、曝光装置,因此存在生产成本变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跳线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以及在该方法中使用的喷墨涂布装置,该方法中用喷墨等方法代替光刻法,能够形成线宽被控制成很细的跳线。
根据本发明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沿着X轴方向形成隔开间隔配置且相互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沿着与X轴方向交叉的Y轴方向形成夹着连接部而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二电极的基板;在相邻的第二电极之间,沿着Y轴方向形成覆盖至少包含该第二电极端部的区域、以及连接部的绝缘膜;在第二电极上形成隔开的间隙比绝缘膜的宽度窄、且相互平行地向绝缘膜的Y轴方向延长线延伸的一对导向部;在绝缘膜上以及一对导向部之间的间隙内,通过沿着Y轴方向涂布液状的导电部件,形成将相邻的第二电极相连的由导电膜构成的跳线。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涂布装置使用于上述线路板的制造方法,该装置包括:保持部,保持基板;第一排出部,具有对基板排出含有导电粒子的液滴的头部;移动装置,使第一排出部相对于基板相对移动;定位部,测量被保持部保持的基板的位置。
在基板上,形成有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绝缘膜和一对导向部,第一排出部相对于位置被定位部测量的基板相对移动的同时,向绝缘膜上和一对定位部之间的间隙内涂布含有导电粒子的液滴,由此形成将相邻的第二电极相连的由导电膜构成的跳线。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跳线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于该方法的喷墨涂布装置,该方法中用喷墨法代替光刻法,能够形成线宽被控制成很细的跳线。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的俯视图;
图2(a)和图2(b)为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的俯视图;
图3(a)~(d)为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图4为表示绝缘膜和一对导向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一对导向部的其它方式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一对导向部的其它方式的俯视图;
图7为表示一对导向部的其它方式的俯视图;
图8(a)和图8(b)为表示用喷墨法连续形成绝缘膜和一对导向部的方法的俯视图;
图9(a)和图9(b)为表示绝缘膜和一对导向部的其它结构的俯视图和截面图;
图10为示意性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的喷墨涂布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1(a)~(c)为表示现有的触摸屏的跳线结构的图;
图12(a)和图12(b)为表示用现有的喷墨法制造的跳线结构的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基板
10 第一电极
15 连接部
20 第二电极
30 绝缘膜
31a、31b 一对导向部
32 间隙
33 连结部
40 跳线
50 喷墨涂布装置
51 保持部
52 第一排出部
53 第一移动装置
54 导轨
55 控制部
56 定位部
57 图像处理装置
58 第二排出部
59 第二移动装置
60 加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之前先说明本发明的发明经过。
图11(a)~(c)为表示现有的触摸屏的跳线结构的图。在此,图11(a)和图11(b)为俯视图,图11(c)为沿着图11(b)的XIc-XIc方向的截面图。
如图11(a)所示,在基板上,相互交叉的方向上第一透明电极110和第二透明电极120隔开间隔而排列。相邻的第一透明电极110通过连接部115相连,相邻的第二透明电极120夹着连接部115而配置。
并且,如图11(b)和图11(c)所示,相邻的第二透明电极120之间形成有覆盖连接部115的绝缘膜130,相邻的第二透明电极120通过绝缘膜130上形成的跳线140相连。在此,绝缘膜130和跳线140是通过光刻法来形成图案的。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对用喷墨法代替光刻法来形成跳线140的情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的课题。
用喷墨法形成跳线140时,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在绝缘膜130上连续滴下由溶剂中混入金属粒子的金属油墨构成的液滴之后,使溶剂飞散而进行干燥。作为金属油墨可以使用例如溶剂中混入银纳米粒子的银纳米油墨等。
但是,当通过喷墨法用金属油墨形成具有如图11(b)和图11(c)所示的结构的跳线140时,如图12(a)所示,虽然在绝缘膜130上会形成线宽被控制的跳线140a,但是在第二透明电极120上会形成线宽变粗的跳线140b。
其原因被认为:因为金属油墨相对于第二透明电极120的润湿性比金属油墨相对于绝缘膜130的润湿性高,因此相对于金属油墨在绝缘膜130上没有发生润湿扩展,金属油墨在第二透明电极120上发生润湿扩展。
例如,当对第二透明电极120使用ITO(氧化铟锡)等、对绝缘膜130使用润湿性低的聚酰亚胺等时,金属油墨相对于ITO的润湿性(接触角:约1~5°程度)比金属油墨相对于聚酰亚胺的润湿性(接触角:约50~100°程度)大10~100倍程度。这样的差距即使使用其它透明电极120的材料(例如,石墨烯、水分散性聚噻吩衍生物(PEDOT/PSS)、银纳米线、碳纳米管等)、以及其它绝缘膜130的材料(例如,丙烯酸等)时也大致相同。
另外,如图12(b)所示,虽然在绝缘膜130上形成膜厚度厚的跳线140a,但在第二透明电极120上只形成膜厚度薄的跳线140b。并且,在绝缘膜130的段差部A上,跳线140c的膜厚度变得非常薄。其原因被认为:在绝缘膜130的段差部A的侧面上形成的金属油墨被在润湿性高的透明电极120上形成的金属油墨的润湿扩展力拽拉而造成的。
这样可以知道,如果用喷墨法形成跳线140,则由于在第二透明电极120上金属油墨润湿扩展而形成线宽粗的跳线140b,这将导致识别性下降。另外,由于在第二透明电极120上形成的跳线140b膜厚度变薄,因此会导致布线电阻增加。并且,由于绝缘膜130的段差部A上形成的跳线140c变得非常薄,存在可能发生断线的顾虑。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认为通过在透明电极上预先设置划分形成跳线区域的划分壁能够控制金属油墨的润湿扩展,由此做出了本发明。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不超出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适当地进行变化。
图1~图3为示意性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的图,图1(a)、图1(b)和图2(a)、图2(b)为俯视图,图3(a)~图3(d)分别为沿着图1(a)、图1(b)和图2(a)、图2(b)的Ⅲa-Ⅲa、Ⅲb-Ⅲb、Ⅲc-Ⅲc、Ⅲd-Ⅲd的截面图。
首先,如图1(a)和图3(a)所示,准备沿着X轴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一电极10、以及沿着与X轴方向交叉的Y轴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二电极20的基板1,第一电极10相互隔开而配置,且相互之间通过连接部15相连,第二电极20之间以夹着连接部15相互隔开而配置。另外,形成有这样的电极图案的基板1可以利用例如用光刻法的通常工序来形成。
接着,如图1(b)和图3(b)所示,在相邻的第二电极20之间沿着Y轴方向形成覆盖至少包含第二电极20端部的区域、以及连接部15的绝缘膜30。该绝缘膜30例如可以利用光刻法形成,但也可以利用喷墨法形成。如果利用喷墨法形成,绝缘膜30材料的使用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减少形成至绝缘膜30的工序。
接着,如图2(a)和图3(c)所示,在第二电极20上形成隔开的间隙比绝缘膜30的宽度窄、且相互平行地向绝缘膜30的Y轴方向延长线延伸的一对导向部31a、31b。该导向部31a、31b例如可以通过光刻法形成,但也可以通过喷墨法形成。如果利用喷墨法形成,导向部31a、31b材料的使用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减少形成至导向部31a、31b的工序。
接着,如图2(b)和图3(d)所示,在绝缘膜30上以及一对导向部31a、31b之间的间隙32内沿着Y轴方向涂布液状的导电部件,由此形成由将相邻的第二电极20相连的导电膜构成的跳线40。在此,将第二电极20相连的跳线40通过连接部15上形成的绝缘膜30与第一电极10绝缘。
跳线40可以利用通常的喷墨法来形成,可以通过向绝缘膜30和一对导向部31a、31b之间的间隙32内连续滴下由溶剂中混入金属粒子的金属油墨构成的液滴后,使溶剂飞散而进行干燥的方式形成。另外,作为通过涂布液状的导电部件的方式形成跳线40的方法,除了喷墨法之外,还有例如点胶涂布法、丝网印刷法等方法。
向一对导向部31a、31b之间的间隙32内滴下的金属油墨由于间隙32被一对导向部(划分壁)31a、31b进行划分,因此即使金属油墨滴到润湿性高的第二电极20上,也不会如图12(a)所示地金属油墨在第二电极20上向X轴方向润湿扩展。即,与第二电极20电连接的跳线40的区域被限制在间隙32内,因此将在第二电极20上形成的跳线40的线宽能够控制在与绝缘膜30上形成的跳线40的线宽大致相同的大小。另外,构成跳线40的导电膜在间隙32内被填充而形成,因此即使如图12(b)所示地有绝缘膜30的段差部,也不会有在该段差部发生跳线40断线的顾虑。并且,由于间隙32内填充的跳线40具有足够的厚度,因此能够控制跳线40的布线电阻的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电极10、第二电极20和绝缘膜3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形成跳线40的金属油墨相对于绝缘膜30的润湿性比相对于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的润湿性小时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并且,作为绝缘膜30材料,通过选择相对于金属油墨润湿性低的材料,能够使绝缘膜30上的跳线40的线宽变得更细。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导向部31a、31b之间的间隙32的宽度D虽然比绝缘膜30的宽度W形成得窄,但其大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绝缘膜30上形成的跳线40的线宽适当地决定其宽度。另外,为了使向一对导向部31a、31b之间的间隙32内滴下的金属油墨在第二电极20上不润湿扩展,一对导向部31a、31b优选分别以与绝缘膜30的Y轴方向端部30a抵接的方式形成。但是,即使一对导向部31a、31b与绝缘膜30的Y轴方向端部30a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只要是金属油墨从该间隙润湿扩展的区域在不影响识别性的范围之内也没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可以利用例如ITO、石墨烯、PEDOT/PSS、银纳米油墨、碳纳米管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构成绝缘膜30和一对导向部31a、31b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绝缘膜可以利用例如聚酰亚胺、丙烯酸等。另外,一对导向部31a、31b可以由与绝缘膜3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由此绝缘膜30和一对导向部31a、31b可以通过同一个工序形成。另外,一对导向部31a、31b可以由导电性透明材料形成。通过使用透明部件,即使在第二电极20上形成一对导向部31a、31b,也不会导致识别性下降。另外,由于具有导电性,因此跳线40即使借助一对导向部31a、31b,也能够与第二电极20电连接,因此能够降低布线电阻。作为导电性的透明部件,可以利用例如ITO、导电聚合物、金属纳米线、碳纳米管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构成跳线40的导电膜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例如溶剂中混入金属纳米粒子的金属纳米油墨、以及导电性材料(石墨烯、PEDOT/PSS、银纳米线、碳纳米管)等。
本实施方式的线路板能够适用于具有如下结构的线路板:在基板1表面上,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多个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隔开间隔排列,其中,任意一方的电极10、20之间与另一方的电极10、20保持绝缘性的同时通过跳线40相连。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线路板可以优选适用于触摸屏。此时,基板1由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构成,另外,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由ITO等透明电极构成。并且,绝缘膜30也优选为由聚酰亚胺等透明绝缘膜构成。此时,绝缘膜30上形成的跳线40的线宽优选为20μm以下,更加优选为10μm以下。
作为除触摸屏以外的线路板,也可以适用于例如薄膜晶体管(TFT)的电路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辅助电极布线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20上形成的一对导向部31a、31b起到对在其间隙32内形成跳线的区域进行划分的划分壁的作用,但其结构并不限定于图4所示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图5~图7为表示一对导向部31a、31b的其它方式的俯视图。
图5所示的一对导向部31a、31b分别以与绝缘膜30的宽度方向端部30b抵接的方式形成。另外,此时,一对导向部31a、31b之间的间隙32比绝缘膜30的宽度窄,因此,一对导向部的宽度方向端部与绝缘膜30的宽度方向端部是重叠的。
图6所示的一对导向部31a、31b是图5所示的相邻的第二电极20上形成的一对导向部相连而形成。另外,此时,一对导向部31a、31b与第一电极10接触,因此,如果一对导向部31a、31b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则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会发生短路。因此,此时,一对导向部31a、31b优选为由绝缘性材料构成。
在图7所示的一对导向部31a、31b中,形成有使一对导向部31a、31b的端部中、与绝缘膜3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31c、31d相连的连结部33。由此一对导向部31a、311b之间的间隙32也被连结部33划分。因此,在一对导向部31a、31b之间的间隙32内形成的跳线40将与连结部33抵接而形成,因此,构成跳线40的金属油墨不会在第二电极20上向Y轴方向润湿扩展。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通过喷墨法连续地形成绝缘膜30和一对导向部31a、31b,则工序变得简单,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但是,喷墨法是一种通过在基板上涂布液滴后进行干燥来使溶剂蒸发掉的方式在基板上固定膜图案的方法,因此,有可能基板上涂布的液滴与在先涂布的液滴合为一体而形状会发生变化。例如,如果先进行形成一对导向部31a、31b的工序中的液滴的涂布之后,在还没有进行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形成绝缘膜30的工序中的液滴的涂布,则在后面工序中涂布的液滴可能与在先工序中涂布的液滴合为一体而绝缘膜30从原来的位置向一对导向部31a、31b中的任何一侧方向偏离形成。因此,利用喷墨法连续地形成绝缘膜30或者一对导向部31a、31b时,优选的是,对在前工序中涂布的液滴进行干燥后,在后工序中进行液滴的涂布。
图8(a)和图8(b)为表示利用喷墨法连续地形成绝缘膜30和一对导向部31a、31b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如图8(a)所示,在相邻的第二电极20之间,按照覆盖至少包含第二电极20端部的区域、以及连接部的方式沿着Y轴方向涂布液状的绝缘部件,由此形成绝缘膜30的液状图案35。
接着,如图8(b)所示,将基板上形成的液状图案35进行干燥和固化而形成绝缘膜30之后,在第二电极20上相互平行地沿着Y轴方向涂布液状部件,由此形成一对导向部31a、31b的液状图案36a、36b。然后,对第二电极20上形成的液状图案36a、36b进行干燥和固化后形成一对导向部31a、31b(未图示)。另外,形成一对导向部31a、31b之后,继续进行在绝缘膜30上涂布金属油墨的工序,通过涂布金属油墨形成跳线40的液状图案之后,进行干燥和焙烧而形成跳线40。
另外,在上述方法中,还可以在连续地形成绝缘膜30的液状图案35、以及一对导向部31a、31b的液状图案36a、36b之后,统一进行干燥和固化。或者,还可以在连续地形成绝缘膜30的液状图案35、以及一对导向部31a、31b的液状图案36a、36b之后,先只进行干燥,然后涂布金属油墨而形成跳线40的液状图案之后,最后进行干燥和焙烧。此时,焙烧工序还兼作绝缘膜30和一对导向部31a、31b的固化工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连续地形成绝缘膜30的液状图案35、以及一对导向部31a、31b的液状图案36a、36b时,要防止在后工序中涂布的液滴与在前工序中涂布的液滴合为一体而从原来的位置偏离(弄到一边)形成。
另外,也可以先形成一对导向部31a、31b之后,后形成绝缘膜30。此时,形成一对导向部31a、31b的液状图案36a、36b之后,进行干燥和固化而形成一对导向部31a、31b,接着,形成绝缘膜30的液状图案35之后,进行干燥和固化而形成绝缘膜30。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膜30和一对导向部31a、31b从识别性的观点(使一对导向部31a、31b难以用肉眼看到)考虑,优选为薄的。但是,由于需要确保绝缘膜30与在其上面形成的跳线40和在绝缘膜30下面形成的连接部15之间的绝缘性,因此,需要其高度(厚度)达到能够确保规定的绝缘性的高度(厚度)。另一方面,由于第二电极20上形成的一对导向部31a、31b起到对在其间隙32内形成跳线40的区域进行划分的划分壁的作用,因此,只要其高度(厚度)达到使得用来构成跳线40的金属油墨从间隙32不洒落的厚度即可。例如,如图9(a)和图9(b)所示,一对导向部31a、31b的高度可以比绝缘膜30的高度低。由此在没有降低识别性的情况下,能够确保与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的绝缘性的同时,能够用线宽很细的跳线40将邻接的第二电极20之间相连起来。
图10为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路板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喷墨涂布装置50的结构的图。
如图10所示,喷墨涂布装置50包括:保持基板1的保持部51、具有对基板1排出含有导电粒子的液滴的头部的第一排出部52、使第一排出部52相对于基板1相对移动的第一移动装置53、以及使基板1定位于规定位置的定位部56。移动装置53被一对导轨支撑,而且通过控制部55相对于基板1进行相对移动,由此移动装置53上固定的第一排出部52相对于基板1能够相对移动。另外,定位部56由在第二移动装置59上配置的摄像机构成,用图像处理装置57对用摄像机进行摄像的图像进行处理,由此测量被保持部51保持的基板1的位置。另外,保持部51上优选包括加热机构60。通过该加热机构60,在形成绝缘膜30和一对导向部31a、31b的工序中,在形成绝缘膜30的液状图案35以及一对导向部31a、31b之后,能够连续地进行干燥和固化。
如图2(a)和图3(c)所示,在基板1上,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分别形成有隔开间隔而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20,并且,相邻的第一电极10通过连接部15相连,相邻的第二电极20夹着连接部15而配置。另外,在相邻的第二电极20之间,形成有覆盖至少包含第二电极20端部的区域、以及连接部15的绝缘膜30。并且,在第二电极20上形成有隔开的间隙比绝缘膜30的宽度窄、且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导向部31a、31b。
第一排出部52相对于位置被定位部56测量的基板1相对移动的同时,将含有导电粒子的液滴涂布于绝缘膜30上以及一对导向部31a、31b之间的间隙32内,由此如图2(b)和图3(d)所示,能够形成将相邻的第二电极20相连的由导电膜构成的跳线40。
另外,如图10所示,喷墨涂布装置50还可以包括具有对基板1排出含有绝缘粒子的液滴的头部的第二排出部58。第二排出部58相对于位置被定位部56测量的基板1相对移动的同时,将含有绝缘粒子的液滴涂布于相邻的第二电极20之间,由此能够形成覆盖至少包含第二电极20的端部的区域、以及连接部15的绝缘膜30。由此能够连续地形成绝缘膜30和跳线40,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由同绝缘膜3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一对导向部31a、31b时,利用第二排出部58能够连续地形成绝缘膜30和一对导向部31a、31b。
以上,根据最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叙述,还可以进行多种改变。

Claims (12)

1.一种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准备基板,其中,沿着X轴方向形成有隔开间隔而配置且相互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的多个第一电极,沿着与X轴方向交叉的Y轴方向形成有夹着所述连接部而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第二电极;
在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沿着Y轴方向形成覆盖至少包含所述第二电极端部的区域、以及所述连接部的绝缘膜;
在所述第二电极上形成隔开的间隙比所述绝缘膜的宽度窄、且相互平行地向所述绝缘膜的Y轴方向延长线延伸的一对导向部;
在所述绝缘膜上以及所述一对导向部之间的间隙内,通过沿着Y轴方向涂布液状的导电部件,形成将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由导电膜构成的跳线,其中,
所述导电膜的相对于所述绝缘膜的润湿性比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润湿性小,
所述跳线的Y轴方向的端部相对于所述一对导向部的端部中位于与所述绝缘膜相反侧的端部,位于所述绝缘膜侧,
通过在所述第二电极上设置所述一对导向部,由此在所述绝缘膜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段差部上也形成膜厚足够的所述跳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导向部分别与所述绝缘膜的Y轴方向端部抵接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导向部分别与所述绝缘膜的宽度方向端部抵接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上形成的所述一对导向部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高度比所述绝缘膜的高度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通过喷墨法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和所述导向部通过喷墨法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由与所述绝缘膜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由导电性透明部件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由透明基板构成,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由透明电极构成,
所述线路板构成触摸屏。
11.一种喷墨涂布装置,使用于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路板的制造方法中,该装置包括:
保持部,保持基板;
第一排出部,具有对所述基板排出含有导电粒子的液滴的头部;
移动装置,使所述第一排出部相对于所述基板相对移动;
定位部,测量被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基板上,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分别形成有隔开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且,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通过连接部相连,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夹着所述连接部而配置;
在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有覆盖至少包含所述第二电极端部的区域、以及所述连接部的绝缘膜;
在所述第二电极上形成有隔开的间隙比所述绝缘膜的宽度窄、且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导向部;
所述第一排出部相对于位置被所述定位部测量的所述基板相对移动的同时,将含有所述导电粒子的液滴涂布于所述绝缘膜上以及一对导向部之间的间隙内,由此形成将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相连的由导电膜构成的跳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具有对所述基板排出含有绝缘粒子的液滴的头部的第二排出部,
所述第二排出部相对于位置被所述定位部测量的所述基板相对移动的同时,将含有所述绝缘粒子的液滴涂布于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由此形成覆盖至少包含所述第二电极的端部的区域、以及所述连接部的绝缘膜。
CN201410138955.3A 2013-12-19 2014-04-08 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于该方法的喷墨涂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359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2219A JP6587376B2 (ja) 2013-12-19 2013-12-19 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布装置
JP2013-262219 2013-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5918A CN104735918A (zh) 2015-06-24
CN104735918B true CN104735918B (zh) 2018-12-11

Family

ID=53459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895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35918B (zh) 2013-12-19 2014-04-08 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于该方法的喷墨涂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87376B2 (zh)
KR (1) KR102170611B1 (zh)
CN (1) CN104735918B (zh)
TW (1) TW2015267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5298B2 (ja) * 2015-12-09 2018-10-1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0137078A1 (ja) 2018-12-27 2020-07-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伸縮性配線基板
CN113170576A (zh) 2019-01-21 2021-07-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伸缩性布线基板
JP7411452B2 (ja) 2020-03-05 2024-01-11 株式会社Fuji 回路形成方法
CN111669891A (zh) * 2020-05-25 2020-09-15 欧菲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3913A (zh) * 2009-06-12 2010-12-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形膜形成部件的制造方法、图形膜形成部件、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023746A (zh) * 2009-09-15 2011-04-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导电膜层叠部件、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429356A (zh) * 2011-02-21 2013-12-04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涂布方法以及涂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8798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process,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ed by the process, and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JP2007311778A (ja) * 2006-04-19 2007-11-29 Canon Inc 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該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回路基板および回路基板の製造装置
JP2010244120A (ja) * 2009-04-01 2010-10-28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製造方法
JP2011013725A (ja) * 2009-06-30 2011-01-20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JP5251820B2 (ja) * 2009-10-15 2013-07-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を作製するためのマトリックス型電極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69049A (ja) * 2010-09-27 2012-04-05 Alps Electric Co Ltd 電極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82400B2 (ja) * 2011-03-28 2015-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KR101415583B1 (ko) * 2011-12-16 2014-07-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3913A (zh) * 2009-06-12 2010-12-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形膜形成部件的制造方法、图形膜形成部件、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023746A (zh) * 2009-09-15 2011-04-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导电膜层叠部件、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429356A (zh) * 2011-02-21 2013-12-04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涂布方法以及涂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5918A (zh) 2015-06-24
JP6587376B2 (ja) 2019-10-09
TW201526738A (zh) 2015-07-01
JP2015119071A (ja) 2015-06-25
KR102170611B1 (ko) 2020-10-27
KR20150072317A (ko) 2015-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5918B (zh) 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于该方法的喷墨涂布装置
JP6640141B2 (ja) 異方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接続構造体
Zhong et al. Continuous patterning of copper nanowi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ing electrodes for use in flexible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CN106133668B (zh) 布线体以及布线基板
TWI360244B (en) Laminated structure,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CN102648446B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105468191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87893A (zh) 布线体、布线基板、触摸传感器以及布线体的制造方法
CN111610870A (zh) 触控面板
JP2014099570A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シートならびにスクリーン印刷版
TW202036987A (zh) 異向導電性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有異向導電性膜之連接構造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09643189A (zh) 印刷布线
TW201435697A (zh) 導電網格搭橋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JP2016126843A (ja) 機能性粒子配列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表示媒体
CN110471555A (zh) 配线基板、显示装置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TW201443725A (zh) 觸控螢幕及其製造方法
US20160231839A1 (en) Touchscreen using new type insulation par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491086B2 (ja) 導体組成物インク、積層配線部材、半導体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並びに、積層配線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2762026B (zh) 透明导电线路的构造及制造方法
JP6081187B2 (ja) 配線基板、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用電極基板
CN108845707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73319A (zh) 配线基板、位置输入装置、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面板以及配线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10291496A (zh) 布线体、布线基板和触摸传感器
JP2017163085A (ja) 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6877345B2 (ja) 導体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回路及び積層配線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