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5828B - 硅胶带式线缆加热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硅胶带式线缆加热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5828B
CN104735828B CN201410796686.XA CN201410796686A CN104735828B CN 104735828 B CN104735828 B CN 104735828B CN 201410796686 A CN201410796686 A CN 201410796686A CN 104735828 B CN104735828 B CN 104735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heater
damper ends
article
strap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966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5828A (zh
Inventor
詹姆斯·帕特里克·洛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utco LLC
Original Assignee
Tutco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tco LLC filed Critical Tutco LLC
Publication of CN104735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5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5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5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5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flexible
    • H05B3/56Heat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6Heater element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coupling elements or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94Assembling elongated conductors, e.g., splicing, etc.
    • Y10T29/49195Assembling elongated conductors, e.g., splicing, etc. with end-to-end orienting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胶带式加热器组件,其包括硅胶加热器电缆、导线和束线带连接件。加热器电缆包括电阻加热器线,所述电阻加热器线可选择地由玻璃纤维编织件包围,所述玻璃纤维编织件接着被硅胶绝缘体所包围。加热器电缆的每个端部包括整体模压束线带部分,其包括在导线与电阻线之间的接合连接件,能够在夹紧到所期望的结构时将加热器电缆组件的端部联接在一起。

Description

硅胶带式线缆加热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胶带式加热器线缆组件,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机构的带式加热器(band heater),以当应用到待加热的结构上时将带的端部联接在一起。
背景技术
带式加热器的使用在现有技术中是总所周知的,参见Graves的美国专利No.3,370,156。一种类型的带式加热器使用电阻加热,其中电阻加热线或加热器线缆装入在金属护套中。该金属护套与待加热的物品或材料或包括需要待加热的材料的结构接触。这些加热器通常被称为肚带、曲轴箱、压缩机或油底壳加热器,并通常用来加热制冷压缩机或空调系统压缩机。加热器可以使用标准软管夹或其它类型的夹紧装置,用来附接到压缩机。标准软管夹被切成两片,各片均附着到(例如焊接)加热器的金属护套的相对端部。将加热器装配到压缩机是通过接合该夹的两个端部并随后将组件拉紧在所选择的压缩机位置的周围来完成的。此类型的加热器构造也可以用来加热诸如桶和加热管等加热容器。
另一类型的带式加热器使用的是装入硅胶带中的电阻加热线缆。这些类型的带式加热器的实施例在Oshimo的美国专利No.6,557,620和Springer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No.8,581,157中公开。在这些类型的加热器中,用来将带的端部联接在一起的元件通常被整体模压(overmolded)到加热线缆,一些类型的结构与整体模压元件连接使用,以将端部联接在一起。通常,该结构是允许带式加热器被牢固地夹紧到待加热的结构的拉紧装置。
由Raychem制造的带式加热器使用束线带(zip ties)做为来将带的端部联接在一起的结构。此种带式加热器不像以上所描述的电阻线带式加热器,因为其使用由金属编织线缆和外绝缘件容纳的自调节半导体型材料,并使用接地线。此类型的加热线缆昂贵、受到温度和应用选择的限制并且可用功率有限。使用粘合剂和热缩管(heat shrink tubing)将连接到加热线缆端部的束线带元件夹持就位。使用的热缩管具有高强度以确保在加热线缆与束线带之间连接的整体性,但是此类型的管也非常昂贵。
束线带是用于固定物品和类似物的众所周知的连接器,参见www.zip-tie.com,作为这种束线带的实施例。尼龙线缆带在通常情况下包括条部分(tape section),所述条部分具有沿着一个方向倾斜的三角形齿状物。线缆带的头部包括具有柔性装置的狭槽,当该条插入时,该柔性装置不可逆转地沿这些齿状物的斜坡向上行进。棘爪接合这些齿状物的背面,以阻止条的移除。其它类型的使用钩紧固件和环紧固件,该带的一个端部具有钩,另外一个端部具有环。一个端部穿过在该带的头部中的狭槽并利用钩和环接合件固定到另一端部。其它的通过具有附加翼片也被认为是可释放或可再使用的,该附加翼片上具有上述的柔性装置。该翼片可以操作以使用柔性装置来使该带的齿状物脱离,从而允许该带的端部向后回缩穿过在该带的头部中的狭槽,以当被拉紧时释放由束线带所造成的张力。这些类型的带的实施例可以在http://www.alliance-express.com/standard-releasable-ties中查到。
现有技术的硅胶带式加热器在节约费用以及简化带的端部的连接方面还需要改进。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硅胶带式加热器,所述带式加热器生产成本低并且在连接和夹紧到待加热的结构的方面提供很大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硅胶带式加热器,所述带式加热器改进了当夹紧需要加热的结构时将带的端部连接在一起的方式。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通过使用束线带来制造硅胶带式加热器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改进使用硅胶带式加热器来加热媒介的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通过以下的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
本发明是对使用硅胶加热线缆组件的加热器的改进,其中线缆的端部连接在一起并被夹紧到用于加热目的的部件。线缆组件包括导线和束线带段,所述导线和所述束线带段允许加热线缆的端部联接在一起用于夹紧。
更具体地,硅胶加热器线缆组件包括:包括被包围在硅胶绝缘体中的电阻线的加热器线缆组件,加热器组件具有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组件还包括一对导线和在各导线的一个端部与电阻线的裸露端部之间的接合连接件,所述电阻导线从加热器线缆组件的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
束线带分成第一束线带段和第二束线带段,所述第一束线带段包括具有狭槽的头部端部和第一条部分,所述第二束线带段包括第二条部分。第一条部分和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被确定尺寸以允许所述导线穿过其中的开口。第一条部分附接到至少一个接合连接件(splice connection)以创建第一附接部分,第二条部分附接到至少另一个接合连接件以创建第二附接部分。
通过所附接的束线带段,第二束线带段的第二条部分可以穿过在第一束线带段的头部端部中的狭槽,以形成用于夹紧到用于加热的结构的已连接的加热器线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附接部分使用模制化合物(molding compound)附接,以形成整体模压部分。另一实施方式可以采用机械卷边(crimping)设置。
当使用整体模压时,各整体模压部分均可以由热缩管围绕,束线带段的条部分可以邻接线缆的表面或与它们重叠。
在整体模压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条部分被设置成使得接合连接件在条部分与待加热的结构/材料之间。此设置将条部分保持在线缆的被较少加热的一侧上,这延长了加热器组件的寿命。
为了使接合连接件和条部分的操作简单,第一条部分和第二条部分各均可以形成有台阶。台阶包括开口,导线穿过该开口。由于在条部分中的台阶,条部分不必折叠或弯曲以容纳导线,而当在条部分中没有台阶时条部分必须折叠或弯曲以容纳导线。
在整体压模实施方式中,各整体模压部分均包括模制化合物,所述模制化合物围绕加热器线缆部分、条部分的一部分和接合连接件。
束线带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束线带,包括那些可释放的束线带,从而如果期望的话,它们就可以重复使用。
加热器线缆还可以包括在电阻线与硅胶绝缘体之间定位的玻璃纤维编织件。
本发明还改进了带式加热器的使用,以加热结构和/或材料(例如压缩机)。与传统的带式加热器相比,本发明的带式加热器在这些类型的加热应用中时具有很多的优点。
本发明还包括制造硅胶带式加热器的方法。此方法提供具有电阻线和硅胶绝缘体的硅胶加热器线缆,所述硅胶加热器线缆具有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还提供一对导线。导线的各端部被卷边到各电阻线的各端部,以形成一对接合连接件。将其中具有开口的束线带段的条部分定位成邻近于在各线缆端部处的至少所述接合连接件,以及将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开口。将各条部分、各接合连接件、各导线以及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中的每一个附接在一起,以形成附接部分,以使束线带段可以用来将加热器线缆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在一起。附接可以通过整体模压或机械卷边而完成。各条部分均可以在开口的位置处具有台阶。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以下所描述的本发明的附图。
图1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硅胶加热器线缆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线缆的侧视示意图,其中绝缘体被移除以示出电阻线以及围绕该线的玻璃纤维编织件。
图3是将导线连接到图2的线的接合连接件。
图4示出图3的接合连接件,其中热缩管围绕该接合连接件。
图5A示出与图1的加热器线缆一起使用的一个类型的束线带。
图5B示出与图1的加热器线缆一起使用的另一个类型的束线带的一部分。
图6示出被设置成附接到接合连接件、导线和电阻线的一个束线带段的条部分。
图7示出图6的设置,其中整体模压件将连接件紧固在导线与加热器线缆之间。
图8示出另一种束线带段的构造。
图9示出图8的束线带段如何与导线接口。
图10示出附接到用于加热目的的表面的图1-7的实施方式。
图11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导线和加热器线缆使用在非卷边状态下的金属卷边来连接。
图12示出沿着图11的线XII-XII的剖视图。
图13示出沿着图11的线XIII-XIII的剖视图。
图14示出具有在其卷边状态下的金属卷边件的金属卷边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硅胶带式加热器领域的重大改进,包括加热器本身以及使用和制造它们的方法。通过使用本发明,在制造成本、易于使用和热传导改进方面均实现了提高。
本发明的带式加热器组件提供非常强大的绝缘的加热器带,其使用被分成两段的普通束线带来制造(节省超长束线带的成本)。该设计特别易于安装,因为其不必像现有技术的用于压缩机的带式加热器通常做的那样在结构的顶部上滑动。例如,本发明的带式加热器可以在压缩机吸入管线附接之后安装。
图1-7和9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示出具有硅胶绝缘体的硅胶加热器线缆10,其是工形钢的形状。硅胶绝缘体1围绕玻璃纤维编织件3,所述编织件3接着围绕电阻线5。应该理解的是电阻线5可以采取线(wire)的形式,所述线螺旋形地围绕在纤维中芯上,起到心轴的作用。在下文中,对于任一个实施方式,固体电阻线或在中芯上的螺旋形缠绕的线均称为“电阻线”。由于螺旋形缠绕的电阻线其本身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认为不必进行图示来理解此实施方式。事实上,在这些类型的带式加热器中所使用的任何类型的电阻线均适合于在这里使用。当通电时,电阻线产生热量,所述热量通过硅胶绝缘体传导到将与加热器线缆10的表面6接触的结构。
图2示出加热器线缆10的端部,其中一部分硅胶绝缘体被移除以暴露玻璃纤维编织件3和线5。一部分玻璃纤维编织件3被移除以产生用于接合到导线的裸线。
图3示出了在线5的暴露端部8与导线7之间的接合连接件9。如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金属卷边件(crimp)11被用来将线5的端部8机械地联接到导线7的端部。
在图4中,热缩管13可以用来围绕卷边件11和暴露的玻璃纤维编织件3,以使接合连接件牢固。
在图3和4中,玻璃纤维编织件3被示出与电阻线5和硅胶绝缘体1相接合。然而,编织件3可以省略,从而只有线5和硅胶绝缘体1被用于加热的目的。
此外,在图3中,当硅胶绝缘体1被移除时,玻璃纤维编织件3被示出围绕线5。然而,玻璃纤维编织件3还可以与硅胶绝缘体1一起移除,使得裸露的电阻线8从仍然覆盖电阻线5的硅胶绝缘体1的端部延伸。
参见图10,本发明的带式加热器组件使用束线带来将加热器线缆10的端部固定在一起,如图5a和5b中所示。这里,束线带被分成两段,第一束线带段21和第二束线带段23。段21包括具有狭槽27的头部端部25以及条部分29,所述条部分29用来附接到加热器线缆10的一个端部。
另一个束线带段23恰好包括具有一定长度的条部分31,以使条部分31的端部可以插入到头部端部的狭槽27中,用于将加热器线缆10的端部拉在一起,并将加热器线缆组件夹到用于加热的结构。应该理解的是,条部分包括接合在狭槽27中的齿状物,因为此构造在束线带的领域里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未示出该齿状物。
束线带段21和23中的每一个均分别地具有通孔或开口33和35。通孔33和35的尺寸被确定,以允许导线7穿过其中,从而加强各条部分29和31到各接合连接件9的附接。如以下所描述的那样,线7被拉动穿过在束线带段21中的孔33,然后被模压就位的事实,意味着需施加极大的拉力以将束线带拉松,因此,当束线带被拉动在例如压缩机壳体的给定结构上就位时,束线带可以提供所需要的强度。
参考图6,束线带段21的条部分29的端部37在41处抵靠端面39,参见图2,导线7延伸穿过在条部分29中的开口33。在图6中,应该理解,接合连接件9设置在条部分29与结构(未示出)之间,当带式加热器放置就位用于加热时,加热器线缆10会停留在所述结构上。以这种方式,带的加热部分邻接于该结构,这迫使热量朝向该结构移动,条部分29在加热操作过程中保持更冷。
一旦条部分29就位,条部分就可以被整体模压以将其夹持就位。此整体模压是众所周知的技术,并使用在其它的带式加热器中,从而为了理解本发明而不需要其细节。在图7中,整体模压层被示为43,具有束线带的接合连接件和条部分的加热线缆组件的整体模压部分使用附图标记45来识别。
通常,硅胶模制化合物被施加于组件的一侧并被挤压就位。此接着是模制化合物也被施加到相对侧。然后,硅胶模制化合物被挤压和加热,以使材料粘结到自身以及加热器线缆和接合连接件的部件。由于整体模压工艺是自动的,因此通常不需要从加热器线缆上清理模制化合物。整体模压工艺产生低轮廓模制件(low profile molding),其使带电部分绝缘并将模制化合物粘结到带式加热器和其自身。整体模压方法允许模制化合物在整体模压步骤的过程中粘结到其自身。这极大地增加了带式加热器组件的强度。一旦该材料固化,将难以将所固化的材料拉动穿过束线带段的狭槽27并且难以使带式加热器组件破裂。
如果期望,线缆组件的整体模压部分可以被另外的热缩管46所包围,这也在图7中示出。然而,加热器线缆组件正是使用具有其卷边件和热缩管13的接合连接件9以及包含通孔的束线带21时,功能最佳。还应该理解的是,对于接合连接件9,可以仅仅使用金属卷边件来将导线7与电阻线5的端部附接在一起,但是使用热缩管13确实改进了连接。
整体模压层43可以被修整以确定尺寸,使得其形状更类似于加热器线缆10的形状。这还有助于减少与带式加热器和容纳它的结构有关的任何匹配问题。
图7中所示出的组件还有用于束线带段23的条部分31。
当附接到接合连接件9时,条部分示出为相对平坦,然而,如在图8和9中示出的另一种束线带段23′,条部分可以预成型有台阶47。在此实施方式中,条部分31′具有通孔33′,台阶47产生于此通孔处。这意味着条部分不必弯曲或折叠以形成在图6中所示出的构造从而获得邻接的构造41。因此,导线7可以以更线性的方式延伸穿过如图9中所示出的通孔33′。图9也示意性地示出条部分如何可以重叠加热器线缆10,而不使用在图6中所示出的邻接连接件。为使附图更加清楚,接合连接件9和暴露的电阻线5的细节没有在图9中示出。
虽然束线带段21示出与在图6中的41处的加热器线缆10成邻接关系,但是条部分29可以定位成使其一部分重叠到硅胶绝缘体1上。与图7中所示出的整体模压件一致,整体模压件会在邻近条部分29终止处覆盖条部分29以及硅胶绝缘体1。
图10示出带式加热器在结构的表面49上就位的示意图,束线带23的条部分31延伸穿过在束线带段21的条部分29的头部25中的狭槽27。
在操作过程中,条部分31穿过狭槽27并被牵引,以将两个整体模压部分45拉在一起,并且牢固地将带式加热器夹紧到结构的表面49。
整体模压件只是用来将束线带段的条部分连接到加热器线缆和导线的一种方式,还可以使用机械卷边设置。此实施方式在图11-14中示出。对于这些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束线带段均附接到加热器线缆,以形成附接部分,而无论附接是使用整体模压件和模制化合物完成,或者附接是通过机械方式获得的。
图11示出加热器线缆10的组件、导线7和具有环绕的金属卷边件的接合连接件9。卷边件51围绕其硅胶绝缘体已被移除的加热器线5的一部分以及围绕其硅胶绝缘体1保持完整的加热器线缆10纵向地延伸。在此模式中,金属卷边件51未被卷边。
图12示出当其围绕硅胶绝缘体1时的金属卷边件51的剖面图。卷边件示出为处于未卷边状态下,其中具有两个自由端部53和55的大致方形的构造被弯曲以将束线带段21的条部分29固定就位。
图13示出围绕导线7的金属卷边件51、金属卷边件11和热缩管13。端部53和55示出为在部分卷边状态下,其中端部53和55在57处相遇。虽然用于端部53和55的57处示出为邻接关系时,卷边件的尺寸也可以被确定为使端部重叠。如在图13中所示出的待卷边的部件的横截面占据较小的面积,因为硅胶绝缘体1已被移除以允许接合连接件9被加工。因此,在卷边操作过程中发生金属卷边件51的更大变形,以使金属卷边件51被压抵在接合连接件9中使用的热缩管13的外表面以及从接合连接件9延伸的任何暴露导线7。
一旦金属卷边件51围绕硅胶绝缘体1和接合连接件区域两者就位,参见图12和13,则它就被机械地卷边,以使束线带段29固定到加热器线缆10、加热器线5、接合连接件9和导线7。金属卷边也可以迫使卷边件进入到由工形钢和硅胶绝缘体1所形成的凹部59中。如果期望,则卷边件可以被预成型以使其符合硅胶绝缘体的形状。
图14示出金属卷边部分61,所述金属卷边部分61在以下方面类似于整体模压部分45:为线缆提供更好的连接和用于将加热器线缆10紧固和夹紧到待处理的结构的方式。虽然未示出,但是围绕工字形硅胶绝缘体自身的卷边可能要求波形卷边件(ripple crimp)沿着在硅胶绝缘体的侧边内的凹痕延伸,以使金属不仅抵靠内侧壁(在绝缘体的侧壁中的U形底部)卷边,还抵靠从该U形底部突出的硅胶绝缘体的表面卷边。
虽然未在图12和13中示出,但是可以采用机械紧固来进一步将卷边件51附接到条部分29,这将超过仅通过卷边本身或获得的附接。例如,可以采用螺钉或其它紧固件将条部分和卷边件附接在一起。如果期望,也可以使用粘合剂。
进一步参考图12-14,特别是图14,金属卷边件51的使用可以通过不包括例如在图7中所示出的开口的条部分来完成。即,单独的或与另外的紧固(例如紧固件和/或粘合剂)相结合的卷边可以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致于当导线穿过在整体模压实施方式中的条部分中的开口时所获得的优点变得不再必要。因此,如图14中所示出的导线不会延伸穿过条部分,但会平行于其行进并在其下方延伸,如图14所示。
转向图10,完整的带式加热器组件被标号为100,并可在需要加热的各种实际应用中作为带式加热器使用。通常地,带式加热器用于压缩机,但可以容纳带式加热器组件100的任何结构均可以被使用以与用于加热的带式加热器组件100相接合。众所周知,加热方法为将组件100的导线7连接到适当的控制器和电源,以电阻的方式加热所述线5,所述线5接着通过将带式加热器组件100安装在其期望位置上,以加热需要进行加热的材料。
虽然示出了一个类型的束线带,任何一种类型的束线带均可以用来使得在一个端部上有条部分以及在另外一个端部上有开槽头部,从而一个端部可以被拉动穿过狭槽,以将带式加热器紧固在给定结构上。此束线带仅仅被分成两段,从而一段被使用在加热器线缆10的一个端部上,另一段被使用在加热器线缆10的另一端部上。段21和23的条部分29和31的宽度可以根据每个应用的要求而变化。条部分的宽度可以宽于或窄于加热器线缆10的宽度。然而,优选地,条部分的宽度与加热器线缆10的宽度相近,因为其使用导致整体模压部分45有更清洁的外观,以及涉及耗时和费钱的修整操作的费用更低。条部分可以比加热器线缆更细,但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以便能够形成用于导线的通孔。
带式加热器组件具有许多优点,这在以下进行讨论。
因为加热器线缆使用硅胶绝缘体,因此,在热量到达压缩机前,没有外金属护套传导热量。
没有与加热器连接的金属,例如,没有金属支撑件,则意味着不存在接地的要求,这降低了加热器组件的整体成本。
使用束线带意味着带式加热器组件安装简单。通过使用束线带将整体模压部分或卷边部分的端部联接在一起,带式加热器可以在针对容纳加热器的结构的必要工作完成之前、之中或之后安装。例如,当压缩机加热时,压缩机管道工作可以独立于带式加热器组件的附接而完成,以使带式加热器可以在管道工作之前、之后甚至在其过程中安装。
通过使用束线带段和在束线带的条部分中的通孔,获得额外的强度。此外,可以使用短的束线带并被分成两段,这降低了成本并还可以被固定就位,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允许带式加热器组件紧固在其期望的结构上。
带式加热器的端部位于束线带段的下方并因此位于在压缩机壳体侧边上。这将从束线带段中吸取热量以在运转过程中将其保持更冷。
因为使用束线带,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束线带,包括那些可重复使用的和那些不可以重复使用的。可重复使用性的特点意味着如果在安装带式加热器组件的过程中出现故障,则带式加热器组件就可以移除以修正错误并再次安装。
当玻璃纤维编织件用来围绕电阻线时,内部的玻璃纤维编织件在整个硅胶表面向外传递热量,增加了绝缘强度的寿命。当硅胶老化时,此编织件将额外地允许更低的表面温度、因此热量损失较少以及向最终附接物品的热传递更好。
另外的优点在于加热器线缆的对称形状。由于在加热器线缆的两侧均有平坦表面,在产生整体模压部分或卷边部分时可以采用任何一个平坦表面。相反,Springer等人专利的“Ω(ohm)”形的加热器线缆仅仅在加热结构时在一个取向上应用。
因此,本发明公开了满足以上所提出的每一个本发明的目标的优选实施方式,并提供了改进的新型硅胶带式加热器、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以设想来自本发明的教导的各种改变、修正和变更,而不背离其本来的精神和范围。应该注意,本发明仅受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条款限制。

Claims (19)

1.一种硅胶带式加热器线缆组件,其包括:
加热器线缆组件,其包括被包围在硅胶绝缘体中的电阻线,所述加热器线缆组件具有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
一对导线;
接合连接件,其在各导线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电阻线的裸露端部之间,所述电阻线从所述加热器线缆组件的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
束线带,其分成第一束线带段和第二束线带段,所述第一束线带段包括具有狭槽的头部端部和第一条部分,所述第二束线带段包括第二条部分,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被确定尺寸以允许所述导线穿过其中的开口,所述第一条部分附接到至少一个接合连接件以创建第一附接部分,所述第二条部分附接到至少另一个接合连接件以创建第二附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束线带段的所述第二条部分可以穿过在所述第一束线带段的所述头部端部中的所述狭槽,以形成用于夹紧到用于加热的结构的已连接的加热器线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附接部分使用模制化合物附接,以形成整体模压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整体模压部分包括第一整体模压部分和第二整体模压部分,所述第一整体模压部分和所述第二整体模压部分各由热缩管所包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均邻接所述加热器线缆的端部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均邻接所述加热器线缆的端部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条部分整体模压在所述接合连接件上,以使所述接合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条部分与由所述组件加热的所述结构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条部分整体模压在所述接合连接件上,以使所述接合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条部分与由所述组件加热的所述结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形成有台阶,以促进在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中的所述附接和所述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分别重叠所述加热器线缆的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的端部分别重叠所述加热器线缆的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金属卷边件用来形成所述第一附接部分和所述第二附接部分,所述金属卷边件卷边所述条部分、所述加热器线缆和用于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中的每一个的所述接合连接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各整体模压部分均包括模制化合物,所述模制化合物围绕所述加热器线缆的一部分、所述条部分的一部分和所述接合连接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束线带段的所述头部端部被构造成可释放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束线带段的所述条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玻璃纤维编织件定位在所述电阻线与所述硅胶绝缘体之间。
14.一种硅胶带式加热器线缆组件,其包括:
加热器线缆组件,其包括被包围在硅胶绝缘体中的电阻线,所述加热器线缆组件具有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
一对导线;
接合连接件,其在各导线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电阻线的裸露端部之间,所述电阻线从所述加热器线缆组件的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
束线带,其分成第一束线带段和第二束线带段,所述第一束线带段包括具有狭槽的头部端部和第一条部分,所述第二束线带段包括第二条部分,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被确定尺寸以允许所述导线穿过其中的开口,所述第一条部分附接到至少一个接合连接件以创建第一附接部分,所述第二条部分附接到至少另一个接合连接件以创建第二附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束线带段的所述第二条部分可以穿过在所述第一束线带段的所述头部端部中的所述狭槽,以形成用于夹紧到用于加热的结构的已连接的加热器线缆;
其中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形成有台阶,以促进所述附接部分的形成,每个台阶均包括在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中的开口。
15.一种使用硅胶带式加热器线缆组件加热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加热器线缆组件,所述加热器线缆组件包括被包围在硅胶绝缘体中的电阻线,所述加热器线缆组件具有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
提供一对导线;
提供接合连接件,所述接合连接件在各导线的一个端部和所述电阻线的裸露端部之间,所述电阻线从所述加热器线缆组件的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
提供束线带,所述束线带分成第一束线带段和第二束线带段,所述第一束线带段包括具有狭槽的头部端部和第一条部分,所述第二束线带段包括第二条部分,所述第一条部分和所述第二条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被确定尺寸以允许所述导线穿过其中的开口,所述第一条部分附接到至少一个接合连接件以创建第一附接部分,所述第二条部分附接到至少另一个接合连接件以创建第二附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束线带段的所述第二条部分可以穿过在所述第一束线带段的所述头部端部中的所述狭槽,以形成用于夹紧到用于加热的结构的已连接的加热器线缆。
16.一种制造硅胶带式加热器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具有电阻线和硅胶绝缘体的硅胶加热器线缆,所述硅胶加热器线缆具有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
提供一对导线;
将各所述导线的端部和各所述电阻线的端部卷边在一起,以形成接合连接件;
将在其中具有开口的束线带段的条部分定位成邻近于在各线缆端部处的至少所述接合连接件,以及将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开口;
将各所述条部分、各所述接合连接件、各所述导线以及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中的每一个附接在一起,以形成附接部分,以使所述束线带段可以用来将所述加热器线缆的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连接在一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接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使用模制化合物以形成作为所述附接部分的整体模压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接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使用金属卷边件以将各所述条部分和各所述接合连接件附接到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中的每一个。
19.一种制造硅胶带式加热器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具有电阻线和硅胶绝缘体的硅胶加热器线缆,所述硅胶加热器线缆具有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
提供一对导线;
将各所述导线的端部和各所述电阻线的端部卷边在一起,以形成接合连接件;
将在其中具有开口的束线带段的条部分定位成邻近于在各线缆端部处的至少所述接合连接件,以及将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开口;
将各所述条部分、各所述接合连接件、各所述导线以及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中的每一个附接在一起,以形成附接部分,以使所述束线带段可以用来将所述加热器线缆的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连接在一起;
其中各所述条部分具有台阶,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台阶处。
CN201410796686.XA 2013-12-20 2014-12-18 硅胶带式线缆加热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Active CN104735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136,035 US9408257B2 (en) 2013-12-20 2013-12-20 Silicone band cable heater assembly, method of making and method of use
US14/136,035 2013-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5828A CN104735828A (zh) 2015-06-24
CN104735828B true CN104735828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401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96686.XA Active CN104735828B (zh) 2013-12-20 2014-12-18 硅胶带式线缆加热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08257B2 (zh)
CN (1) CN104735828B (zh)
CA (1) CA287539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9156B2 (en) 2014-08-08 2018-07-31 Tutco, Llc Conduit ready electric belly band heater using single housing and method of use
US10234350B1 (en) * 2016-10-18 2019-03-19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Appliance hose ballooning/failure detector loop
US10952284B2 (en) 2018-07-19 2021-03-16 Schluter Systems L.P. Heating cable
US11497382B1 (en) 2020-04-27 2022-11-15 Canon U.S.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doscopic image orientation control
EP3967674A1 (en) 2020-09-11 2022-03-16 Precirix N.V. Reactions of radioactive compounds facilitated by a solid phase
CN112863738B (zh) * 2020-12-31 2022-12-13 株洲菲斯罗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焊接线材、其制作方法及其与pcb板的焊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7623C1 (de) * 1982-07-23 1983-10-27 Bosch-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7000 Stuttgart Anschlußeinrichtung für einen, vorzugsweise perlenisolierten Strahlungsheizkörpe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Backofenheizung
EP0716558A2 (en) * 1994-12-07 1996-06-12 Ngk Insulators, Ltd.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electric heat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694582A (zh) * 2004-03-03 2005-11-09 塔特科公司 用热缩管的接合连接装置和金属包皮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70156A (en) 1965-03-29 1968-02-20 H W Tuttle & Company Contact heater construction
US6557620B2 (en) 2001-02-07 2003-05-06 The Japan Steel Works, Ltd. Attachment apparatus for heater
US8581157B2 (en) * 2009-06-19 2013-11-12 Backer Ehp Inc. Band heater systems and assembly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7623C1 (de) * 1982-07-23 1983-10-27 Bosch-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7000 Stuttgart Anschlußeinrichtung für einen, vorzugsweise perlenisolierten Strahlungsheizkörper, insbesondere für eine Backofenheizung
EP0716558A2 (en) * 1994-12-07 1996-06-12 Ngk Insulators, Ltd.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electric heat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694582A (zh) * 2004-03-03 2005-11-09 塔特科公司 用热缩管的接合连接装置和金属包皮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81652A1 (en) 2015-06-25
CA2875390A1 (en) 2015-06-20
US9408257B2 (en) 2016-08-02
CN104735828A (zh) 2015-06-24
CA2875390C (en) 201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5828B (zh) 硅胶带式线缆加热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US7364478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d connecting wire
US7230214B2 (en) Metal sheathed heater using splice connection assembly with heat shrinkable tubing, and method of use
CN103180654B (zh) 可加热介质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21931B (zh) 连接结构体、连接器、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电线连接结构体以及电线
CN101685948B (zh) 用于保持电缆线束形状的方法和部件
JP5669297B2 (ja) 端子の接合方法
US20150329069A1 (en) Conductor harness assemby having a flexible sheath
CN103998845B (zh) 用于可加热的介质管道的可至少部分加热的管道连接器和具有该管道连接器的组装介质管道
CA2016862A1 (en) Expanded elastic sleeve with wound internal support for electric cable joints and sealing ends
CN107735908B (zh) 带模塑部的电线以及带模塑部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03180653A (zh) 可加热介质管
US2436984A (en) Electrical cable
EP353655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wire, and electrical wire
US6889740B1 (en) Machine for forming tubular containers
JP2009505016A (ja) 高圧/高温ホース用の末端部
US20100146786A1 (en) Method of stranded electrical wire connection
US20180283253A1 (en) Tubing comprising a connector as well as a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tubing
EP3203594B1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chaffing between a linear detector cable and a protective outer sheath
RU2623107C2 (ru)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ый кабель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HU225935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utside armoured rubber hose
KR100191693B1 (ko) 가요성 호스용 전기 접지부와 그 제조방법
EP0235959B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tube assembly
JP4155570B2 (ja)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の融着接続部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CN109116546B (zh) 一种封装蛇骨与编织管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