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4569A -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4569A
CN104734569A CN201510113375.3A CN201510113375A CN104734569A CN 104734569 A CN104734569 A CN 104734569A CN 201510113375 A CN201510113375 A CN 201510113375A CN 104734569 A CN104734569 A CN 104734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hamber
protector
ree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33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云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Tiany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Tiany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Tiany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Tiany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133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45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4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45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1/00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 H02P1/16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arting dynamo-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 H02P1/42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arting dynamo-electric mo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for starting an individual single-phase induction mo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02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having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0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dynamo-electric motors
    • H02H7/085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dynamo-electric motors against excessive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Abstract

一种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属于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腔内构成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第一和第二插脚;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设在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内;壳盖,与壳体配合,特点:第一插脚簧片上延伸有插片,壳盖上开设插片孔、第一和第二插脚孔及保护器插脚孔;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底壁上构成一对底壁顶突、前和后腔壁上构成侧壁顶突,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下部支承在一对底壁顶突上、前侧与前腔壁上的侧壁顶突接触、后侧与后腔壁上的侧壁顶突接触。节能效果好,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简化模具结构;防止电气短路;装配效率高。

Description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实质上为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和保护器,是将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与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也称过载保护器,以下同)集合在一起的既具有辅助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又兼有对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并且还能体现优异的节能效果的电器装置。因为如业界所知:由于常见的制冷压缩机电机为小功率单相交流电机,因而在起动时需要起动器辅助起动,而当压缩机进入正常运行的状态后需要由过载保护器实施保护,具体而言,由过载保护器确保制冷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载情形时断开电源而藉以避免压缩机产生过热并引起损坏。
以往通常将制冷压缩机的起动器和过载保护器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即起动器和过载保护器作为各自独立的电气组件连接于制冷压缩机的电气线路中,其中,在起动器上设计有三个插孔,藉由该三个插孔与制冷压缩机上的由三个导体杆构成的压缩机标准接口(业界习惯称“三线柱”)插配,而过载保护则以独立的状态封装于胶木盒中,并且通过一个过渡接线盒或者与起动器上的接线端子连接后再接入制冷压缩机的电气线路。由于过载保护器与制冷压缩机的电气线路连接的工作需要在使用压缩机的电气产品生产过程中由工人以手工作业方式完成,因而手工接线容易造成诸如插接位置有失正确、松紧程度难以把握和连接不到位之类的弊端,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装配效率,并且过多的接插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得以克服上述分体式的起动器与过载保护器的弊端的将起动器与过载保护器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2606490Y(电机起动、保护器)、CN2606491Y(一体式电机起动、保护器)和CN2664280Y(改进结构的电机起动器),等等。
在前述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的先有技术信息体系中,较为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581043C推荐的“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该专利方案既实现了一体式带来的生产效率高、可靠性好、结构紧凑以及经济廉价即成本低,又能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功耗即起动器的功耗从3W左右的正常功耗降低为1.5W左右的极低的功耗而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但是前述CN100581043C的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依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尽管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底部的两侧与顶突接触可显著缩小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壳体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内的支承面积,进而得以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显著缩小,例如重量从35-40g减轻至15-16g,但是由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圆周方向的侧缘(本申请人将其定义为前后侧缘)仍需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前后腔壁大面积接触,因而不足以体现更为极致的节能效果,具体表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仍是偏大的,并且重量仍是偏重的。因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完成起动后达到居里点临界温度为140℃,如果其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壁的接触面大,那么散热量增加,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功率消耗增加。因为接触面大,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热量被壳体即被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传递造成热量损耗。从理论上讲,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前后腔壁上也构成支承壁并且在支承壁上构成顶突可以弥补前述欠缺而得以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重量得以进一步减轻并且使节能效果体现到极致的程度,但是经本申请人的反复实验表明这一思路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方面会对前述第一、第二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挟持配合产生干涉情形,另一方面因过度侵占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宽度方向的空间而使起动器的安装造成麻烦;其二,由于构成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两端的一对支承壁自身的结构相对复杂,因而导致用于制造壳体的模具相对复杂;其三,由于顶突形成于支承壁上,因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底部即底面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底面之间的距离为支承壁的高度与顶突高度之和,于是,出现了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过度抬高的情形,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上部探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并且探出部分需由壳盖上的足够的隆起腔补偿(探出部分探入到隆起腔内),一方面增加了壳盖的复杂程度,并且使壳盖的隆起腔的深度(也可称高度)显著增大,另一方面增大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与隆起腔的接触面积,再一方面为了确保第一、第二插脚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两侧表面的居中位置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可靠挟持而必须将第一、第二插脚的位置向上挪移,使第一、第二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壁的支承点(与腔壁支承接触的部位)向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上部腔口挪移,从而对整个起动器的安装稳定效果产生影响,例如第一、第二插脚存在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挣脱之虞,进而导致第一、第二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电气接触失败。当然,通过增大壳体在高度方向的尺寸而藉以加深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深度可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整体位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内并且可以弥补前述不利因素,但是如此设计会显著增大壳体的体积,即产生顾此失彼的问题;其四,由于第一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一侧表面接触的第一插脚簧片(专利称第一弹簧片)以及第二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另一侧表面接触的第二插脚簧片(专利称第二弹簧片)均以一字形的状态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表面接触,即第一、第二插脚簧片既彼此横向并行又相互充分对应,于是当电火花产生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会产生诸多裂纹,因其相对两侧面上仍被相对应的第一、第二插脚簧片弹性支持住,并且被弹性支持住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破裂(碎裂)部分继续稳定地被夹住在原有位置,而余下的碎片散开,因此电源继续通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被弹性支持住的残余部分,从而引起这些残余部分及其与之相关的第一、第二插脚簧片互相熔化,接着产生一种呈现一定的导电率的合金,其结果是:在第一、第二插脚之间形成电气短路,电气短路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速了非正常热量的产生,于是极有可能迫使器件出现进一步的故障,例如引起壳体软化变形等等。
就上述CN100581043C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而言,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固定座上仅构成有供弹簧片以及插脚(专利称第一接脚)容纳的插脚腔,因而当弹簧片以及插脚容纳于插脚腔内后,固定座对弹簧片以及插脚的定位效果是脆弱的,于是一旦出现松动性位移,那么会影响弹簧片上的动触点与插脚上的静触点之间的电气接触或断开效果。其二,由于构成于固定座上的电热丝腔仅供容纳电热丝,因而对电热丝不具有限位效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会出现起拱情形,影响双金属片与其整体贴触的效果。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继而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试验中心进行了模拟试验以及相关的测试,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缩小作为起动器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与构成于壳体上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壁相接触的接触面积防止热量因热传递损失而藉以缩小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节约材料并且降低能耗、有利于避免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侧缘相接触的顶突过度侵占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的空间而藉以确保第一、第二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对应两侧表面的配合效果以及确保安装的便捷效果、有益于摒弃用于构建顶突的支承壁而藉以简化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结构并且简化用于制造壳体的模具结构、有便于避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探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上部腔口而藉以确保构成起动器的结构体系的所有部件的安装稳定效果以及电气接触效果和有便于显著优化第一插脚的第一插脚簧片以及第二插脚的第二插脚簧片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对应两侧的电气接触方式而藉以保障在电火花产生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遭破裂后的碎裂部分不被第一、第二插脚簧片夹持进而避免在第一、第二插脚之间形成电气短路并且有效地保护壳体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增进单相电机保护器的固定座的结构合理性而藉以对动触头簧片以及静触点簧片起到良好的定位效果、有利于方便地将保护器插脚、动触头簧片安装于固定座上并且确保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电气接触或断开效果和有益于是改善对电热丝的限定效果而藉以避免电热丝出现起拱现象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包括一壳体,在该壳体的壳体腔内并且位于壳体腔的左端的位置围隔构成有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而在壳体腔的右端的位置围隔构成有一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一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该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包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一第一插脚和一第二插脚,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以纵向状态设置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内,第一插脚的下部插置在构成于壳体腔内的并且与外界相通的第一插脚腔内,在该第一插脚上并且朝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方向延伸有一第一插脚过渡片,在该第一插脚过渡片上并且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左侧表面的位置构成有第一插脚簧片,该第一插脚簧片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左侧表面接触,第二插脚的下部插置在构成于壳体腔内的并且同样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插脚腔内,在该第二插脚上并且同样朝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方向延伸有一第二插脚过渡片,在该第二插脚过渡片上并且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右侧表面的位置构成有第二插脚簧片,该第二插脚簧片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右侧表面接触;一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该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设置在所述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内,并且通过构成于所述壳体腔内的保护器插脚腔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电气连接;一壳盖,该壳盖在对应于所述壳体腔的腔口的位置与所述壳体相配合并且对所述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以及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蔽护,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插脚簧片上并且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延伸有一插片,在所述的壳盖上开设有一插片孔、一第一插脚孔、一第二插脚孔和保护器插脚孔,插片孔与所述的插片相对应,第一插脚孔与所述的第一插脚相对应,第二插脚孔与所述的第二插脚相对应,保护器插脚孔与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相对应,其中:所述插片插入插片孔并且探出所述壳盖背对所述壳体腔的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插脚的上部插入第一插脚孔并且探出壳盖背对壳体腔的一侧的表面,第二插脚的上部插入第二插脚孔并且探出壳盖背对壳体腔的一侧表面,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与保护器插脚孔相配合;在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底壁上以横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字形的一对底壁顶突,该对底壁顶突既彼此间隔又相互保持前后并行,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前腔壁和后腔壁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沿着前腔壁和后腔壁的高度方向各以纵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前腔壁和后腔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同样呈∧字形的一侧壁顶突,该前腔壁和后腔壁上的侧壁顶突分别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底壁顶突的两侧,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下部支承在所述的一对底壁顶突上,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前侧与前腔壁上的侧壁顶突接触,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后侧与后腔壁上的侧壁顶突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插脚簧片有一对,并且该对第一插脚簧片以八或V字形的形态构成于所述的第一插脚过渡片上;所述的第二插脚簧片有一对,并且该对第二插脚簧片以八或V字形的形态构成于所述的第二插脚过渡片上,其中:第一、第二插脚簧片彼此形成十字形交错的位置关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壳盖朝向所述壳体体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位置构成有一拱形腔,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上部探入该拱形腔内,并且在该拱形腔的腔底壁上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的壳盖顶突,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上部与该壳盖顶突接触。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壳体的壳体底壁上并且背对所述壳体腔的一侧构成有一凸起于壳体底壁的表面的圆形栈圈,并且在对应于该圆形栈圈内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第二插孔和一第三插孔,第一插孔与所述保护器插脚腔相对应并且使该保护器插脚腔与外界相通,第二插孔与所述的第二插脚腔相对应并且使该第二插脚腔与外界相通,第三插孔与所述的第一插脚腔相对应并且使该第一插脚腔与外界相通,以及藉由第一插孔而使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三线柱中的其中一个三线柱电气连接,藉由第二插孔而使所述第二插脚的下部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三线柱中的另一个三线柱电气连接,藉由第三插孔而使所述第一插脚的下部与制冷压缩机的三线柱中的再一个三线柱电气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壳体的前侧外壁和后侧外壁上各构成有一壳体搭扣,并且位于壳体的前侧外壁上的壳体搭扣的位置是与位于壳体的后侧外壁上的壳体搭扣的位置相错开的,在所述壳盖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体搭扣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壳盖卡脚,该壳盖卡脚与壳体搭扣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壳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的腔口的位置围绕腔口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口的表面的壳盖定位柱,而在所述的壳盖上并且在对应于壳盖定位柱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壳盖定位柱的数量相等的定位柱配合孔,该定位柱配合孔与壳盖定位柱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左腔壁朝向右腔壁的一侧的壁体上构成有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插脚的第一插脚过渡片的一对过渡片支承座,在该对过渡片支承座上各构成有一过渡片支承台阶,第一插脚过渡片搁置在过渡片支承台阶上,在所述壳盖朝向所述壳体腔的一侧构成有一过渡片限位脚,该过渡片限位脚在壳盖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插脚过渡片朝向上的一侧相对应并且与插脚过渡片接触。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包括基座、固定座、双金属片、电热丝、第一、第二保护器插脚、动触头簧片和顶杆,基座构成有一基座腔,并且该基座以其基座腔朝向下的状态容纳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内,在基座腔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顶杆座,在顶杆座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与外界相通的顶杆让位孔,并且在基座腔的腔口的部位围绕基座腔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台阶座,固定座朝向基座的一侧构成有一基座配合腔,藉由该基座配合腔而将固定座套置在基座上,在固定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顶杆通孔,该顶杆通孔与所述的顶杆让位孔相对应,在固定座上并且在背对基座配合腔的一侧构成有一插脚簧片配合槽、一动触头簧片配合槽、一保护器插脚孔、一插脚簧片定位凸缘和一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双金属片搁置在所述双金属片台阶座上,并且该双金属片背对电热丝的一侧的边缘部位与设置在双金属片台阶座上的双金属片支承圈接触,电热丝对应于双金属片的上方,并且在与双金属片相接触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基座腔内,在该电热丝的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该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在依次途经所述基座和所述固定座后与所述第二保护器插脚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该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同样在依次途经基座和固定座后与所述动触头簧片电气连接,第一保护器插脚探出固定座的侧部并且插入于构成于所述壳体腔内的所述保护器插脚腔内,与所述制冷压缩机电机电气连接,在该第一保护器插脚的上部并且朝向插脚簧片配合槽的方向延伸有一静触点簧片,该静触点簧片与插脚簧片配合槽相配合,在该静触点簧片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插脚簧片定位凸缘的位置开设有一静触点簧片定位孔,该静触点簧片定位孔套置在插脚簧片定位凸缘上,在静触头簧片的另一端并且在朝向动触头簧片的一侧固定有一静触点,第二保护器插脚的上部插入所述的保护器插脚孔内并且探出所述壳盖背对所述壳体腔的一侧的表面,而第二保护器插脚的下部插入所述的保护器插脚孔内,动触头簧片在对应于所述静触点簧片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相配合,在该动触头簧片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的位置开设有一动触头簧片孔,该动触头簧片孔套置在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上,在动触头簧片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杆通孔的位置构成有一顶杆顶推致动凸缘,该顶杆致动凸缘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顶杆,动触头簧片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静触点的位置固定有一动触点,顶杆的下端支承在双金属片的中央位置,而顶杆的上端在依次途经所述顶杆让位孔和顶杆通孔后在对应于所述顶杆顶推致动凸缘的下方的位置与顶杆顶推致动凸缘相配合,其中:所述静触点簧片朝向上的一侧以及所述动触头簧片朝向下的一侧由所述壳盖限定。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腔内并且围绕基座腔的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壁表面的一组电热丝配合座,在该组电热丝配合座上各构成有一电热丝挽留腔,所述的电热丝与电热丝挽留腔相配合,并且在所述基座的顶壁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而在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与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相对应,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与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相对应,所述电热丝的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和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后探入到所述保护器插脚孔内并且与所述第二保护器插脚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的所述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后探入到所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并且与所述动触头簧片电气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的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杆让位孔的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凹陷于顶壁表面的支承凸缘配合凹坑,而在所述基座配合腔的腔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的位置构成有固定座支承凸缘,该固定座支承凸缘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相配合;在所述壳盖朝向所述壳体腔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限位块和一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在壳盖上的位置与所述静触点簧片相对应并且与静触点簧片接触,第二限位块在壳盖上的位置与所述动触头簧片背对静触点簧片的一侧相对应并且与动触头簧片接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底壁上以横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字形的一对底壁顶突,而在前腔壁和后腔壁上并且在相向一侧的对应位置各构成有凸起于前后腔壁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与底壁顶突相同的一侧壁顶突,因而能使设置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内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下部及前后侧分别与腔底壁、前腔壁及后腔壁的接触面积显著缩小,不仅可以防止热量因热传递损失而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功耗减小到1W以下,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而且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至10g以下,具有显著节约资源的长处;之二,由于底壁顶突和侧壁顶突的结构合理,因而能避免过度侵占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宽度和高度方向的空间,不仅可以确保第一、第二插脚簧片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对应两侧的配合效果,而且能够满足方便安装的要求;之三,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用于构建底壁顶突的支承壁,因而简化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结构,进而简化了用于制造壳体的模具结构;之四,由于底壁顶突、侧壁顶突的体积小至忽略不计,并且由于底壁顶突和侧壁顶突的共存,因而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得以缩小而避免了其上部过度探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上部腔口,不仅使构成于壳盖上的拱形腔得以浅辟化,而且使构成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的结构体系的所有部件的安装及电气接触效果得以充分体现;之五,由于将第一、第二插脚簧片彼此形成十字形交错的位置关系,因而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碎裂时不会出现碎裂部分被夹住的情形,既可防止电气短路,又能避免壳体受热变形乃至损毁;之六,由于在壳盖上开设了分别供第一插脚过渡簧片上的插片、第一插脚的上部、第二插脚的上部和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的保护器插脚插配的插片孔、第一、第二插脚孔和保护器插脚孔,因而不仅可以提高装配效率,而且能够保障插片以及插脚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此外,由于在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的固定座的上部构成有插脚簧片定位凸缘和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因而能分别起到对静触点簧片以及动触头簧片的可靠定位作用;由于第一保护器插脚的静触点簧片、动触头簧片以及第二保护器插脚分别在对应于固定座上的插脚簧片配合槽、动触头簧片配合槽以及保护器插脚孔的位置方便而快捷地安装于固定座上,因而既可提高安装效率,又能确保动、静触头之间的可靠的电气接触或断开效果;由于在基座的基座腔内构成有电热丝配合座,因而当电热丝与电热丝配合座上的电热丝挽留腔配合后不会出现起拱现象,使双金属片的整体受热效果得以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状态的壳体的仰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壳盖的仰视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的立体组装结构图。
图5为图4所示状态的基座的仰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在该图1中示出了属于本发明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的结构体系的一壳体1,该壳体优选采用塑料模制成型(下面将要提及的壳盖4同例),在该壳体1的壳体腔11内并且位于壳体腔11的左端的位置围隔构成有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而在壳体腔11的右端的位置围隔构成有一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13;一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2,该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2包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一第一插脚22和一第二插脚23,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以纵向状态设置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内,第一插脚22的下部插置在构成于壳体腔11内的并且与外界相通的第一插脚腔111内,在该第一插脚22上并且朝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方向延伸有一第一插脚过渡片221,在该第一插脚过渡片221上并且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左侧表面的位置构成有第一插脚簧片2211,该第一插脚簧片2211与前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左侧表面接触(电气接触),第二插脚23插置在构成于壳体腔11内的并且同样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插脚腔112内,在该第二插脚23上并且同样朝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方向延伸有一第二插脚过渡片231,在该第二插脚过渡片231上并且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右侧表面的位置构成有第二插脚簧片2311,该第二插脚簧片2311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右侧表面接触(电气接触);一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该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设置在前述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13内,并且通过构成于壳体腔11内的与外界相通的保护器插脚腔113而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电气连接;一壳盖4,该壳盖4在对应于壳体腔11的腔口的位置与前述壳体1相配合并且对前述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2以及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蔽护。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的第一插脚簧片221上并且朝向前述壳盖4的一侧(图1所示位置状态朝向上的一侧)延伸有一插片2212,在壳盖4上开设有一插片孔41、一第一插脚孔42、一第二插脚孔43和保护器插脚孔44,插片孔41与前述的插片2212相对应,第一插脚孔42与前述的第一插脚22相对应,第二插脚孔43与前述的第二插脚23相对应,保护器插脚孔44与前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相对应(具体而言与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的第一保护器插脚35相对应),其中:插片2212插入插片孔41并且探出壳盖4背对前述壳体腔11的一侧的表面(即伸展到壳盖4的上部,以下同),第一插脚22的上部插入第一插脚孔42并且探出壳盖4背对壳体腔11的一侧的表面,第二插脚23的上部插入第二插脚孔43并且探出壳盖4背对壳体腔11的一侧表面,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与保护器插脚孔44相配合,具体而言,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的第二保护器插脚36插入该保护器插脚孔44内,并且探出壳盖4背对壳体腔11的一侧;在前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腔底壁上以横向状态(自左向右的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字形的一对底壁顶突121,该对底壁顶突121既彼此间隔又相互保持前后并行(具体见图1的示意),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前腔壁和后腔壁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沿着前腔壁和后腔壁的高度方向各以纵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前腔壁和后腔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同样呈∧字形的一侧壁顶突122,该前腔壁和后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分别对应于一对底壁顶突121的两侧(即前侧和后侧),前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下部支承在一对底壁顶突121上,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前侧与前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接触,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后侧与后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接触。优选地,一对底壁顶突121的长度大体上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厚度相等或者略大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厚度。
由图1所示,前述的第一插脚簧片2211有一对,并且该对第一插脚簧片2211以八或V字形的形态构成于前述的第一插脚过渡片221上;同样,前述的第二插脚簧片2311有一对,并且该对第二插脚簧片2311以八或V字形的形态构成于前述的第二插脚过渡片231上,其中:第一、第二插脚簧片2211、2311彼此形成十字形交错的位置关系。
前述的将第一、第二插脚簧片2211、2311彼此形成十字形交错的位置关系的积极意义如下:当产生电火花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会产生诸多裂纹,其相对侧面即其左侧面和右侧面的第一插脚簧片2211和第二插脚簧片2311不会产生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碎裂部分弹性支持的情形,确保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破裂(碎裂)部分全面脱落散开,即不再存在已有技术那样的被第一、第二插脚簧片2211、2311共同夹住碎片的情形,避免了已有技术中的碎裂部分及其与之相关的第一、第二插脚簧片互相熔化的现象,第一、第二插脚22、23之间不会出现电气短路,杜绝非正常热量的产生,可避免器件的进一步故障例如避免壳体1受热软化变形。
在前述壳盖4朝向壳体体11的一侧(图1所示位置状态朝向下的一侧也即图3所示位置状态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位置构成有一拱形腔45,前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上部探入该拱形腔45内,并且在该拱形腔45的腔底壁上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的壳盖顶突451,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上部与该壳盖顶突451接触,壳盖顶突451的作用与前述的底壁顶突121以及侧壁顶突122相同。
请参见图2并且继续结合图1,在前述的壳体1的壳体底壁上并且背对壳体腔11的一侧构成有一凸起于壳体底壁的表面的圆形栈圈14,并且在对应于该圆形栈圈14内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第二插孔15a、15b和一第三插孔15c,第一插孔15a与前述保护器插脚腔113相对应并且使该保护器插脚腔113与外界相通,第二插孔15b与前述的第二插脚腔112相对应并且使该第二插脚腔112与外界相通,第三插孔15c与前述的第一插脚腔111相对应并且使该第一插脚腔111与外界相通,以及藉由第一插孔15a使前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的前述第一保护器插脚35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三线柱中的其中一个线柱电气连接,藉由第二插孔15b使前述第二插脚23的下部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三线柱中的另一个线柱电气连接,藉由第三插孔15c使前述第一插脚22的下部与制冷压缩机的三线柱中的再一个线柱电气连接,即制冷压缩机的三个线柱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插孔15a、15b、15c插配,并且分别与第一保护器插脚35、第二插脚23的下部以及第一插脚22的下部电气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并且由图2所示,在壳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第一、第二插孔15a、15b和第三插孔15c上的部位各构成有一导向腔18,藉由该导向腔18能使壳体1快速而准确地与制冷压缩机三线柱插配,显著提高装配效率。
在前述的壳体1的前侧外壁和后侧外壁上各构成有一壳体搭扣17,并且位于壳体1的前侧外壁上的壳体搭扣17的位置是与位于壳体1的后侧外壁上的壳体搭扣17的位置相错开的(彼此形成趋于对角的位置关系),在前述壳盖4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对应于壳体搭扣17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壳盖卡脚46,藉由该壳盖卡脚46(两个)与壳体搭扣17相配合而使壳盖4与盖体1固定,实现由壳盖4对整个壳体腔11蔽护,即对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2和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蔽护。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壳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13的腔口的位置围绕腔口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口的表面的壳盖定位柱16,作为回报而在前述的壳盖4上并且在对应于壳盖定位柱16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壳盖定位柱16的数量相等的定位柱配合孔47,该定位柱配合孔47与壳盖定位柱16相配合,从而使壳盖4的右端可靠地与壳体1相配合而起到对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的可靠蔽护。
在前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左腔壁朝向右腔壁的一侧的壁体上构成有用于支承前述第一插脚22的第一插脚过渡片221的一对过渡片支承座123,在该对过渡片支承座123上各构成有一过渡片支承台阶1231,第一插脚过渡片221搁置在过渡片支承台阶1231上。
请见图3,在前述壳盖4朝向壳体腔11的一侧构成有一过渡片限位脚49,该过渡片限位脚49在壳盖4上的位置与前述的第一插脚过渡片221朝向上的一侧相对应并且与插脚过渡片221接触。优选地,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后腔壁上开设一插脚过渡片让位槽124,前述的第一插脚过渡片221途经该插脚过渡片让位槽124后进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内,并且对应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左侧,插脚过渡片让位槽124还具有对第一插脚过渡片221良好的限位作用。
请参见图4并且结合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另一技术要点:前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基座31、固定座32、双金属片33、电热丝34、第一、第二保护器插脚35、36、动触头簧片37和顶杆38,基座31构成有一基座腔311,并且该基座31以其基座腔311朝向下的状态容纳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13内,在基座腔31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顶杆座3111,在顶杆座3111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与外界相通的顶杆让位孔31111,并且在基座腔311的腔口的部位围绕基座腔31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固定座32朝向基座31的一侧构成有一基座配合腔321,藉由该基座配合腔321而将固定座32套置在基座31上,并且该固定座32的下边沿与构成于基座31的外壁上的台阶面317有接触(相配合),在固定座3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顶杆通孔327,该顶杆通孔327与顶杆让位孔31111相对应,在固定座32上并且在背对基座配合腔321的一侧构成有一插脚簧片配合槽322、一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一保护器插脚孔324、一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和一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双金属片33搁置在前述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上,并且该双金属片33背对电热丝34的一侧的边缘部位与设置在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上的双金属片支承圈31121接触,电热丝34对应于双金属片33的上方,并且在与双金属片33相接触的状态下设置在前述基座腔311内,在该电热丝34的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该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在依次途经基座31和固定座32后与前述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34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该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同样在依次途经基座31和固定座32后与前述动触头簧片37上的电气连接凸缘374电气连接,第一保护器插脚35探出固定座32的侧部并且插入于构成于所述壳体腔11内的前述保护器插脚腔113内,与前述制冷压缩机电机电气连接即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三线柱之一电气连接(在上面已作了说明),在该第一保护器插脚35的上部并且朝向插脚簧片配合槽322的方向延伸有一静触点簧片351,该静触点簧片351与插脚簧片配合槽322相配合,在该静触点簧片351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的位置开设有一静触点簧片定位孔3511,该静触点簧片定位孔3511套置在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上,在静触头簧片351的另一端并且在朝向动触头簧片37的一侧固定有一静触点3512,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上部插入前述的保护器插脚孔44内并且探出前述壳盖4背对壳体腔11的一侧的表面,而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插入前述的保护器插脚孔324内,动触头簧片37在对应于前述静触点簧片351的上方的位置与前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相配合,在该动触头簧片37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的位置开设有一动触头簧片孔371,该动触头簧片孔371套置在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上,在动触头簧片37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顶杆通孔327的位置构成有一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该顶杆致动凸缘372的凸起方向朝向前述顶杆38,动触头簧片37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静触点3512的位置固定有一动触点373,由陶瓷或塑料制作的顶杆38的下端支承在双金属片33的中央位置,而顶杆38的上端在依次途经所述顶杆让位孔31111和顶杆通孔327后在对应于前述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的下方的位置与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相配合,其中:静触点簧片351朝向上的一侧以及动触头簧片37朝向下的一侧由前述壳盖4限定。
请参见图5并且结合图3和图4,在前述基座腔311内并且围绕基座腔311的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壁表面的一组电热丝配合座3113,在该组电热丝配合座3113上各构成有一电热丝挽留腔31131,前述的电热丝34与电热丝挽留腔31131相配合。由图4所示,前述基座31的顶壁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而在前述固定座32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与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相对应,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与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相对应,前述电热丝34的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和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后探入到前述保护器插脚孔324内并且与前述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34的前述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后探入到前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并且与动触头簧片37电气连接。
继续见图4,在前述基座31的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杆让位孔31111的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凹陷于顶壁表面的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而在前述基座配合腔321的腔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的位置构成有固定座支承凸缘3211,该固定座支承凸缘3211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相配合。
由图3所示,在前述壳盖4朝向前述壳体腔1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限位块48a和一第二限位块48b,第一限位块48a在壳盖4上的位置与所述静触点簧片351相对应并且与静触点簧片351接触,第二限位块48b在壳盖4上的位置与所述动触头簧片37背对静触点簧片351的一侧相对应并且与动触头簧片37接触。
由于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2的工作原理属于已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664280Y、CN2664281Y、CN2664282Y和CN2664283Y,等等,因此申请人不再赘述。
就本发明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而言,只要将第一、第二插脚35、36串接于电气电路中,当双金属片33感受电热丝34或外界环境的辐射热时,双金属片33便产生形变,这种形变表现为周边向下翻转,而中央部位则向上拱起(隆起),从而推动顶杆38向上位移,由于顶杆38的上端面是与动触头簧片37的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相对应的,又由于在正常情况下,动触头簧片37的动触点373是与静触点簧片351上的静触点3512相闭合的,因此,当顶杆38向上位移时,便由顶杆38的上端面推及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迫使动触点373的位置朝向背离静触点3512的方向位移,从而使先前处于闭合状态下的动、静触点373、3512分离,以使第一、第二插脚35、36的回路断开,起到保护压缩机电机的作用,即起到保护单相交流电机的作用;当电热丝34或外界环境的辐射热处于低于双金属片33感应并发生变形的温度时,双金属片33复位,其对顶杆38的作用力消失,动触头簧片37上的动触点373与静触点簧片351上的静触点3512相闭合,电机电路重新接通。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双金属片33并未借助于任何固定件固定,而仅仅是搁置于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上,并且是圆盘形的,因此,不论其形变动作反复任意次,都不会致其开裂;在电路处于闭合状态下,由于顶杆38为陶瓷或塑料材质,因而双金属片33是不带电的,即无电流流经,双金属片33不参与导电,故而不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在于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结构作了合理改进,从而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安装接触面积由已往的即已有技术中的底面和前后侧面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底壁、前后侧壁的全方位接触变为与底壁顶突121和侧壁顶突122的针状般的点接触,使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2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至10g以下),并且功耗得以显著降低至1W以下而体现节能,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相应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包括一壳体(1),在该壳体(1)的壳体腔(11)内并且位于壳体腔(11)的左端的位置围隔构成有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而在壳体腔(11)的右端的位置围隔构成有一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13);一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2),该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2)包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一第一插脚(22)和一第二插脚(23),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以纵向状态设置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内,第一插脚(22)的下部插置在构成于壳体腔(11)内的并且与外界相通的第一插脚腔(111)内,在该第一插脚(22)上并且朝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方向延伸有一第一插脚过渡片(221),在该第一插脚过渡片(221)上并且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左侧表面的位置构成有第一插脚簧片(2211),该第一插脚簧片(2211)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左侧表面接触,第二插脚(23)的下部插置在构成于壳体腔(11)内的并且同样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插脚腔(112)内,在该第二插脚(23)上并且同样朝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方向延伸有一第二插脚过渡片(231),在该第二插脚过渡片(231)上并且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右侧表面的位置构成有第二插脚簧片(2311),该第二插脚簧片(2311)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右侧表面接触;一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该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设置在所述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13)内,并且通过构成于所述壳体腔(11)内的保护器插脚腔(113)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电气连接;一壳盖(4),该壳盖(4)在对应于所述壳体腔(11)的腔口的位置与所述壳体(1)相配合并且对所述单相交流电机起动器(2)以及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蔽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插脚簧片(221)上并且朝向所述壳盖(4)的一侧延伸有一插片(2212),在所述的壳盖(4)上开设有一插片孔(41)、一第一插脚孔(42)、一第二插脚孔(43)和保护器插脚孔(44),插片孔(41)与所述的插片(2212)相对应,第一插脚孔(42)与所述的第一插脚(22)相对应,第二插脚孔(43)与所述的第二插脚(23)相对应,保护器插脚孔(44)与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相对应,其中:所述插片(2212)插入插片孔(41)并且探出所述壳盖(4)背对所述壳体腔(11)的一侧的表面,所述第一插脚(22)的上部插入第一插脚孔(42)并且探出壳盖(4)背对壳体腔(11)的一侧的表面,第二插脚(23)的上部插入第二插脚孔(43)并且探出壳盖(4)背对壳体腔(11)的一侧表面,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与保护器插脚孔(44)相配合;在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腔底壁上以横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字形的一对底壁顶突(121),该对底壁顶突(121)既彼此间隔又相互保持前后并行,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前腔壁和后腔壁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沿着前腔壁和后腔壁的高度方向各以纵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前腔壁和后腔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同样呈∧字形的一侧壁顶突(122),该前腔壁和后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分别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底壁顶突(121)的两侧,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下部支承在所述的一对底壁顶突(121)上,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前侧与前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接触,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后侧与后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脚簧片(2211)有一对,并且该对第一插脚簧片(2211)以八或V字形的形态构成于所述的第一插脚过渡片(221)上;所述的第二插脚簧片(2311)有一对,并且该对第二插脚簧片(2311)以八或V字形的形态构成于所述的第二插脚过渡片(231)上,其中:第一、第二插脚簧片(2211、2311)彼此形成十字形交错的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盖(4)朝向所述壳体体(1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位置构成有一拱形腔(45),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上部探入该拱形腔(45)内,并且在该拱形腔(45)的腔底壁上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的壳盖顶突(451),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21)的上部与该壳盖顶突(451)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1)的壳体底壁上并且背对所述壳体腔(11)的一侧构成有一凸起于壳体底壁的表面的圆形栈圈(14),并且在对应于该圆形栈圈(14)内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第二插孔(15a、15b)和一第三插孔(15c),第一插孔(15a)与所述保护器插脚腔(113)相对应并且使该保护器插脚腔(113)与外界相通,第二插孔(15b)与所述的第二插脚腔(112)相对应并且使该第二插脚腔(112)与外界相通,第三插孔(15c)与所述的第一插脚腔(111)相对应并且使该第一插脚腔(111)与外界相通,以及藉由第一插孔(15a)而使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三线柱中的其中一个三线柱电气连接,藉由第二插孔(15b)而使所述第二插脚(23)的下部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三线柱中的另一个三线柱电气连接,藉由第三插孔(15c)而使所述第一插脚(22)的下部与制冷压缩机的三线柱中的再一个三线柱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1)的前侧外壁和后侧外壁上各构成有一壳体搭扣(17),并且位于壳体(1)的前侧外壁上的壳体搭扣(17)的位置是与位于壳体(1)的后侧外壁上的壳体搭扣(17)的位置相错开的,在所述壳盖(4)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体搭扣(17)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壳盖卡脚(46),该壳盖卡脚(46)与壳体搭扣(17)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13)的腔口的位置围绕腔口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口的表面的壳盖定位柱(16),而在所述的壳盖(4)上并且在对应于壳盖定位柱(16)的位置开设有数量与壳盖定位柱(16)的数量相等的定位柱配合孔(47),该定位柱配合孔(47)与壳盖定位柱(16)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12)的左腔壁朝向右腔壁的一侧的壁体上构成有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插脚(22)的第一插脚过渡片(221)的一对过渡片支承座(123),在该对过渡片支承座(123)上各构成有一过渡片支承台阶(1231),第一插脚过渡片(221)搁置在过渡片支承台阶(1231)上,在所述壳盖(4)朝向所述壳体腔(11)的一侧构成有一过渡片限位脚(49),该过渡片限位脚(49)在壳盖(4)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插脚过渡片(221)朝向上的一侧相对应并且与插脚过渡片(221)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3)包括基座(31)、固定座(32)、双金属片(33)、电热丝(34)、第一、第二保护器插脚(35、36)、动触头簧片(37)和顶杆(38),基座(31)构成有一基座腔(311),并且该基座(31)以其基座腔(311)朝向下的状态容纳于所述单相交流电机保护器腔(13)内,在基座腔(31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顶杆座(3111),在顶杆座(3111)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与外界相通的顶杆让位孔(31111),并且在基座腔(311)的腔口的部位围绕基座腔(31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固定座(32)朝向基座(31)的一侧构成有一基座配合腔(321),藉由该基座配合腔(321)而将固定座(32)套置在基座(31)上,在固定座(3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顶杆通孔(327),该顶杆通孔(327)与所述的顶杆让位孔(31111)相对应,在固定座(32)上并且在背对基座配合腔(321)的一侧构成有一插脚簧片配合槽(322)、一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一保护器插脚孔(324)、一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和一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双金属片(33)搁置在所述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上,并且该双金属片(33)背对电热丝(34)的一侧的边缘部位与设置在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上的双金属片支承圈(31121)接触,电热丝(34)对应于双金属片(33)的上方,并且在与双金属片(33)相接触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基座腔(311)内,在该电热丝(34)的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该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在依次途经所述基座(31)和所述固定座(32)后与所述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34)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该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同样在依次途经基座(31)和固定座(32)后与所述动触头簧片(37)电气连接,第一保护器插脚(35)探出固定座(32)的侧部并且插入于构成于所述壳体腔(11)内的所述保护器插脚腔(113)内,与所述制冷压缩机电机电气连接,在该第一保护器插脚(35)的上部并且朝向插脚簧片配合槽(322)的方向延伸有一静触点簧片(351),该静触点簧片(351)与插脚簧片配合槽(322)相配合,在该静触点簧片(351)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的位置开设有一静触点簧片定位孔(3511),该静触点簧片定位孔(3511)套置在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上,在静触头簧片(351)的另一端并且在朝向动触头簧片(37)的一侧固定有一静触点(3512),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上部插入所述的保护器插脚孔(44)内并且探出所述壳盖(4)背对所述壳体腔(11)的一侧的表面,而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插入所述的保护器插脚孔(324)内,动触头簧片(37)在对应于所述静触点簧片(351)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相配合,在该动触头簧片(37)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的位置开设有一动触头簧片孔(371),该动触头簧片孔(371)套置在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上,在动触头簧片(37)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杆通孔(327)的位置构成有一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该顶杆致动凸缘(372)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顶杆(38),动触头簧片(37)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静触点(3512)的位置固定有一动触点(373),顶杆(38)的下端支承在双金属片(33)的中央位置,而顶杆(38)的上端在依次途经所述顶杆让位孔(31111)和顶杆通孔(327)后在对应于所述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的下方的位置与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相配合,其中:所述静触点簧片(351)朝向上的一侧以及所述动触头簧片(37)朝向下的一侧由所述壳盖(4)限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腔(311)内并且围绕基座腔(311)的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壁表面的一组电热丝配合座(3113),在该组电热丝配合座(3113)上各构成有一电热丝挽留腔(31131),所述的电热丝(34)与电热丝挽留腔(31131)相配合,并且在所述基座(31)的顶壁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而在所述固定座(32)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与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相对应,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与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相对应,所述电热丝(34)的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和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后探入到所述保护器插脚孔(324)内并且与所述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34)的所述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后探入到所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并且与所述动触头簧片(37)电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31)的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杆让位孔(31111)的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凹陷于顶壁表面的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而在所述基座配合腔(321)的腔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的位置构成有固定座支承凸缘(3211),该固定座支承凸缘(3211)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相配合;在所述壳盖(4)朝向所述壳体腔(1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限位块(48a)和一第二限位块(48b),第一限位块(48a)在壳盖(4)上的位置与所述静触点簧片(351)相对应并且与静触点簧片(351)接触,第二限位块(48b)在壳盖(4)上的位置与所述动触头簧片(37)背对静触点簧片(351)的一侧相对应并且与动触头簧片(37)接触。
CN201510113375.3A 2015-03-16 2015-03-16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Pending CN1047345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3375.3A CN104734569A (zh) 2015-03-16 2015-03-16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3375.3A CN104734569A (zh) 2015-03-16 2015-03-16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4569A true CN104734569A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58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3375.3A Pending CN104734569A (zh) 2015-03-16 2015-03-16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456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9875A (zh) * 2018-09-05 2018-11-27 赵云文 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9038500A (zh) * 2018-09-05 2018-12-18 赵云文 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7916A (ja) * 2001-11-22 2003-05-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保護カバー
CN101369790A (zh) * 2008-09-19 2009-02-18 常熟市天银机电有限公司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1800503A (zh) * 2010-02-08 2010-08-11 杭州星帅尔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电子式起动器
CN201946396U (zh) * 2011-03-18 2011-08-24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
CN102386815A (zh) * 2011-11-18 2012-03-21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改进的一体式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42206U (zh) * 2015-03-16 2015-07-01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7916A (ja) * 2001-11-22 2003-05-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保護カバー
CN101369790A (zh) * 2008-09-19 2009-02-18 常熟市天银机电有限公司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1800503A (zh) * 2010-02-08 2010-08-11 杭州星帅尔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电子式起动器
CN201946396U (zh) * 2011-03-18 2011-08-24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
CN102386815A (zh) * 2011-11-18 2012-03-21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改进的一体式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42206U (zh) * 2015-03-16 2015-07-01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9875A (zh) * 2018-09-05 2018-11-27 赵云文 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9038500A (zh) * 2018-09-05 2018-12-18 赵云文 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9038500B (zh) * 2018-09-05 2024-02-02 赵云文 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8899875B (zh) * 2018-09-05 2024-02-06 赵云文 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5254B2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and a terminal assembly
CN104734429A (zh)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保护装置
CN104734428A (zh)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4734570A (zh) 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1523136U (zh) 电气接插件
CN104734569A (zh)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42206U (zh)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65389U (zh)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65390U (zh) 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1459015A (zh) 一种带保险装置的汽车继电器
CN104734571A (zh)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25125U (zh)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6225611U (zh) 一种侧装式端子
CN204425126U (zh)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保护装置
CN204407615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8596815U (zh) 冠簧端子结构及电连接插座
CN207883582U (zh) 一种翘板开关
CN108173192A (zh) 一种母线槽插接绝缘结构
CN207489795U (zh) 能够提高灭弧能力的高压直流断路器
CN206471551U (zh) 一种组合插套及插座
CN204480978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01018217Y (zh) 可装表带触头的带燕尾槽的导电杆
CN2268998Y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2721638U (zh) 微型组合式起动热保护装置
CN216648197U (zh) 一种智能微型断路器取电接线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