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4428A -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4428A
CN104734428A CN201510114338.4A CN201510114338A CN104734428A CN 104734428 A CN104734428 A CN 104734428A CN 201510114338 A CN201510114338 A CN 201510114338A CN 104734428 A CN104734428 A CN 104734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inserted sheet
chamber
protector
contai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43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云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Tiany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Tiany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Tiany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Tiany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143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44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4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44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属于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壳体,构成过载保护器容纳腔、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外接端子机构插腔和起动控制器容纳腔;壳盖与壳体配合;过载保护器,设在过载保护器容纳腔内;无功耗起动器,包括无功耗起动器本体和起动控制器;外接端子机构,与外接端子机构插腔插配,特点:外接端子机构插腔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插片腔,外接端子机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插片,第一插片与第一插片腔插配,第二插片与第二插片腔插配,第三插片与第三插片腔插配,第五插片与第四插片腔插配,第四插片与过载保护器电器连接,第一及第三插片作为中转端子与外接电源及电容连接。

Description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用于对制冷压缩机电机的起动与保护。
背景技术
由于常见的制冷压缩机电机为小功率单相交流电机,因而在起动时需要起动器辅助起动,而当压缩机进入正常运行的状态后需要由过载保护器实施保护,具体而言,由过载保护器确保制冷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载情形时断开电源而藉以避免压缩机产生过热并引起损坏。
已往通常将制冷压缩机的起动器和过载保护器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即起动器和过载保护器作为各自独立的电气组件连接于制冷压缩机的电气线路中,其中,在起动器上设计有三个插孔,藉由该三个插孔与制冷压缩机上的由三个导体杆构成的压缩机标准接口(业界习惯称“三线柱”)插配,而过载保护则以独立的状态封装于胶木盒中,并且通过一个过渡接线盒或者与起动器上的接线端子连接后再接入制冷压缩机的电气线路。由于过载保护器与制冷压缩机的电气线路连接的工作需要在使用压缩机的电气产品生产过程中由工人以手工作业方式完成,因而手工接线容易造成诸如插接位置有失正确、松紧程度难以把握和连接不到位之类的弊端,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装配效率,并且过多的接插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得以克服上述分体式的起动器与过载保护器的弊端的将起动器与过载保护器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2606490Y(电机起动、保护器)、CN2606491Y(一体式电机起动、保护器)和CN2664280Y(改进结构的电机起动器),等等。
在前述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的先有技术信息体系中,较为典型的如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581043C推荐的“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该专利方案既实现了一体式带来的生产效率高、可靠性好、结构紧凑以及经济廉价即成本低,又能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功耗即起动器的功耗从3W左右的正常功耗降低为1.5W左右的极低的功耗而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但是前述CN100581043C的壳体、起动器以及过载保护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应缺憾,具体如下:
首先,就壳体而言,由于外接端子机构(业界也称插片机构或插脚机构)在壳体上的分布散而无序,因而难以缩小壳体的体积,从而无法缩小对制冷压缩机的占用空间,并且还影响结构紧凑、装配便捷高效、节省材料消耗和使用中的可靠性。此外由于需要在壳盖上并且朝向壳体的一侧构成六个用于对插脚(包括接地插脚、N插脚和L插脚)阻挡的挡片、四个防止插脚窜动的防窜动限位挡突和五个用于供插脚支承的支承突缘(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5页第2段至第6页第1段),因而不仅显著增加了壳盖结构的复杂程度,而且影响插脚的安装效率;由于壳盖自身结构有失合理,因而在将壳盖盖配于壳体之前,必须先将插脚(即接地插脚、N插脚和L插脚)进行装配,也就是说先将插脚插置到预设于壳盖上的相应的插脚槽(即插脚孔)中,而后将壳盖连同插脚与壳体配合,于是装配效率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预先将插脚安装于壳盖会对壳盖在与壳体配合时产生干涉,并且插脚的稳定性也难以保障,存在偏摆、松动之虞。
其次,就起动器而言,其一,尽管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底部的两侧与顶突接触可显著缩小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壳体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内的支承面积,进而得以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显著缩小,例如重量从35-40g减轻至15-16g,但是由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圆周方向的侧缘仍需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壁大面积接触,因而不足以体现极致的节能效果,具体表现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仍是偏大的,并且重量(15-16g)仍是偏重的。从理论上讲,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对应腔壁上也构成支承壁并且在支承壁上构成顶突可以弥补前述欠缺而得以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进一步缩小、重量得以进一步减轻并且使节能效果体现到极致的程度,但是经本申请人的反复实验表明这一思路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方面会对前述第一、第二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挟持配合产生干涉情形,另一方面因过度侵占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空间而使起动器的安装造成麻烦;其二,由于构成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底壁的一对支承壁自身的结构相对复杂,因而导致用于制造壳体的模具相对复杂;其三,由于顶突形成于支承壁上,因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底部即底面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底面之间的距离为支承壁的高度与顶突高度之和,于是,出现了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过度抬高的情形,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上部探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并且探出部分需由壳盖上的隆起腔补偿(探出部分探入到隆起腔内),一方面增加了壳盖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增大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与隆起腔的接触面积,再一方面为了确保第一、第二插脚(第一插脚实质上为第一接触片,第二插脚实质上为第二接触片,以下同)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两侧表面的居中位置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可靠挟持而必须将第一、第二插脚的位置向上挪移,使第一、第二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壁的支承点(与腔壁支承接触的部位)向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上部腔口挪移,从而对整个起动器的安装稳定效果产生影响,例如第一、第二插脚存在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挣脱之虞,进而导致第一、第二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电气接触失败。当然,通过增大壳体在高度方向的尺寸而藉以加深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深度可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整体位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内并且可以弥补前述不利因素,但是如此设计会显著增大壳体的体积,即产生顾此失彼的问题;其四,由于第一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一侧表面接触的第一插脚簧片即第一接触片簧片(专利称第一弹簧片)以及第二插脚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另一侧表面接触的第二插脚簧片即第二接触片簧片(专利称第二弹簧片)均以一字形的状态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表面接触,即第一、第二插脚簧片既彼此横向并行又相互充分对应,于是当电火花产生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会产生诸多裂纹,因其相对两侧面上仍被相对应的第一、第二插脚簧片弹性支持住,并且被弹性支持住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破裂(碎裂)部分继续稳定地被夹住在原有位置,而余下的碎片散开,因此电源继续通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被弹性支持住的残余部分,从而引起这些残余部分及其与之相关的第一、第二插脚簧片互相熔化,接着产生一种呈现一定的导电率的合金,其结果是:在第一、第二插脚簧片之间形成电气短路,电气短路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速了非正常热量的产生,于是极有可能迫使器件出现进一步的故障,例如引起壳体软化变形等等。
还有,就过载保护器而言,其一,由于固定座上仅构成有供弹簧片以及插脚(专利称第一接脚)容纳的插脚腔,因而当弹簧片以及插脚容纳于插脚腔内后,固定座对弹簧片以及插脚的定位效果是脆弱的,于是一旦出现松动性位移,那么会影响弹簧片上的动触点与插脚上的静触点之间的电气接触或断开效果。其二,由于构成于固定座上的电热丝腔仅供容纳电热丝,因而对电热丝不具有限位效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会出现起拱情形,影响双金属片与其整体贴触的效果。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继而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试验中心进行了模拟试验以及相关的测试,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改善外接端子机构在壳体上的位置分布的合理性而藉以缩小壳体的体积并且缩小对制冷压缩机的占用空间以及满足对空间受到严格限制的场合下的安装要求、有利于使结构更趋紧凑并且装配更趋方便而藉以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有益于节约材料消耗而藉体现与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经济精神相吻合和有便于改善压缩机的电机的运行可靠性而藉以保障理想的使用效果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缩小起动器的结构体系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与构成于壳体上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腔壁相接触的接触面积防止热量因热传递损失而藉以缩小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节约材料并且降低能耗、有利于避免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侧缘相接触的顶突过度侵占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的空间而藉以确保第一、第二接触片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对应两侧表面的配合效果以及确保安装的便捷效果、有益于摒弃用于构建顶突的支承壁而藉以简化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结构并且简化用于制造壳体的模具结构、有便于避免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探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腔的上部腔口而藉以确保构成起动器的结构体系的所有部件的安装稳定效果以及电气接触效果和有便于显著优化第一接触片的的第一接触片簧片以及第二接触片的第二接触片簧片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对应两侧的电气接触方式而藉以保障在电火花产生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遭破裂后的碎裂部分不被第一、第二接触片簧片夹持进而避免在第一、第二接触片之间形成电气短路并且有效地保护壳体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本发明的再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增进过载保护器的固定座的结构合理性而藉以对动触头簧片以及静触点簧片起到良好的定位效果、有利于方便地将保护器插脚、动触头簧片安装于固定座上并且确保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电气接触或断开效果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一壳体和一壳盖,壳体构成有过载保护器容纳腔、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外接端子机构插腔和起动控制器容纳腔,其中:过载保护器容纳腔位于壳体的右端上方并且该过载保护器容纳腔的过载保护器容纳腔腔口背对所述壳盖,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和起动控制器容纳腔位于壳体的左端并且该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的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腔口以及起动控制器容纳腔的起动控制器容纳腔腔口朝向所述的壳盖,外接端子机构插腔开设于壳体上并且贯通于壳体的厚度方向,壳盖在同时对应于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腔口以及起动控制器容纳腔腔口的位置与壳体配合;一过载保护器,该过载保护器设置在所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内;一无功耗起动器,该无功耗起动器包括彼此电气连接的无功耗起动器本体和起动控制器,无功耗起动器本体设置在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内,而起动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起动控制器容纳腔内;一外接端子机构,该外接端子机构与所述外接端子机构插腔插配并且同时与所述过载保护器以及无功耗起动器电气连接,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端子机构插腔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背对所述壳盖的一侧的第一、第二、第三插片腔和第四插片腔,第一插片腔开设于所述壳体右端下方,第二插片腔开设于壳体的左端下方,第三插片腔开设于壳体的左端上方,第四插片腔开设于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外接端子机构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插片和第五插片,第一插片与所述第一插片腔插配,第二插片与所述第二插片腔插配,第三插片与所述第三插片腔插配,第四插片固定在所述过载保护器上,第五插片与所述第四插片腔插配,其中:第二插片以及第五插片均与所述无功耗起动器的所述起动控制器电气连接,第四插片与所述过载保护器电器连接,而第一插片以及第三插片作为中转端子并且与外接电源及电容电气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前侧外壁和后侧外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对壳体搭扣,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壳体搭扣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卡扣导向块;在所述的壳盖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对壳盖卡扣,藉由该对壳盖卡扣与所述的一对壳体搭扣相配合而使壳盖与壳体固定并且由壳盖对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腔口以及起动控制器容纳腔腔口蔽护。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插片腔的形状呈U字形,并且在该第一插片腔内构成有一贯穿所述壳体的壳体壁的第一、第二涨紧凸起插槽和一第三涨紧凸起插槽,第一涨紧凸起插槽位于第一插片腔的所述U字形的左侧,第三涨紧凸起插槽位于第一插片腔的所述U字形的右侧,第二涨紧凸起插槽位于第一插片腔的所述U字形的下部;在所述第一插片的底部延伸构成有探出第一插片的底面的并且形状呈∧字形的一第一、第二涨紧凸起和一第三涨紧凸起,第一涨紧凸起与第一涨紧凸起插槽相配合,第二涨紧凸起与第二涨紧凸起插槽相配合,第三涨紧凸起与第三涨紧凸起插槽相配合;所述的第二插片腔的形状呈L字形,并且在该第二插片腔内构成有一贯穿壳体的壳体壁的涨紧插凸插槽,而在所述的第二插片上构成有一涨紧插凸和一插置脚,涨紧插凸的形状呈∧字形并且与涨紧插凸插槽相配合,而插置脚与所述无功耗起动器的所述起动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第三插片腔的形状呈一字形,并且在该第三插片腔内构成有一贯穿壳体的壳体壁的第一插置涨紧凸缘槽和一第二插置涨紧凸缘槽,在所述第三插片的底部延伸构成有一第一插置涨紧凸缘和一第二插置涨紧凸缘,第一插置涨紧凸缘的形状呈∧字形并且与第一插置涨紧凸缘槽相配合,第二插置涨紧凸缘的形状同样呈∧字形并且与第二插置涨紧凸缘槽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插片上开设有用于通过螺钉与外部导线电气连接的第一插片螺钉孔;在所述的第二插片上同样开设有用于通过螺钉与外部导线电气连接的第二插片螺钉孔;在所述的第三插片上开设有用于通过螺钉与外部导线电气连接的第三插片螺钉孔。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无功耗起动器本体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内,第一接触片在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朝向设置在所述起动控制器容纳腔内的所述起动控制器的一侧相接触的状态下插置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内,第二接触片在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背对起动控制器的一侧相接触的状态下同样插置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内,并且在该第二接触片上延伸构成有一接触片插脚,该接触片插脚的上端插入所述的第四插片腔内并且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在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的腔底壁上以横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字形的一对底壁顶突,该对底壁顶突既彼此间隔又相互保持并行,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的左腔壁和右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沿着左腔壁和右腔壁的高度方向各以纵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左腔壁和右腔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同样呈∧字形的一侧壁顶突,该左腔壁和右腔壁上的侧壁顶突分别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底壁顶突的两侧,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下部支承在所述的一对底壁顶突上,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左侧与所述左腔壁上的侧壁顶突接触,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右侧与所述右腔壁上的侧壁顶突接触;在所述的壳盖朝向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位置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的壳盖顶突,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上部支承在壳盖顶突上;所述的第二插片以及所述的第五插片与所述的起动控制器电气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接触片上构成有第一接触片簧片,该第一接触片簧片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朝向所述起动控制器的一侧接触;在所述第二接触片上构成有第二接触片簧片,该第二接触片簧片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背对起动控制器的一侧接触,并且第一、第二接触片簧片彼此形成十字交错的位置关系。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起动控制器包括电流互感器和双向可控硅,该电流互感器和双向可控硅共同设置在所述起动控制器容纳腔内,电流互感器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引接脚和第四引接脚,双向可控硅具有第一、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第一引脚与第一引接脚连接,并且该第一引脚还与连接件连接,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插片电气连接,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接触片电气连接,第三引脚与第二引接脚电气连接,第三引接脚与所述第五插片电气连接。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再一任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过载保护器包括基座、固定座、双金属片、电热丝、第一、第二保护器插脚、动触头簧片、顶杆和保护器盖,基座构成有一基座腔,并且该基座以其基座腔朝向下的状态容纳在构成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内,在基座腔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顶杆座,在顶杆座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与外界相通的顶杆让位孔,并且在基座腔的腔口的部位围绕基座腔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台阶座,固定座朝向基座的一侧构成有一基座配合腔,藉由该基座配合腔而将固定座套置在基座上,在固定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顶杆通孔,该顶杆通孔与所述的顶杆让位孔相对应,在固定座上并且在背对基座配合腔的一侧构成有一插脚簧片配合槽、一动触头簧片配合槽、一保护器插脚孔、一插脚簧片定位凸缘和一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双金属片搁置在所述双金属片台阶座上,并且该双金属片背对电热丝的一侧的边缘部位与设置在双金属片台阶座上的双金属片支承圈接触,电热丝对应于双金属片的上方,并且在与双金属片相接触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基座腔内,在该电热丝的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该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在依次途经所述基座和所述固定座后与所述第二保护器插脚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该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同样在依次途经基座和固定座后与所述动触头簧片电气连接,第一保护器插脚探出固定座的侧部并且插置在所述壳体上,在该第一保护器插脚的上部延伸有一静触点簧片,该静触点簧片与所述的插脚簧片配合槽相配合,在该静触点簧片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插脚簧片定位凸缘的位置开设有一静触点簧片定位孔,该静触点簧片定位孔套置在插脚簧片定位凸缘上,在静触头簧片的另一端并且在朝向动触头簧片的一侧固定有一静触点,第二保护器插脚的下部插入所述的保护器插脚孔内,而上部与所述第四插片电气连接,动触头簧片在对应于所述静触点簧片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相配合,在该动触头簧片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的位置开设有一动触头簧片孔,该动触头簧片孔套置在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上,在动触头簧片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杆通孔的位置构成有一顶杆顶推致动凸缘,该顶杆致动凸缘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顶杆,动触头簧片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静触点的位置固定有一动触点,顶杆的下端支承在双金属片的中央位置,而顶杆的上端在依次途经所述顶杆让位孔和顶杆通孔后在对应于所述顶杆顶推致动凸缘的下方的位置与顶杆顶推致动凸缘相配合,保护器盖在对应于所述固定座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的过载保护器容纳腔腔口相配合,并且在该保护器盖上开设有一保护器插脚槽,所述第二保护器插脚的上部插入该保护器插脚槽内并且与所述的第四插片电气连接。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壳体上并且围绕所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的过载保护器容纳腔腔口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而在所述保护器盖的四周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数量与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的数量相等的一组固定柱配合孔,该组固定柱配合孔与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相配合,并且在保护器盖背对过载保护器容纳腔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保护器盖的表面的插片固定柱,在所述的第四插片上构成有一插片固定柱配合孔,该插片固定柱配合孔与插片固定柱相配合,在所述的壳体上并且在与所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相邻的位置构成有一保护器插脚插孔,探出所述固定座的侧部的所述第一保护器插脚插入该保护器插脚插孔内;在所述基座的顶壁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而在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与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相对应,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与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相对应,所述电热丝的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和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后探入到所述保护器插脚孔内并且与所述第二保护器插脚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的所述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后探入到所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并且与所述动触头簧片电气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腔内并且围绕基座腔的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壁表面的一组电热丝配合座,在该组电热丝配合座上各构成有一电热丝挽留腔,所述的电热丝与电热丝挽留腔相配合,在所述基座的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杆让位孔的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凹陷于顶壁表面的支承凸缘配合凹坑,而在所述基座配合腔的腔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的位置构成有固定座支承凸缘,该固定座支承凸缘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相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构成外接端子机构插腔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插片腔在壳体的分布位置有序而合理,因而得以缩小壳体的体积并且对制冷压缩机的占用空间得以缩小,十分有助于对空间受到严格限制的场合下的安装;之二,由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插片腔在壳体上的布局合理并且紧凑,因而能提高构成外接端子机构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插片的装配效率,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之三,由于壳体的体积得以缩小,因而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而藉以与目前全社会倡导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相适应。
此外,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其一,由于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的腔底壁上以横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字形的一对底壁顶突,而在左腔壁和右腔壁上并且在相向一侧的对应位置各构成有凸起于左腔壁和右腔壁表面的横截面形状与底壁顶突相同的一侧壁顶突,因而能使设置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内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下部及左右侧分别与腔底壁及左右腔壁的接触面积显著缩小,不仅可以防止热量因热传递损失而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功耗减小到1W以下,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而且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至10g以下,具有显著节约资源的长处;其二,由于底壁顶突和侧壁顶突的结构合理,因而能避免过度侵占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的空间,不仅可以确保第一、第二接触片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对应两侧的配合效果,而且能够满足方便安装的要求;其三,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用于构建底壁顶突的支承壁,因而简化了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的结构,进而简化了用于制造壳体的模具结构;其四,由于底壁顶突、侧壁顶突的体积小至忽略不计,并且由于底壁顶突和侧壁顶突的共存,因而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体积得以缩小而避免了其上部探出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的上部腔口,使构成无功耗起动器的结构体系的所有部件的安装及电气接触效果得以充分体现;其五,由于将第一接触片的第一接触片簧片与第二接触片的第二接触片簧片彼此形成十字形交错的位置关系,因而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碎裂时不会出现碎裂部分被夹住的情形,既可防止电气短路,又能避免壳体受热变形乃至损毁;其六,由于在过载保护器的固定座的上部构成有插脚簧片定位凸缘和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因而能分别起到对静触点簧片以及动触头簧片的可靠定位作用;其七,由于第一保护器插脚的静触点簧片、动触头簧片以及第二保护器插脚分别可在对应于固定座上的插脚簧片配合槽、动触头簧片配合槽以及保护器插脚孔的位置方便而快捷地安装于固定座上,因而既可提高安装效率,又能确保动、静触头之间的可靠的电气接触或断开效果;其八,由于在基座的基座腔内构成有电热丝配合座,因而当电热丝与电热丝配合座上的电热丝挽留腔配合后不会出现起拱现象,使双金属片的整体受热效果得以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状态的壳体的仰视结构图。
图3为图1翻转180°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过载保护器的立体组装结构图。
图5为图4所示状态的基座的仰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在该图1中示出了属于本发明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的结构体系的一壳体1和一壳盖2,壳体1和壳盖2均采用塑料模制成型,壳体1构成有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外接端子机构插腔13和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其中: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位于壳体1的右端上方(图1所示状态的右上角或称右上方)并且该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的过载保护器容纳腔腔口背对前述壳盖2,即过载保护器容纳腔腔口朝向下(以图1所示状态为例,以下同),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和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位于壳体1的左端并且该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的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腔口以及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的起动控制器容纳腔腔口朝向前述的壳盖2(即朝向下),外接端子机构插腔13开设于壳体1上并且贯通于壳体1的厚度方向,壳盖2在同时对应于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腔口以及起动控制器容纳腔腔口的位置与壳体1配合;一过载保护器3,该过载保护器3设置在前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内;一无功耗起动器4,该无功耗起动器4包括彼此电气连接的无功耗起动器本体41和起动控制器42,无功耗起动器本体41设置在前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内,而起动控制器42设置在前述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内;一外接端子机构5,该外接端子机构5与前述外接端子机构插腔13插配并且同时与前述的过载保护器3以及无功耗起动器4电气连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外接端子机构插腔13包括开设于前述壳体1背对壳盖2的一侧的第一、第二、第三插片腔131、132、133和第四插片腔134,第一插片腔131开设于壳体1右端下方,第二插片腔132开设于壳体1的左端下方,第三插片腔133开设于壳体1的左端上方,第四插片腔134开设于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前述外接端子机构5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插片51、52、53、54和第五插片55,第一插片51与第一插片腔131插配,第二插片52与第二插片腔132插配,第三插片53与第三插片腔133插配,第四插片54固定在前述过载保护器3上,第五插片55与第四插片腔134插配,其中:第二插片52以及第五插片55均与前述的无功耗起动器4的起动控制器42电气连接,第四插片54与前述过载保护器3电器连接,而第一插片51以及第三插片53作为中转端子并且用于与外接电源及电容电气连接。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壳体1的前侧外壁和后侧外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对壳体搭扣15a,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壳体搭扣15a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卡扣导向块15b;在前述的壳盖2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对壳盖卡扣21,该对壳盖卡扣21与一对壳体搭扣15a相对应,藉由该对壳盖卡扣21与一对壳体搭扣15a相配合而使壳盖2与壳体1固定并且由壳盖2对前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腔口以及起动控制器容纳腔腔口蔽护。前述的一对应卡扣导向块15b对应于一对壳盖子卡扣21之间。当壳盖卡扣21与壳体搭扣15a配合时可由卡扣导向块15b导向,以确保壳盖卡扣21与壳体搭扣15a准确对应。
由图1所示,前述的第一插片腔131的形状呈U字形,并且在该第一插片腔131内构成有一贯穿即穿透壳体1的壳体壁的第一、第二涨紧凸起插槽1311、1312和一第三涨紧凸起插槽1313,第一涨紧凸起插槽1311位于第一插片腔131的前述U字形的左侧,第三涨紧凸起插槽1313位于第一插片腔131的前述U字形的右侧,第二涨紧凸起插槽1312位于第一插片腔131的前述U字形的下部,第一、第二涨紧凸起插槽1311、1312以及第三涨紧凸起插槽1313是分别穿透前述第一插片腔131的腔底壁的。在前述第一插片51的底部延伸构成有探出第一插片51的底面的并且形状呈∧字形的一第一、第二涨紧凸起511、512和一第三涨紧凸起513,第一涨紧凸起511与第一涨紧凸起插槽1311相配合,第二涨紧凸起512与第二涨紧凸起插槽1312相配合,第三涨紧凸起513与第三涨紧凸起插槽1313相配合。由此可知,由于在第一插片51的底部构成有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涨紧凸起插槽1311、1312、1313以涨紧状态插配的第一、第二、第三涨紧凸起511、512、513,因而能使第一插片51在对应于第一插片腔131的位置可靠地定位于壳体1上,不存在任何松动现象;前述的第二插片腔132的形状呈L字形,并且在该第二插片腔132内构成有一贯穿即穿透壳体1的壳体壁的涨紧插凸插槽1321,而在前述的第二插片52上构成有一涨紧插凸521和一插置脚522,涨紧插凸521的形状呈∧字形并且与涨紧插凸插槽1321相配合,而插置脚522与前述无功耗起动器4的起动控制器42连接,涨紧插凸521与涨紧插凸插槽1321的配合可确保第二插片52在对应于第二插片腔132的位置可靠地与壳体1固定,不会出现松动现象;前述的第三插片腔133的形状呈一字形,并且在该第三插片腔133内构成有一贯穿即穿透壳体1的壳体壁的第一插置涨紧凸缘槽1331和一第二插置涨紧凸缘槽1332,在前述第三插片53的底部延伸构成有一第一插置涨紧凸缘531和一第二插置涨紧凸缘532,第一插置涨紧凸缘531的形状呈∧字形并且与第一插置涨紧凸缘槽1331相配合,第二插置涨紧凸缘532的形状同样呈∧字形并且与第二插置涨紧凸缘槽1332相配合,第一、第二插置涨紧凸缘531、532的作用如同对第一、第二、第三涨紧凸起511、512、513的描述。
优选地,在前述的第一插片51上开设有用于通过螺钉与外部导线电气连接的第一插片螺钉孔514;在前述的第二插片52上同样开设有用于通过螺钉与外部导线电气连接的第二插片螺钉孔523;在前述的第三插片53上开设有用于通过螺钉与外部导线电气连接的第三插片螺钉孔533。
继续结合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另一技术要点:前述的无功耗起动器本体41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第一接触片412和第二接触片413,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内,第一接触片412在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朝向设置在前述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内的前述起动控制器42的一侧相接触的状态下插置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内,第二接触片413在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背对起动控制器42的一侧相接触的状态下同样插置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内,并且在该第二接触片413上延伸构成有一接触片插脚4131,该接触片插脚4131的上端插入前述的第四插片腔134内并且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由图1所示,第四插片腔134有彼此分隔的两个,前述接触片插脚4131的上端插入两个第四插片腔134中的其中一个第四插片腔134内,而两个第四插片腔134中的另一个第四插片腔供前述的第五插片55插入。
请参见图2并且仍结合图1,在前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的腔底壁上以横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字形的一对底壁顶突121,该对底壁顶突121既彼此间隔又相互保持并行,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的左腔壁和右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沿着左腔壁和右腔壁的高度方向各以纵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左腔壁和右腔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同样呈∧字形的一侧壁顶突122,该左腔壁和右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分别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底壁顶突121的两侧,前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下部支承在一对底壁顶突121上,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左侧与前述左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接触,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右侧与前述右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接触;在前述的壳盖2朝向前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位置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的壳盖顶突22(图1示),前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上部支承在壳盖顶突22上。前述的第二插片52以及前述的第五插片55与前述的起动控制器42电气连接。上面所讲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左侧和右侧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的左侧和右侧。
请重点见图1,在前述的第一接触片412上构成有形状呈八或V字形的第一接触片簧片4121,该第一接触片簧片4121与前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朝向前述起动控制器42的一侧接触;在前述第二接触片413上构成有形状呈八或V字形的第二接触片簧片4132,该第二接触片簧片4132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背对起动控制器42的一侧接触,并且第一、第二接触片簧片4121、4132彼此形成十字交错的位置关系。
前述将第一、第二接触簧片4121、4132彼此形成十字形交错的位置关系的积极意义如下:当产生电火花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会产生诸多裂纹,其相对侧面的第一接触簧片4121和第二接触簧片4132不会产生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碎裂部分弹性支持的情形,确保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破裂(碎裂)部分全面脱落散开,即不再存在已有技术那样的夹住碎片的情形,避免了已有技术中的碎裂部分及其与之相关的第一、第二接触簧片4121、4132互相熔化的现象,第一、第二接触片412、413之间不会出现电气短路,杜绝非正常热量的产生,可避免器件的进一步故障例如避免壳体1受热软化变形。
前述的起动控制器42包括电流互感器421和双向可控硅422,该电流互感器421和双向可控硅422共同设置在前述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内,电流互感器421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引接脚4211、4212、4213和第四引接脚4214,双向可控硅422具有第一、第二引脚4221、4222和第三引脚4223,第一引脚4221与第一引接脚4211连接,并且该第一引脚4221还与连接件42211连接,而连接件42211与前述的第二插片52电气连接,第二引脚4222与前述第一接触片412电气连接,第三引脚4223与第二引接脚4212电气连接,第三引接脚4213与前述第五插片55电气连接。
请参见图3,该图3实质上为图1翻转了180°后的示意图,由该图所示,前述无功耗起动器本体41的结构体系的第二接触片413的接触片插脚4131对应于开设在壳盖2上的接触片对应孔25,并且在壳盖2上还开设有一保护器插脚对应孔26,在使用状态下,接触片对应孔25以及保护器插脚对应孔26与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三线柱相插配,也可将该保护器插脚对应孔26称为用于供第五插片55的下部对应的第五插片对应孔(具体可参见图1的示意)。在图3中还示出了一接触簧片插座123,该接触簧片插座123在对应于前述第一接触簧片412的位置构成于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的腔壁上,作为无功耗起动器4的无功耗起动器本体41的前述第一接触簧片412与该接触簧片插座123插配。具体是:在第一接触簧片412的下部(以图1 所示位置状态为例)延伸有一簧片插脚4122,藉由该簧片插脚4122插入接触簧片插座123内而藉以使第一接触片412可靠地定位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内。前述起动控制器42的结构体系的双向可控硅422的第二引脚4222实质上与前述的第一接触片412的簧片插脚4122电气连接。
优选地,还可在前述壳盖2朝向壳体1的一侧延伸一第一限位块23a、一个或一对第二限位块23b、一对第三限位块23c和一盖壳限位柱24,第一限位块23a在壳盖2上的位置对应于前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用于对前述的无功耗起动器4的无功耗起动器本体41的第二接触片413限定,第二限位块23b在壳盖2上的位置对应于前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用于对前述的无功耗起动器4的结构体系的起动控制器42的连接件42211限定,一对第三限位块23c在壳盖2上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以及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的侧壁(即腔壁),用于对无功耗起动器本体41的第二接触片413的插孔以及前述外接端子机构5的第五插片55的插孔限定。壳盖限位柱24在壳盖2上的位置对应于前述的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对下面还要提及的无功耗起动器4的起动控制器42的电流互感器421限定。
请参见图4并且仍结合图1,下面涉及的上和下的方向性概念是以图4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的,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再一个技术要点:前述的过载保护器3包括基座31、固定座32、双金属片33、电热丝34、第一、第二保护器插脚35、36、动触头簧片37、顶杆38和保护器盖39,基座31构成有一基座腔311,并且该基座31以其基座腔311朝向下的状态容纳在构成于前述壳体1上的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内,在基座腔31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顶杆座3111,在顶杆座3111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与外界相通的顶杆让位孔31111,并且在基座腔311的腔口的部位围绕基座腔31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固定座32朝向基座31的一侧构成有一基座配合腔321,藉由该基座配合腔321而将固定座32套置在基座31上,并且由构成于基座31上的台阶面317限定,在固定座3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顶杆通孔327,该顶杆通孔327与前述的顶杆让位孔31111相对应,在固定座32上并且在背对基座配合腔321的一侧构成有一插脚簧片配合槽322、一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一保护器插脚孔324、一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和一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双金属片33搁置在前述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上,并且该双金属片33背对电热丝34的一侧的边缘部位与设置在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上的双金属片支承圈31121接触,电热丝34对应于双金属片33的上方,并且在与双金属片33相接触的状态下设置在前述基座腔311内,在该电热丝34的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该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在依次途经基座31和固定座32后与前述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34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该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同样在依次途经基座31和固定座32后与前述动触头簧片37电气连接,第一保护器插脚35探出固定座32的侧部并且插置在前述壳体1上,在该第一保护器插脚35的上部延伸有一静触点簧片351,该静触点簧片351与插脚簧片配合槽322相配合,在该静触点簧片351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的位置开设有一静触点簧片定位孔3511,该静触点簧片定位孔3511套置在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上,在静触头簧片351的另一端并且在朝向动触头簧片37的一侧固定有一静触点3512,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插入保护器插脚孔324内,而上部与前述第四插片54电气连接,动触头簧片37在对应于前述静触点簧片351的上方的位置与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相配合,在该动触头簧片37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的位置开设有一动触头簧片孔371,该动触头簧片孔371套置在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上,在动触头簧片37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顶杆通孔327的位置构成有一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该顶杆致动凸缘372的凸起方向朝向前述顶杆38,动触头簧片37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静触点3512的位置固定有一动触点373,材质为陶瓷或塑料的杆38的下端支承在双金属片33的中央位置,而顶杆38的上端在依次途经前述顶杆让位孔31111和顶杆通孔327后在对应于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的下方的位置与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相配合,保护器盖39在对应于前述固定座32的上方的位置与前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的过载保护器容纳腔腔口相配合,并且在该保护器盖39上开设有一保护器插脚槽391,前述的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上部插入该保护器插脚槽391内并且与前述的第四插片54电气连接。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壳体1上并且围绕前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的过载保护器容纳腔腔口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16,而在保护器盖39的四周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16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数量与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16的数量相等的一组固定柱配合孔392,该组固定柱配合孔392与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16相配合,并且在保护器盖39背对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保护器盖39的表面的插片固定柱393,在前述的第四插片54上构成有一插片固定柱配合孔541,该插片固定柱配合孔541与插片固定柱393相配合,在前述的壳体1上并且在与前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相邻的位置构成有一保护器插脚插孔17,探出固定座32的侧部的前述第一保护器插脚35插入该保护器插脚插孔17内。由图4所示,在前述基座31的顶壁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而在前述固定座32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与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相对应,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与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相对应,前述电热丝34的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和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后探入到前述保护器插脚孔324内并且与前述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34的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后探入到前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并且与前述动触头簧片37上的电气连接凸缘374电气连接。
进而由图4所示,在前述基座31的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顶杆让位孔31111的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凹陷于顶壁表面的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而在前述基座配合腔321的腔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的位置构成有固定座支承凸缘3211,该固定座支承凸缘3211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相配合。
请参见图5,在前述基座腔311内并且围绕基座腔311的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壁表面的一组电热丝配合座3113,在该组电热丝配合座3113上各构成有一电热丝挽留腔31131,前述的电热丝34与电热丝挽留腔31131相配合。
由于过载保护器3以及无功耗起动器4的工作原理是公知的,例如可参见申请人在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在先公开的专利文献,因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一壳体(1)和一壳盖(2),壳体(1)构成有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外接端子机构插腔(13)和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其中: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位于壳体(1)的右端上方并且该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的过载保护器容纳腔腔口背对所述壳盖(2),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和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位于壳体(1)的左端并且该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的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腔口以及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的起动控制器容纳腔腔口朝向所述的壳盖(2),外接端子机构插腔(13)开设于壳体(1)上并且贯通于壳体(1)的厚度方向,壳盖(2)在同时对应于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腔口以及起动控制器容纳腔腔口的位置与壳体(1)配合;一过载保护器(3),该过载保护器(3)设置在所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内;一无功耗起动器(4),该无功耗起动器(4)包括彼此电气连接的无功耗起动器本体(41)和起动控制器(42),无功耗起动器本体(41)设置在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内,而起动控制器(42)设置在所述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内;一外接端子机构(5),该外接端子机构(5)与所述外接端子机构插腔(13)插配并且同时与所述过载保护器(3)以及无功耗起动器(4)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端子机构插腔(13)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1)背对所述壳盖(2)的一侧的第一、第二、第三插片腔(131、132、133)和第四插片腔(134),第一插片腔(131)开设于所述壳体(1)右端下方,第二插片腔(132)开设于壳体(1)的左端下方,第三插片腔(133)开设于壳体(1)的左端上方,第四插片腔(134)开设于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外接端子机构(5)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插片(51、52、53、54)和第五插片(55),第一插片(51)与所述第一插片腔(131)插配,第二插片(52)与所述第二插片腔(132)插配,第三插片(53)与所述第三插片腔(133)插配,第四插片(54)固定在所述过载保护器(3)上,第五插片(55)与所述第四插片腔(134)插配,其中:第二插片(52)以及第五插片(55)均与所述无功耗起动器(4)的所述起动控制器(42)电气连接,第四插片(54)与所述过载保护器(3)电器连接,而第一插片(51)以及第三插片(53)作为中转端子并且与外接电源及电容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前侧外壁和后侧外壁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对壳体搭扣(15a),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壳体搭扣(15a)之间的位置构成有一对卡扣导向块(15b);在所述的壳盖(2)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对壳盖卡扣(21),藉由该对壳盖卡扣(21)与所述的一对壳体搭扣(15a)相配合而使壳盖(2)与壳体(1)固定并且由壳盖(2)对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腔口以及起动控制器容纳腔腔口蔽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片腔(131)的形状呈U字形,并且在该第一插片腔(131)内构成有一贯穿所述壳体(1)的壳体壁的第一、第二涨紧凸起插槽(1311、1312)和一第三涨紧凸起插槽(1313),第一涨紧凸起插槽(1311)位于第一插片腔(131)的所述U字形的左侧,第三涨紧凸起插槽(1313)位于第一插片腔(131)的所述U字形的右侧,第二涨紧凸起插槽(1312)位于第一插片腔(131)的所述U字形的下部;在所述第一插片(51)的底部延伸构成有探出第一插片(51)的底面的并且形状呈∧字形的一第一、第二涨紧凸起(511、512)和一第三涨紧凸起(513),第一涨紧凸起(511)与第一涨紧凸起插槽(1311)相配合,第二涨紧凸起(512)与第二涨紧凸起插槽(1312)相配合,第三涨紧凸起(513)与第三涨紧凸起插槽(1313)相配合;所述的第二插片腔(132)的形状呈L字形,并且在该第二插片腔(132)内构成有一贯穿壳体(1)的壳体壁的涨紧插凸插槽(1321),而在所述的第二插片(52)上构成有一涨紧插凸(521)和一插置脚(522),涨紧插凸(521)的形状呈∧字形并且与涨紧插凸插槽(1321)相配合,而插置脚(522)与所述无功耗起动器(4)的所述起动控制器(42)连接;所述的第三插片腔(133)的形状呈一字形,并且在该第三插片腔(133)内构成有一贯穿壳体(1)的壳体壁的第一插置涨紧凸缘槽(1331)和一第二插置涨紧凸缘槽(1332),在所述第三插片(53)的底部延伸构成有一第一插置涨紧凸缘(531)和一第二插置涨紧凸缘(532),第一插置涨紧凸缘(531)的形状呈∧字形并且与第一插置涨紧凸缘槽(1331)相配合,第二插置涨紧凸缘(532)的形状同样呈∧字形并且与第二插置涨紧凸缘槽(1332)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插片(51)上开设有用于通过螺钉与外部导线电气连接的第一插片螺钉孔(514);在所述的第二插片(52)上同样开设有用于通过螺钉与外部导线电气连接的第二插片螺钉孔(523);在所述的第三插片(53)上开设有用于通过螺钉与外部导线电气连接的第三插片螺钉孔(5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功耗起动器本体(41)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第一接触片(412)和第二接触片(413),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内,第一接触片(412)在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朝向设置在所述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内的所述起动控制器(42)的一侧相接触的状态下插置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内,第二接触片(413)在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背对起动控制器(42)的一侧相接触的状态下同样插置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内,并且在该第二接触片(413)上延伸构成有一接触片插脚(4131),该接触片插脚(4131)的上端插入所述的第四插片腔(134)内并且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在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的腔底壁上以横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底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字形的一对底壁顶突(121),该对底壁顶突(121)既彼此间隔又相互保持并行,在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的左腔壁和右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沿着左腔壁和右腔壁的高度方向各以纵向状态构成有凸起于左腔壁和右腔壁表面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同样呈∧字形的一侧壁顶突(122),该左腔壁和右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分别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底壁顶突(121)的两侧,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下部支承在所述的一对底壁顶突(121)上,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左侧与所述左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接触,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右侧与所述右腔壁上的侧壁顶突(122)接触;在所述的壳盖(2)朝向所述无功耗起动器容纳腔(1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位置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的壳盖顶突(22),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的上部支承在壳盖顶突(22)上;所述的第二插片(52)以及所述的第五插片(55)与所述的起动控制器(42)电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接触片(412)上构成有第一接触片簧片(4121),该第一接触片簧片(4121)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朝向所述起动控制器(42)的一侧接触;在所述第二接触片(413)上构成有第二接触片簧片(4132),该第二接触片簧片(4132)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11)背对起动控制器(42)的一侧接触,并且第一、第二接触片簧片(4121、4132)彼此形成十字交错的位置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动控制器(42)包括电流互感器(421)和双向可控硅(422),该电流互感器(421)和双向可控硅(422)共同设置在所述起动控制器容纳腔(14)内,电流互感器(421)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引接脚(4211、4212、4213)和第四引接脚(4214),双向可控硅(422)具有第一、第二引脚(4221、4222)和第三引脚(4223),第一引脚(4221)与第一引接脚(4211)连接,并且该第一引脚(4221)还与连接件(42211)连接,而连接件(42211)与所述第二插片(52)电气连接,第二引脚(4222)与所述第一接触片 (412)电气连接,第三引脚(4223)与第二引接脚(4212)电气连接,第三引接脚(4213)与所述第五插片(55)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载保护器(3)包括基座(31)、固定座(32)、双金属片(33)、电热丝(34)、第一、第二保护器插脚(35、36)、动触头簧片(37)、顶杆(38)和保护器盖(39),基座(31)构成有一基座腔(311),并且该基座(31)以其基座腔(311)朝向下的状态容纳在构成于所述壳体(1)上的所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内,在基座腔(31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顶杆座(3111),在顶杆座(3111)的高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与外界相通的顶杆让位孔(31111),并且在基座腔(311)的腔口的部位围绕基座腔(311)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固定座(32)朝向基座(31)的一侧构成有一基座配合腔(321),藉由该基座配合腔(321)而将固定座(32)套置在基座(31)上,在固定座(3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顶杆通孔(327),该顶杆通孔(327)与所述的顶杆让位孔(31111)相对应,在固定座(32)上并且在背对基座配合腔(321)的一侧构成有一插脚簧片配合槽(322)、一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一保护器插脚孔(324)、一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和一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双金属片(33)搁置在所述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上,并且该双金属片(33)背对电热丝(34)的一侧的边缘部位与设置在双金属片台阶座(3112)上的双金属片支承圈(31121)接触,电热丝(34)对应于双金属片(33)的上方,并且在与双金属片(33)相接触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基座腔(311)内,在该电热丝(34)的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该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在依次途经所述基座(31)和所述固定座(32)后与所述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34)的另一端构成有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该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同样在依次途经基座(31)和固定座(32)后与所述动触头簧片(37)电气连接,第一保护器插脚(35)探出固定座(32)的侧部并且插置在所述壳体(1)上,在该第一保护器插脚(35)的上部延伸有一静触点簧片(351),该静触点簧片(351)与所述的插脚簧片配合槽(322)相配合,在该静触点簧片(351)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的位置开设有一静触点簧片定位孔(3511),该静触点簧片定位孔(3511)套置在插脚簧片定位凸缘(325)上,在静触头簧片(351)的另一端并且在朝向动触头簧片(37)的一侧固定有一静触点(3512),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插入所述的保护器插脚孔(324)内,而上部与所述第四插片(54)电气连接,动触头簧片(37)在对应于所述静触点簧片(351)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相配合,在该动触头簧片(37)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的位置开设有一动触头簧片孔(371),该动触头簧片孔(371)套置在动触头簧片定位凸缘(326)上,在动触头簧片(37)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杆通孔(327)的位置构成有一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该顶杆致动凸缘(372)的凸起方向朝向所述顶杆(38),动触头簧片(37)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静触点(3512)的位置固定有一动触点(373),顶杆(38)的下端支承在双金属片(33)的中央位置,而顶杆(38)的上端在依次途经所述顶杆让位孔(31111)和顶杆通孔(327)后在对应于所述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的下方的位置与顶杆顶推致动凸缘(372)相配合,保护器盖(39)在对应于所述固定座(32)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的过载保护器容纳腔腔口相配合,并且在该保护器盖(39)上开设有一保护器插脚槽(391),所述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上部插入该保护器插脚槽(391)内并且与所述的第四插片(54)电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1)上并且围绕所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的过载保护器容纳腔腔口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16),而在所述保护器盖(39)的四周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16)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数量与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16)的数量相等的一组固定柱配合孔(392),该组固定柱配合孔(392)与一组保护器盖固定柱(16)相配合,并且在保护器盖(39)背对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凸起于保护器盖(39)的表面的插片固定柱(393),在所述的第四插片(54)上构成有一插片固定柱配合孔(541),该插片固定柱配合孔(541)与插片固定柱(393)相配合,在所述的壳体(1)上并且在与所述过载保护器容纳腔(11)相邻的位置构成有一保护器插脚插孔(17),探出所述固定座(32)的侧部的所述第一保护器插脚(35)插入该保护器插脚插孔(17)内;在所述基座(31)的顶壁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而在所述固定座(32)上开设有一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和一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与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相对应,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与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相对应,所述电热丝(34)的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341)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过渡孔(314)和电热丝第一引出接脚引出孔(328a)后探入到所述保护器插脚孔(324)内并且与所述第二保护器插脚(36)的下部电气连接,而电热丝(34)的所述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342)在依次途经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过渡孔(315)和电热丝第二引出接脚引出孔(328b)后探入到所述动触头簧片配合槽(323)并且与所述动触头簧片(37)电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腔(311)内并且围绕基座腔(311)的腔壁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腔壁表面的一组电热丝配合座(3113),在该组电热丝配合座(3113)上各构成有一电热丝挽留腔(31131),所述的电热丝(34)与电热丝挽留腔(31131)相配合,在所述基座(31)的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顶杆让位孔(31111)的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凹陷于顶壁表面的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而在所述基座配合腔(321)的腔顶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的位置构成有固定座支承凸缘(3211),该固定座支承凸缘(3211)与支承凸缘配合凹坑(316)相配合。
CN201510114338.4A 2015-03-16 2015-03-16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Pending CN1047344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4338.4A CN104734428A (zh) 2015-03-16 2015-03-16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4338.4A CN104734428A (zh) 2015-03-16 2015-03-16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4428A true CN104734428A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57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4338.4A Pending CN104734428A (zh) 2015-03-16 2015-03-16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442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1247A (zh) * 2017-06-09 2017-08-18 兰溪市越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子低功耗组合装置
CN107276297A (zh) * 2017-07-20 2017-10-20 兰溪市越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压缩机的多端子易安装组合装置
CN109038500A (zh) * 2018-09-05 2018-12-18 赵云文 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9921690A (zh) * 2019-04-10 2019-06-21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外接端子的ptc起动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7916A (ja) * 2001-11-22 2003-05-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保護カバー
CN2664282Y (zh) * 2003-11-28 2004-12-15 常熟市天银机电有限公司 结构改进的电机起动器
CN101369790A (zh) * 2008-09-19 2009-02-18 常熟市天银机电有限公司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US20100173541A1 (en) * 2009-01-07 2010-07-08 Borona Russell T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for
CN102386815A (zh) * 2011-11-18 2012-03-21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改进的一体式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25125U (zh) * 2015-03-16 2015-06-24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7916A (ja) * 2001-11-22 2003-05-3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端子保護カバー
CN2664282Y (zh) * 2003-11-28 2004-12-15 常熟市天银机电有限公司 结构改进的电机起动器
CN101369790A (zh) * 2008-09-19 2009-02-18 常熟市天银机电有限公司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US20100173541A1 (en) * 2009-01-07 2010-07-08 Borona Russell T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for
CN102386815A (zh) * 2011-11-18 2012-03-21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改进的一体式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25125U (zh) * 2015-03-16 2015-06-24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1247A (zh) * 2017-06-09 2017-08-18 兰溪市越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子低功耗组合装置
CN107276297A (zh) * 2017-07-20 2017-10-20 兰溪市越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压缩机的多端子易安装组合装置
CN107276297B (zh) * 2017-07-20 2024-01-02 兰溪市越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压缩机的多端子易安装组合装置
CN109038500A (zh) * 2018-09-05 2018-12-18 赵云文 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9038500B (zh) * 2018-09-05 2024-02-02 赵云文 具有双保护功能的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9921690A (zh) * 2019-04-10 2019-06-21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外接端子的ptc起动器
CN109921690B (zh) * 2019-04-10 2024-05-14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外接端子的ptc起动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4428A (zh)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4734570A (zh) 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4734429A (zh)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保护装置
CN204465390U (zh) 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25125U (zh) 结构改进的无功耗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65389U (zh)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4734569A (zh)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104734571A (zh)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2601861U (zh) 接线座的改进结构
CN204442206U (zh) 节能型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
CN204407615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4793281U (zh) 电连接器
CN204425126U (zh) 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保护装置
CN204424561U (zh) Rj45模块化分离式组装结构
CN202019075U (zh) 一种转换器插座
CN204966724U (zh) Idc公头连接器
CN108599490B (zh) 扁铜线定子用绝缘纸成型装置
CN201639049U (zh) 侧立按压式双排端子连接器
CN204633048U (zh) 电连接器
CN202772321U (zh) 连接器
CN105047838B (zh) 电池舱组
CN203481634U (zh) 接插式单相配电箱
CN203644987U (zh) 沉板式usb3.0连接器
CN103915700B (zh) 电连接器
CN206331939U (zh) 一种断路器用灭弧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