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0065B - 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0065B
CN104730065B CN201510153083.2A CN201510153083A CN104730065B CN 104730065 B CN104730065 B CN 104730065B CN 201510153083 A CN201510153083 A CN 201510153083A CN 104730065 B CN104730065 B CN 1047300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lithium
evaluation method
electrode stabilit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30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0065A (zh
Inventor
张涛
王欣全
周江
孔令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u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SC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SCL filed Critical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SCL
Priority to CN2015101530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00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0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0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0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0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将正极材料置于实验溶液中,经过由低到高变化的梯度温度存储后,通过离心、过滤获得液体样品,最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该液体样品中金属离子浓度来评价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其中,金属离子浓度总和越高,正极材料稳定性越差。与传统通过制作电池进行评价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样品制作条件统一,易标准化、操作简单、试验周期短,评测效率高,是一种筛选正极材料的高通量实验方法,特别适应于材料生产企业的材料开发过程及材料使用企业的材料筛选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的逐年恶化,锂离子电池作为清洁能源备受各国关注。近年来各国均在大力推广电动汽车产业。因此,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国科研人员在不断刷新材料的性能指标,各材料公司新产品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速中。对于电池生产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的评测材料并筛选出合适的材料用于产品成为其占领市场先机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效的评测方法成为各个厂家研发部门的重要课题。
由于在实际电池中对正极材料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高效评价正极材料的稳定性成为越来越突出的技术难题。在评价正极材料稳定性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是学术界从理论上进行证明,但理论计算与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是供应商制作模拟电池进行评测。但由于供应商评价材料的条件与电池生产企业实际使用条件差别较大,所以各大生产厂家会结合自身实际使用条件制作电池对正极材料进行评测。但电池制作和材料测试时间漫长,而且电池制作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需要制作大量电池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够进行准确评价。随着评测材料数量的增加,人力、物力均耗费较大,而且由于研发人员对新材料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在采用传统制作电池方式评测时,难免由于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造成测试失败。并且制作电池的评测方法过程复杂,难于标准化,每次评测材料数量有限。另外制作电池批次之间差异性难于控制,这就使得每次新测评的材料数据无法和历史积累数据进行很好的比较。这不仅降低了材料的评测效率,降低了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率,而且阻碍了企业的技术积累。
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对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效评价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就成为电池生产厂家研发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但在研发初期筛选材料阶段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测量无疑是效率低下的。虽然有些材料供应商使用高温存储的方式对正极材料进行评价,但都是在某一较高温度下存储一段时间后进行评测,单一的高温条件往往不能精细的区分材料间的区别,容易忽略材料微小的改善,也不利于材料的进一步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将正极材料置于实验溶液中,经过由低到高变化的梯度温度存储后,通过离心、过滤获得液体样品,最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测定液体样品中各种金属离子浓度来评价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其中,各种金属离子浓度总和越高,正极材料稳定性越差。
其中,正极材料为钴锂氧化物、锰锂氧化物、镍锂氧化物、镍钴锰锂氧化物、镍钴铝锂氧化物、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钴锂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其中,实验溶液至少含有一种液体成分。
其中,实验溶液为碳酸脂类、羧酸酯类、醚类、酸酐类、含硫类化合物、腈类化合物、含氟类化合物、锂盐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其中,锂盐为六氟磷酸锂、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二氟草酸硼酸锂、二草酸硼酸锂。
更优选的,锂盐为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
其中,梯度温度存储中存储温度的范围为50℃至150℃。更优选的,梯度温度存储中存储温度的范围为60℃至100℃。
其中,某一温度条件下存储时间范围为0h至72h。
更优选的,某一温度条件下存储时间范围为2h至24h。
其中,温度梯度为2℃至50℃。更优选的,温度梯度为5℃至20℃。
其中,梯度温度存储过程中至少使用两个存储温度。
其中,使用ICP检测的各种金属离子元素为镍(Ni),钴(Co),锰(Mn),铝(Al),镁(Mg),钛(Ti),铁(Fe)。
其中,每次评测至少使用ICP检测其中的3种金属离子浓度,并计算浓度总和进行比较。
本发明将正极材料置于实验溶液中经过由低到高变化的梯度温度存储后,再测定液体样品中各种金属离子浓度来评价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其中各种金属离子浓度总和越高,正极材料稳定性越差;该方法样品避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制作条件统一,易标准化、操作简单、试验周期短,是一种筛选正极材料的高通量实验方法,大大提高材料开发及筛选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在对正极材料进行评价时,首先将一定量的正极材料与一定量的实验溶液进行混合,并封装在密闭容器中;接着通过加热将该密闭容器置于一系列不同梯度温度条件下(该梯度温度要由低温到高温进行梯度变化)分别进行存储相应的时间;然后通过离心过滤获得液体样品;最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测定获得的液体样品中各种金属离子浓度来评价正极材料的稳定性。
实施例1:
实验正极材料:镍钴锰锂氧化物A、B、C各取5g.
实验溶液成分:EMC取20g
实验温度/存储时间:60℃/24h,70℃/24h,80℃/24h
评价结果:
实施例2:
实验正极材料:钴锂氧化物A、B、C各取5g
实验溶液成分:EMC/FEC=95/5(wt%)取20g
实验温度/存储时间:70℃/24h,75℃/12h,80℃/8h,85℃/8h,90℃/2h
评价结果:
实施例3:
实验正极材料:镍钴铝锂氧化物A、B、C各取5g
实验溶液成分:DEC/EC/LiPF6=60/26/14(wt%)取20g
实验温度条件:60℃/12h,85℃/8h
评价结果:
实施例4:
实验正极材料:镍钴锰锂氧化物A、B、C、D、E、F各取5g
实验溶液成分:DEC/EC/LiPF6/ADN/PS=58/24/14/2/2(wt%)取20g
实验温度/存储时间:60℃/12h,85℃/4h
评价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实验方法简单,实验周期短。与传统制作电池的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电池制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匀浆、涂敷、碾压、卷绕、注液、封装、化成后处理等)。该方法简单到仅需将待考察样品与实验溶液混合,在某几个温度条件下存储一段时间,然后使用商用化的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进行检测即可。
2实验过程干扰因素少,可标准化,具有高通量性。与传统制作电池的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电池制作全过程,实验过程的每一步都可根据企业自身需求进行标准化。同时,不像传统方法每次实验仅能进行数种材料的评测比较,而且由于电池差异性的存在,使不同批次数据的可比性相对较差。该方法可同时进行数十种甚至数百种材料的同时评测,并且对方法标准化后,数据间可比性大大提高。
3该方法更容易区分材料间的细微差别,实验数据更有利于指导研发人员的开发与筛选工作。传统方法通常是在较高单一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本发明通过在梯度温度下存储,较高单一温度测试条件往往会消除正极材料间的细微差距。本方法通过设计多个温度的测试条件,通过让材料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温度梯度场来实现对材料性能细微差别的区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正极材料置于实验溶液中,经过由低到高变化的梯度温度存储后,通过离心、过滤获得液体样品,最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测定液体样品中各种金属离子浓度来评价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其中,各种金属离子浓度总和越高,正极材料稳定性越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温度存储过程中至少使用两个存储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温度存储中存储温度的范围为50℃至150℃;某一存储温度条件下的存储时间范围为0至72h;温度梯度为2℃至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温度存储中存储温度的范围为60℃至100℃;某一存储温度条件下的存储时间范围为2h至24h;温度梯度为5℃至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 CP测定实验中的各种金属离子元素为镍、钴、锰、铝、镁、钛、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评测至少使用ICP检测其中的3种金属离子浓度,并计算浓度总和进行比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为钴锂氧化物、锰锂氧化物、镍锂氧化物、镍钴锰锂氧化物、镍钴铝锂氧化物、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钴锂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溶液至少含有一种液体成分;所述实验溶液为碳酸脂类、羧酸酯类、醚类、酸酐类、含硫类化合物、腈类化合物、含氟类化合物、锂盐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为六氟磷酸锂、高氯酸锂、四氟硼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二氟草酸硼酸锂、二草酸硼酸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为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
CN201510153083.2A 2015-04-02 2015-04-02 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Active CN1047300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3083.2A CN104730065B (zh) 2015-04-02 2015-04-02 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53083.2A CN104730065B (zh) 2015-04-02 2015-04-02 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0065A CN104730065A (zh) 2015-06-24
CN104730065B true CN104730065B (zh) 2017-11-03

Family

ID=53454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3083.2A Active CN104730065B (zh) 2015-04-02 2015-04-02 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00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8827B (zh) * 2016-03-28 2018-11-0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导电浆料综合性能评价方法
CN106198495B (zh) * 2016-07-08 2019-01-25 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钴酸锂中锂钴摩尔比的测试方法
CN117330725A (zh) * 2018-12-29 2024-01-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材料循环寿命的快速检测方法
CN111398140A (zh) * 2019-08-19 2020-07-10 杭州正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prec太阳能电池正面银浆载体稳定性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32656A (ja) * 2007-02-28 2009-02-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活物質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活物質の品質モニタリング方法
CN102569781B (zh) * 2012-03-27 2014-03-26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77352B (zh) * 2014-10-22 2016-01-13 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65130A (zh) * 2014-12-16 2015-03-25 吉林大学 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0065A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A Co‐and Ni‐free P2/O3 biphasic lithium stabilized layered oxi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and its cycling behavior
CN104730065B (zh) 一种正极材料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Zhou et al. Mn ion dissolution mechanism for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LiMn2O4 cathode: in situ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Qiao et al. Direct evidence of gradient Mn (II) evolution at charged states in LiNi0. 5Mn1. 5O4 electrodes with capacity fading
Croy et al. First-cycle evolution of local structure in electrochemically activated Li2MnO3
Olivares-Marín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discharged products of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revealed by synchrotron X-ray transmission microscopy
Li et al. Lithiation and delithiation dynamics of different Li sites in Li-rich battery cathodes studied by operando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N106450211B (zh) 一种表面包覆复合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Studies on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of LiNi0. 4Co0. 2Mn0. 4O2 as cathode material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4167549A (zh) 一种微纳结构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364707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压实密度锂锰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89596A (zh) 一种超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69623B (zh) 一种离线计算动力锂离子电池剩余容量的方法及系统
Shunmugasundaram et al. A search for low-irreversible capacity and high-reversible capacity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in the Li–Ni–Mn–Co pseudoquaternary system
CN10263787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Xi et al. Effect of copper and iron substitution on the structure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Ni0. 8Co0. 15Al0. 05O2 cathode materials
Arb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Lithium Insertion into NASICON-Type Li1+ x Ti2− x Al x (PO4) 3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WO2019076023A1 (zh) 一种锂钴金属氧化物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及四氧化三钴含量的测定方法
Li et al. Magnetic Measurements Applied to Energy Storage
Wang et al. Unraveling the Role of Surficial Oxygen Vacancies in Stabilizing Li‐Rich Layered Oxides
Wang et al. Gradient-regeneration of Li (Ni0. 9Co0. 05Mn0. 05) O2 from spent LiCoO2 lithium-ion battery
Song et al. The significance of imperceptible crosstalk in high-energy batteries
Hou et al. General Synthesis of Single‐Crystal Spinel Cathodes with the Tailored Orientation of Exposed Crystal Planes for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4961161A (zh) 一种高度稳定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748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掺杂纳米五氧化二钒薄膜电极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3

Address after: 300000 No.38 Haitai South Road,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outside the ring), High-tech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Juyu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384 Tianjin Xiqing District Binhai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outer ring) 38 Haitai South Road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LISHEN BATTERY JOINT-STOCK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