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7268B - 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7268B
CN104727268B CN201510083126.4A CN201510083126A CN104727268B CN 104727268 B CN104727268 B CN 104727268B CN 201510083126 A CN201510083126 A CN 201510083126A CN 104727268 B CN104727268 B CN 1047272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ersion
water
core wall
river course
dirt remo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31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27268A (zh
Inventor
高健
刘学应
王文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15100831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272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27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7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7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7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2Stream regulation, e.g. breaking up subaqueous rock, cleaning the beds of waterways, directing the water flow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6Spillways; Devices for dissipation of energy, e.g. for reducing eddies also for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9/00Water-power plants; Layout, construction or equipment, methods of,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B9/02Water-ways
    • E02B9/06Pressure galleries or pressure conduits; Galle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house pressure conduits;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therewith, e.g. housings, valves, g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Barrages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引水冲污装置包括引水冲污本体和泄水管道,引水冲污本体包括引水横梁和支撑底座,引水横梁的顶面上设置有泄洪板,泄水管道位于引水冲污本体靠近内河道的一侧;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施工准备,2)水下静压管桩及隔水墙施工,3)框架支撑与墙面板安装,4)抽水施工,5)水泥基座施工,6)安装、调试引水冲污装置,7)框架支撑与隔水墙的拆除,8)外河道引水与泄洪,9)污水处理。本方法通过引进外河道内的江河水对城市河道进行冲刷,提高城市河道水的自净能力,缓解其水质污染状况,同时具有很好的泄洪排涝能力,经济效益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内河,造成内河污染严重,河道不断淤积,排水不畅,排涝能力下降,一些区域遇暴雨袭击时内涝严重。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城市河道污水处理技术(申请号:2002112928.2,公开号:CN1376640,公开日:2002.10.30),适用于消除污水臭味,降低其COD值,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采用明矾和碳酸钙作为污水处理药剂,根据污水的COD值确定投放量,COD值在150~1000之间,以每吨污水计,两种药剂的投放量分别为:明矾0.8~2.0公斤,碳酸钙0.5~1.6公斤,其中碳酸钙为化学合成品,细度为1000~1200目,虽然处理方法简单、成本低,但是对河道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的方法及其专用净化系统(申请号:200710121287.3,公开号:CN101148288,公开日:2008.03.26),该河道污水的净化系统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缺氧/好氧处理单元组成,缺氧/好氧处理单元由直接连接的缺氧池或设有曝气装置的好氧池组成,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均设有用于富集微生物的填料;本发明的方法适应河水水质及气候条件的大幅度波动,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好,耐冲击负荷好,能有效消除河水的黑臭现象,且不产生大量的有机淤泥,对有机碳和氮、磷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水量大,工程投资少,运行成本低,使用于分流处理各种污染的河道污水,但是该方法的使用寿命较短,对于城市河道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且不具有泄洪排涝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引水冲污装置可以引进外河道内的江河水对城市河道进行冲刷,提高城市河道水的自净能力,缓解其水质污染状况,同时具有很好的泄洪排涝能力,经济效益显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水冲污装置包括引水冲污本体和泄水管道,引水冲污本体包括引水横梁和支撑底座,引水横梁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上,支撑底座固定连接在水泥基座上,引水横梁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泄洪板,泄洪板贯穿至引水横梁的内部,泄洪板的底端设置有挡板,泄洪板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连接引水横梁,齿轮齿条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引水管道,引水管道内设置有桨叶,桨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引水管道内部,引水管道靠近外河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引水口,第一引水口上设置有第一截流板,第一截流板沿引水横梁垂直上下移动,支撑底座内设置有储能装置;泄水管道位于引水冲污本体靠近内河道的一侧,泄水管道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引水横梁上,第一出水管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第二出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出水管的底面上,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第二出水管的底端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水泥基座的侧面上,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封流板和第二封流板;引水冲污装置可以引进外河道内的江河水对城市河道进行冲刷,提高城市河道水的自净能力,缓解其水质污染状况,引水冲污本体上的泄洪板,可以在齿轮齿条机构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进而对泄洪板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河道水的流速,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外河道发生洪涝,使城市河道内的水位与外河道的江河水位达到动态平衡,引水管道内的桨叶可以通过水流进行驱动,带动转轴转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储能装置内,储能装置可以将电能通过电机带动泄洪板移动,第一截流板可以控制引水管道内水流的速度,进而控制桨叶的转速,泄水管道则可以根据城市河道水质的具体情况,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控制第一封流板和第二封流板的转动,进而控制河道内中部和底部的水流速度,在不影响城市河道的安全性基础上,提高了水质的净化效率。
进一步,齿轮齿条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和直齿条,驱动齿轮转动连接在引水横梁的内部,直齿条固定连接在泄洪板的下半部,直齿条与驱动齿轮相匹配,齿轮齿条机构的设计可以提高泄洪板在升降时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对河水的抗冲击性能,延长了泄洪板和引水冲污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引水横梁和支撑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板筋,加强板筋提高了引水横梁和支撑底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小水流的冲击。
进一步,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之间的夹角a,夹角a的范围为45゜~60゜,可以使河道内不同深度位置的水流都能快速流动,提高了城市河道水的净化效率。
进一步,泄洪板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引水口,第二引水口上设置有第二截流板,第二截流板转动连接在泄洪板内,当不需要泄洪时,通过调节第二截流板,使外河道的水通过第二引水口进入城市内河道。
采用如上述的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进行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施工准备
a、首先根据内河道和外河道的结构设计施工图纸,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b、施工机具准备,将施工机具放置在施工场地,并建立安全隔板;
2)水下静压管桩及隔水墙施工
a、先根据施工图纸通过清淤船在河床底部的指定位置挖掘两条底槽;
b、然后进行水下静压管桩施工,使水下静压管桩的底部位于底槽内,一个水下静压管桩施工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水下静压管桩的施工,并保持相邻两个水下静压管桩之间的间距相等,直至两条底槽上的水下静压管桩施工完毕;
c、待水下静压管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在相邻的两个水下静压管桩之间进行隔水墙施工,靠近外河道的为第一隔水墙,靠近内河道的为第二隔水墙;
d、最后在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的缝隙处进行混凝土补料施工;
3)框架支撑与墙面板安装
a、先量取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并与施工图纸上的数据进行校核;
b、然后用钢管制作框架支撑,使框架支撑与第一隔水墙、第二隔水墙之间的尺寸相匹配;
c、接着通过钢筋和水泥制作墙面板,垫于第一隔水墙与框架支撑、框架支撑与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接触点,并在接触点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d、通过吊机将框架支撑从岸边吊起,并移至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的中间位置;
e、然后在指挥员的指挥下下放框架支撑,直至框架支撑的底部与河床底部设定位置重叠;
4)抽水施工
将抽水泵安装在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每隔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面下降0.3m,记录接触点上各压力值,并与设定值进行校核,直至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抽完,使各接触点之间的压力值在设定值范围内,当在抽水的过程中,某些接触点的压力值超出设定值范围时,停止抽水,并通过增加钢管提高框架支撑的整体强度,直至实际压力值恢复至设定值范围内,再继续进行抽水;
5)水泥基座施工
a、先通过清淤抓斗将抽干的河床底部的淤泥清理干净,并通过振捣器压平捣实;
b、然后根据施工图纸在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水泥基座,水泥基座的两侧设置有夹角为b的坡度,角度b的范围为45゜~60゜;
c、在水泥基座的顶面上开挖安装槽,安装槽的深度为0.5~1.0m;
d、洒水养护水泥基座30天,使水泥基座的强度达到设定强度;
6)安装、调试引水冲污装置
a、先通过吊机将引水冲污本体从岸边吊装至安装槽的上方;
b、然后在指挥员的指挥下进行下放,直至引水冲污本体限位在安装槽内;
c、再用密封胶将引水冲污本体与安装槽之间的缝隙密封;
d、将泄水管道安装至靠近内河道的引水冲污本体的侧面上,并将第二出水管的底部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水泥基座的坡面上;
e、最后通过抽水泵将外河道内的水输送至第一隔水墙与第二隔水墙之间,并对引水冲污装置进行调试;
f、调试结束后将调整泄洪板的高度位置;
7)框架支撑与隔水墙的拆除
先通过抽水泵将外河道内的水输送至第一隔水墙与第二隔水墙之间,直至各接触点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恢复至初始压力值,然后通过吊机将框架支撑吊离河道,最后将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拆除;
8)外河道引水与泄洪
a、先将靠近外河道的左侧泄洪板上的第二截流板打开,使外河道内的水通过第二引水口流入左侧泄洪板与中间泄洪板之间;
b、待水位平稳后打开中间泄洪板上的第二截流板,使水通过第二引水口流入中间泄洪板与靠近内河道的右侧泄洪板之间;
c、待水位平衡后打开右侧泄洪板上的第二截流板,使水通过第二引水口流入内河道实现外河道的引水;
d、接着打开第一引水口上的第一截流板,根据内河道污水的污染程度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控制第一封流板和第二封流板的开或关;
e、引水管道内的水带动桨叶转动产生电能,并把电能储存在储能装置中,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泄洪板上升或下降,实现外河道的泄洪;
9)污水处理
通过引水冲污装置流入的水带动内河道里的污水流动,形成活水,提高河道水的流速,带动污水流入下游,实现内河道的污水处理。
进一步,步骤2)中的第一隔水墙的顶面与外河道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垂直距离h1的范围为0.8~1.4m,第二隔水墙的顶面与内河道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2,垂直距离h2的范围为0.4~1.6m。
进一步,框架支撑的制作过程包括
a、水平钢管制作:将钢管水平放置在底面上,相邻两个水平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m;
b、竖直钢管制作:将钢管竖直放置在水平钢管上,并将交接处进行焊接,相邻两个竖直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m;
c、垂直钢管制作:将钢管垂直放置在水平钢管和竖直钢管的交接处,并进行焊接,形成框架支撑结构;
d、最后将中心安装引水冲污装置的部分拆除,并焊接加强骨筋。
进一步,步骤6)中的泄洪板的顶面与外河道的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垂直距离H1的范围为0.3~0.8m泄洪板的顶面与内河道的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2,垂直距离H2的范围为0.5~1.0m。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引水冲污装置可以引进外河道内的江河水对城市河道进行冲刷,提高城市河道水的自净能力,缓解其水质污染状况;
2、引水冲污本体上的泄洪板,可以在齿轮齿条机构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进而对泄洪板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河道水的流速,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外河道发生洪涝,使城市河道内的水位与外河道的江河水位达到动态平衡;
3、引水管道内的桨叶可以通过水流进行驱动,带动转轴转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储能装置内,储能装置可以将电能通过电机带动泄洪板移动,第一截流板可以控制引水管道内水流的速度,进而控制桨叶的转速;
4、泄水管道则可以根据城市河道水质的具体情况,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控制第一封流板和第二封流板的转动,进而控制河道内中部和底部的水流速度,在不影响城市河道的安全性基础上,提高了水质的净化效率;
5、本方法不仅不影响河道的正常水位,而且施工周期短,效率高,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性强,与现有的引水冲污方法相比具有泄洪能力,可以根据河道的污染程度调节引水速度,控制河道水的流速,提高河道水的自净化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的施工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框架支撑、墙面板与隔水墙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隔水墙拆除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引水冲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泄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水冲污本体;2-水泥基座;3-泄水管道;4-第一隔水墙;5-第二隔水墙;6-外河道;7-内河道;8-引水横梁;9-支撑底座;10-引水管道;11-转轴;12-桨叶;13-加强板筋;14-储能装置;15-泄洪板;16-驱动齿轮;17-直齿条;18-挡板;19-第一引水口;20-第一截流板;21-第二引水口;22-第二截流板;23-第一出水管;24-第二出水管;25-固定支架;26-第一传感器;27-第二传感器;28-第一封流板;29-第二封流板;30-框架支撑;31-墙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如图2至图6所示),引水冲污装置包括引水冲污本体1和泄水管道3,引水冲污本体1包括引水横梁8和支撑底座9,引水横梁8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9上,支撑底座9固定连接在水泥基座2上,引水横梁8和支撑底座9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板筋13,加强板筋13提高了引水横梁8和支撑底座9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小水流的冲击,引水横梁8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泄洪板15,泄洪板15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引水口21,第二引水口21上设置有第二截流板22,第二截流板22转动连接在泄洪板15内,当不需要泄洪时,通过调节第二截流板22,使外河道6的水通过第二引水口21进入城市内河道7,泄洪板15贯穿至引水横梁8的内部,泄洪板15的底端设置有挡板18。
泄洪板15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连接引水横梁8,齿轮齿条机构包括驱动齿轮16和直齿条17,驱动齿轮16转动连接在引水横梁8的内部,直齿条17固定连接在泄洪板15的下半部,直齿条17与驱动齿轮16相匹配,齿轮齿条机构的设计可以提高泄洪板15在升降时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对河水的抗冲击性能,延长了泄洪板15和引水冲污装置的使用寿命。
齿轮齿条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引水管道10,引水管道10内设置有桨叶12,桨叶12通过转轴11转动连接在引水管道10内部,引水管道10靠近外河道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引水口19,第一引水口19上设置有第一截流板20,第一截流板20沿引水横梁8垂直上下移动,支撑底座9内设置有储能装置14。
泄水管道3位于引水冲污本体1靠近内河道7的一侧,泄水管道3包括第一出水管23和第二出水管24,第一出水管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引水横梁8上,第一出水管23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26,第二出水管24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出水管23的底面上,第二出水管24与第一出水管23之间的夹角a,夹角a的范围为45゜~60゜,可以使河道内不同深度位置的水流都能快速流动,提高了城市河道水的净化效率,第二出水管24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27,第二出水管24的底端通过固定支架25固定连接在水泥基座2的侧面上,第一出水管23和第二出水管2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封流板28和第二封流板29;引水冲污装置可以引进外河道6内的江河水对城市河道进行冲刷,提高城市河道水的自净能力,缓解其水质污染状况,引水冲污本体1上的泄洪板15,可以在齿轮齿条机构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进而对泄洪板15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河道水的流速,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外河道6发生洪涝,使城市河道内的水位与外河道6的江河水位达到动态平衡,引水管道10内的桨叶12可以通过水流进行驱动,带动转轴11转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储能装置14内,储能装置14可以将电能通过电机带动泄洪板15移动,第一截流板20可以控制引水管道10内水流的速度,进而控制桨叶12的转速,泄水管道3则可以根据城市河道水质的具体情况,通过第一传感器26和第二传感器27控制第一封流板28和第二封流板29的转动,进而控制河道内中部和底部的水流速度,在不影响城市河道的安全性基础上,提高了水质的净化效率。
采用如上述的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进行的污水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1)施工准备
a、首先根据内河道和外河道的结构设计施工图纸,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b、施工机具准备(如表1所示),将施工机具放置在施工场地,并建立安全隔板;
表1施工机具
2)水下静压管桩及隔水墙施工
a、先根据施工图纸通过清淤船在河床底部的指定位置挖掘两条底槽,两条底槽相互平行,且两条底槽之间的间距即为水泥基座底面的宽度;
b、然后进行水下静压管桩施工,通过混凝土搅拌机将所需的混凝土按比例配比后进行加工搅拌,然后用灌浆机将混凝土通过管道输送至河道内的管桩模具中,使水下静压管桩的底部位于底槽内,混凝土的输送速度为15m/min,直至一个水下静压管桩施工结束,当前一个水下静压管桩施工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水下静压管桩的施工,并保持相邻两个水下静压管桩之间的间距相等,直至两条底槽上的水下静压管桩施工完毕,待最后一个水下静压管桩施工结束32h后进行墙面板的施工;
c、待水下静压管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在相邻的两个水下静压管桩之间进行隔水墙施工,用模具板固定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水下静压管桩之间,然后在模具板内浇筑混凝土,靠近外河道的为第一隔水墙4,靠近内河道的为第二隔水墙5,第一隔水墙4的顶面与外河道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如表2所示),垂直距离h1的范围为0.8~1.4m,第二隔水墙5的顶面与内河道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2(如表2所示),垂直距离h2的范围为0.4~1.6m,保证在进行引水冲污装置施工时,防止外河道的水和内河道的水进入施工区域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方便水泥基座的施工,提高引水冲污装置的稳定性;
d、最后在第一隔水墙4和第二隔水墙5的缝隙处进行混凝土补料施工,防止外河道和内河道的水通过缝隙进入施工区域,同时提高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整体的强度;
表2垂直距离对隔水墙水压力的影响
3)框架支撑与墙面板安装
a、先量取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并与施工图纸上的数据进行校核;
b、然后跟图纸上的尺寸用钢管(DN219)制作框架支撑30,使框架支撑30与第一隔水墙、第二隔水墙之间的尺寸相匹配;
框架支撑的制作过程包括:
Ⅰ、水平钢管制作:将钢管水平放置在底面上,用卷尺量取相邻两个水平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m,依次均匀分布;
Ⅱ、竖直钢管制作:将钢管竖直放置在水平钢管上,并将交接处进行焊接,再用卷尺量取相邻两个竖直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m,焊接下一根竖直钢管;
Ⅲ、垂直钢管制作:将钢管垂直放置在水平钢管和竖直钢管的交接处,并进行焊接,形成框架支撑结构;
Ⅳ、最后将中心安装引水冲污装置部分的钢管拆除,并焊接加强骨筋,使各钢管的受力均匀。
c、接着通过钢筋和水泥制作墙面板31,垫于第一隔水墙与框架支撑、框架支撑与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接触点,并在接触点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d、通过吊机将框架支撑从岸边吊起,并缓慢移动至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的中间位置;
e、然后在指挥员的指挥下缓缓下放框架支撑,直至框架支撑的底部与河床底部设定位置重叠,同时框架支撑的侧边抵住墙面板,并对压力传感器上的读数进行记录;
4)抽水施工
将抽水泵安装在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并接通电源,把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抽至外河道和内河道,当每隔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面下降0.3m,记录接触点上各压力值,并与设定值进行校核,直至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抽完,使各接触点之间的压力值在设定值范围内;
5)水泥基座施工
a、先通过清淤抓斗将抽干的河床底部的淤泥清理干净,并通过振捣器压平捣实,使其符合水泥基座的施工要求;
b、然后根据施工图纸在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水泥基座,水泥基座的两侧设置有夹角为b的坡度,角度b的范围为45゜~60゜,可以有效减缓水流对水泥基座的冲击,同时提高水泥基座整体的稳定性,延长引水冲污装置的使用寿命;
c、待水泥基座达到设定强度后,在水泥基座的顶面上通过手提电钻开挖安装槽,安装槽的深度为0.5~1.0m;
d、洒水养护水泥基座30天,使水泥基座的强度达到设定强度;
6)安装、调试引水冲污装置
a、先通过吊机将引水冲污本体从岸边缓慢吊装至安装槽的上方,并在水泥基座上插上竖杆,防止引水冲污本体在下降过程中因晃动而影响其安装的精度,提高安全性;
b、然后在指挥员的指挥下进行下放,避免引水冲污本体碰撞框架支撑或隔水墙,直至引水冲污本体限位在安装槽内;
c、再用密封胶将引水冲污本体与安装槽之间的缝隙密封,并用混凝土将引水冲污本体与河道岸边进行浇筑,提高引水冲污装置的抗冲击性能;
d、将泄水管道安装至靠近内河道的引水冲污本体的侧面上,并将第二出水管的底部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水泥基座的坡面上;
e、最后通过抽水泵将外河道内的水输送至第一隔水墙与第二隔水墙之间,并对引水冲污装置进行调试,每隔第一隔水墙与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面上升0.3m,记录接触点上各压力值,并与设定值进行校核,直至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填充至设定水位,使各接触点之间的压力值在设定值范围内;
f、调试结束后将调整泄洪板的高度位置,泄洪板的顶面与外河道的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垂直距离H1的范围为0.3~0.8m,泄洪板的顶面与内河道的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2,垂直距离H2的范围为0.5~1.0m;
7)框架支撑与隔水墙的拆除
先通过抽水泵将外河道内的水输送至第一隔水墙与第二隔水墙之间,直至各接触点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恢复至初始压力值,然后通过吊机将框架支撑吊离河道,并拆除墙面板,最后将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进行拆除;
8)外河道引水与泄洪
a、先将靠近外河道的左侧泄洪板上的第二截流板打开,使外河道内的水通过第二引水口流入左侧泄洪板与中间泄洪板之间,左侧泄洪板上的第二引水口处的水流速度为8~10m/s;
b、待水位平稳后打开中间泄洪板上的第二截流板,使水通过第二引水口流入中间泄洪板与靠近内河道的右侧泄洪板之间,中间泄洪板上的第二引水口处的水流速度为6~8m/s;
c、待水位平衡后打开右侧泄洪板上的第二截流板,使水通过第二引水口流入内河道实现外河道的引水,右侧泄洪板上的第二引水口处的水流速度为3~5m/s;
d、接着打开第一引水口上的第一截流板,根据内河道污水的污染程度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控制第一封流板和第二封流板的开或关,使内河道不同深度水位的水都有一定的流速,提高污水的净化效率;
e、引水管道内的水带动桨叶转动产生电能,并把电能储存在储能装置中,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泄洪板上升或下降,进而控制进入内河道的水流速度,实现外河道的泄洪;
9)污水处理
通过引水冲污装置流入的水带动内河道里的污水流动,形成活水,提高河道水的流速,并带动污水流入下游,实现内河道的污水自净化处理。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冲污装置包括引水冲污本体和泄水管道,所述引水冲污本体包括引水横梁和支撑底座,所述引水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支撑底座固定连接在水泥基座上,所述引水横梁的顶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泄洪板,所述泄洪板贯穿至所述引水横梁的内部,所述泄洪板的底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泄洪板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连接所述引水横梁,所述齿轮齿条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引水管道,所述引水管道内设置有桨叶,所述桨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引水管道内部,所述引水管道靠近外河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引水口,所述第一引水口上设置有第一截流板,所述第一截流板沿所述引水横梁垂直上下移动,所述支撑底座内设置有储能装置;所述泄水管道位于所述引水冲污本体靠近内河道的一侧,所述泄水管道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引水横梁上,所述第一出水管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出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底面上,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底端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水泥基座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封流板和第二封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和直齿条,所述驱动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引水横梁的内部,所述直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泄洪板的下半部,所述直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横梁和所述支撑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板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管之间的夹角a,所述夹角a的范围为45゜~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板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引水口,所述第二引水口上设置有第二截流板,所述第二截流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泄洪板内。
6.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进行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施工准备
a、首先根据内河道和外河道的结构设计施工图纸,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b、施工机具准备,将施工机具放置在施工场地,并建立安全隔板;
2)水下静压管桩及隔水墙施工
a、先根据施工图纸通过清淤船在河床底部的指定位置挖掘两条底槽;
b、然后进行水下静压管桩施工,使所述水下静压管桩的底部位于所述底槽内,一个水下静压管桩施工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水下静压管桩的施工,并保持相邻两个所述水下静压管桩之间的间距相等,直至两条所述底槽上的水下静压管桩施工完毕;
c、待所述水下静压管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水下静压管桩之间进行隔水墙施工,靠近外河道的为第一隔水墙,靠近内河道的为第二隔水墙;
d、最后在所述第一隔水墙和所述第二隔水墙的缝隙处进行混凝土补料施工;
3)框架支撑与墙面板安装
a、先量取所述第一隔水墙和所述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并与施工图纸上的数据进行校核;
b、然后用钢管制作框架支撑,使框架支撑与所述第一隔水墙、所述第二隔水墙之间的尺寸相匹配;
c、接着通过钢筋和水泥制作墙面板,垫于所述第一隔水墙与所述框架支撑、所述框架支撑与所述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接触点,并在所述接触点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d、通过吊机将框架支撑从岸边吊起,并移至所述第一隔水墙和所述第二隔水墙的中间位置;
e、然后在指挥员的指挥下下放框架支撑,直至所述框架支撑的底部与河床底部设定位置重叠;
4)抽水施工
将抽水泵安装在所述第一隔水墙和所述第二隔水墙之间,每隔所述第一隔水墙和所述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面下降0.3m,记录接触点上各压力值,并与设定值进行校核,直至所述第一隔水墙和所述第二隔水墙之间的水抽完,使各接触点之间的压力值在设定值范围内;
5)水泥基座施工
a、先通过清淤抓斗将抽干的河床底部的淤泥清理干净,并通过振捣器压平捣实;
b、然后根据施工图纸在所述第一隔水墙和所述第二隔水墙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水泥基座,所述水泥基座的两侧设置有夹角为b的坡度,所述角度b的范围为45゜~60゜;
c、在所述水泥基座的顶面上开挖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深度为0.5~1.0m;
d、洒水养护水泥基座30天,使水泥基座的强度达到设定强度;
6)安装、调试引水冲污装置
a、先通过吊机将引水冲污本体从岸边吊装至安装槽的上方;
b、然后在指挥员的指挥下进行下放,直至所述引水冲污本体限位在所述安装槽内;
c、再用密封胶将所述引水冲污本体与所述安装槽之间的缝隙密封;
d、将泄水管道安装至靠近内河道的所述引水冲污本体的侧面上,并将第二出水管的底部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水泥基座的坡面上;
e、最后通过抽水泵将外河道内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一隔水墙与所述第二隔水墙之间,并对引水冲污装置进行调试;
f、调试结束后将调整泄洪板的高度位置;
7)框架支撑与隔水墙的拆除
先通过抽水泵将外河道内的水输送至所述第一隔水墙与所述第二隔水墙之间,直至各接触点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恢复至初始压力值,然后通过吊机将框架支撑吊离河道,最后将第一隔水墙和第二隔水墙拆除;
8)外河道引水与泄洪
a、先将靠近外河道的左侧泄洪板上的第二截流板打开,使外河道内的水通过第二引水口流入左侧泄洪板与中间泄洪板之间;
b、待水位平稳后打开中间泄洪板上的第二截流板,使水通过第二引水口流入中间泄洪板与靠近内河道的右侧泄洪板之间;
c、待水位平衡后打开右侧泄洪板上的第二截流板,使水通过第二引水口流入内河道实现外河道的引水;
d、接着打开第一引水口上的第一截流板,根据内河道污水的污染程度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控制第一封流板和第二封流板的开或关;
e、引水管道内的水带动桨叶转动产生电能,并把电能储存在储能装置中,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泄洪板上升或下降,实现外河道的泄洪;
9)污水处理
通过引水冲污装置流入的水带动内河道里的污水流动,形成活水,提高河道水的流速,带动污水流入下游,实现内河道的污水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所述第一隔水墙的顶面与所述外河道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所述垂直距离h1的范围为0.8~1.4m,所述第二隔水墙的顶面与所述内河道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2,所述垂直距离h2的范围为0.4~1.6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支撑的制作过程包括
a、水平钢管制作:将钢管水平放置在底面上,相邻两个所述水平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m;
b、竖直钢管制作:将钢管竖直放置在水平钢管上,并将交接处进行焊接,相邻两个所述竖直钢管之间的距离为1m;
c、垂直钢管制作:将钢管垂直放置在所述水平钢管和所述竖直钢管的交接处,并进行焊接,形成框架支撑结构;
d、最后将中心安装引水冲污装置的部分拆除,并焊接加强骨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的所述泄洪板的顶面与外河道的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所述垂直距离H1的范围为0.3~0.8m,所述泄洪板的顶面与内河道的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2,所述垂直距离H2的范围为0.5~1.0m。
CN201510083126.4A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Active CN1047272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3126.4A CN104727268B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3126.4A CN104727268B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7268A CN104727268A (zh) 2015-06-24
CN104727268B true CN104727268B (zh) 2016-08-24

Family

ID=53451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3126.4A Active CN104727268B (zh) 2015-02-16 2015-02-16 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272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7194B (zh) * 2016-06-27 2020-10-30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用于湿地景观公园水质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2411485B (zh) * 2020-10-30 2022-11-11 科茂经纬通讯科技(邳州)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保护用河道挡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53604A (ja) * 1990-03-01 1991-11-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水路内壁清掃装置
CN103058473B (zh) * 2012-12-31 2014-12-10 广东源盛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可持续清理河道污泥的方法
CN203361088U (zh) * 2013-07-19 2013-12-25 王继远 河流分流净化美化治理系统
CN203878525U (zh) * 2014-01-09 2014-10-15 南京翰博翠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旁位处理设施自动排泥系统
CN103981834B (zh) * 2014-05-28 2016-01-20 常州大学 小流量河水净化和污染拦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7268A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7268B (zh) 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05804047B (zh) 一种加快吹填淤泥排水固结速度的排水装置及方法
CN110158988A (zh) 一种建筑保护用钢结构支架及其快速拆除方法
CN107859520A (zh) 一种泥水盾构长距离穿越锚索区的掘进方法
CN201384873Y (zh) 一种浮筒式刮吸泥机
CN211611743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池用刮泥机
CN205348378U (zh) 一种预制泵站底部拉杆升降自清洁装置
CN206502624U (zh) 搅拌站污水处理系统
CN213112874U (zh) 一种矿井水井下净化装置
CN211200302U (zh) 一种水库除污用辅助设备
CN212894250U (zh) 一种集装箱式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
CN208949951U (zh)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装置
CN114505140A (zh) 一种用于工程渣土处理设备
CN107651751A (zh) 一种具有水体修复功能的河岸式渗滤系统和方法
CN208604660U (zh) 河道污水自动处理装置
CN210620400U (zh) 河道挡流导流装置
CN212055305U (zh) 填埋场污泥塘泥浆泵的过滤装置
CN208884522U (zh) 一种混凝土溜筒结构体系
CN107042025A (zh) 一种清污除砂机
CN206328225U (zh) 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CN112028326A (zh) 一种市政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06355661U (zh) 一种清污除砂机
CN209740742U (zh) 一种防堵塞的氯乙酰乙酸甲酯生产用污水处理设备
CN113106937B (zh) 一种河流用净水集沙系统
CN205242407U (zh) 用于深基坑混凝土浇筑的串管、溜槽组合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