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28225U - 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28225U
CN206328225U CN201621396541.1U CN201621396541U CN206328225U CN 206328225 U CN206328225 U CN 206328225U CN 201621396541 U CN201621396541 U CN 201621396541U CN 206328225 U CN206328225 U CN 206328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bial inoculum
blower fan
cylinder
water quality
repai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65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玮
刘亚斌
张会敏
陆大玮
刘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 Chuan 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beijing) Co Ltd
Poten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 Chuan 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beijing) Co Ltd
Poten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 Chuan 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beijing) Co Ltd, Poten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 Chuan Environmental Rehabilitation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965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28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28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28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该装置包括浮筒、菌剂筒、风机和曝气管;其中,浮筒、风机和曝气管三者均与菌剂筒固定连接,且风机位于菌剂筒上方,曝气管位于菌剂筒下方,风机的排气口和曝气管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菌剂筒用于盛放净水菌剂并开设有供水流流动的若干个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采用了微生物菌剂载体固定技术并通过曝气冲刷菌剂使之发散待净化水域,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既无需水体流动,又仅需少量净水菌剂即可实现水质的原位修复,比较适用于净化偏远狭小水体或浅水区域的水质,尤其是省去了大量沟渠和管网道以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基础设施,极大地降低了水体处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常规的水质修复往往采用集中处理的方法,详细地,受污染的水体通过沟渠或管道被引流到固定的污水处理场所,该场所由各种大小形状的水池和各种设备组成,受污染的水体流经各个水池,在微生物、药剂和设备的作用处理下,水体得到净化修复。
这种水体修复处理方法需要大量沟渠和管道来收集和引流受污染的水至污水处理场所,需要大量的投资用来建设,且这种收集方式有限,不便收集偏远狭小水体中的水。
有鉴于此,如何降低水体修复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以实现水质的原位修复。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包括浮筒、菌剂筒、风机和曝气管;
所述浮筒、所述风机和所述曝气管三者均与所述菌剂筒固定连接,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菌剂筒上方,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菌剂筒下方,所述风机的排气口和所述曝气管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菌剂筒用于盛放净水菌剂并开设有供水流流动的若干个通孔。
可选地,包括多个所述浮筒,多个所述浮筒均分为两组并分设于所述菌剂筒的左右两侧,且每组中所述浮筒上下对称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多个连接支架,多个所述连接支架均分为两组并分设于所述菌剂筒的左右两侧,各所述浮筒和所述菌剂筒通过对应侧的所述连接支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横梁、加强梁、连接板和螺纹紧固件;
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且所述加强梁倾斜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浮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菌剂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或所述第一立柱开设有竖直长条状通孔,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连接板两者通过与所述竖直长条状通孔相适配的所述螺纹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底封板、多个连接条和环形栅格板;
所述底封板和所述菌剂筒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连接条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安装于所述底封板的上板面,所述环形栅格板与所述菌剂筒和所述底封板两者固定连接并环绕所述曝气管的。
可选地,所述曝气管与水平面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曝气管和所述菌剂筒通过捆绑件捆绑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平行设置的风机支撑支架,各所述风机支撑支架包括平行固设于所述菌剂筒内的两个第二立柱以及由两个所述第二立柱支撑固连的第二横梁,且所述第二横梁的上端部由所述菌剂筒穿出;所述风机支撑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风机均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风机雨罩,所述风机雨罩与所述菌剂筒固定连接并用于罩盖所述风机,且所述风机雨罩还开设有供所述风机的进气管和排气管贯穿的贯穿孔。
可选地,还包括投放口罩盖,所述投放口罩盖与所述菌剂筒可拆卸连接并用于遮盖开设于所述菌剂筒的菌剂投放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采用了微生物菌剂载体固定技术并通过曝气冲刷菌剂使之发散待净化水域,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既无需水体流动,又仅需少量净水菌剂即可实现水质的原位修复,比较适用于净化偏远狭小水体或浅水区域的水质,尤其是省去了大量沟渠和管网道以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基础设施,极大地降低了水体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至5分别为图1所示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前视、后视、俯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7各组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浮筒;
20菌剂筒、21顶板、22底板、23环形侧立板、24投放口罩盖、20a通孔;
30风机、31排气管、32风机雨罩;
40曝气管;
连接支架:50第一立柱、51第一横梁、52加强柱、53连接板、53a竖直长条状通孔;
60底封板、61连接条、62环形栅格板、62a贯穿孔;
70固定块;
风机支撑支架:80第二立柱、81第二横梁、82连接件;
90净水菌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及的方位词上下、左右和前后均是与图7为基准设定,图1中面向读者侧为前,背向读者侧为后,位于读者右手侧为右,位于读者左手侧为左。此外,本文中所述及各组件数量时采用的数量词“多个”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见图1至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至5分别为图1所示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前视、后视、俯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包括浮筒10、菌剂筒20、风机30和曝气管40;其中,浮筒10、风机30和曝气管40三者均与菌剂筒20固定连接,且风机30位于菌剂筒20上方,曝气管40位于菌剂筒20下方,风机30的排气口和曝气管40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菌剂筒20用于盛放净水菌剂90并开设有供水流流动的若干个通孔20a。需要说明的是,浮筒10的浮力可使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整体漂浮于水平面上。
这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放在水中,在浮筒10的作用下,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漂浮在水面上,启动风机30,风机30随即给曝气管40充气,曝气管40将冲入的空气均匀地扩散至水中,实行水体的曝气充氧,与此同时带动水体向上运动,水体向上运动后通过通孔20a流入菌剂筒20内冲刷净水菌剂90,微量的微生物菌剂和被充氧的水在曝气气流的推动下,通过菌剂筒20上的通孔20a,发散到菌剂筒20的周围,在净水菌剂90的作用下,菌剂筒20周围的水通过各种反应,得到净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采用了微生物菌剂载体固定技术并通过曝气冲刷菌剂使之发散待净化水域,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既无需水体流动,又仅需少量净水菌剂90即可实现水质的原位修复,比较适用于净化偏远狭小水体或浅水区域的水质,尤其是省去了大量沟渠和管网道以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基础设施,极大地降低了水体处理成本。
详细地,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包括四个浮筒10,这四个浮筒10均分为两组且分设于菌剂筒20的左右两侧,每组中两个浮筒10上下对称设置。
如此设置,使得整个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较为平稳的漂浮于水平面,从而保证水质修复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卧式设置浮筒10结构较为适用于浅水水域内净水需要。可以理解,在满足使整个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漂浮于水平面上的功能及装配工艺的基础上,浮筒10的具体数值及排布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示例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具体结构及体积加以调整。
更为详细地,请继续参见图2至5所示,浮筒10优选采用锥形浮筒,且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内,浮筒10的截面形状为方形。浮筒10包括固定连接的大端板、小端板、前斜立板、后斜立板、左斜立板和右斜立板。
且,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支架,多个连接支架均分为两组并分设于菌剂筒20的左右两侧,各浮筒10和菌剂筒20通过对应侧的连接支架连接。
详细地,结合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浮筒10均通过分设于菌剂筒20两侧的两个连接支架与菌剂筒20连接。
详细地,各连接支架包括第一立柱50、第一横梁51、加强柱52、连接板53和螺纹紧固件;其中,第一立柱50和第一横梁51固定连接,且加强柱52倾斜支撑固连于第一立柱50和第一横梁51两者,连接板53固定连接于菌剂筒20并开设有竖直长条状通孔53a,第一立柱50和连接板53通过与该竖直长条状通孔53a相适配的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
装配时:将第一横梁51插入上下对称设置的两个浮筒10之间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两个浮筒10和第一横梁51,且为了保证两个浮筒10和第一横梁51的连接牢固性,两个浮筒10也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然后,再调整第一立柱50和连接板53两者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最后通过螺纹紧固件将立柱和连接板53固定连接。且,第一横梁51优选采用矩形钢管。
可以想见,连接支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且连接板53开设竖直长条状通孔53a,以便调整菌剂筒20和浮筒10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可依据待净水水域的水深来调节菌剂筒20浸入水域内的深度。
当然,在满足调整第一立柱50和连接板53两者相对位置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该竖直长条状通孔53a亦可开设于第一立柱50。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满足浮筒10和菌剂筒20连接强度及装配工艺的基础上,连接支架的具体数值及排布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示例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具体结构及体积加以调整。
继续参见图6所示,菌剂筒20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22、顶板21和环形侧立板23;其中,底板22、顶板21和环形侧立板23均开设有供水流流动的若干个通孔20a,风机30与顶板21固定连接,曝气管40位于底板22正下方。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菌剂筒20的具体结构,请一并参见图7,该图为图6所示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风机30启动后,经由曝气管40曝气充氧后向上流动的水体大部分经由底板22上的通孔20a流入菌剂筒20内以冲刷盛放于底板22上的净水菌剂90,然后使含有净水菌剂90的水体再经由环形侧立板23和顶板21的通孔20a流出菌剂筒20。
更为具体地,菌剂筒20优选为圆柱菌剂筒20,该菌剂筒20的顶板21为圆形板,顶板21具有环形均布的四个扇形穿孔区域,且各扇形穿孔区域的圆心角均为90°,各扇形穿孔区域均开设有若干个供水流流动的通孔20a。
同样,环形侧板具体为圆环形侧板,该环形侧板具有环形均布的四个弧形穿孔区域,且各环形穿孔区域的圆心角为90°,各弧形穿孔区域均开设有若干个供水流流动的通孔20a。
且,顶板21的四个扇形穿孔区域和环形侧立板23的四个弧形穿孔区域一一对应设置,如此设置,可使携带有净水菌剂90的水体经由菌剂筒20的顶板21和环形侧立板23上的通孔20a流出菌剂筒20,从而可保证菌剂筒20具备较大水体通流量。
此外,为了提高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可操作性,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顶板21的投放口罩盖24,该投放口罩盖20用于遮盖开设于顶板21上的投放口(图中未示出)。
投放口罩盖24和顶板21通过螺纹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填加净水菌剂90时,只需将投放口罩盖24拆除再将净水菌剂90投入菌剂筒20内,最后再将投放口罩盖24再次安装于顶板21遮盖投放口即可。可见,如此设置使得净水菌剂90的填加过程简单且便于实施。
优选地,如图4所示,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包括两个投放口,且这两个投放口沿180°(度)环形均布于顶板21。
可以理解,在满足菌剂筒20盛放净水菌剂90并供水流流动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菌剂筒20的具体结构、形状及通孔20a的设置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示例,也就是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菌剂筒20具体结构、形状及通孔20a的设置方式的任何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继续参见图6和7所示,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菌剂筒20的底封板60,曝气管40固定安装于底封板60的上板面。
具体地,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包括多个连接条61,菌剂筒20和底封板60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条61固定连接,详细地,多个连接条61环形均布设置且下端部与底封板60通过焊接、粘接或铆接方式固定连接,上端部通过螺钉与菌剂筒20固定连接,以便在底封板60的上板面和菌剂筒2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可容置曝气管40的竖直间隙。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待净化水域内水草或其他体积较大的杂物进入曝气管40内造成曝气管40堵塞,水质修装置还包括环形栅格板62,环形栅格板62与菌剂筒20和底封板60两者固定连接并环绕曝气管40的。且,环形栅格板62还开设有供贯穿孔62a,以供连通风机30的排气口和曝气管40的进气口的软管贯穿。
如此,既可使水流通过环形栅格板62的栅格孔进入曝气管40内,又可防止水草或其他体积较大的杂物进入曝气管40,从而可保证曝气管40的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维护和更换,曝气管40通过扎带或卡箍等捆绑件可拆卸地捆绑于底封板60。
详细地,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封板60的固定块70,固定块70开设有供捆绑件贯穿的贯穿孔,捆绑件通过该贯穿孔连接于固定块70并将曝气管40和固定块70捆扎连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曝气管40与水平面平行设置,如此设置可避免曝气管40内气流冲击水底淤泥而造成水域污染加剧的问题。
且,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包括多个曝气管40,且多个曝气管40沿水平方向顺次平行设置,各曝气管40的进气口通过软管与风机30的排气口连通。
风机30启动后,空气经由各曝气管40分流后冲入水体可保证曝气充氧的均匀性,继而可使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具备较高的净化效率。
可以理解,在满足对水体曝气充氧处理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曝气管40的数量及设置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示例,也就是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净化需求及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尺寸参数来设置曝气管40的数量及布置方式。
继续参见6和7所示,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还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风机支撑支架,各风机支撑支架包括固定连接于菌剂筒20的底板22的两个第二立柱80以及由两个第二立柱80支撑固连的第二横梁81,且第二横梁81的上端部穿过顶板21伸出菌剂筒20,该风机支撑支架还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连接件82,各连接件82均与两个第二横梁81通过焊接、粘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风机30放置于两个连接件82并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连接件82为倒L字型型材,连接件82的竖直板与第二横梁81固定连接,风机30放置于其水平板并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雨水等对风机30的不利影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还包括与菌剂筒20固定连接并用于罩盖风机30的风机雨罩32,该风机雨罩32还开设有供进气管和排气管31贯穿的贯穿孔,以便风机30进气或排气。
详细地,风机雨罩32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于风机支撑支架的连接件82上。
可以想见,这种风机支撑支架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可以理解,在满足承载风机30重量功能、加工及装配工艺要求的基础上,风机30和菌剂筒20的顶板21亦可直接焊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10)、菌剂筒(20)、风机(30)和曝气管(40);
所述浮筒(10)、所述风机(30)和所述曝气管(40)三者均与所述菌剂筒(20)固定连接,且所述风机(30)位于所述菌剂筒(20)上方,所述曝气管(40)位于所述菌剂筒(20)下方,所述风机(30)的排气口和所述曝气管(40)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菌剂筒(20)用于盛放净水菌剂(90)并开设有供水流流动的若干个通孔(20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浮筒(10),多个所述浮筒(10)均分为两组并分设于所述菌剂筒(20)的左右两侧,且每组中所述浮筒(10)上下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支架,多个所述连接支架均分为两组并分设于所述菌剂筒(20)的左右两侧,各所述浮筒(10)和所述菌剂筒(20)通过对应侧的所述连接支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立柱(50)、第一横梁(51)、加强梁(52)、连接板(53)和螺纹紧固件;
所述第一立柱(50)和所述第一横梁(51)固定连接,且所述加强梁(52)倾斜支撑连接所述第一立柱(50)和所述第一横梁(51),所述第一横梁(51)与所述浮筒(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3)与所述菌剂筒(2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3)或所述第一立柱(50)开设有竖直长条状通孔(53a),所述第一立柱(50)和所述连接板(53)两者通过与所述竖直长条状通孔(53a)相适配的所述螺纹紧固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封板(60)、多个连接条(61)和环形栅格板(62);
所述底封板(60)和所述菌剂筒(20)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连接条(61)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40)安装于所述底封板(60)的上板面,所述环形栅格板(62)与所述菌剂筒(20)和所述底封板(60)两者固定连接并环绕所述曝气管(40)的。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40)与水平面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40)和所述菌剂筒(20)通过捆绑件捆绑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行设置的风机支撑支架,各所述风机支撑支架包括平行固设于所述菌剂筒(20)内的两个第二立柱(80)以及由两个所述第二立柱(80)支撑固连的第二横梁(81),且所述第二横梁(81)的上端部由所述菌剂筒(20)穿出;所述风机支撑支架还包括连接件(82),所述第二横梁(81)和所述风机(30)均与所述连接件(82)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雨罩(32),所述风机雨罩(32)与所述菌剂筒(20)固定连接并用于罩盖所述风机(30),且所述风机雨罩(32)还开设有供所述风机(30)的进气管和排气管贯穿的贯穿孔。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投放口罩盖(24),所述投放口罩盖(24)与所述菌剂筒(20)可拆卸连接并用于遮盖开设于所述菌剂筒(20)的菌剂投放口。
CN201621396541.1U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Active CN206328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6541.1U CN206328225U (zh)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6541.1U CN206328225U (zh)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28225U true CN206328225U (zh) 2017-07-14

Family

ID=59290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6541.1U Active CN206328225U (zh) 2016-12-19 2016-12-19 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282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7380A (zh) * 2016-12-19 2017-04-26 博川环境修复(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7380A (zh) * 2016-12-19 2017-04-26 博川环境修复(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87380A (zh) 一种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CN206328225U (zh) 一种浅水式水质原位修复装置
CN208717076U (zh) 一种环保的生活污水处理集成设备
CN206844034U (zh) 一种土建工程降尘喷淋系统
CN213388016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工业污水处理装置
CN206109035U (zh) 一种净水模块装置
CN213204372U (zh) 一种微生态滤床雨水生态利用装置
CN210393871U (zh) 一种平整底部生化池泥砂抽吸系统
CN109550293A (zh) 防滤料流失回收装置
CN210237250U (zh) 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结构
CN20837855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池
CN104727268B (zh) 一种城市河道用引水冲污装置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208022854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7031092U (zh) 一种废水曝气装置
CN208151116U (zh) 一种用于塑料生产后期处理的污水过滤器
CN206204048U (zh) 一种新型洗涤塔用高效集水器
CN209615930U (zh) 一种预制件安装的固定架
CN107963737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5366886B (zh) 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
CN212055305U (zh) 填埋场污泥塘泥浆泵的过滤装置
CN220098764U (zh) 一种新型的高效曝气装置
CN209481375U (zh) 一种生态介质滤水装置
CN211394075U (zh) 基于有机水溶肥的氯离子去除用水净化装置
CN212894088U (zh) 一种好氧反应池污水处理装置
CN213285904U (zh) 一种水净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hallow water formula quality of water in -situ remediation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

Pledg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 Ltd

Pledgor: Pote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Beijing) Co., Ltd.|Botian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9900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