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8166A - 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及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及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8166A
CN104718166A CN201380053627.7A CN201380053627A CN104718166A CN 104718166 A CN104718166 A CN 104718166A CN 201380053627 A CN201380053627 A CN 201380053627A CN 104718166 A CN104718166 A CN 104718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ten tin
outstanding wall
building mortion
float glass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36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8166B (zh
Inventor
伴信之
伊贺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8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8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16Construction of the float tank; Use of material for the float tank; Coating or protection of the tank wal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20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loat bath; Treating or purifying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loat ba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Glass Melting And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其为具备收纳熔融锡的熔融锡槽,在该熔融锡槽内的熔融锡上使熔融玻璃流动以形成带板状的玻璃带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其还具备突出壁和供气管,上述突出壁从上述熔融锡槽的侧壁耐火砖上部突出,在与上述熔融锡槽内的熔融锡中没有被上述玻璃带覆盖的露出部分之间形成间隙;上述供气管通过该突出壁的贯穿孔向上述间隙供给还原性气体。

Description

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及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及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具备收纳熔融锡的熔融锡槽,在熔融锡槽内的熔融锡上使熔融玻璃流动,形成带板状的玻璃带。玻璃带在熔融锡槽的下游区域被从熔融锡提升,退火后,进行切割。由此,得到玻璃板。
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还具备配置在熔融锡槽的上方的顶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顶部形成有向顶部和熔融锡槽之间的空间(成形装置的上部空间)供给还原性气体的气体供给通路。还原性气体与自外部混入成形装置的上部空间的氧反应,抑制熔融锡槽内的熔融锡的氧化。作为还原性气体,通常使用包含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62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自外部混入成形装置的上部空间的氧的一部分溶入熔融锡中。因此,熔融锡包含作为杂质的氧,氧化锡蒸气从熔融锡的露出部分挥发。挥发的氧化锡蒸气被冷却而形成氧化锡粒子。该氧化锡粒子落在玻璃带上,有时会产生缺陷。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得到品质良好的玻璃板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形态是如下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具备收纳熔融锡的熔融锡槽,在该熔融锡槽内的熔融锡上使熔融玻璃流动以形成带板状的玻璃带,该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还具备突出壁和供气管,上述突出壁从上述熔融锡槽的侧壁耐火砖上部突出,在其与上述熔融锡槽内的熔融锡中没有被上述玻璃带覆盖的露出部分之间形成间隙;上述供气管通过该突出壁的贯穿孔向上述间隙供给还原性气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可得到品质良好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4变形例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5变形例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第6变形例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的或相应的构成标以相同的或相应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各附图中,X方向表示玻璃带的流动方向,Y方向表示玻璃带的宽度方向。X方向和Y方向是相互正交的方向。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100具备将玻璃原料10熔化而形成熔融玻璃12的熔化装置200,将从熔化装置200供给的熔融玻璃12成形为带板状以制成玻璃带14的成形装置300,将由成形装置300成形的玻璃带14退火的退火装置400。
熔化装置200具备收纳熔融玻璃12的熔化槽210、在收纳于熔化槽210内的熔融玻璃12的上方形成火焰的燃烧器220。投入至熔化槽210内的玻璃原料10利用来自燃烧器220所形成的火焰的辐射热,慢慢地熔入熔融玻璃12中。熔融玻璃12自熔化槽210被连续地供给至成形装置300。
成形装置300具备收纳熔融锡310的熔融锡槽320。熔融玻璃12被连续地供给到熔融锡槽320内的熔融锡310上。成形装置300中,在熔融锡槽320内的熔融锡310上使熔融玻璃12流动,形成带状的玻璃带14。玻璃带14一边沿规定方向流动,一边被慢慢冷却,慢慢凝固。玻璃带14在熔融锡槽320的下游区域被从熔融锡310中提升,通过提升辊510搬运至退火装置400。
退火装置400对由成形装置300成形的玻璃带14进行退火。退火装置400包括例如隔热结构的退火炉(日语:レア)410、和配置在退火炉410内且将玻璃带14沿规定方向搬运的多个搬运辊420。退火炉410内的气氛温度自退火炉410的入口越靠近出口温度越低。退火炉410内的气氛温度通过设置在退火炉410内的加热器440等进行调整。自退火炉410的出口搬运出来的玻璃带14被切割机切割成规定的尺寸,得到作为制品的玻璃板。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成形装置300,如图2所示,由收纳熔融锡310的熔融锡槽320、和设置在熔融锡槽320的上方的顶部302等构成。顶部302设置有向顶部302和熔融锡槽320之间的空间(成形装置300的上部空间)304供给还原性气体的气体供给通路330。此外,气体供给通路330中插入有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332。
气体供给通路330向成形装置300的上部空间304供给还原性气体,以抑制熔融锡310的氧化。还原性气体包含例如1~15体积%的氢气和85~99体积%的氮气。为了抑制外部气体的混入,成形装置300的上部空间304的气压高于大气压。
为了调节玻璃带14的温度分布,例如在玻璃带14的流动方向(X方向)和宽度方向(Y方向)上隔以间隔设置多个加热器332。加热器332的输出功率以自上游侧越靠近下游玻璃带14的温度变得越低的方式进行控制。此外,加热器332的输出功率按照玻璃带14的厚度在宽度方向上达到均匀的条件进行控制。
熔融锡槽320包括朝上方开口的金属制的外壳322、以及设置在外壳322内的底部耐火砖324和侧壁耐火砖326。外壳322用于防止外部气体的混入。外壳322的下表面暴露于外部气体中,可自然冷却。底部耐火砖324保护外壳322的内侧底面,侧壁耐火砖326保护外壳322的内侧侧面。多个底部耐火砖324沿X方向和Y方向上二维排列。以包围多个底部耐火砖324的方式,多个侧壁耐火砖326沿着外壳322的内侧侧面排列成四边形环状。
在熔融锡槽320内的熔融锡310的上面,如图3所示,自上游侧起依次具备幅宽宽的宽阔区域Z1、幅宽慢慢变窄的中间区域Z2、和幅宽窄的狭窄区域Z3。宽阔区域Z1的温度在含碱玻璃的情况下,设定为700℃以上。此外,宽阔区域Z1的温度在无碱玻璃的情况下,设定为900℃以上。
熔融锡槽320内的熔融锡310的上表面,如图4所示,包括没有被玻璃带14覆盖的露出部分311、和被玻璃带14覆盖的被覆部分312。露出部分311如图3所示,位于玻璃带1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成形装置300如图4所示,还具备突出壁340,该突出壁340从熔融锡槽320的侧壁耐火砖326的上部突出,在其与熔融锡槽320内的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之间形成间隙306。突出壁340例如是板状,水平地设置在熔融锡310的上方。突出壁340限制自外部混入突出壁340上方的空间的氧气与熔融锡310的接触,抑制熔融锡310中的氧浓度的增加。此外,突出壁340接住从上方落下的氧化锡粒子314,防止氧化锡粒子314落到熔融锡310中。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突出壁340相对于熔融锡310的液面水平地设置,也可以例如相对于熔融锡310的液面倾斜地设置。
此外,成形装置300还具备供气管350,该供气管350通过突出壁340的贯穿孔,向突出壁340和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之间的间隙306供给还原性气体。供气管350的还原性气体包含例如氢气(H2)。供气管350的还原性气体也可以是包含氮气(N2)等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是与气体供给通路330的还原性气体相同种类的气体。供气管350的还原性气体可以是不会将熔融锡310或玻璃带14冷却的高温气体,供气管350上可以卷绕带状加热器。
供气管350通过向突出壁340和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之间的间隙306供给还原性气体,可将与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接触的气氛气体的组成调整为所需的组成。因此,如后面详述,能够限制从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蒸发的氧化锡蒸气(SnO)的挥发,此外,能够降低熔融锡310中的氧浓度。
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例如H2)与从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蒸发的氧化锡蒸气(SnO)反应,生成锡蒸气(Sn)和水蒸气(H2O)。间隙306中的锡的蒸气量超过饱和蒸气量时,新生成的锡蒸气成为锡液滴,落到熔融锡310上。另一方面,水蒸气与未反应的还原性气体一起通过成形装置300的上部空间304,被排出至成形装置300的外部。
由此,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例如H2)将从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蒸发的氧化锡蒸气(SnO)分解,抑制氧化锡蒸气的挥发。因此,能够抑制能由氧化锡蒸气生成的氧化锡粒子落在玻璃带14上。自熔融锡310的氧化锡蒸气(SnO)的挥发容易在700℃以上发生,在800℃以上较为显著,在1000℃以上特别显著。
此外,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例如H2)与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接触,与熔融锡310中的氧反应,生成水蒸气。该水蒸气与未反应的还原性气体一起通过成形装置300的上部空间304,被排出至成形装置300的外部。
由此,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例如H2)降低熔融锡310中的氧浓度。因此,能够减少从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蒸发的氧化锡蒸气的量。
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中的氢气浓度(体积%)较好是比从气体供给通路330供给至成形装置300的上部空间304的还原性气体中的氢气浓度(体积%)高。与没有设置供气管350的情况相比,与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接触的气氛气体的还原能力高。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可以实质上仅由氢气构成,也可以具有99体积%以上的氢气浓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供气管350的还原性气体中,作为具有还原能力的气体含有氢气,但具有还原能力的气体不局限于氢气。例如供气管350的还原性气体,作为具有还原能力的气体可以含有乙炔气(C2H2)。乙炔气具有比氢气高的还原能力。该情况下,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中的乙炔气浓度(体积%)可以比从气体供给通路330供给至成形装置300的上部空间304的还原性气体中的氢气浓度(体积%)低。与没有设置供气管350的情况相比,只要与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接触的气氛气体的还原能力高即可。
突出壁340由碳(C)形成,可以暴露于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中。碳具有还原能力,在氧浓度低的环境下可生成一氧化碳气体(CO)。碳与从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蒸发的氧化锡蒸气(SnO)反应,生成锡蒸气(Sn)和一氧化碳气体(CO)。间隙306中的锡的蒸气量超过饱和蒸气量时,新生成的锡蒸气成为锡液滴,落到熔融锡槽320内的熔融锡310上。另一方面,一氧化碳气体与未反应的还原性气体一起通过成形装置300的上部空间304,被排出至成形装置300的外部。
由此,由碳形成的突出壁340将从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蒸发的氧化锡蒸气(SnO)分解,抑制氧化锡蒸气的挥发。因此,能够抑制能由氧化锡蒸气生成的氧化锡粒子落在玻璃带14上。基于碳的还原反应在450℃以上容易进行。
此外,由碳形成的突出壁340与熔融玻璃的润湿性良好,所以在玻璃带14的流动不稳定、玻璃带14与突出壁340接触的情况下,不容易妨碍玻璃带14的流动性。
突出壁340如图3所示,可被分割成沿着玻璃带14的流动方向(X方向)连续地配置的多个区段341~346。区段341~346能够分别进行设置,所以设置操作容易。
突出壁340可以设置在高温的宽阔区域Z1。宽阔区域Z1的温度通常是氧化锡蒸气(SnO)开始挥发的700℃以上,所以由氧化锡蒸气生成包含氧的气体(例如水蒸气或一氧化碳气体)和锡液滴的反应进行。
突出壁340的X方向尺寸L1可以是熔融锡槽320内的熔融锡310的X方向尺寸L2的10%以上,较好是30%以上,更好是L2的50%以上,进一步更好是L2的70%以上,特别好是L2的90%以上。
突出壁340可以设置在从上方观察时与玻璃带14不重合的位置。操作者可以确认玻璃带14的侧端的位置。为了充分获得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的效果,突出壁340的前端与玻璃带14的侧端之间的玻璃带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间隔W(参照图4)在例如150mm以下,较好是100mm以下,更好是50mm以下,特别好是25mm以下。此外,为了确认玻璃带14的侧端的位置,间隔W例如是大于0mm,更好是在10mm以上,更好是在15mm以上。
另外,如图8所示,不要确认玻璃带14的侧端的位置的部分,在从上方观察时,可以与突出壁340A重合。换言之,突出壁340A的前端部在从上方观察时,可以具有与玻璃带14重合的部分、和与玻璃带14不重合的部分这两者,可以是凹凸形状。该情况下,为了抑制玻璃带14暴露于从供气管350供给的还原能力强的还原性气体中,从上方观察时,突出壁340A和玻璃带14重合的区域的Y方向尺寸V在150mm以下,较好是100mm以下,更好是50mm以下,特好是25mm以下(图8)。
为了抑制后述的换气次数的增加,突出壁340的下表面和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之间的间隔H(参照图4)例如在100mm以下,较好是50mm以下,更好是25mm以下,进一步更好是10mm以下。此外,没有外力的自然状态下的熔融玻璃的平衡板厚约为7mm,所以为了防止突出壁340和玻璃带14的接触,间隔H例如大于7mm。
突出壁340和熔融锡310之间的间隙306的每1小时的换气次数如果过少则不能充分进行净化处理,如果过多则成本较高,较好是3~20次,更好是8~10次。这里,换气次数通过1小时的期间内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的标准状态(1气压、25℃)下的体积(Nm3)与间隙306的体积的比值算出。
图5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剖视图,是与图4相对应的图。图5示出的成形装置1300,在还具备从突出壁340的下表面突出的铅垂壁360的方面与图4所示的成形装置300不同。以下,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铅垂壁360从突出壁340的下表面突出。铅垂壁360可以与突出壁340整体形成。铅垂壁360如图5所示,可以从突出壁340的前端朝下方延伸,也可以自突出壁340的前端和后端(日文:基端)的中途朝下方延伸。铅垂壁360可以沿着玻璃带14的侧缘,从突出壁340的上游端到下游端而形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从突出壁340的下表面突出的壁,设置相对于熔融锡310的液面为铅垂的铅垂壁360,但也可以设置例如相对于熔融锡310的液面为倾斜的壁。
供气管350的前端部所连接的突出壁340的贯穿孔位于支承突出壁340的侧壁耐火砖326和铅垂壁360之间的位置。由此,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容易沿着铅垂壁360遍布整个间隙306。
铅垂壁360可以设置在从上方观察时与玻璃带14不重合的位置。为了充分获得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的效果,铅垂壁360与玻璃带14的侧端之间的玻璃带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间隔G在例如150mm以下,较好是100mm以下,更好是50mm以下,特别好是25mm以下。此外,为了确认玻璃带14的侧端的位置,间隔G例如是大于0mm,更好是在10mm以上,更好是在15mm以上。
铅垂壁360以不妨碍熔融锡310和玻璃带14的流动的方式设置在熔融锡310和玻璃带14的上方。铅垂壁360的下端和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之间的间隔h较好是50mm以下,更好是25mm以下,进一步更好是10mm以下,以使得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容易遍布整个间隙306。此外,没有外力的自然状态下的熔融玻璃的平衡板厚约为7mm,所以为了防止铅垂壁360和玻璃带14的接触,间隔h例如大于7mm。
此外,铅垂壁360如图9所示,从上方观察时,其一部分可以从与玻璃带14重合的突出壁340A的下表面突出。铅垂壁360比突出壁340A更容易与玻璃带14接触,所以与突出壁340A不同,可以设置在从上方观察时与玻璃带14不重合的位置。还可以抑制玻璃带14暴露于自供气管350供给的还原能力强的还原性气体中。铅垂壁360和玻璃带14的侧端之间的玻璃带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间隔G可以是上述范围。
但是,如图10所示,铅垂壁360A与突出壁340A同样,可以具有从上方观察时与玻璃带14重合的部分。该部分从玻璃带14的侧端向玻璃带14的宽度方向内侧仅突出距离F。为了抑制玻璃带14暴露于自供气管350供给的还原能力强的还原性气体中,距离F为150mm以下,较好是100mm以下,更好是50mm以下,特好是25mm以下。
图6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俯视图,是与图3相对应的图。图6所示的成形装置2300在还具备排气管352方面与图3所示的成形装置300不同,排气管352通过突出壁340的贯穿孔,将突出壁340和熔融锡310的露出部分311之间的间隙306的气体排出。以下,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排气管352将从供气管350供给至间隙306的还原性气体导至排气管352。因此,还原性气体容易遍布整个间隙306。在排气管352的基底端部(日文:基端部)可以设置吸气源。此外,排气管352抑制玻璃带14暴露于自供气管350供给的还原能力强的还原性气体中。此外,供气管350和排气管352的位置不限定于图6,例如图6中供气管350和排气管352的位置可以颠倒。此外,可以分别设置多个供气管350和排气管352。
此外,在排气管352所连接的突出壁340的下表面,可以与第1变形例同样地设置铅垂壁360。该情况下,排气管352的前端部所连接的突出壁340的贯穿孔位于支承突出壁340的侧壁耐火砖326和铅垂壁360之间的位置。
图7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下部结构的剖视图,是与图4相对应的图。图7所示的成形装置3300在包括突出壁347方面与图4所示的成形装置300不同,突出壁347包括由碳形成的突出壁主体348、和保护突出壁主体348的抗氧化膜349。以下,主要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突出壁主体348由碳形成。为了抑制碳的燃烧损失,突出壁主体348设有抗氧化膜349。
抗氧化膜349由碳化硅(SiC)等陶瓷形成。作为抗氧化膜349的形成方法,例如有喷镀法等。抗氧化膜349可以覆盖突出壁340的整个表面。
此外,在突出壁340的下表面突出设置铅垂壁360的情况下,铅垂壁360可由用碳形成的铅垂壁主体、和保护铅垂壁主体的抗氧化膜构成。该情况下,突出壁主体和铅垂壁主体可以整体形成。
以上对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改良。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突出壁340由碳形成,但也可由陶瓷形成,突出壁340的材料只要是具有耐热性的材料即可。
本专利申请要求基于2012年11月22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256510号的优先权,并将日本专利申请2012-256510号的全部内容引用至本专利申请中。
符号说明
12  熔融玻璃
14  玻璃带
100 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
300 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
302 顶部
304 顶部和熔融锡槽之间的空间(成形装置的上部空间)
306 突出壁和熔融锡之间的间隙
310 熔融锡
311 露出部分
312 被覆部分
320 熔融锡槽
322 外壳
324 底部耐火砖
326 侧壁耐火砖
340 突出壁
348 突出壁主体
349 抗氧化膜
350 供气管
352 排气管
360 从突出壁的下表面突出的壁(铅垂壁)

Claims (6)

1.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其为具备收纳熔融锡的熔融锡槽,在该熔融锡槽内的熔融锡上使熔融玻璃流动以形成带板状的玻璃带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突出壁和供气管,
所述突出壁从所述熔融锡槽的侧壁耐火砖上部突出,在其与所述熔融锡槽内的熔融锡中没有被所述玻璃带覆盖的露出部分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供气管通过该突出壁的贯穿孔向所述间隙供给还原性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在所述熔融锡槽的上方的顶部;以及形成于该顶部,向该顶部和所述熔融锡槽之间的空间供给还原性气体的气体供给通路;
从所述供气管向所述间隙供给的还原性气体中的氢气浓度比从所述气体供给通路向所述空间供给的还原性气体中的氢气浓度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从所述突出壁的下表面突出的壁,所述供气管的前端部所连接的所述突出壁的贯穿孔位于支承该突出壁的侧壁耐火砖和从该突出壁的下表面突出的壁之间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壁由碳形成,暴露于从所述供气管供给至所述间隙的还原性气体中。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壁具有由碳形成的突出壁主体,和保护该突出壁主体的抗氧化膜。
6.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来制造玻璃板。
CN201380053627.7A 2012-11-22 2013-11-19 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及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7181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6510A JP2016026978A (ja) 2012-11-22 2012-11-22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成形装置、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2012-256510 2012-11-22
PCT/JP2013/081161 WO2014080904A1 (ja) 2012-11-22 2013-11-19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成形装置、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8166A true CN104718166A (zh) 2015-06-17
CN104718166B CN104718166B (zh) 2017-07-14

Family

ID=50776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3627.7A Active CN104718166B (zh) 2012-11-22 2013-11-19 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及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026978A (zh)
KR (1) KR20150087189A (zh)
CN (1) CN104718166B (zh)
TW (1) TW201433548A (zh)
WO (1) WO201408090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3025A (zh) * 2018-09-25 2018-11-23 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浮法玻璃制备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浮法玻璃的方法
CN113582516A (zh) * 2021-07-29 2021-11-02 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锡槽及其清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01899A (ja) * 2015-06-05 2017-01-05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
CN108911486B (zh) * 2018-10-15 2023-08-04 海南海控特玻科技有限公司 浮法玻璃锡槽全自动空气净化器
CN109368994B (zh) * 2018-11-27 2024-01-26 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减少浮法玻璃板面锡缺陷的吸附装置
CN114349316A (zh) * 2021-12-20 2022-04-15 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浮法电子玻璃保护气实施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11902A (en) * 1962-12-07 1965-12-01 Glaverbel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manufacture of glass ribbon
US3404972A (en) * 1964-04-02 1968-10-08 Pilkington Brothers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lat glass on a molten metal bath
CN1827543A (zh) * 2004-10-29 2006-09-06 肖特股份有限公司 薄玻璃基板及薄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898166A (zh) * 2003-12-25 2007-01-17 旭硝子株式会社 金属液槽以及浮法成形方法
CN1942410A (zh) * 2004-04-07 2007-04-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平板玻璃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2112404A (zh) * 2008-07-28 2011-06-2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2253A (en) * 1968-03-20 1969-08-19 Ppg Industries Inc Manufacture of float glass using enclosed bath zones
JP4132198B2 (ja) * 1998-03-31 2008-08-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板ガラス製造装置
DE102007011899B4 (de) * 2007-03-13 2014-10-30 Schott Ag Floatbad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lachgla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11902A (en) * 1962-12-07 1965-12-01 Glaverbel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manufacture of glass ribbon
US3404972A (en) * 1964-04-02 1968-10-08 Pilkington Brothers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flat glass on a molten metal bath
CN1898166A (zh) * 2003-12-25 2007-01-17 旭硝子株式会社 金属液槽以及浮法成形方法
CN1942410A (zh) * 2004-04-07 2007-04-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平板玻璃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827543A (zh) * 2004-10-29 2006-09-06 肖特股份有限公司 薄玻璃基板及薄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2112404A (zh) * 2008-07-28 2011-06-2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3025A (zh) * 2018-09-25 2018-11-23 台玻安徽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浮法玻璃制备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制备浮法玻璃的方法
CN113582516A (zh) * 2021-07-29 2021-11-02 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锡槽及其清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87189A (ko) 2015-07-29
JP2016026978A (ja) 2016-02-18
WO2014080904A1 (ja) 2014-05-30
CN104718166B (zh) 2017-07-14
TW201433548A (zh) 201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8166A (zh) 浮法玻璃的成形装置及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3221352B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及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KR101351224B1 (ko) 판유리의 제조 방법
KR101825438B1 (ko) 유리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TWI386379B (zh) Manufacture of floating gla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WO2009148139A1 (ja) 板ガラスの製造装置及び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4995141A (zh) 玻璃板的制造方法和玻璃板的制造装置
CN102372421B (zh) 用于生产浮法玻璃的浮槽及该浮槽的冷却方法
US2018000969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oat glass, and float glass
CN106064878A (zh) 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
WO2013179862A1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成形装置、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TW201507983A (zh) 浮式玻璃製造裝置及使用其之浮式玻璃製造方法
CN102057062A (zh) 金属带连续退火或镀锌生产线的操作方法
WO2014148510A1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JP2016204257A (ja) ガラス溶融装置
WO2016170634A1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14075031A (zh)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及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CN117778698A (zh) 金属线材加工系统及其加工方法
CN104797538A (zh) 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和平板玻璃的制造装置
TW201410622A (zh) 玻璃板之製造方法及玻璃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G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Glas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