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2225B - 门窗 - Google Patents

门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2225B
CN104712225B CN201410310851.6A CN201410310851A CN104712225B CN 104712225 B CN104712225 B CN 104712225B CN 201410310851 A CN201410310851 A CN 201410310851A CN 104712225 B CN104712225 B CN 104712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r
frame
opening
ven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08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2225A (zh
Inventor
堀井崇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AP Inc
Original Assignee
YKK A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AP Inc filed Critical YKK AP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712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2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2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2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门窗。在使换气性能良好的同时使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度充分大。具备通过在躯体的开口缘部配设框部件而构成的开口框、和相对于开口框开关移动的门窗扇,门窗扇在将由开口框形成的开口封闭的封闭位置与从其沿着开口框的进深方向位移的换气位置之间沿着开口框的进深方向开关移动,在换气位置与从其沿着躯体的表面位移的开放位置之间沿着躯体的表面开关移动;构成开口框的右纵框具备:固定框部,安装在开口缘部,形成开口;和可动框部,经由联接部件与门窗扇联接,门窗扇在封闭位置与换气位置之间开关移动的情况下对置于固定框部而配置,容许门窗扇的开关移动,门窗扇在换气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开关移动的情况下与门窗扇一起开关移动。

Description

门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更详细地讲,涉及使例如平行推出窗那样使门窗扇整体向开口框的进深方向开闭移动的门窗。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平行推出窗那样的门窗的以往技术,提供了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该门窗在开口框与门窗扇之间具备连杆部件。连杆部件具备左右的连杆臂,所述左右的连杆臂分别将开口框的上框部件与门窗扇的上框部件之间、以及开口框的下框部件与下框部件之间连结。这些连杆臂的一端被转动轴连结,另一端被滑动连结。
在这样的门窗中,通过使全部的连杆臂沿着开口框的进深方向转动,能够将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以平行地推出的方式进行打开移动,并且在门窗扇处于将开口框关闭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使左右一方的连杆臂沿着开口框的进深方向转动,能够使门窗扇的左右一方相对于开口框打开移动。并且,采用这样的结构的结果是,通过根据风的朝向使门窗扇打开移动,能够提高换气性能。
专利文献1:特开2012-13692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提出那样的门窗中,由于通过调整左右的连杆臂的转动使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打开移动,所以在使门窗扇的左右一方打开移动的情况下,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度也并不充分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使换气性能变得良好的同时、使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度充分大的门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门窗具备:开口框,通过在躯体的开口缘部配设框部件而构成;和门窗扇,相对于上述开口框开关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门窗扇在封闭位置与换气位置之间沿着上述开口框的进深方向开关移动,并且在上述换气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沿着上述躯体的表面开关移动,所述门窗扇在所述封闭位置将由上述开口框形成的开口封闭,所述换气位置从该封闭位置沿着上述开口框的进深方向位移,所述开放位置从该换气位置沿着上述躯体的表面位移;构成上述开口框的一个框部件具备:固定框部,安装在上述开口缘部,形成上述开口;和可动框部,经由联接部件与上述门窗扇联接,并且在上述门窗扇在上述封闭位置与上述换气位置之间开关移动的情况下,对置于上述固定框部而配置,容许该门窗扇的开关移动,另一方面,在上述门窗扇在上述换气位置与上述开放位置之间开关移动的情况下,与该门窗扇一起开关移动。
根据该发明,由于构成开口框的一个框部件并且经由联接部件与门窗扇联接的可动框部,在门窗扇在封闭位置与换气位置之间开闭移动的情况下对置于固定框部而配置,容许门窗扇开闭移动,另一方面,在门窗扇在换气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开闭移动的情况下,与门窗扇一起开闭移动,所以也能够使门窗扇朝向从开口框脱离的位置移动,能够使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度充分变大。并且,在门窗扇位于换气位置、将开口框的开口开放的情况下,能够例如在四方向上进行换气,能够使换气性能变得良好。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门窗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框部件在进深面上形成有换气口;上述门窗扇在位于上述封闭位置的情况下限制上述开口与上述换气口连通,另一方面,在位于上述换气位置的情况下容许该开口与上述换气口连通。
根据该发明,由于门窗扇在位于封闭位置的情况下限制开口与换气口连通,另一方面在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容许开口与换气口连通,所以当门窗扇位于换气位置时,穿过换气口的空气能够穿过开口,并且穿过开口的空气能够穿过换气口。由此,能够例如在四方向上进行换气,能够使换气性能变得良好。此外,由于换气口形成在构成开口框的各框部件上,所以不需要使门窗扇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变大,能够使用进深方向的尺寸与以往使用的门窗扇相同程度者。由此,门窗扇整体的重量没有变得过大的可能性,能够使门窗扇良好地开闭移动。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门窗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框部在进深面上形成有上述换气口。
根据该发明,也由于门窗扇在位于封闭位置的情况下限制开口与换气口连通,另一方面在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容许开口与换气口连通,所以当门窗扇位于换气位置时,穿过换气口的空气能够穿过开口,并且穿过开口的空气能够穿过换气口。由此,能够例如在四方向上进行换气,能够使换气性能变得良好。此外,由于换气口形成在构成开口框的各框部件上,所以不需要使门窗扇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变大,能够使用进深方向的尺寸与以往使用的门窗扇相同程度者。由此,门窗扇整体的重量没有变得过大的可能性,能够使门窗扇良好地开闭移动。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门窗中,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轨道部,在上述封闭位置与上述换气位置之间导引上述门窗扇开关移动;和第2轨道部,在上述换气位置与上述开放位置之间导引上述门窗扇开关移动;上述可动框部安装有向上述第2轨道部进入的被导引部件,并且通过该被导引部件被沿着上述第2轨道部的延伸方向导引而开关移动。
根据该发明,由于可动框部通过安装在自身上的被导引部件被沿着第2轨道部的延伸方向导引而开闭移动,所述第2轨道部在换气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导引门窗扇开闭移动,所以能够沿着第2轨道部的延伸方向稳定地移动。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门窗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联接部件具备:臂,一端部转动自如地配设在上述门窗扇上;和臂承接部,配设在上述可动框部上,并且具有卡合槽,所述卡合槽容许形成在上述臂的另一端部的卡合突起进入并沿着自身的延伸方向移动。
根据该发明,在臂的另一端部形成的卡合突起在臂承接部的卡合槽中沿着该卡合槽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臂转动自如地配设于门窗扇上,由此能够改变门窗扇与可动框部的相互的进深方向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在使换气性能变得良好的同时、使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度充分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窗从室内侧观察的情况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窗从室外侧观察情况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线剖视图。
图5是图1的横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将图3及图4所示的上框及上侧延伸框从下方观察的情况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将图3及图4所示的下框及下侧延伸框从上方观察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8是图5的C-C线剖视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门窗扇位于封闭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门窗扇位于换气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门窗扇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的门窗的纵剖视图。
图12是门窗扇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的门窗的横剖视图。
图13是表示门窗扇从换气位置朝向开放位置移动的状态的门窗的横剖视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门窗扇位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有关本发明的门窗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
图1是表示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窗从室内侧观察的情况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窗从室外侧观察情况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线剖视图。图5是图1的横剖视图。这里例示的门窗具备开口框10和门窗扇20而构成。
开口框10通过将上框11、下框12及左右一对纵框13、14的各框部件做成四周框组而构成,通过将这些框部件配设在躯体1的开口缘部2上,形成矩形状的开口10a。
上框11由例如铝等金属制的挤压材构成,以室外侧端部111从躯体1向室外侧伸出的方式配设。更详细地说明,上框11通过将室内侧端部112经由小螺钉等安装到躯体1上、并将室外侧端部111经由螺栓等安装到设在躯体1的外表面上的安装支承部件113上,以室外侧端部111从躯体1向室外侧伸出的方式配设。另外,安装支承部件113是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尺寸状。
在这样的上框11的室外侧端部111的进深面上,以沿着该上框11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矩形状的换气口111a。这些换气口111a将该进深面上下贯通,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此外,在上框11上,如图6所示,形成有左侧上框轨道114及右侧上框轨道115。左侧上框轨道114以在上框11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方式形成,具有第1左侧上框轨道部114a和第2左侧上框轨道部114b,所述第1左侧上框轨道部114a在上框11的左端部沿着进深方向延伸,所述第2左侧上框轨道部114b与该第1左侧上框轨道部114a的室外端部连续,朝向右侧沿着上框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右侧上框轨道115以在上框11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方式形成,具有第1右侧上框轨道部115a和第2右侧上框轨道部115b,所述第1右侧上框轨道部115a在上框11的右端部沿着进深方向延伸,所述第2右侧上框轨道部115b与该第1右侧上框轨道部115a的室外端部连续,朝向右侧沿着上框11的长度方向延伸。该右侧上框轨道115不与左侧上框轨道114连通。
在这样的上框11的右侧,配设有上侧延伸框15。上侧延伸框15由例如铝等金属制的挤压材构成,通过以与上框11的右端部连续的方式、经由螺栓等安装到上述安装支承部件113上,配设在躯体1的外表面上。
在该上侧延伸框15上,如图6所示,形成有上侧延伸轨道151。上侧延伸轨道151以在上侧延伸框15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方式形成,沿着上侧延伸框15的长度方向延伸。该上侧延伸轨道151的左端部与上述右侧上框轨道115的第2右侧上框轨道部115b的右端部连通。该上侧延伸轨道151的轨道宽度具有与左侧上框轨道114及右侧上框轨道115的轨道宽度同等的大小。
在上述上框11及上侧延伸框15的上方区域的躯体1的外表面上,配设有罩部件16。罩部件16是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尺寸状,具备罩基体161和室外侧罩162而构成。
罩基体161具有基部161a和下延部161b。基部161a是平板状部位,其基端部经由小螺钉等安装部件安装在躯体1的外表面上。下延部161b是在以从基部161a的前端部朝向室外侧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延伸后、朝向下方延伸的部位。在该罩基体161的上表面、即基部161a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将下延部161b的上方区域覆盖的遮檐161c。
室外侧罩162上端部经由小螺钉等安装在罩基体161的下延部161b上,将上框11及上侧延伸框15的室外侧区域覆盖。在该室外侧罩162的下端部,以朝向室内侧突出的方式安装着马海毛162a。
在上述安装支承部件113上,在与上框11的形成有换气口111a的区域的上方侧对应的部分上,以沿着安装支承部件113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换气口113a。这些换气口113a与换气口111a同样,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此外,在上述罩部件16上,在与上框11对应的罩基体161的下延部161b上,以沿着罩基体161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换气口163。这些换气口163与换气口111a同样,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下框12由例如铝等金属制的挤压材构成,以室外侧端部121从躯体1向室外侧伸出的方式配设。更详细地说明,下框12通过将室内侧端部122经由小螺钉等安装到躯体1上,并将室外侧端部121经由小螺钉等安装到设在躯体1的室外侧的载置面17上,以室外侧端部121从躯体1向室外侧伸出的方式配设。
在这样的下框12的室外侧端部121,形成有换气口121a、121b。换气口121a在下框12的室外侧端部121的上部的进深面上,以沿着该下框12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该换气口121a将该进深面上下贯通,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换气口121b在下框12的室外侧端部121的下部的进深面上,以沿着该下框12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该换气口121b将该进深面上下贯通,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此外,在下框12上,如图7所示,形成有第1下框轨道123、第2下框轨道124及第3下框轨道125。第1下框轨道123以在下框12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方式形成,在下框12的左端部沿着进深方向延伸。第2下框轨道124以在下框12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方式形成,在下框12的右端部沿着进深方向延伸。第3下框轨道125以在下框12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方式形成,沿着下框12的长度方向延伸。该第3下框轨道125与第1下框轨道123及第2下框轨道124连通。
在这样的下框12的右侧,配设有下侧延伸框18。下侧延伸框18由例如铝等金属制的挤压材构成,以与下框12的右端部连续的方式配设在上述载置面17上。
在该下侧延伸框18上,如图7所示,形成有下侧延伸轨道181。下侧延伸轨道181以在下侧延伸框18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方式形成,沿着下侧延伸框18的长度方向延伸。该下侧延伸轨道181的左端部与上述第3下框轨道125的右端部连通。该下侧延伸轨道181的轨道宽度具有与第1下框轨道123、第2下框轨道124及第3下框轨道125的轨道宽度同等的大小。
左侧的纵框(以下,也称作左纵框)13由例如铝等金属制的挤压材构成,以室外侧端部131从躯体1向室外侧伸出的方式配设。更详细地讲,左纵框13通过将室内侧端部132经由小螺钉等安装到躯体1上、并将室外侧端部131经由小螺钉等安装到躯体1的外表面上,以室外侧端部131从躯体1向室外侧伸出的方式配设。
在这样的左纵框13的室外侧端部131,形成有换气口131a、131b、131c。换气口131a在左纵框13的室外侧端部131的右侧的进深面上,以沿着该左纵框13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该换气口131a将该进深面左右贯通,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换气口131b在左纵框13的室外侧端部131的左侧的进深面上,以沿着该左纵框13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该换气口131b将该进深面左右贯通,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换气口131c在左纵框13的室外侧端部131的室外侧的外观面上,以沿着该左纵框13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该换气口131c将该外观面沿着进深方向贯通,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此外,在左纵框13的室外侧端部131设有限制板133。限制板133以随着从换气口131b与换气口131c之间的部分朝向室内侧逐渐向右侧倾斜的方式配设。该限制板133限制从换气口131c进入的空气抄近路穿过换气口131b、或者从换气口131b进入的空气抄近路穿过换气口131c。
进而,在左纵框13的室外侧端部131的室外侧的外观面的右端部,以朝向室内侧突出的方式安装着马海毛134。
右侧的纵框(以下,也称作右纵框)14由例如铝等金属制的挤压材构成,具备固定框部14a和可动框部14b而构成。
固定框部14a通过经由小螺钉等安装到躯体1上,以室外侧端部131从躯体1稍稍向室外侧伸出的方式配设。在该固定框部14a的室外侧端部,以朝向室外侧突出的方式配设有马海毛141。关于可动框部14b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门窗扇20是将上框21、下框22及左右一对的纵框23、24的框部件做成四周框组、再使玻璃板等面材25支承在这些框部件之间而构成的。在构成这样的门窗扇20的上框21上,配设有左右一对上部滑轮211。上部滑轮211被插通到比上框21向上方突出的杆状部件上,可绕该杆状部件的中心轴旋转而设置。该上部滑轮211在上下设有两个,分别最大宽度比左侧上框轨道114及右侧上框轨道115的轨道宽度大。即,上部滑轮211分别最大宽度比左侧上框轨道114在上框11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最小宽度、以及右侧上框轨道115在上框11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最小宽度大。
在下框22上,配设有左右一对下部滑动件221。下部滑动件221以插通到比下框22向下方突出的杆状部件上的方式设置。
在该下框22上,设有下侧抵接部件222。该下侧抵接部件222以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详细后述,但能够抵接到配设于载置面17上的室外侧地面17a上。
这样的门窗扇20通过一方的上部滑轮211从室内侧进入到左侧上框轨道114的第1左侧上框轨道部114a中,并且另一方的上部滑轮211从室内侧进入到右侧上框轨道115的第1右侧上框轨道部115a中,进而一方的下部滑动件221从室内侧进入到第1下框轨道123中,并且另一方的下部滑动件221从室内侧进入到第2下框轨道124中,各上部滑轮211的一部分被载置到左侧上框轨道114及右侧上框轨道115的轨道面上,由此成为被悬挂的状态。另外,在图中没有明示,上部滑轮211中的上方侧的部分在第1左侧上框轨道部114a及第1右侧上框轨道部115a上分别被载置到例如形成在左侧的轨道面上,并且下方侧的部分在第1左侧上框轨道部114a及第1右侧上框轨道部115a上分别被载置到例如形成在右侧的轨道面上。
图8是图5的C-C线剖视图。与图1~图7一起适当利用该图8,对构成上述右纵框14的可动框部14b进行说明。
可动框部14b是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尺寸状,在其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分别配设有上部滑轮142a及下部滑动件142b。上部滑轮142a被插通到比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杆状部件上,可绕该杆状部件的中心轴旋转而设置。该上部滑轮142a在上下设有两个,各自的最大宽度比右侧上框轨道115及上侧延伸轨道151的轨道宽度大。下部滑动件142b以插通到比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杆状部件上的方式设置,最大宽度比第3下框轨道125或下侧延伸轨道181的轨道宽度大。即上部滑轮142a的最大宽度比右侧上框轨道115在上框11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最小宽度、以及上侧延伸轨道151在上侧延伸框15的进深面上开放的最小宽度大。
这样的可动框部14b通过上部滑轮142a进入到上侧延伸轨道151中、并且下部滑动件221进入到下侧延伸轨道181中,上部滑轮142a被载置到上侧延伸轨道151的轨道面上,成为被悬挂的状态。更详细地讲,根据图8可知,上部滑轮142a中的上方侧的部分被载置到形成于上侧延伸轨道151的室内侧的轨道面上,下方侧的部分被载置到形成于上侧延伸轨道151的室外侧的轨道面上。
此外,可动框部14b经由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两个)联接部件30与门窗扇20联接。这些联接部件30具有同样的结构,在上下分别设置。这样的联接部件30具备臂31和臂承接部32而构成。
臂31是长尺寸状的部件,其一端部转动自如地配设在门窗扇20的右侧的纵框(以下,也称作右纵框)24的右侧的进深面上。在该臂3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朝向右侧突出的卡合突起31a。
臂承接部32配设在可动框部14b的左侧的进深面中的比臂31靠下方区域。该臂承接部32是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尺寸状,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卡合槽32a。卡合槽32a下方开放,容许从下方进入的臂31的卡合突起31a沿上下方向移动。另外,臂承接部32的下方的开放在卡合突起31a进入后被封闭部件33适当地封闭。
通过这样的联接部件30与门窗扇20联接的可动框部14b与门窗扇20的相互的左右方向的距离被保持为一定,能够改变与门窗扇20的相互的进深方向的距离。
进而,在可动框部14b上,形成有换气口143a、143b、143c。换气口143a在比左侧的进深面的臂承接部32靠室内侧的区域中,以沿着该可动框部14b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该换气口143a将该进深面左右贯通,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换气口143b在右侧的进深面中,以沿着该可动框部14b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该换气口143b将该进深面左右贯通,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换气口143c在可动框部14b的室外侧的外观面中,以沿着该可动框部14b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该换气口143c将该外观面沿着进深方向贯通,被未图示的防虫网覆盖。
在上述可动框部14b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配设有马海毛144a、144b。由此,可动框部14b能够经由马海毛144a、144b接触在上侧延伸框15及下侧延伸框18上。此外,在可动框部14b的室外侧端部,以朝向左侧突出的方式配设有马海毛144c。
在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门窗中,通过门窗扇20的各上部滑轮211在第1左侧上框轨道部114a及第1右侧上框轨道部115a上朝向室内侧滚动、并且门窗扇20的各下部滑动件221在第1下框轨道123及第2下框轨道124上朝向室内侧滑动,门窗扇20如图9所示那样位于封闭位置。如果这样门窗扇20位于封闭位置,则如图1~图3及图5所示,将开口框10的开口10a封闭。在此情况下,构成门窗扇20的各框部件21等的室内侧的外观面抵接在抵接部件19上,所述抵接部件19适当安装在构成开口框10的各框部件11等上。
在门窗扇20位于封闭位置、将开口框10的开口10a封闭的情况下,构成右纵框14的可动框部14b位于构成该右纵框14的固定框部14a的室外侧。另外,通过这样可动框部14b位于固定框部14a的室外侧,马海毛141接触到可动框部14b的室内侧端部(参照图5)。
如果这样通过门窗扇20位于封闭位置而将开口框10的开口10a封闭,则设在各框部件11等上的换气口111a等位于门窗扇20的室外侧。因此,限制各换气口111a等与开口10a连通。
如果通过操作位于封闭位置的门窗扇20的未图示的手柄,将门窗扇20被保持在封闭位置的状态解除,朝向室外侧推压,则各上部滑轮211在第1左侧上框轨道部114a及第1右侧上框轨道部115a上朝向室外侧滚动,并且各下部滑动件221在第1下框轨道123及第2下框轨道124上朝向室外侧滑动,由此门窗扇20朝向室外侧打开移动。即,门窗扇20沿着开口框10的进深方向朝向室外侧平行地打开移动。
并且,通过上部滑轮211滚动到与第2左侧上框轨道部114b的连通部位及与第2右侧上框轨道部115b的连通部位、并且下部滑动件221滑动到与第3下框轨道125的连通部位,门窗扇20如图10所示那样位于换气位置。
图11是门窗扇20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的门窗的纵剖视图,图12是门窗扇20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的门窗的横剖视图。
如这些图11及图12所示,在门窗扇20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上框21的室外侧的外观面接触在马海毛162a上,左纵框23的室外侧的外观面接触在马海毛134上,右纵框24的右侧的进深面接触在马海毛144c上。此外,在门窗扇20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可动框部14b也继续位于固定框部14a的室外侧,与门窗扇20位于封闭位置的情况没有变化,马海毛144a接触在上侧延伸框15上,马海毛144b接触在下侧延伸框18上。此外,下框22的下侧抵接部件222抵接在配设于载置面17上的室外侧地面17a上。
这样,马海毛162a接触在上框21的室外侧的外观面上,马海毛134接触在左纵框23的室外侧的外观面上,马海毛144c接触在右纵框24的右侧的进深面上,下侧抵接部件222抵接在室外侧地面17a上,由此能够通过各马海毛162a等及下侧抵接部件222将门窗扇20与开口框10的间隙封堵。进而,通过马海毛144a接触在上侧延伸框15上、马海毛144b接触在下侧延伸框18上,能够在位于换气位置的门窗扇20的室内侧形成防虫空间。
并且,通过门窗扇20位于换气位置,各换气口111a等位于门窗扇20的室内侧,各换气口111a等与开口10a连通。如果更详细地说明,则为以下这样。
在上方侧,换气口111a、换气口113a及换气口163与开口10a连通,经由这些换气口111a等及开口10a,空气穿过躯体1的内部与外部之间。在下方侧,换气口121a、121b与开口10a连通,经由这些换气口121a等及开口10a,空气穿过躯体1的内部与外部之间。
在左侧,换气口131a、换气口131b及换气口131c与开口10a连通,经由这些换气口131a等及开口10a,空气穿过躯体1的内部与外部之间。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左纵框13的室外侧端部131设有限制板133,所以限制从换气口131c进入的空气抄近路穿过换气口131b,或者从换气口131b进入的空气抄近路穿过换气口131c。
在右侧,换气口143a、143b、143c与开口10a连通,经由这些换气口143a等及开口10a,空气穿过躯体1的内部与外部之间。
通过这样门窗扇20位于换气位置,能够在四方向进行换气。另外,在这样门窗扇20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上部滑轮211中的上方侧的部分在第2左侧上框轨道部114b及第2右侧上框轨道部115b的各自上被载置到例如形成在室内侧的轨道面上,并且下方侧的部分在第2左侧上框轨道部114b及第2右侧上框轨道部115b的各自上被载置到例如形成在室外侧的轨道面上。
如果将位于换气位置的门窗扇20朝向右侧推压,则一方的上部滑轮211在第2左侧上框轨道部114b上朝向右侧滚动,另一方的上部滑轮211在第2右侧上框轨道部115b上滚动后、在上侧延伸轨道151上朝向右侧滚动,进而各下部滑动件221在第3下框轨道125上滑动后、在下侧延伸轨道181上朝向右侧滑动,由此,门窗扇20如图13所示那样朝向右侧打开移动。
在门窗扇20从换气位置朝向右侧打开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上部滑轮142a在上侧延伸轨道151上朝向右侧滚动、下部滑动件142b在下侧延伸轨道181上朝向右侧滑动,经由联接部件30与该门窗扇20联接的可动框部14b也随着门窗扇20的打开移动而一体地打开移动。
并且,通过一方的上部滑轮211抵接在第2左侧上框轨道部114b的右端部,门窗扇20及可动框部14b的朝向右侧的打开移动被限制,门窗扇20如图14所示那样位于开放位置。由此,能够充分确保门窗扇20相对于开口框10的开度,人也能够经过开口框10的开口10a出入。
顺便说一下,为了使位于开放位置的门窗扇20关闭移动、使开口10a封闭,只要通过以下那样的次序进行就可以。
如果将位于开放位置的门窗扇20朝向左侧推压,则通过一方的上部滑轮211在第2左侧上框轨道部114b上朝向左侧滚动、另一方的上部滑轮211在上侧延伸轨道151上滚动后在第2右侧上框轨道部115b上朝向左侧滚动、进而各下部滑动件221在下侧延伸轨道181上滑动后在第3下框轨道125上朝向左侧滑动,门窗扇20朝向左侧关闭移动。
在门窗扇20从开放位置朝向左侧关闭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上部滑轮142a在上侧延伸轨道151上朝向左侧滚动、下部滑动件142b在下侧延伸轨道181上朝向左侧滑动,经由联接部件30与该门窗扇20联接的可动框部14b也随着门窗扇20的关闭移动而一体地关闭移动。
并且,通过一方的上部滑轮211抵接在第2左侧上框轨道部114b的左端部,门窗扇20及可动框部14b的朝向左侧的关闭移动被限制,门窗扇20位于换气位置(参照图10)。在门窗扇20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能够在四方向进行换气。
如果将位于换气位置的门窗扇20朝向室内侧推压,则通过各上部滑轮211在第1左侧上框轨道部114a及第1右侧上框轨道部115a上朝向室内侧滚动、并且各下部滑动件221在第1下框轨道123及第2下框轨道124上朝向室内侧滑动,门窗扇20朝向室内侧关闭移动。即,门窗扇20沿着开口框10的进深方向朝向室内侧平行地关闭移动。然后,门窗扇20通过各框部件21等的室内侧的外观面抵接在抵接部件19上、达到封闭位置,将开口框10的开口10a封闭,通过操作手柄而保持在封闭位置(参照图9)。
在门窗扇20从换气位置朝向封闭位置关闭移动的情况下,经由联接部件30与该门窗扇20联接的可动框部14b位于固定框部14a的室外侧,容许仅门窗扇20关闭移动。这样,可动框部14b在门窗扇20在封闭位置与换气位置之间开关移动的情况下,对置于固定框部14a而配置,容许门窗扇20开关移动,另一方面,在门窗扇20在换气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开关移动的情况下,与门窗扇20一起开关移动。
在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门窗中,左侧上框轨道114的第1左侧上框轨道部114a、右侧上框轨道115的第1右侧上框轨道部115a、第1下框轨道123及第2下框轨道124构成了第1轨道部,所述第1轨道部在将开口框10的开口10a封闭的封闭位置与从该封闭位置沿着开口框10的进深方向位移的换气位置之间,导引门窗扇20沿着开口框10的进深方向开关移动。此外,左侧上框轨道114的第2左侧上框轨道部114b、右侧上框轨道115的第2右侧上框轨道部115b、第3下框轨道125、上侧延伸轨道151及下侧延伸轨道181构成了第2轨道部,所述第2轨道部在换气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导引门窗扇20沿着躯体1的表面开关移动。
此外,在上述门窗中,在门窗扇20位于封闭位置的情况下,构成门窗扇20的各框部件21等的室内侧的外观面抵接在抵接部件19上,另一方面,在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上框21的室外侧的外观面接触在马海毛162a上,并且左纵框23的室外侧的外观面接触在马海毛134上,所以,在封闭位置与换气位置之间,在构成开口框10的各框部件11等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内开关移动。
进而,在上述门窗中,门窗扇20的上部滑轮211及下部滑动件221进入到第1轨道部及第2轨道部中,构成被沿着这些轨道部的延伸方向导引的被导引部件。
进而,在上述门窗中,可动框部14b的上部滑轮142a及下部滑动件142b进入到第2轨道部中,构成被沿着该第2轨道部的延伸方向导引的被导引部件。
并且,根据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窗,在门窗扇20位于封闭位置、将开口框10的开口10a封闭的情况下,限制换气口111a等与开口10a连通,另一方面,在位于换气位置、将上述开口10a开放的情况下,容许换气口111a等与开口10a连通,所以例如能够在四方向上进行换气,能够使换气性能变得良好。此外,由于换气口111a等形成在构成开口框10的各框部件11等上,所以不需要使构成门窗扇20的各框部件21等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变大,能够使用进深方向的尺寸与以往使用的门窗扇相同程度者。由此,门窗扇20整体的重量不可能变得过大。由此,能够在使换气性能变得良好的同时、使门窗扇20良好地开关移动。
根据上述门窗,由于构成开口框10的各框部件11等以一部分伸出到躯体1的外部的方式配设在开口缘部2上,并且在比躯体1伸出到外部的部分的进深面上形成有换气口111a等,门窗扇20在各框部件11等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内开关移动,所以能够在各框部件11等的外部设置百叶窗或格栅等各种部件。
根据上述门窗,在门窗扇20在封闭位置与换气位置之间开关移动的情况下,构成开口框10的右纵框14、并且经由联接部件30与门窗扇20联接的可动框部14b对置于固定框部14a的室外侧而配置,容许门窗扇20开关移动,另一方面,在门窗扇20在换气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开关移动的情况下,可动框部14b与门窗扇20一起开关移动,所以也能够使门窗扇20朝向从开口框10的室外侧脱离的位置移动,能够使门窗扇20相对于开口框10的开度充分变大。并且,在门窗扇20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容许换气口111a等与开口10a连通,所以例如能够在四方向上进行换气,能够使换气性能变得良好。由此,能够在使换气性能变得良好的同时,使门窗扇20相对于开口框10的开度充分变大。
根据上述门窗,由于换气口111a等被防虫网覆盖,所以能够使防虫性能变得良好。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门窗扇20在封闭位置与换气位置之间开关移动,并且在换气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沿着躯体1的外表面开关移动,但在本发明中,只要能够使门窗扇沿着开口框的进深方向开关移动就可以,关于其他门窗扇的开关移动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门窗扇位于换气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一方的纵框从开口框离开的方式,以另一方的纵框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中心轴为中心开关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将开口框10的开口10a封闭的门窗扇20向室外侧打开移动,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将开口框的开口封闭的门窗扇向室内侧打开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门窗扇20在各框部件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内开关移动,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在各框部件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内开关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换气口111a等被防虫网覆盖,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不用防虫网覆盖。此外,在本发明中,换气口除了被防虫网覆盖以外,也可以设置称作冲切金属的金属制板状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制板133设在左纵框13的室外侧端部131,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可动框部14b中配设在换气口143b与换气口143c之间。在此情况下,能够限制从换气口143c进入的空气抄近路穿过换气口143b、或者从换气口143b进入的空气抄近路穿过换气口143c。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代替限制板133而使用在空气从一方的换气口进入的情况下将另一方的换气口封闭那样的阀体,只要从一方的换气口进入的空气能够抄近路穿过另一方的换气口,其形态没有被特别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框部14b的上部滑轮142a及下部滑动件142b作为被沿着第2轨道部的延伸方向导引的被导引部件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只要是被第2轨道部沿着延伸方向导引的结构,其形态没有被特别限定。
附图标记说明
1 躯体
2 开口缘部
10 开口框
10a 开口
11 上框
111a 换气口
113 上方安装支承部件
114 左侧上框轨道
115 右侧上框轨道
12 下框
121a 换气口
121b 换气口
123 第1下框轨道
124 第2下框轨道
125 第3下框轨道
13 左纵框
131a 换气口
131b 换气口
131c 换气口
133 限制板
14 右纵框
14a 固定框部
14b 可动框部
142a 上部滑轮
142b 下部滑动件
143a 换气口
143b 换气口
143c 换气口
15 上侧延伸框
151 上侧延伸轨道
16 罩部件
18 下侧延伸框
181 下侧延伸轨道
20 门窗扇
21 上框
211 上部滑轮
22 下框
221 下部滑动件
23 左纵框
24 右纵框
30 联接部件
31 臂
32 臂承接部。

Claims (5)

1.一种门窗,具备:
开口框,通过在躯体的开口缘部配设框部件而构成;和
门窗扇,相对于上述开口框开关移动;
其特征在于,
上述门窗扇在封闭位置与换气位置之间沿着上述开口框的进深方向开关移动,并且在上述换气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沿着上述躯体的表面开关移动,所述门窗扇在所述封闭位置将由上述开口框形成的开口封闭,所述换气位置从该封闭位置沿着上述开口框的进深方向位移,所述开放位置从该换气位置沿着上述躯体的表面位移;
构成上述开口框的一个框部件具备:
固定框部,安装在上述开口缘部,形成上述开口;和
可动框部,经由联接部件与上述门窗扇联接,并且在上述门窗扇在上述封闭位置与上述换气位置之间开关移动的情况下,对置于上述固定框部而配置,容许该门窗扇的开关移动,另一方面,在上述门窗扇在上述换气位置与上述开放位置之间开关移动的情况下,与该门窗扇一起开关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部件在进深面上形成有换气口;
上述门窗扇在位于上述封闭位置的情况下限制上述开口与上述换气口连通,另一方面,在位于上述换气位置的情况下容许该开口与上述换气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框部在进深面上形成有上述换气口。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1轨道部,在上述封闭位置与上述换气位置之间导引上述门窗扇开关移动;和
第2轨道部,在上述换气位置与上述开放位置之间导引上述门窗扇开关移动;
上述可动框部安装有向上述第2轨道部进入的被导引部件,并且通过该被导引部件被沿着上述第2轨道部的延伸方向导引而开关移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联接部件具备:
臂,一端部转动自如地配设在上述门窗扇上;和
臂承接部,配设在上述可动框部上,并且具有卡合槽,形成在上述臂的另一端部的卡合突起进入所述卡合槽;
上述卡合槽容许上述卡合突起沿着该卡合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CN201410310851.6A 2013-12-11 2014-07-02 门窗 Active CN104712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6357 2013-12-11
JP2013256357A JP2015113624A (ja) 2013-12-11 2013-12-11 建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2225A CN104712225A (zh) 2015-06-17
CN104712225B true CN104712225B (zh) 2016-08-24

Family

ID=53411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0851.6A Active CN104712225B (zh) 2013-12-11 2014-07-02 门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13624A (zh)
CN (1) CN10471222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0384Y (zh) * 2001-12-24 2002-11-13 华家铝业有限公司 具有安全及环保的遮雨通风的窗中窗结构改进
CN2714766Y (zh) * 2005-01-18 2005-08-03 王斌 旋转开闭式推拉门窗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94324B1 (ko) * 2001-04-04 2003-08-21 주식회사 홈네스터 창호 개폐 장치
JP4813310B2 (ja) * 2006-09-29 2011-11-09 三協立山アルミ株式会社 引戸
JP5419785B2 (ja) * 2010-04-07 2014-02-19 Ykk Ap株式会社 建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0384Y (zh) * 2001-12-24 2002-11-13 华家铝业有限公司 具有安全及环保的遮雨通风的窗中窗结构改进
CN2714766Y (zh) * 2005-01-18 2005-08-03 王斌 旋转开闭式推拉门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13624A (ja) 2015-06-22
CN104712225A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27087U (zh) 枢转-推拉门窗
CN103883221B (zh) 门窗
DE112011103609T5 (de) Horizontales Fensterverriegelungssystem
KR100873334B1 (ko) 현수식 교실출입문 및 그 교실출입문의 제작 방법
CN104712225B (zh) 门窗
KR20090006190U (ko) 미닫이 및 여닫이 겸용 도어 시스템
ITMI20071572A1 (it) Porta scorrevole del tipo a scomparsa allineabile in chiusura in maniera compl anare ad una struttura fissa
CN103883225B (zh) 门窗
DE3922981A1 (de) Torblatt
CN220565898U (zh) 具有换气功能及水平紧贴功能的门窗组装体
JP2008111300A (ja) サッシ
CN104712223B (zh) 门窗
DE102012202985A1 (de) Laufwagenanordnung
KR200389929Y1 (ko) 냉동컨테이너의 슬라이드도어 개폐장치
KR100977736B1 (ko) 미닫이용 알루미늄 문짝 구조
CN102261200A (zh) 锁装置以及门窗
CN201495931U (zh) 重叠门
KR101197455B1 (ko) 창문시스템
KR20110102984A (ko) 방풍부재가 구비된 미닫이 도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013610B2 (ja) 吊戸ランナの隙間閉鎖機構付き軸受けストッパー
JP6722892B2 (ja) 引戸装置
CN104420743B (zh) 滑槽自锁装置、半开限制组件及门窗
KR20200009284A (ko) 벨트창호
KR100741813B1 (ko) 건축물의 창문 회전구조
JP5344842B2 (ja) サッシ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