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3502A - 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3502A
CN104703502A CN201380053092.3A CN201380053092A CN104703502A CN 104703502 A CN104703502 A CN 104703502A CN 201380053092 A CN201380053092 A CN 201380053092A CN 104703502 A CN104703502 A CN 104703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ransparent window
cover plate
terminal according
sheet u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30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3502B (zh
Inventor
李南姬
尹玟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 Nam-Woon
Original Assignee
Yun Nam-Wo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 Nam-Woon filed Critical Yun Nam-Woon
Publication of CN104703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35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5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88Arrangements for carrying or protecting transcei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002Protective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2011/002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for portable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s, e.g. mobile phone, pager, beeper, PDA, smart ph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C
    • A45C2200/05Means for indicating features of the content from outs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C
    • A45C2200/10Transparent w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10,它包括:在开闭移动终端正面部的保护盖内插入的盖板;与所述盖板一侧结合而在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移动终端正面部的状态下使所述移动终端液晶面板的一部分露在外面的透明视窗;且所述透明视窗通过在与所述保护盖的开口部对应的所述盖板的至少一面上粘合的方式形成。因此其生产性与传统的通过数字控制机床一一进行切削加工制造的方式相比进一步扩大,注塑盖板时透明视窗不会被同时成型而模具的模样变得更加简单,从而节省制造费用,并且配件生产也可以并行实施而在更加减少生产所需时间的同时减少产品不良率。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具体是,盖板上应用对传统的利用机床进行独立加工方式实施改进的注塑成型方式,将透明视窗独立制作粘贴而降低保护盖板的生产成本且最大限度扩大生产性的同时改善产品可靠性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Galaxy或iPhone等智能手机不断普及,用于这些手机的各种饰品也不断推出市场。
尤其所述智能手机功能丰富,价格也相对高昂,因此一般使用保护壳来保护手机,以免手机在使用和存放的过程中受到损坏。
根据图1,所述壳的组成通常包括:手机100的背面和侧面上结合的壳主体210、一侧可转动地与壳主体210结合而向手机100的正面转动的同时实施开闭的保护盖220。
保护盖220内插入可以使壳盖220保持形状和保护手机100正面110的盖板30。
但所述盖板是通过传统的采用聚碳酸酯树脂等材料利用NC机床(Numerecal controlled Machine,数字控制机床)等机床分别加工产品的方法使用。
盖板从制造上,因每件分别加工而造成总制造时间较长且制造效率低、制造成本增多的问题。
而且根据机床操作人员的熟练度,所产生的加工误差也不同而导致所生产的产品可靠性不均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为改进所述问题,本申请人曾在韩国专利申请第2013-00609063号“具备透明部的手机保护壳膜及其制造方法”中提出过对保护壳膜即盖板实施注塑成型的方法以实现批量生产目的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所述本申请人申请的方法进一步实施改进,提供一种在盖板上粘贴透明视窗的方式形成而与利用数字控制机床单独进行加工的方法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加工时间和加工成本,也不会因作业人员的熟练度不同而产生误差,且减少不良率以及提升产品可靠性的具备透明部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使用硬化膜形成透明视窗而加强表面硬度和强度,防止用户触摸操作时可能发生的损伤现象,从而更加稳定发挥性能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在开闭移动终端正面部的保护(Flip)盖内插入的盖板;与所述盖板一侧结合而在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移动终端正面部的状态下使所述移动终端液晶面板的一部分露在外面的透明视窗;所述透明视窗是通过在与所述保护盖的开口部对应的所述盖板的至少一面上粘合的方式形成。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盖板上形成所述透明视窗被安置的安置槽,所述透明视窗是利用透明材质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制成后粘在所述安置槽上。
此时,所述透明视窗沿其周围形成熔合部,所述安置槽上形成与所述熔合部对应的熔合槽而引导所述透明视窗被安置的同时相接的所述熔合部和熔合槽通过超声波或热被熔合而结合。
进一步,所述透明视窗包括:基膜;面向所述盖板的所述基膜的一侧面上具备的粘合层;所述基膜的另一侧面上具备的加强硬化涂层;所述加强硬化涂层上部具备的保护膜。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视窗是通过在所述盖板的一面上以湿式工艺涂覆SiO2的方式形成。
或者作为又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视窗也可以通过将硬化膜用OCA粘合剂在所述盖板的一面上粘合的方式形成。
此时,所述透明视窗通过将所述硬化膜和一个以上的加强膜在所述盖板的一面上依次层压粘合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各实施例上,所述盖板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成。
在所述各实施例上,所述基膜可以用PET或PC材质具备。
在所述各实施例上,所述透明视窗优选地与所述保护盖的表面可构成同一平面地形成。
在所述各实施例上,与所述透明视窗邻接的所述盖板上还具备可防止所述盖板弯曲而造成局部变形以及所述透明视窗脱离的加强部件。
在这里,所述加强部件是在相当于所述透明视窗两侧端部的所述盖板上配备,并以沿所述盖板的弯曲方向形成纵向的加强销配备。
进一步,所述加强销是通过热压被插入固定在所述盖板上。
在所述各实施例上,所述透明视窗包含具有介电常数的材质而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正面部的状态下使触摸输入得以实施。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其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利用数字控制机床进行个别加工的方法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加工时间和加工成本,也不会因作业人员的熟练度不同而产生误差,从而减少不良率,并提升产品可靠性;
与传统的利用数字控制机床进行一一切削加工的方法相比,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性;
进一步,注塑盖板时透明视窗不会被同时成型,使模具模样变得简单而减少制造成本,配件也可以并行实施生产而进一步减少生产时间的同时减少产品不良率;
在透明视窗一侧具备加强部件,从而预防发生弯曲时盖板变形并被固定住或者透明视窗分离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盖板上通过粘合硬化膜的方式形成透明视窗而使保护盖板的制作变得容易,进而减少制作成本和时间,并提升尺寸上的精确度而减少制作上的不良率;
使用独立硬化膜形成透明视窗而提升表面硬度和强度,进而防止用户触摸操作时可能产生的损伤现象而更加稳定发挥性能;
透明视窗以将硬化膜和独立加强膜依次层压接合的形态形成而减少硬化膜在用户触摸操作时发生的细小变形量,进而预防硬化膜受到损伤,并进一步提升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的装配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的透视图;
图6是概略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手机壳内膜形状的示意图;
图7和图8是放大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内膜透明触摸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放大图示本发明又另一个实施例的透明触摸部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10包括:开闭移动终端100正面部110的保护盖220内插入的盖板30;与所述盖板30的一侧结合而在保护盖220位于移动终端100正面部的状态下使移动终端100液晶面板的一部分露在外面的透明视窗35。透明视窗35是通过在保护盖220开口部对应的盖板30的至少一面上粘合的方式形成。
所述透明视窗35可以用多种方法形成,下面详述各实施列。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10的要点是,将透明视窗35使用透明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后在盖板30上粘合。
盖板30如图1所示被插入开闭移动终端100正面部110的保护盖220内。
保护盖220是与移动终端100的后面和侧部上结合的壳主体210结合并可旋转地形成。
本发明的盖板30如前所述,优选地应用本申请人先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13-0060963号中提出的注塑成型方法制造。
因此,与传统的利用数字控制机床一一经过切削加工制造的方法相比,其生产性可以大幅得到提高。
进一步,与所述申请不同的是,注塑盖板30是透明视窗35不会被同时成型而使模具的模样变得更加简单,进而减少制造费用的同时减少产品不良率。
盖板30可以用各种材料形成,优选的是采用聚碳酸酯树脂(PC)或者对此混合玻璃材料的透光性材料形成。
安置槽31可以引导透明视窗被安置。
安置槽31如图3所示,在盖板31的一侧形成,并引导透明视窗35的结合位置。
透明视窗35与盖板30的一侧结合而在保护盖220位于移动终端100正面部110的状态下可以使移动终端100液晶面板的一部分露在外面。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用户不需要打开保护盖220通过透明视窗35即可查看时间或来电显示等信息而给用户带来更多便利。
透明视窗35可以用各种方法形成,如图3所示,可以利用注塑成型方法制造熔合,也可以图4所示,将多个薄膜层压粘合形成。
首先,根据图3,透明视窗35可以使用透明材料通过注塑成型的方法制成。
透明视窗35可以用各种材质形成,优选的是使用可提升透光性的丙烯酸材质形成。
将透明视窗35在盖板30上固定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可以使用粘合剂等材料固定住,或者利用超声波或热熔接方法固定住。
后者是如图3所示,可以沿着透明视窗35的周围形成熔合部351,安置槽351上可以形成与熔合部351对应的熔合槽311。
进而引导透明视窗35被安置的同时相接的熔合部351和熔合槽311通过超声波或热量熔接的同时结合。
下面说明的结构不仅在本实施例,在后述的各个实施例上也可以无限制地应用,因此在后述的各实施例上用本实施例上的说明来代替。
在所述各实施例上,与透明视窗35邻接的盖板30上还可以具备可防止因受到盖板30的力量而局部出现变形和透明视窗35脱离现象的加强部件40。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盖板30受到沿箭头方向的弯曲应力时,厚度相对较薄的透明视窗35附近被集中应力而发生变形的现象。
盖板30和透明视窗35为一体型则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如本发明即分离型而言,变形会被固定住而造成保护盖220无法恢复原状,或者透明视窗35与盖板30相隔而会出现翘起或分离的现象。
但如图5所示,配备加强部件40则在发生弯曲时可以预防盖板30被变形固定住或者透明视窗35分离的现象。
加强部件40可以用各个种类形成,例如,如图5所示,在相当于透明视窗35两侧端部的盖板30上形成且使用沿盖板30的弯曲方向形成纵向的加强销形成。
此时,所述加强销可通过热压被插入固定在盖板30。
在所述各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视窗可以包含具有介电常数而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正面部的状态下可实施触摸输入的材料。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10的要点在于,透明视窗35由含基膜355的多个薄膜层压形成。
就是说,本实施例的透明视窗35可以用多个膜层制成后在盖板30上粘贴,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基膜355;面向盖板30的基膜355的一侧面上具备的粘合层356;基膜355的另一侧面上具备的加强硬度涂层357;加强硬度涂层357上部具备的保护膜358。
在这里,基膜355可以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材料形成,所述粘合层可以用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粘合剂形成。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10的要点在于,透明视窗35通过在盖板30的一面粘合硬化膜359的方式形成。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壳200如图1所示,该组成包括:收容移动终端100背面和侧面的壳主体210;在壳主体210的一侧可旋转地具备而开闭移动终端100正面部的保护盖220;被插入保护盖220内部的盖板30。
壳主体210的一面以开放形态形成而使可收容移动终端100的收容空间得以形成,保护盖220是用软性材料与这些壳主体210连接而可旋转地形成。保护盖220以壳主体210为中心转动,对壳主体210上收容的移动终端100的正面部110实施开闭。也就是说,将移动终端100的正面部露在外面或者与外部隔离而发挥保护作用。
所述保护盖220通过转动使移动终端100的正面部110与外部隔离的状态下接触移动终端100的正面部110,因此为防止移动终端100的正面部110上形成的触摸板和显示画面受到损伤,使用软性材料形成。进而在保护盖220的内部为实现保护盖220的结构上的刚性而插入板状盖板30。
另外,保护盖220的一侧形成开口部211,使移动终端100正面部110上形成的显示画面的一部分在外面也可以得到观察。盖板30上还形成透明视窗35而通过所述开口部211露在外面。此时,透明视窗35是在保护盖220以接触到移动终端100正面部110的状态转动的状态下接触到透明视窗35的内侧面或移动终端100的正面部110为宜,因此如图6所示,与保护盖220的表面可形成同一平面地形成。也就是说,透明视窗35是在开口部211形成的部位以与壳表面具有同样高度的厚度在盖板30的表面形成而避免与保护盖220的表面产生段差。因此,透明视窗35从其配置结构上,在盖板30的两面分别形成为宜。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仅在盖板30的一面形成。
所述透明视窗35可以发挥透视功能,使移动终端100正面部110上形成的显示画面的一部分在外部也可以得到观察,使对移动终端100正面部110的触摸操作功能也得到发挥。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用肉眼通过透明视窗35查看移动终端100正面部110上显示的时间,来电时可以通过透明视窗35对手机正面部110实施触摸操作而不需开放转动保护盖220也可以进行通话。因此,透明视窗35为能够发挥所述两种功能,优选地采用透明材料形成同时用具有介电常数的材料形成。而且在所述各实施例上均可应用。
此时,本实施例的透明视窗35以在盖板30的表面粘合硬化膜359的方式形成。
就是说,普通的盖板30如传统技术上的说明,通过利用CNC加工方式的切削工艺将厚度较厚的透明视窗35与盖板30可形成一体地制作,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透明视窗35与传统技术不同,利用在平板型盖板30表面粘合其它硬化膜359的方式制成,其制作方式非常简单,制作时间和成本也减少的同时不良率也显著减少。
本实施例的盖板30可以使用PET或PC等树脂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作,将盖板30用注塑成型方式而非CNC加工方式制作,可以提升盖板30尺寸上的精确度,也可以显著减少制作时间和成本。
如上所述,盖板30用树脂材料注塑成型则透明视窗35也可以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可形成一体地制作,而且透明视窗35也可以使用与盖板30同样的树脂材料形成,但从材料的特性上硬度和强度较弱,用户触摸操作时容易发生透明视窗35受损伤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是以在盖板30的表面粘合硬化膜359的方式形成透明视窗35而加强透明视窗35的硬度和强度。
此时,形成透明视窗35的硬化膜359可以通过在独立基膜355的一面上涂覆硬度和强度都较强的材料的方式制成。优选的是,在基膜一面涂覆硅或氟树脂等有机物质或涂覆无机质的方法制作。例如,透明视窗35可以在具有透明性的PET或者PC材质的基膜一面上以湿式工艺涂覆二氧化硅(siO2)的方式制作,或者将氟化镁(MgF2)或二氧化锆(ZrO2)、四氟化铈(CeF4)等无机质在基膜的一面上实施真空镀膜的方式制作。所述真空镀膜或湿式涂层方式的应用比较广泛,故不再详述。
更优选的是,硬化膜359是将二氧化硅(SiO2)在用户的手接触的外部一面上实施真空镀膜,形成耐指纹预防层(无图示)而避免由于用户的手经常触摸造成透明视窗上出现用户指纹的问题。
透明视窗35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将硬化膜359使用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粘合剂312在盖板30的表面粘合的方式形成。就是说,透明视窗35须具备透射性才能发挥对移动终端100正面部110的透视功能,因此在硬化膜359的粘合过程中优选地使用透明粘合剂如OCA。
根据所述结构,透明视窗35如图7所示,以层压OCA粘合剂312和硬化膜359的形态具备与保护盖220的表面形成同一平面的厚度d。
此时,由于OCA粘合剂312的性质相对较软,因此如图7的放大图所示,用户对透明视窗35进行触摸操作并加压时,硬化膜359会发生以触摸操作处为中心弯曲形态的细小变形,在此过程中会使硬化膜359发生损伤。
为预防所述的硬化膜359发生损伤的现象,本发明又另一个实施例的透明视窗35如图8所示,可以在硬化膜359和盖板30之间增加加强膜313。加强膜313也优选地使用透明材料形成,如PET或PC材料。
就是说,透明视窗35可以通过在将独立的加强膜359和硬化膜359在盖板30的一面依次层压粘合的方式形成。
例如,将独立的加强膜357利用透明粘合剂即OCA粘合剂312粘在盖板30的一面上,在此状态下利用OCA粘合剂312将硬化膜359在加强膜357的一面上粘合的方式形成。
此时虽然无图示,但加强膜357可以通过分别利用OCA粘合剂312层压多个的方式构成。
如上所述,透明视窗35通过将加强膜357和硬化膜359在盖板30的一面依次层压粘合的方式形成时,透明视窗35的厚度如图4所示,仍然以d厚度形成为宜。此时,即使用户对透明视窗35进行触摸操作并加压硬化膜359的外侧面,但OCA粘合剂312层的厚度相对薄而以加压处为中心的硬化膜359的细小变形量如图8所示相对减少。而且在加强膜357和硬化膜359的层压结构上,硬化膜359通过加强膜357其强度被支承加强而硬化膜359的细小变形量会相对减少。因此,所述结构的透明视窗35可以预防对硬化膜359的损伤而进一步提升耐久性。
在本实施例盖板30、硬化膜359和加强膜313中的至少一个用有颜色的涂料混合制造,使透明视窗35具有一定颜色而满足用户的喜好。
如今,随着显示技术的发达,移动终端100的正面部110凹进或凸出的形态得以开发,而移动终端100的正面部具有曲面,则壳200的保护盖220也应具有曲面。因此,保护盖220上插入的盖板30以及透明视窗35,如图9所示以具有曲面的方式形成。此时,如传统技术对内膜和透明触摸部实施CNC加工,则具有与内膜同样曲面的透明触摸部的切削加工变得较难而加大不良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盖板30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工艺轻松地制作出具有曲面的形态,再将硬化膜359在所述曲面形态的盖板30上以简单粘合的方式使透明视窗35形成曲面形态而使曲面形态盖板30和透明视窗35的制作较容易。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根据下述的权利要求范围进行解释,而且在其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应都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开闭移动终端正面部的保护盖内插入的盖板;
与所述盖板一侧结合而在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移动终端正面部的状态下,使所述移动终端液晶面板的一部分露在外面的透明视窗;
所述透明视窗通过在与所述保护盖的开口部对应的所述盖板的至少一面上粘合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形成所述透明视窗被安置的安置槽,所述透明视窗利用透明材质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制成后粘在所述安置槽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沿其周围形成熔合部,所述安置槽上形成与所述熔合部对应的熔合槽而在引导所述透明视窗被安置的同时相接的所述熔合部和熔合槽通过超声波或热被熔合而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包括:基膜;面向所述盖板的所述基膜的一侧面上具备的粘合层;所述基膜的另一侧面上具备的加强硬化涂层;所述加强硬化涂层上部具备的保护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通过在所述盖板的一面上以湿式工艺涂覆SiO2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通过将硬化膜用粘合剂在所述盖板的一面上粘合的方式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通过将所述硬化膜和一个以上的加强膜在所述盖板的一面上依次层压粘合的方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某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某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采用PET或PC材质制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某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与所述保护盖的表面可构成同一平面地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某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透明视窗邻接的所述盖板上还具备可防止所述盖板弯曲而造成局部变形以及所述透明视窗脱离的加强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在相当于所述透明视窗两侧端部的所述盖板上配备,并以沿所述盖板的弯曲方向形成纵向的加强销配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销通过热压被插入固定在所述盖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视窗包含具有介电常数的材质而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正面部的状态下使触摸输入得以实施。
CN201380053092.3A 2013-08-02 2013-12-11 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 Active CN1047035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91996A KR20130094274A (ko) 2013-08-02 2013-08-02 이동 단말기용 플립커버 플레이트
KR10-2013-0091996 2013-08-02
KR10-2013-0107409 2013-09-06
KR1020130107409A KR101344240B1 (ko) 2013-08-02 2013-09-06 이동 단말기용 플립커버 플레이트
PCT/KR2013/011463 WO2015016435A1 (ko) 2013-08-02 2013-12-11 이동 단말기용 플립커버 플레이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3502A true CN104703502A (zh) 2015-06-10
CN104703502B CN104703502B (zh) 2017-07-21

Family

ID=49218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3092.3A Active CN104703502B (zh) 2013-08-02 2013-12-11 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91663B2 (zh)
KR (2) KR20130094274A (zh)
CN (1) CN104703502B (zh)
IN (1) IN2015DN02922A (zh)
WO (1) WO20150164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11092B1 (ko) 2014-03-13 2021-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케이스,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2269779B1 (ko) * 2014-03-28 2021-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화면 표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102339856B1 (ko) * 2014-12-24 2021-1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KR101673430B1 (ko) * 2015-02-03 2016-11-08 윤남운 이동 단말기용 플립커버 케이스
USD795826S1 (en) * 2015-02-05 2017-08-29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phone
KR102381445B1 (ko) * 2015-02-16 2022-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플립 커버 인식 방법, 전자 장치, 및 플립 커버
US9473192B2 (en) * 2015-03-10 2016-10-18 Incipio, Llc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device having cover with opaque and transparent regions
US20170079392A1 (en) * 2015-09-23 2017-03-23 Chia-Hao Lin Protective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2245222B1 (ko) 2016-07-20 2021-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용 케이스
WO2018016729A1 (ko) * 2016-07-20 2018-01-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용 케이스
KR102613168B1 (ko) * 2017-01-04 2023-12-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커버 액세서리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7415372A (zh) * 2017-06-07 2017-12-01 东莞市裕鼎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取代3d热弯玻璃的盖板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US20240036602A1 (en) * 2022-07-31 2024-02-0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omputing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9227U (en) * 2008-09-05 2009-06-21 Xin-Yuan Yu Improvement of protection sheath of mobile phone
US20110049139A1 (en) * 2009-09-03 2011-03-03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Device housing
CN201847001U (zh) * 2010-09-08 2011-06-01 东莞洲进电子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可更换的掌上型电子产品保护套
KR20110007366U (ko) * 2010-01-18 2011-07-26 윤 호 김 덮개 개방 없이 통화가 용이한 휴대용 통신기기보호케이스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88234Y (zh) * 2001-05-11 2002-04-24 刘瑞琳 移动电话用的壳套
JP2007329697A (ja) * 2006-06-08 2007-12-20 Sharp Corp 折畳み式携帯電子機器
KR100942340B1 (ko) 2009-03-26 2010-02-12 최효영 휴대단말기 보호커버
KR200457858Y1 (ko) 2009-04-02 2012-01-05 (주)중앙티앤씨 휴대폰용 보호케이스
KR101192287B1 (ko) 2012-05-24 2012-10-17 서경진 투시창이 마련된 지갑형 핸드폰 케이스
KR20120005719U (ko) 2012-06-25 2012-08-08 임동춘 외부 터치가 가능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케이스
KR200467637Y1 (ko) 2012-11-09 2013-07-02 주식회사 포미 거울이 설치된 휴대폰 케이스
KR101325834B1 (ko) 2013-05-07 2013-11-05 윤남운 투명부를 갖는 휴대폰 보호케이스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9227U (en) * 2008-09-05 2009-06-21 Xin-Yuan Yu Improvement of protection sheath of mobile phone
US20110049139A1 (en) * 2009-09-03 2011-03-03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Device housing
KR20110007366U (ko) * 2010-01-18 2011-07-26 윤 호 김 덮개 개방 없이 통화가 용이한 휴대용 통신기기보호케이스
CN201847001U (zh) * 2010-09-08 2011-06-01 东莞洲进电子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可更换的掌上型电子产品保护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16435A1 (ko) 2015-02-05
CN104703502B (zh) 2017-07-21
KR101344240B1 (ko) 2013-12-23
US9391663B2 (en) 2016-07-12
KR20130094274A (ko) 2013-08-23
IN2015DN02922A (zh) 2015-09-18
US20160142090A1 (en) 2016-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3502A (zh) 移动终端用保护盖板
KR102247283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외관 부재 제작 방법
CN106066725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79938A (zh) 电容式曲面形状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20120936A (ko) 유리 복합체, 유리 복합체를 사용한 전자 기기, 및 입력 장치, 그리고 유리 복합체의 제조 방법
US8242396B2 (en) Keypad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KR101797528B1 (ko) 이중 사출에 의한 엣지 벤트된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보호커버 제조방법
JP2014026384A (ja) 三次元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93902A (zh) 一种卡片制造方法
CN103847214A (zh) 立体玻璃贴膜的制造方法
US9890076B2 (en) 3-D glass enclos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101833257B1 (ko) 모바일기기의 곡면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화면보호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572131A (zh) 电子装置的壳体、电子装置及壳体的制造方法
KR102279018B1 (ko) 3중 적층 포밍시트
CN111443768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2480865A (zh) 一种电子产品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TW201704018A (zh) 疊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10868819A (zh) 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和电子设备
KR101932258B1 (ko) 모바일기기의 곡면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화면 보호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072227B (zh) 一种具侧面屏幕触摸功能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及其制造方法
CN202085203U (zh) 玻璃一体注塑成型的手机组件
CN103988440A (zh) 智能手机保护用皮夹式手机套
KR102509978B1 (ko) 복합시트와 이중층을 가지는 휴대통신기기 하우징용 백커버의 제조방법
CN111556676B (zh)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205042B (zh) 手机防爆膜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