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2148B - 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2148B
CN104702148B CN201310663957.XA CN201310663957A CN104702148B CN 104702148 B CN104702148 B CN 104702148B CN 201310663957 A CN201310663957 A CN 201310663957A CN 104702148 B CN104702148 B CN 104702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mponent
hot junction
bottom plate
radiating bot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639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2148A (zh
Inventor
邱立运
向锡炎
孙英
贺新华
曾小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639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2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2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2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2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2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1/00Generators or mo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obtain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H02N11/002Generator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装置可包括热端组件、发电组件、散热底板和隔热材料,发电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发电片,各发电片通过电源线相连接,输出电流;发电组件固定安装在热端组件和散热底板之间,且发电组件的热端与热端组件紧密接触,发电组件的冷端与散热底板紧密接触,由散热底板散发冷端的热量;散热底板、发电组件和热端组件逐层分布,并通过热端组件固定安装在回转窑外表面,热端组件用于将回转窑的辐射热传递至热端,以使热端与冷端产生温度差,并利用温度差进行温差发电,为窑身上布设的电子设备供电;热端组件与散热底板之间未安装发电组件的区域填充隔热材料。本发明降低了供电成本、更加节能环保,且具有安装维护简单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一种倾斜放置的连续旋转的圆筒形高温窑炉,用于对物料进行干燥、焙烧和煅烧等处理,被广泛应用在冶金、水泥、耐火材料、化工等行业。为了监测和控制回转窑正常运转,窑身上往往需要布设多种电子设备,因为回转窑需要不断的旋转运动,一般很难对这些设备进行外供电,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供电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滑环供电,即电子设备通过与回转窑同心的导电滑环接受供电,该方式虽能为设备提供弱电(如24V直流电)、强电(如380V交流电),但因该方式对滑环与回转窑的同心度的要求较高,导致滑环安装难度大,后期维护麻烦,接触的可靠性也很难保证,此外还存在投资大成本高的问题。
另一种是电池供电,即电子设备直接接受安装在设备内的电池的供电,该方式提供的电压非常微小,可能无法满足部分设备的工作需求,且电池电量的使用时间很短,而在回转窑运行过程中更换设备电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另外,回转窑周围的高温环境还可能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这就进一步缩短了电池更换周期,增加了投入成本。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供电方式都不是很理想,还无法简单、可靠、低成本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供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简单、可靠、低成本的实现对电子设备的供电。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热端组件、发电组件、散热底板和隔热材料,所述发电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发电片,每个发电片通过电源线相连接,输出电流;
所述发电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热端组件和所述散热底板之间,且所述发电组件的热端与所述热端组件紧密接触,所述发电组件的冷端与所述散热底板紧密接触,由所述散热底板散发所述冷端的热量;
所述散热底板、发电组件和热端组件逐层分布,并通过所述热端组件固定安装在回转窑外表面,所述热端组件用于将回转窑的辐射热传递至所述热端,以使所述热端与冷端产生温度差,并利用所述温度差进行温差发电,为所述回转窑窑身上布设的电子设备供电;
所述热端组件与散热底板之间未安装所述发电组件的区域填充所述隔热材料。
优选的,所述热端组件与所述散热底板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将每个发电片的两端分别嵌入到所述热端组件和散热底板的对应凹槽中,以使所述发电组件分别与所述热端组件和散热底板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热端组件包括导热底板、导热顶板和至少一个导热竖板,
所述导热顶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竖板与所述导热底板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导热底板焊接在所述回转窑外表面;各导热竖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所述导热底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竖板将所述回转窑外表面的热传递至所述导热顶板,并通过所述导热顶板将热传递至所述热端;
通过改变所述导热竖板的数目和/或高度来调节所述导热顶板的温度。
优选的,所述热端组件包括传热板,所述传热板将所述回转窑外表面的热传递至所述热端。
优选的,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冷却风管,所述冷却风管包含多个相互连通的风道;
所述冷却风管均匀布设在所述散热底板远离所述发电组件的一端,用于散发所述散热底板的热量。
优选的,所述风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设有开口;
所述挡风板与发电片在位置上相对应,且沿着气流方向滞后所述发电片预设距离。
优选的,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引导风管,
所述引导风管的进风口与所述冷却风管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引导风管的出风口对应所述冷却风管,用于散发所述冷却风管的热量。
优选的,所述引导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一个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设有开口。
优选的,所述引导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一个常闭型定时阀门;
所述常闭型定时阀门用于定时打开,并将所述引导风管内存储的冷却风排空后关闭。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供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的供电装置、导风风管、通断开关;
所述导风风管与回转窑的二次风风管相连通,将所述二次风风管中的二次风引至所述供电装置,用于散发所述供电装置的热量;
所述通断开关设置在所述导风风管与所述二次风风管相接的一端,用于控制二次风的通断。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过滤阀,所述过滤阀设置在所述导风风管靠近所述供电装置的一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供电装置可包括热端组件、发电组件、散热底板和隔热材料,发电组件位于热端组件和散热底板之间,由热端组件为其传递高温热能,散热底板为其散热降温,以便在发电组件两端形成温差后,可以利用该温差发电,稳定可靠的向回转窑窑身上布设的电子设备供电,相对现有技术以电池供电的方式来说,降低了供电成本,更加节能环保。此外,本发明的供电装置可直接通过热端组件焊接在回转窑外表面,还具有安装和维护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供电装置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应用的温差发电原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冷却风管与发电片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挡风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供电装置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供电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在本发明供电装置的实施例1中,所述装置可以包括热端组件(具体可包括导热底板11、导热顶板13和至少一个导热竖板12,对此将在下文进行解释说明)、发电组件14、散热底板15和隔热材料16,所述发电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发电片,每个发电片通过电源线相连接,输出电流;所述发电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热端组件和所述散热底板之间,且所述发电组件的热端与所述热端组件紧密接触,所述发电组件的冷端与所述散热底板紧密接触,由所述散热底板散发所述冷端的热量;所述散热底板、发电组件和热端组件逐层分布,并通过所述热端组件固定安装在回转窑外表面,所述热端组件用于将回转窑的辐射热传递至所述热端,以使所述热端与冷端产生温度差,并利用所述温度差进行温差发电,为所述回转窑窑身上布设的电子设备供电;所述热端组件与散热底板之间未安装所述发电组件的区域填充所述隔热材料。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利用滑环方式或者电池方式对回转窑窑身上布设的电子设备(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布设在窑身上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固定在回转窑外表面;或者电子设备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回转窑外表面,即电子设备与回转窑外表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供电时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温差发电原理提供一种新的供电方式。
在介绍本发明方案之前,下面先对温差发电的原理进行解释说明。
参见图2所示的温差发电原理示意图,使P型和N型结合的半导体元件组成的器件(即下文中的发电片)的一侧维持在低温,另一侧维持在高温,这样发电片高温侧(即热端)就会向低温侧(即冷端)传递热能并产生热流。也就是说,在热能从热端流入发电片,并经过发电片从冷端传递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热能不放热,而是会在发电片内变成电能,输出直流电压和电流。
发电片通常为长*宽*高=40mm*40mm*4mm的小簿片(当然,还可能会存在其它各种尺寸,如30mm*30mm*4mm、50mm*50mm*4mm等),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可对多个发电片进行串并联,形成发电组件。如,串联多个发电片便可获得较大的电压,并联多个发电片便可获得较大的电流,对此,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任意组合,本发明对此可不做限定。
本发明即是利用上述温差发电原理实现对设备的供电,为了使多个发电片通过不同串并联方式形成的发电组件的冷端与热端存在一个温度差,本发明的供电装置包括一个用于为发电组件热端传递热能的的热端组件,一个用于为发电组件冷端散热降温的散热底板。与现有技术的供电方式相比,本发明方案具有以下好处:
1.本发明的供电装置可直接通过热端组件焊接在回转窑外表面,随回转窑一起旋转运行,相对现有技术安装滑环时对同心度的高要求来说,本发明的供电装置具有安装和维护简单的优点。
2.本发明方案中,发电组件热端高温由回转窑辐射热提供,冷端低温由外界冷却风(可以是随窑旋转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冷却风,也可以是二次风风管中引出的二次风)提供,并利用温差进行发电。发电过程中不需要诸如电池等外接电源为本供电装置供电,因此不存在电池使用寿命导致的频繁更换电池的问题,可稳定可靠的向电子设备供电,如此还能降低利用本发明方案供电的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解释说明下本发明供电装置所涉及到的部件。
1.发电组件
作为本发明供电装置最主要的发电部件,发电组件由多个发电片通过串并联的方式构成,并通过电源线输出电流。发电组件的热端与热端组件相接触,接受热端组件提供的高温热源,发电组件的冷端与散热底板相接触,由散热底板进行散热降温,在发电组件两端形成温度差,进而利用该温差发电。
为了保证本发明供电装置的发电效率,最好使发电组件的热端与热端组件紧密接触,发电组件的冷端与散热底板紧密接触,即尽量保证两个接触面的平整度,对此,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两种方案:
一是,在接触面涂导热硅脂,以排除空气,加强接触;
二是,使所述热端组件与所述散热底板对应设置至少一个凹槽,将每个发电片的两端分别嵌入到所述热端组件和散热底板的对应凹槽中,以使所述发电组件分别与所述热端组件和散热底板紧密接触,具体地,发电片的热端与热端组件紧密接触,发电片的冷端与散热底板紧密接触。作为一种示例,可将凹槽的深度设置为小于1mm。
2.热端组件
参见图1所示的供电装置的示意图,供电装置中的热端组件可包括导热底板11、导热顶板13和至少一个导热竖板12。其中,所述导热顶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竖板与所述导热底板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导热底板焊接在所述回转窑外表面;各导热竖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导热底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竖板将所述回转窑外表面的热传递至所述导热顶板,并通过所述导热顶板将热传递至所述发电组件的热端;通过改变所述导热竖板的数目和/或高度来调节所述导热顶板的温度。
(1)导热底板
导热底板直接与回转窑外表面相连接,从而将整个供电装置固定安装在回转窑外表面,对此可通过焊接或在窑表面设预埋螺栓的方式实现二者的连接。
导热底板可呈弧形,如此就可使导热底板尽量与回转窑相贴合,提高供电装置的安装稳固性;或者导热底板还可呈直线形,只将导热底板的部分区域安装在回转窑外表面即可。
作为本发明固定供电装置的一种方案,若导热底板呈弧形,且弧度与回转窑窑身弧度不同,此时,可通过焊接方式将导热底板的部分区域焊接在窑表面,导热底板未与回转窑接触的两端可通过紧固件与窑表面相连接。当然,在保证足够的焊接强度的情况下,也可只通过焊接方式将导热底板焊接在窑表面。
(2)导热竖板
导热竖板位于导热底板与导热顶板之间,用于改变导热顶板处的辐射热,调整导热顶板的温度,而导热顶板的温度即是最终传递到发电组件热端的温度,也就是说,导热竖板最终调整的是发电组件热端的温度。
具体地,本发明主要通过改变导热竖板的数目和/或高度的方式来调整导热顶板的温度:
其中,导热竖板的数目越多,就表示导热竖板之间的间隙越小,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散失的热量就越少,传递到导热顶板的热量就越高,导热顶板的温度也就相应的越高;另外,导热竖板的数目越多,就表示向导热顶板传递热量的热源越多(一个导热竖板就相当于一个热源),导热顶板处的温度也会越高。
导热竖板的高度越高,就表示导热顶板距离回转窑越远,受回转窑的辐射热就越小,对应的导热顶板的温度就越低;另外,导热竖板的高度越高,热传递过程中损耗的热量就越多,在相同个数导热竖板的情况下,传递到导热顶板的热量就越少,导热顶板的温度就越低。
(3)导热顶板
导热顶板的温度就是发电组件热端的温度,其有两个热量来源:一是,回转窑透过窑壳辐射出的辐射热,该热量是导热顶板最主要的热量来源;一是,通过导热底板、导热竖板传递到导热顶板的传导热。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供电装置安装在回转窑的位置的表面温度较低,可取消导热竖板,直接将导热底板与导热顶板合二为一。
另外,导热底板、导热竖板、导热顶板可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铜、银等,本发明对此可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本发明提供的热端组件的构成方式之外,本发明的热端组件还可采用其它导热器件,如传热板,也就是说,只要能将回转窑的辐射热传递至发电组件的热端即可。
3.散热底板
本发明方案中,发电组件热端的热量来源于回转窑外表面,该热量传递相对冷端散热来说较为容易实现,也就是说,本发明方案中发电组件冷端温度的控制,即冷端组件的散热能力是保证本发明发电效率的关键所在。
具体地,散热底板可借助回转窑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冷却风为发电组件冷端提供低温,或者散热底板还可借助任何外部设备(如集风器、散热风扇等)为冷端提供低温。优选的,当本发明方案应用到还原回转窑时,因为回转窑窑身上设有多个二次风风管,用以向回转窑内送入二次风,处理窑内过量的煤粉、CO等,故此时可引出部分二次风风管内的二次风至散热底板处,借二次风来散发发电组件热端的热量,具体实现方案此处暂不详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可以在散热底板上设置多个凹槽或者凸棱,相对光滑的外表面而言,如此就可增大散热底板与冷却风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还能增大风阻,达到提高降温的效果,增大换热效率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凹槽或者凸棱可均匀布设在散热底板上,也可随机布设,本发明对此可不做限定。
4.隔热材料
隔热材料可以是耐火棉、纤维毡等,设置在热端组件与散热底板之间未布设发电组件的区域,用于防止热端组件向散热底板辐射传热,影响散热底板的散热效果,减小发电组件两端的温差,进而影响发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隔热材料的厚度可在1~10mm之间,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厚度,本发明对此可不做限定。
参见图1,在本发明供电装置的实施例2中,供电装置可以包括热端组件(具体可包括导热底板11、导热顶板13和至少一个导热竖板12)、发电组件14、散热底板15、隔热材料16和冷却风管17,其中,热端组件、发电组件、散热底板、隔热材料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可参照上文,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对冷却风管的位置与连接关系进行解释说明。
参见图3,示出了冷却风管与发电片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所述冷却风管均匀布设在所述散热底板远离所述发电组件的一端,即冷却风管位于散热底板未接触发电组件冷端的一端,也就是说,自回转窑外表面向外,依次是供电装置的热端组件、发电组件或隔热材料、散热底板、冷却风管。
冷却风管包含多个相互连通的风道,冷却风从风管进风口进入,在各风道之间流通,最终经出风口流出,流动过程中可携带走散热底板上的部分热量,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相对冷却风直接吹到散热底板的方案,设置冷却风管之后,可延长冷却风与散热底板之间的换热时间,提高散热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在上述供电装置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达到进一步增加热交换时间,提高散热效果的目的。具体改进方案可体现为:
参见图4,所述风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挡风板18,所述挡风板上设有开口,即在风道内设置可阻碍冷却风流通的挡风板,挡风板上设有开口,冷却风经过开口之前被阻碍加压,然后再经开口继续在风道内流通,如此就延长了热交换时间,提高了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散发散热底板热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发电组件的冷端提供低温,因此,优选对应发电片的位置来设置挡风板,即使挡风板与发电片在位置上相对应,且最好沿着冷却风的气流方向,使挡风板滞后发电片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预设,本发明可不做具体限定)。这样,冷却风被挡风板开口阻碍加压的位置,可以恰好对应发电片所在的位置,最大程度的提高散热底板的散热能力,向发电组件的冷端提供低温。
另外,挡风板上开设的开口,其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多边形等各种形状,具体开口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发明对此并不做特殊限定,只要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冷却风流通即可。此外,开口的数量可以体现为图4所示只开设一个开口,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每个开口的尺寸等开设多个开口,对此本发明亦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5,示出了本发明供电装置的实施例3,供电装置可以包括热端组件(具体可包括导热底板11、导热顶板13和至少一个导热竖板12)、发电组件14、散热底板15、隔热材料16、冷却风管17和引导风管20,其中,热端组件、发电组件、散热底板、隔热材料、冷却风管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可参照上文,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对引导风管的位置与连接关系进行解释说明。
所述引导风管的进风口与所述冷却风管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引导风管的出风口对应所述冷却风管,用于散发所述冷却风管的热量。也就是说,本实施例要通过引导风管将冷却风管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再次引导到供电装置的顶端外表面,即冷却风管的外表面,利用这部分气体继续对冷却风管进行冷却降温,避免这部分气体被浪费。
进一步地,在上述供电装置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达到进一步增加热交换时间,提高散热降温效果的目的。具体改进方案可体现为:
方案一,所述引导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一个挡风板21,所述挡风板上设有开口。
开口的形状、数目可参照上文所做介绍,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引导风管出风口处设置挡风板是为了限制气流的流出速度,延长热交换时间,同时还可避免气流快速流出导致的气体浪费。
方案二,在所述引导风管的出风口(即末端)设置一个常闭型定时阀门。定时阀门间隔一定的时间就会持续打开一段时间,将存储的冷却风排空后再关闭。这样,在定时阀门关闭期间,存储的冷却风就会持续地与散热底板、发电片进行热交换,同样起到了延长热交换时间,提高散热效果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冷却风进出冷却风管前后的温度变化量,可确定阀门间隔多长时间打开。此外,在利用二次风作为冷却风的方案中,可以根据二次风风管内气体的压力、气体流速及引导风管长度确定阀门打开的持续时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引导风管设置的过长,为了尽量减小振动,保证供电装置的平稳运行,可通过图5所示的支撑架22将引导风管固定在冷却风管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供电装置的制作生产过程中,可将用于向发电组件冷端提供低温的散热底板、冷却风管、引导风管等制成一整体(可称为冷端组件),用于向发电组件热端提供高温的导热底板、导热顶板、导热竖板制成一个整体(即本发明的热端组件),然后通过紧固件19实现热端组件、发电组件、冷端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如此就可方便供电装置安装后的检修及维护。正常情况下,只要发电组件热端的温度低于发电片可承受的极限温度(目前技术中发电片的极限温度可达180℃),本发明的供电装置基本属于免维护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供电装置会随着回转窑一起旋转,为了保证供电装置可靠的固定安装在回转窑外表面,并在随窑旋转时的离心力作用下不脱落,供电装置的尺寸不宜过大,可根据发电片的数量及尺寸进行布置,如供电装置的整体宽度为100mm~400mm,高度为50mm~250mm。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的供电装置可以适用于直接还原回转窑,利用二次风作为冷却风进行散热降温,对应于此的供电系统可包括供电装置(图中未示出)、导风风管24、通断开关25,具体可参见图6所示示意图。其中,所述导风风管与回转窑的二次风风管23相连通,将所述二次风风管中的二次风引至所述供电装置,用于散发所述供电装置的热量;所述通断开关设置在所述导风风管与所述二次风风管相接的一端,用于控制二次风的通断。
将二次风作为气源从二次风风管中引出,通过导风风管将二次风引导至供电装置,如果供电装置的冷端组件只包括散热底板,则导风风管的出风口对准散热底板,直接对散热底板进行冷却降温;如果供电装置的冷端组件还包括冷却风管,则导风风管的出风口对准冷却风管的进风口,通过冷却风管对散热底板进行冷却降温,最终实现向发电组件的冷端提供低温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二次风的通断,可在导风风管与二次风风管相接的一端设置一个通断开关,以此控制气源的通断,此外,在需要进行后续设备检修时,还可通过关闭该开关切断气源。
另外,为了防止二次风中携带的油、尘等有害成分堵塞管道、挡风板的开口等,还可以在导风风管中设置一个过滤阀26,以此滤除二次风中的有害成分。需要说明的是,过滤阀应设置在通断开关之后,靠近导风风管出风口的一端。
因为本发明的供电装置被安装在回转窑外表面上,随回转窑旋转,即供电装置会暴露在回转窑外部环境中,下面对本发明供电装置适应雨天环境的设计进行解释说明。
首先,雨水可能会散落在冷端组件一端,如此不仅不会影响供电装置的发电效率,反而有利于冷端组件散热降温,从而为发电组件冷端降温。
其次,雨水可能会散落在热端组件一端,如此可能会略微降低热端组件或发电组件热端的温度,影响发电组件两端的温差。但是,考虑到发电片的工作性能,一般情况下在温差达到或超过120℃时,发电组件输出电压都不会再有变化,因此,本发明的热端组件也适用雨天环境。另外,热端组件与回转窑外表面正对,与降雨方向相反,一般雨水不会直接落在热端组件上。
最后,雨水可能会散落在发电片旁边的缝隙,因为缝隙比较小,且发电片本身可以防水(一般为陶瓷材质),只要不影响其两端温差,同样可适用雨水环境。另外,为了更好的使发电组件适用雨天环境,可将发电片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位涂上704硅胶,使发电片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密封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在-50℃~+250℃的范围内长期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供电装置除了可实时为回转窑上布设的电子设备供电之外,还可将发电组件输出的电能存储起来,以便在无法产生自然冷却风(可能因回转窑停止旋转导致无法产生自然冷却风,也可能由环境因素导致无法产生自然冷却风)而停止发电时使用。
用了存储发电组件输出电能的存储装置可利用现在比较成熟的大容量可充电电池或移动电源,一般至少都有几千毫安时,而一般电子设备在该环境下的设计只有几个毫安,因此存储装置可以让电子设备工作足够长的时间,供回转窑检修或异常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装置可以直接为存储装置供电或充电,当存储装置充满电时,如果供电装置的发电电压正常能满足应用要求,则优先使用供电装置实时输出的电源,存储装置的电源作为备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此时存储装置将被旁通。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装置及系统;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热端组件、发电组件、散热底板和隔热材料,所述发电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发电片,每个发电片通过电源线相连接,输出电流;
所述发电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热端组件和所述散热底板之间,且所述发电组件的热端与所述热端组件紧密接触,所述发电组件的冷端与所述散热底板紧密接触,由所述散热底板散发所述冷端的热量;
所述散热底板、发电组件和热端组件逐层分布,并通过所述热端组件固定安装在回转窑外表面,所述热端组件用于将回转窑的辐射热传递至所述热端,以使所述热端与冷端产生温度差,并利用所述温度差进行温差发电,为所述回转窑窑身上布设的电子设备供电;
所述热端组件与散热底板之间未安装所述发电组件的区域填充所述隔热材料;
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冷却风管,所述冷却风管包含多个相互连通的风道,回转窑旋转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冷却风或者从回转窑窑身上设置的二次风风管中引出的二次风从所述冷却风管进风口进入,在各风道之间流通,最终经出风口流出;所述冷却风管均匀布设在所述散热底板远离所述发电组件的一端,用于散发所述散热底板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端组件与所述散热底板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将每个发电片的两端分别嵌入到所述热端组件和散热底板的对应凹槽中,以使所述发电组件分别与所述热端组件和散热底板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组件包括导热底板、导热顶板和至少一个导热竖板,
所述导热顶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竖板与所述导热底板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导热底板焊接在所述回转窑外表面;各导热竖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所述导热底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竖板将所述回转窑外表面的热传递至所述导热顶板,并通过所述导热顶板将热传递至所述热端;
通过改变所述导热竖板的数目和/或高度来调节所述导热顶板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组件包括传热板,所述传热板将所述回转窑外表面的热传递至所述热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设有开口;
所述挡风板与发电片在位置上相对应,且沿着气流方向滞后所述发电片预设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引导风管,
所述引导风管的进风口与所述冷却风管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引导风管的出风口对应所述冷却风管,用于散发所述冷却风管的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一个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设有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风管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一个常闭型定时阀门;
所述常闭型定时阀门用于定时打开,并将所述引导风管内存储的冷却风排空后关闭。
9.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导风风管、通断开关;
所述导风风管与回转窑的二次风风管相连通,将所述二次风风管中的二次风引至所述供电装置,用于散发所述供电装置的热量;
所述通断开关设置在所述导风风管与所述二次风风管相接的一端,用于控制二次风的通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过滤阀,所述过滤阀设置在所述导风风管靠近所述供电装置的一端。
CN201310663957.XA 2013-12-09 2013-12-09 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Active CN104702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3957.XA CN104702148B (zh) 2013-12-09 2013-12-09 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3957.XA CN104702148B (zh) 2013-12-09 2013-12-09 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2148A CN104702148A (zh) 2015-06-10
CN104702148B true CN104702148B (zh) 2017-05-03

Family

ID=53348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63957.XA Active CN104702148B (zh) 2013-12-09 2013-12-09 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21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1062B (zh) * 2016-01-04 2017-11-24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回转窑测温装置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05897061A (zh) * 2016-05-31 2016-08-24 安徽省冠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倍捻机热能收集应用装置
CN108597327A (zh) * 2018-05-09 2018-09-28 袁可 温差发电演示仪
CN111839255B (zh) * 2020-06-30 2022-03-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结构及具有该导风结构的烤制烹饪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12774Y (zh) * 2006-03-27 2007-06-20 董琪 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CN101615871A (zh) * 2009-05-22 2009-12-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冷却的转炉余热回收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
CN102072641A (zh) * 2010-12-22 2011-05-25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干法水泥回转窑表面余热发电系统
CN102664562A (zh) * 2012-04-18 2012-09-12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 柔性基座的温差发电装置
CN103278030A (zh) * 2013-05-30 2013-09-04 四川东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型焊机冷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7365B2 (ja) * 1997-07-22 2005-04-1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排熱発電装置
CN101325385A (zh) * 2008-08-01 2008-12-17 无锡明惠通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窑道余热回收半导体温差发电方法及装置
CN201314781Y (zh) * 2008-12-03 2009-09-23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回转窑内衬及其二次风口结构
CN202395698U (zh) * 2011-12-07 2012-08-22 陕西科林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地热源发电的热电转换系统
WO2013103585A1 (en) * 2012-01-05 2013-07-11 Tempronics, Inc. Thermally switched 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CN102709374B (zh) * 2012-05-25 2015-01-07 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电池板高效自然循环背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12774Y (zh) * 2006-03-27 2007-06-20 董琪 废气处理及热回收装置
CN101615871A (zh) * 2009-05-22 2009-12-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冷却的转炉余热回收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
CN102072641A (zh) * 2010-12-22 2011-05-25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干法水泥回转窑表面余热发电系统
CN102664562A (zh) * 2012-04-18 2012-09-12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 柔性基座的温差发电装置
CN103278030A (zh) * 2013-05-30 2013-09-04 四川东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型焊机冷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2148A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2148B (zh) 一种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CN105594312A (zh) 使用热管以连接不均衡产生热的电子组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03743098B (zh) 高效固体电蓄热锅炉
CN204086779U (zh) 一种摄像机遮阳散热装置及遮阳散热摄像机
CN205754122U (zh) 适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光伏蓄热供热系统
CN104702149B (zh) 一种供电装置
CN104703437B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系统
CN104703438B (zh) 一种冷却装置及系统
CN207741180U (zh) 一种电暖器
CN107300258A (zh) 一种基于梯级储热用热的低谷电和弃风电利用装置与技术
CN205623059U (zh) 一种用于监控系统不间断电源的散热装置
CN101315222A (zh) 立式电加热管蓄热电暖器
CN214370536U (zh) 一种储水式电暖器
CN103123218B (zh) 内嵌槽道热管的水泥转窑余热回收器
CN208922847U (zh) 光伏单相变压器
CN102149226A (zh) 红外电磁波加热装置
CN206160764U (zh) 一种多层传导型的铜散热器
CN101344317A (zh) 温控式定时蓄热电暖器
CN205561607U (zh) 一种固体蓄热装置
CN105651041B (zh) 一种水泥回转窑表面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CN203116500U (zh) 内嵌槽道热管的水泥转窑余热回收器
CN211822661U (zh) 一种节能环保分户供暖装置
CN207135425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4460133U (zh) 一种具有对流散热功能的led灯
CN217282756U (zh) 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