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9244A -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9244A
CN104699244A CN201510087958.3A CN201510087958A CN104699244A CN 104699244 A CN104699244 A CN 104699244A CN 201510087958 A CN201510087958 A CN 201510087958A CN 104699244 A CN104699244 A CN 104699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sture motion
mapping relations
controlled plant
gesture
de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79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9244B (zh
Inventor
梁欣
樊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0879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99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99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92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88583 priority patent/WO2016134591A1/zh
Priority to MX2016000471A priority patent/MX362892B/es
Priority to RU2016101234A priority patent/RU2633367C2/ru
Priority to KR1020157030749A priority patent/KR101736318B1/ko
Priority to JP2017501458A priority patent/JP6229096B2/ja
Priority to EP15198188.3A priority patent/EP3062196B1/en
Priority to US15/048,242 priority patent/US1000735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9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9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04L12/282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based on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hom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using a single imaging device like a video camera for track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of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objects with respect to an imaged reference surface, e.g. video camera imaging a display or a projection screen, a table or a wall surface, on which a computer generated image is displayed or projected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30User interface
    • G08C2201/32Remote control based on movements, attitude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70Device selec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90Additional features
    • G08C2201/92Universal remote control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90Additional features
    • G08C2201/93Remote control using othe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09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indicating that an appliance service is present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属于终端技术领域。包括: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获取第三手势动作;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本公开通过第一手势动作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根据第二手势动作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后,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进一步通过获取第三手势动作,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从而实现操控目标受控设备。由于通过手势动作即可将控制关系切换至目标受控设备,并通过手势动作完成目标受控设备的操控,因此,操控方式更简单,同时也提高了操控方式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移动终端,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智能家居设备。通常,同一用户往往会同时拥有多个智能设备,为了实现简单快捷地操控各种智能设备,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相关技术在操控智能设备时,通常通过接触式操控实现。例如,在操控智能设备时,用户通过接触智能设备上的功能按键或智能设备的遥控器来操控智能设备。例如,用户在操控智能电视时,通过使用手操作智能电视上的功能按键或电视遥控器来实现。
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相关技术在操控智能设备时,需要借助于用户的手动接触,如果智能设备或者其遥控器并不在用户手边,则不能实现智能设备的操控,导致操控方式不灵活。另外,在通过遥控器操控智能设备时,由于一个智能设备对应一个控制器,因此,当想要操控其它智能设备时,需要更换为其它设备的遥控器,使得操控方式复杂。例如,如果用户通过电视遥控器操控完电视之后,又想操控空调,则需要先找到空调遥控器,并通过操控空调遥控器实现,操控方式很复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建立与所述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
获取第三手势动作;
根据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控制所述目标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所述第一定位直线和所述第二定位直线为用户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指向受控设备时,用户手指指向的延长线;
根据所述第一定位直线和所述第二定位直线的交点,确定所述受控设备的位置;
建立手势动作与所述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之前,还包括:
建立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其中,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所述第二手势动作由用户通过两只手完成,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所述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包括:
当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动作的同时,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所述第二手势动作由用户通过一只手完成,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所述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包括:
当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指定时长后,检测到所述用户同一只手或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之后,还包括:
断开与所述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将控制关系切换回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动作之前所控制的受控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预切换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手势动作;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控制所述目标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所述第一定位直线和所述第二定位直线为用户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指向受控设备时,用户手指指向的延长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定位直线和所述第二定位直线的交点,确定所述受控设备的位置;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手势动作与所述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获取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其中,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动作的同时,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指定时长后,检测到所述用户同一只手或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断开与所述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将控制关系切换回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动作之前所控制的受控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建立与所述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
获取第三手势动作;
根据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控制所述目标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后,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获取第三手势动作,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从而实现操控目标受控设备。由于通过手势动作即可将控制关系切换至目标受控设备,并通过手势动作完成目标受控设备的操控,因此,操控方式更加简单,同时也提高了操控方式的灵活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获取定位直线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包括控制设备101和各个受控设备102。其中,控制设备101和各个受控设备102处于同一局域网中,且控制设备101分别与各个受控设备102通过通讯网络连接,该通讯网络可以为互联网,也可以为蓝牙网络等。其中,当通讯网络为互联网时,该网络可以为有线网络,也可以为无线网络。
控制设备101可以用于识别用户发出的手势动作,并在确定该手势动作对应的控制功能后,控制受控设备102执行该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各个受控设备102通过与控制设备101进行通信,以使得控制设备101可以控制各个受控设备102执行用户的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其中,控制设备101可以为一个独立的设备,也可以为安装于某一受控设备102内部的一个功能模块,还可以为局域网中路由器上的一个功能模块,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控制设备101可以包括摄像头,以识别用户发出的手势动作。控制设备101还可以包括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将获取到的手势动作转化为对应的控制功能等。关于控制设备101的组成结构,本公开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各个受控设备102可以为各种类型的智能设备,关于智能设备的类型,可以为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收音机、智能音响系统及智能灯等,也可以为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及便携式计算机等,本公开实施例不对受控设备102的类型进行限定。
通常,由于同一局域网中往往会包括很多受控设备102,因此,在通过手势识别操控各个受控设备102时,如何将控制设备101的控制关系切换至某一受控设备102,并进一步实现对该受控设备102的操控,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具体的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详见下述各个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示意图及上述内容,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用于终端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01中,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其中,第一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步骤S202中,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其中,第二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步骤S203中,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
在步骤S204中,获取第三手势动作。
在步骤S205中,根据第三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第一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后,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获取第三手势动作,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从而实现操控目标受控设备。由于通过手势动作即可将控制关系切换至目标受控设备,并通过手势动作完成目标受控设备的操控,因此,操控方式更加简单,同时也提高了操控方式的灵活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其中,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为用户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指向受控设备时,用户手指指向的延长线;
根据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的交点,确定受控设备的位置;
建立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之前,还包括:
建立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其中,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二手势动作由用户通过两只手完成,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包括:
根据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包括:
当在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的同时,检测到用户的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二手势动作由用户通过一只手完成,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包括:
根据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包括:
当在检测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指定时长后,检测到用户同一只手或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之后,还包括:
断开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将控制关系切换回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之前所控制的受控设备。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结合图2所对应实施例的内容,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用于终端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301中,建立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其中,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
当控制设备检测到用户发出的手势动作后,为了获知用户通过该手势动作,想要控制受控设备执行什么样的操作,控制设备在实现通过手势动作操控受控设备时,需要先建立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后续在获取到用户发出的手势动作后,控制设备通过查询该第一映射关系,即可确定控制受控设备执行什么样的操作。因此,在执行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时,需要先建立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并存储该第一映射关系。
其中,手势动作可以为动态动作,也可以为静态动作。当手势动作为动态动作时,如手势动作为用户的画圆动作时,控制设备在识别手势动作时,可以根据手势运动轨迹实现;当手势动作为静态动作时,如手势动作为用户摆出“ok”形状的手势动作时,控制设备在识别手势动作时,可以根据手势形状实现。当然,手势动作还可以为动态动作和静态动作的结合,如手势动作为用户先摆出一个“ok”形状的手势动作,又发出一个画圆动作时,此时,控制设备在识别手势动作时,可以同时根据手势形状及手势运动轨迹实现。
结合手势动作的不同状态,建立的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也不同。例如,当控制设备根据手势运动轨迹识别手势动作时,第一映射关系可以为组成手势动作的特征轨迹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当控制设备根据手势形状识别手势动作时,第一映射关系可以为组成手势形状的特征点集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例如,如果手势动作为画圆动作,且该手势动作对应的控制功能为启动操作,由于画圆动作的特征轨迹为圆形轨迹,因此,建立的第一映射关系为圆形轨迹与启动操作。
又例如,如果手势动作为“ok”手势形状,且该手势动作对应的控制功能为关闭操作,可以获取构成“ok”手势形状的轮廓点集,并将这些点作为“ok”手势形状的特征点集,此时,建立的第一映射关系为该“ok”手势形状的轮廓点集与关闭操作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建立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
第一种方式:在控制设备出厂时,预先设定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该种方式具体释义为:在控制设备出厂时,预先设定好第一映射关系,后续在通过该控制设备操控受控设备时,根据控制设备出厂时预先设定的第一映射关系实现。例如,如果在控制设备出厂时,已经设定开启操作与画圆动作对应,则当通过该控制设备操控受控设备实现开启操作时,用户均通过画圆动作实现。
另外,由于同一局域网中通常会包括多个受控设备,且各个受控设备之间往往包括相同的控制功能,如开启功能、确定功能、关闭功能等,为了便于用户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设定第一映射关系时,可以设定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
例如,针对于智能电视的音量增加操作、智能收音机的音量增加操作及智能空调的温度增加操作等,可以对应同一手势动作;针对于不同受控设备的“确定”操作,也可以对应同一手势动作;针对于不同受控设备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指示操作,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方向定义同一手势动作等。
通过设置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使用同一手势动作,用户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时,即可通过同一手势动作实现,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通过不同手势动作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同一控制功能的方式,操控方式不仅比较简单,而且比较省时。
第二种方式:在控制设备被安装后,根据用户的操作,录入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该种方式具体释义为:当控制设备被安装于某一局域网后,根据该局域网中用户的操作定制第一映射关系。例如,在控制设备新加入家庭A之后,控制设备可以先扫描该家庭A中的所有受控设备包括的所有控制控制功能,并在屏幕显示其扫描到的所有控制功能。进一步地,控制设备可以通过屏幕显示方式提示用户录入每个控制功能对应的手势动作。在检测到用户选择某一控制功能后,录入用户针对该控制功能设定的手势动作,并存储该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每个控制功能均执行上述手势动作录入操作,即建立了包括所有控制功能及其对应的手势动作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
另外,在提示用户录入每个控制功能对应的手势动作时,还可以通过语音方式实现。例如,在扫描到所有控制功能后,每次语音播报一个控制功能,在确定用户已录入该控制功能对应的手势动作后,继续播报下一个控制功能,并继续录入下一个控制功能对应的手势动作。
通过该种方式建立第一映射关系时,某一次录入的手势动作可以适用于某一个受控设备,也可适用于包括相同控制功能的部分受控设备。然而,针对于不同受控设备包括相同控制功能的情况,为了便于用户后续操控局域网中的所有受控设备,在搜集到所有受控设备的所有控制功能后,可以先对控制功能进行分类,并获取不同受控设备上共有的控制功能。进一步地,控制设备可以设定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局域网中的所有受控设备的同一个控制功能。关于该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第一种方式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该种方式建立第一映射关系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喜好及操作习惯定制,使得建立第一映射关系的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例如,如果用户为左撇子,则在定制第一映射关系时,用户可以通过左手实现。
进一步地,通过该种方式建立第一映射关系后,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例如,用户在根据喜好设定第一映射关系后,如果觉得摆出设定该第一映射关系时使用的手势动作比较费力或是控制设备的识别成功率较低,则可以修改该手势动作。
例如,如果用户刚开始设定音量增加操作对应的手势动作为从耳朵根部向上指,后续认为摆出从耳朵根部向上指的姿势比较费力,则可以修改音量增加操作对应的手势动作,如,修改为从左至右滑出不小于预设长度的直线。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为实现受控设备的操控的基础,在预先建立该第一映射关系后,后续才可通过手势动作操控受控设备。也就是说,该步骤为操控受控设备之前的步骤,并非每次执行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时均需执行该步骤,保证执行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时,已经建立该第一映射关系即可。
在步骤S302中,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其中,控制关系是控制设备与受控设备之间传输控制数据及控制指令的基础,控制设备在操控某一受控设备时,需要先与该受控设备建立控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控制数据及控制指令的传输。
在控制设备操控某一受控设备时,如果控制设备当前正在操控一个受控设备,此时,如果检测到用户又想操控另一受控设备,则控制设备需要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此时,该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可以指断开与当前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的过程。如果控制设备当前未操控任何受控设备,则该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是指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待切换状态的过程。
结合上述内容及步骤S301中预先建立的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关系中的控制功能包括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功能,且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同受控设备的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的控制功能均对应第一手势动作。即,控制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后,通过查询该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确定第一手势动作与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的控制功能相对应,此时,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关于第一手势动作的类型,可以有很多种。例如,第一手势动作可以为用户的画圆动作,也可以为用户摆出某一形状的动作,如,用户摆出一个圆形的动作、摆出一个心形的动作等。在此基础上,在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时,可以根据第一手势动作的轨迹实现,也可以根据第一手势动作的形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因此,在切换不同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时,可以均通过该第一手势动作实现。例如,如果第一手势动作为画圆动作,如果当前正在操控智能电视,则当用户摆出画圆动作后,准备进行智能电视的控制关系切换;如果当前正在操控智能空调,则当用户同样摆出画圆动作后,准备进行智能空调的控制关系切换。
通过将不同受控设备的该准备切换功能设定为第一手势动作,确保当获取到第一手势动作时,即执行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的操作,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当不同受控设备通过不同手势动作时所导致的操作繁琐的缺陷。
在步骤S303中,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其中,第二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目标受控设备为用户当前想操控的某一个受控设备。在通过手势动作实现智能设备的操控时,为了确定目标受控设备,也需要通过用户一定的手势动作来触发。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设备根据用户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触发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因此,控制设备在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之后,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在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时,往往根据第二手势动作进行定位来实现,因此,当控制设备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之前,还应该建立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控制设备在建立第二映射关系时,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如下步骤S3031至步骤S3033实现:
在步骤S3031中,获取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其中,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为用户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指向受控设备时,用户手指指向的延长线。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设备能够根据用户与受控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确定用户当前相对于受控设备的位置。控制设备在确定某一受控设备的位置时,可以先以屏幕显示的方式或语音方式,提示用户分别在两个不同位置指向某一受控设备。当控制设备检测到用户根据该提示,在第一位置指向该受控设备后,获取用户所处的第一位置以及用户的手指指向,从而获取用户在第一位置指向该受控设备时手指指向的延长线,将该手指指向的延长线作为第一定位直线;当控制设备检测到用户根据该提示,在第二位置指向该受控设备后,获取用户所处的第二位置以及用户的手指指向,从而获取用户在第二位置指向该受控设备时手指指向的延长线,将该手指指向的延长线作为第二定位直线。
如图4所示,其示出了一种获取定位直线时的示意图。在图4中,A点和B点即为用户所在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用户分别在A点和B点指向某一受控设备后,根据用户的手指指向的延长线,即可确定第一定位直线L和第二定位直线L’。进一步地,L和L’的交点C即为该受控设备的位置。
在步骤S3032中,根据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的交点,确定受控设备的位置。
在确定该受控设备的位置时,可以先确定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的交点的空间坐标,并将该空间坐标作为该受控设备的位置。
通过上述步骤S3031和步骤S3032即可确定局域网中的每个受控设备的位置。另外,当局域网中新增受控设备时,也可以通过上述步骤S3031和步骤S3032提供的方式确定该新增受控设备的位置。其中,在发现新增受控设备时,可以通过受控设备的自动识别协议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步骤S3033中,建立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针对于局域网中包括的每个受控设备,均可以通过上述步骤S3031和步骤S3032确定其位置。进一步地,在通过手势识别进行受控设备的操控过程中,当用户发出某一手势动作后,为了快速确定该手势动作所操控的目标受控设备,需建立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在获取到第二手势动作后,即可快速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另外,由于通过手势指向往往能够确定某一受控设备的位置,因此,在建立第二映射关系时所使用的手势动作包括但不限于为指向某一方向的手势动作。然而,建立第二映射关系时所使用的手势动作也可以为其它手势动作,保证该第二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即可。
通过上述步骤S302和步骤S303实现了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了目标受控设备。结合上述内容,控制设备在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及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时,需要用户通过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二手势动作完成。其中,用户在完成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二手势动作时,可以通过两只手同时完成,也可以通过一只手完成,此时,控制设备在实现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和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时,包括但不限于有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二手势动作由用户通过两只手完成,此时,控制设备根据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当控制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的同时,检测到用户的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也就是说,控制设备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的操作与确定目标受控设备的操作同时执行。
例如,如果第一手势动作为画圆动作,第二手势动作为手指指向动作,则当控制设备检测到用户的两只手分别同时摆出画圆动作和手指指向动作后,同时执行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的操作及确定目标受控设备的操作。
通过该种方式实现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及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时,由于控制设备能够同时检测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二手势动作,因此,操作过程比较省时。
第二种方式: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二手势动作由用户通过一只手完成,此时,控制设备根据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当控制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指定时长后,检测到用户同一只手或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也就是说,控制设备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的操作与确定目标受控设备的操作分先后顺序执行。
关于指定时长的具体数值,本公开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该指定时长可以为1s(秒)、3s等。
例如,如果第一手势动作为画圆动作,第二手势动作为手指指向动作,则当控制设备检测到用户的一只手摆出画圆动作后,执行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的操作。当控制设备检测到用户的一只手摆出画圆动作指定时长后,检测到用户又通过该只手发出了手指指向动作,则执行确定目标受控设备的操作。
通过该种方式实现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及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时,由于控制设备需要分先后顺序检测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二手势动作,因此,操作过程相对于第一种方式比较省时。然而,通过该种方式用户通过一只手即可完成操作,因此,操作比较简单。
在步骤S304中,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
为了实现操控目标受控设备,需要将控制关系切换至目标受控设备,因此,需要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后,当后续检测到用户发出的手势动作后,触发将该手势动作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至目标受控设备,从而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相应操作。
其中,在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时,如果控制设备刚刚启动,即还未操控任何受控设备,则控制设备可以直接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如果控制设备当前正在操控一个受控设备,则控制设备可以将控制关系由当前操控的受控设备切换至目标受控设备。
在步骤S305中,获取第三手势动作,并根据第三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例如,在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后,如果后续获取到第三手势动作,即控制设备可先根据第三手势动作查询第一映射关系,得到该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控制功能,进一步根据该控制功能确定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什么样的操作,从而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其中,控制设备在根据第三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时,可以根据第三手势动作的轨迹实现,也可以根据第三手势动作的形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控制设备在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时,可以通过向目标受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包括操作内容。目标受控设备在接收该控制指令后,执行该操作内容对应的操作。
例如,如果目标受控设备为智能电视,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为音量增加操作,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第三手势动作后,可以向目标受控设备发送操作通知消息,该操作通知消息包括的操作内容为音量增加。智能电视接收该操作通知消息后,执行音量增加操作。
在步骤S306中,断开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将控制关系切换回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之前所控制的受控设备。
该步骤为可选步骤。如果在步骤S304中,控制设备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时,是将控制关系由当前受控设备切换至目标受控设备,则控制设备在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完该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后,可以断开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并将控制关系切换回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之前所控制的受控设备。
通过该可选步骤,使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控制设备在操控受控设备时,仅将控制关系临时切换至目标受控设备,在操控完目标受控设备后,又切换回之前所控制的受控设备。
例如,如果用户当前正在观看电视节目,此时,他觉得房间有点热,因此,想将智能空调的温度调低一点,此时,控制设备可以通过步骤S302至步骤S304将控制关系由智能电视切换至智能空调,并通过步骤S305的方式操控完智能空调后,再将控制关系切换回智能电视。后续再获取到手势动作后,控制设备继续根据该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操控智能电视。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第一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后,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获取第三手势动作,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从而实现操控目标受控设备。由于通过手势动作即可将控制关系切换至目标受控设备,并通过手势动作完成目标受控设备的操控,因此,操控方式更加简单,同时也提高了操控方式的灵活性。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的框图,该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用于执行图2或图3所对应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参照图5,该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包括预切换模块501、第一确定模块502、第一建立模块503、第一获取模块504和控制模块505。其中:
该预切换模块501被配置为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其中,第一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该第一确定模块502被配置为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其中,第二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该第一建立模块503被配置为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
该第一获取模块504被配置为获取第三手势动作;
该控制模块505被配置为根据第三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第一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后,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获取第三手势动作,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从而实现操控目标受控设备。由于通过手势动作即可将控制关系切换至目标受控设备,并通过手势动作完成目标受控设备的操控,因此,操控方式更加简单,同时也提高了操控方式的灵活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506、第二确定模块507和第二建立模块508。其中:
该第二获取模块506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其中,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为用户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指向受控设备时,用户手指指向的延长线;
该第二确定模块507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的交点,确定受控设备的位置;
该第二建立模块508被配置为建立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509。其中:
该第三建立模块509被配置为获取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其中,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切换模块501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该第一确定模块502被配置为当在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的同时,检测到用户的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预切换模块501被配置为根据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该第一确定模块502被配置为当在检测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指定时长后,检测到用户同一只手或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还包括切换模块510。其中:
该切换模块510被配置为断开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将控制关系切换回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之前所控制的受控设备。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900的框图,该终端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或图3所对应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例如,终端9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9,终端9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902,存储器904,电源组件906,多媒体组件908,音频组件910,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912,传感器组件914,以及通信组件916。
处理组件902通常控制终端9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902和其它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908和处理组件9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9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9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9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9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SRAM(Static Random Access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906为终端9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9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9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908包括在所述终端9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和TP(Touch Panel,触摸面板)。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9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9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9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910包括一个MIC(Microphone,麦克风),当终端9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904或经由通信组件9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9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912为处理组件9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9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9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914可以检测到终端9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终端9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检测终端900或终端9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9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9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9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9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或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9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9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9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9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916还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红外数据协会)技术,UWB(Ultra Wideband,超宽带)技术,BT(Bluetooth,蓝牙)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9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应用专用集成电路)、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evice,数字信号处理设备)、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904,上述指令可由终端900的处理器920执行以完成上述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该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执行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其中,第一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其中,第二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
获取第三手势动作;
根据第三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假设上述为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则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存储器中,还包含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其中,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为用户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指向受控设备时,用户手指指向的延长线;
根据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的交点,确定受控设备的位置;
建立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存储器中,还包含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之前,还包括:
建立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其中,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存储器中,还包含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二手势动作由用户通过两只手完成,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包括:
根据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包括:
当在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的同时,检测到用户的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存储器中,还包含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二手势动作由用户通过一只手完成,根据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包括:
根据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包括:
当在检测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指定时长后,检测到用户同一只手或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作为基础而提供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的存储器中,还包含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指令: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之后,还包括:
断开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将控制关系切换回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之前所控制的受控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第一手势动作及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并根据第二手势动作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后,建立与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获取第三手势动作,控制目标受控设备执行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从而实现操控目标受控设备。由于通过手势动作即可将控制关系切换至目标受控设备,并通过手势动作完成目标受控设备的操控,因此,操控方式更加简单,同时也提高了操控方式的灵活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建立与所述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
获取第三手势动作;
根据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控制所述目标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所述第一定位直线和所述第二定位直线为用户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指向受控设备时,用户手指指向的延长线;
根据所述第一定位直线和所述第二定位直线的交点,确定所述受控设备的位置;
建立手势动作与所述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之前,还包括:
建立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其中,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所述第二手势动作由用户通过两只手完成,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所述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包括:
当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动作的同时,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所述第二手势动作由用户通过一只手完成,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所述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包括:
当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指定时长后,检测到所述用户同一只手或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目标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之后,还包括:
断开与所述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将控制关系切换回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动作之前所控制的受控设备。
7.一种智能设备的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预切换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三手势动作;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控制所述目标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定位直线和第二定位直线,所述第一定位直线和所述第二定位直线为用户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指向受控设备时,用户手指指向的延长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定位直线和所述第二定位直线的交点,确定所述受控设备的位置;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手势动作与所述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获取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其中,同一手势动作用于操控不同受控设备的相同控制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动作的同时,检测到所述用户的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在检测到所述用户的一只手发出的第一手势动作指定时长后,检测到所述用户同一只手或另一只手发出的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断开与所述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将控制关系切换回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动作之前所控制的受控设备。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当检测到第一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动作和第一映射关系,准备进行控制关系切换,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控制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当检测到第二手势动作时,根据所述第二手势动作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受控设备,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手势动作与受控设备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建立与所述目标受控设备之间的控制关系;
获取第三手势动作;
根据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控制所述目标受控设备执行所述第三手势动作对应的操作。
CN201510087958.3A 2015-02-26 2015-02-26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699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7958.3A CN104699244B (zh) 2015-02-26 2015-02-26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KR1020157030749A KR101736318B1 (ko) 2015-02-26 2015-08-31 스마트 기기의 조작 제어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MX2016000471A MX362892B (es) 2015-02-26 2015-08-31 Metodo y aparato para operar y controlar dispositivos inteligentes.
RU2016101234A RU2633367C2 (ru) 2015-02-26 2015-08-31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ерирования 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PCT/CN2015/088583 WO2016134591A1 (zh) 2015-02-26 2015-08-31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JP2017501458A JP6229096B2 (ja) 2015-02-26 2015-08-31 スマート機器の操作制御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EP15198188.3A EP3062196B1 (en) 2015-02-26 2015-12-0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smart devices with hand gestures
US15/048,242 US10007354B2 (en) 2015-02-26 2016-02-1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mart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7958.3A CN104699244B (zh) 2015-02-26 2015-02-26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9244A true CN104699244A (zh) 2015-06-10
CN104699244B CN104699244B (zh) 2018-07-06

Family

ID=53346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7958.3A Active CN104699244B (zh) 2015-02-26 2015-02-26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7354B2 (zh)
EP (1) EP3062196B1 (zh)
JP (1) JP6229096B2 (zh)
KR (1) KR101736318B1 (zh)
CN (1) CN104699244B (zh)
MX (1) MX362892B (zh)
RU (1) RU2633367C2 (zh)
WO (1) WO2016134591A1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4742A (zh) * 2015-09-28 2015-12-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425597A (zh) * 2015-11-02 2016-03-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智能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91234A (zh) * 2015-11-30 2016-04-13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交互的方法及智能终端
WO2016134591A1 (zh) * 2015-02-26 2016-09-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CN106355852A (zh) * 2016-08-25 2017-0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06725A (zh) * 2016-08-24 2017-02-15 深圳前海弘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种植箱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44415A (zh) * 2016-12-08 2017-02-22 湖北大学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272427A (zh) * 2017-06-16 2017-10-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26500A (zh) * 2016-06-22 2017-12-29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功能调节方法、装置、设备、界面系统及控制设备
CN107801413A (zh) * 2016-06-28 2018-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终端及其处理方法
CN108717271A (zh) * 2018-05-30 2018-10-30 辽东学院 人机交互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16535A (zh) * 2016-05-25 2019-03-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飞行器导航技术
CN110471296A (zh) * 2019-07-19 2019-11-19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57741A (zh) * 2019-08-05 2019-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交互的方法及终端
CN111857525A (zh) * 2020-06-23 2020-10-30 佳格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切换屏幕的方法及系统
CN113495617A (zh) * 2020-04-01 2021-10-12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891159A (zh) * 2020-07-01 2022-01-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4263A (zh) * 2016-09-09 2017-01-25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面部特征追踪的实时人机交互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7315355B (zh) * 2017-06-30 2021-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器控制设备及方法
US10620721B2 (en) * 2018-01-29 2020-04-14 Google Llc Position-based location indication and device control
US20200192485A1 (en) * 2018-12-12 2020-06-1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Gaze-based gesture recognition
US10701661B1 (en) 2019-04-02 2020-06-30 Google Llc Location determination for device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US11082249B2 (en) 2019-04-02 2021-08-03 Google Llc Location determination for device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CN111479118A (zh) * 2019-10-09 2020-07-31 王东 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64616A (zh) * 2019-10-22 2020-02-07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手势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1789542B2 (en) 2020-10-21 2023-10-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nsor agnostic gesture detec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2661A1 (en) * 2002-08-30 2004-03-04 Markus Ulrich Hierarchical component based object recognition
CN101777250A (zh) * 2010-01-25 2010-07-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家用电器的通用遥控装置及方法
CN102117117A (zh) * 2010-01-06 2011-07-0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图像提取装置辨识使用者姿势进行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03246347A (zh) * 2013-04-02 2013-08-1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3870196A (zh) * 2014-03-06 2014-06-18 美卓软件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对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02335A (zh) * 2013-04-15 2014-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7331A (ja) * 2003-07-31 2005-02-24 Nissan Motor Co Ltd 制御装置
JP3900136B2 (ja) 2003-10-27 2007-04-04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JP2006155244A (ja) * 2004-11-29 2006-06-15 Olympus Corp 情報表示装置
US8199113B2 (en) * 2006-09-13 2012-06-12 Savant Systems, Llc Programmable on screen display and remote control
JP5207513B2 (ja) * 2007-08-02 2013-06-12 公立大学法人首都大学東京 制御機器操作ジェスチャ認識装置、制御機器操作ジェスチャ認識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機器操作ジェスチャ認識プログラム
KR100977443B1 (ko) * 2008-10-01 2010-08-24 숭실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제스쳐 기반의 가전기기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KR101563487B1 (ko) * 2009-05-11 2015-10-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전기기를 제어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8693724B2 (en) * 2009-05-29 2014-04-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implementing user-centric gesture control
KR20110010906A (ko) * 2009-07-27 2011-0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인터랙션을 이용한 전자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8150384B2 (en) * 2010-06-16 2012-04-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gesture based remote control
US9304592B2 (en) * 2010-11-12 2016-04-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based on gestures
CN103329066B (zh) * 2011-01-19 2017-03-2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多模式手势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EP2650754A3 (en) * 2012-03-15 2014-09-24 Omron Corporation Gesture recognition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gesture recognition method, control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3205983A (ja) * 2012-03-27 2013-10-07 Sony Corp 情報入力装置及び情報入力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US9170674B2 (en) * 2012-04-09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Gesture-based device control using pressure-sensitive sensors
US9529439B2 (en) * 2012-11-27 2016-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 device pairing and sharing via gestures
JP6202810B2 (ja) * 2012-12-04 2017-09-27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ジェスチャ認識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030430B2 (ja) * 2012-12-14 2016-11-24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車両及び携帯端末
US8886399B2 (en) * 2013-03-15 2014-11-11 Honda Motor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gesture angle
CN103793055A (zh) * 2014-01-20 2014-05-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响应方法及终端
CN104866084B (zh) * 2014-02-25 2021-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手势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782657B2 (en) * 2014-05-27 2020-09-22 Ultrahaptics IP Two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gestural interaction in a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KR101556521B1 (ko) * 2014-10-06 2015-10-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휴먼 머신 인터페이스 장치, 그를 가지는 차량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4360736B (zh) * 2014-10-30 2017-06-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手势的终端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699244B (zh) * 2015-02-26 2018-07-0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2661A1 (en) * 2002-08-30 2004-03-04 Markus Ulrich Hierarchical component based object recognition
CN102117117A (zh) * 2010-01-06 2011-07-0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图像提取装置辨识使用者姿势进行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01777250A (zh) * 2010-01-25 2010-07-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家用电器的通用遥控装置及方法
CN103246347A (zh) * 2013-04-02 2013-08-1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4102335A (zh) * 2013-04-15 2014-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870196A (zh) * 2014-03-06 2014-06-18 美卓软件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对象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7354B2 (en) 2015-02-26 2018-06-26 Xiaomi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mart device
WO2016134591A1 (zh) * 2015-02-26 2016-09-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CN105204742B (zh) * 2015-09-28 2019-07-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204742A (zh) * 2015-09-28 2015-12-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425597A (zh) * 2015-11-02 2016-03-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智能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25597B (zh) * 2015-11-02 2020-03-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智能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91234A (zh) * 2015-11-30 2016-04-13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交互的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05491234B (zh) * 2015-11-30 2019-02-01 深圳还是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交互的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09416535A (zh) * 2016-05-25 2019-03-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飞行器导航技术
US11513511B2 (en) 2016-05-25 2022-11-29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Techniques for image recognition-based aerial vehicle navigation
CN107526500A (zh) * 2016-06-22 2017-12-29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功能调节方法、装置、设备、界面系统及控制设备
CN107801413A (zh) * 2016-06-28 2018-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终端及其处理方法
CN107801413B (zh) * 2016-06-28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终端及其处理方法
CN106406725A (zh) * 2016-08-24 2017-02-15 深圳前海弘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种植箱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55852B (zh) * 2016-08-25 2020-01-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55852A (zh) * 2016-08-25 2017-01-2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44415A (zh) * 2016-12-08 2017-02-22 湖北大学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272427A (zh) * 2017-06-16 2017-10-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272427B (zh) * 2017-06-16 2021-01-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717271A (zh) * 2018-05-30 2018-10-30 辽东学院 人机交互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71296A (zh) * 2019-07-19 2019-11-19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71296B (zh) * 2019-07-19 2022-05-13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57741A (zh) * 2019-08-05 2019-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交互的方法及终端
CN110557741B (zh) * 2019-08-05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交互的方法及终端
US11991594B2 (en) 2019-08-05 2024-05-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intera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3495617A (zh) * 2020-04-01 2021-10-12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857525A (zh) * 2020-06-23 2020-10-30 佳格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切换屏幕的方法及系统
CN113891159A (zh) * 2020-07-01 2022-01-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29096B2 (ja) 2017-11-08
US20160252967A1 (en) 2016-09-01
MX362892B (es) 2019-02-22
KR20160113544A (ko) 2016-09-30
RU2633367C2 (ru) 2017-10-12
EP3062196B1 (en) 2018-02-07
RU2016101234A (ru) 2017-07-20
JP2017516242A (ja) 2017-06-15
EP3062196A1 (en) 2016-08-31
US10007354B2 (en) 2018-06-26
MX2016000471A (es) 2016-10-26
WO2016134591A1 (zh) 2016-09-01
KR101736318B1 (ko) 2017-05-16
CN104699244B (zh) 2018-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9244A (zh) 智能设备的操控方法及装置
CN105608861B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540184A (zh) 设备联网方法及装置
CN105099840A (zh) 智能家居场景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4915094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639966A (zh) 遥控方法及装置
CN105093948A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5182784A (zh) 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182173A (zh) 一种切换摄像头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82783A (zh) 用于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898505A (zh) 智能场景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5677473A (zh) 一种切换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59523A (zh) 目标功能的开启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18783A (zh) 遥控方法及装置
CN103916691A (zh) 一种电视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968023A (zh) 工作信道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111720A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281994A (zh) 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5487392A (zh) 设备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5578286A (zh) 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5376410A (zh) 闹钟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5302412A (zh) 智能设备的状态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101354A (zh)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5094900A (zh) 一种下载控制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45125A (zh) 在家电控制中使用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