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2199B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2199B
CN104692199B CN201410737355.9A CN201410737355A CN104692199B CN 104692199 B CN104692199 B CN 104692199B CN 201410737355 A CN201410737355 A CN 201410737355A CN 104692199 B CN104692199 B CN 104692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speed
brake unit
elevator
brake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373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2199A (zh
Inventor
佐藤五郎
野口直昭
安部贵
井手康朗
井手康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92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2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2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2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6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使得在反复进行紧急制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多个制动垫的磨耗均匀化,能够使多个制动器的制动性能长期保持稳定。电梯具有速度检测部分、多个制动装置以及控制部分,速度检测部分检测电梯轿厢的升降速度和绳轮的旋转速度,多个制动装置使用制动垫向绳轮施加制动力矩,控制部分存储各个制动装置的累计运转时间,并对各个制动装置进行控制。在由速度检测部分检测到的电梯轿厢的速度与绳轮的速度的差超过了规定值时,控制部分对所存储的各个制动装置的累计运转时间进行比较,从各个制动装置中选择累计运转时间较短的制动装置进行运转。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制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紧急时强制性地使电梯轿厢停止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梯中具有多个安全装置。其中的一个安全装置具有在电梯轿厢的行驶速度超出了规定值时,使用设置在卷扬机上的制动器向驱动绳轮施加制动力以使电梯轿厢安全地减速停止的功能(紧急制动模式)。作为向驱动绳轮施加制动力的方法,通常利用弹簧等将制动垫按压在驱动绳轮上,并利用此时产生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在进行紧急制动时,控制多个制动器的制动力,尽可能消除驱动绳轮与吊索之间的打滑,以缩短电梯轿厢的制动距离。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其在电梯轿厢的减速度在规定值以上时,使多个制动装置中的一方的制动装置(制动器)开放以缓和制动力,在电梯轿厢的行驶速度在规定值以上时,使所开放的制动装置重新运转以增加制动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11-573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使用制动器时,制动垫的磨耗量随着实际发挥制动力的时间(以下称为“制动器运转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制动垫发生了磨耗时,制动垫与驱动绳轮之间的间隙扩大,进行制动时的弹簧的按压力降低,其结果,导致制动力下降。在制动力下降到规定值以下时,需要由维修人员进行制动垫的更换作业。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为了控制轿厢减速度,使一方的制动装置(制动器)开放,但其并没有对开放哪一个制动器作出说明。在此,如果控制成总是固定地使一个制动器开放,则会导致两个制动器的累计运转时间出现差异。也就是说,一直在运转的制动器的制动垫磨耗进展快,使得必须在较早的阶段进行维修更换作业。此外,在直接测定制动垫的磨耗量的场合,需要使电梯停止运行后才能进行测定,因此不具有实用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该电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使得在反复进行紧急制动的情况下,也能使多个制动垫的磨耗保持均匀,能够使多个制动器的制动性能长期保持稳定。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其通过主吊索来悬吊电梯轿厢,利用绳轮对主吊索进行卷绕,由此使所述电梯轿厢升降,该电梯具有速度检测部分、多个制动装置以及控制部分,该速度检测部分检测电梯轿厢的升降速度和绳轮的旋转速度,该多个制动装置使用制动垫向绳轮施加制动力矩,该控制部分存储各个制动装置的累计运转时间,并对各个制动装置进行控制,该控制部分对所存储的各个制动装置的累计运转时间进行比较,并进行控制以使其中的某一个制动装置运转。
在此,在速度检测部分检测到的电梯轿厢的速度与绳轮的速度的差超过了规定值时,控制部分从各个制动装置中选择累计运转时间较短的制动装置进行运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使多个制动器的制动性能长期保持稳定,所以具有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更换作业频率的效果。并且,由于不需要为了求出制动垫的磨耗而使电梯停止运行,所以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卷扬机内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控制电路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制动器控制的流程图。
图5表示制动垫的磨耗量变化。
图6表示相对于摩擦速度的制动垫的比磨耗量的变化(第二实施例)。
图7表示相对于制动垫温度的制动垫的比磨耗量的变化。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电路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制动器控制的流程图。
图10是具有盘式制动器的卷扬机的结构图(第四实施例)。
图11是表示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梯具有使电梯轿厢升降的卷扬机、检测电梯轿厢的增速的调速器装置以及根据调速器装置的信号对电梯轿厢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在进行紧急制动时动作.紧急制动是指,在电梯控制装置发生故障等而导致电梯轿厢出现了异常增速时,使用设置在卷扬机上的制动装置强制使电梯轿厢停止。此时,在制动时,如果吊索与绳轮之间发生了打滑,则可能无法对制动器进行控制。此外,在发生了打滑时,可能会导致吊索的损伤加剧。为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能够消除吊索与绳轮之间打滑的制动器控制。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多个制动装置中的各个制动装置的制动垫的磨耗均匀化,能够使多个制动装置的制动性能长期保持稳定。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在电梯1中,由主吊索8来悬吊供乘客乘坐的电梯轿厢7,利用卷扬机6对该主吊索8进行卷绕,由此使电梯轿厢7升降。主吊索8的另一端安装有与电梯轿厢7的重量保持平衡的平衡重9。卷扬机6具有卷绕主吊索8的绳轮5、安装在同一旋转轴上的用于对绳轮5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制动装置4a,4b以及检测绳轮5的旋转速度(绳轮速度Va)的旋转检测器12。各个制动装置4a,4b根据来自控制电路2的控制信号,通过各自独立的驱动电路3a,3b进行制动动作(运转/开放)。
在电梯轿厢7的侧面连接环状的调速器绳索10,调速器绳索10在沿着上下方向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调速器滑轮11a,11b之间行走。调速器滑轮11a上设置有旋转检测器13,通过检测调速器滑轮10a的旋转速度来求出电梯轿厢7的实际升降速度(轿厢速度Vb)。在升降中的电梯轿厢7的速度异常增大时,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使电梯轿厢7紧急停止。旋转检测器13在检测到电梯轿厢7的异常速度后,将速度异常告知控制电路2,控制电路2向驱动电路3a,3b发送进行紧急制动的控制信号,使制动装置4a,4b动作。
图2是表示卷扬机6内的制动装置4a,4b的结构的主视图。制动装置4a,4b具有与绳轮5同轴且一体形成的转子14、与转子14的外周面隔开规定间隙设置的一对制动垫18a,18b、用于固定制动垫18a,18b且将其按压在转子14上的一对制动臂17a,17b、一对制动弹簧16a,16b、用于施加制动弹簧16a,16b的弹力或者解除制动弹簧16a,16b的弹力的一对电磁线圈15a,15b。制动臂17a,17b分别能够以支撑部分19a,19b为支点进行转动。并且,上述一对制动垫、制动臂、制动弹簧和电磁线圈隔着转子14分别设置在左右侧,并且能够独立地进行制动动作。
设定为在电磁线圈15a,15b没有通电时,在制动弹簧16a,16b的弹力的作用下,使制动垫18a,18b按压转子14的制动面而产生制动力。以下将该状态称为“制动器运转状态”。另一方面,设定为在电磁线圈15a,15b通电时,解除制动弹簧16a,16b的弹力,使制动垫18a,18b离开转子14的制动面。以下将该状态称为“制动器开放状态”。
在电梯轿厢7停止期间,停止对电磁线圈15a,15b的通电,使制动力作用在转子14上,由此对绳轮5的旋转进行制动。在电梯轿厢7开始升降时,使电磁线圈15a,15b通电以解除对转子14的制动力。另一方面,在使行驶中的电梯轿厢7紧急停止时,原则上停止对电磁线圈15a,15b的通电,由此使电梯轿厢7减速并停止。
在使电梯轿厢7紧急停止(进行紧急制动)时,如果制动器的制动力太大,会导致绳轮5与主吊索8之间产生打滑,无法使电梯轿厢7立刻停止,到电梯轿厢7停止为止所需的时间变长。为了避免这一事态,使一方的制动装置开放,将制动力降低到适当的状态。此时,选择能够使两个制动装置4a,4b的累计运转时间变得均匀的制动装置进行运转(或开放)。另一方面,在没有发生打滑而减速度又太小时,使两个制动装置4a,4b运转以加强制动器的制动力。由此,能够控制成在规定的减速度范围内使电梯轿厢7停止。
图3是表示控制电路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以下将两个制动装置4a,4b分别称为第一制动装置和第二制动装置,将两个驱动电路3a,3b分别称为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控制电路2分别存储第一制动装置4a和第二制动装置4b的各自的总运转时间。在仅使一方的制动装置运转时,选择能够使两者的累计运转时间变得均匀的制动装置进行运转。
运转时间计算部分20计算第一制动装置4a和第二制动装置4b的各自的总运转时间(累计时间),运转时间存储部分21存储所计算出的各个累计运转时间T1,T2。如上所述,在此,运转时间根据各个电磁线圈15a,15b的非通电时间求出。运转时间比较部分22对两个累计运转时间T1,T2进行比较以求出运转时间差,制动器选择部分25根据运转时间的比较结果,选择某一个制动装置进行运转(或者开放)。
此外,控制电路2的速度输入部分23输入由旋转检测器12检测出的绳轮速度Va以及由旋转检测器13检测出的轿厢速度Vb。速度比较部分24求出轿厢速度Vb与绳轮速度Va的速度差即打滑速度ΔV(=Vb-Va)。制动器选择部分25将轿厢速度Vb和打滑速度ΔV分别与规定值进行比较,以选择使哪一个制动装置运转(或者开放)。操作指令部分26根据制动器选择结果,向第一驱动电路3a和第二驱动电路3b发送指令信号。
以下对绳轮5与主吊索8之间发生了打滑时的制动器的控制进行说明。制动装置4a,4b开始运转后,转子14(绳轮5)的旋转速度下降,其减速度逐渐变大(不是恒定的减速度)。这是因为,随着制动垫18与转子14之间的摩擦速度下降,摩擦力(制动力矩)会随之增大的缘故。在绳轮5的减速度变得大于规定值时,由于作用在绳轮5与主吊索8之间的摩擦力抵制不住而开始打滑。随着两者的打滑变大,制动器变得无法控制,此时,会因为无法对电梯轿厢7的减速度进行控制而发生危险。此外,打滑还有可能使得绳轮5和主吊索8受伤,导致使用寿命变短。因此,需要尽最大可能来抑制绳轮5与主吊索8发生打滑。
在发生了打滑时,降低制动力矩以减小转子14的减速度,由此能够缩小绳轮5与主吊索8之间的打滑。在本实施例的电梯中,由于具有能够独立控制的两个制动装置4a,4b,所以能够仅使一方的制动装置运转,而使另一方的制动装置开放,由此能够降低总制动力矩。此时,在制动器选择部分25中对两个制动装置4a,4b的累计运转时间进行比较,并选择能够使累计运转时间变得均匀的制动装置进行运转。以下对紧急制动时的制动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控制的流程图。制动器控制根据控制电路2的指令进行。
在步骤S100中,控制电路2根据电梯1的运行状态判断电梯轿厢7是处于行驶状态(上升或者下降),还是处于停止状态。在判断为电梯轿厢7处于行驶状态或者从停止状态变为了行驶状态时,在步骤S101中,通过驱动电路3a,3b使制动装置4a,4b开放。也就是说,使电磁线圈16a,16b通电而使制动垫18a,18b离开转子14,使绳轮5的保持开放。在判断为电梯轿厢7处于停止状态时,在步骤S102中使制动装置4a,4b运转,也就是说,停止对电磁线圈16a,16b的通电,将制动垫18a,18b按压在转子14上以对绳轮5进行保持。
在判断为电梯轿厢7处于行驶状态时,进入步骤S103,控制电路2输入安装在调速器滑轮11a上的旋转检测器13的检测信号,并计算轿厢速度Vb。接着,判断轿厢速度Vb是否超出了规定值Vth。在轿厢速度Vb因某种原因而超出了规定值Vth时,需要通过紧急制动使电梯轿厢7停止,因此进入步骤S104。当轿厢速度Vb在规定值Vth以下,返回步骤S100。
在步骤S104中,控制电路2比较从旋转检测器12获得的绳轮5的周速度Va和从旋转检测器13获得的轿厢速度Vb(与主吊索速度相等),并根据其速度差来求出绳轮与主吊索之间的打滑速度ΔV=Vb-Va。在步骤S105中,判断打滑速度ΔV是否超过了规定速度ΔVth。在判断为打滑速度ΔV超过了规定速度ΔVth时,进入步骤S106,在判断为打滑速度ΔV在规定速度ΔVth以内时,进入步骤S110。步骤S105中的是否发生了打滑的判断在减速过程中以规定的间隔进行。
在打滑速度ΔV大于规定速度ΔVth时,在步骤S106中,读取存储在运转时间存储部分21中的第一制动器4a的累计运转时间T1与第二制动器4b的累计运转时间T2。在步骤S107中,比较两个运转时间T1,T2的大小。比较的结果表示运转时间T1小于T2时,进入步骤S108,仅使运转时间短的第一制动器4a运转,并使运转时间长的第二制动器4b开放,由此来降低整体的制动力矩。另一方面,在运转时间T1大于T2时,进入步骤S109,仅使运转时间短的第二制动器4b运转,并使运转时间长的第一制动器4a开放,由此来降低整体的制动力矩。此后,返回步骤S104。
在打滑速度ΔV小于规定速度ΔVth时,在步骤S110中,使第一制动器4a和第二制动器4b一起运转。由此,能够使轿厢速度Vb逐渐减速。在步骤S111中,判断电梯轿厢7是否处于停止状态(Vb是否为0)。在判断为不处于停止状态时,返回步骤S104,此后反复进行与打滑速度ΔV相应的制动器控制。此外,在使第一制动器4a或者第二制动器4b运转时,每次计算各个制动器的累计运转时间,并将其存储在运转时间存储部分21中(这部分未在流程图中示出)。
如此,当在紧急制动的减速期间发生了超过规定值的打滑时,仅使两个制动器中的一方的制动器运转,由此来降低制动力矩以缓和打滑。当打滑在规定值以下时,使两个制动器一起运转而使电梯轿厢停止。在仅使一方的制动器运转时,对两个制动器的累计运转时间进行比较,选择累计运转时间较短的一方的制动器进行运转。由此,能够使两个制动垫的磨耗量均匀化。
在对两个制动器的运转时间进行比较的上述步骤S107中,每当T1和T2的大小关系发生了颠倒时,均对进行运转的制动器1,2进行切换,所以导致切换变得频繁。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也可以设置成在运转时间比较部分22中求出两者的累计运转时间的差ΔT=abs(T1-T2),并且在时间差ΔT超出了规定时间时,通过制动器选择部分25来切换进行运转的制动器。
图5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制动垫的磨耗量变化。(a)表示用于比较的现有技术的场合,(b)表示本实施例的场合。横轴表示制动装置整体的运转时间(至少一方的制动器的运转时间),纵轴表示第一制动器4a和第二制动器4b的各自的制动垫的磨耗量。
在(a)的现有技术中,例如在需要降低制动力矩时,将所选择(进行接通/断开(ON/OFF))的制动器固定为第二制动器4b,此时,随着制动装置整体的运转时间的增加,第一制动器4a与第二制动器4b之间的制动垫磨耗量的差逐渐变大。其结果,第一制动器4a在时间Ta处率先达到磨耗寿命,此时,必须提前进行制动垫的更换作业。此后,第二制动器4a在时间Tb处达到磨耗寿命,此时必须再次进行制动垫的更换作业。
另一方面,在(b)的本实施例中,在需要降低制动力矩时,对制动器进行选择,以消除第一制动器4a和第二制动器4b的运转时间差ΔT(或者将时间差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为此,交替地在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之间选择进行接通/断开(ON/OFF)的制动器。由此,两个制动器的制动垫磨耗量的差不会随着装置整体的运转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能够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其结果,各个制动器大致在相同的时间Ta′,Tb′达到磨耗寿命,能够在同一时间实施制动垫的更换作业。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反复进行紧急制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两个制动器的制动功能长期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具有能够切实地使电梯轿厢减速和停止,以及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更换作业频率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根据制动装置的累计运转时间来预测制动垫的磨耗量,由此使磨耗量保持均匀化。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在考虑到磨耗量对摩擦速度和温度的依赖性的基础上对制动垫的磨耗量进行预测,以提高预测精度。
图6表示相对于摩擦速度的制动垫的比磨耗量的变化。比磨耗量是指单位按压力、单位摩擦距离的平均磨耗量。制动垫18与转子14之间的摩擦系数具有随着摩擦速度变低而变大的特性。因此,制动垫的比磨耗量也具有随着摩擦速度变低而变大的特性。即使制动器的运转时间相同,制动垫的磨耗量也会因为制动开始时的摩擦速度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将在高速V1下进行一次制动的场合与在低速V2(其中V2<V1)下进行二次制动的场合进行比较时,即使两者的运转时间相同,也是后者的制动垫的磨耗量大。
因此,在计算制动器的运转时间时,对图6的比磨耗量的摩擦速度依赖性作出考虑。可以将规定的摩擦速度V0时的比磨耗量M0作为基准,使用摩擦速度为Vx时的比磨耗量Mx,将实际的制动器运转时间T与修正系数Mx/M0相乘,由此来修正运转时间。在旋转检测器12中根据转子14的速度求出摩擦速度。此外,可以将图6的比磨耗量的特性数据存储在控制电路2中。
在进行通常的紧急制动时,由于电梯轿厢的超速值Vth是规定值,所以制动开始时的摩擦速度是一定的。因此,即使不进行上述修正,制动垫的磨耗量也与运转时间相对应。然而,在低速运行时,在因发生了停电而进行紧急制动的场合等,通过上述修正,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动垫磨耗量的预测精度。
图7表示相对于制动垫温度的制动垫的比磨耗量的变化。在摩擦热的作用下,制动垫的温度上升,与温度低的场合相比,比磨耗量具有变大的趋势。因此,在计算制动器的运转时间时,对图7的比磨耗量的温度依赖性作出考虑。具体来说是,可以将规定温度T0时的比磨耗量M0作为基准,使用温度为Tx的场合下的比磨耗量Mx,将实际的制动器运转时间T与修正系数Mx/M0相乘,由此来修正运转时间。此外,在计测制动垫的温度时,不一定要计测制动垫的摩擦表面,也可以使用热电偶或者非接触式的放射温度计等来计测表面附近的温度。此外,图7的比磨耗量特性的数据可以存储在控制电路2中。
也可以将图6和图7组合起来,在考虑了摩擦速度和制动垫的温度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根据本实施例,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动垫磨耗量的预测精度。并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磨耗量的摩擦速度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还可以应用于以下说明的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根据转子与制动垫的打滑距离来推测制动垫的磨耗量。根据打滑距离推测制动垫磨耗量的方法,适用于推测制动开始速度发生了变化时的磨耗量,与根据制动器的运转时间进行推测的方法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推测精度。其理由是,如果制动开始速度不变,则制动器运转时间的变化量与制动垫打滑距离的变化量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而在制动开始速度发生了变化时,相对于制动器运转时间的变化,制动垫打滑距离变化的灵敏度上升。例如,在以一定的减速度进行制动时,打滑距离与制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通过监视打滑距离来推测制动垫的磨耗量,能够应对各种紧急制动模式。此外,在轿厢加速运行期间因停电而进行紧急制动动作等场合,制动开始速度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电路的内部结构的方块图。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图3)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在图8中示出了两个旋转检测器12,该两个旋转检测器相同。
控制电路2具有打滑距离计算部分30、打滑距离存储部分31和打滑距离比较部分32,打滑距离计算部分30用于计算第一制动器装置4a和第二制动器装置4b的打滑距离(累计值)L1,L2,打滑距离存储部分31用于存储其计算结果,打滑距离比较部分32对两个打滑距离L1,L2进行比较以求出打滑距离差。其中,打滑距离计算部分30通过以第一驱动电路3a和第二驱动电路3b的制动器运转时间随时对从旋转检测器12获得的转子14的旋转速度Va进行积分来求出各个制动垫的累计打滑距离。制动器选择部分25根据打滑距离的比较结果选择某一个制动装置进行运转(或者开放),操作指令部分26根据制动器选择结果向第一驱动电路3a和第二驱动电路3b发送指令信号。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控制的流程图。基本的控制流程与第一实施例(图4)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根据各个制动器的制动垫的打滑距离L1,L2来选择制动器1,2的步骤(S206~S209)取代了根据各个制动器的运转时间T1,T2来选择制动器1,2的步骤(图4的S106~S109)。
在步骤S206中,读取存储在打滑距离存储部分31中的第一制动器4a的累计打滑距离L1和第二制动器4b的累计打滑距离L2,在步骤S207中,比较两个打滑距离L1,L2的大小。在比较的结果表示打滑距离L1小于L2时,进入步骤S208,仅使打滑距离短的第一制动器4a运转,并使打滑距离长的第二制动器4b开放。另一方面,在打滑距离L1大于L2时,进入步骤S209,仅使打滑距离短的第二制动器4b运转,并使打滑距离长的第一制动器4a开放。其他步骤与图4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频繁切换进行运转的制动器1,2,同样也可以设置成在打滑距离比较部分32中求出两者的打滑距离差ΔL=abs(L1-L2),并通过制动器选择部分25在距离差ΔL超出了规定距离的时间点切换进行运转的制动器。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在制动开始速度不同的各种紧急制动模式中,高精度地预测制动垫的磨耗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磨耗量的摩擦速度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例如,考虑到图6的比磨耗量的摩擦速度依赖性,将实际的打滑距离L与修正系数Mx/M0相乘,由此来修正打滑距离。也可以考虑到图7的比磨耗量的温度依赖性而进行相同的修正。
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中说明卷扬机的制动装置采用其他结构的场合。
图10是具有盘式制动器的卷扬机的结构图,示出了从电梯轿厢的正面侧观察到的卷扬机6′。两个端部朝下方延伸的主吊索8以U字形状卷绕在绳轮5′上。
在绳轮5′的外周部设置有与绳轮5′一体构成的转子42以及与该转子42一体形成的制动盘41。制动盘41与绳轮5′和转子42一体旋转,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不与位于背后的框体组合体43接触地进行旋转。框体组合体43上安装有两个盘式制动器40a,40b,其用于对制动盘41的旋转进行制动。盘式制动器40a,40b的安装位置在卷绕在绳轮5′上且朝下方延伸的主吊索8′的外侧,并且在绳轮5′的高度(横向中心线)的上方。
图11是表示盘式制动器40a(40b)的结构的截面图。盘式制动器40a由内置在制动器框体50内的电磁体部分(固定铁心51a,51b与电磁线圈52a,52b)、被固定铁心51a,51b吸引的可动铁心53a,53b、固定在可动铁心53a,53b表面的制动垫54a,54b、将可动铁心53a、53b朝制动盘41侧推压的制动弹簧55a,55b构成。此外,制动器框体50具有将制动盘41收纳于其内部用的开口部分56,制动盘41从该开口部分56导入制动器框体50内。
制动器的动作与图2所示的制动鼓方式(使用转子14)的制动装置相同,在电磁线圈52a,52b通电时,制动弹簧55a,55b的弹力不发挥作用,制动垫54a,54b离开制动盘41的制动面(制动器开放)。另一方面,在电磁线圈52a,52b没有通电时,在制动弹簧55a,55b的弹力的作用下,使制动垫54a,54b按压制动盘41的制动面而产生制动力(制动器运转)。
根据本实施例,在紧急制动期间,在绳轮5与主吊索8′之间发生了超过规定值的打滑时,仅使两个制动器40a,40b中的一方的制动器运转。此时,对两个制动器的运转时间(或者制动垫54a,54b的打滑距离)进行比较,并选择累计运转时间(打滑距离)较少的一方的制动器进行运转。由此,能够使两个制动垫的磨耗量均匀化。
根据上述各个实施例,能够使多个制动垫的磨耗均匀化,能够使多个制动器的制动性能长期保持稳定。因此,具有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制动器的维修更换作业频率的效果。此外,由于不需要为了求出制动垫的磨耗而使电梯停止运行,所以具有实用性。
在各个实施例中,以具有两个制动装置的电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独立的制动装置的电梯。此时,在发生了打滑时,从累计运转时间(或者制动垫打滑距离)较短的制动装置开始依序选择一个或者规定数量的制动装置进行运转。当然,也可以将两个或者多个制动装置作为一个组,并选择运转时间短的组。并且,选择制动器的时间也可以不是紧急制动动作开始后,而是在进行紧急制动前预先设定。在采用事先选择的方式时,还能够减轻控制电路的负担,并且能够提高控制灵敏度。
符号说明
1:电梯
2:控制电路
3a:第一驱动电路
3b:第二驱动电路
4a:第一制动器
4b:第二制动器
5、5′:绳轮
6、6′:卷扬机
7:电梯轿厢
8、8′:主吊索
10:调速器绳索
11a、11b:调速器滑轮
12、13:旋转检测器
14:转子
15a、15b:电磁线圈
16a、16b:制动弹簧
18a、18b:制动垫
20:运转时间计算部分
21:运转时间存储部分
22:运转时间比较部分
23:速度输入部分
24:速度比较部分
25:制动器选择部分
26:操作指令部分
30:打滑距离计算部分
31:打滑距离存储部分
32:打滑距离比较部分
40a、40b:盘式制动器
41:制动盘
52a、52b:电磁线圈
54a、54b:制动垫
55a、55b:制动弹簧

Claims (6)

1.一种电梯,其通过主吊索来悬吊电梯轿厢,利用绳轮对该主吊索进行卷绕,由此使所述电梯轿厢升降,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
具有速度检测部分、多个制动装置以及控制部分,
所述速度检测部分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速度和所述绳轮的旋转速度,
所述多个制动装置使用制动垫向所述绳轮施加制动力矩,
所述控制部分存储各个所述制动装置的累计运转时间,并对各个所述制动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分对所存储的各个所述制动装置的累计运转时间进行比较,并进行控制以使其中的某一个制动装置运转,
在所述速度检测部分检测到的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与所述绳轮的速度的差超过了规定值时,所述控制部分从各个所述制动装置中选择所述累计运转时间较短的制动装置进行运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分具有计算各个制动装置的累计运转时间的运转时间计算部分以及所述制动垫的比磨耗量/摩擦速度依赖性的数据,
所述运转时间计算部分使用从所述速度检测部分获得的所述制动装置的摩擦速度和所述制动垫的比磨耗量/摩擦速度依赖性对所述累计运转时间进行修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具有计测所述制动垫附近的温度的温度计测器,
所述控制部分具有计算各个制动装置的累计运转时间的运转时间计算部分以及所述制动垫的比磨耗量/温度依赖性的数据,
所述运转时间计算部分使用从所述温度计测器获得的所述制动垫附近的温度以及所述制动垫的比磨耗量/温度依赖性对所述累计运转时间进行修正。
4.一种电梯,其通过主吊索来悬吊电梯轿厢,利用绳轮对该主吊索进行卷绕,由此使所述电梯轿厢升降,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
具有速度检测部分、多个制动装置以及控制部分,
所述速度检测部分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速度和所述绳轮的旋转速度,
所述多个制动装置使用制动垫向所述绳轮施加制动力矩,
所述控制部分存储各个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垫的累计打滑距离,并对各个所述制动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部分对所存储的各个所述制动装置的累计打滑距离进行比较,并进行控制以使其中的某一个制动装置运转,
在所述速度检测部分检测到的所述电梯轿厢的速度与所述绳轮的速度的差超过了规定值时,所述控制部分从各个所述制动装置中选择所述累计打滑距离较短的制动装置进行运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分具有计算各个制动装置的累计打滑距离的打滑距离计算部分以及所述制动垫的比磨耗量/摩擦速度依赖性的数据,
所述打滑距离计算部分使用从所述速度检测部分获得的所述制动装置的摩擦速度和所述制动垫的比磨耗量/摩擦速度依赖性对所述累计打滑距离进行修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具有计测所述制动垫附近的温度的温度计测器,
所述控制部分具有计算各个制动装置的累计打滑距离的打滑距离计算部分以及所述制动垫的比磨耗量/温度依赖性的数据,
所述打滑距离计算部分使用从所述温度计测器获得的所述制动垫附近的温度以及所述制动垫的比磨耗量/温度依赖性对所述累计打滑距离进行修正。
CN201410737355.9A 2013-12-06 2014-12-05 电梯 Active CN104692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3344A JP6216238B2 (ja) 2013-12-06 2013-12-06 エレベーター
JP2013-253344 2013-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2199A CN104692199A (zh) 2015-06-10
CN104692199B true CN104692199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339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37355.9A Active CN104692199B (zh) 2013-12-06 2014-12-05 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16238B2 (zh)
CN (1) CN1046921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0281A1 (ja) * 2015-05-28 2016-1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用遠隔地状態判定装置
JP6496265B2 (ja) * 2016-03-28 2019-04-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10650911B (zh) * 2017-05-25 2021-1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7555276A (zh) * 2017-10-19 2018-01-09 余志林 一种电梯制动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JP7180709B2 (ja) * 2021-03-29 2022-11-30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
CN116026718B (zh) * 2023-01-09 2024-01-02 赤峰吉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升机闸瓦磨损监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9877B (fi) * 2005-08-19 2009-04-30 Kone Corp Hissin turvajärjestely
JP5591504B2 (ja) * 2009-09-07 2014-09-1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JP2011143982A (ja) * 2010-01-12 2011-07-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動制御装置及び制動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2199A (zh) 2015-06-10
JP2015110466A (ja) 2015-06-18
JP6216238B2 (ja) 2017-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2199B (zh) 电梯
JP502586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診断方法
CN105555696B (zh) 用于执行电梯的紧急停止的方法及其安全装置
CN104627758B (zh) 电梯
JP426733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動制御装置
JP536961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US20100154527A1 (en) Elevator Brake Condition Testing
JP6719556B2 (ja) エレベータエネルギー方式
CN104245445B (zh) 车辆的具有摩擦制动器的驱动和制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98790B (zh) 电梯以及救援运转控制方法
CN110657178B (zh) 用于诊断和/或维护制动器的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制动设备
CN111099469A (zh) 电梯系统
JP2019182661A (ja) エレベータブレーキ
JP507928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4220354B (zh) 电梯
CN104555643A (zh) 停运条件检测
KR20170089885A (ko) 엘리베이터 브레이크의 성능을 모니터링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7697752B (zh) 电梯系统
CN108675093B (zh) 电梯安全启动方法
WO2012131840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7081687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運行制御方法
CN104891296A (zh) 电梯设备及其控制装置
JP644980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CN103832906B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10650911B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