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6197A - 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6197A
CN104686197A CN201510107263.7A CN201510107263A CN104686197A CN 104686197 A CN104686197 A CN 104686197A CN 201510107263 A CN201510107263 A CN 201510107263A CN 104686197 A CN104686197 A CN 104686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ng
fertilisers
composts
cocoonery
phoen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72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家宽
梁晓妮
覃稳梅
雷军强
龙福全
黄顺忠
莫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ZHOU COUN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XIANGZHOU COUN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ZHOU COUN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filed Critical XIANGZHOU COUN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5101072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61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6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61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蚕房的消毒处理;B、培养料的制备;C、培养料灭菌;D、培养料接种;E、铺料建床:在消毒好的蚕房内洒上一层生石灰,然后先铺上一层3-5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再在稻草上撒混合菌种料,混合菌种料的厚度为22-25cm,铺完混合菌种料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3-4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F、出菇期的管理:在发菌初期,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6℃,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并开始出现原基时,在培养料上覆土4-5cm,同时,将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18-24℃,整个过程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当有80-85%的菇成熟且还未弹射孢子时进行采收。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冬闲蚕房,增加蚕农经济收入。

Description

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凤尾菇的干物质中含蛋白质高达21.2 %,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其含量占所有氨凤尾菇基酸总量的35 %以上。另据最近研究证实,凤尾菇含有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诱发干扰素的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蘑菇。由于凤尾菇菌丝体培养要求温度比较高而子实体发生要求温度比较低,因此,大多数凤尾菇都是利用固定地道地下室栽培,其对培养室要求比较高,限制了凤尾菇的栽培范围。
在南方,3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是养蚕的季节,11月上旬后,桑树落叶不能再养蚕,在11月中下旬秋蚕结束至3月中旬春蚕进棚前蚕房(室)消毒设备等一般都处于闲置的状态,这就造成了蚕房资源的浪费。在秋季生产季节上,凤尾菇的栽培时间正好与养蚕互相错开,如果在蚕房闲置时间能够栽培凤尾菇,就可以达到充分利用蚕房资源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蚕农的经济收入。
近几年国内专利数据库公开了一些有关凤尾菇栽培方法的专利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1410202998.3,公开(公告)号【CN103960050A】,该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纤维状甘蔗秸秆栽培凤尾菇的栽培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纤维状甘蔗秸秆作为培育食用菌培养基的主要原料,将甘蔗杆根据凤尾菇栽培的需要通过机械粉碎加工成不同的长度和碎度,作为栽培食用菌所需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构成培养料的原材料按下列重量份配置,甘蔗秸秆纤维65~75%,麦麸23~33%,过磷酸钙1%,石膏粉1%,含水率65%,pH7.5;配置后的原材料与水混合,然后建堆发酵,铺料建床,播种,出菇管理。该发明只是说明了利用纤维状甘蔗秸秆栽培凤尾菇,并未提到是否可以在冬天闲置的蚕房内栽培凤尾菇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1310401560.3,公开(公告)号【CN103444436A】,该专利文献公开了“废弃芒果枝栽培灵芝和凤尾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将干燥无霉变的废弃芒果枝切成10~20cm长,于生石灰水中浸泡;b将辅料混合发酵,得到发酵培养料;c将发酵培养料与菌种混合得到混合菌种料;d挖栽培畦床;e在栽培畦床内撒生石灰,铺一层稻草,再铺一层芒果枝,在芒果枝上撒混合菌种料,使混合菌种料填满芒果枝空隙,最后在上面铺稻草;f根据菌种特性进行常规的发菌出菇管理。该发明在建床之前需要挖栽培畦床,增加了栽培凤尾菇的工艺流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提高蚕房资源利用率的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蚕房的消毒处理:在秋蚕结束后,即可在11月中下旬秋蚕结束至3月中旬春蚕进棚前的时间栽培,必要时应避开高温季节栽培食用菌,这是因为在高温季节栽培食用菌容易受到杂菌的污染,在栽培之前,首先将蚕房打扫干净,用石灰水喷于蚕房进行消毒,避免细菌霉菌等杂菌影响凤尾菇菌丝的生长;
B培养料的制备:按照常规栽培凤尾菇的培养料原料质量比取出原料,并将培养料原料与水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要求培养料的含水率为60-65%,PH值为6.5-8.5,并将均匀混合后的培养料堆置发酵18-24小时,每8个小时翻堆一次,得到发酵培养料;
C培养料灭菌: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放入灭菌器灭菌,常压灭菌100-110℃保持10-11小时,灭菌后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D培养料接种:当步骤C中的培养料冷却至26℃时,将培养料与凤尾菇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得到混合菌种料;
E铺料建床:在消毒好的蚕房内洒上一层生石灰,然后先铺上一层3-5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再在稻草上撒混合菌种料,混合菌种料的厚度为22-25cm,铺完混合菌种料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3-4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用石灰水浸泡稻草,主要是软化稻草,杀灭杂菌;
F出菇期的管理:在发菌初期,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6℃,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并开始出现原基时,在培养料上覆土4-5cm,同时,将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18-24℃,整个过程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当有80-85%的菇成熟且还未弹射孢子时进行采收。此步骤要求当菌丝长满培养料时,需要调整蚕房内的温度,主要是因为凤尾菇丝体的培养温度要求比子实体发生的温度要求高,一般情况下凤尾菇丝体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4℃,子实体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所以调整温度是为了加快凤尾菇的生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步骤A中可用8%的食碱水对蚕房进行消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步骤B中的培养料原料的配方为:棉籽壳45-68%木屑10-20%米糠20-30%蔗糖1-3%石膏粉1-2%。
优选地,所述的培养料原料的配方为:棉籽壳56%木屑15%米糠25%蔗糖2%石膏粉2%。
本发明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充分利用了冬闲蚕房。在南方,在秋季生产季节上,凤尾菇的栽培时间正好与养蚕刚好互相错开,通过在空闲蚕房种植凤尾菇,形成了一套综合利用资源生产模式,不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蚕农经济收入。
(2)操作简单。本发明直接在蚕房内建床栽培凤尾菇,无需挖栽培畦床,减少了栽培凤尾菇的工艺流程,技术操作简单,扩大了凤尾菇的栽培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实施例123对照组的栽培起始时间相同。
实施例1:
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蚕房的消毒处理:
在秋蚕结束后,即可在11月中旬秋蚕结束后,将蚕房打扫干净,用石灰水喷于蚕房进行消毒,也可用8%的食碱水对蚕房进行消毒。
B培养料的制备:
培养料原料质量比:棉籽壳56%木屑15%米糠25%蔗糖2%石膏粉2%;
按照上述凤尾菇培养料原料质量比取出原料,并将培养料原料与水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培养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4左右,培养料与水混合后的含水率为60%左右,PH值为7左右,并将均匀混合后的培养料堆置发酵20小时,每8个小时翻堆一次。
C培养料灭菌: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放入灭菌器灭菌,常压灭菌105℃保持10小时,灭菌后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D培养料接种:
当步骤C中的培养料自然冷却至26℃时,将培养料与凤尾菇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即可得到混合菌种料。
E铺料建床:
首先用8%的石灰石将在栽培过程中使用到的稻草浸泡18个小时,然后在消毒好的蚕房内洒上一层生石灰,再铺上一层3-5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铺上稻草后撒上混合菌种料,混合菌种料的厚度为22-25cm,铺完混合菌种料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3-4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
F出菇期的管理:
在发菌初期,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4℃,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并开始出现原基时,在培养料上覆土4-5cm,同时,将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整个过程空气湿度保持在85%左右,当有80-85%的菇成熟且还未弹射孢子时进行采收。
实施例2:
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蚕房的消毒处理:
在秋蚕结束后,即可在11月中旬秋蚕结束后,将蚕房打扫干净,用石灰水喷于蚕房进行消毒,也可用8%的食碱水对蚕房进行消毒。
B培养料的制备:
培养料原料质量比:棉籽壳45%木屑20%米糠30%蔗糖3%石膏粉2%;
按照上述凤尾菇培养料原料质量比取出原料,并将培养料原料与水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培养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4左右,培养料与水混合后的含水率为65%左右,PH值为8.5左右,并将均匀混合后的培养料堆置发酵24小时,每8个小时翻堆一次。
C培养料灭菌: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放入灭菌器灭菌,常压灭菌110℃保持10小时,灭菌后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D培养料接种:
当步骤C中的培养料冷却至26℃时,将培养料与凤尾菇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即可得到混合菌种料。
E铺料建床:
首先用8%的石灰石将在栽培过程中使用到的稻草浸泡18个小时,然后在消毒好的蚕房内洒上一层生石灰,再铺上一层3-5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铺上稻草后撒上混合菌种料,混合菌种料的厚度为22-25cm,铺完混合菌种料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3-4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
F出菇期的管理:
在发菌初期,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6℃,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并开始出现原基时,在培养料上覆土4-5cm,同时,将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4℃,整个过程空气湿度保持在80%,当有80-85%的菇成熟且还未弹射孢子时进行采收。
实施例3:
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蚕房的消毒处理:
在秋蚕结束后,即可在11月中旬秋蚕结束后,将蚕房打扫干净,用石灰水喷于蚕房进行消毒,也可用8%的食碱水对蚕房进行消毒。
B培养料的制备:
培养料原料质量比:棉籽壳68%木屑10%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
按照上述凤尾菇培养料原料质量比取出原料,并将培养料原料与水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使培养料的含水率为63%左右,PH值为6.5左右,并将均匀混合后的培养料堆置发酵18小时,每8个小时翻堆一次。
C培养料灭菌: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放入灭菌器灭菌,常压灭菌100℃保持11小时,灭菌后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D培养料接种:
当步骤C中的培养料冷却至26℃时,将培养料与凤尾菇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即可得到混合菌种料。
E铺料建床:
首先用8%的石灰石将在栽培过程中使用到的稻草浸泡18个小时,然后在消毒好的蚕房内洒上一层生石灰,再铺上一层3-5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铺上稻草后撒上混合菌种料,混合菌种料的厚度为22-25cm,铺完混合菌种料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3-4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
F出菇期的管理:
在发菌初期,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并开始出现原基时,在培养料上覆土4-5cm,同时,将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18℃,整个过程空气湿度保持在75%,当有80-85%的菇成熟且还未弹射孢子时进行采收。
对照组:
对照组所使用的培养料原料配方发菌出菇管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对照组的混合菌种料放在挖的栽培畦床里培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挖栽培畦床并消毒:
在11月中旬,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挖栽培畦床,并用石灰水喷于栽培畦床进行消毒,也可用8%的食碱水对栽培畦床进行消毒。
B培养料的制备:
培养料原料质量比:棉籽壳56%木屑15%米糠25%蔗糖2%石膏粉2%;
按照上述凤尾菇培养料原料质量比取出原料,并将培养料原料与水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培养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4左右,培养料与水混合后的含水率为60%左右,PH值为7左右,并将均匀混合后的培养料堆置发酵20小时,每8个小时翻堆一次。
C培养料灭菌: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放入灭菌器灭菌,常压灭菌105℃保持10小时,灭菌后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D培养料接种:
当步骤C中的培养料自然冷却至26℃时,将培养料与凤尾菇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即可得到混合菌种料。
E铺料建床:
首先用8%的石灰石将在栽培过程中使用到的稻草浸泡18个小时,然后在消毒好的栽培畦床内洒上一层生石灰,再铺上一层3-5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铺上稻草后撒上混合菌种料,混合菌种料的厚度为22-25cm,铺完混合菌种料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3-4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
F出菇期的管理:
在发菌初期,栽培畦床的温度控制在24℃,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并开始出现原基时,在培养料上覆土4-5cm,同时,将栽培畦床的温度控制在20℃,整个过程空气湿度保持在85%左右,当有80-85%的菇成熟且还未弹射孢子时进行采收。
本发明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与在栽培畦床栽培凤尾菇的发菌和出菇效果对比情况: 
  菌种吃料时间(天) 菌丝长满料面时间(天) 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 生物学转化率(%)
实施例1 3 36 3.9:5 78.0
实施例2 3 38 3.1:4 77.5
实施例3 3 38 3:4 75.0
对照组 3 34 4:5 80.0
从上述表格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23提供的方法在蚕房里栽培凤尾菇与在栽培畦床栽培凤尾菇的吃料时间相同;在蚕房里栽培凤尾菇比在栽培畦床栽培凤尾菇菌丝长满料面时间长2-4天,这是因为栽培畦床的温度比较好控制,但是不影响凤尾菇的发菌和出菇效果,从出菇效果来看,在蚕房里栽培凤尾菇的生物学转化率达到75%以上,已到达凤尾菇的栽培出菇指标,对照组在栽培畦床栽培凤尾菇的生物学转化率为80.0%,两者相差不大,因此,本发明实现了在蚕房里栽培凤尾菇的技术方案,技术操作简单,充分利用了冬闲蚕房,增加蚕农经济收入,扩大了凤尾菇的栽培范围。

Claims (4)

1.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蚕房的消毒处理:在秋蚕结束后,将蚕房打扫干净,用石灰水喷于蚕房进行消毒;
B、培养料的制备:按照凤尾菇培养料原料质量比取出原料,并将培养料原料与水充分混合制备培养料,培养料的含水率为60-65%,PH值为6.5-8.5,并将均匀混合后的培养料堆置发酵18-24小时,每8个小时翻堆一次;
C、培养料灭菌: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放入灭菌器灭菌,常压灭菌100-110℃保持10-11小时,灭菌后取出让其自然冷却;
D、培养料接种:当步骤C中的培养料冷却至26℃时,将培养料与凤尾菇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得到混合菌种料;
E、铺料建床:在消毒好的蚕房内洒上一层生石灰,然后先铺上一层3-5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再在稻草上撒混合菌种料,混合菌种料的厚度为22-25cm,铺完混合菌种料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3-4cm厚的用石灰水浸泡过的稻草;
F、出菇期的管理:在发菌初期,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20-26℃,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并开始出现原基时,在培养料上覆土4-5cm,同时,将蚕房内的温度控制在18-24℃,整个过程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当有80-85%的菇成熟且还未弹射孢子时进行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可用8%的食碱水对蚕房进行消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的培养料原料的配方为:棉籽壳45-68%、木屑10-20%、米糠20-30%、蔗糖1-3%、石膏粉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料原料的配方为:棉籽壳56%、木屑15%、米糠25%、蔗糖2%、石膏粉2%。
CN201510107263.7A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Pending CN1046861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7263.7A CN104686197A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7263.7A CN104686197A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6197A true CN104686197A (zh) 2015-06-10

Family

ID=53334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7263.7A Pending CN104686197A (zh) 2015-03-12 2015-03-12 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619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0185A (zh) * 2016-01-29 2016-06-15 柳州市宣荣农业有限公司 凤尾菇培育方法
CN111631080A (zh) * 2020-07-14 2020-09-08 广安鸿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凤尾菇的种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0185A (zh) * 2016-01-29 2016-06-15 柳州市宣荣农业有限公司 凤尾菇培育方法
CN111631080A (zh) * 2020-07-14 2020-09-08 广安鸿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凤尾菇的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6899B (zh) 草菇废料栽培双孢蘑菇的方法
CN103936502B (zh) 一种双孢菇培养用芒草基质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7396751B (zh) 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9042541A (zh) 一种利用发酵牛粪养殖蛴螬的方法
CN104663250A (zh) 一种桑枝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CN1079186C (zh) 双孢蘑菇栽培方法
CN104641943A (zh) 一种桑枝栽培袖珍菇的方法
CN105330407A (zh) 一种提高大杯蕈产量的栽培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57059A (zh) 一种鸡腿菇生产方法
CN113207550A (zh) 一种富硒平菇栽培方法
CN108048335B (zh) 蒙古口蘑新菌株草原白蘑2号及其选育方法
KR101262255B1 (ko) 버섯 폐배지 및 음식물 퇴비를 함유하는 버섯 재배 배지의 제조방법
JPH0625A (ja) 食用きのこの栽培法および培地
CN102487725A (zh) 一种利用玉米副产品培育真姬菇的方法
JPH09154401A (ja) アガリクス・ブラゼイ茸の栽培方法
CN103960050A (zh) 一种纤维状甘蔗秸秆栽培凤尾菇的栽培方法
CN104686197A (zh) 一种南方利用冬闲蚕房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CN107964513B (zh) 蒙古口蘑新菌株草原白蘑1号及其选育方法
CN105967774A (zh) 桉木废料和麦草为原料的双孢菇栽培料及制备方法
CN106045592A (zh) 一种利用桑杆和甘蔗渣生产猪肚菇的方法
CN106467430A (zh) 一种双孢蘑菇菌渣栽培草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57307A (zh) 利用中药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3960045A (zh) 一种纤维状甘蔗秸秆栽培银耳的栽培方法
KR20070111243A (ko) 잿빛만가닥버섯 재배용 배지 및 이를 이용한잿빛만가닥버섯의 재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