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7003A -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7003A
CN104667003A CN201510104049.6A CN201510104049A CN104667003A CN 104667003 A CN104667003 A CN 104667003A CN 201510104049 A CN201510104049 A CN 201510104049A CN 104667003 A CN104667003 A CN 104667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tuberculosis
medicin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40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7003B (zh
Inventor
张群芝
窦会娟
周伟
郭嘉林
赵华东
李新伟
罗海澜
陆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he Med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张群芝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群芝 filed Critical 张群芝
Priority to CN2015101040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7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67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7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7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70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该药物组合是由,桑白皮,七叶一枝花,蒲公英,麻黄根,黄芪,旋复花,前胡,当归,肉苁蓉,槐花,白茅根,远志,木香,云苓,白术,天门冬,石斛,淫羊藿,龟甲,甘草,五味子制成。该药组合配伍科学,疗效迅速,具有健脾和胃、滋阴补肾、凉血散热、活血理气、补气养血、补虚润燥、养阴敛汗、调和阴阳的功效。该中药组合在与多种已知的抗结核药物联用时能够明显抑制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发生,极大地增强结核菌对于已知的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和所述药物的疗效,并对已知的抗结核药物引发的毒副反应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极大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明显的缩短了该病的治疗周期,患者在并发症方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背景技术
结核病(TB) 为结核分枝杆菌(Mtb)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全世界约有1/3 的人受到结核菌感染,每年新发病例800 万,死亡人数达200 万。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空气传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平均每个结核病人每年可传染10-15 人。结核病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主要感染性疾病之一,据WHO 估计,目前全球约有20 亿人感染过结核杆菌,即约有1/3 的人感染过结核杆菌。仅在2008 年,全世界又新发现940 万感染病例,其中包括140 万结核和艾滋病(HIV) 双重感染病例,共有180 万人死于结核病。长期以来结核病作为已被控制的流行病为人类所忽视,以致很多国家缺少统一的防治计划来控制该病的蔓延,导致多重耐药结核(MDR-TB) 不断出现,加上近年来人口的增长和流动,特别是伴有HIV 感染的结核病发病率急剧增加,都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根据WHO 估计,至2020 年将约有10 亿人感染,3500 万人死于结核,而目前标准的结核病疗法由于治疗周期长且较为复杂,且对于免疫抑制的患者效果不好,所以迫切需要发现能有效治疗MDR-TB 和潜伏性结核杆菌感染、缩短治疗周期的药物。然而现在的结核病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不断出现多重耐药结核甚至广泛耐药结核(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加之近年来人口的增长和流动,HIV/TB 双重感染发病率急剧上升,给结核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开发出能有效治疗多重耐药结核杆菌、广泛耐药结核杆菌和潜伏性结核杆菌感染、并能缩短治疗周期的抗结核药物显得非常迫切。
 结核杆菌耐药是随抗结核化学药物疗法的开展而出现,起初以单药耐药为主,后渐泛滥,发展为耐2 药、耐3 药,多重耐药,后者试分为4 种。
4 种多重耐药结核病包括:
一、耐多药结核病(MD-RTB)、耐异烟肼(INH,H),耐利福平(RFP,R) 及其它一、二种或以上的抗结核药,发病最多,居多重耐药结核病之首;
 二、多耐药结核病(PDR-TB),耐INH 及RFP 二者之一和耐其它二、三种或以上的抗
结核药,为近几年来部分学者所提出,知之者较少,并未得到广泛公认,一些学者将之混同于MDR-TB 之中;
 三、严重耐药结核病(XDR-TB),国际上于2006 年开始提出,2007 年WHO 公布XDR-TB 界定范围:在MDR-TB 基础上,对一种氟喹诺酮类(FQs),或对氨基糖苷类( 卡那霉素KM ;阿米卡星AMK,即丁胺卡那霉素) 以及卷曲霉素(CPM) 耐药。在我国,以现有MDR-TB的20 万例推算,为7000-42000 余例,不会构成突发性威胁,严重的问题在于如果合并HIV/AIDS,则病死率高达98%,而且其中70%死亡在30 天以内。我国AIDS 疫情较低,当不至于发生,但亦应未雨绸缪;
 四、全耐药结核病(TDR-TB),诊断依据有二:一为对现有能力作药敏测试的抗结核药全都耐药;二为治疗24 个月,痰菌转阴率为零。
 耐药性结核在WHO 所调查的109 个国家都存在,全球每年有30 万MDR-TB 新病例。MDR-TB 的产生直接影响到结核病化疗的成败。在新发肺结核(PTB) 病人中至少耐一种药物的流行范围从乌拉圭的1.7%到爱沙尼亚的36.9%。多耐药流行率从0-14.1%。复治病人中至少耐一种药物的流行范围从芬兰的0 到乌拉圭的93.8%,复治病例多耐药率2005 年在也门、伊朗、塔吉克斯坦、拉托维亚、爱托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埃及、中国、俄联邦从最低为36.6% ( 中国) ~到最高为58.3% ( 也门)。估计62%的MDR-TB 在中国、印度和俄联邦地区。在每年治疗的病人中出现20%的复治病人,可能有30%~ 80%产生多耐药结核病(MDR-TB)。已治疗的病人与未治疗病人比较,耐药率高4 倍,MDR-TB 高10 倍。初治失败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最高,分别为90.0%和80.0%,其次为慢性排菌者,其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为73.3%;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随用药时间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一些东欧国家耐多药结核病已占1/4,美国纽约市也达到19%。我国结核杆菌培养及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 和乙胺丁醇(EMB) 这4 种药物的初始耐药率是14.8% ( 浙江)-42.1%( 辽宁) ;获得性耐药率为33.7% ( 广东)-66.0% ( 河南)。在我国每年发生的425000 例MDR-TB 病例中,有多达14%的病例使用标准药物治疗无效。
2006 年南非首次报告广泛抗药性结核(XDR-TB) 爆发,2008 年有49 个国家报告XDR-TB,估计每年有4 万例。目前人们还没找到针对它的有效药物。XDR-TB 的死亡率高达64%,在美国的治愈率是31%,在南非98%的死亡发生在就医后30 天以内。
结核杆菌的耐药分子机制,大致有三种类型:即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外排泵机制,产生降解或灭活酶类,药物靶位的改变。结核杆菌无法通过质粒的介导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性,因此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是结核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基础。结核杆菌的耐药机制与其药物敏感性基因的突变、缺失和插入有关。结核杆菌基因组约有22 种细胞色素P-450酶,该酶在耻垢分枝杆菌、偶然分支杆菌、龟型分枝杆菌和结核杆菌H37Rv 中均存在,与抗性有关。目前已发现耐EMB 株中可有21 处不同的密码子突变,其中embB 基因就存在多位点突变( 以第306、328、406、497 位的4 个密码子多见),导致2 个以上不同的氨基酸被置换而致耐药。此外,embB 306 位氨基酸置换与EMB 耐药水平有关。结核杆菌gyrA 基因突变与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有关,且gyrA 基因突变在药敏实验高、低浓度区均可发生。结核杆菌基因gyrA( 编码DNA 回旋酶A 亚单位) 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中第67-106 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产生高水平耐药。结核杆菌pncA 基因突变,使吡嗪酰胺酶活性降低或消失,不能将PZA 转变为活性型而导致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SM 的主要分子机制是编码小亚基的S12 蛋白的rpsL 基因和编码16SrRNA 的rrs 基因突变。两种耐SM 基因rpsL 和rrs 总的突变率为91%。目前临床分离的SM 耐药菌株中,约1/3 其耐药机制尚不清楚,说明还存在其他的耐药机制。结核杆菌rpoB 基因81bp 热点区的变异与RFP 抗性有关,RFP 抗性株和92.9%的MDR 株在rpoB 热点区存在变异。结核杆菌rpoB 基因耐药决定区发生突变,其中456 位丝氨酸和451 位组氨酸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导致对RFP 耐药。结核杆菌pncA 基因的突变造成PZase 活性降低或丧失导致对吡嗪酰胺耐药。韩春喜等研究发现,结核杆菌86.81%的INH 耐药株存在katG 基因的点突变和/ 或单碱基插入。KatG 基因编码过氧化氢酶过氧
化物酶,如katG 基因发生突变,则INH 活化效率降低或不能活化,导致结核杆菌对INH 发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他INH 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也参与INH 耐药,如inhA、ahpC、oxyR、kasA等,其中inhA 是活化的INH 作用靶位,InhA 与kasA 参与分枝杆菌酸的生物合成,ahpC 参与氧化- 应激应答。
 目前,还没有一种通用的可靠或可行的办法可以解决结核杆菌耐药的难题。一旦出现耐药,临床上通常只能换用敏感药物,然而,目前已经出现部分患者几乎无敏感药物可用,这些患者通常在很短时间内将出现生命危险。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强,后天嗜欲无节,酒色过度、忧思劳倦、久病体衰时,正气亏耗,为内因,外受“痨虫”所染,邪乘虚而入,而致发病。利用中医结合临床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本病是本领域一大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如下的中药组合能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有效解决了现有临床治疗的疑难问题。
该药物组合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桑白皮5—15份,七叶一枝花5—15份,蒲公英15—25份,麻黄根10—20份,黄芪20—30份,旋复花10—20份,前胡10—20份,当归10—20份,肉苁蓉5—15份,槐花7—16份,白茅根7—22份,远志8—25份,木香10—15份,云苓10—15份,白术10—15份,天门冬10—15份,石斛10—15份,淫羊藿11—15份,龟甲5—15份,甘草5—15份,五味子10—15份。
本病临床以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自汗、胸痛胸闷、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失眠多梦、便秘溏泄、女性月经不调等为症状。因此本发明人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治疗各类结核病只有敢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面对这样顽固的疾病才能有所突破,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中医认为认为,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上、中、下三焦一气贯通,循行不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若分型论治势必造成证型相混、层次不清、舍本逐未、去源逐病,临床疗效必受影响。治疗离不开抑菌、杀菌、调补脾、肾这一原则;脾、肾阴虚是本病之因,重建免疫系统脾、肾是关键,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脾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生化之源。以健脾、滋阴补肾为主,辅以凉血散热、活血化瘀、理气止疼、软坚散结、补气养血、补虚润燥;达到人体阴阳气血相平,使人体机能得到补充,免疫力得到增强,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上述各药成分功效为 :云苓、白术、石斛健脾和胃,肉苁蓉、天门冬、淫羊藿、龟甲、五味子滋阴补肾,黄芪、当归养血补血,桑白皮、七叶一枝花、蒲公英、白茅根、槐花凉血清热解毒而不伤阴,旋复花、前胡润肺止咳,滋润肺阴,麻黄根配五味子敛阴止汗,远志养阴安神,甘草化痰止咳,调和各药。
该药组合配伍科学,疗效迅速,具有健脾和胃、滋阴补肾、凉血散热、活血理气、补气养血、补虚润燥、养阴敛汗、调和阴阳的功效。该中药组合在与多种已知的抗结核药物联用时能够明显抑制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发生,极大地增强结核菌对于已知的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和所述药物的疗效,并对已知的抗结核药物引发的毒副反应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极大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明显的缩短了该病的治疗周期,患者在并发症方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按下列比例称取原料
桑白皮5—15份,七叶一枝花5—15份,蒲公英15—25份,麻黄根10—20份,黄芪20—30份,旋复花10—20份,前胡10—20份,当归10—20份,肉苁蓉5—15份,槐花7—16份,白茅根7—22份,远志8—25份,木香10—15份,云苓10—15份,白术10—15份,天门冬10—15份,石斛10—15份,淫羊藿11—15份,龟甲5—15份,甘  草5—15份,五味子10—15份。
该药物组合制备方法如下:
(1)按组方称取各药材备用;
(2)将称取各药粉碎过150目筛,混合成均匀,泛水为丸如绿豆大小,即得。
服药方法:口服,每日三次,每次9克,配合已知的抗结核药物联用。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为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达到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人对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11 月~2014 年 6 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0 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 A 组 ( 采用本中药组合与 已知的抗结核药物联用) 35 例和 B 组  (单独的结核药物) 35 例, 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3 个月及 6 个月痰转阴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 SF-36 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3 个月及 6 个月痰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治疗后SF-36 评分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或 P﹤0.01, 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本中药组合耐多药 结核病治疗中的疗效较佳, 值得推广应用。耐多药结核病是指对多种药物都产生耐药性质的疾病,其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具有耐药性,治疗上应该尤其引起重视,以尽量对其达到最佳的控制。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于其治疗方案较多,效果差异较大。临床上我们就不同治疗方案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 年 11 月~2014 年 6 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 70 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 组 ( 采用本中药组合与 已知的抗结核药物联用) 35例和B 组  (单独的结核药物)  35 例 。
A 组的 35 例患者中, 男性 20 例, 女性 15 例, 年龄 21~67 岁, 平均年龄 (42.8± 6.3) 岁 , 病程 1.0~15.6 年 , 平均病程 (6.5 ± 2.3) 年 。 B 组的35 例患者中 , 男性 19 例 , 女性 16 例 , 年龄 20~66 岁 , 平均年龄(43.0 ± 6.5)岁, 病程 1.1~15.5 年 , 平均病程 (6.4 ±2.5) 年 。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对耐多药肺结核诊断标准的要求。 两组患者在各项基本资料方面比较 , P均﹥0.05, 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力克肺疾200~400 mg, 3 次 / d, 利福喷汀600 mg, 分别于每周一和周四用药 , 丙硫异烟肼 200 mg, 3次/ d。 A 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本发明中药组合,口服,每日三次,每次9克。B组不加,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治疗9 个月为 1 个疗程。 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3 个月及 6 个月痰转阴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SF-36 评分中的心理状况、 角色状况、 生理功能能、 角色状况、 社会功能、 活力、 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1.3.1 疗效评价 显效: 患者的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辅助检查示肺部病灶吸收, 痰菌转阴; 有效: 患者的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显著改善, 辅助检查示病灶部分吸收 , 痰菌转阴 ; 无效 :患者的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辅助检查示病灶未见吸收 ,痰菌阳性。 总有效=显效+有效。
1.3.2  SF-36 评分 包括心理状况、 角色状况、 生理功能 、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活力、 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评分等多个项目, 每个项目均为 0~100 分, 分值越高, 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状况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 计量及计数资料分别进行 t 检验及卡方检验, P﹤0.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3 个月及 6 个月痰菌转阴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3个月及6 个月痰菌转阴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 比较结果见表 1。
表1两组总有效率、疫菌转阴率、不良反应率比较
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3个月及6个月疫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SF-36评分中心的心理状况、角色状况、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疼痛和主观健康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F-36评分比较(分)
由表2 可见,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 、 角色状况、 生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活力、 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评分等项目比较, P均﹥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理状况、角色状况、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活力、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评分等项目均高于对照组,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病存在多耐药性的特点,对于治疗而言是个难题,同时因为本病的传染的性质,对于其治疗较其他类型的疾病也更为迫切。近年来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也参差不齐。
中药作为传统的医学的用药方案,它以毒副作用较小,作用持久的优点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能积极缓解基本的症状。从中医的角度上,能平衡人体阴阳,快速纠正人体五脏六腑失衡状态,使人体阴盛阳密,正气得以恢复,机体免疫能力得到提升,病邪得以祛除,各种症状得以临床消失,从而解决临床耐药性的难题。
较多研究显示, 结核病患者尤其是多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质量较低 , 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 活力等均呈现较低的状态, 当患者的疾病得到治疗的时候, 这些状况也随之改善, 故治疗过程中疾病的治 疗及转归与患者的SF-36 评分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对于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等也有一定的意义, 可以作为评估疾病发生发展情况的一个依据。本发明我们就该中药组合与常规治疗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对照观察,该中药组合在本病的治疗中综合优势要大于已知的抗结核药物常规治疗, 具体体现在治疗总有效率、 不同时间段痰菌转阴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的 SF-36 评分变化幅度方面,而这些优势通过表1、表 2 中的数据可以得到体现 , 故我们认为该中药组合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疗效较佳,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Claims (2)

1.一种抑制结核分枝杆菌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桑白皮5—15份,七叶一枝花5—15份,蒲公英15—25份,麻黄根10—20份,黄芪20—30份,旋复花10—20份,前胡10—20份,当归10—20份,肉苁蓉5—15份,槐花7—16份,白茅根7—22份,远志8—25份,木香10—15份,云苓10—15份,白术10—15份,天门冬10—15份,石斛10—15份,淫羊藿11—15份,龟甲5—15份,甘  草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结核分枝杆菌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按组方称取各药材备用;
(2)、将称取各药粉碎过120目筛,混合成均匀,泛水为丸如绿豆大,即得本发明药物。
CN201510104049.6A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67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4049.6A CN104667003B (zh)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4049.6A CN104667003B (zh)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7003A true CN104667003A (zh) 2015-06-03
CN104667003B CN104667003B (zh) 2018-05-01

Family

ID=53302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404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67003B (zh)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670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7083A (zh) * 2016-05-11 2016-07-27 孙连海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7918A (zh) * 2008-06-02 2008-11-05 杨举芳 一种治疗结核病的中药
CN101954015A (zh) * 2010-08-27 2011-01-26 孔德旺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31638A (zh) * 2012-04-05 2012-08-15 郑其田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7918A (zh) * 2008-06-02 2008-11-05 杨举芳 一种治疗结核病的中药
CN101954015A (zh) * 2010-08-27 2011-01-26 孔德旺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31638A (zh) * 2012-04-05 2012-08-15 郑其田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7083A (zh) * 2016-05-11 2016-07-27 孙连海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7003B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2819B (zh) 一种对抗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制剂
CN103845702B (zh) 一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3055A (zh) 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556B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
CN104547496B (zh) 一种润肺止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83640A (zh) 一种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CN116139237B (zh) 一种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等所致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667003A (zh)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CN103720819B (zh) 一种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007159B (zh) 防治肿瘤的中药
CN102908443B (zh) 一种治疗或辅助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797083A (zh) 一种中药组合对分枝杆菌抑制作用的应用研究
CN104258305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肝胆病的中药制剂
CN104623465A (zh) 一种中药在治疗分枝杆菌感染中的配合应用
CN104258295A (zh) 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汤剂
CN109771632A (zh)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394966C (zh) 一种治疗风寒症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24582B (zh) 新定膝痛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805795B (zh) 一种治疗急性胸胁部软组织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85323B (zh) 治疗乙肝病毒大三阳的中药制剂
CN114272284B (zh) 一种治疗瘀血阻滞型骨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05687684A (zh)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
CN104689246B (zh) 一种治疗胃癌的药物
CN104758346A (zh)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
CN104013943A (zh) 一种治疗脚气的中药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04

Address after: 462000 Luohe University Road, Henan, No. 148

Applicant after: Luohe Medical College

Address before: Songshan Road, Luohe City, Henan province 462000 Yuanhui District No. 59

Applicant before: Zhang Qunzh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