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0607A - 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0607A
CN104640607A CN201380047543.2A CN201380047543A CN104640607A CN 104640607 A CN104640607 A CN 104640607A CN 201380047543 A CN201380047543 A CN 201380047543A CN 104640607 A CN104640607 A CN 104640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foreign matter
iodine
matter removing
mouth m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5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川宪夫
村山敏
茂木道教
移川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Environment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Environment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Environment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Environment Resear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40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06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23/00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 A62B23/02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 A62B23/025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the filter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hape of a mask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41D13/113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with a vertical fold or wel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抛弃式口罩,能捕捉并吸附空气中的放射性有机碘,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者的体内。抛弃式口罩(10A),具有:覆盖戴用者的口及鼻的过滤构件(11)、及将过滤构件(11)固定于戴用者的颜面的耳挂构件(12)。过滤构件(11)由从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碘捕捉片、交叠于碘捕捉片的皮肤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1异物除去片、及交叠于碘捕捉片的皮肤非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2异物除去片形成。活性碳纤维附着了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剂。

Description

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抛弃式口罩,具有:覆盖戴用者的口及鼻的过滤构件,及将过滤构件固定在戴用者的颜面的穿戴构件。
背景技术
已有人揭示一种口罩,包含:口罩本体部,覆盖口或鼻且由有通气性的片材制成;穿戴部,连结于口罩本体部而用于穿戴于颜面;滤器囊部,形成于口罩本体部,以插脱自如地容纳使液剂含浸而得的口罩用滤器;且在滤器囊部的囊内侧,于口罩用滤器抵接的面的两面设置有由合成纤维制成的高空隙片(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液剂,使用水、混有对于喉咙提供滋润的药效成分的水、混有使鼻腔通气变得良好的药效成分的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32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前述专利文献1揭示的口罩,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尘埃或花粉等异物,而且能够长时间保持能够呼出湿润空气的足量的液剂,戴用此口罩的戴用者不会吸入尘埃或花粉等异物,再者,能经由含浸于口罩用滤器的液剂吸入湿润的空气,可防止口内或喉咙干燥。但是此口罩当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的情形,于戴用中不会捕捉放射性有机碘,不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所以放射性有机碘会有穿过口罩而吸入戴用者体内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弃式口罩,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也能将此放射性有机碘予以捕捉并吸附,空气中的放射性有机碘不会通过,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者的体内。
解决课题的方式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前提,是一种抛弃式口罩,具有:覆盖戴用者的口及鼻的过滤构件,及将过滤构件固定在戴用者颜面的穿戴构件。
在前述前提的本发明中,过滤构件由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且由捕捉空气中含有的放射性有机碘的既定面积的至少1片碘捕捉片形成,碘捕捉片为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与织物与编物中的任一者,且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剂是附着在制成碘捕捉片的所述活性碳纤维。
作为本发明的一例,过滤构件包含位于戴用者的皮肤侧而交叠于碘捕捉片的皮肤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1异物除去片,且第1异物除去片是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碘捕捉片固定于第1异物除去片的皮肤非对向面。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过滤构件包含位在戴用者的非皮肤侧而交叠于碘捕捉片的皮肤非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2异物除去片,第2异物除去片为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碘捕捉片介于第1异物除去片与第2异物除去片之间且固定在所述异物除去片的皮肤对向面与皮肤非对向面。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过滤构件包含位于戴用者的皮肤侧而交叠于碘捕捉片的皮肤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1异物除去片与位在戴用者的非皮肤侧而交叠于碘捕捉片的皮肤非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2异物除去片,所述异物除去片是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碘捕捉片可插脱地容纳于形成在第1异物除去片与第2异物除去片之间的囊。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过滤构件包含包覆碘捕捉片的皮肤对向面与非皮肤对向面的整个区域的异物除去袋,异物除去袋是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片状的纤维不织布,碘捕捉片可自由移动地容纳于异物除去袋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碘捕捉片以向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为Z字形(zigzag)且具有向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山部与多个谷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碘捕捉片系包含至少2片以向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为Z字形(zigzag)且具有向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山部与多个谷部的碘捕捉片而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制作碘捕捉片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20μm的范围,碘捕捉片的1片基重为50~200g/m2的范围,且碘捕捉片的1片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第1异物除去片及第2异物除去片的至少一者含有多个吸水性纤维,且吸水性纤维相对于异物除去片的总重量的比例为10~20重量%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第1异物除去片及第2异物除去片的至少一者含有由多个吸水性纤维制成且交叠于异物除去片的皮肤对向面与皮肤非对向面中至少一者的吸水性纤维不织布。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第1异物除去片及第2异物除去片的至少一者含有多个抗菌性纤维,且抗菌性纤维相对于异物除去片的总重量的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中的至少一者经驻极体(electret)化。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50μm的范围、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0.5~30μm的范围,且第1异物除去片的1片基重为1.5~50g/m2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的1片基重为10~100g/m2的范围,且第1异物除去片的1片厚度尺寸为0.2~3mm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的1片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吸附剂为碘化钾与碘酸钾中的至少一者,碘化钾与前述碘酸钾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5重量%/kg的范围,且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的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吸附剂为胺类,胺类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且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为95%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例,胺类为三亚乙二胺C6H12N2。
发明的效果
依本发明的能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制作碘捕捉片的多个活性碳纤维会捕捉放射性有机碘,且附着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会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所以即使在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放射性有机碘也能被口罩确实地捕捉并吸附,放射性有机碘不会通过,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体內。抛弃式口罩係在其捕捉·吸附了既定浓度的放射性有机碘后立即废弃的抛弃式,被活性碳纤维捕捉且被吸附剂吸附的放射性有机碘不会从活性碳纤维或吸附剂再度放出,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从口罩向他处扩散,而且在以已废弃的口罩捕捉·吸附了放射性有机碘的状态,能安全地迎接其半衰期。
过滤构件包含位在戴用者的皮肤侧而交叠于碘捕捉片的皮肤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1异物除去片,且第1异物除去片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碘捕捉片固定在第1异物除去片的皮肤非对向面的抛弃式口罩,由第1异物除去片捕捉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能防止所述异物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的体内。抛弃式口罩不仅可隔着异物除去片而防止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进入体内,且制作碘捕捉片的多个活性碳纤维会捕捉放射性有机碘且于所述活性碳纤维附着的吸附剂会吸附放射性有机碘,因此即使在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放射性有机碘仍会确实地捕捉并吸附在口罩,放射性有机碘不会通过,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体内。
过滤构件包含位在戴用者的非皮肤侧而交叠于碘捕捉片的皮肤非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2异物除去片,且第2异物除去片是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碘捕捉片隔着于第1异物除去片与第2异物除去片之间并且固定在所述异物除去片的皮肤对向面与皮肤非对向面的抛弃式口罩,利用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捕捉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不仅能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于碘捕捉片,也能防止所述异物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的体内。抛弃式口罩不仅能隔着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而防止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进入体内,且制作碘捕捉片的多个活性碳纤维会捕捉放射性有机碘,且吸附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会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所以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放射性有机碘仍能确实地被捕捉并吸附于口罩,放射性有机碘不会通过,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体内。
过滤构件包含位于戴用者的皮肤侧而交叠在碘捕捉片的皮肤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1异物除去片及位在戴用者的非皮肤侧而交叠在碘捕捉片的皮肤非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2异物除去片,且所述异物除去片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碘捕捉片可插脱地容纳在形成于第1异物除去片与第2异物除去片之间的囊的抛弃式口罩,利用形成囊的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捕捉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不仅可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于碘捕捉片,且(&)Tj/F能防止所述异物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的体内。抛弃式口罩隔着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不仅能够防止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进入体内,且制作碘捕捉片的多个活性碳纤维会捕捉放射性有机碘,附着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会吸附放射性有机碘,因此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放射性有机碘也会确实地被捕捉并吸附于口罩,放射性有机碘不会通过,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体内。抛弃式口罩,其碘捕捉片可插脱于囊,可从囊中取出已捕捉、吸附了既定浓度的放射性有机碘的碘捕捉片,重新于囊中容纳碘捕捉片,故可通过更换碘捕捉片而使用口罩多次,能延长口罩的使用期间。
过滤构件包含系包覆碘捕捉片的皮肤对向面与非皮肤对向面的全部区域的异物除去袋,且异物除去袋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片状的纤维不织布,碘捕捉片可移动地容纳在异物除去袋内部的抛弃式口罩,系通过容纳碘捕捉片的异物除去袋捕捉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不仅能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于碘捕捉片,且能防止所述异物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的体内。抛弃式口罩,不仅隔着异物除去袋能防止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进入体内,且制作碘捕捉片的多个活性碳纤维会捕捉放射性有机碘,且附着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会吸附放射性有机碘,因此即使于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放射性有机碘仍会确实地捕捉并吸附于口罩,放射性有机碘不会通过,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体内。
碘捕捉片以向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且具有朝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山部与多个谷部的抛弃式口罩,通过使碘捕捉片向横方向或纵方向弯折成Z字形,相较于未弯折的碘捕捉片,能增加碘捕捉片的份量,相应地使捕捉片的基重或表面积增加,使捕捉片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性能或吸附性能提高,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也能于口罩确实地捕捉并吸附放射性有机碘,能确实地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的体内。
由具有至少2片碘捕捉片以向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且具有朝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山部与多个谷部的碘捕捉片形成的抛弃式口罩,通过例如由向横方向弯折成Z字形的碘捕捉片与向纵方向弯折成Z字形的碘捕捉片形成,相较于未弯折的碘捕捉片,能增大碘捕捉片的份量,相应地,捕捉片的基重或表面积增加,捕捉片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性能或吸附性能提高,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也能于口罩确实地捕捉并吸附放射性有机碘,可确实地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的体内。
制作碘捕捉片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20μm的范围、碘捕捉片的1片基重为50~200g/m2的范围,且碘捕捉片的1片厚度尺寸为0.3~3mm的范围的抛弃式口罩,碘捕捉片的基重落于前述范围内,因此捕捉片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性能或吸附性能高,空气中的放射性有机碘能确实地捕捉到活性碳纤维,且同时放射性有机碘能确实地吸附到吸附剂,放射性有机碘不会通过口罩,能确实地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的体内。抛弃式口罩,由于碘捕捉片的厚度尺寸落于前述范围内,故口罩不会过大,能防止口罩的戴用感下降,对于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不会造成不适感。
第1异物除去片及第2异物除去片中的至少其中一者含有多个吸水性纤维且吸水性纤维相对于异物除去片总重量的比例为10~30重量%的范围的抛弃式口罩,通过所述异物除去片的空气中含有的湿气或戴用者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会吸附于吸水性纤维,能维持制作捕捉片的活性碳纤维的干燥状态,且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湿气或戴用者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而从活性碳纤维脱落,不会因湿气造成活性碳纤维的表面濡湿,所以能防止活性碳纤维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功能下降,且能防止吸附剂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功能下降。
第1异物除去片及第2异物除去片中的至少其中一者包含系由多个吸水性纤维制作且交叠在异物除去片的皮肤对向面与皮肤非对向面中的至少一者的吸水性纤维不织布的抛弃式口罩,通过所述异物除去片的空气中含有的湿气或戴用者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会吸附于吸水性纤维不织布,能维持制作捕捉片的活性碳纤维的干燥状态,且吸附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湿气或戴用者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而从活性碳纤维脱落,不会因湿气造成活性碳纤维的表面濡湿,因此可防止活性碳纤维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功能下降,且能防止吸附剂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功能下降。
第1异物除去片及第2异物除去片中的至少其中一者含有多个抗菌性纤维且前述抗菌性纤维相对于异物除去片总重量的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的抛弃式口罩,通过所述异物除去片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由于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故能防止杂菌或病毒进入戴用者体内。又,戴用者的呼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由于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所以能防止杂菌或病毒放出到口罩的外部。
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制作前述第2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中的至少一者经驻极体(electret)化的抛弃式口罩,可通过第1异物除去片或第2异物除去片的静电作用而以良好效率将已进入异物除去片的尘埃或花粉等异物捕捉在异物除去片,所以不仅能确实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于碘捕捉片,也能确实地防止尘埃或花粉等异物进入戴用者的体内。
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50μm的范围、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0.5~30μm的范围,且第1异物除去片的1片基重为1.5~50g/m2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的1片基重为10~100g/m2的范围,且第1异物除去片的1片厚度尺寸为0.2~3mm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的1片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的抛弃式口罩,由于所述异物除去片的基重为前述范围内且所述异物除去片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内,所以口罩不会过大,能防止口罩的戴用感下降,对于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不会造成不适感。又,可提高口罩中的异物捕捉效率,且不妨碍通气性,能实现对于通常的口罩要求的各种功能。
吸附剂为碘化钾与碘酸钾中的至少一者,且吸附剂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5重量%/kg的范围,且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的范围的抛弃式口罩,通过利用对于放射性有机碘有优良的吸附功能的碘化钾或碘酸钾,各自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碘化钾或碘酸钾会吸附空气中的放射性有机碘,因此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放射性有机碘仍会确实地捕捉并吸附于口罩,放射性有机碘不会通过,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体内。抛弃式口罩,由于碘化钾与碘酸钾的附着量为前述范围内,且碘捕捉片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前述范围内,故即使空气中存在的微量的放射性有机碘的浓度低、空气中存在的放射性有机碘为微量,口罩仍能确实地捕捉并吸附此放射性有机碘。抛弃式口罩,已捕捉在活性碳纤维且已吸附于碘化钾或碘酸钾的放射性有机碘不会从碘化钾或碘酸钾再放出,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从口罩往他处扩散,而且能以在已废弃的口罩捕捉、吸附了放射性有机碘的状态安全地迎向其半衰期。
吸附剂为胺类,胺类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且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为95%以上的抛弃式口罩,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胺类系附着在活性碳纤维且于空气湿度为95%时滤器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95%以上,故于空气的高湿度环境下会发挥优良的放射性有机碘吸附性能,即使在空气含有放射性有机碘,仍可将此放射性有机碘确实地捕捉并且吸附,放射性有机碘不会通过,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体内。抛弃式口罩,由于胺类的附着量为前述范围内且碘捕捉片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前述范围内,所以即使空气中存在的微量的放射性有机碘的浓度低、空气中存在的放射性有机碘为微量,仍能于口罩确实地捕捉并吸附此放射性有机碘。抛弃式口罩,已捕捉在活性碳纤维并已吸附于胺类的放射性有机碘不会从胺类再放出,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从口罩向他处扩散,而且能以放射性有机碘被捕捉、吸附在已废弃的口罩的状态安全地迎向其半衰期。
吸附剂为胺类即三亚乙二胺C6H12N2的抛弃式口罩,通过利用对于放射性有机碘有优良的吸附功能的三亚乙二胺C6H12N2,分别附着在活性碳纤维的三亚乙二胺C6H12N2会吸附空气中的放射性有机碘,故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放射性有机碘会确实地被捕捉并吸附在口罩,放射性有机碘不会通过,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进入戴用了口罩的戴用者体内。抛弃式口罩由于三亚乙二胺C6H12N2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且碘捕捉片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95%以上,故即便空气中存在的微量的放射性有机碘的浓度低、空气中存在的放射性有机碘为微量,仍能于口罩确实地捕捉并吸附此放射性有机碘。抛弃式口罩,被活性碳纤维捕捉且吸附在三亚乙二胺C6H12N2的放射性有机碘不会从三亚乙二胺C6H12N2再放出,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从口罩向他处扩散,而且能以在已废弃的口罩捕捉、吸附了放射性有机碘的状态安全地迎向其半衰期。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抛弃式口罩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显示图1的口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显示图1的A-A线端面图。
图4显示以戴用状态呈现的口罩的立体图。
图5显示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的试验装置。
图6显示抛弃式口罩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7显示图6的口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显示图6的B-B线端面图。
图9显示抛弃式口罩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0显示图9的口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显示图9的C-C线端面图。
图12显示图9的D-D线端面图。
图13显示以戴用状态呈现的口罩的立体图。
图14显示第1异物除去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5显示第2异物除去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6显示碘捕捉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7显示使用了另一例的碘捕捉片的口罩的与图11为同样的端面图。
图18显示碘捕捉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9显示与使用了另一例的碘捕捉片的口罩的与图11为同样的端面图。图20显示抛弃式口罩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1显示从背面侧展现的抛弃式口罩的立体图。
图22显示图20的口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显示图20的E-E线端面图。
图24显示以戴用状态呈现的口罩的立体图。
图25显示抛弃式口罩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6显示图25的F-F线端面图。
图27显示图25的G-G线端面图。
图28显示使用了图16的碘捕捉片的口罩的与图26为同样的端面图。
图29显示使用了图16的碘捕捉片的口罩的与图27为同样的端面图。
图30显示抛弃式口罩的另一例的正面立体图。
图31显示图30的抛弃式口罩的背面立体图。
图32显示以戴用状态呈现的口罩的立体图。
图33显示图30的H-H线端面图。
图34显示图30的I-I线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若参照作为一例的抛弃式口罩10A的立体图即图1等附带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可去除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的细节,如以下所述。又,图2是图1的口罩10A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A-A线端面图。图4是以戴用状态表示的口罩10A的立体图。图1中,纵方向以箭号L所示、横方向以箭号M所示。图2中将第2过滤构件11B的图示省略。
抛弃式口罩10A(包括后述抛弃式口罩10B~10F),在有可能发生放射性有机碘(碘气体)的核电相关设施或医疗设施等作业空间中从事作业的作业人员(戴用者40)所使用,不仅如此,在因为事故而有放射性有机碘(包括气体状的放射性铯)释放到大气中的情形,有可能因为此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而受污染的地区的居民(戴用者40)所使用,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进入所述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A(包括后述抛弃式口罩10B~10F),是于既定期间内使用1次或数次后将其废弃的抛弃式,可防御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进入体内,而且防御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进入体内。又,核电相关设施,有:核能发电厂、中间贮藏设施、再处理工厂、MOX燃料工厂、高速增殖炉、高速增殖炉用燃料工厂、高速增殖炉用再处理工厂、高量放射性废弃物最终处分设施等。
抛弃式口罩10A,具有:过滤构件11,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及耳挂构件12(穿戴构件),挂在戴用者40的两耳。过滤构件11,由当戴用者40载用口罩10A时位在从戴用者40的颜面的中心线略左侧的第1过滤构件11A及位在从戴用者40的颜面的中心线略右侧的第2过滤构件11B形成。过滤构件11,成形为所述第1及第2过滤构件11A,11B从戴用者40的颜面朝前方成为凸部的立体形状(立体结构)。
耳挂构件12,与过滤构件11分别制作,由挂在戴用者40的左耳的第1耳挂构件12A及挂在戴用者40的右耳的第2耳挂构件12B形成。所述耳挂构件12A,12B,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伸缩性或非伸缩性的疏水性纤维不织布、伸缩性或非伸缩性的亲水性纤维不织布)。所述耳挂构件12A,12B,具有成形为大致环状的自由部13以及朝纵方向以大致直线状延伸的连结端部14。第1耳挂构件12A其连结端部14连结于第1过滤构件11A,第2耳挂构件12B其连结端部14连结于第2过滤构件11B。
第1及第2过滤构件11A,11B,具有往横方向延伸的上端部15及下端部16、及往纵方向延伸的内端部17及外端部18。第1及第2过滤构件11A,11B,如图2的分解立体图所示,由位在戴用者40的皮肤侧的第1异物除去片19、位在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外侧的碘捕捉片20、及位在碘捕捉片20的外侧(戴用者40的非皮肤侧)的第2异物除去片21形成。
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大致同形状同大小,成型(立体裁切)为有既定面积及既定的厚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片状。碘捕捉片20,比起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稍小,且成型(立体裁切)成有既定面积及既定的厚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片状。
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碘捕捉片20,系异物除去片19的皮肤非对向面与碘捕捉片20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片19,20的面彼此之间未固定。碘捕捉片20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系碘捕捉片20的皮肤非对向面与异物除去片21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片20,21的面彼此间未固定。又,也可隔着在所述片19,20的面当中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片19,20的面彼此固定,也可隔着在所述片20,21的面当中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片20,21的面彼此固定。
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第2异物除去片21,从碘捕捉片20的周缘向外侧延伸出去的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周缘部彼此重叠,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周缘部利用延伸为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线而热熔接(固定)。所述片19,21系利用超音波密封或热封而熔接。所以,第1及第2过滤构件11A,11B中,碘捕捉片20介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之间,且固定在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并且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彼此固定。碘捕捉片20,其周缘未从异物除去片19,21的周缘部露出到外侧,其全体被异物除去片19,21包覆。又,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周缘部也可利用热熔黏着剂固定。
第1过滤构件11A与第2过滤构件11B,系所述过滤构件11A,11B的内端部17彼此重叠,并且隔着沿着所述过滤构件11A,11B的内端部17朝纵方向延伸为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部而热熔接(固定)。所述构件11A,11B利用超音波密封或热封而熔接。第1过滤构件19与第2过滤构件21,于所述过滤构件11A,11B的内端部17连结。
第1耳挂构件12A,其连结端部14交叠在第1过滤构件11A的外端部18(介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之间),隔着朝纵方向延伸为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部而热熔接(固定)(超音波密封或热封)在第1过滤构件11A。第2耳挂构件12B,其连结端部14交叠于第2过滤构件11B的外端部18(介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之间),并隔着朝纵方向延伸为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部而热熔接(固定)(超音波密封或热封)在第2过滤构件11B。
当载用此抛弃式口罩10A时,如图4所示,将所述耳挂构件12A,12B的自由部13挂在戴用者40的两耳。戴用者40若戴用口罩10A,第1及第2过滤构件11A,11B的上下端部15,16及外端部18与第1及第2耳挂构件12A,12B会抵接于戴用者40的颜面,且过滤构件11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抛弃式口罩10A中,通过将第1耳挂构件12A的自由部13挂在右耳、第2耳挂构件12B的自由部13挂在左耳,能将口罩10A固定于戴用者40的颜面,防止口罩10A从戴用者40的颜面不经意偏移或脱落。
戴用者40于已戴用口罩10A的状态下进入有可能产生放射性有机碘(碘气体)的核电相关设施或医疗设施等作业空间并进行作业。又,当因为事故而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释放到大气的情形,有可能受此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污染的地区的居民(戴用者40)载用口罩10A,在此地区一面生活一面等待放射性有机碘的半衰期。
第1异物除去片19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又,第1异物除去片19,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或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
形成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可使用利用纺黏(spunbonded)法或熔喷(meltblown)法、热黏合(thermalbond)法、化学黏合(chemicalbond)法、针轧(needle-punched)法、纺络(spunlaced)法、针缝(Stitchbonded)法、蒸气喷射(steamjet)法的各制法制成的不织布。作为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可使用聚酯纤维或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氯乙烯纤维、尼龙纤维、嫘萦纤维、维尼纶(vinylon)纤维等各种纤维。所述纤维,也可使用异形端面纤维或中空纤维、异形中空纤维、并排纤维、芯鞘型纤维。
作为吸水性纤维,可使用聚丙烯酸系聚合物、或淀粉·丙烯腈接枝聚合物的水解物、羧基甲基纤维素交联物,此外可使用聚丙烯酸盐系、聚氧乙烯系、聚乙烯醇·马来酸酐系、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盐系等吸水性树脂予以纺丝而制造的纤维。
又,吸水性纤维,为了提高其挺性或刚性,宜使用并排纤维或芯鞘型纤维较佳。此情形中,并排纤维或芯鞘型纤维其中之一的纤维,宜使用低密度聚乙烯纤维或高密度聚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等聚烯烃系纤维较佳。又,吸水性纤维,为了将其表面形成粗糙面,且防止纤维于干燥状态下彼此黏连或黏着,宜添加无机填充剂较佳。
吸水性纤维相对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宜为10~2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15~20重量%的范围。吸水性纤维的比例为小于10重量%时,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湿气除去功能下降、通过异物除去片19的空气中含有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无法充分吸收到异物除去片19。吸水性纤维的比例若超过20重量%,会有第1异物除去片19吸收湿气时的异物除去片19的挺性或强度、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口罩10A使用时无法维持片形态的情形。第1异物除去片19,由于含有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以外更以前述比例含有吸水性纤维,故具有优良的湿气(水分)吸收功能。
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宜为3~50μm的范围,较佳为10~50μm的范围,更佳为20~50μm的范围。平均纤维直径小于3μm时,会有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为在需求值以上的低的情形、异物除去片19的挺性或强度、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无法加工成图1的口罩形态的情形,而且会有异物除去片19容易破损、口罩10A使用时无法维持片形态的情形。平均纤维直径若超过50μm,会有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在需求值以上的高的情形、异物除去片19的压力损失增加而使异物除去片19的面速下降、异物除去片19的通气度下降。其结果,会有口罩10A的通气性下降,妨碍戴用口罩10A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又,第1异物除去片19中,制成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于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制作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也可为相同。
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为1.5~50g/m2的范围,较佳为1.5~30g/m2的范围,更佳为1.5~20g/m2的范围。若基重小于1.5g/m2,会有制作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必要以上的小的情形、异物除去片19的挺性或强度、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无法加工为图1的口罩形态的情形,且有异物除去片19容易破损、口罩10A使用时无法维持片形态的情形。若基重超过50g/m2,会有制作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必要以上的大的情形、异物除去片19的压力损失增加而异物除去片19的面速下降、异物除去片19的通气度下降。其结果,会有口罩10A的通气性下降,妨碍戴用了口罩10A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又,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小。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的基重也可为相同。
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为0.2~3mm的范围,较佳为0.2~2mm的范围,更佳为0.2~1mm的范围。厚度尺寸若小于0.2mm,会有制作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必要以上的小、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为必要以上的低的情形、会有异物除去片19的挺性或强度、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无法加工为图1的口罩形态的情形,且有异物除去片19容易破损、口罩10A使用时无法维持片形态的情形。厚度尺寸若超过3mm,口罩10A的厚度尺寸变得为必要以上的大、口罩10A过大,且口罩10A的刚性增加而其柔软性或戴用感、手感下降。又,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小。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的厚度尺寸也可为相同。
第1异物除去片19其面速为10~16cm/sec的范围。第1异物除去片19的面速若小于10cm/sec,会有异物除去片19的通气度低、口罩10A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A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16cm/sec,当因戴用者40的呼吸而吸引空气时,通过异物除去片19的空气的速度为必要以上的快,会有无法使异物除去片19吸收湿气(水分)的情形。又,第1异物除去片19其面速大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第1异物除去片19的面速也可以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相同。
第1异物除去片包含抗菌性纤维的情形,抗菌性纤维相对于第1异物除去片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7~8重量%的范围。抗菌性纤维的比例若小于5重量%,会有第1异物除去片的抗菌作用或抗病毒作用下降、无法将通过异物除去片的杂菌或病毒予以杀菌或除菌的情形。抗菌性纤维的比例若超过10重量%,异物除去片的刚性增加,异物除去片的柔软性下降、异物除去片的戴用感或手感下降。第1异物除去片,除了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以外,尚以前述比例含有抗菌性纤维的情形,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及抗病毒作用。
第2异物除去片21,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又,第2异物除去片21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或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形成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形成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相同。吸水性纤维,与第1异物除去片19中使用的吸水性纤维相同。
第2异物除去片21中,制作此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作为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驻极体化的一例,利用驻极体处理装置,设定针状电极与电极间的距离为25mm,并定施加电压为25k v,而且定处理温度为80℃,进行驻极体处理。又,也可与第2异物除去片21同样地将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予以驻极体化。又,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也可不经驻极体化。
吸水性纤维相对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宜为10~2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15~20重量%的范围。吸水性纤维的比例若小于10重量%,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湿气除去功能下降、无法充分地使异物除去片21吸收通过异物除去片21的空气中含有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吸水性纤维的比例若超过20重量%,会有第2异物除去片21在湿气吸收时的异物除去片21的挺性或强度、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口罩10A使用时无法维持片形态的情形。第2异物除去片21,因为除了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以外更以前述比例含有吸水性纤维,故具有优良的湿气吸收功能。
作为抗菌性纤维,可以使用表面附着了银微粒、银载持无机微粒、无机系抗菌剂微粒的纤维、或混入了银微粒、银载持无机微粒、无机系抗菌剂微粒的纤维等。无机系抗菌剂微粒,可使用将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锡离子等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离子固持于无机担体而得的无机系抗菌剂微粒或氧化钛系无机系抗菌剂微粒等,但宜使用将银离子固持于无机担体而得的无机系抗菌剂微粒较佳。无机担体宜使用沸石或磷酸锆、磷酸钙等,但宜使用离子交换功能高的沸石较佳。混入了无机系抗菌剂微粒的纤维中,其无机系抗菌剂微粒的含量相对于纤维100重量%为0.01~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0.05~5重量%的范围,更佳为0.1~2重量%的范围。
抗菌性纤维相对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7~8重量%的范围。抗菌性纤维的比例小于5重量%时,会有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抗菌作用或抗病毒作用下降、无法将通过异物除去片21的杂菌或病毒予以杀菌或除菌的情形。抗菌性纤维的比例若超过10重量%,异物除去片21的刚性增加而异物除去片21的柔软性下降、异物除去片21的戴用感或手感下降。第2异物除去片21由于除了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以外尚以前述比例含有抗菌性纤维,故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及抗病毒作用。
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0.5~30μm的范围,较佳为0.5~15μm,更佳为0.5~10μm的范围。平均纤维直径若小于0.5μm,会有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必要以上的低的情形、异物除去片21的挺性或强度、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无法加工为图1的口罩形态的情形,而且有异物除去片21容易破损、口罩10A使用时无法维持片形态的情形。平均纤维直径若超过30μm,会有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必要以上的高的情形、异物除去片21的压力损失增加而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下降、异物除去片21的通气度下降。其结果,会有口罩10A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A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又,第2异物除去片21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起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平均纤维直径小。
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10~100g/m2的范围,较佳为30~100g/m2的范围,更佳为50~100g/m2的范围。基重若小于10g/m2,会有制作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必要以上的小的情形、异物除去片21的挺性或强度、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无法加工为图1的口罩形态的情形,而且会有异物除去片21容易破损、口罩10A使用时无法维持片形态的情形。基重若超过100g/m2,会有制作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必要以上的大的情形、异物除去片21的压力损失增加而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下降、异物除去片21的通气度下降。其结果,会有口罩10A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A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又,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大。
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厚度尺寸若小于0.5mm,会有制作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必要以上的小、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必要以上的低的情形、异物除去片21的挺性或强度、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无法加工为图1的口罩形态的情形,而且会有异物除去片21容易破损、口罩10A使用时无法维持片形态的情形。厚度尺寸若超过3mm,口罩10A的厚度尺寸变成必要以上的大、口罩10A过大,而且口罩10A的刚性增加,其柔软性或戴用感、手感下降。又,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大。
第2异物除去片21其面速为8~12cm/sec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若小于8cm/sec,会有异物除去片21的通气度低、口罩10A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A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12cm/sec,会有当因为戴用者40的呼吸而吸引空气时,通过异物除去片21的空气的速度为必要以上的快,无法使异物除去片21吸附尘埃或花粉等异物的情形,而且有无法使异物除去片19吸收湿气的情形。又,第2异物除去片21其面速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或碘捕捉片20的面速小。
碘捕捉片20,使用由高比表面积且有多个微细的细孔而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放射性铯的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形成碘捕捉片20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又,碘捕捉片20也可使用由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织物或编物(knit或Felt)。
碘捕捉片20具有纤维不织布的形态的情形,能提高碘捕捉片20的通气性或加工性,同时加快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速度。又,碘捕捉片20具有织物或编物的形态的情形,能提高碘捕捉片20的通气性或加工性,而且提高碘捕捉片20的强度或柔软性。活性碳纤维,是将有机纤维予以煅烧并碳化,再于高温进行热处理而制成。活性碳纤维可使用纤维素系或丙烯酸系、酚系、沥青系。活性碳纤维形成有从其表面形成向厚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微孔。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20μm的范围,较佳为7~18μm的范围,更佳为10~16μm的范围。平均纤维直径若小于5μm,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必要以上的低的情形、碘捕捉片20的强度或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碘捕捉片20容易破损、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功能下降。平均纤维直径若超过20μm,活性碳纤维的几何学的表面积相对减少,所以会有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性能下降的情形。
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50~200g/m2的范围,较佳为70~180g/m2的范围,更佳为80~150g/m2的范围。基重若小于50g/m2,会有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必要以上的小的情形、碘捕捉片20的强度或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碘捕捉片20容易破损、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功能下降。基重若超过200g/m2,碘捕捉片20的刚性增加而口罩10A的柔软性或戴用感、手感下降。
碘捕捉片20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厚度尺寸若小于0.5mm,会有制作异物除去片20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必要以上的小、异物除去片20的基重为必要以上的低的情形、碘捕捉片20的强度或片形态维持功能下降、碘捕捉片20容易破损、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功能下降。厚度尺寸若超过3mm,口罩10A的厚度尺寸变得必要以上的大、口罩10A过大,且口罩10A的刚性增加而其柔软性或戴用感、手感下降。
碘捕捉片20其面速为12~20cm/sec的范围,较佳为15~20cm/sec的范围。面速若小于12cm/sec,会有碘捕捉片20的通气度低、口罩10A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A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20cm/sec,会有当因戴用者40的呼吸而吸引空气时,通过碘捕捉片20的空气的速度变得必要以上的快,无法使碘捕捉片20捕捉并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情形。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所述活性碳纤维,是附着了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吸附剂。吸附剂使用碘化钾与碘酸钾中的至少一者,或三亚乙基二胺C6H12N2(胺类)。又,作为胺类系使用三亚乙基二胺C6H12N2,但三亚乙基二胺C6H12N2以外,也可使用1,4-二氮杂-2,2,2-二环辛烷、N,N‘-双-(3-氨基丙基)-哌嗪、N,N–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N,N-二甲氨基丙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5-二氮杂双环十一烯、聚-3级-甲基丙烯酸丁氨基乙酯、聚乙烯亚胺、1,5-二氮杂二环[4,3,0]壬-5-烯、1,5-二氮杂二环[5,4,0]十一-5-烯、2-甲基-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苯基联胺、2-氰基吡啶、二异丙胺、三甲基氨乙基哌嗪、六亚甲基四胺、甲基焦乙烯亚胺、聚烷基多元胺中的1种胺类或所述的数种混合而得的胺类。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碘化钾与碘酸钾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5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5~25重量%/kg的范围,更佳为20~25重量%/kg的范围。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被捕捉到活性碳纤维的微孔,而且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于附着在活性碳纤维的碘化钾或碘酸钾。
碘化钾或碘酸钾的附着量若小于10重量%,会有无法使碘化钾或碘酸钾附着在活性碳纤维的整个区域的情形,无法隔着碘化钾或碘酸钾而将放射性有机碘充分地吸附在活性碳纤维而有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功能不足的情形。碘化钾或碘酸钾的附着量若超过20重量%,会有碘化钾或碘酸钾堵塞活性碳纤维的微孔的情形,会有无法使放射性有机碘捕捉到微孔的情形。
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三亚乙二胺C6H12N2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2~18重量%的范围,更佳为13~16重量%的范围。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被捕捉到活性碳纤维的微孔,而且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三亚乙二胺C6H12N2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
三亚乙二胺C6H12N2的附着量若小于10重量%,会有无法使三亚乙二胺C6H12N2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整个区域的情形,无法隔着三亚乙二胺C6H12N2使放射性有机碘充分地吸附于活性碳纤维而有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功能变得不足的情形。三亚乙二胺C6H12N2的附着量若超过20重量%,会有三亚乙二胺C6H12N2堵塞活性碳纤维的微孔的情形,会有放射性有机碘无法捕捉在微孔的情形。又,于使用其他胺类的情形,胺类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2~18重量%的范围,更佳为13~16重量%的范围。
图5显示碘捕捉片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的试验装置50。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的范围。又,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为95%以上,较佳为97%以上,更佳为99.999%以上。
碘捕捉片20中,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碘化钾或碘酸钾附着在活性碳纤维,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的范围,故于空气的高湿度环境下可发挥优良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性能,且即使在空气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时,仍能将此放射性有机碘确实地捕捉并且吸附。又,碘捕捉片20中,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三亚乙二胺C6H12N2附着在活性碳纤维,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95%以上,故于空气的高湿度环境下会发挥优良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性能且即使在空气含有放射性有机碘仍能将此放射性有机碘确实地捕捉并且吸附。
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利用图5所示的试验装置50,依据其测定结果而算得。试验装置50,由:缸筒51、气体流量计52、光音响气体监测器53(气体浓度测定装置)、卡匣54、空气流量计55、吸气泵56形成。缸筒51或气体流量计52、光音响气体监测器53、卡匣54、空气流量计55、吸气泵56,经由管路57而连接。在卡匣54的上游侧的管路57与下游侧管路57,有绕道管路58连接。又,于管路57,设置切换对于卡匣54流入空气及对于绕道管路58流入空气的切换阀(未图示)。
缸筒51中容纳着对于管路57供给的碘甲烷气体。由碘捕捉片20制成的第1及第2试验用片59A,59B可装卸地固定于卡匣54。光音响气体监测器53,连接于卡匣54的上游侧的管路57及下游侧连接于管路57。光音响气体监测器53对于流入管路57的空气中含有的碘甲烷的浓度连续测定。第1试验用片59A的规格为:碘化钾或碘酸钾的附着量为20重量%、基重为150g/m2、厚度尺寸为3m、比表面积为1400~1450、重量为0.28g。第2试验用片59B的规格为:三亚乙二胺C6H12N2的附着量为16重量%、基重为150g/m2、厚度尺寸为3m、比表面积为1400~1450、重量为0.28g。
试验程序如下。将第1试验用片59A或第2试验用片59B固定于卡匣54,使吸气泵56及光音响气体监测器53运作,边确认空气流量计55的测定値,边使换算为既定流量(面速(10~25cm/sec)换算为流量的情形的流量)的空气流入管路57,并监视于卡匣54的下游侧延伸的管路57的露点的变化。于露点测定値为设定値(空气湿度95%)的情形,介由切换阀停止对于卡匣54流入空气,并于绕道管路58流入一定流量的空气。其次边确认气体流量计52的测定値,边从缸筒51使一定量的碘甲烷气体对于管路57供给,并借着光音响气体监测器53确认空气中含有的碘甲烷气体的浓度为一定的浓度。
于碘甲烷气体的浓度为一定的浓度的情形,借着切换阀停止对于绕道管路58流入空气,并对于卡匣54流入一定流量的空气,借着光音响气体监测器53连续测定碘甲烷气体的浓度。利用光音响气体监测器53,从卡匣54的上游侧的管路57对于空气取样,测定此空气中含有的碘甲烷的浓度且同时从卡匣54的下游侧的管路57对空气取样并测定此空气中含有的碘甲烷的浓度。
碘甲烷气体的浓度测定持续直到卡匣54的下游侧的浓度测定値到达卡匣54的上游侧的浓度测定値的1/3为止。碘甲烷除去效率(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依下式计算:
η=(C1-C2)/C1×100
在此,η为碘甲烷除去效率(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C1为卡匣54的上游侧的空气中含有的碘甲烷的浓度(ppm)、C2为卡匣54的下游侧的空气中含有的碘甲烷的浓度(ppm)。
就试验结果而言,第1试验用片59A的碘甲烷除去效率(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又,第2试验用片59B的碘甲烷除去效率(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99%以上。又,第2试验用片59B的碘甲烷除去效率(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99%以上,将从其算得的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定95%以上为最低效率、99.999%以上为最高效率。
抛弃式口罩10A中,制作碘捕捉片20的多个活性碳纤维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且附着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所以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仍能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确实地捕捉并吸附于口罩10A,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通过,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进入戴用了口罩10A的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A,是捕捉·吸附了既定浓度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后立即废弃的抛弃式,被捕捉于活性碳纤维且吸附于吸附剂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从活性碳纤维或吸附剂再度放出,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从口罩10A向他处扩散,而且能以废弃的口罩10A捕捉·吸附了放射性有机碘的状态安全地迎接其半衰期。
抛弃式口罩10A,不仅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尚具备通常的口罩功能,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可捕捉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所以能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到碘捕捉片20,而且能防止所述异物进入戴用了口罩10A的戴用者40的体内。又,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由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静电作用将已进入异物除去片21的尘埃或花粉利用此异物除去片21以良好效率捕捉,所以能确实地防止尘埃或花粉进入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A,由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含有多个吸水性纤维,所以通过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空气中含有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会吸收于吸水性纤维,能维持制作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干燥状态,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而从活性碳纤维脱落,也不会因为湿气使活性碳纤维的表面濡湿,可防止活性碳纤维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功能下降,而且能防止吸附剂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功能下降。
抛弃式口罩10A由于第2异物除去片21含有多个抗菌性纤维,故通过异物除去片21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会因为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可防止杂菌或病毒进入戴用者40的体内。又,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因为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故能防止杂菌或病毒向口罩10A的外部放出。
抛弃式口罩10A其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或碘捕捉片20的面速小,戴用者40吸入空气时或呼出空气时口罩10A中的空气的流动会受第2异物除去片21抑制,吸入的空气或呼出的空气均匀地流通在碘捕捉片20整个区域并且快速通过部分碘捕捉片20不发生、空气不会快速通过一部分第1异物除去片19,所以能够于碘捕捉片20使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确实地被捕捉并且吸附,能使空气中含有的湿气确实地吸收到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
图6显示作为其他一例的抛弃式口罩10B的立体图、图7显示图6的口罩10B的分解立体图。图8显示图6的B-B线端面图。图6中,纵方向以箭号L表示、横方向以箭号M表示。抛弃式口罩10B,具有: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的过滤构件11;及勾挂在戴用者40的两耳的耳挂构件12(穿戴构件)。过滤构件11,成形为从戴用者40的颜面向前方凸出的立体形状(立体结构)。
过滤构件11,具有:往横方向延伸的上端部15及下端部16,及往纵方向延伸的外端部18。过滤构件11,由位在戴用者40的皮肤侧的第1异物除去片19、位在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外侧的碘捕捉片20、及位在碘捕捉片20的外侧(戴用者40的非皮肤侧)的第2异物除去片21形成。
耳挂构件12,由以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制作,并由挂在戴用者40的左耳的第1耳挂构件12A及挂在戴用者40的右耳的第2耳挂构件12B形成。第1耳挂构件12A其连结端部14连结于过滤构件11,第2耳挂构件12B其连结端部14连结于过滤构件11。
第1异物除去片19,成形为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片状。第2异物除去片21,成型(立体裁切)为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片状,如图6的分解立体图所示,在成型为口罩10B以前分割为2个。碘捕捉片20,比起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稍小,成型为具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片状。分割为2个的第2异物除去片21,以所述异物除去片21的内端部22彼此重叠的状态隔着向纵方向以线状或点状延伸的热熔接部而热熔接(固定)(超音波密封或热封)。
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系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下端部23,24重叠、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下端部23,24利用热熔接而被固定,并且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外端部25,26重叠、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外端部25,26利用热熔接而被固定(超音波密封或热封)。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上端部27,28未被固定。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第2异物除去片21之间,如图7所示,形成可插脱地容纳碘捕捉片20的囊29。
第1耳挂构件12A其连结端部14交叠于过滤构件11的外端部18(介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之间),隔着向纵方向以线状或点状延伸的热熔接部而热熔接(固定)在过滤构件11(超音波密封或热封)。第2耳挂构件12B其连结端部14交叠于过滤构件11的外端部18(介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之间),隔着向纵方向以线状或点状延伸的热熔接部而热熔接(固定)在过滤构件11(超音波密封或热封)。
戴用此抛弃式口罩10B时,将碘捕捉片20容纳在囊29后,将所述耳挂构件12A,12B的自由部13挂在戴用者40的两耳(援用图4)。戴用者40若戴用口罩10B,过滤构件11的上下端部15,16及外端部18与第1及第2耳挂构件12A,12B会抵接于戴用者40的颜面且过滤构件11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抛弃式口罩10B中,通过将第1耳挂构件12A的自由部13挂在右耳、第2耳挂构件12B的自由部13挂在左耳,口罩10B会固定在戴用者40的颜面,防止口罩10B从戴用者40的颜面不经意地偏移或脱落。
戴用者40于已戴用口罩10B的状态下进入有可能产生放射性有机碘(碘气体)的核电相关设施或医疗设施等作业空间并进行作业。又,当因为事故而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释放到大气的情形,有可能受此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污染的地区的居民(戴用者40)载用口罩10B,在此地区一面生活一面等待放射性有机碘的半衰期。
第1异物除去片19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又,第1异物除去片19,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或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
形成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相同。吸水性纤维,与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使用的吸水性纤维相同,抗菌性纤维,与图1的口罩10A的第2异物除去片21使用的抗菌性纤维相同。又,第1异物除去片19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
吸水性纤维相对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10~2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15~20重量%的范围。吸水性纤维的比例设定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由于除了含有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更以前述比例含有吸水性纤维,所以具有优良的湿气(水分)吸收功能。又,抗菌性纤维相对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7~8重量%的范围。定抗菌性纤维的比例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由于除了含有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更以前述比例含有抗菌性纤维,故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及抗病毒作用。
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50μm的范围,较佳为10~50μm的范围,更佳为20~50μm的范围。定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起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为1.5~50g/m2的范围,较佳为1.5~30g/m2的范围,更佳为1.5~20g/m2的范围。定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中,其基重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小。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为0.2~3mm的范围,较佳为0.2~2mm的范围,更佳为0.2~1mm的范围。定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小。
第1异物除去片19其面速为10~16cm/sec的范围。第1异物除去片19其面速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大。第1异物除去片19的面速小于10cm/sec时,会有异物除去片19的通气度低、口罩10B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B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16cm/sec,当由于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会有通过异物除去片19的空气的速度为必要以上的快、无法使异物除去片19吸收湿气(水分)的情形。
第2异物除去片21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形成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相同。吸水性纤维,与在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所使用的吸水性纤维相同,抗菌性纤维与在图1的口罩10A的第2异物除去片21所使用的抗菌性纤维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
吸水性纤维相对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10~2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15~20重量%的范围。定吸水性纤维的比例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由于除了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以外更以前述比例含有吸水性纤维,故具有优良的湿气吸收功能。抗菌性纤维相对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7~8重量%的范围。定抗菌性纤维的比例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由于除了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还以前述比例含有抗菌性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及抗病毒作用。
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0.5~30μm的范围,较佳为0.5~15μm,更佳为0.5~10μm的范围。定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起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小。
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10~100g/m2的范围,较佳为30~100g/m2的范围,更佳为50~100g/m2的范围。定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为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其基重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大。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定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其厚度尺寸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大。
第2异物除去片21其面速为8~12cm/sec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小于8cm/sec时,会有异物除去片21的通气度低、口罩10B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B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12cm/sec,会有因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通过异物除去片21的空气的速度变得必要以上的快、无法使异物除去片21吸附尘埃或花粉等异物的情形,而且会有无法使异物除去片19吸收湿气的情形。第2异物除去片21其面速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或碘捕捉片20的面速小。
碘捕捉片20,使用由高比表面积且有多个微细细孔而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形成碘捕捉片20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又,碘捕捉片20也可使用由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织物或编物。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20μm的范围,较佳为7~18μm的范围,更佳为10~16μm的范围。定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50~200g/m2的范围,较佳为70~180g/m2的范围,更佳为80~150g/m2的范围。定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定碘捕捉片20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
碘捕捉片20的面速为12~20cm/sec的范围,较佳为15~20cm/sec的范围。面速若小于12cm/sec,会有碘捕捉片20的通气度低、口罩10B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B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20cm/sec,当因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会有通过碘捕捉片20的空气的速度变得必要以上的快,无法使碘捕捉片20捕捉并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情形。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所述活性碳纤维附着了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吸附剂。吸附剂可使用碘化钾与碘酸钾中的至少一者,或三亚乙二胺C6H12N2(胺类)。又,作为胺类,除了三亚乙二胺C6H12N2以外,也可使用于图1的口罩10A例示的胺类。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碘化钾与碘酸钾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5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5~25重量%/kg的范围,更佳为20~25重量%/kg的范围。定碘化钾或碘酸钾的附着量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捕捉到活性碳纤维的微孔,而且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于附着在活性碳纤维的碘化钾或碘酸钾。
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三亚乙二胺C6H12N2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2~18重量%的范围,更佳为13~16重量%的范围。定三亚乙二胺C6H12N2的附着量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被捕捉到活性碳纤维的微孔,而且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三亚乙二胺C6H12N2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的范围。又,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为95%以上,较佳为97%以上,更佳为99.999%以上。此口罩10B的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与图1的口罩10A的碘捕捉片20同样,利用图5所示的试验装置并依据其测定结果算得。
此抛弃式口罩10B,除了图1的抛弃式口罩10A拥有的效果以外,尚有以下的效果。抛弃式口罩10B,其碘捕捉片20可插脱于囊29,能将已捕捉·吸附了既定浓度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碘捕捉片20从囊29取出,并重新将碘捕捉片20容纳于囊29,所以可通过更换碘捕捉片20来多次使用口罩10B,可延长口罩10B的使用期间。
图9显示作为其他一例的抛弃式口罩10C的立体图,图10显示图9的口罩10C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显示图9的C-C线端面图,图12显示图9的D-D线端面图。图13显示以戴用状态表示的口罩10C的立体图。图9中,纵方向以箭号L表示、横方向以箭号M表示。抛弃式口罩10C,具有: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的过滤构件11、及挂在戴用者40的两耳的耳挂构件12(穿戴构件)。
过滤构件11,具有往横方向延伸的上端部15及下端部16、及往纵方向延伸的两侧部18。过滤构件11,由位在戴用者40的皮肤侧的第1异物除去片19、位在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外侧的碘捕捉片20、及位在碘捕捉片20的外侧(戴用者40的非皮肤侧)的第2异物除去片21形成。耳挂构件12,由有伸缩性的橡胶带或布制带制成,且由挂在戴用者40的左耳的第1耳挂构件12A及挂在戴用者40的右耳的第2耳挂构件12B形成。第1及第2耳挂构件12A,12B其一部分连结于过滤构件11的两侧部18。
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大致同形状同大小,且成型成为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片状。碘捕捉片20比起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稍小,且成型为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片状。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碘捕捉片20,系异物除去片19的皮肤非对向面与碘捕捉片20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片19,20的面彼此间未固定。碘捕捉片20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系碘捕捉片20的皮肤非对向面与异物除去片21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片20,21的面彼此间未固定。又,也可隔着在所述片19,20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片19,20的面彼此固定,也可隔着在所述片20,21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片20,21的面彼此固定。碘捕捉片20,介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之间且固定在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
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系从碘捕捉片20的上端缘向外侧延伸出去的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上端部27,28重叠,并且利用向横方向以线状或点状延伸的热熔接线将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上端部27,28予以热熔接(固定),从碘捕捉片20的下端缘向外侧延伸出去的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下端部23,24重叠,且利用横方向以线状或点状延伸的热熔接线将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下端部23,24予以热熔接(固定)(超音波密封或热封)。再者,从碘捕捉片20的两侧缘向外侧延伸出去的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两侧部25,26重叠,且利用朝纵方向以线状或点状延伸的热熔接线将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两侧部25,26予以热熔接(固定)(超音波密封或热封)。碘捕捉片20,其上下端缘或两侧缘并不从异物除去片19,21的上端部27,28或下端部23,24、两侧部25,26露出到外侧,而是其全体被包覆在异物除去片19,21中。
第1耳挂构件12A其连结端部14介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的两侧部25,26之间,且隔着朝纵方向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固定在片19,21的两侧部25,26。第2耳挂构件12B其连结端部14介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的两侧部25,26之间,且隔着朝纵方向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固定在片19,21的两侧部25,26。
戴用此抛弃式口罩10C时,如图13所示,将所述耳挂构件12A,12B的自由部13勾挂在戴用者40的两耳。若戴用者40戴用口罩10C,过滤构件11的上下端部15,16及两侧部18与第1及第2耳挂构件12A,12B会抵接戴用者40的颜面,且过滤构件11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抛弃式口罩10C中,通过将第1耳挂构件12A的自由部13挂在右耳、第2耳挂构件12B的自由部13挂在左耳,能将口罩10C固定在戴用者40的颜面,防止口罩10C从戴用者40的颜面不经意地偏移或脱落。
戴用者40于已戴用口罩10C的状态下进入有可能产生放射性有机碘(碘气体)的核电相关设施或医疗设施等作业空间并进行作业。又,当因为事故而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释放到大气的情形,有可能受此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污染的地区的居民(戴用者40)载用口罩10C,在此地区一面生活一面等待放射性有机碘的半衰期。
第1异物除去片19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又,第1异物除去片19,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或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
吸水性纤维相对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10~2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15~20重量%的范围。吸水性纤维的比例设定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由于除了含有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更以前述比例含有吸水性纤维,所以具有优良的湿气(水分)吸收功能。又,抗菌性纤维相对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7~8重量%的范围。定抗菌性纤维的比例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由于除了含有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更以前述比例含有抗菌性纤维,故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及抗病毒作用。
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50μm的范围,较佳为10~50μm的范围,更佳为20~50μm的范围。定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起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
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为1.5~50g/m2的范围,较佳为1.5~30g/m2的范围,更佳为1.5~20g/m2的范围。定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中,其基重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小。
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为0.2~3mm的范围,较佳为0.2~2mm的范围,更佳为0.2~1mm的范围。定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小。
第1异物除去片19其面速为10~16cm/sec的范围。第1异物除去片19其面速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大。第1异物除去片19的面速小于10cm/sec时,会有异物除去片19的通气度低、口罩10C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C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16cm/sec,当由于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会有通过异物除去片19的空气的速度为必要以上的快,无法使异物除去片19吸收湿气(水分)的情形。
第2异物除去片21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又,第2异物除去片21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或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
形成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异物除去片19,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且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异物除去片19,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相同。吸水性纤维,与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使用的吸水性纤维相同,且抗菌性纤维,与图1的口罩10A的第2异物除去片21使用的抗菌性纤维相同。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中,制作所述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
吸水性纤维相对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10~2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15~20重量%的范围。吸水性纤维的比例设定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由于除了含有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更以前述比例含有吸水性纤维,所以具有优良的湿气吸收功能。又,抗菌性纤维相对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7~8重量%的范围。定抗菌性纤维的比例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由于除了含有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更以前述比例含有抗菌性纤维,故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及抗病毒作用。
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0.5~30μm的范围,较佳为0.5~15μm,更佳为0.5~10μm的范围。定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起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小。
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10~100g/m2的范围,较佳为30~100g/m2的范围,更佳为50~100g/m2的范围。定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其基重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大。
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定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其厚度尺寸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大。
第2异物除去片21其面速为8~12cm/sec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若小于8cm/sec,会有异物除去片21的通气度低、口罩10C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C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12cm/sec,当因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会有通过异物除去片21的空气的速度成为必要以上的快、无法使异物除去片21吸附尘埃或花粉等异物的情形,且有无法使异物除去片19吸收湿气的情形。第2异物除去片21其面速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或碘捕捉片20的面速小。
碘捕捉片20,使用由高比表面积且有多个微细细孔而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形成碘捕捉片20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又,碘捕捉片20也可使用由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织物或编物。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20μm的范围,较佳为7~18μm的范围,更佳为10~16μm的范围。定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50~200g/m2的范围,较佳为70~180g/m2的范围,更佳为80~150g/m2的范围。定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定碘捕捉片20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
碘捕捉片20其面速为12~20cm/sec的范围,较佳为15~20cm/sec的范围。面速若小于12cm/sec,会有碘捕捉片20的通气度低、口罩10C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C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20cm/sec,当因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通过碘捕捉片20的空气的速度变得必要以上的速度,会有无法使碘捕捉片20捕捉并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情形。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所述活性碳纤维,是附着了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吸附剂。吸附剂使用碘化钾与碘酸钾中的至少一者,或三亚乙二胺C6H12N2(胺类)。又,作为胺类,除了三亚乙二胺C6H12N2以外,也可使用图1的口罩10A例示的胺类。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碘化钾与碘酸钾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5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5~25重量%/kg的范围,更佳为20~25重量%/kg的范围。定碘化钾或碘酸钾的附着量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被捕捉在活性碳纤维的微孔,且附着在活性碳纤维的碘化钾或碘酸钾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
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三亚乙二胺C6H12N2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2~18重量%的范围,更佳为13~16重量%的范围。定三亚乙二胺C6H12N2的附着量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被捕捉在活性碳纤维的微孔,且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三亚乙二胺C6H12N2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的范围。又,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为95%以上,较佳为97%以上,更佳为99.999%以上。此口罩10C的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与图1的口罩10A的碘捕捉片20同样,利用图5所示的试验装置并依据其测定结果算得。
抛弃式口罩10C,系制作碘捕捉片20的多个活性碳纤维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且附着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所以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仍能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确实地捕捉并吸附于口罩10C,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通过,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进入戴用了口罩10C的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C,系其捕捉·吸附了既定浓度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后立即废弃的抛弃式,被捕捉于活性碳纤维且吸附于吸附剂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从活性碳纤维或吸附剂再度放出,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从口罩10C向他处扩散,而且能以废弃的口罩10C捕捉、吸附了放射性有机碘的状态安全地迎接其半衰期。
抛弃式口罩10C,不仅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尚具备通常的口罩功能,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可捕捉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所以能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到碘捕捉片20,而且能防止所述异物进入戴用了口罩10C的戴用者40的体内。又,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由于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静电作用将已进入异物除去片19,21的尘埃或花粉利用异物除去片19,21以良好效率捕捉,所以能确实地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于碘捕捉片20,能确实地防止尘埃或花粉进入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C,由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含有多个吸水性纤维,所以通过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空气中含有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会吸收于吸水性纤维,能维持制作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干燥状态,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而从活性碳纤维脱落,也不会因为湿气使活性碳纤维的表面濡湿,可防止活性碳纤维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功能下降,而且能防止吸附剂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功能下降。
抛弃式口罩10C由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含有多个抗菌性纤维,故通过异物除去片19,21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会因为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可防止杂菌或病毒进入戴用者40的体内。又,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因为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故能防止杂菌或病毒向口罩10C的外部放出。
抛弃式口罩10C其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或碘捕捉片20的面速小,戴用者40吸入空气时或呼出空气时口罩10C中的空气的流动会受第2异物除去片21抑制,吸入的空气或呼出的空气均匀地流通在碘捕捉片20整个区域并且快速通过部分碘捕捉片20不发生,空气不会快速通过一部分第1异物除去片19,所以能够于碘捕捉片20使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确实地被捕捉并且吸附,能使空气中含有的湿气确实地吸收到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
图14显示使用在口罩10C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15显示使用在口罩10C的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14所示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由位在碘捕捉片20(未图示)侧的吸水性纤维不织布19a、与位在戴用者40的皮肤侧的拨水性(疏水性)纤维不织布19b形成。
吸水性纤维不织布19a与拨水性纤维不织布19b大约同形状同大小,向横方向以片状成型为长矩形。吸水性纤维不织布19a,使用既述吸水性纤维,且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以相同制法制造。拨水性纤维不织布19b,使用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且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以相同制法制造。
图14的第1异物除去片19中,吸水性纤维不织布19a的皮肤对向面与拨水性纤维不织布19b的皮肤非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不织布19a,19b的面彼此间未固定。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碘捕捉片20,系异物除去片19的吸水性纤维不织布19a的皮肤非对向面与碘捕捉片20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不织布19a及片20的面彼此间未固定。又,也可隔着在所述不织布19a,19b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不织布19a,19b的面彼此固定,也可隔着在不织布19a及片20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不织布19a及片20的面彼此固定。图14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或厚度尺寸、面速、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与口罩10A中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为相同。
图15所示的第2异物除去片21,由位在碘捕捉片20(未图示)之侧的吸水性纤维不织布21a、与位在吸水性纤维不织布21a的外侧的拨水性(疏水性)纤维不织布21b形成。吸水性纤维不织布21a与拨水性纤维不织布21b大致同形状同大小,且向横方向以片状成型为大致矩形。
图15的第2异物除去片21中,系吸水性纤维不织布21a的皮肤非对向面与拨水性纤维不织布21b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不织布21a,21b的面彼此间未固定。第2异物除去片21与碘捕捉片20,系异物除去片21的吸水性纤维不织布21a的皮肤对向面与碘捕捉片20的皮肤非对向面彼此重叠。不织布21a及片20的面彼此间未固定。又,也可隔着在所述不织布21a,21b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不织布21a,21b的面彼此固定,也可隔着在不织布21a及片20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不织布19a及片20的面彼此固定。
使用了图14的第1异物除去片19或图15的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口罩10C,形成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吸水性纤维不织布19a,21a会吸收通过此处的空气中含有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能维持制作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干燥状态,且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而从活性碳纤维脱落、不会因湿气使活性碳纤维的表面濡湿、可防止活性碳纤维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功能下降,且能防止吸附剂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功能下降。
图16显示使用于口罩10C的碘捕捉片20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17系与使用了图16的碘捕捉片20的口罩10C的图11为同样的端面图。此碘捕捉片20,系由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且朝横方向成型为长形的大致矩形的片状,再者,以朝横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折叠)。碘捕捉片20,具有往纵方向延伸的且同时朝横方向以大约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山部30与多个谷部31。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有既述吸附剂附着。
此碘捕捉片20朝横方向的弯折次数,相对于片20的横方向的长度尺寸1cm,为10~40次的范围,较佳为20~30次的范围。此碘捕捉片20从山部30到谷部31的高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又,弯折前的碘捕捉片20的1片基重或厚度尺寸、面速,与口罩10A的碘捕捉片20的所述为相同。又,碘捕捉片20也可朝纵方向以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折叠)且具有往横方向延伸且同时朝纵方向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山部30与多个谷部31。于此情形,朝纵方向的弯折次数,相对于片20的纵方向的长度尺寸1cm为10~40次的范围,较佳为20~30次的范围。
图16的碘捕捉片20中,其皮肤对向面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皮肤非对向面彼此重叠、其皮肤非对向面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片19,20的面彼此及所述片20,21的面彼此间未固定。又,也可隔着在所述片19,20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将所述片19,20的面彼此固定,且也可隔着在所述片20,21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将所述片20,21的面彼此固定。
图16的碘捕捉片20由于系朝横方向(或纵方向)于前述范围的弯折次数弯折,故比起未弯折(未折叠)的片20,片20的表面积增加且相应地使较多空气接触活性碳纤维,能使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吸附功能提高。其结果,能使口罩10C的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吸附功能提高,能使口罩10C确实地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又,碘捕捉片20的弯折次数若小于10次,片20的表面积的增加分量不足,会有无法使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吸附功能提高的情形。
使用了图16的碘捕捉片20的口罩10C,由于将碘捕捉片20弯折,比起未弯折的碘捕捉片20,能增加碘捕捉片20的份量,相应地使碘捕捉片20的基重或表面积增加,所以能使所制作碘捕捉片20的多个活性碳纤维确实地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且能使附着在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确实地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口罩10C,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仍能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确实地捕捉并吸附在口罩10C,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通过,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进入戴用了口罩10C的戴用者40的体内。
图18显示使用于口罩10C的碘捕捉片20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19与使用了图18的碘捕捉片20的口罩10C的图11为同样的端面图。此碘捕捉片20,由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且朝横方向以片状成型为长的大致矩形,再者,系由朝横方向以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的(经折叠的)碘捕捉片20a、与朝纵方向以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的(经折叠的)碘捕捉片20b形成。
碘捕捉片20a,具有朝横方向排列的多个山部30与多个谷部31,且碘捕捉片20b具有朝纵方向排列的多个山部30与多个谷部31。制作碘捕捉片20a,20b的活性碳纤维有既述的吸附剂附着。又,碘捕捉片20,也可为以朝横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的2片碘捕捉片20a朝厚度方向重叠者,或可为以朝纵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的2片碘捕捉片20b朝厚度方向重叠者。
碘捕捉片20a朝横方向的弯折次数,相对于片20a的横方向的长度尺寸1cm,为10~40次的范围,较佳为20~30次的范围。碘捕捉片20b朝纵方向的弯折次数,相对于片20b的纵方向的长度尺寸1cm,为10~40次的范围,较佳为20~30次的范围。碘捕捉片20a,20b从山部30至谷部31的高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又,弯折前的碘捕捉片20a,20b的1片基重或厚度尺寸、面速,与口罩10A中的碘捕捉片20的所述为相同。
图18的碘捕捉片20中,碘捕捉片20a的皮肤非对向面与碘捕捉片20b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片20a,20b的面彼此间未固定。又,也可隔着在所述片20a,20b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片20a,20b的面彼此固定。碘捕捉片20中,碘捕捉片20a的皮肤对向面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皮肤非对向面彼此重叠,且碘捕捉片20b的皮肤非对向面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片19,20a的面彼此及所述片20,21的面彼此间未固定。又,也可隔着在所述片19,20a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片19,20a的面彼此固定,也可隔着在所述片20b,21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片20b,21的面彼此固定。
图18的碘捕捉片20,由以朝横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以前述范围的弯折次数弯折而得的碘捕捉片20a、与以朝纵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以前述范围的弯折次数弯折而得的碘捕捉片20b形成,因此比起未经弯折的(未折叠的)片20,所述片20a,20b的表面积增加,相应地较多空气接触活性碳纤维,能使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吸附功能提高。其结果,能使口罩10C的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吸附功能提高,且能使口罩10C確實地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又,碘捕捉片20a,20b的弯折次数若小于10次,会有片20a,20b的表面积的增加分量不足,且无法使片20a,20b中的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吸附功能提高的情形。
使用了图18的碘捕捉片20的口罩10C,通过将碘捕捉片20a,20b弯折,比起未弯折的碘捕捉片20,能使碘捕捉片20a,20b份量增加,能相应地使碘捕捉片20a,20b的基重或表面积增加,因此能使制作碘捕捉片20a,20b的多个活性碳纤维确实地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能使附着在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确实地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口罩10C,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仍能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确实地捕捉并吸附到口罩10C,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通过、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进入戴用了口罩10C的戴用者40的体内。
图20显示另一例的抛弃式口罩10D的立体图,图21显示从背面侧显示的抛弃式口罩10D的立体图。图22显示图20的口罩10D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显示图20的E-E线端面图。图24显示以戴用状态表示的口罩10D的立体图。抛弃式口罩10D,具有: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的过滤构件11;戴在戴用者40的头部的穿戴构件12;抵接在戴用者40的颜面的衬垫构件32(参照图21)。
过滤构件11,具有中央部33与周缘部34,且此中央部33成形为从戴用者40的颜面往前方凸的立体形状(立体结构)。过滤构件11,系由位在戴用者40的皮肤侧的第1异物除去片19、位在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外侧的碘捕捉片20、及位在碘捕捉片20的外侧(戴用者40的非皮肤侧)的第2异物除去片21形成。穿戴构件12,由有伸缩性的橡胶带制成,且系由挂在戴用者40的耳下的头部的第1穿戴构件12A与挂在戴用者40的耳上的头部的第2穿戴构件12B形成。第1及第2穿戴构件12A,12B,其端部连结于长度调节治具37,于治具37可自由调整其长度尺寸。
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大致同形状同大小,且成型成为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约略圆形的片状。碘捕捉片20比起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稍小,且成形为具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约略圆形的片状。又,如图21所示,于第1异物除去片19利用压制加工形成多个热熔接线38,通过此热熔接线38使异物除去片19的刚性增加,维持着异物除去片19,21或碘捕捉片20的立体形状。且伴随于此,维持着过滤构件11的中央部33的从戴用者40的颜面向前方凸的立体形状。
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碘捕捉片20,系异物除去片19的皮肤非对向面与碘捕捉片20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片19,20的面彼此间未固定。碘捕捉片20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系碘捕捉片20的皮肤非对向面与异物除去片21的皮肤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片20,21的面彼此间未固定。又,也可隔着在所述片19,20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片19,20的面彼此固定,也可隔着在所述片20,21的面中的至少一面涂布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将所述片20,21的面彼此固定。碘捕捉片20,介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之间,且固定于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
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系从碘捕捉片20的周缘向外侧延伸出去的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周缘部35,36重叠,且隔着涂布在所述周缘部35,36中的至少一者的成点状或线状或螺旋状的热熔黏着剂(未图示)而固定。碘捕捉片20,其周缘未从异物除去片19,21的周缘部35,36露出到外侧,而是其全体被异物除去片19,21包覆。
所述长度调节治具37其安装座39介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的周缘部35,36之间且利用热熔黏着剂而固定在异物除去片19,21的周缘部35,36。衬垫构件32由发泡聚氨酯或发泡苯乙烯等有柔软性的发泡材制成,成形为约略环状。衬垫构件32,其外周缘部利用以约略环状地延伸的热熔接线而热熔接(固定)(超音波密封或热封)在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周缘部35。衬垫构件32的内周缘部,朝口罩10D的中央部33伸出。
戴用此抛弃式口罩10D时,系于长度调节治具37调整第1及第2穿戴构件12A,12B的长度尺寸后,如图24所示,将第1穿戴构件12A挂在戴用者的耳下的头部,且同时将第2穿戴构件12B挂在戴用者的耳上的头部。若戴用者40戴用口罩10D,衬垫构件32会抵接于戴用者40的颜面,且过滤构件11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抛弃式口罩10D中,通过将第1及第2耳挂构件12A,12B的自由部13挂在头部,能将口罩10D固定在戴用者40的颜面,防止口罩10D从戴用者40的颜面不经意的偏移或脱落。
戴用者40于已戴用口罩10D的状态下进入有可能产生放射性有机碘(碘气体)的核电相关设施或医疗设施等作业空间并进行作业。又,当因为事故而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释放到大气的情形,有可能受此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污染的地区的居民(戴用者40)载用口罩10D,在此地区一面生活一面等待放射性有机碘的半衰期。
第1异物除去片19系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又,第1异物除去片19,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或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
吸水性纤维相对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10~2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15~20重量%的范围。吸水性纤维的比例设定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由于除了含有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更以前述比例含有吸水性纤维,所以具有优良的湿气(水分)吸收功能。又,第1异物除去片19含有抗菌性纤维的情形,抗菌性纤维相对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7~8重量%的范围。定抗菌性纤维的比例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
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50μm的范围,较佳为10~50μm的范围,更佳为20~50μm的范围。定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起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大。
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为1.5~50g/m2的范围,较佳为1.5~30g/m2的范围。定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其基重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小。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为0.2~3mm的范围,较佳为0.2~2mm的范围的范围。定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其厚度尺寸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小。
第1异物除去片19其面速为10~16cm/sec的范围。第1异物除去片19其面速比起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大。第1异物除去片19的面速若小于10cm/sec,异物除去片19的通气度低,会有口罩10D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D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16cm/sec,会有当因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通过异物除去片19的空气的速度为必要以上的快,无法使异物除去片19吸收湿气(水分)的情形。
第2异物除去片21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又,第2异物除去片21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
形成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异物除去片19,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且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异物除去片19,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相同。吸水性纤维,与图1的口罩10A的异物除去片19,21使用的吸水性纤维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
吸水性纤维相对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10~2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15~20重量%的范围。定吸水性纤维的比例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由于除了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以外更以前述比例含有吸水性纤维,故具有优良的湿气吸收功能。抗菌性纤维相对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7~8重量%的范围。定抗菌性纤维的比例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由于除了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更以前述比例含有抗菌性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及抗病毒作用。
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0.5~30μm的范围,较佳为0.5~15μm,更佳为0.5~10μm的范围。定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起制作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小。
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10~100g/m2的范围,较佳为30~100g/m2的范围,更佳为50~100g/m2的范围。定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其基重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基重大。
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定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2异物除去片21其厚度尺寸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厚度尺寸大。
第2异物除去片21其面速为8~12cm/sec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若小于8cm/sec,异物除去片21的通气度低,会有口罩10D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D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12cm/sec,因为戴用者40的呼吸而吸引空气时,通过异物除去片21的空气的速度变得必要以上的快,会有无法使异物除去片21吸附尘埃或花粉等异物的情形,且同时会有无法使异物除去片19吸收湿气的情形。第2异物除去片21其面速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或碘捕捉片20的面速小。
碘捕捉片20,使用由高比表面积且有多个微细的细孔而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形成碘捕捉片20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又,碘捕捉片20也可使用由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织物或编物。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20μm的范围,较佳为7~18μm的范围,更佳为10~16μm的范围。定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50~200g/m2的范围,较佳为70~180g/m2的范围,更佳为80~150g/m2的范围。定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定碘捕捉片20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
碘捕捉片20其面速为12~20cm/sec的范围,较佳为15~20cm/sec的范围。面速若小于12cm/sec,碘捕捉片20的通气度低,会有口罩10D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D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20cm/sec,当因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通过碘捕捉片20的空气的速度变得必要以上的快,会有无法使碘捕捉片20捕捉并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情形。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所述活性碳纤维,系附着了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吸附剂。吸附剂系用碘化钾与碘酸钾中的至少一者,或三亚乙二胺C6H12N2(胺类)。又,作为胺类,除了三亚乙二胺C6H12N2以外,也可使用于图1的口罩10A例示的胺类。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碘化钾与碘酸钾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5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5~25重量%/kg的范围,更佳为20~25重量%/kg的范围。定碘化钾或碘酸钾的附着量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系捕捉在活性碳纤维的微孔,且同时附着在活性碳纤维的碘化钾或碘酸钾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
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三亚乙二胺C6H12N2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2~18重量%的范围,更佳为13~16重量%的范围。定三亚乙二胺C6H12N2的附着量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被捕捉在活性碳纤维的微孔,且同时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三亚乙二胺C6H12N2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的范围。又,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为95%以上,较佳为97%以上,更佳为99.999%以上。此口罩10D的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与图1的口罩10A的碘捕捉片20同样,系利用图5所示的试验装置并依据其测定结果算得。
抛弃式口罩10D,系制作碘捕捉片20的多个活性碳纤维捕捉放射性有机碘且附着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所以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会被口罩10D确实地捕捉并且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通过,可以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进入戴用了口罩10D的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D,系其捕捉·吸附了既定浓度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后立即废弃的抛弃式,被捕捉于活性碳纤维且吸附于吸附剂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从活性碳纤维或吸附剂再度放出,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从口罩10D向他处扩散,而且能以废弃的口罩10D捕捉、吸附了放射性有机碘的状态安全地迎接其半衰期。
抛弃式口罩10D,不仅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尚具备通常的口罩功能,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0,21可捕捉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所以能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到碘捕捉片20,而且能防止所述异物进入戴用了口罩10D的戴用者40的体内。又,制作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由于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静电作用将已进入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尘埃或花粉利用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以良好效率捕捉,所以能确实地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于碘捕捉片20,并能确实地防止尘埃或花粉进入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D,由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含有多个吸水性纤维,所以通过所述异物除去片19,21的空气中含有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会吸收于吸水性纤维,能维持制作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干燥状态,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而从活性碳纤维脱落,也不会因为湿气使活性碳纤维的表面濡湿,可防止活性碳纤维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功能下降,而且能防止吸附剂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功能下降。
抛弃式口罩10D由于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含有多个抗菌性纤维,故通过异物除去片19,21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会因为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菌,可防止杂菌或病毒进入戴用者40的体内。又,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因为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故能防止杂菌或病毒向口罩10D的外部放出。
抛弃式口罩10D其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比起第1异物除去片19或碘捕捉片20的面速小,戴用者40吸入空气时或呼出空气时口罩10D中的空气的流动会受第2异物除去片21抑制,吸入的空气或呼出的空气均匀地流通在碘捕捉片20整个区域并且快速通过部分碘捕捉片20不发生、空气不会快速通过一部分第1异物除去片19,所以能够于碘捕捉片20使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确实地被捕捉并且吸附,能使空气中含有的湿气确实地吸收到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
图25显示其他例的抛弃式口罩10E的立体图,图26显示图25的F-F线端面图。图27是图25的G-G线端面图。图25中,纵方向以箭号L表示、横方向以箭号M表示。抛弃式口罩10E,具有:覆盖戴用者40(援用图12)的口及鼻孔的全体的过滤构件11,及挂在戴用者40的两耳的耳挂构件12(穿戴构件)。过滤构件11,具有:往横方向延伸的上端部15及下端部16、及往纵方向延伸的两侧部18。过滤构件11的两侧部18向横方向内方反折,并利用朝纵方向延伸为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线予以热熔接(固定)(超音波密封或热封)。过滤构件11,由异物除去袋41与碘捕捉片20形成。
耳挂构件12,由有伸缩性的橡胶带或布制带制成,且由挂在戴用者40的左耳的第1耳挂构件12A及挂在戴用者40的右耳的第2耳挂构件12B形成。第1及第2耳挂构件12A,12B,连结在过滤构件11的两侧部18。第1耳挂构件12A其连结端部14固持在向过滤构件11的横方向内方反折的侧部18。第2耳挂构件12B其连结端部14固持在向过滤构件11的横方向内方反折的侧部18。
异物除去袋41,具有:位在戴用者40的皮肤侧的第1部分41a、位在碘捕捉片20的外侧(戴用者40的非皮肤侧)的第2部分41b。第1部分41a与第2部分41b大致同形状同大小,且成型为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片状。异物除去袋41,系折叠成其第1及第2部分41a,41b彼此重叠,且所述部分41a,41b的两侧缘部利用朝横方向延伸为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线而热熔接(固定),且所述部分41a,41b的下端部利用延伸为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线而热熔接(固定)(超音波密封或热封)。
碘捕捉片20,比起异物除去袋41的第1及第2部分41a,41b稍小,且成型为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片状。碘捕捉片20,容纳在异物除去袋41的内部,且其上下端缘或两侧缘未从异物除去袋41露出到外侧,而是其全体被异物除去袋41包覆。碘捕捉片20,其皮肤对向面整个区域被异物除去袋41的第1部分41a所覆盖,其非皮肤对向面的整个区域被异物除去袋41的第2部分41b所覆盖。碘捕捉片20,并未固定在异物除去袋41,可于异物除去袋41的内部移动。
戴用此抛弃式口罩10E时,将所述耳挂构件12A,12B的自由部13挂在戴用者40的两耳(援用图13)。戴用者40若戴用口罩10E,过滤构件11的上下端部15,16及两侧部18与第1及第2耳挂构件12A,12B会抵接于戴用者40的颜面,且过滤构件11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抛弃式口罩10E中,通过将第1耳挂构件12A的自由部13挂在右耳、第2耳挂构件12B的自由部13挂在左耳,能将口罩10E固定在戴用者40的颜面,防止口罩10E从戴用者40的颜面不经意偏移或脱落。
异物除去袋41,是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片状的纤维不织布。又,作为异物除去袋41,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或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异物除去袋41为含有吸水性纤维的纤维不织布的情形,吸水性纤维相对于异物除去袋41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宜为10~2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15~20重量%的范围。又,异物除去袋41为含有抗菌性纤维的纤维不织布的情形,抗菌性纤维相对于异物除去袋41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7~8重量%的范围。
制作异物除去袋4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0.5~50μm的范围,较佳为3~30μm的范围,更佳为5~20μm的范围。异物除去袋41的基重为1.5~100g/m2的范围,较佳为5~80g/m2的范围,更佳为10~60g/m2的范围。异物除去袋41的厚度尺寸为0.2~3mm的范围,较佳为1~2mm的范围。异物除去袋41其面速为8~16cm/sec的范围。异物除去袋41的面速若小于8cm/sec,异物除去袋41的通气度低,会有口罩10E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E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
形成异物除去袋4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异物除去片19,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异物除去片19,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相同。吸水性纤维,与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所使用的吸水性纤维相同;抗菌性纤维,与图1的口罩10A的第2异物除去片21所使用的抗菌性纤维相同。异物除去袋41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
碘捕捉片20,使用由高比表面积且有多个微细细孔而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碘捕捉片20也可使用由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织物或编物。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20μm的范围,较佳为7~18μm的范围,更佳为10~16μm的范围。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50~200g/m2的范围,较佳为70~180g/m2的范围,更佳为80~150g/m2的范围。碘捕捉片20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
碘捕捉片20其面速为12~20cm/sec的范围,较佳为15~20cm/sec的范围。面速小于12cm/sec时,碘捕捉片20的通气度低,会有口罩10E的通气性低落而妨碍戴用了口罩10E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20cm/sec,因戴用者40的呼吸而吸引空气时,通过碘捕捉片20空气的速度变得必要以上的快,会有无法使碘捕捉片20捕捉并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情形。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所述活性碳纤维,附着了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吸附剂。吸附剂系使用碘化钾与碘酸钾中的至少一者,或三亚乙二胺C6H12N2(胺类)。又,作为胺类,除了三亚乙二胺C6H12N2以外,也可使用于图1的口罩10A例示的胺类。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碘化钾与碘酸钾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5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5~25重量%/kg的范围,更佳为20~25重量%/kg的范围。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系捕捉在活性碳纤维的微孔,且附着在活性碳纤维的碘化钾或碘酸钾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
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三亚乙二胺C6H12N2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2~18重量%的范围,更佳为13~16重量%的范围。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捕捉在活性碳纤维的微孔,且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三亚乙二胺C6H12N2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的范围。又,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为95%以上,较佳为97%以上,更佳为99.999%以上。此口罩10C的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系与图1的口罩10A的碘捕捉片20同样地使用图5所示的试验装置并依据其测定结果算得。
抛弃式口罩10E,系制作碘捕捉片20的多个活性碳纤维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且附着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故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仍能确实地捕捉并吸附到口罩10E,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通过,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进入戴用了口罩10E的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E,系其捕捉·吸附了既定浓度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后立即废弃的抛弃式,被捕捉于活性碳纤维且吸附于吸附剂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从活性碳纤维或吸附剂再度放出,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从口罩10E向他处扩散,而且能以废弃的口罩10E捕捉、吸附了放射性有机碘的状态安全地迎接其半衰期。
抛弃式口罩10E,不仅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尚具备通常的口罩功能,异物除去袋41可捕捉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所以能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到碘捕捉片20,而且能防止所述异物进入戴用了口罩10E的戴用者40的体内。又,制作异物除去袋4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由于异物除去袋41的静电作用将已进入异物除去袋41的尘埃或花粉利用此异物除去袋41以良好效率捕捉,能确实地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于碘捕捉片20,能确实地防止尘埃或花粉进入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E,异物除去袋41含有多个吸水性纤维的情形,通过异物除去袋41的空气中含有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会吸收于吸水性纤维,能维持制作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干燥状态,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湿气或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而从活性碳纤维脱落,也不会因为湿气使活性碳纤维的表面濡湿,可防止活性碳纤维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功能下降,而且能防止吸附剂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功能下降。
抛弃式口罩10E于异物除去袋41含有多个抗菌性纤维的情形,通过异物除去袋41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会因为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可防止杂菌或病毒进入戴用者40的体内。又,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因为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故能防止杂菌或病毒向口罩10E的外部放出。
图28是与使用了图16的碘捕捉片20的口罩10E的图26为同样的端面图,图29系与使用了图16的碘捕捉片20的口罩10E的图27为同样的端面图。碘捕捉片20,由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且成形为朝横方向为大致矩形的长片状,再以朝横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折叠)。碘捕捉片20,具有往纵方向延伸且同时朝横方向以约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山部30与多个谷部31。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有既述的吸附剂附着。
碘捕捉片20向横方向的弯折次数,相对于片20的横方向的长度尺寸1cm为10~40次的范围,较佳为20~30次的范围。此碘捕捉片20从山部30至谷部31的高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又,弯折前的碘捕捉片20的1片基重或厚度尺寸、面速,与图25的抛弃式口罩10E所使用的碘捕捉片20的所述参数相同。又,碘捕捉片20也可以朝纵方向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折叠),且具有往横方向延伸且朝纵方向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山部30与多个谷部31。于此情形朝纵方向的弯折次数,相对于片20的纵方向的长度尺寸1cm为10~40次的范围,较佳为20~30次的范围。
碘捕捉片20容纳在异物除去袋41的内部,其上下端缘或两侧缘不从异物除去袋41露出到外侧,而是其全体被包覆在异物除去袋41内。碘捕捉片20其皮肤对向面的整个区域被异物除去袋41的第1部分41a所覆盖,其非皮肤对向面的整个区域被异物除去袋41的第2部分41b所覆盖。碘捕捉片20未固定在异物除去袋41,可于异物除去袋41的内部移动。
此碘捕捉片20,其朝横方向(或纵方向)以前述范围的弯折次数弯折,所以比起未弯折(未折叠)的片20,片20的表面积增加,相应地较多空气接触到活性碳纤维,能使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吸附功能提高。其结果,口罩10E的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吸附功能能提高,能使口罩10E确实地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
图28、29的使用了碘捕捉片20的口罩10E,通过将碘捕捉片20弯折,比起未弯折的碘捕捉片20,碘捕捉片20份量增加,能相应地使碘捕捉片20的基重或表面积增加,能于制作碘捕捉片20的多个活性碳纤维使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确实地被捕捉,能使附着在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确实地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口罩10E,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仍会被确实地捕捉并吸附在口罩10E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通过,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进入戴用了口罩10E的戴用者40的体内。
图30是作为其他一例的抛弃式口罩10F的正面立体图,图31是图30的抛弃式口罩10F的背面立体图。图32是以戴用状态显示的口罩10F的立体图、图33是图30的H-H线端面图。图34是图30的I-I线端面图。图30中,纵方向以箭号L表示、横方向以箭号M表示。抛弃式口罩10F,具有: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的过滤构件11,及挂在戴用者40的头部的穿戴构件12。过滤构件11,当戴用者40戴用了口罩10A时,成形为从戴用者40的颜面朝前方凸的立体形状(立体结构)。
过滤构件11,具有往横方向延伸的上端部15及下端部16、及往纵方向延伸的外端部(两侧部)18。过滤构件11,由位在戴用者40的皮肤侧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皮肤抵接片)、位在第1异物除去片19的外侧的碘捕捉片20、及位在碘捕捉片20的外侧(戴用者40的非皮肤侧)的第2异物除去片21(皮肤非抵接片)形成。
穿戴构件12,由有伸缩性的细长橡胶带制作,且由挂在戴用者40的头部的第1穿戴构件12A、位在第1穿戴构件12A的下方而挂在戴用者40的头部的第2穿戴构件12B形成。第1及第2穿戴构件12A,12B中,所述的连结端部14系连结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第1及第2穿戴构件12A,12B的连结端部14,系交叠于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皮肤非对向面,并隔着热熔接部而热熔接(固定)于片21(超音波密封或热封)。
第1异物除去片19,成型(立体裁切)成具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的片状。于第1异物除去片19,有从其下端部的横方向中央向上端部的横方向中央而到达片19的中央部的裁切线(未图示)延伸。碘捕捉片20,与第1异物除去片19或第2异物除去片21为大致同形状同大小,且成型(立体裁切)为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大致矩形的片状。碘捕捉片20,有从其下端部的横方向中央朝上端部的横方向中央而到达片20的中央部的裁切线(未图示)延伸。第2异物除去片21,与第1异物除去片19为大致同形状同大小,且成型(立体裁切)为有既定面积及既定厚度尺寸的片状。第2异物除去片21,有从其下端部的横方向中央朝上端部的横方向中央而到达片21的中央部的裁切线(未图示)延伸。
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碘捕捉片20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系所述片19~21的上端部(上端部15)重叠,且所述片19~21的上端部利用朝横方向延伸成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部42热熔接(固定),所述片19~21的下端部(下端部16)重叠,且所述片19~21的下端部利用朝横方向延伸成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部42热熔接(固定)。第1异物除去片19与碘捕捉片20与第2异物除去片21,系所述片19~21的外端部(外端部18)重叠,所述片19~21的外端部利用朝纵方向延伸成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部42热熔接(固定),所述片19~21的裁切线附近重叠,且所述片19~21的裁切线附近利用朝纵方向延伸成线状或点状的热熔接部42热熔接(固定)。所述片19~21,系利用超音波密封或热封而熔接。
戴用此抛弃式口罩10F时,将所述耳挂构件12A,12B的自由部13挂在戴用者40的头部(参照图32)。戴用者40若戴用口罩10F,过滤构件11的上下端部15,16及外端部18会抵接于戴用者40的颜面,且第1及第2穿戴构件12A,12B抵接(密合)于戴用者40的头部,且过滤构件11覆盖戴用者40的口及鼻孔的全体。抛弃式口罩10F中,通过将第1及第2穿戴构件12A,12B的自由部13挂在头部,能将口罩10F固定在戴用者40的颜面,并防止口罩10F从戴用者40的颜面不经意的偏移或脱落。
戴用者40于已戴用口罩10F的状态下进入有可能产生放射性有机碘(碘气体)的核电相关设施或医疗设施等作业空间并进行作业。又,当因为事故而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释放到大气的情形,有可能受此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污染的地区的居民(戴用者40)载用口罩10F,在此地区一面生活一面等待放射性有机碘的半衰期。
第1异物除去片19,由从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作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19a~19d形成。第1异物除去片19中,从戴用者40的皮肤侧起朝碘捕捉片20依序排列纤维不织布19a→纤维不织布19b→纤维不织布19c→纤维不织布19d。所述纤维不织布,在所述的皮肤对向面与皮肤非对向面彼此重叠。所述纤维不织布的面彼此间未固定。纤维不织布19b,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或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吸水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或可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多个抗菌性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纤维不织布19c与纤维不织布19d中制作其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经驻极体化。
形成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19a~19d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吸水性纤维,与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所使用的吸水性纤维相同,抗菌性纤维与图1的口罩10A的第2异物除去片21所使用的抗菌性纤维相同。
纤维不织布19b含有吸水性纤维的情形,吸水性纤维相对于纤维不织布19b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10~2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15~20重量%的范围。定吸水性纤维的比例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由于纤维不织布19b含有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以外尚以前述比例含有吸水性纤维,故具有优良的湿气(水分)吸收功能。又,纤维不织布19b含有抗菌性纤维的情形,抗菌性纤维相对于纤维不织布19b的总重量的比率(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较佳为7~8重量%的范围。定抗菌性纤维的比例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第1异物除去片19,由于纤维不织布19b含有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以外尚以前述比例含有抗菌性纤维,故具有优良的抗菌作用及抗病毒作用。
制作纤维不织布19a~19d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50μm的范围,较佳为10~50μm的范围,更佳为20~50μm的范围。纤维不织布19a~19d的基重为1.5~50g/m2的范围,较佳为1.5~30g/m2的范围,更佳为1.5~20g/m2的范围。纤维不织布19b的基重比起纤维不织布19a,19c,19d的基重大。纤维不织布19a~19d的厚度尺寸为0.2~3mm的范围,较佳为0.2~2mm的范围,更佳为0.2~1mm的范围。纤维不织布19b的厚度尺寸比起纤维不织布19a,19c,19d的厚度尺寸大。
第1异物除去片19其面速为10~16cm/sec的范围。第1异物除去片19的面速若小于10cm/sec,异物除去片19的通气度低,口罩10F的通气性下降而有妨碍戴用了口罩10F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16cm/sec,当因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通过异物除去片19的空气的速度变得必要以上的快,会有无法使异物除去片10充分捕捉异物的情形,无法使异物除去片10吸收湿气(水分)的情形。
第2异物除去片21使用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形成第2异物除去片21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相同。
制作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0.5~30μm的范围,较佳为0.5~15μm,更佳为0.5~10μm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基重为10~100g/m2的范围,较佳为30~100g/m2的范围,更佳为50~100g/m2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21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
第2异物除去片21其面速为8~12cm/sec的范围。第2异物除去片21的面速若小于8cm/sec,异物除去片21的通气度低、口罩10F的通气性下降而有妨碍戴用了口罩10F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12cm/sec,当因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通过异物除去片21的空气的速度为必要以上的快,会有无法使异物除去片21吸附尘埃或花粉等异物的情形。
碘捕捉片20,使用由高比表面积且有多个微细细孔而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由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织物、由活性碳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编物。形成碘捕捉片20的所述纤维不织布的制法,与形成图1的口罩10A的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纤维不织布的制法相同。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20μm的范围,较佳为7~18μm的范围,更佳为10~16μm的范围。定制作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50~200g/m2的范围,较佳为70~180g/m2的范围,更佳为80~150g/m2的范围。定碘捕捉片20的基重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的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较佳为1~3mm的范围,更佳为2~3mm的范围。定碘捕捉片20的厚度尺寸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
碘捕捉片20其面速为12~20cm/sec的范围,较佳为15~20cm/sec的范围。面速若小于12cm/sec,碘捕捉片20的通气度低,口罩10F的通气性下降而有妨碍戴用了口罩10F的戴用者40的顺利呼吸的情形。面速若超过20cm/sec,因戴用者40的呼吸吸引空气时,通过碘捕捉片20的空气的速度为必要以上的快,会有无法使碘捕捉片20捕捉并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情形。
制作碘捕捉片20的所述活性碳纤维系附着了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的吸附剂。吸附剂使用碘化钾与碘酸钾中的至少一者,或三亚乙二胺C6H12N2(胺类)。又,作为胺类,除了三亚乙二胺C6H12N2以外,也可使用图1的口罩10A例示的胺类。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碘化钾与碘酸钾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5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5~25重量%/kg的范围,更佳为20~25重量%/kg的范围。定碘化钾或碘酸钾的附着量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系捕捉在活性碳纤维的微孔,且附着在活性碳纤维的碘化钾或碘酸钾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
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三亚乙二胺C6H12N2相对于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较佳为12~18重量%的范围,更佳为13~16重量%的范围。定三亚乙二胺C6H12N2的附着量为前述范围的理由与图1的口罩10A的理由相同。碘捕捉片20中,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系捕捉在活性碳纤维的微孔,且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三亚乙二胺C6H12N2将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吸附。
使用碘化钾或碘酸钾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的范围。又,使用三亚乙二胺C6H12N2作为吸附剂的情形,于空气湿度为95%时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为95%以上,较佳为97%以上,更佳为99.999%以上。此口罩10F的碘捕捉片20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系与图1的口罩10A的碘捕捉片20同样地利用图5所示的试验装置并依据其测定结果算得。
口罩10F的热熔接部42,形成第2异物除去片21的纤维不织布(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利用超音波密封或热封而熔融且已熔融的纤维不织布流入形成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纤维间隙。再者,形成第1异物除去片19的纤维不织布19a~19d(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利用超音波密封或热封熔融且已熔融的纤维不织布流入形成碘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纤维间隙。又,由活性碳纤维制成的碘捕捉片20在热熔接部42不熔融而保持纤维形态。
热熔接部42中,通过使已流入(进入)活性碳纤维的纤维间隙的纤维不织布(片21)硬化,使纤维不织布被活性碳纤维抓住,利用已熔融的纤维不织布的锚定(anchor)效果而使片20与片21固定,通过流入(进入)活性碳纤维的纤维间隙的纤维不织布19a~19d(片19)硬化,纤维不织布19a~19d被活性碳纤维抓住,且利用已熔融的纤维不织布19a~19d的锚定效果,将片19与片20固定。再者,在超音波密封或热封中流入(进入)了活性碳纤维的纤维间隙的纤维不织布(片21)及纤维不织布19a~19d彼此于纤维间隙连结,片19与片21固定,其结果,夹在片19与片21之间的片20被固定在片19,21。口罩10F中,碘捕捉片20因超音波密封或热封未显示流动性,但能利用已熔融的纤维不织布(片21)或纤维不织布19a~19d而将片20固定在片19与片21之间。
抛弃式口罩10F中,系制作碘捕捉片20的多个活性碳纤维捕捉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且附着于所述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故即使空气中含有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会被口罩10F确实地捕捉并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通过,可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进入戴用了口罩10F的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F,其是将既定浓度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予以捕捉·吸附后立即废弃的抛弃式,已捕捉于活性碳纤维并且吸附在吸附剂的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不会从活性碳纤维或吸附剂再放出,能防止放射性有机碘或放射性铯从口罩10F向他处扩散,能使在已废弃的口罩10F捕捉·吸附了放射性有机碘的状态安全地迎接其半衰期。
抛弃式口罩10F,不仅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或气体状的放射性铯,也具备通常的口罩功能,能利用第1及第2异物除去片19,21(特别是第1异物除去片19的驻极体化纤维不织布19c及纤维不织布19d)捕捉尘埃或花粉、杂菌、病毒等异物,所以可防止尘埃或花粉附着于碘捕捉片20,且能确实地防止所述异物进入已戴用了口罩10F的戴用者40的体内。
抛弃式口罩10F,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不织布含有吸水性纤维的情形,通过异物除去片19的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会吸收于吸水性纤维,能维持制作捕捉片20的活性碳纤维的干燥状态,附着于活性碳纤维的吸附剂不会因为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湿气而从活性碳纤维脱落,也不会因为湿气使活性碳纤维的表面濡湿,可防止活性碳纤维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捕捉功能下降,而且能防止吸附剂对于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功能下降。
抛弃式口罩10F于第1异物除去片19的不织布含有抗菌性纤维的情形,通过异物除去片19的空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会因为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可防止杂菌或病毒进入戴用者40的体内。又,戴用者40的呼气中含有的杂菌或病毒因为抗菌性纤维而被杀菌或除菌,故能防止杂菌或病毒向口罩10F的外部放出。
附图标记说明
10A 抛弃式口罩
10B 抛弃式口罩
10C 抛弃式口罩
10D 抛弃式口罩
10E 抛弃式口罩
10F 抛弃式口罩
11 过滤构件
11A 第1过滤构件
11B 第2过滤构件
12 耳挂构件(穿戴构件)
12A 第1耳挂构件(穿戴构件)
12B 第2耳挂构件(穿戴构件)
13 自由部
14 连结部
15 上端部
16 下端部
17 内端部
18 外端部(两侧部)
19 第1异物除去片
19a 第1异物除去片(纤维不织布)
19b 第1异物除去片(纤维不织布)
20 碘捕捉片
20a 碘捕捉片
20b 碘捕捉片
21 第2异物除去片
21a 第2异物除去片(纤维不织布)
21b 第2异物除去片(纤维不织布)
23 下端部
24 下端部
25 外端部(两侧部)
26 外端部(两侧部)
27 上端部
28 上端部
29 囊
30 山部
31 谷部
32 衬垫构件
33 中央部
34 周缘部
35 周缘部
36 周缘部
40 戴用者
41 异物除去袋
41a 第1部分
41b 第2部分
42 热熔接部

Claims (16)

1.一种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具有覆盖戴用者的口及鼻的过滤构件及将该过滤构件固定在戴用者的颜面的穿戴构件,该抛弃式口罩的特征为:
该过滤构件,由从多个活性碳纤维制成且捕捉空气中含有的放射性有机碘的既定面积的至少1片碘捕捉片形成,且该碘捕捉片为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与织物与编物中的任一者,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吸附剂是附着于制作该碘捕捉片的所述活性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过滤构件包含位在该戴用者的皮肤侧而交叠在该碘捕捉片的皮肤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1异物除去片,且该第1异物除去片是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该碘捕捉片固定在该第1异物除去片的皮肤非对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过滤构件包含位在该戴用者的非皮肤侧而交叠在该碘捕捉片的皮肤非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2异物除去片,且该第2异物除去片是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该碘捕捉片介于该第1异物除去片与该第2异物除去片之间,且固定于上述异物除去片的皮肤对向面与皮肤非对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过滤构件包含位在该戴用者的皮肤侧而交叠于该碘捕捉片的皮肤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1异物除去片及位在该戴用者的非皮肤侧而交叠于该碘捕捉片的皮肤非对向面的既定面积的第2异物除去片,上述异物除去片是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纤维不织布,该碘捕捉片可插脱地容纳在形成于该第1异物除去片与该第2异物除去片之间的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过滤构件包含将该碘捕捉片的皮肤对向面与非皮肤对向面的整个区域予以包覆的异物除去袋,该异物除去袋是由多个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制成的有通气性的片状的纤维不织布,该碘捕捉片可移动地容纳于该异物除去袋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碘捕捉片以朝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者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且具有朝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山部与多个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碘捕捉片由以朝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者重复起伏的方式整齐地弯折成Z字形且具有朝横方向与纵方向中任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山部与多个谷部的至少2片碘捕捉片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制作该碘捕捉片的活性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20μm的范围、该碘捕捉片的1片基重为50~200g/m2的范围,且该碘捕捉片的1片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第1异物除去片与该第2异物除去片中的至少其中一者含有多个吸水性纤维,且该吸水性纤维相对于该异物除去片的总重量的比例为10~20重量%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第1异物除去片与该第2异物除去片中的至少其中一者包含由多个吸水性纤维制成而交叠在该异物除去片的皮肤对向面与皮肤非对向面中的至少一者的吸水性纤维不织布。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第1异物除去片及该第2异物除去片中的至少其中一者含有多个抗菌性纤维,且该抗菌性纤维相对于该异物除去片的总重量的比例为5~10重量%的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制作该第1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与制作该第2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中的至少一者经驻极体化。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制作该第1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3~50μm的范围、制作该第2异物除去片的热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0.5~30μm的范围,且该第1异物除去片的1片基重为1.5~50g/m2的范围、该第2异物除去片的1片基重为10~100g/m2的范围,且该第1异物除去片的1片厚度尺寸为0.2~3mm的范围、该第2异物除去片的1片厚度尺寸为0.5~3mm的范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吸附剂为碘化钾与碘酸钾中的至少一者,且该碘化钾与该碘酸钾相对于该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5重量%/kg的范围,且该于空气湿度为95%时该碘捕捉片的放射性有机碘除去效率为85~90%的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吸附剂为胺类,该胺类相对于该活性碳纤维的单位重量(kg)的附着量为10~20重量%/kg的范围,且于空气湿度为95%时该碘捕捉片的放射性有机碘捕捉效率为95%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其中,该胺类为三亚乙二胺C6H12N2。
CN201380047543.2A 2012-09-13 2013-09-11 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 Pending CN1046406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1770 2012-09-13
JP2012-201770 2012-09-13
JP2013-185866 2013-09-09
JP2013185866A JP2014073358A (ja) 2012-09-13 2013-09-09 放射性有機ヨウ素を捕集・吸着可能な使い捨てマスク
PCT/JP2013/074481 WO2014042171A1 (ja) 2012-09-13 2013-09-11 放射性有機ヨウ素を捕集・吸着可能な使い捨てマス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0607A true CN104640607A (zh) 2015-05-20

Family

ID=5027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543.2A Pending CN104640607A (zh) 2012-09-13 2013-09-11 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73358A (zh)
CN (1) CN104640607A (zh)
TW (1) TW201420150A (zh)
WO (1) WO20140421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3444A (zh) * 2016-12-15 2019-07-30 东洋纺株式会社 放射性物质去除过滤器、使用其的放射性物质去除过滤器单元及放射性物质的去除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80439A (ja) * 2014-10-14 2016-05-16 ラサ工業株式会社 機能分担フィルタユニット、空気浄化装置、空気浄化機能付き衛生用製品、及び放射性ヨウ素除去装置
EP3256221A4 (en) * 2015-02-09 2018-09-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iltering face-piece respirator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CN114847564A (zh) * 2016-10-17 2022-08-05 株式会社Nbc纱网技术 口罩
CN110167372B (zh) * 2017-02-14 2021-03-12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口罩
JP6680836B2 (ja) * 2017-08-03 2020-04-15 プロテックアート株式会社 マスク
CN108244726A (zh) * 2018-02-11 2018-07-06 天津大学 一种可实时监测污染程度的口罩
KR20210068165A (ko) * 2019-11-29 2021-06-09 방극진 방진 및 방사성 물질 방호용 마스크
IT202000007198A1 (it) * 2020-04-03 2021-10-03 Cifra Spa Maschera facciale e processo di produzione associato
IT202000007186A1 (it) * 2020-04-03 2021-10-03 Cifra Spa Maschera facciale e processo di produzione associato
US20210337891A1 (en) * 2020-05-03 2021-11-04 Shalin Raj Shah Mas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906972A1 (de) * 2020-05-07 2021-11-10 W. Pelz GmbH & Co. KG Schutzmaske zur vermeidung von tröpfcheninfektionen
IT202000010396A1 (it) * 2020-05-08 2021-11-08 Innex S R L Maschera di protezione delle vie respiratorie.
JP7473957B2 (ja) 2020-06-18 2024-04-24 フレックス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マスク
CN112401346B (zh) * 2020-12-01 2023-09-05 江阴苏达汇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TWI780865B (zh) * 2021-08-20 2022-10-11 豪紳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菌抗病毒的立體布口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6242A (en) * 1976-02-26 1977-04-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Salts of the iodine oxyacids in the impregnation of adsorbent charcoal for trapping radioactive methyliodide
JPS5973947U (ja) * 1982-11-11 1984-05-19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S60198166A (ja) * 1984-03-21 1985-10-0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呼吸具吸収缶
JPH0620541Y2 (ja) * 1987-11-13 1994-06-01 株式会社フジワーク マスク
JPH0658955U (ja) * 1992-05-19 1994-08-16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花粉防止用マスク
US5753343A (en) * 1992-08-04 1998-05-1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Corrugated nonwoven webs of polymeric microfiber
JP3811369B2 (ja) * 2001-05-25 2006-08-16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ヨウ素除去フィルタ及びヨウ素除去装置
JP2004267566A (ja) * 2003-03-10 2004-09-30 Yukiyo Nakamura 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69247B2 (ja) * 2003-09-01 2011-04-13 株式会社信州Tlo フィルター
JP4674064B2 (ja) * 2004-07-27 2011-04-20 ニッタ株式会社 円形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06325688A (ja) * 2005-05-23 2006-12-07 Pentax Corp マスク
JP2007282720A (ja) * 2006-04-13 2007-11-01 Nitto Denko Corp 保湿性を有するマスク用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衛生マスク
JP5072708B2 (ja) * 2008-05-15 2012-11-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3444A (zh) * 2016-12-15 2019-07-30 东洋纺株式会社 放射性物质去除过滤器、使用其的放射性物质去除过滤器单元及放射性物质的去除方法
CN110073444B (zh) * 2016-12-15 2023-10-27 东洋纺Mc株式会社 放射性物质去除过滤器、使用其的放射性物质去除过滤器单元及放射性物质的去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73358A (ja) 2014-04-24
WO2014042171A1 (ja) 2014-03-20
TW201420150A (zh) 2014-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0607A (zh) 可捕捉·吸附放射性有机碘的抛弃式口罩
JP5399072B2 (ja) ジメチルスルホキシド(dmso)若しくは関連化合物、又はそれに関連する臭気を除去するシステム
CN102802733A (zh) 防护面具
JP2012135598A (ja) 機能性シートを収容可能なマスク
JP2006218079A (ja) 防塵マスク
WO2016042623A1 (ja) マスク、マスク用フィルターバッグ及び通気フィルタリング方法
KR20160094153A (ko) 필터 마스크
CN206103527U (zh) 空气净化滤芯
CN214071894U (zh) 一种有效阻隔pm0.3纳米纤维口罩
CN106076011B (zh) 空气净化滤芯
CN212754357U (zh) 医用无纺布
CN212877698U (zh) 一种含有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可反复水洗口罩
CN210445768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新型纳米纤维透气口罩
CN111955819A (zh) 一种重复利用的口罩及其配合使用的口罩盒
CN206079127U (zh) 一种释放负离子的口罩
CN210630685U (zh) 一种能够持续释放负氧离子的口罩
CN218999605U (zh) 一种医用口罩无纺布
CN215124597U (zh) 一种用于抑菌抗菌的中药口罩
CN219939788U (zh) 一种医用防菌口罩
CN216545139U (zh) 一种大容尘量医用高效低阻口罩滤材
CN212877724U (zh) 一种复合多层医用口罩
CN213908671U (zh) 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普通门诊医用口罩
CN214229969U (zh) 一种防护口罩
CN213908643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口罩
CN213154118U (zh) 一种纳米纤维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