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7731A - 继电器、标志结构及标志组件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标志结构及标志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7731A
CN104637731A CN201410588700.7A CN201410588700A CN104637731A CN 104637731 A CN104637731 A CN 104637731A CN 201410588700 A CN201410588700 A CN 201410588700A CN 104637731 A CN104637731 A CN 104637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sign structure
relay
projection
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87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37731B (zh
Inventor
潘益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Asia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SE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SE
Publication of CN104637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7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7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7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5/00Details of relays
    • H01H45/08Indicators; Distinguishing ma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8Indicators; Distinguishing ma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relay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6Bases; Casings; Covers having windows; Transparent case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6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5Switch ma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Display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Using Movable Mea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继电器以及一种组装继电器的方法。所述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开关,其配置成在第一开关模式和第二开关模式下操作;标志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所述标志结构能够被定向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式的第二位置;卡结构,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用于将标志结构的定向从所述第一位置改变至所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改变至第一位置;以及底板,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和卡结构,所述底板包括开口端槽,用于允许标志结构的一部分被容纳在其中。

Description

继电器、标志结构及标志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用于继电器的标志结构和标志组件;以及包括该标志结构或标志组件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工业中,各装置比如继电器通常用于操作机械和电路。这样的装置通常依赖于通电或接通/断开以便进行操作。标志结构通常用于继电器,以向用户指示继电器是否处于通电或断电的状态(即接通或断开)。响应于断开/接通操作,标志结构通常通过机械的相互作用绕着一个或多个枢转点而被致动,以向用户提供继电器切换状态的指示。
在已知的继电器中,通过施加压缩力或拉伸力以使标志结构的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变形来组装标志结构(在将变形部分对准至继电器上的支撑结构之前)。此后,释放该压缩力或拉伸力,以允许所述变形部分反冲并推压支撑结构,使得其与该支撑结构接合。与该支撑结构的接合通常提供一个或多个枢轴点用于标志结构的运动,以向用户提供继电器切换状态的指示。
可能产生于这样的传统继电器的显著问题是,因为在继电器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压缩力或拉伸力施加到标志结构,该标志结构可能承受永久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该标志结构不能够返回到其原始状态。这可能会导致该标志结构不能与支撑结构充分接合,这可能响应于继电器状态的切换反过来又阻碍标志结构的运动。因此,在指示继电器的通电或断电方面可能会降低效率或降低精度。还存在一种风险,即该标志结构可能会在过大的力被施加到该标志结构时被破坏。这反过来又可能会导致在继电器组装过程中更换损坏部件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
这种已知的继电器的另一个缺点是,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单独施加变形力于标志结构上。在该继电器组装过程中,这可能会减慢整个组装过程,并且导致效率低下。当不得不组装大量的继电器时,这种效率低下在工业规模上甚至更加显著。在自动化组装过程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因为需要施加变形力至该标志结构,以将该标志结构适当地装配至继电器的支撑结构。
此外,在已知的继电器中,响应于接通/断开操作来接收机械力以使得该标志结构能够绕着一个或多个枢轴点而致动的标志结构的部分通常在结构上远远不是最佳的。这可能会降低传递用于致动标志结构所需的机械力的效率。
由于已知继电器的标志结构的配置,继电器的某些部件可能仅在标志结构就位后被组装。这种已知的继电器的组装顺序是限制性的。此外,由于该标志结构的定位,需要复杂的工艺装备来插入继电器的一些部件。这可能会降低组装过程的效率。继电器的制造成本也可能因组装过程中需要复杂的工艺装备而增加。
因此,考虑到上述情况,需要解决或至少改善上述缺点的继电器、标志结构以及标志组件。
发明内容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开关,其配置成在第一开关模式和第二开关模式下操作;标志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所述标志结构能够被定向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式的第二位置;卡结构,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用于将标志结构的定向从所述第一位置改变至所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改变至第一位置;以及底板,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和卡结构,所述底板包括开口端槽,用于允许标志结构的一部分被容纳在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模式可以对应于继电器可操作地提供至外部电路的电连通,所述第二开关模式可以对应于继电器可操作地中断至外部电路的电连通。
所述开口端槽可以配置成允许标志结构的一部分容纳在其中,而所述标志结构基本不变形。
所述标志结构可以包括用于置入底座的开口端槽的突起,以提供枢轴点用于改变所述标志结构的定向。
所述卡结构可以包括支撑平台,用于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并且用于将力传递至所述标志结构来改变标志结构的定向。
所述标志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唇部,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以及轴,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轴配置成接合所述卡结构的支撑平台,其中,用于被容纳在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中的突起包括从所述第一臂延伸的突起和从所述第二臂延伸的突起。
所述轴可以从所述第一臂延伸至所述第二臂。
所述突起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端部。
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可以向外延伸远离彼此。
所述继电器还可以包括壳体,用于与所述底板联接,并且用于基本上阻止所述标志结构的突起通过开口端从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脱落。
所述壳体可以包括窗口,用于允许在所述标志结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两者时可视地接近所述标志结构的唇部。
所述窗口可以是基本透明的。
所述标志结构可以是基本上不可变形的。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如本文所公开的继电器的标志结构,所述标志结构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唇部,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轴,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轴配置成接合所述继电器的卡结构的支撑平台;从所述第一臂延伸的突起;以及从所述第二臂延伸的突起,其中,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布置成由所述继电器的底座的开口端槽接收。
所述轴可以从所述第一臂延伸至所述第二臂。
所述突起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端部。
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可以向外延伸远离彼此。
所述标志结构可以是基本上不可变形的。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如本文所公开的继电器的标志组件,所述标志组件包括:标志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的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所述标志结构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唇部,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和轴,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至所述第二臂,用于接收力,从而改变所述标志结构的定向;以及卡结构,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所述卡结构包括支撑平台,用于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轴,并且用于将力传递至所述标志结构来改变标志结构的定向。
所述标志结构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臂延伸的突起;以及从所述第二臂延伸的突起,其中,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布置成由所述继电器的底座的开口端槽接收。
所述突起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端部。
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可以向外延伸远离彼此。
所述标志结构可以是基本上不可变形的。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装如本文所公开的继电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包括开口端槽的底板;提供标志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其中,所述标志结构能够被定向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式的第二位置;将卡结构联接至所述底板,其中,所述卡结构能够将所述标志结构的定向从所述第一位置改变至所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改变至第一位置;以及采用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来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
采用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来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的步骤可以包括采用所述开口端槽来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而所述标志结构基本不变形。
当所述卡结构包括支撑平台且所述标志结构包括轴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卡结构的支撑平台与所述标志结构的轴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继电器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不带有标志结构的继电器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b)是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标志结构的示意图。
图3(a)是示意图,示出了在图1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的开口端槽内的标志结构的臂的分解视图。
图3(b)是示意图,示出了在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的开口端槽的分解视图。
图4(a)是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卡结构的示意图。
图4(b)和图4(c)是示意图,示出了图4(a)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卡结构的其他透视图。
图5是示例性实施例中覆盖有壳体/外壳的继电器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图5中的继电器的内部部件的详细示意图。
图7是带有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壳体/外壳的肋的标志结构的臂的分解视图的示意图。
图8是沿着图6的线AA的剖视图。
图9(a)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可能的开口端槽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9(b)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可能的开口端槽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9(c)是与各示例性实施例的开口端槽相比的非开口端槽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10是组装继电器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继电器的标志结构和标志组件。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包括该标志结构或标志组件的继电器。继电器可用于提供或中断至外部电路的电连通。继电器可以是电磁继电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本文所公开的标志结构或标志组件,继电器还包括线圈块、电枢和接触开关机构,用于电磁地接通/断开继电器至外部电路的电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提供或中断至电路的电连通的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开关,其配置成在第一开关模式和第二开关模式下操作;标志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所述标志结构能够被定向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式的第二位置;卡结构,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用于将标志结构的定向从所述第一位置改变至所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改变至第一位置;以及底板,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和卡结构,所述底板包括开口端槽,用于允许标志结构的一部分被容纳在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式和第二开关模式可被独立地选择,以对应用于可操作地提供至外部电路的电连通的模式和用于可操作地中断至外部电路的电连通扰的模式中的一个。所述开口端槽可以配置成允许标志结构的一部分容纳或置入其中,而所述标志结构基本不变形。所述卡结构和底板可以可拆卸地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底板的开口端槽设置在底板的延伸结构上。该开口端槽可以包括凹部、凹处、凹陷或通道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标志结构可以包括用于置入所述底座的开口端槽的突起,以提供枢轴点用于改变所述标志结构的定向。所述标志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唇部,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以及轴,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轴配置成接合所述卡结构的支撑平台,其中,用于置入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的突起包括从所述第一臂延伸的突起和从所述第二臂延伸的突起。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可以是框架结构的一部分,其通过跨越两个臂的细长部分桥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臂的端部。该细长部分可以以大致垂直于第一臂、第二臂或两者的一角度而被设置。所述唇部还可以经由该细长部分联接至第一和第二臂,使得所述唇部可以是细长部分的一部分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唇部或所述唇部的一部分是细长部分的中间部分的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唇部或所述唇部的一部分还由对用户来说足够显著的材料或颜色制成,使得用户能够在使用时就继电器的开关状态具有更好的视觉指示。所述唇部还可以成一定角度,使得标志腿部的小圆弧运动可能会导致唇部的大圆弧运动。有利的是,这样可以提高标志的机械灵敏度,因为可能需要小运动来显示继电器的开关状态的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唇部还可互换地被称为指示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置入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的突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端部。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可以向外延伸远离彼此或者朝向彼此向内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臂的突起的形状可以互补于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的形状,使得突起可以与开口端槽接合,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枢轴点来致动标志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的横截面是圆形的。在各个实施例中,由于开口端槽和突起的结构,标志可能落入或置入底板的开口端槽中,使得所述突起与所述开口端槽接触。有利的是,在各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标志结构装配到底板的开口端槽中,而不需要标志结构的基本变形。这为在继电器中组装标志结构提供了方便。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志结构可以由基本上不可变形的材料制成。有利地,这可以向标志结构提供刚性及结构完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志结构的轴可以是棒、杆或直细长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标志结构的轴可以是非直的。要理解的是,在各个实施例中,标志结构的轴可以假设成任何形状,前提是只要该轴可以与卡结构的相应支撑平台接合。标志结构的轴可以从第一臂延伸至第二臂。在各个实施例中,标志结构的轴不同于桥接所述第一和第二臂的端部的细长部分。标志结构的轴可以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臂的端部的细长部分和突起之间。有利的是,该轴可以向标志结构提供用于接收机械力的装置来使其移动。甚至更有利地,所述轴还向标志结构的臂提供了额外支撑,使得该标志结构的整体刚性和结构完整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所理解的那样,继电器的卡结构可以包括支撑平台,用于容纳标志结构的一部分,并且用于将力传递至标志结构来改变标志结构的定向。因此,轴的形状可以互补于卡结构的支撑平台的形状,使得轴可以与卡结构的支撑平台充分地接合,以接收致动标志结构所需的机械力。有利的是,当卡结构的支撑平台与轴充分接合时,标志结构的不平衡的发生率,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显著降低。卡结构的支撑平台可以是凹部或凹槽。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是管状的,以与支撑平台充分地接合。
在对本文标志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时,已经参照了不同特征。要理解的是,这些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形成为整个标志结构的一部分,或者可以是单个部件,其在稍后被装配或者被加入其它单个部件,以共同形成标志结构。例如,联接第一臂和第二臂的轴可以是附接(可移除地或以其他方式)至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单独部件,或者该轴可以是例如通过挤出成型所形成的整个标志结构的一部分。同样地,唇部、桥接所述第一和第二臂的端部的细长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臂的端部的突起可以是单独的部件,其附接(可移除地或以其他方式)至其他部件或所形成的整个标志结构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包括用于与底板联接的壳体,以包含继电器开关、标志结构和卡结构。所述壳体还可以基本上防止标志结构的突起从底板的开口端槽脱落,例如通过开口端槽的开口端。在各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窗口,用于允许在所述标志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两者时可视地接近标志结构的唇部。所述窗口可以是基本透明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本文所公开的继电器的标志结构,所述标志结构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唇部,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从所述第一臂延伸的突起;以及从所述第二臂延伸的突起,其中,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布置成置入所述继电器的底座的开口端槽。该标志结构还可以包括与上面所述相类似的其他特征或配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本文所公开的继电器的标志组件,所述标志组件包括:标志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的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以及卡结构,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所述卡结构包括支撑平台,用于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轴,并且用于将力传递至所述标志结构来改变标志结构的定向。此外,该标志结构和卡结构还可以包括与上面所述相类似的其他特征或配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组装本文所公开的继电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包括开口端槽的底板;提供标志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其中,所述标志结构能够被定向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第一开关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第二开关模式的第二位置;将卡结构联接至所述底板,其中,所述卡结构能够将标志结构的定向从第一位置改变至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改变至第一位置;以及将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置入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将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置入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的步骤可以包括将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置入开口端槽,而标志结构基本不变形。所述卡结构可以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标志结构可以包括轴。组装继电器的方法可以包括将卡结构的支撑平台与标志结构的轴接合。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用的术语“联接”或“连接”意为涵盖直接连接或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装置连接,除非另有说明。
本说明书还公开了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的相关装置/设备。这样的设备可特别构造成为了所述方法的目的,或者可以包括通用目的的计算机/处理器或由存储在存储构件中的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新配置的其它装置。本文描述的算法和显示并不固有地涉及任何特定的计算机或其它设备。要理解的是,通用目的的装置/机器可按照本文的教导使用。可替代地,可以期望执行该方法步骤的专门装置/设备的结构。
此外,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本发明可能已经公开了按特定顺序步骤的方法和/或过程。但是,除非另有规定,要理解的是,该方法或过程不应该被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其他顺序的步骤也是可能的。本文所公开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理解为不必要的限制。除非另有要求,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和/或过程不应被限于按所写顺序执行的步骤。各步骤的顺序可以改变,且仍保持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另外,在本文的描述中,词语“基本上”,每当使用时,都应理解为包括但不限于“完全”或“全部”等。此外,术语比如“包括”等,每当使用时,意在指非限制性的描述语言,因为它们广泛地包括在这些术语后叙述的元件/部件,除了未明确记载的其它部件。此外,术语比如“约”、“大约”等,每当使用时,通常是指合理的变化,例如所公开值的+/-5%的偏差、或所公开值的4%的偏差、或所公开值的3%的偏差、所公开值的2%的偏差或所公开值的1%的偏差。
此外,在本文的描述中,特定的值可以公开在一定的范围内。表示范围的端点的值旨在说明优选的范围。每当对范围进行说明时,指的是该范围覆盖并教导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在该范围内的单独数值。也就是说,范围的端点不应被解释为不灵活的限制。例如,1%至5%的范围的描述指的是具体公开的子范围为1%至2%、1%至3%、1%至4%、2%至3%等,以及在该范围内的单独数值,比如1%、2%、3%、4%和5%。上述具体公开的意图适用于范围的任何深度/宽度。
根据下面的讨论并且如果适用的话结合附图,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得到更好地理解,并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有关结构、电和光学变化的其它修改。示例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相互排斥的,因为一些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结合,以形成新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意图,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继电器。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继电器100包括底座110、接触开关机构120、标志结构200、卡结构300以及电枢400。底座110包括支撑结构112,用于接收标志结构200和接触开关机构120。支撑结构112还包括顶部开口端槽形式的开口端槽116(仅其中一个顶部开口端在图1中示出)。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底座110与支撑结构112可被统称为底板。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12还包括锁定部分114。该锁定部分114朝向继电器100的外部延伸出。
标志结构200支撑在卡结构300上。该标志结构配置成落入支撑结构112的顶部开口端116中。接触开关机构120包括可动接触片122、第一非可动接触片124和第二非可动接触片126。卡结构300装配成与电枢400接触,且卡结构300联接至可动接触片122。接触开关机构120联接至支撑结构112,例如通过将可动接触片122、第一非可动接触片124和第二非可动接触片126装配到底座110的支撑结构112中的相应接收引导件中。
图2(a)是示意图,示出了在组装图1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标志结构之前的继电器100的一部分。卡结构300被放置在接触开关机构120和电枢400之间。
图2(b)是示意图,示出了图1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标志结构200。该标志结构200包括第一臂210、第二臂220和以指示器部分230形式的唇部。指示器部分230连接至第一臂210和第二臂220的第一端212和222。这两个臂210和220基本上彼此平行。
第一臂210包括第一端212、第二端214、内壁216和外壁218。类似地,第二臂220包括第一端222、第二端224、内壁226和外壁228。第一臂210的内壁216面向第二臂220的内壁226。第一突起240在第一臂210的第二端214从外壁218延伸出。第二突起250在第二臂220的第二端224从外壁228延伸出。第一突起240和第二突起250具有圆形横截面。这两个突起240和250中的每个配置成落入继电器100的底座110的支撑结构112的顶部开口端116中。
指示器部分230从桥接第一臂210和第二臂220的细长部分延伸。该细长部分是以连接棒234的形式。指示器部分230还包括指示点232和连接件226。指示点232通过连接件226而连接至连接棒234。连接棒234大致垂直于这两个臂210和220中的每个。指示点232形成在连接棒234的大致中心位置。
标志结构200还包括轴260。轴260从一个臂延伸到另一个臂。轴260基本上垂直于臂210和220中的每个。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轴260与两个臂210和220是一体的。在其它实施例中,轴260可以是附连到这两个臂210和220的部件。优选地,当轴260是从一个臂到另一个臂的连续延伸时,大表面被提供用于与卡结构接合。这允许标志结构在卡结构的移动过程中与卡结构更好地接触和对齐,使得在所述移动过程中更小的应力被施加在标志结构上。
要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志结构200可以被模制为单一结构,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标志结构200可以由不同部件组装在一起。
标志结构200能够与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继电器100的卡结构300配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标志结构200由基本上不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基本上不可变形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聚酰胺或聚氧化亚甲基,但不限于这些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某些特定的结构设计,该结构设计不允许标志结构200或其部分被基本变形。例如,多个轴可以布置在第一臂210和第二臂220之间,使得对于第一臂210和第二臂220来说,在压缩力或拉伸力作用在第一臂210和第二臂220上时,更难朝向或远离彼此运动。这有助于提高标志结构200的刚性。
参照图1和图2(b),标志结构200的第一突起240与第二突起250操作为支承/枢轴点。在使用时,第一臂210和第二臂220可分别绕着第一突起240和第二突起250旋转。轴260支撑在卡结构300上,并且可以连同卡结构300一起被推或被拉。因此,使得标志结构200能够相应地相对于接触机构120前后移动。
图3(a)是示意图,示出了在图1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112的开口端槽116内的标志结构的臂的分解视图。
图3(b)是示意图,示出了图1支撑结构112的开口端槽116的分解视图,但是没有标志结构。
参照图3(a)和图3(b),可以看出,槽116的顶端被打开,以允许第一突起240从顶部接近到槽中。从侧面看,可以看出,开口端槽116具有大致“U”形。标志结构200落入、置入或搁置在支撑结构112的顶部开口端槽116上(仅其中一个顶部开口端在图3(a)中示出)。顶部开口端116大致互补于标志结构200的第一突起240和第二突起(在图3(a)和(b)中未示出)。标志结构200的突起240和250中的每个通过开口端槽116的顶部开口端而被装配或接收,而基本上没有力或标志结构不变形。要理解的是,允许该标志结构的一部分置入其中的开口端槽116不是封闭的开口,其中所述开口的周围封闭且通往该开口的通道仅沿单一轴线(例如仅在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X轴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进入该槽的两个轴线(即在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X轴线和Y轴线)是可能的。然而,为了便于组装,在本实施例中,沿着Y轴线的进入点是优选的(也就是通过顶部开口端),因为基本上不需要力或标志结构的变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突起240和250可滑动地装配到顶部开口端116中。在替代实施例中,要理解的是,所述开口端槽还可以具有单个进入点,使得进入采取从顶向下的方式。例如,在这些替代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侧壁来沿着X轴线掩盖进入通道,并且允许仅通过Y轴线进入。
在该特定实施例中,没有必要使标志结构200变形,例如通过增加两个臂之间的距离或者通过减小两个臂之间的距离,以便将突起240和250中的每个装配到顶部开口端槽116中。这还有助于减少标志结构在组装继电器的过程中被破坏或损坏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图4(a)是示意图,示出了图1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卡结构。卡结构300包括直立壁310、以延伸部分320形式的支撑平台和两个臂330。延伸部分320从第一表面340延伸,两个臂330从直立壁310的第二表面350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分320还包括凹槽,其可从图4(b)和图4(c)中更好地看出。
图4(b)和图4(c)是示意图,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卡结构的其他透视图。卡结构300的延伸部分320还包括凹槽360。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凹槽360设置在第一表面340和面板370之间。凹槽360连同第一表面340和面板370一起有助于防止标志结构200从卡结构300中意外移动或错位。在各种实施例中,凹槽360可以是在延伸部分320上制成的凹痕或任何互补结构来接合标志结构200的相应的轴260。
在图1所示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标志结构200的轴260被放置到卡结构300的延伸部分320上。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标志结构200的轴260可装配到卡结构300的延伸部分320上的凹槽360上。
图5是示意图,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中覆盖有壳体的继电器结构。
图6是图5的详细示意图,其中为了更好地说明,示出了继电器的内部部件。
参照图5和图6,外壳500的形状和尺寸互补于继电器100。壳体/外壳500包括以凹口520形式的窗口和肋522(在图6中仅示出了一个)。肋522的位置使得当外壳500联接至继电器100时,肋522置于标志结构的突起240和250(未示出)的顶部上。这基本上防止标志结构从顶部开口端槽脱落。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肋522被推在支撑结构112的顶部开口端内,并且置于突起240和250的顶部上。在此布置中,突起240和250允许标志结构200绕着由每个肋522和相应的顶部开口端槽116形成的空间旋转。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锁定孔510。继电器100的锁定部分114锁定到该锁定孔510中。外壳500由此被联接至继电器100。
在本实施例中,凹口520基本上是透明的。凹口520被定位成使得其在继电器处于通电状态时对应于指示点的位置(例如图2(b)的232)。当继电器处于断电状态时,凹口520不再对应于指示点的位置(例如图2(b)的232)。在替代实施例中,凹口520可被定位成使得其在继电器处于断电状态时对应于指示点的位置。在这样的替代实施例中,当继电器处于通电状态时,凹口520不再对应于所述指示点的位置。
图7是示意图,示出了带有图5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壳体/外壳的肋的标志结构的臂的分解视图。肋522被放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标志结构的突起的顶部上。
图8是沿着图6的线AA的剖视图。参照图8(a),当继电器处于断电状态时,电枢400不与铁芯600接触。可动触点122与第一不可动触点124接触。标志结构200的指示器部分230位于的位置使得指示点232不与外壳500的凹口520的位置对准。在该位置,指示点232通过凹口520不是可见的。因指示点232的不可见,用户能够知道继电器处于断电状态。
参照图8(b),当继电器处于通电状态时,电枢400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电枢400从而与铁芯600接触。可动触点122与第二不可动触点126接触。电枢400的运动促使卡结构300在远离铁芯600的方向上移动。卡结构300的这种运动转换成标志结构300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标志结构200的指示器部分230位于的位置使得指示点232与外壳500的凹口520的位置对准。在该位置,指示点232通过凹口520是可见的。因指示点232的可见,用户能够知道继电器处于通电状态。
参照图1、2(a)、5和8,组装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继电器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由此得以说明。接触开关机构120和线圈子组件700组装在底座110上。线圈子组件700包括轭部702、铁芯600和框架704。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开关机构被插入到底座110中的相应接收引导件中。电枢400被插入到线圈子组件700中的相应接收引导件中。卡结构300置于电枢400和接触开关机构120之间。卡结构300的延伸部分320装配成与电枢400接触,卡结构300的两个臂330联接至可动接触片122。标志结构200被放置在卡结构的延伸部分320的顶部上。例如,将标志结构200的轴260装配到延伸部分320上的凹槽中。通过将标志结构200的第一突起240和第二突起250置入顶部开口端116,标志结构200的第一臂210和第二臂220落入到突起112的顶部开口端槽116中。通过将外壳500的肋522置于第一突起240和第二突起250的顶部上,将外壳500联接至继电器100。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肋522被推入顶部开口端116。在该位置,底座110的锁定部分114锁定到外壳500的锁定孔510中。
图9(a)和(b)是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各实施例的可能的开口端槽的横截面。
图9(c)是示意图,示出了与本文所公开的各实施例的开口端槽相比的非开口端槽的横截面。
参照图9(a),示出了具有大致“U”形的开口端槽800的示例性实施例。要理解的是,该开口端槽800还可以包括各实施例中的槽、凹处、凹陷或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该开口端槽的一端是开放的,以允许通过标志结构的臂接近。开口端槽的形状可以互补于标志结构的突起。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开口端槽包括顶部开口端。标志结构的臂接进到开口端槽中基本上是在由图9(a)中的箭头所示的从顶部到底部的方向上(例如,大致沿Y轴线)。开口端槽可以是开放的,其由底座的壁802的一个面限定至该底座的另一壁804的相对面。开口端槽还可以被制成使得侧壁阻塞该槽,以防止标志结构的臂沿着Z轴线接近槽。
参照图9(b),示出了具有非对称形状的开口端槽90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标志结构的臂接进到开口端槽中基本上是在由图9(b)中的箭头所示的从顶部到底部的方向上。例如,开口端槽在顶部开口端附近可以是大体直的,并且以一定的角度终止于该大体直的部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开口端槽的底部部分与开口端槽的顶部部分偏移。有利的是,这减少了标志结构的突起与开口端槽意外脱落的可能性。
图9(c)中示出了非开口端槽的示例。非开口端槽920完全关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由封闭的圆限定。标志结构的臂基本上在从顶部到底部的方向(例如Y轴线)上接近到开口端槽中因封闭端而不再可能。事实上,在沿着XY平面的任何方向(由图9(c)中的箭头所示)上接近是不可能的。标志结构只能通过经由Z轴线的圆形开口而被插入。
如通过将图9(a)和图9(b)同图9(c)比较所理解,对于标志结构来说,通过具有开口端槽,可以更容易地被插入到槽中,而标志结构基本上不变形。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开口端槽还允许壳体的肋置于标志结构的突起上,以防止标志结构意外脱落。这允许标志结构与开口端槽更好地接合,以绕着标志结构的突起枢转。相反,当使用非开口端槽时,可以仅通过首先使标志结构变形来将标志结构插入到槽中。当偏转力被释放时,标志结构的臂压靠着限定非开口端槽的壁(例如图9(c)的壁922)。这也可能会因增大的接触摩擦而妨碍标志结构的运动,并且可以使继电器更容易受到损害。
当使用开口端槽时,组装继电器的过程同样地更加容易且更加直截了当,因为仅需将标志结构置入开口端槽。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装置被接合进行这样的装配过程。
图10是示意图,大致示出了组装本文所公开的继电器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
参照图10,组装本文所公开的继电器的方法1000包括步骤1010:提供包括开口端槽的底板。
在步骤1020中,提供了标志结构,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该标志结构能够被定向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第一开关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第二开关模式的第二位置。
在步骤1030中,卡结构联接至所述底板。所述卡结构能够将标志结构的定向从第一位置改变至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改变至第一位置。
在步骤1040中,标志结构的一部分被置入底板的开口端槽。步骤1040可以包括将标志结构的一部分置入开口端槽,而标志结构基本不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30可以在步骤1040之后进行。
卡结构可以包括支撑平台,标志结构可以包括轴。组装继电器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卡结构的支撑平台与标志结构的轴接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要理解的是,在不脱离主要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特定实施例进行其他的变化和/或修改。因此,本实施例在所有方面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26)

1.一种继电器,包括:
继电器开关,其配置成在第一开关模式和第二开关模式下操作;
标志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所述标志结构能够被定向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式的第二位置;
卡结构,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用于将标志结构的定向从所述第一位置改变至所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改变至第一位置;以及
底板,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和卡结构,所述底板包括开口端槽,用于允许标志结构的一部分被容纳在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式对应于继电器可操作地提供至外部电路的电连通,所述第二开关模式对应于继电器可操作地中断至外部电路的电连通。
3.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开口端槽配置成允许标志结构的一部分容纳在其中,而所述标志结构基本不变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标志结构包括用于置入底座的开口端槽的突起,以提供枢轴点用于改变所述标志结构的定向。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卡结构包括支撑平台,用于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并且用于将力传递至所述标志结构来改变标志结构的定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标志结构还包括:
第一臂和第二臂;
唇部,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以及
轴,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轴配置成接合所述卡结构的支撑平台,
其中,用于被容纳在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中的突起包括从所述第一臂延伸的突起和从所述第二臂延伸的突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轴从所述第一臂延伸至所述第二臂。
8.如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端部。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向外延伸远离彼此。
10.如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还包括壳体,用于与所述底板联接,并且用于基本上阻止所述标志结构的突起通过开口端从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脱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窗口,用于允许在所述标志结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两者时可视地接近所述标志结构的唇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窗口是基本上透明的。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中,所述标志结构是基本上不可变形的。
14.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标志结构,所述标志结构包括:
第一臂和第二臂;
唇部,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
轴,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轴配置成接合所述继电器的卡结构的支撑平台;
从所述第一臂延伸的突起;以及
从所述第二臂延伸的突起,
其中,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布置成由所述继电器的底座的开口端槽接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标志结构,其中,所述轴从所述第一臂延伸至所述第二臂。
16.如权利要求14-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标志结构,其中,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端部。
17.如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标志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向外延伸远离彼此。
18.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标志结构,其中,所述标志结构是基本上不可变形的。
19.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标志组件,所述标志组件包括:
标志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的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所述标志结构包括:
第一臂和第二臂;
唇部,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和
轴,其联接至所述第一臂至所述第二臂,用于接收力,从而改变所述标志结构的定向;以及
卡结构,其联接至所述标志结构,所述卡结构包括支撑平台,用于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轴,并且用于将力传递至所述标志结构来改变标志结构的定向。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标志组件,其中,所述标志结构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臂延伸的突起;以及
从所述第二臂延伸的突起,
其中,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布置成由所述继电器的底座的开口端槽接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标志组件,其中,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端部。
22.如权利要求20-21中任一项所述的标志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臂的突起和所述第二臂的突起向外延伸远离彼此。
23.如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标志组件,其中,所述标志结构是基本上不可变形的。
24.一种组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包括开口端槽的底板;
提供标志结构,用于指示所述继电器开关的操作状态,其中,所述标志结构能够被定向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式的第一位置和在用于指示继电器开关处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式的第二位置;
将卡结构联接至所述底板,
其中,所述卡结构能够将所述标志结构的定向从所述第一位置改变至所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改变至第一位置;以及
采用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来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采用所述底板的开口端槽来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的步骤包括采用所述开口端槽来容纳所述标志结构的一部分,而所述标志结构基本不变形。
26.如权利要求24-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卡结构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标志结构包括轴,还包括将所述卡结构的支撑平台与所述标志结构的轴接合。
CN201410588700.7A 2013-11-06 2014-10-28 继电器、标志结构及标志组件 Active CN104637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G2013082466 2013-11-06
SG2013082466A SG2013082466A (en) 2013-11-06 2013-11-06 A relay, a flag structure and a flag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7731A true CN104637731A (zh) 2015-05-20
CN104637731B CN104637731B (zh) 2018-10-26

Family

ID=55173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8700.7A Active CN104637731B (zh) 2013-11-06 2014-10-28 继电器、标志结构及标志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30598B2 (zh)
EP (1) EP2874166B1 (zh)
CN (1) CN104637731B (zh)
SG (1) SG201308246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72819S1 (en) * 2014-03-04 2016-11-29 Omron Corporation Relay
USD763200S1 (en) * 2014-03-04 2016-08-09 Omron Corporation Relay
JP6458705B2 (ja) * 2015-10-29 2019-01-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7003788B2 (ja) * 2018-03-27 2022-01-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CN108832356B (zh) * 2018-07-05 2024-04-30 申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标记牌的继电器插座固定座和继电器插座
CN111266838B (zh) * 2020-03-27 2021-09-21 湖南三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继电器多工位快速组装工装
JP2022067486A (ja) * 2020-10-20 2022-05-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7452375B2 (ja) * 2020-10-20 2024-03-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7392626B2 (ja) * 2020-10-20 2023-1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2022067485A (ja) * 2020-10-20 2022-05-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USD1021815S1 (en) * 2022-03-23 2024-04-09 Song Chuan Precision Co., Ltd. Relay bas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0080A (en) * 1987-09-04 1989-12-26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mpany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an operation indicating member
CN1551265A (zh) * 2003-04-24 2004-12-01 ŷķ����ʽ���� 电磁继电器
CN1551264A (zh) * 2003-04-24 2004-12-0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1379581A (zh) * 2006-02-08 2009-03-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49560B (de) * 1977-05-02 1979-04-10 Schrack Elektrizitaets Ag E Anzeigevorrichtung fuer elektromagnetische relais
JPH0614385Y2 (ja) * 1986-05-28 1994-04-13 和泉電気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の動作表示装置
EP1059652B1 (en) * 1998-10-20 2006-04-19 Releco, S.A. Electromagnetic rela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0080A (en) * 1987-09-04 1989-12-26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mpany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an operation indicating member
CN1551265A (zh) * 2003-04-24 2004-12-01 ŷķ����ʽ���� 电磁继电器
CN1551264A (zh) * 2003-04-24 2004-12-0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01379581A (zh) * 2006-02-08 2009-03-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23750A1 (en) 2015-05-07
CN104637731B (zh) 2018-10-26
US9530598B2 (en) 2016-12-27
EP2874166B1 (en) 2017-11-01
EP2874166A1 (en) 2015-05-20
SG2013082466A (en) 2015-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7731A (zh) 继电器、标志结构及标志组件
CN101522000B (zh) 具有锁合结构的壳体
CN101247007B (zh) 具有弹性杆的连接器
JP4659636B2 (ja) メモリカード用アダプタ
TWI273748B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JP7355879B2 (ja) Led筐体の接続装置及びled表示装置
TWI703783B (zh) 端子台
CN108511927B (zh) 端子台
US7686518B2 (en) Shuttered adapter
EP2687662B1 (en) Assist device for mobile body, and housing
CN110391552A (zh) 连接器
US20170125927A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housing
CN103000434B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JP3115090U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798848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345166B (zh) 脱扣装置模块及实现脱扣装置模块的断路器
CN108457054A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箱体组件、固定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EP3809548A1 (en) Cable management assembly
CN102999083A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CN108874054A (zh) 扩充卡卡匣及扩充卡机箱集成
CN209000770U (zh) 一种脚踏开关
CN103163937B (zh) 多向输入装置
US20090038920A1 (en) Switching device
JP5338771B2 (ja) 端子カバー開閉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01838784U (zh) Sfp电连接器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2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Singapore

Applicant after: Schneider electric logistics Asia Ltd

Address before: France Ruez - Ma Maison

Applicant before: Schneider Electric S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