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9736A -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9736A
CN104629736A CN201310556114.XA CN201310556114A CN104629736A CN 104629736 A CN104629736 A CN 104629736A CN 201310556114 A CN201310556114 A CN 201310556114A CN 104629736 A CN104629736 A CN 104629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ene
benzophenanthrene
hours
bis
benzo phenanthr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561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9736B (zh
Inventor
马晓宇
王辉
李贺
尹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561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9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9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9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9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9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苯并菲烯烃类有机发光材料,可以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中,该系列衍生物是以2,7-二溴苯并菲为基础,通过在苯并菲上引入烯烃,继续进入芳胺基,取代或无取代的稠环芳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族杂环基等取代基团,可以调节电子跃迁,满足对发光材料的需求,特别是现在所需要的浅蓝发光材料,该类材料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在稀溶液中的发光效率大于98%,在薄膜中的发光效率大于63%,在有机发光器件应用中有较好的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光电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苯并菲烯烃类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以下简称OLED)及相应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3年Pope等人首先发现了有机物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其驱动电压高达400V,未能引起广泛的关注。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C.W.Tang等人用蒸镀Alq3和HTM-2制成了一种非晶膜型器件,将驱动电压降到了20v以内,OLED才引起世人关注(US4356429)。这类器件由于具有高亮度,视角宽,光电响应速度快,电压低,功耗小,色彩丰富,对比度高,结构轻薄,工艺工程简单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平面发光元件如平板显示器和面光源,因此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开发和使用。 
与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全色显示的要求。目前,蓝光有机发光材料主要集中在三芳胺体系,蒽类衍生物,咔唑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等一些经典化合物体系,但是,现有这些蓝光有机发光材料还纯在着应用的难题,比如寿命,亮度,效率较低,无法满足产业化的需求;并且,这些材料的合成方法复杂,提纯困难,合成过程中还会用到比较有毒性的原料。因此,如何开发性能优良的蓝光有机发光材料就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并菲烯烃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旨在提供一种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有机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苯并菲烯烃类化合物,其中,所述苯并菲烯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如下:
(式1)
其中,R基团代表由6-50个原子构成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芳香氨基、咔唑、取代咔唑、N-苯基、喹啉、噻唑基、噻吩基、芳香氨基、含唑结构基团、芳族杂环基、取代的芳族杂环基或苯胺系列基团。
所述的苯并菲烯烃类有机发光材料,其中,所述R基团包括吩噻嗪基、2-苯基苯并咪唑基、二萘胺基、咔唑基、非那烯基、9,9-二甲基芴基、喹啉基、萘基。 
本发明的式(1)表示的苯并菲烯烃有机发光材料具体实例如下,但不局限于以下实例给出的这些化合物。 
  
     以上是一些具体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但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苯并菲烯烃类有机发光材料不局限于所列的分子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凡是R基取代的苯并菲烯烃的系列化合物都包含在本发明所提供的苯并菲烯烃类有机发光材料内。
本发明中还提供所述螺二芴烯烃类有机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如下: 
(1)称取镁条,加碘引发,加入2,7-二溴苯并菲的四氢呋喃溶液,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2小时,滴加N,N-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升至室温,反应3小时,经分液、萃取、干燥、浓缩、柱层析,得到2,7-苯并菲二醛;
(2)按摩尔比为1:2称取含2,7-苯并菲二醛和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和四氢呋喃,冷却到-75℃后,加入叔丁醇钾,反应1.5小时,向反应液中滴加2,7-苯并菲二醛的溶液,反应1.5小时,升至室温,反应2小时后,经分液、萃取、干燥、浓缩、重结晶,得到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
(3)将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R取代基的硼酸或者胺类化合物,按比例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碱和催化剂,保持温度在80~110℃,恒温反应15~25小时。所有的制备原料都要进行严格的脱氧处理,保证所述制备过程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经冷却,过滤,柱层析,重结晶,干燥后,得到所述的苯并菲基烯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所述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R取代胺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2~2.8;所述碱为叔丁醇钾,所述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叔丁醇钾的摩尔比为2.2~2.8:1;所述溶剂为甲苯;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三叔丁基磷,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乙酸钯的摩尔比为20~22:1,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三叔丁基磷的摩尔比为20~22:1;
所述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R取代硼酸的摩尔比为1:2.5~3.5;所述碱为碳酸钾,所述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1.5~2.5,所述溶剂为水和甲苯,甲苯与水的体积比为2:1;所述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钯,四(三苯基膦)钯与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摩尔量比为0.005~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苯并菲烯烃类有机发光材料,可以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中,该系列衍生物是以苯并菲类化合物为基础,通过在苯并菲上引入烯烃,继续进入芳胺基,取代或无取代的稠环芳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族杂环基等取代基团,可以调节电子跃迁,满足对发光材料的需求,特别是现在所需要的浅蓝发光材料,该类材料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在稀溶液中的发光效率大于98%,在薄膜中的发光效率大于6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苯并菲烯烃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以苯并菲类化合物、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及R取代基为原料,反应得到含有R取代基的苯并菲烯烃类化合物,其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实施例1:化合物001的合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向三口瓶中加入无水的四氢呋喃溶液15ml,镁条2.64g,碘1粒,格氏试剂引发后,加入19.30g 2,7-二溴苯并菲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50ml,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3小时,向该反应液中滴加8.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后,然后慢慢地升至室温,继续反应3小时。加入1M盐酸,100ml乙酸乙酯进行分液及萃取后,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所得的粗产物柱层析(环己烷/二氯甲烷=2/1),将所得液体旋蒸、干燥,结果得到12.8g米白色固体2,7-苯并菲二醛。
(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27.64g及四氢呋喃溶液100ml,冷却到-75℃后,加入叔丁醇钾10.10g,反应2小时后,向反应液中滴加2,7-苯并菲二醛的四氢呋喃溶液20ml,继续反应2小时后,边搅拌边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小时。向所得的反应液中,加入蒸馏水、甲苯后分液,形成水层和有机层。用甲苯萃取该水层后,将该甲苯与有机层合并,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用甲苯重结晶,对所得的固体进行减压干燥,结果得到21.79g浅粉色固体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有机发光材料。 
(3)将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吩噻嗪16.39g,叔丁醇钾9.13g,乙酸钯(Ⅱ)0.042g,三叔丁基磷0.037g,用70ml甲苯溶解,在氮气保护下,于100℃反应20小时。过滤反应溶液,用硅胶色谱精制得到的粗产物,再用甲苯对得到的固体进行重结晶,干燥,得到26.32g浅黄色固体化合物002,产率80%以上,HPLC纯度大于99%。质谱:计算值为831.10;测试值为831.10。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83.82%;H:5.09%;N:3.37%;S:7.72%;测试值为C:83.83%;H:5.10%;N:3.36%;S:7.71%。 
实施例2:化合物002的合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向三口瓶中加入无水的四氢呋喃溶液15ml,镁条2.64g,碘1粒,格氏试剂引发后,加入19.30g 2,7-二溴苯并菲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50ml,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3小时,向该反应液中滴加8.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后,然后慢慢地升至室温,继续反应3小时。加入1M盐酸,100ml乙酸乙酯进行分液及萃取后,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所得的粗产物柱层析(环己烷/二氯甲烷=2/1),将所得液体旋蒸、干燥,结果得到12.8g米白色固体2,7-苯并菲二醛。
(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27.64g及四氢呋喃溶液100ml,冷却到-75℃后,加入叔丁醇钾10.10g,反应2小时后,向反应液中滴加2,7-苯并菲二醛的四氢呋喃溶液20ml,继续反应2小时后,边搅拌边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小时。向所得的反应液中,加入蒸馏水、甲苯后分液,形成水层和有机层。用甲苯萃取该水层后,将该甲苯与有机层合并,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用甲苯重结晶,对所得的固体进行减压干燥,结果得到21.79g浅粉色固体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有机发光材料。 
(3)将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2-苯基苯并咪唑18.67g,叔丁醇钾9.96g,乙酸钯(Ⅱ)0.05g,三叔丁基磷0.045g,用100ml甲苯溶解,在氮气保护下,于100℃反应20小时。过滤反应溶液,用硅胶色谱精制得到的粗产物,再用甲苯对得到的固体进行重结晶,干燥,得到27.08g浅黄色固体化合物004,产率85%以上,HPLC纯度大于99%。质谱:计算值为849.07;测试值为849.07。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87.70%;H:5.70%;N:6.60%;测试值为C:87.72%;H:5.68%;N:6.60%; 
实施例3:化合物003 的合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向三口瓶中加入无水的四氢呋喃溶液15ml,镁条2.64g,碘1粒,格氏试剂引发后,加入19.30g 2,7-二溴苯并菲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50ml,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3小时,向该反应液中滴加8.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后,然后慢慢地升至室温,继续反应3小时。加入1M盐酸,100ml乙酸乙酯进行分液及萃取后,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所得的粗产物柱层析(环己烷/二氯甲烷=2/1),将所得液体旋蒸、干燥,结果得到12.8g米白色固体2,7-苯并菲二醛。
(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27.64g及四氢呋喃溶液100ml,冷却到-75℃后,加入叔丁醇钾10.10g,反应2小时后,向反应液中滴加2,7-苯并菲二醛的四氢呋喃溶液20ml,继续反应2小时后,边搅拌边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小时。向所得的反应液中,加入蒸馏水、甲苯后分液,形成水层和有机层。用甲苯萃取该水层后,将该甲苯与有机层合并,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用甲苯重结晶,对所得的固体进行减压干燥,结果得到21.79g浅粉色固体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有机发光材料。 
(3)将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二萘胺27.90g,叔丁醇钾11.62g,乙酸钯(Ⅱ)0.083g,三叔丁基磷0.075g,用100ml甲苯溶解,在氮气保护下,于120℃反应24小时。过滤反应溶液,用硅胶色谱精制得到的粗产物,再用甲苯对得到的固体进行重结晶,干燥,得到28.63g浅黄色固体化合物003,产率80%以上,HPLC纯度大于98%。质谱:计算值为967.20;测试值为967.22。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1.89%;H:5.21%;N:2.90%;测试值为C:91.90%;H:5.20%;N:2.90%; 
实施例4:化合物004的合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向三口瓶中加入无水的四氢呋喃溶液15ml,镁条2.64g,碘1粒,格氏试剂引发后,加入19.30g 2,7-二溴苯并菲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50ml,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3小时,向该反应液中滴加8.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后,然后慢慢地升至室温,继续反应3小时。加入1M盐酸,100ml乙酸乙酯进行分液及萃取后,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所得的粗产物柱层析(环己烷/二氯甲烷=2/1),将所得液体旋蒸、干燥,结果得到12.8g米白色固体2,7-苯并菲二醛。
(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27.64g及四氢呋喃溶液100ml,冷却到-75℃后,加入叔丁醇钾10.10g,反应2小时后,向反应液中滴加2,7-苯并菲二醛的四氢呋喃溶液20ml,继续反应2小时后,边搅拌边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小时。向所得的反应液中,加入蒸馏水、甲苯后分液,形成水层和有机层。用甲苯萃取该水层后,将该甲苯与有机层合并,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用甲苯重结晶,对所得的固体进行减压干燥,结果得到21.79g浅粉色固体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有机发光材料。 
(3)将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咔唑13.61g,叔丁醇钾9.13g,乙酸钯(Ⅱ)0.042g,三叔丁基磷0.037g,用70ml甲苯溶解,在氮气保护下,于110℃反应22小时。过滤反应溶液,用硅胶色谱精制得到的粗产物,再用甲苯对得到的固体进行重结晶,干燥,得到24.28g浅黄色固体化合物005,产率85%以上,HPLC纯度大于99%。质谱:计算值为762.94;测试值为762.95。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1.31%;H:5.02%;N:3.67%;测试值为C:91.30%;H:5.02%;N:3.68%; 
实施例5:化合物005的合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向三口瓶中加入无水的四氢呋喃溶液15ml,镁条2.64g,碘1粒,格氏试剂引发后,加入19.30g 2,7-二溴苯并菲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50ml,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3小时,向该反应液中滴加8.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后,然后慢慢地升至室温,继续反应3小时。加入1M盐酸,100ml乙酸乙酯进行分液及萃取后,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所得的粗产物柱层析(环己烷/二氯甲烷=2/1),将所得液体旋蒸、干燥,结果得到12.8g米白色固体2,7-苯并菲二醛。
(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27.64g及四氢呋喃溶液100ml,冷却到-75℃后,加入叔丁醇钾10.10g,反应2小时后,向反应液中滴加2,7-苯并菲二醛的四氢呋喃溶液20ml,继续反应2小时后,边搅拌边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小时。向所得的反应液中,加入蒸馏水、甲苯后分液,形成水层和有机层。用甲苯萃取该水层后,将该甲苯与有机层合并,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用甲苯重结晶,对所得的固体进行减压干燥,结果得到21.79g浅粉色固体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有机发光材料。 
(3)将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非那烯基硼酸23.31g,碳酸钾10.23g放入三口瓶中,抽真空通氮气,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脱氧处理甲苯和水,加入四(三苯基膦)钯0.34g,反应升温到100℃,反应20小时。冷却,抽滤,乙醇洗,分液,柱层析,重结晶,得到产品24.21g米白色固体化合物006,产率大于85%。HPLC纯度大于99%。质谱计算值为760.96;测试值为760.96。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4.70%;H:5.30%;测试值为C:94.71%;H:5.29%; 
实施例6:化合物006 的合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向三口瓶中加入无水的四氢呋喃溶液15ml,镁条2.64g,碘1粒,格氏试剂引发后,加入19.30g 2,7-二溴苯并菲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50ml,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3小时,向该反应液中滴加8.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后,然后慢慢地升至室温,继续反应3小时。加入1M盐酸,100ml乙酸乙酯进行分液及萃取后,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所得的粗产物柱层析(环己烷/二氯甲烷=2/1),将所得液体旋蒸、干燥,结果得到12.8g米白色固体2,7-苯并菲二醛。
(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27.64g及四氢呋喃溶液100ml,冷却到-75℃后,加入叔丁醇钾10.10g,反应2小时后,向反应液中滴加2,7-苯并菲二醛的四氢呋喃溶液20ml,继续反应2小时后,边搅拌边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小时。向所得的反应液中,加入蒸馏水、甲苯后分液,形成水层和有机层。用甲苯萃取该水层后,将该甲苯与有机层合并,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用甲苯重结晶,对所得的固体进行减压干燥,结果得到21.79g浅粉色固体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有机发光材料。 
(3)将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9,9-二甲基芴基硼酸30.83g,碳酸钾12.78g放入三口瓶中,抽真空通氮气,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脱氧处理甲苯和水,加入四(三苯基膦)钯0.43g,反应升温到110℃,反应24小时。冷却,抽滤,乙醇洗,分液,柱层析,重结晶,得到产品24.37g米白色固体化合物007,产率大于80%。HPLC纯度大于99%。质谱计算值为817.07;测试值为817.06。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4.08%;H:5.92%;测试值为C:94.07%;H:5.93%; 
实施例7:化合物007的合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向三口瓶中加入无水的四氢呋喃溶液15ml,镁条2.64g,碘1粒,格氏试剂引发后,加入19.30g 2,7-二溴苯并菲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50ml,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3小时,向该反应液中滴加8.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后,然后慢慢地升至室温,继续反应3小时。加入1M盐酸,100ml乙酸乙酯进行分液及萃取后,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所得的粗产物柱层析(环己烷/二氯甲烷=2/1),将所得液体旋蒸、干燥,结果得到12.8g米白色固体2,7-苯并菲二醛。
(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27.64g及四氢呋喃溶液100ml,冷却到-75℃后,加入叔丁醇钾10.10g,反应2小时后,向反应液中滴加2,7-苯并菲二醛的四氢呋喃溶液20ml,继续反应2小时后,边搅拌边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小时。向所得的反应液中,加入蒸馏水、甲苯后分液,形成水层和有机层。用甲苯萃取该水层后,将该甲苯与有机层合并,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用甲苯重结晶,对所得的固体进行减压干燥,结果得到21.79g浅粉色固体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有机发光材料。 
(3)将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喹啉基硼酸16g,碳酸钾11.67g放入三口瓶中,抽真空通氮气,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脱氧处理甲苯和水,加入四(三苯基膦)钯0.31g,反应升温到100℃,反应20小时。冷却,抽滤,乙醇洗,分液,柱层析,重结晶,得到产品22.36g米白色固体化合物008,产率大于85%。HPLC纯度大于99%。质谱计算值为686.84;测试值为686.84。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0.93%;H:4.99%;测试值为C:90.92%;H:5.00%; 
实施例8:化合物008的合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向三口瓶中加入无水的四氢呋喃溶液15ml,镁条2.64g,碘1粒,格氏试剂引发后,加入19.30g 2,7-二溴苯并菲的无水四氢呋喃溶液50ml,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3小时,向该反应液中滴加8.5ml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后,然后慢慢地升至室温,继续反应3小时。加入1M盐酸,100ml乙酸乙酯进行分液及萃取后,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所得的粗产物柱层析(环己烷/二氯甲烷=2/1),将所得液体旋蒸、干燥,结果得到12.8g米白色固体2,7-苯并菲二醛。
(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27.64g及四氢呋喃溶液100ml,冷却到-75℃后,加入叔丁醇钾10.10g,反应2小时后,向反应液中滴加2,7-苯并菲二醛的四氢呋喃溶液20ml,继续反应2小时后,边搅拌边升温至室温,继续反应2小时。向所得的反应液中,加入蒸馏水、甲苯后分液,形成水层和有机层。用甲苯萃取该水层后,将该甲苯与有机层合并,用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清洗,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用甲苯重结晶,对所得的固体进行减压干燥,结果得到21.79g浅粉色固体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有机发光材料。 
(3)将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萘基硼酸22g,碳酸钾12.20g放入三口瓶中,抽真空通氮气,在氮气保护下,加入脱氧处理甲苯和水,加入四(三苯基膦)钯0.38g,反应升温到100℃,反应20小时。冷却,抽滤,乙醇洗,分液,柱层析,重结晶,得到产品22.32g米白色固体化合物008,产率大于85%。HPLC纯度大于99%。质谱计算值为684.86;测试值为684.88。元素分析:计算值为C:94.70%;H:5.30%;测试值为C:94.68%;H:5.32%; 
应用实例
分别将对比样品和样品001-008配制成浓度为1×10-6mol/L的稀溶液,借助Edinburdh-FLS920(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设备使用旋涂法将溶液制作成薄膜,分别测试上述稀溶液和薄膜的发光效率,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实施例中所得化合物001-008的发光率 
样品 稀溶液中的发光效率 薄膜中的发光效率 HLPC纯度
对比样品 90% 55% >98%
化合物001 97% 63% >99%
化合物002 95% 61% >99%
化合物003 96% 59% >98%
化合物004 97% 61% >99%
化合物005 95% 62% >99%
化合物006 98% 63% >99%
化合物007 96% 61% >99%
化合物008 96% 60% >99%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8制备的化合物在稀溶液中的发光效率大于98%,在薄膜中的发光效率大于63%,对比样品在稀溶液中的发光效率大于90%,在薄膜中的发光效率大于55%,即本发明提供的苯并菲烯烃类化合物在稀溶液中的发光效率、薄膜中的发光效率都有明显提高。通过数据比较,我们发现本发明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一类发光效率较高的材料,能够满足OLED的要求,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3)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具体结构通式如式(1)所示:
式(1)
其中,R基团代表由6-50个原子构成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芳香氨基、咔唑、取代咔唑、N-苯基、喹啉、噻唑基、噻吩基、芳香氨基、含唑结构基团、芳族杂环基、取代的芳族杂环基或苯胺系列基团。
2.2-苯基苯并咪唑基、双萘基胺基、9-咔唑基、1-非那烯基、9,9-二甲基芴基、2-喹啉基、2-萘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如下:
(1)称取镁条,加碘引发,加入2,7-二溴苯并菲的四氢呋喃溶液,在冰水浴条件下,反应2小时,滴加N,N-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升至室温,反应3小时,经分液、萃取、干燥、浓缩、柱层析,得到2,7-苯并菲二醛;
(2)按摩尔比为1:2称取含2,7-苯并菲二醛和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和四氢呋喃,冷却到-75℃后,加入叔丁醇钾,反应1.5小时,向反应液中滴加2,7-苯并菲二醛的溶液,反应1.5小时,升至室温,反应2小时后,经分液、萃取、干燥、浓缩、重结晶,得到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
(3)将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R取代基的硼酸或者胺类化合物,按比例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碱和催化剂,保持温度在80~110℃,恒温反应15~25小时;所有的制备原料都要进行严格的脱氧处理,保证所述制备过程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经冷却,过滤,柱层析,重结晶,干燥后,得到所述的苯并菲基烯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所述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R取代胺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2~2.8;所述碱为叔丁醇钾,所述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叔丁醇钾的摩尔比为2.2~2.8:1;所述溶剂为甲苯;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三叔丁基磷,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乙酸钯的摩尔比为20~22:1,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三叔丁基磷的摩尔比为20~22:1;
所述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R取代硼酸的摩尔比为1:2.5~3.5;所述碱为碳酸钾,所述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1.5~2.5,所述溶剂为水和甲苯,甲苯与水的体积比为2:1;所述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钯,四(三苯基膦)钯与2,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摩尔量比为0.005~0.02:1。
CN201310556114.XA 2013-11-11 2013-11-11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Active CN104629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56114.XA CN104629736B (zh) 2013-11-11 2013-11-11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56114.XA CN104629736B (zh) 2013-11-11 2013-11-11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9736A true CN104629736A (zh) 2015-05-20
CN104629736B CN104629736B (zh) 2016-08-17

Family

ID=53208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6114.XA Active CN104629736B (zh) 2013-11-11 2013-11-11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973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6281A (zh) * 2017-07-24 2017-09-29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一种含氰基双光子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97712A (zh) * 2022-05-18 2022-10-18 东南大学 一类含苯并菲的多环芳烃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4984A1 (en) * 2006-08-30 2008-03-05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quid crystalline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nd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same
CN101553940A (zh) * 2006-11-14 2009-10-07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有机薄膜晶体管和有机薄膜发光晶体管
CN101671257A (zh) * 2008-09-04 2010-03-17 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 新颖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3102232A (zh) * 2011-11-10 2013-05-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苯乙烯基类化合物、包含其的组合物和有机发光二极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94984A1 (en) * 2006-08-30 2008-03-05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quid crystalline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nd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same
CN101553940A (zh) * 2006-11-14 2009-10-07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有机薄膜晶体管和有机薄膜发光晶体管
CN101671257A (zh) * 2008-09-04 2010-03-17 葛来西雅帝史派有限公司 新颖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3102232A (zh) * 2011-11-10 2013-05-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苯乙烯基类化合物、包含其的组合物和有机发光二极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6281A (zh) * 2017-07-24 2017-09-29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一种含氰基双光子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97712A (zh) * 2022-05-18 2022-10-18 东南大学 一类含苯并菲的多环芳烃盘状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9736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1183B (zh) 新颖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子装置
CN105884623B (zh) 胺衍生物以及包含该胺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09293516A (zh) 一种三芳胺类化合物及其有机发光器件
CN110183475A (zh) 基于给体-受体的双硼氧杂芘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WO2022242521A1 (zh) 一种稠合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应用以及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Song et al. Novel fluorescent blue-emitting materials based on anthracene-fluorene hybrids with triphenylsilane group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09369660A (zh) 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法和含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164544A (zh)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应用
CN113402561B (zh) 一种基于螺芴结构的高色纯度铂(ii)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CN105481901A (zh) 含铱红光金属配合物、制备方法及采用该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8129431B (zh) 一种芴并萘并呋喃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4629736B (zh)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10183476B (zh) 双硼氧杂二苯并[a,j]蒽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6749198A (zh) 一种含吡啶基团的化合物及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06432252B (zh) 一种苯并咔唑衍生物及采用该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1423386A (zh) 一种新型有机材料及其应用
CN103242358B (zh) 含硅联蒽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3525401B (zh) 一种螺二芴衍生物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4629716B (zh) 一种高效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1698796A (zh) 取代9,10-二萘基蒽类蓝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5369B (zh) 含二元吩噻嗪并咪唑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及有机发光器件
CN110872303B (zh) 一种含螺吖啶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4629717B (zh) 共轭衍生物及其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
CN103588726A (zh) 一种螺二芴烯烃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1242B (zh) 一种具有苯磺酰基吡啶结构的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