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6386A - 连续混炼机 - Google Patents

连续混炼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6386A
CN104626386A CN201410645407.XA CN201410645407A CN104626386A CN 104626386 A CN104626386 A CN 104626386A CN 201410645407 A CN201410645407 A CN 201410645407A CN 104626386 A CN104626386 A CN 104626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protuberance
mixing
continuous mixer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54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纱矢香
山口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26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6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混炼机,其抑制从混炼筒排出的材料的压力的变动,从而稳定地进行混炼。本发明所涉及的连续混炼机(1)具备内部设置为空洞的混炼筒(2)、收纳在混炼筒(2)中的一对混炼转子(3、3),上述一对混炼转子(3、3)朝向不同的旋转方向以啮合状态旋转,该连续混炼机(1)的特征在于,在混炼筒(2)内,沿着混炼转子(3)的轴向,依次设置有供给材料的送料部(4)、混炼材料的混炼部(5)、将混炼后的材料向混炼筒(2)外排出的排出部(7),在与排出部(7)对应的混炼筒(2),设置有压力变动抑制部,该压力变动抑制部抑制对从该混炼筒(2)排出的材料施加的压力的变动。

Description

连续混炼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彼此沿不同方向旋转的混炼转子进行树脂材料的混炼的连续混炼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连续混炼机具备沿着水平方向形成为纵长的筒状的混炼筒、以及插入到该混炼筒的内部而混炼材料的一对混炼转子。
在连续混炼机中,设置有向上述的混炼筒的长边方向的一侧供给高分子树脂的颗粒、粉状的添加物等材料的送料部,供给到送料部的材料向设于长边方向的中途侧的混炼部输送。在混炼部处,在一对混炼转子间对材料施加剪切力并且进行混炼,混炼后的材料向设于长边方向的另一侧的节流部(混炼度调整部)输送。在节流部处提高了材料的内压。
通过这种方式,在节流部处提高了内压的材料从位于比节流部靠下游侧的排出部向连续混炼机的外部排出。而且,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示,在排出部将材料向例如混炼筒的下方引出,通过齿轮泵等使被引出的材料升压后将其向造粒机等输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3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9132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连续混炼机之中有时进行如下控制:在排出部中的材料的内压升高的情况下提高齿轮泵的转速(运转速度)而增大来自排出部的排出能力,或者在内压降低的情况下降低齿轮泵的转速而减小排出能力。通常,由于排出部中的材料的内压稳定,因此即便运转这样的连续混炼机,也不会导致齿轮泵的转速在短时间内大幅变动。
然而,在将混炼转子的翼形状设置成特殊形状的情况下,有时排出部中的材料的内压在短时间内变动,在这种情况下齿轮泵的转速也在短时间内大幅变动。例如,当意图顺畅地排出材料而针对排出部的混炼转子采用一条翼的结构时,排出部中的材料的内压大幅变动,齿轮泵的转速容易发生波动。这样的齿轮泵的转速中的波动对设备构成过大的负载,因此不优选。
另外,齿轮泵的转速与向位于齿轮泵的下游侧的造粒机供给的材料的供给速度相对应。因此,当齿轮泵的转速变动时,造粒机的模中的材料的挤出速度也发生变化,由造粒机剪切的颗粒尺寸产生较大的不均。因此,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2的连续混炼机中,也存在无法稳定维持颗粒的品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从混炼筒排出的材料的压力的变动而能够稳定进行混炼的连续混炼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描述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
即,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具备内部设置为空洞的混炼筒、以及收纳在该混炼筒中的一对混炼转子,上述一对混炼转子朝向不同的旋转方向以啮合的状态旋转,所述连续混炼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混炼筒内,沿着所述混炼转子的轴向,依次设置有供给材料的送料部、混炼材料的混炼部、以及将混炼后的材料向混炼筒外排出的排出部,在与所述排出部对应的混炼筒处设置有压力变动抑制部,该压力变动抑制部用于抑制对从该混炼筒排出的材料施加的压力的变动。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所述排出部设置有将所述混炼筒内的材料向混炼筒外引导的排出路、以及设置在所述排出路的路径中途而吸出材料的齿轮泵,所述压力变动抑制部具有从所述排出路的内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关于所述突出部的突端朝向所述排出路的排出方向进行了投影的情况下的高低位置,从所述排出路的上侧的内周面朝向下方而配置为所述混炼筒的半径rb的0.15倍~1.18倍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位于所述排出部的混炼转子在周向上具备一条排出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抑制了从混炼筒排出的材料的压力变动,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混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3(a)是排出部的混炼转子的立体图,(b)是排出部的混炼转子的主视图,(c)是排出部的混炼转子的剖视图。
图4(a)是表示实施例1的连续混炼机的混炼部的图,(b)是表示实施例2的连续混炼机的混炼部的图。
图5(a)是表示实施例3的连续混炼机的混炼部的图,(b)是表示实施例4的连续混炼机的混炼部的图。
图6(a)是通过现有例、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来比较排出部处的材料压力的变动状态的图,(b)是通过比较例1以及实施例1~实施例3来比较排出部处的材料压力的变动状态的图。
图7(a)是通过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4来比较排出部处的材料压力的变动状态的图,(b)是通过实施例5以及比较例2来比较排出部处的材料压力的变动状态的图。
图8是通过实施例与比较例来比较压力变动宽度相对于突出部的高度的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连续混炼机
2 混炼筒
3 混炼转子
4 送料部
5 混炼部
6 节流部
7 排出部
8 材料供给口
9 料斗
10 混炼刮板
11 闸门构件
12 螺杆螺纹
13 排出翼
14 排出口
15 齿轮泵
16 排出路
17 换网器
18 造粒机
19 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1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以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1的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续混炼机1具有内部形成为空洞的混炼筒2、以及沿着轴心方向贯穿混炼筒2的内部的一对混炼转子3、3。连续混炼机1构成为,一对混炼转子3、3在彼此朝向不同方向啮合的状态下旋转,在一对混炼转子3、3间进行树脂等材料的混炼。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纸面的左侧设为说明连续混炼机1时的上游侧,将纸面的右侧设为下游侧。另外,将图1的纸面的左右方向设为说明连续混炼机1时的轴向。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混炼筒2形成为沿着轴向较长的筒状,其内部成为轴垂直方向的剖面形成眼镜形状(使两个圆的圆周的一部分彼此交叉而相互重合的形状)的空洞。混炼筒2从上游侧沿着轴向划分成多个(图例中为四个)部分。上述四个部分从上游侧依次设为供给材料的送料部4、混炼材料的混炼部5、提高材料的内压的节流部6、将材料向混炼筒2外排出的排出部7。
送料部4具备以连通混炼筒2的内外的方式朝向上方开口的材料供给口8。该材料供给口8以使混炼筒2的上侧的壁面沿上下贯通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向混炼筒2内供给材料。另外,在材料供给口8,为了容易投入材料,设置有朝向上方呈漏斗状扩宽的料斗9。
混炼部5是设置在混炼筒2的轴向的中途侧、准确来说设置在送料部4的下游侧的部分。在与该混炼部5对应的位置的混炼转子3处使用后述的混炼刮板10,混炼部5成为使用混炼刮板10对从送料部4向混炼筒2内供给的材料进行混炼的部分。
节流部6是配备在混炼部5的更下游侧的部分,并具备使从混炼部5朝向排出部7流动的材料滞留从而调整材料的混炼度的功能。节流部6具备能够截断或改变在混炼筒2内流通的材料的流动的闸门构件11,通过由闸门构件11来改变材料的流通速度由此能够调整混炼度。在该节流部6的更下游侧,换言之在混炼筒2的最下游侧设置有将混炼后的材料向混炼筒2的外部排出的排出部7。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文中对排出部7进行详细描述。
混炼转子3以插通上述的混炼筒2的内部的方式设置为左右一对。各混炼转子3以各自的旋转中心与成为混炼筒2的空洞的上述两个圆的各中心一致的方式设置。各混炼转子3在混炼筒2的轴向两端的更靠外侧分别被轴承支承。一对混炼转子3、3与上述的送料部4、混炼部5、排出部7分别对应地在轴向上具备彼此功能不同的多种刮板。
即,在送料部4设置有利用拧成螺旋状的翼形而将材料向下游侧送出的螺杆螺纹12,而且在混炼部5设置有通过对材料施加剪切力从而混炼材料的混炼刮板10,另外在节流部6设置有将由混炼部5混炼的材料向混炼筒2外排出的排出翼13。
图2是在排出部7的位置切断图1的连续混炼机1后的剖视图(A-A线剖视图)。
如图2所示,排出部7是设置在混炼筒2的最下游侧的端部的部分,排出部7对从上游侧沿着轴向流动出的混炼后的材料以朝向轴垂直方向的方式将流动方向大致垂直地弯曲并引导,将材料向混炼筒2外排出。具体而言,在排出部7的混炼转子3设置有如上所述将混炼筒2内的材料排出的排出翼13。另外,在与排出部7沿轴向对应的混炼筒2的下侧的外周壁形成有排出口14,在排出部7能够通过混炼转子3的排出翼13将混炼筒2内的材料刮出并且经由排出口14将材料向混炼筒2外取出。
如图3所示,排出翼13均沿周向设置有1条。这些排出翼13空出一侧的混炼转子3的排出翼13与另一侧的混炼转子3的排出翼13彼此不接触程度的相位差(例如,在一对排出翼13彼此不干涉程度的相位差δinterfere~90°的范围内,尽量接近δinterfere的值)进行旋转。
另外,上述的排出口14与将混炼筒2内的材料从排出口14朝向齿轮泵15引导的排出路16连接。在该排出路16的路径中途设置有吸出材料的齿轮泵15。并且,在比齿轮泵15靠前的排出部7,设置有从由齿轮泵15压送来的材料中除去异物的换网器17、将由换网器17除去了异物的材料加工成粒状的颗粒的造粒机18。
上述的齿轮泵15伴随着如下的控制,即,在排出部7的材料的内压变高的情况下,提高齿轮的转速(运转速度)而增大材料的排出速度(排出能力),而且在材料的内压变低的情况下降低齿轮的转速而减小材料的排出速度。另外,在位于齿轮泵15的进入侧的排出路16设置有能够测量在该排出路16中流通的材料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省略图示),齿轮泵15以根据由压力传感器测量出的压力使齿轮泵15的转速升降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在排出部7的混炼筒2内材料压力变动的情况下,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该压力变动时,齿轮泵15的转速配合压力变动而大幅变动。
换句话说,当材料压力在混炼筒2内在短时间内大幅变动时,齿轮泵15的转速大幅变动而损害运转的稳定性的可能性也变高。对此,在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1中,设置有抑制向从该混炼筒2排出的材料施加的压力的变动的压力变动抑制部(突出部19),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1的特征在于,具备该压力变动抑制部。
接下来,对作为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1的特征的压力变动抑制部进行说明。
压力变动抑制部对向从混炼筒2排出的材料施加的材料压力的变动进行抑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设置在混炼筒2上的突出部19来形成该压力变动抑制部。
该突出部19为了减小将混炼筒2内的材料向混炼筒2外引导的排出路16的流路面积而堵塞排出路16的一部分,从而在混炼筒2内的材料的压力变动不会直接传递至排出路16(准确来说,多数情况下设置在排出路16的压力传感器)。换言之,该突出部19也能够称为设置在排出路16上的“阻挡板”,使得混炼筒2内的压力变动不会直接传递(影响)到排出路16的压力传感器。
接下来,利用图4以及图5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即压力变动抑制部。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以及图5是表示在使突出部19的突端的位置、换言之突出部19的突出长度在上下方向上变化的情况下,在混炼筒2内的压力分布如何变化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以及图5的示例中,突出部19的突端均以配置在比排出路16的上侧的内周面靠下侧的位置的方式突出,图4(a)所示的压力变动抑制部(与后述的实施例1对应)是该突端以排出路16的上侧的内周面为基准而位于混炼筒半径rb的1.18倍的位置的示例。另外,图4(b)所示的压力变动抑制部(后述的实施例2)是突出部19的突端从排出路16的上侧的内周面起位于混炼筒半径rb的0.32倍的范围内的示例。另外,图5(a)所示的压力变动抑制部(后述的实施例3)是突出部19的突端从排出路16的上侧的内周面起位于混炼筒半径rb的0.15倍的位置的示例,图5(b)所示的压力变动抑制部(后述的实施例4)是突端的突出量与图5(a)相同而突出部19的形状设置为与图5(a)不同的形状的示例。
首先,以图4(a)所示的压力变动抑制部为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力变动抑制部。
如图4(a)中由斜线围起的部分所示,本发明的压力变动抑制部具有从排出路16的内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19。该突出部19在沿着轴垂直方向延伸的排出路16之中、而且在上述的排出口14与齿轮泵15之间、更准确来说沿着向混炼筒2内开口的排出口14的开口缘进行配备。
具体而言,上述的排出口14在沿着轴垂直方向的剖面上,连续开口地形成在从比左侧的混炼转子3更靠左侧的混炼筒2的内周壁到位于右侧的混炼转子3的下方的混炼筒2的内周壁的范围。而且,上述的突出部19的基端与排出口14的开口缘中的左侧的开口缘相接,并且前端位于左侧的混炼转子3的轴心下方,从左侧的开口缘朝向右下方方向突出。换句话说,突出部19将排出口14的开口的一半左右封闭,与未设置有突出部19的位置相比能够减小排出路16的流路面积。若设置这样的突出部19则能够缩窄排出路16的开口面积,与开口面积变窄的量对应地在混炼筒2内发生的压力的变动难以向齿轮泵15侧传递。
另外,突出部19的长边方向的中途侧以沿着混炼筒2的内周面的方式弯曲成圆弧状,突出部19成为不会阻碍排出翼13的旋转的形状。
特别是,若如上所述地将突出部19设置在左侧的开口缘,则突出部19位于排出翼13与齿轮泵15之间,只要不以绕过突出部19的方式迂回则在混炼筒2内产生的材料压力不会向齿轮泵15侧传递,在混炼筒2内的材料压力的变动难以影响齿轮泵15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上述的突出部19的情况下,因突出部19的突端的位置、换言之突出部19的突出长度来改变压力变动的抑制效果。对此,在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1中,在突出部19的突端朝排出方向投影时,从排出路16的上侧的内周面朝向下方,位于从排出路16的上侧的内周面起的混炼筒半径rb的0.15倍~1.18倍的范围内。若以突端位于这样的范围内的方式使突出部19突出,则在混炼筒2内产生的材料压力的变动难以向齿轮泵15侧传递,材料压力的变动难以影响齿轮泵15侧。其结果是,抑制了齿轮泵15的转速(运转速度)的变动,对造粒机的材料供给的速度成为恒定,通过造粒机等能够稳定地生产长度一致的颗粒。
【实施例】
接下来,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更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1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以及比较例通过计算机模拟来计算在使突出部19的突端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变化的情况下混炼筒2内的材料压力的分布状况如何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模拟通过二维模型来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混炼中从轴向的上游侧流入的材料的颗粒从排出口14排出,然而在本模拟中,在向混炼筒2的内部从上方导入材料的颗粒、且从排出口14排出材料的颗粒的临界条件下进行计算。
另外,模拟中使用的设定条件为,材料的颗粒的总流量的每单位时间的质量为0.00064×(rb)3(kg/h),而且材料的颗粒的密度为750kg/m3,此外排出口14附近的压力为0.25MPa,左侧的混炼转子3从轴向的下游侧观察时绕顺时计旋转,右侧的混炼转子3绕逆时计旋转。
并且,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是通过以下的表1所示的实验条件进行而成的,作为混炼转子3而使用1条翼或使用3条翼这样的翼数、突出部19的突出高度(上下方向上的突端的位置)、或者突出部19的形状这样的条件各自不同。
【表1】
混炼转子的翼数 突出部的突出高度 突出部的外形形状
比较例1 一翼 无突出部
实施例1 一翼 突出高度1.18×rb 配合混炼筒而弯曲
实施例2 一翼 突出高度0.32×rb 配合混炼筒而弯曲
实施例3 一翼 突出高度0.15×rb 配合混炼筒而弯曲
实施例4 一翼 突出高度0.15×rb 朝向下方伸直
比较例2 三翼 无突出部
实施例5 三翼 突出高度1.18×rb 配合混炼筒而弯曲
以下,在图4(a)~图5(b)中分别表示表1所示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混炼转子3。这些连续混炼机1的混炼转子3均将突出部19设置在排出口14,而表示本发明的连续混炼机1。
具体而言,图4(a)表示实施例1的混炼转子3,换句话说具备1条排出翼13的混炼转子3并且突出部19的突出高度为1.18rb。而且,图4(b)以及图5(a)表示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的混炼转子3、换句话说具备1条排出翼13的混炼转子3并且突出部19的突出高度比实施例1低的0.32rb以及0.15rb的情况。并且,图5(b)表示实施例4的混炼转子3,换句话说与实施例1~3同样而具备1条排出翼13的混炼转子3,并且突出部19的形状为伸直形状。
接下来,示出了在使用上述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混炼转子进行混炼时,经时测量在位于齿轮泵15的进入侧的排出路16测量到的材料压力以何种方式变动的结果。
即,图6、图7表示在位于齿轮泵15的进入侧的排出路16测量到的材料压力的变动(时间变动),示出了在图4(a)~图5(b)的各图中在“圆形”所示的位置测量到的压力变动。其结果也是在表1所示的条件下进行计算机模拟而得到的。需要说明的是,图6以及图7的横轴表示从混炼转子3的累积转速计算出的混炼的时间(s),纵轴成为压力(Pa)。
图6(a)是表示以往的混炼机中的压力变动的经时变化的图。若着眼于图6(a)中的“现有例(无翼型)”的结果与“比较例2(三翼型)”的结果,则可知“现有例”的压力变动的宽度与“比较例2”的压力变动的宽度几乎相同。然而,若比较图6(a)的“比较例1(一翼型)”的结果与“比较例2(三翼型)”的结果,则可知与“比较例2(三翼型)”的压力变动的宽度相比“比较例1(一翼型)”的压力变动的宽度的情况下,在齿轮泵15的进入侧的压力变动的宽度变大。
然而,若着眼于图6(b)的“比较例1(一翼型,无突出部19)”、“实施例1(突出部19大)”~“实施例3(突出部19小)”的结果,则可知相对于“比较例1”的压力变动的宽度超过2×105(Pa),“实施例1”的压力变动的宽度处于大约0.2×105(Pa)的范围。而且“实施例2(突出部19中)”的压力变动的宽度处于大约0.5×105(Pa)的范围,而且“实施例3”的压力变动的宽度处于大约1×105(Pa)的范围。
由此可知,通过在排出口14设置突出部19,能够将齿轮泵15的进入侧的材料压力的变动宽度减小至1/10~1/2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若进一步增长突出部19的突出长度,则抑制压力变动的效果升高,但材料排出所需的压力损失增大。另外,由于为了不使比排出部7靠上游的混炼转子3的升压能力降低,而存在增大排出部7的内径(周向长度)的情况,鉴于该情况,优选突出部19的突端的位置从排出路16的上侧的内周面朝向下方且不超过混炼筒2的半径rb的1.18倍的高度。而且,若进一步缩短突出部19的突出长度,则导致压力变动的抑制效果变小,因此优选突出部19的突端的位置处于从混炼转子3的轴心朝向下方而大于混炼筒2的半径rb的0.15倍的高度。
并且,在加长突出部19的突出长度的情况下,优选突出部19具有厚度,从而提高机械强度。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比较,能够判定为突出部19的突端的位置从排出路16的上侧的内周面朝向下方而配置在混炼筒2的半径rb的0.15倍~11.18倍的高度(朝向排出路16的排出方向投影的高度)为佳。
并且,若将这样的突出部19设置在排出口14,则能够确认在混炼筒2内大幅抑制了压力变动,与未设置突出部19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齿轮泵15的转速的变动。如上所述,能够判断为,通过将上述的突出部19设置在排出口14,抑制了齿轮泵15的进入侧的材料压力的变动,而且能够稳定地进行混炼。
接下来,利用图7(a),对排出翼13为一翼情况下的突出部19的形状与压力变动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7(a)表示分别使用“实施例3(突出部小,弯曲)”以及“实施例4(突出部小,伸直)”的混炼转子3的情况下的、压力变动的经时变化。
若着眼于图7(a)中的“实施例4”的结果,能够判断为,在突出部19朝向下方直线(伸直)延伸的“实施例4”中,与突出部19弯曲的“实施例3”相比压力变动的宽度变得非常小,通过将突出部19设置为伸直形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压力变动。这是由于,若将突出部19设置为伸直形状,则突出部19的位置接近齿轮泵15侧,突出部19接近在齿轮泵15的转速控制中使用的压力传感器,因此压力变动的效果更加显著地体现。
并且,图7(b)用于调查在使用三翼混炼转子3的情况下的、突出部19的有无的影响。
若观察图7(b)的结果,可知与“比较例2(三翼型,无突出部)”的材料压力的变动宽度相比,“实施例5(突出部大)”的材料压力的变动宽度减小。由此可知,对排出部7中的一翼混炼转子3有效的突出部19(阻挡板)在三翼混炼转子3中也可有效地作用。
在图8中一并表示上述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结果。
图8是通过实施例与比较例来比较相对于突出部19的高度的压力变动宽度的变化的图。若观察图8中由涂黑的菱形所示的“啮合一翼”的结果,则可知随着“突出部的高度”变大,“材料压力的变动宽度”变小。特别是,若着眼于“突出部的高度”为0.15rb的“实施例3”的结果,则可知与图中由虚线表示的“比较例2(三翼型,无突出部,图中通过切线的凡例来表示)”的混炼时的材料压力的变动几乎相等,通过将“突出部的高度”设置在0.15rb以上,与以往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混炼时的材料压力的变动。
并且,在突出部19的形状伸直的“实施例4”及三翼型且具有突出部19的“实施例5”中,也确认了与比较例2相比具有良好的压力变动的抑制效果,可知只要设置突出部19则能够与突出部的形状或翼的数量等无关地抑制压力变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发明人确认出,在将突出部19的形状不设置为板状而设置成倒三角形状或半圆形状也同样能够发挥如上所述的压力变动的抑制效果。
如上所述,在混炼机中,通过在与排出部7对应的混炼筒2设置用于抑制对从该混炼筒2排出的材料施加的压力的变动的压力变动抑制部(突出部19),抑制了齿轮泵15的进入侧的材料的压力的变动,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混炼。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内容仅是示例,而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特别是,在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未明示公开的事项、例如运转条件或作业条件、各种参数、构成物的尺寸、重量、体积等,采用了在不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内若是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则能够容易想到的值。

Claims (4)

1.一种连续混炼机,其具备内部设置为空洞的混炼筒、以及收纳在该混炼筒中的一对混炼转子,上述一对混炼转子朝向不同的旋转方向以啮合的状态旋转,
所述连续混炼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混炼筒内,沿着所述混炼转子的轴向,依次设置有供给材料的送料部、混炼材料的混炼部、以及将混炼后的材料向混炼筒外排出的排出部,
在与所述排出部对应的混炼筒处设置有压力变动抑制部,该压力变动抑制部用于抑制对从该混炼筒排出的材料施加的压力的变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混炼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部设置有将所述混炼筒内的材料向混炼筒外引导的排出路、以及设置在所述排出路的路径中途而吸出材料的齿轮泵,
所述压力变动抑制部具有从所述排出路的内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混炼机,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突出部的突端朝向所述排出路的排出方向进行了投影的情况下的高低位置,从所述排出路的上侧的内周面朝向下方而配置为所述混炼筒的半径rb的0.15倍~1.18倍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续混炼机,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排出部的混炼转子在周向上具备一条排出翼。
CN201410645407.XA 2013-11-13 2014-11-11 连续混炼机 Pending CN1046263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4951 2013-11-13
JP2013234951A JP5980761B2 (ja) 2013-11-13 2013-11-13 連続混練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6386A true CN104626386A (zh) 2015-05-20

Family

ID=53196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5407.XA Pending CN104626386A (zh) 2013-11-13 2014-11-11 连续混炼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80761B2 (zh)
CN (1) CN1046263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1025A (zh) * 2018-11-29 2019-03-22 浙江金诺机械有限公司 高粘度胶体送料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1280B2 (ja) * 2020-11-18 2024-04-0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混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7966A (en) * 1975-05-24 1976-11-29 Masao Moriyama Continuous kneading machine
JPS58119808A (ja) * 1982-01-13 1983-07-16 Kobe Steel Ltd 連続混練押出機の圧力制御装置
JPS58183210A (ja) * 1982-04-21 1983-10-26 Kobe Steel Ltd 連続混練押出装置
JPS61266206A (ja) * 1985-05-20 1986-11-25 Kobe Steel Ltd 連続混練機の混練制御装置
JPS63194904A (ja) * 1987-02-09 1988-08-12 Kobe Steel Ltd 連続式混練機の制御装置
JP3035082B2 (ja) * 1992-07-23 2000-04-1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混練装置
JPH07137092A (ja) * 1993-11-19 1995-05-30 Ube Ind Ltd 射出成形機
JPH106330A (ja) * 1996-06-20 1998-01-13 Kobe Steel Ltd 連続式混練機
JPH11291327A (ja) * 1998-04-13 1999-10-26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二軸混練押出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1025A (zh) * 2018-11-29 2019-03-22 浙江金诺机械有限公司 高粘度胶体送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93446A (ja) 2015-05-18
JP5980761B2 (ja)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min et al. Analysis of the dispersive mixing efficiency in a twin-screw extrusion processing of starch based matrix
CN102917608B (zh) 改进的挤压系统预调质器
CN104626386A (zh) 连续混炼机
CN104853892A (zh) 混合搅拌机、混合搅拌方法以及轻型石膏板制造方法
US8757867B2 (en) Mixing device for food masses and a sausage filling machine
IN2014DN09720A (zh)
EP2710896B1 (de) Lebensmittelförder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Fördern eines Lebensmittels
CN104322646B (zh) 一种南极磷虾脱壳设备
CN208131183U (zh) 一种油茶加工压榨装置
CN103601005A (zh) 一种用于危险品安全生产的加料装置
CN104507558B (zh) 混炼转子以及混炼机
CN207899353U (zh) 硬质合金粉末置料容器
JP6964037B2 (ja) 混練ロータ
Rathod et al. Extension rate distribution and impact on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in Newtonian and non-Newtonian fluid in a twin screw co-rotating mixer
TWI665075B (zh) Method for preparing styrene-acrylonitrile-melt
WO2018066304A1 (ja) スクリュ式押出機
AT511564B1 (de) Misch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mischen eines schüttgutes oder einer pastösen masse
CN105121736B (zh) 纤维素纸浆的洗涤和/或脱水设备
CN109311062A (zh) 用于将塑料颗粒和液体共同地输入到净化装置中的设备和方法
EP224718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xing and/or kneading food products
JP5698283B2 (ja) 射出成形機用のスクリュ
EP1362224B1 (de) Dosiervorrichtung
JP5679874B2 (ja) 2軸押出機
CN106313363A (zh) 一种橡胶制品加工系统的混炼装置的混炼单元
DE202011003212U1 (de) Fördervorrichtung mit beidseitiger Lager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