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1043B -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1043B
CN104621043B CN201510055429.5A CN201510055429A CN104621043B CN 104621043 B CN104621043 B CN 104621043B CN 201510055429 A CN201510055429 A CN 201510055429A CN 104621043 B CN104621043 B CN 1046210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g
water
tadpole
mountain spring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54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1043A (zh
Inventor
陈先有
陈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uchongtian Fro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uchongtian Fro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uchongtian Fro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uchongtian Fro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554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10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1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1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1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10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通过水质处理、种蛙培育、种蛙产卵、蛙卵孵化、蝌蚪培育、蝌蚪变态、幼蛙培育、成蛙饲养这些步骤得打成品蛙。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棘胸蛙成长快速、生长健康、身体健壮,达到野生石蛙的生长水平和野生石蛙的成品质量,提高了棘胸蛙生长的成活率,采用病害预防措施减少了病害对棘胸蛙成长造成影响,提高了棘胸蛙的成活率和棘胸蛙的质量,让棘胸蛙具有较高的生存与抗病能力,饲养采用营养均衡的方式让棘胸蛙生长健康,成长健壮,产出的棘胸蛙在生态养殖环境下生长周期短,产出质量好,产出的棘胸蛙能够增加市场的供给量,市场前景广阔,利于龙泉山林地区棘胸蛙养殖的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石蛙,学名为棘胸蛙,有的地方也称石鸡、石坑、岩蛙等,系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类,生长于我国南方海拔150米至1500米的深山密林的溪流中,是山区重要的野生生物资源。石蛙素有“蛙中之王”、“山珍极品”之称,在历代宫廷御膳中享有佳馔之名,列于参、翅、骨、肚、窝、掌、蟆、筋“八珍”之七。石蛙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佳品,肌肉蛋白质含量18.6%~19.4%,含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尤为丰富,谷氨酸达11.9%;脂肪含量肌肉中仅为0.29%、蛙皮中为0.26%,而不饱和脂肪酸却占脂肪酸的39.4%(肌肉)与29.8%(蛙皮);还富含维生素A、B1、B2、C等。石蛙除食用外,还有药用和其他价值,属性平、味甘,入心、肝、肺三经,具有清心润肺、滋阴降火、健肝胃、补虚损、解热毒等多种功效。《本草纲目》载“主治小儿痨瘦、疳疾”;尤为适宜病后身体虚弱、心烦口燥者食用。其肌肉中含人脑发育成长的重要物质DHA(二十二碳六烯酸)3.35%、蛙皮中含量1.14%;肌肉中含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促进饱和脂肪酸代谢的EPA(二十碳五烯酸)3.70%、蛙皮中含量1.54%。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石蛙皮、肉中还含有能使离体子宫收缩的缓激肽,对治疗癌症有一定作用。
石蛙生长于山区阴凉、清澈的溪流中,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生长周期长,自然环境下达到150克商品规格需4~5年时间,野生资源数量有限。近年来,由于山林砍伐、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石蛙野生资源量日渐匮乏。尤其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为的滥捕滥捉致使野生资源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不少石蛙原产地已濒临灭绝,成为市场上的稀缺产品,导致目前市场价格较高,每公斤高达200~300元,春节期间甚至更高,平常往往有价无货。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工业经济不发达,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县市之一。龙泉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4%,素有“浙南林海”、“天然氧吧”“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境内峰峦叠翠,溪流纵横,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是瓯江、闽江、乌溪江的发源地,地处浙江省紧水滩大型水库上游,境内小溪流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向来是浙江省野生石蛙的主产区,非常适合石蛙等山区特色水生经济动物的饲养与开发。由于龙泉境内小溪流密布,且具有丰富水资源,因此在龙泉山区进行石蛙的养殖与开发,发挥当地水资源优势,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的石蛙产业,带动当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浙江省“山上浙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符合浙江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方向。因此,在龙泉开展石蛙仿生态养殖基地建设与示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浙江省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方向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结构逐渐向低脂肪、高蛋白方向转化。石蛙历来是低脂肪、高蛋白的优质水产品,符合城乡居民的营养需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石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在浙江、广东、福建、港澳等沿海城乡市场,石蛙相当畅销,导致目前市场价格较高,每公斤高达200~300元,春节期间甚至更高,平常往往有价无货。因此,目前石蛙产品是处于供不求的状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进行石蛙人工养殖试验,直到九十年代末石蛙人工养殖在我省最先取得成功,但由于石蛙人工养殖蝌蚪变态成活率低、鲜活饵料供不上、养殖周期长(养成150克商品规格尚需3年时间)等各种原因,浙江省石蛙养殖规模还较小,养殖地区主要集中在杭州、衢州等地市的山区县市。据初步统计,浙江省石蛙养殖能真正供市场的商品蛙产量不足100吨。近年来,石蛙市场价格不断走高,一年四季,除了夏季有少部分野生石蛙和冬季春节前有部分养殖石蛙可供外,其余时间无石蛙供。因此,石蛙在今后若干年仍是处于供不求的状态,石蛙市场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解决目前石蛙人工养殖蝌蚪变态成活率低、养殖周期长、成品石蛙产量少的问题,通过生态养殖使得到的成品蛙无病害、无寄生虫,解决了野生石蛙供不足的问题,满足人们的的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它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水源的水质处理,选取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作为养殖石蛙的水源,取用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作为水源后,对水源进行浑浊度、溶氧量、盐度、pH值的测定,对于山泉水浑浊度的处理,水源选用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当山泉水的浑浊度≥5度时,将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则置于蓄水池中静置24小时~48小时,静置后取上清液,即得到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对于山泉水溶氧量的处理,水源选用溶氧量为3~5毫克/升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山泉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时,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采用增氧机对蓄水池中的山泉水进行增氧,直至山泉水中的溶氧量达到3~5毫克/升的标准为止,当山泉水中的溶氧量大于标准时,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采用海绵铁除氧剂对山泉水进行除氧,直至山泉水中的溶氧量达到3~5毫克/升的标准为止,对于山泉水盐度的处理,水源选用盐度低于1%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山泉水中的盐度高于1%时,先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在蓄水池中加入淡水稀释,直至山泉水的盐度达到低于1%的标准为止,对于山泉水pH值的处理,水源采用pH值为6~7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pH值过低或者过高时,采用石灰水或醋酸来调节pH值,直至pH值达到6~7的标准为止;
第二步,种蛙培育,从原产地引进已经选育的棘胸蛙种蛙或蝌蚪、幼蛙经专业棘胸蛙良种繁育基地培育而成的种蛙,以养殖时间2年~3年、身体健壮、健康健全、发育良好、皮肤光滑、活力较好的成蛙为宜,雌种蛙体重≥100g,体长达6cm以上,雄种蛙体重≥150g,体长达8cm以上,种蛙选育好后进入到培育池中进行放养,雌、雄蛙的放养比例为1:1,在种蛙放养前,先对种蛙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3%食盐水溶液对种蛙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20min,或者采用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min~20min,在消毒完成后,种蛙进入培育池放养,放养的密度为2只/㎡~4只/㎡,种蛙进入到培育池,经2d~3d后,种蛙开始摄食,采用黄粉虫、蚯蚓、其它动物性饲料喂食种蛙,日投喂食量为种蛙体重的3%~4%,在每日天黑前投食一次,在投食时黄粉虫、蚯蚓、其他动物性饲料交替投食,用以保证种蛙营养均衡,并且在种蛙放养期间,保持培育池为常流水状态;
第三步,种蛙产卵,棘胸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在4月份、培育池水温15℃以上、培育环境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5月~6月为产卵高峰期,种蛙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早晨4时~7时排卵,一只母蛙每次产卵数量为600粒~700粒,母蛙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避免卵块破碎,然后采用40cm*50cm的黑色泡塑板放入到培育池的产卵沟内,带整个黑色泡塑板附着满蛙卵后,将蛙卵移送至孵化池中,产卵时,培育池中的水中溶氧含量≥5mg/L,水温为15℃~30℃,水中含有适量的水草;
第四步,蛙卵孵化,蛙卵移入孵化池后,保持孵化池中蛙卵的密度为1000粒/㎡~2000粒/㎡,孵化池水深15米,孵化池中水温为18℃~28℃,pH值为6~8,水中溶氧量≥5mg/L,孵化池外做上凉棚,防阳光直射,保持光照自然,同一窝卵不能分开孵化,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孵化过程中蛙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蛙卵在18℃~28℃的水温下孵化,第5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7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8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10天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13天有75%孵出,第15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84.3%~85%,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0.6~0.8cm,尾长1cm,呈鼓锤状,吸附在池底或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
第五步,蝌蚪培育,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会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5000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标准定时投喂,投喂时停水30分钟,将蛋黄放在纱布内用手捏挤成糊状,荡洗在碗里成微小悬浮颗粒,用手指将蛋黄弹入池内,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水蚤、藻类,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10日龄后日投饲量为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蛋黄饵料外,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从20日龄开始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达95%;
第六步,蝌蚪变态,蝌蚪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3%食盐水溶液对蝌蚪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20min,或者采用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min~20min,蝌蚪消毒后入池进行培育变态,保持水池水温为22℃~28℃,变态适宜水温22℃~28℃,蝌蚪在50日龄,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2周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在蝌蚪变态早期适量增加动物性饵料,以促进变态,尾部吸收时,减少投饵,加设饵料台,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达95%,在4~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变态,在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变态成幼蛙,在蝌蚪发育变态时保持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的水位,水陆各半,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入池后,每半月按戊二醛溶液用量40毫克/立方水或碘伏溶液用量2.35~3.75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及时捞出,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要浸洗消毒,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排放;
第七步,幼蛙培育,将得到的幼蛙转移到幼蛙培育池中进行幼蛙培育,幼蛙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3%食盐水溶液对幼蛙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20min,或者采用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min~20min,在消毒完成后,幼蛙进入培育池放养,培育量为40只~50只/平方米,幼蛙1月龄前每2日投喂1次,每次1条蝇蛆或1条黄粉虫,1月龄后,在3~11月的生长期每日投喂2次,每次1条蝇蛆或1条黄粉虫,当幼蛙长至一年期时,体重达100g以上,体长达6cm以上,即为成蛙,幼蛙入池后,每半月按戊二醛溶液用量40毫克/立方水或碘伏溶液用量2.35~3.75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及时捞出,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要浸洗消毒,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排放;
第八步,成蛙饲养,将得到的成蛙转移到养殖池中进行饲养,饲养时的饲养密度为30只~40只/平方米,喂食时成蛙按照体重的2%进行投喂,保持养殖池中有少量的饵料剩余,当成蛙长至二年期时,体重达150g以上,体长达8cm以上,即得到养殖完成的成蛙。
进一步的,第八步中成蛙要进行越冬管理,当水温降至12℃,成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成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消耗体内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棘胸蛙越冬方式采用越冬池越冬,保持越冬场地避风向阳,僻静,湿润,保持越冬池水深30cm~40cm,棘胸蛙越冬时要保持越冬池常流水,以防止水面结冰造成棘胸蛙窒息死亡,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成蛙移入越冬场地,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解除越冬环境。
进一步的,上述的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第二步至第八步中进行棘胸蛙敌害生物的预防和蝌蚪病、蛙病的防治,棘胸蛙的敌害生物有肉食性鱼类、龟鳖类、虾类、蛙类、桡足类、水生昆虫类、鼠类、蛇类、鸟类、丝状水生藻类,肉食性鱼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成蛙,预防措施是清池,清池也就是清除池内的危害物,龟鳖类、虾类、蛙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预防措施是拉网、注水口加滤网、围栏,桡足类、水生昆虫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预防措施是清池、注水口加滤网,鼠类、蛇类、鸟类的危害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成蛙,预防措施是保持陆地清洁,诱捕、加盖防护网,丝状水生藻类危害的对象是蝌蚪、幼蛙,预防措施是捞出,0.7mg/L~1.4mg/L硫酸酮全池泼洒。
本发明的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第一步中对水源进行水质的处理,在石蛙养殖当中,水质是石蛙能否成活的关键,通过第一步的水质处理,选用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能够保证水质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其他石蛙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并且山泉水中没有任何工业污染,能够保证石蛙养殖与野生石蛙一样,达到同等的生活环境,避免石蛙因水质污染而死亡,提高石蛙的成活率,选用无污染的龙泉森林山区的山泉水后,再对水质进行浑浊度、溶氧量、盐度、pH值的处理,使水源达到“肥、活、嫩、爽”的标准,提高蝌蚪和石蛙的成活率,而蝌蚪和石蛙的成活率直接影响了成蛙的产量,在水质达到这个标准后,蝌蚪和石蛙的生活环境不易遭受污染,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从而提高蝌蚪和石蛙的成活率,溶氧量不足易使蝌蚪和石蛙不易成活,溶氧量过高又会使水中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生硫化氢和甲苯等有害气体,易造成蝌蚪和石蛙的死亡,因此,在水质处理的标准下,溶氧量符合蝌蚪和石蛙的正常生活标准,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提高了蝌蚪和石蛙的成活率,提高了成蛙的产量,第二步中对种蛙进行健康培育,选取了健壮、健康健全、发育良好、皮肤光滑、活力较好的种蛙,在投食时黄粉虫、蚯蚓、动物性饲料交替投食,用以保证种蛙营养均衡,并且在种蛙放养期间,保持培育池为常流水状态,能够让种蛙生长健康,因此,种蛙产下的蛙卵健康健全,无畸形,在种蛙入池前通过消毒杀灭种蛙身上的病菌,因此,种蛙入池不会带有病菌和寄生虫,产下的蛙卵健康无疾病,蛙卵产量和质量高,第三步中种蛙产卵时采用生态的环境让种蛙安全产卵,实现了天然产卵的效果,第四步中蛙卵孵化时保持了阴凉的环境,水中溶氧、pH值、水温达到了最适宜的生态孵化环境,提高了蛙卵的孵化率,在第四步中进行蝌蚪培育,蝌蚪培育时蝌蚪的成活率达到了95%,然后在第六步中进行蝌蚪变态,蝌蚪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后的蝌蚪不会带有任何病菌和寄生虫,并且在第五步中每半月按戊二醛溶液用量40毫克/立方水或碘伏溶液用量2.35~3.75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及时捞出,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要浸洗消毒,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排放,能够彻底隔绝病菌对蝌蚪造成的影响,减少了蝌蚪的死亡,从而提高了蝌蚪的成活率,同时也提高了蝌蚪变态的成功率,在第七步中进行幼蛙的培育,幼蛙入池前先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和寄生虫被带入到幼蛙培育池中,在幼蛙培育的过程中,每半月按戊二醛溶液用量40毫克/立方水或碘伏溶液用量2.35~3.75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及时捞出,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要浸洗消毒,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排放,能够彻底隔绝病菌对幼蛙造成的影响,减少了幼蛙因病害而死亡,从而提高了幼蛙的成活率,在第八步中进行成蛙的饲养,饲养后的成品蛙体重达150g以上,体长达8cm以上,通过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和投喂方式,让得到的成品蛙具有健壮、健康健全、发育良好、皮肤光滑、活力较好的特点,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的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通过水质处理、种蛙培育、种蛙产卵、蛙卵孵化、蝌蚪培育、蝌蚪变态、幼蛙培育、成蛙饲养这些步骤得打成品蛙,在这些步骤当中保持生态养殖环境,让棘胸蛙成长快速、生长健康、身体健壮,达到野生石蛙的生长水平和野生石蛙的成品质量,对水质处理使水源完全符合石蛙的生长环境,提高蝌蚪和石蛙的成活率,提高成蛙的产量,采用先消毒再入池的方式减少病菌和寄生虫对棘胸蛙成长造成的影响,减少了棘胸蛙生长过程中的死亡率,提高了棘胸蛙生长的成活率,采用病害预防措施减少了病害对棘胸蛙成长造成影响,使棘胸蛙的生长具备了生态养殖环境,提高了棘胸蛙的成活率和棘胸蛙的质量,让棘胸蛙具有较高的生存与抗病能力,饲养采用营养均衡的方式让棘胸蛙生长健康,成长健壮,产出的棘胸蛙在生态养殖环境下生长周期短,产出质量好,产出的棘胸蛙能够增加市场的供给量,市场前景广阔,利于龙泉山林地区棘胸蛙养殖的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这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它是按下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水源的水质处理,选取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作为养殖石蛙的水源,取用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作为水源后,对水源进行浑浊度、溶氧量、盐度、pH值的测定,对于山泉水浑浊度的处理,水源选用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当山泉水的浑浊度≥5度时,将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则置于蓄水池中静置24小时,静置后取上清液,即得到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对于山泉水溶氧量的处理,水源选用溶氧量为3毫克/升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山泉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时,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采用增氧机对蓄水池中的山泉水进行增氧,直至山泉水中的溶氧量达到3毫克/升的标准为止,当山泉水中的溶氧量大于标准时,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采用海绵铁除氧剂对山泉水进行除氧,直至山泉水中的溶氧量达到3毫克/升的标准为止,对于山泉水盐度的处理,水源选用盐度低于1%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山泉水中的盐度高于1%时,先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在蓄水池中加入淡水稀释,直至山泉水的盐度达到低于1%的标准为止,对于山泉水pH值的处理,水源采用pH值为6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pH值过低或者过高时,采用石灰水或醋酸来调节pH值,直至pH值达到6的标准为止;
第二步,种蛙培育,从原产地引进已经选育的棘胸蛙种蛙或蝌蚪、幼蛙经专业棘胸蛙良种繁育基地培育而成的种蛙,以养殖时间2年、身体健壮、健康健全、发育良好、皮肤光滑、活力较好的成蛙为宜,雌种蛙体重≥100g,体长达6cm以上,雄种蛙体重≥150g,体长达8cm以上,种蛙选育好后进入到培育池中进行放养,雌、雄蛙的放养比例为1:1,在种蛙放养前,先对种蛙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食盐水溶液对种蛙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在消毒完成后,种蛙进入培育池放养,放养的密度为2只/㎡,种蛙进入到培育池,经2d后,种蛙开始摄食,采用黄粉虫、蚯蚓、其他动物性饲料喂食种蛙,日投喂食量为种蛙体重的3%,在每日天黑前投食一次,在投食时黄粉虫、蚯蚓、其它动物性饲料交替投食,用以保证种蛙营养均衡,并且在种蛙放养期间,保持培育池为常流水状态;
第三步,种蛙产卵,棘胸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在4月份、培育池水温15℃以上、培育环境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5月为产卵高峰期,种蛙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早晨4时排卵,一只母蛙每次产卵数量为600粒,母蛙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避免卵块破碎,然后采用40cm*50cm的黑色泡塑板放入到培育池的产卵沟内,带整个黑色泡塑板附着满蛙卵后,将蛙卵移送至孵化池中,产卵时,培育池中的水中溶氧含量≥5mg/L,水温为15℃,水中含有适量的水草;
第四步,蛙卵孵化,蛙卵移入孵化池后,保持孵化池中蛙卵的密度为1000粒/㎡,孵化池水深15米,孵化池中水温为18℃,pH值为6,水中溶氧量≥5mg/L,孵化池外做上凉棚,防阳光直射,保持光照自然,同一窝卵不能分开孵化,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孵化过程中蛙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蛙卵在18℃的水温下孵化,第5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7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8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10天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13天有75%孵出,第15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84.3%,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0.6cm,尾长1cm,呈鼓锤状,吸附在池底或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
第五步,蝌蚪培育,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会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5000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标准定时投喂,投喂时停水30分钟,将蛋黄放在纱布内用手捏挤成糊状,荡洗在碗里成微小悬浮颗粒,用手指将蛋黄弹入池内,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水蚤、藻类,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10日龄后日投饲量为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蛋黄饵料外,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从20日龄开始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达95%;
第六步,蝌蚪变态,蝌蚪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食盐水溶液对蝌蚪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蝌蚪消毒后入池进行培育变态,保持水池水温为22℃,变态适宜水温22℃,蝌蚪在50日龄,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2周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在蝌蚪变态早期适量增加动物性饵料,以促进变态,尾部吸收时,减少投饵,加设饵料台,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达95%,在4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变态,在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变态成幼蛙,在蝌蚪发育变态时保持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的水位,水陆各半,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入池后,每半月按戊二醛溶液用量40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及时捞出,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要浸洗消毒,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排放;
第七步,幼蛙培育,将得到的幼蛙转移到幼蛙培育池中进行幼蛙培育,幼蛙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食盐水溶液对幼蛙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在消毒完成后,幼蛙进入培育池放养,培育量为40只/平方米,幼蛙1月龄前每2日投喂1次,每次1条蝇蛆或1条黄粉虫,1月龄后,在3~11月的生长期每日投喂2次,每次1条蝇蛆或1条黄粉虫,当幼蛙长至一年期时,体重达100g以上,体长达6cm以上,即为成蛙,幼蛙入池后,每半月按戊二醛溶液用量40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及时捞出,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要浸洗消毒,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排放;
第八步,成蛙饲养,将得到的成蛙转移到养殖池中进行饲养,饲养时的饲养密度为30只/平方米,喂食时成蛙按照体重的2%进行投喂,保持养殖池中有少量的饵料剩余,当成蛙长至二年期时,体重达150g以上,体长达8cm以上,即得到养殖完成的成蛙。
进一步的,第八步中成蛙要进行越冬管理,当水温降至12℃,成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成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消耗体内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棘胸蛙越冬方式采用越冬池越冬,保持越冬场地避风向阳,僻静,湿润,保持越冬池水深30cm,棘胸蛙越冬时要保持越冬池常流水,以防止水面结冰造成棘胸蛙窒息死亡,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成蛙移入越冬场地,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解除越冬环境。
进一步的,上述的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第二步至第八步中进行棘胸蛙敌害生物的预防和蝌蚪病、蛙病的防治,棘胸蛙的敌害生物有肉食性鱼类、龟鳖类、虾类、蛙类、桡足类、水生昆虫类、鼠类、蛇类、鸟类、丝状水生藻类,肉食性鱼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成蛙,预防措施是清池,清池也就是清除池内的危害物,龟鳖类、虾类、蛙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预防措施是拉网、注水口加滤网、围栏,桡足类、水生昆虫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预防措施是清池、注水口加滤网,鼠类、蛇类、鸟类的危害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成蛙,预防措施是保持陆地清洁,诱捕、加盖防护网,丝状水生藻类危害的对象是蝌蚪、幼蛙,预防措施是捞出,0.7mg/L硫酸酮全池泼洒。
实施例二:
这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它是按下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水源的水质处理,选取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作为养殖石蛙的水源,取用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作为水源后,对水源进行浑浊度、溶氧量、盐度、pH值的测定,对于山泉水浑浊度的处理,水源选用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当山泉水的浑浊度≥5度时,将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则置于蓄水池中静置36小时,静置后取上清液,即得到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对于山泉水溶氧量的处理,水源选用溶氧量为4毫克/升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山泉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时,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采用增氧机对蓄水池中的山泉水进行增氧,直至山泉水中的溶氧量达到4毫克/升的标准为止,当山泉水中的溶氧量大于标准时,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采用海绵铁除氧剂对山泉水进行除氧,直至山泉水中的溶氧量达到4毫克/升的标准为止,对于山泉水盐度的处理,水源选用盐度低于1%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山泉水中的盐度高于1%时,先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在蓄水池中加入淡水稀释,直至山泉水的盐度达到低于1%的标准为止,对于山泉水pH值的处理,水源采用pH值为6.5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pH值过低或者过高时,采用石灰水或醋酸来调节pH值,直至pH值达到6.5的标准为止;
第二步,种蛙培育,从原产地引进已经选育的棘胸蛙种蛙或蝌蚪、幼蛙经专业棘胸蛙良种繁育基地培育而成的种蛙,以养殖时间2年、身体健壮、健康健全、发育良好、皮肤光滑、活力较好的成蛙为宜,雌种蛙体重≥100g,体长达6cm以上,雄种蛙体重≥150g,体长达8cm以上,种蛙选育好后进入到培育池中进行放养,雌、雄蛙的放养比例为1:1,在种蛙放养前,先对种蛙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3%食盐水溶液对种蛙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8min,在消毒完成后,种蛙进入培育池放养,放养的密度为3只/㎡,种蛙进入到培育池,经3d后,种蛙开始摄食,采用黄粉虫、蚯蚓、其它动物性饲料喂食种蛙,日投喂食量为种蛙体重的4%,在每日天黑前投食一次,在投食时黄粉虫、蚯蚓、其它动物性饲料交替投食,用以保证种蛙营养均衡,并且在种蛙放养期间,保持培育池为常流水状态;
第三步,种蛙产卵,棘胸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在4月份、培育池水温15℃以上、培育环境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5月~6月为产卵高峰期,种蛙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早晨6时排卵,一只母蛙每次产卵数量为650粒,母蛙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避免卵块破碎,然后采用40cm*50cm的黑色泡塑板放入到培育池的产卵沟内,带整个黑色泡塑板附着满蛙卵后,将蛙卵移送至孵化池中,产卵时,培育池中的水中溶氧含量≥5mg/L,水温为22℃,水中含有适量的水草;
第四步,蛙卵孵化,蛙卵移入孵化池后,保持孵化池中蛙卵的密度为1500粒/㎡,孵化池水深15米,孵化池中水温为24℃,pH值为7,水中溶氧量≥5mg/L,孵化池外做上凉棚,防阳光直射,保持光照自然,同一窝卵不能分开孵化,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孵化过程中蛙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蛙卵在18℃的水温下孵化,第5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7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8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10天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13天有75%孵出,第15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84.6%,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0.7cm,尾长1cm,呈鼓锤状,吸附在池底或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
第五步,蝌蚪培育,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会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5000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标准定时投喂,投喂时停水30分钟,将蛋黄放在纱布内用手捏挤成糊状,荡洗在碗里成微小悬浮颗粒,用手指将蛋黄弹入池内,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水蚤、藻类,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10日龄后日投饲量为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蛋黄饵料外,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从20日龄开始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达95%;
第六步,蝌蚪变态,蝌蚪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3%食盐水溶液对蝌蚪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8min,蝌蚪消毒后入池进行培育变态,保持水池水温为22℃~28℃,变态适宜水温24℃,蝌蚪在50日龄,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2周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在蝌蚪变态早期适量增加动物性饵料,以促进变态,尾部吸收时,减少投饵,加设饵料台,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达95%,在5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变态,在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变态成幼蛙,在蝌蚪发育变态时保持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的水位,水陆各半,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入池后,每半月按碘伏溶液用量2.45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及时捞出,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要浸洗消毒,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排放;
第七步,幼蛙培育,将得到的幼蛙转移到幼蛙培育池中进行幼蛙培育,幼蛙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3%食盐水溶液对幼蛙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8min,在消毒完成后,幼蛙进入培育池放养,培育量为45只/平方米,幼蛙1月龄前每2日投喂1次,每次1条蝇蛆或1条黄粉虫,1月龄后,在3~11月的生长期每日投喂2次,每次1条蝇蛆或1条黄粉虫,当幼蛙长至一年期时,体重达100g以上,体长达6cm以上,即为成蛙,幼蛙入池后,每半月按碘伏溶液用量2.45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及时捞出,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要浸洗消毒,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排放;
第八步,成蛙饲养,将得到的成蛙转移到养殖池中进行饲养,饲养时的饲养密度为35只/平方米,喂食时成蛙按照体重的2%进行投喂,保持养殖池中有少量的饵料剩余,当成蛙长至二年期时,体重达150g以上,体长达8cm以上,即得到养殖完成的成蛙。
进一步的,第八步中成蛙要进行越冬管理,当水温降至12℃,成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成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消耗体内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棘胸蛙越冬方式采用越冬池越冬,保持越冬场地避风向阳,僻静,湿润,保持越冬池水深35cm,棘胸蛙越冬时要保持越冬池常流水,以防止水面结冰造成棘胸蛙窒息死亡,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成蛙移入越冬场地,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解除越冬环境。
进一步的,上述的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第二步至第八步中进行棘胸蛙敌害生物的预防和蝌蚪病、蛙病的防治,棘胸蛙的敌害生物有肉食性鱼类、龟鳖类、虾类、蛙类、桡足类、水生昆虫类、鼠类、蛇类、鸟类、丝状水生藻类,肉食性鱼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成蛙,预防措施是清池,清池也就是清除池内的危害物,龟鳖类、虾类、蛙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预防措施是拉网、注水口加滤网、围栏,桡足类、水生昆虫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预防措施是清池、注水口加滤网,鼠类、蛇类、鸟类的危害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成蛙,预防措施是保持陆地清洁,诱捕、加盖防护网,丝状水生藻类危害的对象是蝌蚪、幼蛙,预防措施是捞出,1.2mg/L硫酸酮全池泼洒。
实施例三:
这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它是按下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水源的水质处理,选取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作为养殖石蛙的水源,取用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作为水源后,对水源进行浑浊度、溶氧量、盐度、pH值的测定,对于山泉水浑浊度的处理,水源选用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当山泉水的浑浊度≥5度时,将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则置于蓄水池中静置48小时,静置后取上清液,即得到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对于山泉水溶氧量的处理,水源选用溶氧量为5毫克/升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山泉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时,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采用增氧机对蓄水池中的山泉水进行增氧,直至山泉水中的溶氧量达到5毫克/升的标准为止,当山泉水中的溶氧量大于标准时,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采用海绵铁除氧剂对山泉水进行除氧,直至山泉水中的溶氧量达到5毫克/升的标准为止,对于山泉水盐度的处理,水源选用盐度低于1%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山泉水中的盐度高于1%时,先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在蓄水池中加入淡水稀释,直至山泉水的盐度达到低于1%的标准为止,对于山泉水pH值的处理,水源采用pH值为7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pH值过低或者过高时,采用石灰水或醋酸来调节pH值,直至pH值达到7的标准为止;
第二步,种蛙培育,从原产地引进已经选育的棘胸蛙种蛙或蝌蚪、幼蛙经专业棘胸蛙良种繁育基地培育而成的种蛙,以养殖时间3年、身体健壮、健康健全、发育良好、皮肤光滑、活力较好的成蛙为宜,雌种蛙体重≥100g,体长达6cm以上,雄种蛙体重≥150g,体长达8cm以上,种蛙选育好后进入到培育池中进行放养,雌、雄蛙的放养比例为1:1,在种蛙放养前,先对种蛙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min,在消毒完成后,种蛙进入培育池放养,放养的密度为4只/㎡,种蛙进入到培育池,经3d后,种蛙开始摄食,采用黄粉虫、蚯蚓、其它动物性饲料喂食种蛙,日投喂食量为种蛙体重的4%,在每日天黑前投食一次,在投食时黄粉虫、蚯蚓、其它动物性饲料交替投食,用以保证种蛙营养均衡,并且在种蛙放养期间,保持培育池为常流水状态;
第三步,种蛙产卵,棘胸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在4月份、培育池水温15℃以上、培育环境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5月~6月为产卵高峰期,种蛙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早晨7时排卵,一只母蛙每次产卵数量为700粒,母蛙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避免卵块破碎,然后采用40cm*50cm的黑色泡塑板放入到培育池的产卵沟内,带整个黑色泡塑板附着满蛙卵后,将蛙卵移送至孵化池中,产卵时,培育池中的水中溶氧含量≥5mg/L,水温为30℃,水中含有适量的水草;
第四步,蛙卵孵化,蛙卵移入孵化池后,保持孵化池中蛙卵的密度为2000粒/㎡,孵化池水深15米,孵化池中水温为28℃,pH值为8,水中溶氧量≥5mg/L,孵化池外做上凉棚,防阳光直射,保持光照自然,同一窝卵不能分开孵化,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孵化过程中蛙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蛙卵在18℃的水温下孵化,第5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7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8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10天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13天有75%孵出,第15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85%,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0.8cm,尾长1cm,呈鼓锤状,吸附在池底或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
第五步,蝌蚪培育,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会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5000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标准定时投喂,投喂时停水30分钟,将蛋黄放在纱布内用手捏挤成糊状,荡洗在碗里成微小悬浮颗粒,用手指将蛋黄弹入池内,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水蚤、藻类,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10日龄后日投饲量为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蛋黄饵料外,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从20日龄开始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达95%;
第六步,蝌蚪变态,蝌蚪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min,蝌蚪消毒后入池进行培育变态,保持水池水温为28℃,变态适宜水温28℃,蝌蚪在50日龄,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2周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在蝌蚪变态早期适量增加动物性饵料,以促进变态,尾部吸收时,减少投饵,加设饵料台,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达95%,在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变态,在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变态成幼蛙,在蝌蚪发育变态时保持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的水位,水陆各半,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入池后,每半月按碘伏溶液用量3.75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及时捞出,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要浸洗消毒,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排放;
第七步,幼蛙培育,将得到的幼蛙转移到幼蛙培育池中进行幼蛙培育,幼蛙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min,在消毒完成后,幼蛙进入培育池放养,培育量为50只/平方米,幼蛙1月龄前每2日投喂1次,每次1条蝇蛆或1条黄粉虫,1月龄后,在3~11月的生长期每日投喂2次,每次1条蝇蛆或1条黄粉虫,当幼蛙长至一年期时,体重达100g以上,体长达6cm以上,即为成蛙,幼蛙入池后,每半月按碘伏溶液用量3.75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及时捞出,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要浸洗消毒,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排放;
第八步,成蛙饲养,将得到的成蛙转移到养殖池中进行饲养,饲养时的饲养密度为40只/平方米,喂食时成蛙按照体重的2%进行投喂,保持养殖池中有少量的饵料剩余,当成蛙长至二年期时,体重达150g以上,体长达8cm以上,即得到养殖完成的成蛙。
进一步的,第八步中成蛙要进行越冬管理,当水温降至12℃,成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成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消耗体内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棘胸蛙越冬方式采用越冬池越冬,保持越冬场地避风向阳,僻静,湿润,保持越冬池水深40cm,棘胸蛙越冬时要保持越冬池常流水,以防止水面结冰造成棘胸蛙窒息死亡,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成蛙移入越冬场地,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解除越冬环境。
进一步的,上述的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第二步至第八步中进行棘胸蛙敌害生物的预防和蝌蚪病、蛙病的防治,棘胸蛙的敌害生物有肉食性鱼类、龟鳖类、虾类、蛙类、桡足类、水生昆虫类、鼠类、蛇类、鸟类、丝状水生藻类,肉食性鱼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成蛙,预防措施是清池,清池也就是清除池内的危害物,龟鳖类、虾类、蛙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预防措施是拉网、注水口加滤网、围栏,桡足类、水生昆虫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预防措施是清池、注水口加滤网,鼠类、蛇类、鸟类的危害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成蛙,预防措施是保持陆地清洁,诱捕、加盖防护网,丝状水生藻类危害的对象是蝌蚪、幼蛙,预防措施是捞出,1.4mg/L硫酸酮全池泼洒。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种的蝌蚪病、蛙病防治下:
蝌蚪病及其防治:
出血病,5月~8月易发生,症状为体表有出血点,腹部肿大,严重时仰浮于水面,防治措施为0.3mg/L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5月~8月、水温20℃~28℃时易发生,症状为皮肤和鳃表面呈青灰色斑,尾鳍发白,严重时被腐蚀,防治措施为2%~4%食盐浸浴20min~30min,或0.5mg/L~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
舌杯虫病,7月~8月易发生,症状为游动迟缓,呼吸困难,尾部呈毛状物,严重时感染全身,防治措施为0.5mg/L~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或1g/m3漂白粉泼洒,漂白粉中含有28%有效氯;
锚头鳋病,6月~11月易发生,症状为肉眼可见虫体,感染处发炎红肿,严重时溃烂,防治措施为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min~20min;
水霉病,2月~5月易发生,症状为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絮状,防治措施为5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0min,连续3d;
气泡病,7月~9月、水温35℃以上易发生,症状为腹部膨大,身体失去平衡,漂浮于水面,防治措施为及时换水。
浸浴后药物残液不得倒入养殖水体。
蛙病及其防治:
红腿病,常年可见,症状为后肢、腹部红肿,出现红斑,肌肉充血,舌、口腔有出血性斑块,防治措施为1g/m3漂白粉泼洒,漂白粉中含有28%有效氯,或0.3g/m3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
腐皮病,4月~10月易发生,症状为头部表皮腐烂发白,四肢关节处腐烂,严重时蹼部骨外露,四肢红肿,防治措施为20mg/L高锰酸钾浸浴30min,或0.3mg/L~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饲料中补加适量维生素A、维生素B或鱼肝油;
肠胃炎病,4月~5月和9月~10月易发生,症状为体色变浅,蛙体瘫软不活动,不吃食,防治措施为2mg/L漂白粉浸泡饵料台,漂白粉中含有28%有效氯,每天每千克蛙体重0.2g~0.3g酵母片或0.2g大蒜素或0.1g土霉素拌入饲料中填喂。
浸浴后药物残液不得倒入养殖水体。
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棘胸蛙敌害生物的预防和蝌蚪病、蛙病的防治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提高棘胸蛙成活率和成长质量的主要部分,通过棘胸蛙敌害生物的预防和蝌蚪病、蛙病的防治能够让棘胸蛙在成长过程中减少受到的侵害,以此提高棘胸蛙生长过程中的成活率,并且和生态养殖环境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棘胸蛙的成活率,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饲养达到了营养均衡,体质好的棘胸蛙有较高的生存与抗病能力,再通过做好消毒过程,保证了棘胸蛙的正常生长。
选取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养殖的棘胸蛙与普通养殖方法养殖的棘胸蛙进行对比,对比结果下:
通过上表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养殖的棘胸蛙在成长过程中成活率高,远高于普通养殖方法养殖的棘胸蛙成活率,使得到的成品蛙产量高,产生的经济效益好,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养殖得到的成品蛙质量高,在龙泉山林地区推广本发明的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能够带动当地山区农民进行石蛙养殖,增加当地山区农民收入,拓宽当地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缓减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提高石蛙产品的供给量,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供给,同时也有利于当地山区森林资源的保护,提高当地山区环境质量。
本发明的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推广后可带动当地山区留守农村的老年人和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增加当地山区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山区社会稳定,推动浙江省“山上浙江”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Claims (3)

1.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1)水源的水质处理,选取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作为养殖石蛙的水源,取用龙泉森林山区中的山泉水作为水源后,对水源进行浑浊度、溶氧量、盐度、pH值的测定,对于山泉水浑浊度的处理,水源选用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当山泉水的浑浊度≥5度时,将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则置于蓄水池中静置24小时~48小时,静置后取上清液,即得到浑浊度<5度的山泉水,对于山泉水溶氧量的处理,水源选用溶氧量为3~5毫克/升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山泉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时,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采用增氧机对蓄水池中的山泉水进行增氧,直至山泉水中的溶氧量达到3~5毫克/升的标准为止,当山泉水中的溶氧量大于标准时,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采用海绵铁除氧剂对山泉水进行除氧,直至山泉水中的溶氧量达到3~5毫克/升的标准为止,对于山泉水盐度的处理,水源选用盐度低于1%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山泉水中的盐度高于1%时,先将山泉水置于蓄水池中,然后在蓄水池中加入淡水稀释,直至山泉水的盐度达到低于1%的标准为止,对于山泉水pH值的处理,水源采用pH值为6~7的山泉水作为标准,当pH值过低或者过高时,采用石灰水或醋酸来调节pH值,直至pH值达到6~7的标准为止;
(2)种蛙培育,从原产地引进已经选育的棘胸蛙种蛙或蝌蚪、幼蛙经专业棘胸蛙良种繁育基地培育而成的种蛙,以养殖时间2年~3年、身体健壮、健康健全、发育良好、皮肤光滑、活力较好的成蛙为宜,雌种蛙体重≥100g,体长达6cm以上,雄种蛙体重≥150g,体长达8cm以上,种蛙选育好后进入到培育池中进行放养,雌、雄蛙的放养比例为1:1,在种蛙放养前,先对种蛙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3%食盐水溶液对种蛙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20min,或者采用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min~20min,在消毒完成后,种蛙进入培育池放养,放养的密度为2只/㎡~4只/㎡,种蛙进入到培育池,经2d~3d后,采用黄粉虫、蚯蚓、其它动物性饲料喂食种蛙,日投喂食量为种蛙体重的3%~4%,在每日天黑前投食一次,在投食时黄粉虫、蚯蚓、其它动物性饲料交替投食,并且在种蛙放养期间,保持培育池为常流水状态;
(3)种蛙产卵,在4月份、培育池水温15℃以上、培育环境气温20℃以上时种蛙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种蛙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早晨4时~7时排卵,一只母蛙每次产卵数量为600粒~700粒,母蛙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然后采用40cm*50cm的黑色泡塑板放入到培育池的产卵沟内,带整个黑色泡塑板附着满蛙卵后,将蛙卵移送至孵化池中,产卵时,培育池中的水中溶氧含量≥5mg/L,水温为15℃~30℃,水中含有适量的水草;
(4)蛙卵孵化,蛙卵移入孵化池后,保持孵化池中蛙卵的密度为1000粒/㎡~2000粒/㎡,孵化池水深15米,孵化池中水温为18℃~28℃,pH值为6~8,水中溶氧量≥5mg/L,孵化池外做上凉棚,蛙卵在18℃~28℃的水温下孵化,第5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7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8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10天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13天有75%孵出,第15天全部孵出,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0.6~0.8cm,尾长1cm,呈鼓锤状,吸附在池底或卵膜上;
(5)蝌蚪培育,蝌蚪孵出三天内不投食,三天后按每5000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标准定时投喂,投喂时停水30分钟,将蛋黄放在纱布内用手捏挤成糊状,荡洗在碗里成微小悬浮颗粒,用手指将蛋黄弹入池内,并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水蚤、藻类,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为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10日龄后日投饲量为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蛋黄饵料外,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从20日龄开始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即得到培育完成的蝌蚪;
(6)蝌蚪变态,蝌蚪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3%食盐水溶液对蝌蚪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20min,或者采用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min~20min,蝌蚪消毒后入池进行培育变态,保持水池水温为22℃~28℃,在蝌蚪变态早期增加动物性饵料,当蝌蚪尾部吸收时,减少投饵,加设饵料台,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在4~7月份产卵孵化的蝌蚪在7~9三个月中变态,在8~9月份以后繁殖孵化的蝌蚪经过越冬,到第二年4月份以后变态成幼蛙,在蝌蚪发育变态时保持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保持3cm水位,水陆各半,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入池后,每半月按戊二醛溶液用量40毫克/立方水或碘伏溶液用量2.35~3.75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隔离治疗,病死个体捞出做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浸洗消毒,病蛙池水经消毒后排放;
(7)幼蛙培育,将得到的幼蛙转移到幼蛙培育池中进行幼蛙培育,幼蛙入池前先进行消毒,消毒时采用2%~3%食盐水溶液对幼蛙进行浸浴,浸浴时间为15min~20min,或者采用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min~20min,在消毒完成后,幼蛙进入培育池放养,培育量为40只~50只/平方米,幼蛙1月龄前每2日投喂1次,每次1条蝇蛆或1条黄粉虫,1月龄后,在3~11月的生长期每日投喂2次,每次1条蝇蛆或1条黄粉虫,当幼蛙长至一年期时,体重达100g以上,体长达6cm以上,即为成蛙,幼蛙入池后,每半月按戊二醛溶液用量40毫克/立方水或碘伏溶液用量2.35~3.75毫克/立方水泼洒一次,患病个体隔离治疗,病死个体捞出做深埋处理,使用的工器具浸洗消毒,病蛙池水经消毒后排放;
(8)成蛙饲养,将得到的成蛙转移到养殖池中进行饲养,饲养时的饲养密度为30只~40只/平方米,喂食时成蛙按照体重的2%进行投喂,保持养殖池中有少量的饵料剩余,当成蛙长至二年期时,体重达150g以上,体长达8cm以上,即得到养殖完成的成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成蛙要进行越冬管理,当水温降至12℃,成蛙进入冬眠,棘胸蛙越冬方式采用越冬池越冬,保持越冬场地避风向阳,僻静,湿润,保持越冬池水深30cm~40cm,棘胸蛙越冬时要保持越冬池常流水,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成蛙移入越冬场地,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解除越冬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步骤(8)中进行棘胸蛙敌害生物的预防和蝌蚪病、蛙病的防治,棘胸蛙的敌害生物有肉食性鱼类、龟鳖类、虾类、蛙类、桡足类、水生昆虫类、鼠类、蛇类、鸟类、丝状水生藻类,肉食性鱼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成蛙,预防措施是清池,清池也就是清除池内的危害物,龟鳖类、虾类、蛙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预防措施是拉网、注水口加滤网、围栏,桡足类、水生昆虫类危害的对象是蛙卵、蝌蚪,预防措施是清池、注水口加滤网,鼠类、蛇类、鸟类的危害对象是蛙卵、蝌蚪、幼蛙、成蛙,预防措施是保持陆地清洁,诱捕、加盖防护网,丝状水生藻类危害的对象是蝌蚪、幼蛙,预防措施是捞出,0.7mg/L~1.4mg/L硫酸酮全池泼洒。
CN201510055429.5A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10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5429.5A CN104621043B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5429.5A CN104621043B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1043A CN104621043A (zh) 2015-05-20
CN104621043B true CN104621043B (zh) 2017-08-08

Family

ID=5320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542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1043B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10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6365A (zh) * 2016-08-01 2016-11-16 习水县小坝石蛙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石蛙的养殖方法
CN106359298A (zh) * 2016-10-19 2017-02-01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法
CN106719429A (zh) * 2017-01-19 2017-05-31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棘胸蛙蛙卵的分批孵化方法
CN106973857A (zh) * 2017-04-16 2017-07-25 贵州黔东南桥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繁殖野生棘腹蛙的方法
CN106973856A (zh) * 2017-04-16 2017-07-25 贵州黔东南桥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驯养野生棘腹蛙的方法
CN107094703A (zh) * 2017-04-24 2017-08-29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CN106857405B (zh) * 2017-04-24 2020-09-08 贵州习源岭养殖有限公司 石蛙养殖方法
CN107711711A (zh) * 2017-11-21 2018-02-23 五河县金塘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石蛙孵化养殖的方法
CN108935309A (zh) * 2018-07-10 2018-12-07 广西凌云县金银湾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石蛙蝌蚪喂养方法
CN109258564A (zh) * 2018-10-10 2019-01-25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一种提高蟾蜍仔幼苗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CN109588372A (zh) * 2019-01-09 2019-04-09 福建省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棘胸蛙保温养殖技术
CN110122423A (zh) * 2019-06-28 2019-08-16 屏南佳源棘胸蛙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10521669B (zh) * 2019-09-09 2021-11-12 浙江师范大学 棘胸蛙绿色养殖方法
CN110651755A (zh) * 2019-09-26 2020-01-07 黄山龙王潭生态园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棘胸蛙养殖方法
CN114747533B (zh) * 2021-05-19 2023-02-24 郑百成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9817A (ja) * 2004-10-12 2006-04-27 Akiyoshi Tsuzuki アフリカツメガエルの酵母菌飼育法(知的所有権登録第114301)
CN101731180A (zh) * 2010-02-08 2010-06-16 江西三高绿健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CN103609524B (zh) * 2013-12-02 2016-07-06 黄山龙王潭生态园有限公司 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法
CN103782958B (zh) * 2014-02-21 2015-08-26 龙南源头活水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蛙仿生态一键式工厂化繁育驯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1043A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1043B (zh)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CN100409742C (zh) 无公害鳖生态养殖方法
CN103960187B (zh) 一种室内循环水立体培育大规格河蟹及软壳蟹的方法
CN107173136A (zh) 一种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06069953A (zh) 一种优质高产清水草鱼的养殖方法
CN102696536A (zh) 一种甲鱼健康生态养殖方法
CN102669046A (zh) 一种利用无公害池塘进行中华鳖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3918615B (zh) 一种室内循环水立体养殖红沙蚕的方法
CN100584201C (zh) 中纬度地区一种鳜鱼综合养殖方法
CN102440209B (zh) 一种泥鳅的孵化培育方法
CN105165666A (zh) 一种利用无公害池塘进行青鱼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4542407B (zh) 一种泥鳅苗种二级培育的方法
CN102669047A (zh) 一种中华鳖无公害生态养殖方法
CN107667975A (zh) 一种猪养殖方法
CN102669013A (zh) 中华乌鳖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2870722B (zh) 绿鳍马面鲀的大规模苗种培育方法
CN104381204A (zh) 一种南方黄喉拟水龟的人工室内饲养方法
CN105340833A (zh) 一种大鲵弱光养殖方法
CN104488812B (zh) 一种甲鱼野生化的养殖方法
CN107372301A (zh) 一种促进甲鱼生长的养殖方法
CN103503807B (zh) 银鲑鱼苗培育方法
CN104719220A (zh) 一种瓣结鱼和黄颡鱼混合养殖的方法
CN105230546A (zh) 河蟹的高产养殖方法
CN104719217A (zh) 一种瓣结鱼亲鱼网箱培育方法
CN105210936A (zh) 一种龙虾茭白混合养殖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