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7533B -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7533B
CN114747533B CN202110546842.7A CN202110546842A CN114747533B CN 114747533 B CN114747533 B CN 114747533B CN 202110546842 A CN202110546842 A CN 202110546842A CN 114747533 B CN114747533 B CN 1147475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reeding
hammer
bait
spinos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68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47533A (zh
Inventor
郑百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5468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475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47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7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47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7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棘胸蛙养殖装置设置在野外具有落差的溪流一侧,包括多个沿溪流的落差呈阶梯式布置的养殖池,养殖池的上游侧设有用于从溪流中汲水的汲水坑及储存溪水的蓄水池,所述的养殖池内设有棘胸蛙的水栖区、陆栖平台及喂食装置,所述的水栖区设有高于养殖池水面的跳台,养殖池的池壁上设有跳板,养殖池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养殖池内水位的排水口。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存在的棘胸蛙活力不足,体质差,影响商品棘胸蛙品质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棘胸蛙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提高棘胸蛙活动能力,强化棘胸蛙体质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棘胸蛙是一种大型的野生蛙类,常栖息于阴山清澈水坑旁或有石洞的瀑布附近,喜在潮湿安静、少光、近水源、阴凉的山岩石壁下穴居,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及越南等地,因其肉质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采用人工方法养殖的棘胸蛙越来越多。但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棘胸蛙对养殖水质的要求很高,很多养殖户取用地表水养殖难以满足棘胸蛙养殖的要求;二是人工养殖的棘胸蛙缺少运动,使得养殖的棘胸蛙活力不足,体质差,影响了商品棘胸蛙的品质;三是人工养殖的棘胸蛙由于养殖环境相对固定,活动范围较小且棘胸蛙密度较大,因此容易得病,从而影响了棘胸蛙的养殖效益。公开日为2019年8月16日,公开号为CN11012242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包括蓄水池、蛙卵孵化区、蝌蚪饲养区、棘胸蛙饲养区、饵料饲养区;蓄水池、蛙卵孵化区、蝌蚪饲养区、棘胸蛙饲养区、饵料饲养区分别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蓄水池的出水口分别连接蛙卵孵化区、蝌蚪饲养区、棘胸蛙饲养区的入水口;饵料饲养区的入水口分别连接蛙卵孵化区、蝌蚪饲养区、棘胸蛙饲养区的出水口;蓄水池的入水口及饵料饲养区的出水口设有过滤设施。该养殖系统直接引用山泉水或溪水作为水源,通过设置蓄水池方便对养殖水质进行控制,有利于改善棘胸蛙的养殖环境。但该养殖系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所存在的水质难以达到要求、棘胸蛙活力差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水质,强化棘胸蛙的活动能力,提高商品棘胸蛙的品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所存在的棘胸蛙容易得病,从而影响棘胸蛙养殖效益的问题,提供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棘胸蛙的发病率提高提高棘胸蛙的养殖效益。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设置在野外具有落差的溪流一侧,所述的棘胸蛙养殖装置包括多个养殖池,所述的养殖池沿溪流的落差呈阶梯式布置,养殖池的上游侧设有用于从溪流中汲水的汲水坑及储存溪水的蓄水池,所述的汲水坑设置在溪流的流道下方,汲水坑内设有多层用于过滤溪水的过滤层,汲水坑的底部与蓄水池相通,所述的蓄水池高于养殖池,蓄水池的出水口连接养殖池的进水口,所述的养殖池内设有棘胸蛙的水栖区、陆栖平台及喂食装置,所述的水栖区设有高于养殖池水面的跳台,养殖池的池壁上设有跳板,养殖池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养殖池内水位的排水口。本发明选用野外具有一定落差的溪流旁建设棘胸蛙的养殖池,以便充分利用相对洁净的溪流水源养殖棘胸蛙。本发明并非直接使用溪流中的流动水,而是在溪流流道的下方设置汲水坑,通过汲水坑内的多层过滤装置过滤后,再将水提供给棘胸蛙养殖用,这样可以确保水源的洁净,同时避免由于气候变化(例如旱季溪流的流动水可能不足,而通过溪流下方的汲水坑可以取到足够的水源;又如在雨天溪流内的流动水可能变得非常浑浊,无法直接为棘胸蛙养殖所用,而经过地下渗透过滤的水则仍可保持洁净)等对棘胸蛙水源造成的影响,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水源问题。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养殖池沿溪流的落差呈阶梯式布置,这样可以利用水源与养殖池的高低差,通过自然流动的方式进行供水或排水,无需额外动力。排水口可以根据相应养殖池内的棘胸蛙大小等调节养殖池的水位,以满足不同棘胸蛙的养殖要求。本发明在养殖池内的水栖区设置多个跳台,同时在池壁上设置跳板,可以方便棘胸蛙在水栖区的跳台、陆栖平台及池壁的跳板之间跳跃,满足棘胸蛙喜欢跳跃的天性,强化棘胸蛙的活动能力,提高棘胸蛙的品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存在的棘胸蛙活力不足,体质差,影响商品棘胸蛙的品质的问题。
作为优选,陆栖平台紧贴养殖池的池壁设置,陆栖平台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至少部分淹没于水中的水栖洞穴,所述的水栖洞穴相互连通且与设置在陆栖平台中的竖向水道连通,所述竖向水道的上端口位于进水口的下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的喂食装置设置在陆栖平台上。本发明的陆栖平台紧贴养殖池的池壁设置,这样便于养殖池的结构布置且便于安置喂食装置;在陆栖平台的底部设置水栖洞穴,可以满足棘胸蛙的穴居需求,同时这些水栖洞穴与进水口直接相通,可以在水栖洞穴内形成水流,时确保洞穴内的水质洁净并具有一定的新鲜空气流入(随进水水流带入),模拟棘胸蛙的自然生存环境。而竖向水道的上端口与进水口之间具有高度差,则可形成一段棘胸蛙喜欢的水流瀑布,通过水流冲击溅起形成一定的水雾,使养殖池的环境更接近自然状态。
作为优选,喂食装置包括饵料盘,所述饵料盘包括刚性结构的边框及呈绷紧状态的底布,饵料盘的下方的陆栖平台内部设有用于使底布上下弹动的弹击装置。棘胸蛙的主要饵料为黄粉虫等,但其活动能力通常较差,与野生环境的昆虫等实物有较大差别。本发明饵料盘的盘底采用绷紧状态的底布,并在饵料盘的下方设置弹击装置,当饵料盘内放置饵料时,通过弹击装置,饵料盘内的饵料就会出现跳动,尤其是对于为了增加棘胸蛙的营养而添加的某些非活体类的饵料,使其跳动可以刺激棘胸蛙跳跃抢食,不但有利于增加棘胸蛙的进食量,提高养殖效率,而且可以增强棘胸蛙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这里饵料盘的底布采用非金属材质的布类或丝网类制作,可以避免在受到弹击时发出很大声音,从而影响棘胸蛙的觅食。
作为优选,弹击装置包括靠近竖向水道设置且由进水水流驱动的转轮,所述转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拨爪转动,拨爪的下侧横向设有转动锤,所述转动锤的锤柄中部设置在第一转轴上,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与所述的拨爪相对应,转动锤的锤体下侧横向设有击打杆,击打杆的中部设置在第二转轴上,击打杆的一端与转动锤的锤体相对应,击打杆的另一端与竖直设置在底布下方的弹击棒下端相对应;弹击装置工作时,进水水流通过转轮带动拨爪转动,拨爪通过向下拨动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使转动锤的锤体升高,锤体落下时将击打杆的一端锤下,击打杆的另一端弹起通过弹击棒弹击饵料盘的底布,底布弹动使饵料盘内的饵料跳动。本发明利用进入养殖池的水流驱动弹击装置实现对饵料盘底布的弹击,使饵料盘内的饵料间隙性跳动,这样无需外来动力,节能环保。
作为优选,饵料盘的上方设有饵料箱,饵料箱的底部设有若干出料口及用于控制出料口开闭的开关板,所述的开关板与设置在饵料箱一侧的拨杆连接,所述拨杆的端部设有拨板及复位扭簧,拨板的下方竖直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上端与拨板相对应,连杆的下端与转动锤的锤体顶部相对应,转动锤的锤体升起时,推动连杆升高将拨板顶起通过拨杆转动开关板使出料口打开,转动锤的锤体落下时,开关板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出料口关闭。将用于控制饵料箱出料口开闭的开关板与弹击装置联动,在弹击开始前,弹击装置中的锤体推动连杆升高将拨板顶起,通过拨杆转动开关板使出料口打开,这样饵料就从出料口落下至饵料盘,锤体落下时出料口关闭,弹击装置通过弹击底布使饵料跳动,由于出料口的出料量可以事先设定,同时出料口打开的时间很短,因此可以控制只有少量的饵料落下,这样饵料盘内只有少量的饵料跳动,有利于棘胸蛙的跳跃抢食;同时由于两次饵料落下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落下的饵料容易被棘胸蛙捕食,也避免了饵料盘内的饵料过多而影响饵料的跳动。
作为优选,转轮上方的陆栖平台上设有用于控制转轮转动或停止的插板,插板上连接有用于提起插板的拉绳,拉绳的上端固定在养殖池的池壁上;竖向水道的上端口设有防护网及漏斗状的水流导向装置;所述饵料盘的边框通过弹簧固定在陆栖平台上,所述的弹击棒为两节结构,两节弹击棒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弹击棒的上下两端及击打杆的两端均设有橡胶块,所述的锤体为橡胶材质。在转轮上方的陆栖平台上设置插板,可以方便地控制转轮的转动或停止,从而控制弹击装置的工作,即在非喂食时段关闭弹击装置;防护网用于防止棘胸蛙从竖向水道的上端口进入竖向水道,而漏斗状的水流导向装置其下端可以转向,以便控制指向转轮水流量,从而实现调节转轮的转动速度。本发明的饵料盘边框通过弹簧固定在陆栖平台上,可以相对固定饵料盘,同时也可以使饵料盘整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受到弹击时起到缓冲作用;弹击棒中间设置弹簧的原理类似。弹击棒的上下两端、击打杆的两端及锤体等撞击部位采用橡胶材质,均是为了控制弹击时发出的声音大小,营造安静的养殖环境。
作为优选,陆栖平台靠近水栖区的一侧为两级的阶梯结构,阶梯结构的下层阶梯面高于水栖区的水平面,水栖洞穴位于阶梯结构的下层,上层的阶梯结构中设有若干个陆栖洞穴,上层阶梯面与下层阶梯面及下层阶梯面与蓄水池底面之间的连接面均为斜面。在陆栖平台上设置陆栖洞穴,满足棘胸蛙的穴居要求,陆栖平台靠近水栖区的一侧设置斜面便于棘胸蛙从水栖区攀爬上陆栖平台。
作为优选,蓄水池及养殖池紧靠溪流设置且与溪流之间设有隔墙,所述蓄水池与养殖池的上方设有遮盖物,养殖池上覆盖有网格板,养殖池内设有诱虫装置。隔墙将养殖装置与溪流隔离,避免溪流山洪爆发时对棘胸蛙养殖区产生影响,蓄水池与养殖池的上方设有遮盖物,避免养殖区受到强光照射;养殖池上覆盖网格板,可以避免棘胸蛙跑出养殖池同时可以避免鼠、鸟、蛇等敌害生物的危害,并在进、出水口加过滤设施,防止水生昆虫、蚂蟥等进入进入养殖池;使用类似黑光灯之类的诱虫装置可以引诱一些昆虫进入养殖池而成为棘胸蛙的捕食物对象,可以增加棘胸蛙的食物来源,同时增加棘胸蛙的活力。
作为优选,在蓄水池与养殖池之间设有中间池,中间池内设有用于浸泡中草药的浸泡笼,蓄水池的出水口通过中间池与养殖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中间池的数量与养殖池的数量一致。在蓄水池与养殖池之间设置中间池,中间池的容积较小,平时中间池可以作为水源的杂质沉淀池使用,使用过程中水里的泥沙等杂质会沉淀到浸泡笼的底部,每隔一定的时间将浸泡笼取出清洗即可;需要时可以在浸泡笼放入中草药,利用其浸出液对下游养殖池内的棘胸蛙进行药浴,以达到防病减灾的作用;本发明中间池的数量与养殖池的数量一致,即每个养殖池的上游均设置一个中间池,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养殖池内棘胸蛙的实际情况进行相适应的处理,同时每个养殖池直接与蓄水池连接,可以根据每个养殖池的不同情况独立控制水流大小,并确保养殖池之间的相互隔离,避免上游养殖池排出的污水污染下游的养殖池。
上述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的棘胸蛙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溪流内的水通过汲水坑过滤后从汲水坑底部进入蓄水池,蓄水池上层的水通过出水口并经过中间池分别流向下游养殖池的进水口;汲水坑底部与蓄水池之间通过管道连通,管道上设有阀门,当雨天溪水浑浊时,可以关闭汲水坑底部与蓄水池之间的管道,这样汲水坑内的水处于静止状态,表层浑浊的溪水不易渗入汲水坑,可以确保蓄水池内的纯水洁净。
b.养殖池进水口的水流通过陆栖平台中的竖向水道及设置在陆栖平台底部的水栖洞穴进入养殖池的水栖区并从排水口溢出,水栖区的水深控制在12厘米至18厘米;本发明养殖池的进水水流先经过水栖洞穴,这样可以使水栖洞穴内的水处于流动状态,避免由于封闭性的洞穴造成污水长时间滞留,影响棘胸蛙的穴居环境;同时相互连通的水栖洞穴具有分流作用,可以使进水水流均匀地扩散至水栖区,确保水栖区的水质均匀。
c.棘胸蛙喂食饵料时,将饵料放入饵料箱,提起用于控制转轮转动或停止的插板,转轮在进水水流的推动下转动并带动拨爪转动,拨爪通过向下拨动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使转动锤的锤体升高,锤体升高推动连杆升高将拨板顶起,通过拨杆转动开关板使饵料箱出料口打开,饵料从出料口掉落至饵料盘上;利用水流驱动,自动打开饵料箱的出料口。
d.锤体落下将击打杆的一端锤下,击打杆的另一端弹起通过弹击棒弹击饵料盘的底布,底布弹动使饵料盘内的饵料跳动;同时开关板复位,饵料箱的出料口关闭;转轮在进水水流的推动下继续转动并带动拨爪转动,重复上述饵料落下及饵料跳动过程,直至棘胸蛙饵料喂食时间结束,放下用于控制转轮转动或停止的插板,转轮停止转动;在喂食阶段利用水流驱动弹击饵料盘,使饵料盘内的饵料跳动,引诱棘胸蛙进食。
e.每隔10-15天将装有中草药飞扬草、千里光的浸泡笼放入中间池,蓄水池的水经过设有浸泡笼的中间池流入相应的养殖池,同时将中间池的出水流量控制在正常出水流量的50%-60%,将相应养殖池内水位提高至正常水位的140%至160%,对棘胸蛙进行中草药药浴,每次药浴的持续时间为1.5至2.5天,飞扬草与千里光的使用量按养殖池中的存水量计算,均为每立方米1.5-2.5公斤(干品)。在棘胸蛙的人工养殖中通常由于养殖环境相对固定,活动范围较小且棘胸蛙密度较大,因此容易得病,尤其是气温相对较高的时候;其中棘胸蛙的皮肤性疾病(比如烂皮病等)比较多见,从而影响了棘胸蛙的养殖效益。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添加到饲料中或直接对棘胸蛙进行药水浸泡,但这样药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商品棘胸蛙身上残留抗生素,影响了棘胸蛙的食用价值,长期使用还会导致致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飞扬草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飞扬草全草晒干入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生于向阳山坡、山谷、路旁或丛林下,多见于砂质土壤上。其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类:黄鼠李甙、槲皮甙,两种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酮及蒲公英醇,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抗菌、清热解毒的功能。千里光,其药用部位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晒干全草,多年生攀援状亚灌木,生于山坡、路旁、林边、山脚疏林下、沟边草丛中,在我国南方多有分布。主要含千里光宁碱、千里光菲林碱、羽扇烯酮、齐墩果烷、β-谷固醇、胡萝卜苷、生物碱、对羟基苯乙酸、金丝桃苷、蒙花苷、齐墩果醇、槲皮素、消旋丁香脂素、大黄素、绿原酸、咖啡酸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杀虫止痛的作用,属清热解毒药物。本发明在气温较高或环境状态相对较差(棘胸蛙相对容易得病)的时候,在中间池中浸泡中草药,利用其浸出液对棘胸蛙进行药浴,可以大幅降低发病率或减轻棘胸蛙的病害;而选用南方相对常见的飞扬草与千里光等天然植物草药,不但材料便宜易得,而且天然植物的少量浸出液也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在棘胸蛙体内造成有害残留,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所存在的棘胸蛙容易得病,从而影响棘胸蛙养殖效益的问题,也可以根据棘胸蛙或养殖地的具体情况增加或换用别的中草药;在进行药浴的过程中适当提高养殖池的水位并减缓水流的更替速率,有利提高药浴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连续、缓流方式养殖棘胸蛙,即采用相对较小的水流不断的进入棘胸蛙养殖池,同时养殖池内的水不断溢出,以模拟野外溪流的流水环境;养殖池水栖区的水深可以根据所养殖棘胸蛙的大小按常规确定;冬季可采用适当提高养殖池水位、养殖池覆盖保温材料或对养殖池进水采用加温的方式适当提高养殖池的温度,以确保棘胸蛙安全越冬。养殖池的大小及数量可以根据地形及养殖规模等实际情况按常规确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存在的以下问题:一是棘胸蛙对养殖水质的要求很高,取用地表水养殖难以满足棘胸蛙养殖要求的问题;二是人工养殖的棘胸蛙缺少运动,棘胸蛙活力不足,体质差,影响商品棘胸蛙品质的问题;三是人工养殖的棘胸蛙由于养殖环境相对固定,活动范围较小且棘胸蛙密度较大,容易得病,影响棘胸蛙的养殖效益的问题。本发明的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具有水质好、棘胸蛙活力强、品质好且病害少,养殖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汲水坑与蓄水池的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养殖池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喂食装置的一种结构剖视图。
图中:1. 养殖池,2.汲水坑,3.蓄水池,4.流道,5.过滤层,6.出水口,7.进水口,8.水栖区,9.陆栖平台,10.跳台,11.跳板,12.排水口,13.水栖洞穴,14.竖向水道,15.饵料盘,16.底布,17.转轮,18.拨爪,19.转动锤,20.第一转轴,21.锤体,22.击打杆,23.第二转轴,24.弹击棒,25.饵料箱,26.出料口,27.拨杆,28.拨板,29.连杆,30.插板,31.拉绳,32.弹簧,33.橡胶块,34.下层阶梯面,35.陆栖洞穴,36.连接面,37.隔墙,38.网格板,39.诱虫装置,40.中间池,41.浸泡笼,42. 水流导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设置在野外具有落差的溪流一侧,所述的棘胸蛙养殖装置包括三个养殖池1,所述的养殖池沿溪流的落差呈阶梯式布置,养殖池的上游侧设有用于从溪流中汲水的汲水坑2及储存溪水的蓄水池3,本实施例的蓄水池及养殖池紧靠溪流设置且与溪流之间设有隔墙37,蓄水池与养殖池的上方设有遮盖物(图中未画出)。本实施例的汲水坑设置在溪流的流道4下方且紧贴蓄水池,汲水坑内设有多层用于过滤溪水的过滤层5(见图2),过滤层采用砾石、粗砂、细沙等分层设置,上小层之间设置不锈钢网隔离,汲水坑的底部为砾石层并通过水管与蓄水池相通,水管上设有阀门(图中未画出)。所述的蓄水池高于养殖池,蓄水池的出水口6连接养殖池的进水口7(图中未画全),本发明的养殖池深度为0.8-1.2米,宽度为1.5-2米,长度为2.5-4米,蓄水池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蓄水池沉积物的放水口。养殖池内设有棘胸蛙的水栖区8、陆栖平台9及喂食装置(见图3),所述的水栖区设有高于养殖池水面的跳台10,本实施例设有多种不同高度的跳台,以适应不同的养殖水位;另外跳台上小下大,其侧面为斜面,以便于棘胸蛙从水中爬上跳台。养殖池的池壁上设有跳板11,养殖池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养殖池内水位的可调节排水口12。
本发明的陆栖平台紧贴养殖池的池壁设置,在正常养殖水位下,陆栖平台占养殖池面积的30%-35%,水栖区则占65%-70%,陆栖平台的底部设有6个部分淹没于水中的水栖洞穴13,所述的水栖洞穴相互连通且与设置在陆栖平台中的竖向水道14(见图4)连通,竖向水道14位于养殖池的角部的陆栖平台中,所述竖向水道的上端口位于进水口的下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差,竖向水道的上端口设有网板。喂食装置设置在陆栖平台上,陆栖平台靠近水栖区的一侧为两级的阶梯结构,阶梯结构的下层阶梯面34高于水栖区的水平面,水栖洞穴位于阶梯结构的下层,上层的阶梯结构中设有4个陆栖洞穴35,上层阶梯面与下层阶梯面及下层阶梯面与蓄水池底面之间的连接面36均为斜面。
喂食装置包括饵料盘15,所述饵料盘包括刚性结构的边框及呈绷紧状态的底布16,饵料盘的下方的陆栖平台内部设有用于使底布上下弹动的弹击装置,弹击装置设置在陆栖平台内部的空腔中。弹击装置包括靠近竖向水道设置且由进水水流驱动的转轮17,本实施例的轮转上设有六个半球面形的水瓢,通过水瓢内的积水重量带动转轮转动;转轮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拨爪18转动,传动机构包括一个直径较小的主动齿轮和一个直径较大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转轮同轴,拨爪设置在从动齿轮的轮轴上;拨爪的下侧横向设有转动锤19,所述转动锤的锤柄中部设置在第一转轴20上,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与所述的拨爪相对应,转动锤的锤体21下侧横向设有击打杆22,击打杆的中部设置在第二转轴23上,击打杆的一端与转动锤的锤体相对应,击打杆的另一端与竖直设置在底布下方的弹击棒24下端相对应。弹击装置工作时,进水水流通过转轮带动拨爪转动,拨爪通过向下拨动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使转动锤的锤体升高,锤体落下时将击打杆的一端锤下,击打杆的另一端弹起通过弹击棒弹击饵料盘的底布,底布弹动使饵料盘内的饵料跳动。
饵料盘的上方设有饵料箱25,饵料箱的底部设有若干出料口26及用于控制出料口开闭的开关板,所述的开关板与设置在饵料箱一侧的拨杆27连接,所述拨杆的端部设有拨板28及复位扭簧,拨板的下方竖直设置有连杆29,连杆的上端与拨板相对应,连杆的下端与转动锤的锤体顶部相对应,转动锤的锤体升起时,推动连杆升高将拨板顶起通过拨杆转动开关板使出料口打开;转动锤的锤体落下时,开关板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出料口关闭。
转轮上方的陆栖平台上设有用于控制转轮转动或停止的插板30,插板上连接有用于提起插板的拉绳31,拉绳的上端固定在养殖池的池壁上;竖向水道的上端口设有防护网及漏斗状的水流导向装置42;所述饵料盘的边框通过弹簧32固定在陆栖平台上,所述的弹击棒为两节结构,两节弹击棒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弹击棒的上下两端及击打杆的两端均设有橡胶块33,所述的锤体为橡胶材质。
本发明在蓄水池与养殖池之间还设有中间池40,中间池内设有用于浸泡中草药的浸泡笼41,蓄水池的出水口通过中间池与养殖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中间池的数量与养殖池的数量一致。养殖池上覆盖有网格板38,养殖池的池壁上内设有诱虫装置39,本发明的诱虫装置为黑光灯,陆栖平台靠近进水口的一侧还植有水草,以模拟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吸引昆虫等。
本发明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的棘胸蛙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溪流内的水通过汲水坑过滤后从汲水坑底部进入蓄水池,蓄水池上层的水通过出水口并经过中间池分别流向下游养殖池的进水口。
b.养殖池进水口的水流通过陆栖平台中的竖向水道及设置在陆栖平台底部的水栖洞穴进入养殖池的水栖区并从排水口溢出,水栖区的水深控制在10厘米至20厘米;水栖区的水深按不同规格的棘胸蛙设置。
c.棘胸蛙喂食饵料时,将饵料放入饵料箱,提起用于控制转轮转动或停止的插板,转轮在进水水流的推动下转动并带动拨爪转动,拨爪通过向下拨动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使转动锤的锤体升高,锤体升高推动连杆升高将拨板顶起,通过拨杆转动开关板使饵料箱出料口打开,饵料从出料口掉落至饵料盘上。
d.锤体落下将击打杆的一端锤下,击打杆的另一端弹起通过弹击棒弹击饵料盘的底布,底布弹动使饵料盘内的饵料跳动;同时开关板复位,饵料箱的出料口关闭;转轮在进水水流的推动下继续转动并带动拨爪转动,重复上述饵料落下及饵料跳动过程,直至棘胸蛙饵料喂食时间结束,放下用于控制转轮转动或停止的插板,转轮停止转动。
e.每隔10-15天将装有中草药飞扬草、千里光的浸泡笼放入中间池,蓄水池的水经过设有浸泡笼的中间池流入相应的养殖池,同时将中间池的出水流量控制在正常出水流量的50%-60%,将相应养殖池内水位提高至正常水位的140%至160%,对棘胸蛙进行中草药药浴,每次药浴的持续时间为1.5至2.5天,飞扬草与千里光的使用量按养殖池中的存水量计算,均为每立方米1.5-2.5公斤。
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或技术数据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方式,这些本发明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轻易实现的,因此这些未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也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设置在野外具有落差的溪流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胸蛙养殖装置包括多个养殖池(1),所述的养殖池沿溪流的落差呈阶梯式布置,养殖池的上游侧设有用于从溪流中汲水的汲水坑(2)及储存溪水的蓄水池(3),所述的汲水坑设置在溪流的流道(4)下方,汲水坑内设有多层用于过滤溪水的过滤层(5),汲水坑的底部与蓄水池相通,所述的蓄水池高于养殖池,蓄水池的出水口(6)连接养殖池的进水口(7),所述的养殖池内设有棘胸蛙的水栖区(8)、陆栖平台(9)及喂食装置,所述的水栖区设有高于养殖池水面的跳台(10),养殖池的池壁上设有跳板(11),养殖池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养殖池内水位的排水口(12);所述的陆栖平台紧贴养殖池的池壁设置,陆栖平台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至少部分淹没于水中的水栖洞穴(13),所述的水栖洞穴相互连通且与设置在陆栖平台中的竖向水道(14)连通,所述竖向水道的上端口位于进水口的下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的喂食装置设置在陆栖平台上;所述的喂食装置包括饵料盘(15),所述饵料盘包括刚性结构的边框及呈绷紧状态的底布(16),饵料盘的下方的陆栖平台内部设有用于使底布上下弹动的弹击装置;所述的弹击装置包括靠近竖向水道设置且由进水水流驱动的转轮(17),所述转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拨爪(18)转动,拨爪的下侧横向设有转动锤(19),所述转动锤的锤柄中部设置在第一转轴(20)上,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与所述的拨爪相对应,转动锤的锤体(21)下侧横向设有击打杆(22),击打杆的中部设置在第二转轴(23)上,击打杆的一端与转动锤的锤体相对应,击打杆的另一端与竖直设置在底布下方的弹击棒(24)下端相对应;弹击装置工作时,进水水流通过转轮带动拨爪转动,拨爪通过向下拨动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使转动锤的锤体升高,锤体落下时将击打杆的一端锤下,击打杆的另一端弹起通过弹击棒弹击饵料盘的底布,底布弹动使饵料盘内的饵料跳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盘的上方设有饵料箱(25),饵料箱的底部设有若干出料口(26)及用于控制出料口开闭的开关板,所述的开关板与设置在饵料箱一侧的拨杆(27)连接,所述拨杆的端部设有拨板(28)及复位扭簧,拨板的下方竖直设置有连杆(29),连杆的上端与拨板相对应,连杆的下端与转动锤的锤体顶部相对应,转动锤的锤体升起时,推动连杆升高将拨板顶起通过拨杆转动开关板使出料口打开;转动锤的锤体落下时,开关板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出料口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上方的陆栖平台上设有用于控制转轮转动或停止的插板(30),插板上连接有用于提起插板的拉绳(31),拉绳的上端固定在养殖池的池壁上;竖向水道的上端口设有防护网及漏斗状的水流导向装置(42);所述饵料盘的边框通过弹簧(32)固定在陆栖平台上,所述的弹击棒为两节结构,两节弹击棒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弹击棒的上下两端及击打杆的两端均设有橡胶块(33),所述的锤体为橡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陆栖平台靠近水栖区的一侧为两级的阶梯结构,阶梯结构的下层阶梯面(34)高于水栖区的水平面,水栖洞穴位于阶梯结构的下层,上层的阶梯结构中设有若干个陆栖洞穴(35),上层阶梯面与下层阶梯面及下层阶梯面与蓄水池底面之间的连接面(36)均为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池及养殖池紧靠溪流设置且与溪流之间设有隔墙(37),所述蓄水池与养殖池的上方设有遮盖物,养殖池上覆盖有网格板(38),养殖池内设有诱虫装置(39)。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蓄水池与养殖池之间设有中间池(40),中间池内设有用于浸泡中草药的浸泡笼(41),蓄水池的出水口通过中间池与养殖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中间池的数量与养殖池的数量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的棘胸蛙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溪流内的水通过汲水坑过滤后从汲水坑底部进入蓄水池,蓄水池上层的水通过出水口并经过中间池分别流向下游养殖池的进水口;
b.养殖池进水口的水流通过陆栖平台中的竖向水道及设置在陆栖平台底部的水栖洞穴进入养殖池的水栖区并从排水口溢出,水栖区的水深控制在10厘米至20厘米;
c.棘胸蛙喂食饵料时,将饵料放入饵料箱,提起用于控制转轮转动或停止的插板,转轮在进水水流的推动下转动并带动拨爪转动,拨爪通过向下拨动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使转动锤的锤体升高,锤体升高推动连杆升高将拨板顶起,通过拨杆转动开关板使饵料箱出料口打开,饵料从出料口掉落至饵料盘上;
d.锤体落下将击打杆的一端锤下,击打杆的另一端弹起通过弹击棒弹击饵料盘的底布,底布弹动使饵料盘内的饵料跳动;同时开关板复位,饵料箱的出料口关闭;转轮在进水水流的推动下继续转动并带动拨爪转动,重复上述饵料落下及饵料跳动过程,直至棘胸蛙饵料喂食时间结束,放下用于控制转轮转动或停止的插板,转轮停止转动;
e.每隔10-15天将装有中草药飞扬草、千里光的浸泡笼放入中间池,蓄水池的水经过设有浸泡笼的中间池流入相应的养殖池,同时将中间池的出水流量控制在正常出水流量的50%-60%,将相应养殖池内水位提高至正常水位的140%至160%,对棘胸蛙进行中草药药浴,每次药浴的持续时间为1.5至2.5天,飞扬草与千里光的使用量按养殖池中的存水量计算,均为每立方米1.5-2.5公斤。
CN202110546842.7A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47475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6842.7A CN114747533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6842.7A CN114747533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7533A CN114747533A (zh) 2022-07-15
CN114747533B true CN114747533B (zh) 2023-02-24

Family

ID=82324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6842.7A Active CN114747533B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4753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9459A (en) * 1974-06-10 1977-04-26 Neff Gregor N Amphibian culture by insect feeding
CN102948387A (zh) * 2012-10-11 2013-03-06 石台县中昱棘胸蛙特种养殖合作社 一种养殖石蛙的方法
CN202999086U (zh) * 2012-12-27 2013-06-19 福建省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态蛙类养殖池
CN103609524A (zh) * 2013-12-02 2014-03-05 黄山龙王潭生态园有限公司 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法
CN203646334U (zh) * 2013-11-18 2014-06-18 蔡君杨 一种商品蛙阶梯锥形生态套养养殖池
CN104621043A (zh) * 2015-02-03 2015-05-20 浙江九重天蛙业有限公司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CN105168310A (zh) * 2015-10-20 2015-12-23 长沙县明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用于鳖类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0122423A (zh) * 2019-06-28 2019-08-16 屏南佳源棘胸蛙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12544565A (zh) * 2020-12-07 2021-03-26 邵阳县中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青蛙养殖用喂料器及其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9459A (en) * 1974-06-10 1977-04-26 Neff Gregor N Amphibian culture by insect feeding
CN102948387A (zh) * 2012-10-11 2013-03-06 石台县中昱棘胸蛙特种养殖合作社 一种养殖石蛙的方法
CN202999086U (zh) * 2012-12-27 2013-06-19 福建省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仿生态蛙类养殖池
CN203646334U (zh) * 2013-11-18 2014-06-18 蔡君杨 一种商品蛙阶梯锥形生态套养养殖池
CN103609524A (zh) * 2013-12-02 2014-03-05 黄山龙王潭生态园有限公司 一种棘胸蛙的养殖方法
CN104621043A (zh) * 2015-02-03 2015-05-20 浙江九重天蛙业有限公司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CN105168310A (zh) * 2015-10-20 2015-12-23 长沙县明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用于鳖类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0122423A (zh) * 2019-06-28 2019-08-16 屏南佳源棘胸蛙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
CN112544565A (zh) * 2020-12-07 2021-03-26 邵阳县中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青蛙养殖用喂料器及其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7533A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4747B (zh) 一种朱红毛斑蛾的室内饲养方法
CN103749378A (zh) 一种鳖的人工养殖方法
CN106719242B (zh) 一种双室水产养殖鱼池
CN106577066B (zh) 梯田水蛭稻虾混合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09349232A (zh) 一种棘胸蛙组合式生态养殖系统
CN105145472A (zh) 成年灰鼠蛇的繁殖方法
CN206024919U (zh) 一种平胸龟的规模化仿生态繁殖驯养池
CN114747533B (zh)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CN106172184A (zh) 一种平胸龟的规模化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驯养方法
CN107494347B (zh) 一种草鱼的山泉流水生态养殖方法
CN215224099U (zh) 一种蚊幼虫阻害羽化装置
CN112616740B (zh)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多层栖息隐蔽装置
CN206744287U (zh) 螃蟹养殖装置
CN216164603U (zh) 一种用于红树林害虫诱捕的装置
CN216088323U (zh) 一种加州鲈鱼的温室养殖系统
CN108207826B (zh) 产卵福寿螺捕获装置及方法
CN210869394U (zh) 一种水蛭生态养殖系统
CN209105866U (zh) 一种水面种植用的植株种植结构
CN110637762A (zh) 一种水蛭生态养殖系统
CN110839592A (zh) 一种棘胸蛙蝌蚪孵化、变态及成蛙一体化养殖系统
CN114903007B (zh) 一种大湖水库网箱养殖棘胸蛙的多功能栖息装置
CN212087631U (zh) 一种荔枝螺幼虫的培育装置
CN112753503B (zh) 一种便于稻渔综合养殖施肥杀虫的装置及方法
CN217160908U (zh) 一种河道浅滩福寿螺防治装置
CN217850880U (zh) 一种小龙虾养殖稻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