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688A - 带进给器 - Google Patents

带进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0688A
CN104620688A CN201380046286.0A CN201380046286A CN104620688A CN 104620688 A CN104620688 A CN 104620688A CN 201380046286 A CN201380046286 A CN 201380046286A CN 104620688 A CN104620688 A CN 104620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carrier band
carrier
follow
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62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0688B (zh
Inventor
木谷实
松川茂
金井一宪
山村达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20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0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8Feeding articles stored in rolled or folded ban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5Interconnecting of containers, e.g. splicing of t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第二带进给机构20B包括链轮21B以及第一推进构件30,其中链轮21B被允许仅在对应于带进给方向的第一旋转方向中自由旋转,第一推进构件30推进载带14并使其啮合链轮21B;当前一带14(1)已经啮合链轮21B并插入了后续带14(2)时,第二带进给机构20B抵靠后续带14(2)的前端以禁止后续带14(2)进入;在前一带14(2)通过带止动器35a之后,第二带进给机构20B的位置从带进入禁止位置切换成带进入许可位置。

Description

带进给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进给器,其将由载带保持的电子部件供应到部件安装机构的部件吸收位置。
背景技术
已知带进给器为在部件安装设备中供应电子部件的设备。带进给器通过对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进行节距输送而向部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的部件吸收位置供应电子部件。作为在不停止安装操作的情况下连续地继续部件供应的方法,在带进给器中,传统上使用带接合法,其将新的后续载带(后续带)连接到已被附接的前一载带(前一带)的后端。在该带接合法中,必须使操作员每当要调换供应卷轴时指定复杂的操作,并且期望减少操作负荷。因此,作为新的带补充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使用带进给器,后续带在不执行带接合操作的情况下被以无接合方式固定到该带进给器。
在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相关技术中,在提供于带进给器的后端处的带插入部分处,设置了包括链轮的带输送机构,该链轮包括啮合载带的输送孔的输送销和包括第一推进机构和第二推进机构以将载带向链轮推进并通过链轮旋转来输送载带的推进机构。当要供应后续带时,后续带的前端被插入啮合链轮的前一带与第一推进机构之间,并且当后续带的前端抵靠第二推进机构时禁止后续带的进入。当前一带的后端通过第一推进机构时,后续带啮合链轮且可以被输送到下游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1-211169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后续带的厚度可由于载带厚度的变化而不同于前一带,即使载带保持相同的部件。因此,在以上相关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如果后续带的厚度厚于前一带的厚度,则当后续带啮合链轮且被带输送至下游侧时,后续带的前端可在第二推进机构处被捕获,并且在后续带的输送中发生故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进给器,使得用无接合方法,即使前一带的厚度不同于后续带,也可以将后续带稳定地进行带输送。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进给器,所述带进给器被附接到部件安装设备并且通过在带输送方向中对存储电子部件的载带进行节距输送而向安装头的部件吸收位置供应电子部件,所述带进给器包括:带路径,所述带路径从在载带输送方向中的上游端处开放的带引入端口通向部件吸收位置并且引导载带的带输送;第一带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带输送机构被提供在带路径的下游侧并且将载带节距输送至部件吸收位置;以及第二带输送机构,所述第二带输送机构被提供在带路径的上游侧并且将从带引入端口所引入的载带朝着下游侧输送,其中,所述第二带输送机构包括:链轮,所述链轮通过在其中链轮啮合载带、使在链轮的外周界处提供的多个输送销配合到载带的输送孔中的状态下旋转来输送载带;第一推进机构,所述第一推进机构允许推进构件的邻接表面接触载带并压紧载带以将载带从与部件存储表面相对的表面推进到链轮的外周界,由此,所述输送销啮合输送孔;以及载带止动器,当将在先承载且在随后输送的两个载带中的、将要在先承载的前一载带啮合链轮且随后要承载的后续载带插入在链轮与前一载带之间时,所述载带止动器抵靠后续载带的前端以禁止后续载带的进入,以及其中,在前一载带的后端通过载带止动器之后,所述载带止动器的位置从禁止后续带的进入的带进入禁止位置变成允许后续载带的进入的带进入许可位置。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二载带输送机构将从载带路径的载带引入端口引入的载带朝着下游侧输送。第二载带输送机构包括在啮合载带的同时旋转以输送载带的链轮、将载带向链轮的外周界推进以促使载带啮合链轮的第一推进机构以及当要在先承载且在随后输送的两个载带中的要在先输送的前一载带啮合链轮且在链轮与该前一载带之间插入后续载带时抵靠后续载带的前端以禁止后续载带的进入的载带止动器。在前一载带的后端通过载带止动器之后,载带止动器的位置从带进入禁止位置变成带进入许可位置。因此,用无接合方法,即使前一载带的厚度不同于后续载带的厚度,也可以稳定地固定后续载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顶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安装设备的部分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进给器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4的(a)、(b)和(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进给器中的第二带输送机构的构造和功能的说明图。
图5的(a)、(b)和(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设有带进给器的第二带输送机构的旋转驱动单元的功能的说明图。
图6的(a)、(b)和(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当执行带固定方法时带进给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的(a)、(b)和(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带进给器执行的带输送方法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8的(a)、(b)和(c)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由带进给器执行的带输送方法的步骤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参考图1和2来描述在板上安装电子部件的部件安装设备1的构造。部件安装设备1具有在板上安装诸如半导体芯片的电子部件的功能,并且图2部分地示出图1中的A-A截面。
在图1中,在X方向(板输送方向)上将板输送机构2设置在底座1a的中心处。板输送机构2输送从上游引入的板3,并将板3定位且保持到被固定以执行部件安装操作的安装台。在板输送机构2的两侧分别地布置部件供应单元4,并将多个带进给器5相互平行地附接到每个部件供应单元4。带进给器5通过在带输送方向、即从部件供应单元4的外面朝向板输送机构2的方向中对存储电子部件的载带进行节距输送而向下面将描述的部件安装机构的安装头的部件吸收位置供应电子部件。
设有线性驱动机构的Y轴活动工作台7被设置在底座1a的顶面上的X方向中的一端处,并且同样地设有线性驱动机构的两个X轴活动工作台8被耦合到在Y方向中可移动的Y轴活动工作台7。安装头9被分别地附接到在X方向中可移动的两个X轴活动工作台8。安装头9是多件连接类型的一个,其设有多个保持头,并且如图2中所示,吸嘴在每个保持头的下端上提供了吸嘴9a,其吸收并保持电子部件且可单独地上下移动。
通过驱动Y中活动工作台7和X轴活动工作台8,使安装头9在X方向和Y方向中移动。因此,两个安装头9用吸嘴9a从相应部件供应单元4的带进给器5的部件吸收位置取出电子部件,并将其传递至通过板输送机构2定位的板3的安装位置。Y轴活动工作台7、X轴活动工作台8以及安装头9组成部件安装机构10,其通过移动保持电子部件的安装头9而将电子部件传递至板3。
在部件供应单元4与板输送机构2之间设置部件识别照相机6。当从部件供应单元4取出电子部件的安装头9在部件识别照相机6之上移动时,部件识别照相机6对由安装头9保持的电子部件进行成像和识别。在安装头9中提供位于X轴活动工作台8下面且与相应安装头9整体地移动的板识别照相机11。当安装头9移动时,板识别照相机11在由板输送机构2定位的板3之上移动,并对板3进行成像和识别。当部件被安装头9安装到板3时,考虑来自部件识别照相机6的识别电子部件的结果和来自板识别照相机11的板识别结果以修正加载位置。
如图2中所示,在部件供应单元4中固定其中将多个带进给器5预先附接到进给器底座12a的托架12。当进给器底座12a被夹持机构12b夹持到固定底座1b时,部件供应单元4中的托架12的位置是固定的,底座1a设有所述固定底座1b。供应卷轴13被设置在托架12中,该供应卷轴13接收通过卷绕载带14来保持电子部件的载带14。从供应卷轴13s抽出的载带14被带进给器5节距输送至吸嘴9a的部件吸收位置。
接下来,参考图3来描述带进给器5的结构和功能。如图3中所示,带进给器5包括本体部分5a和从本体部分5a的底面向下突出的附接部分5b。在其中附接带进给器5使得本体部分5a的底面被沿着进给器底座12a放置的状态下,在附接部分5b中提供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与带底座12a配合。从而,在带进给器5被固定并附接到部件供应单元4的同时,以及为了控制带进给器5中的带输送而提供的嵌入式带输送控制单元26被电连接到部件安装设备1的控制单元27。
在本体部分5a内部提供带路径5c,其引导从供应卷轴3抽出并被带入本体部分5a中的载带14。提供带路径5c是为了输送带引入端口5d,其在通过使本体部分5a的下端延伸至上游侧而形成的延伸部分5e与具有其中电子部件被安装头9取出的部件吸收位置的本体部分5a的上游端之间打开。在连续地执行部件安装操作的过程中,从带引入端口5d连续地插入多个载带14(其被存储在作为单元批次采取的一个供应卷轴13中)并供应给带进给器5。
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部件安装设备中,使用无接合方法,其中,在不用结合带将已被附接到带进给器5的载带(在下文中称为“前一载带14(1)”)的后端与在部件耗尽时新附接的载带14(2)(在下文中称为“后续载带14(2)”)的前端带接的情况下,在前一载带14(1)与后续载带14(2)分离的同时,连续地向载带引入端口5d插入并供应前一载带14(1)和后续载带14(2)。
分别地在载带路径5c中的下游和上游侧设置第一载带输送机构20A和第二载带输送机构20B。第一载带输送机构20A和第二载带输送机构20B被构造成使得链轮21A和21B分别地通过电动机22A和22B旋转。通过在提供于链轮21A和21B的外周界上的多个输送销21a(参考图4的(a))配合到载带14的输送孔14a(参考图6的(a))中使得链轮21A和21B啮合载带14的同时使链轮21A和21B旋转来输送载带14。
在载带路径5c的下游侧处提供的第一载带输送机构20A将载带14节距输送至安装头9的部件吸收位置。载带压紧构件23被设置在第一载带输送机构20A之上,并且通过载带压紧构件23从上方压紧来引导由第一载带输送机构20A节距输送的载带14。由载带14保持的电子部件通过根据部件吸收位置在带压紧构件23中形成的开口部分23a被安装头9的吸嘴9a取出。
在带路径5c的上游侧处提供的第二带输送机构20B具有将从带引入端口5d引出的载带14输送到下游侧的功能。第二带输送机构20B设有推进机构25,其不仅具有促使载带14啮合链轮21B的推进功能,而且还具有在另外在延伸部分5e处的链轮21B下面提供载带14时在带输送禁止和许可状态之间切换的止动器功能。
其中检测到载带14的第一检测位置P1被设置为部件吸收部件附近的位置,其在带路径5c中的第一带输送机构20A的上游侧,并且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的下游侧处且在第一检测位置P1的上游侧处设置其中同样地检测到载带14的第二检测位置P2。分别地设置在第一检测位置P1和第二检测位置P2处的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在第一检测位置P1和第二检测位置P2处是否存在载带14。来自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的检测结果被发射到带输送控制单元26,并且带输送控制单元26基于那些检测结果控制电动机22A和22B的旋转并控制下面将描述的包括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中的抓取结构24。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地由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检测传感器S2检测在先输送的前一载带14(1)和在随后输送的后续载带14(2)的后端E和前端T,其为一前一后地输送的两个载带。带输送控制单元26用通过基于从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和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后端E和前端T的结果来控制第一带输送机构20A和第二带输送机构20B而预先设定的间隔控制模式来控制带路径5c中的后端E与前端T之间的间隔。
接下来,参考图4的(a)至(c)、图5的(a)至(c)和图6的(a)至(c),描述了第二带输送机构20B的构造和推进机构25的功能。如图4的(a)中所示,链轮21B通过抓取机构24而被耦合到连接齿轮29,并且当啮合连接齿轮29的伞形齿轮28通过电动机22B旋转时,链轮21B在带输送方向中旋转。在这里,描述了抓取机构24的功能。在抓取机构24中嵌入了仅在与从上游到下游的带输送方向相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中允许自由旋转且在相反方向中禁止自由旋转的单向抓取机构以及使链轮21B从连接齿轮29分离以停止驱动传输的分离结构。
也就是说,如图5的(a)中所示,允许在作为第一旋转方向的箭头e方向(逆时针方向)中的链轮21B的自由旋转,并且如图5的(b)中所示,禁止在箭头f方向(顺时针方向)中的链轮21B的自由旋转。如图5的(c)中所示,通过驱动电动机22B以使伞形齿轮28在箭头g方向中旋转,使链轮21B在对应于带输送方向的第一旋转方向(箭头h方向)中旋转。
也就是说,电动机22B、连接齿轮29和抓取机构24组成旋转驱动单元,其在包括允许第一旋转方向中的链轮21B的自由旋转的自由旋转模式和其中链轮21B在第一旋转方向中旋转的驱动模式的两个操作模式之间可切换地操作。当由带输送控制单元26来控制电动机22B和抓取机构24时,切换图5的(a)中所示的自由旋转模式和在图5的(c)中所示的驱动模式。
推进机构25被设置在链轮21B下面。推进机构25包括第一推进构件30和第二推进构件31,其在通过部分地切割延伸部分5e而形成的凹部5f中提供。第一推进构件30被压缩弹簧32向上推进,并且第二推进构件31是在第一推进构件30的附近和下游侧处提供且被压缩弹簧33向上推进。
第一推进构件30主要包括阻挡构件,其具有基本上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且其中顶面处的上游端和底面处的下游端被分别地锥形切割。当通过带引入端口5d在第一推进构件30与链轮21B之间插入载带14时,被压缩弹簧32向上推进(箭头a)的第一推进构件30的邻接表面30a抵靠载带14的底面(与部件存储表面相对的表面)以将载带14向上推进,使得载带14被压紧到链轮21B的外周界。
因此,输送销21a被配合在载带14的输送孔14a中,并且载带4啮合链轮21B。即,第一推进构件30和压缩弹簧32充当第一推进机构,其使得第一推进构件的邻接表面30a抵靠并压紧载带14的底面以将载带14从与部件存储表面相对的表面向链轮21B的外周界推进,以促使链轮21B啮合载带14。
第二推进构件31主要包括阻挡构件,其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且其中顶面处的上游端被锥形切割,并被压缩弹簧33向上推进(箭头b)。引导构件34被水平地放置在第二推进构件31之上,并且当载带14未被固定时,第二推进构件31的顶面抵靠引导构件34的底面34a。当被插入第一推进构件30与链轮21B之间的载带14被输送到第二推进构件31时,第二推进构件31被压缩弹簧33从下面推进,使得载带14被保持在第二推进构件31与引导构件34之间(参考图4的(c))。
具有在禁止和许可载带14的带输送之间切换的功能的止动器单元35被设置在引导构件34之上。止动器单元35在垂直于带输送方向的方向中被水平地放置的轴支撑部分35b枢轴地支撑,并且止动器单元35的上游端延伸到被固定在带止动位置处的第一推进构件30的下游端之上,以变成向下弯曲的带止动器35a。止动器单元35的下游端被压缩弹簧36向上推进(箭头c),并且带止动器35a始终被向下推进到第一推进构件30。
在第二推进构件31中植入了向上延伸的提升构件37,并且提升构件37在来自轴支撑部分35b上游的位置处抵靠止动器单元35的底面。当第二推进构件31被压缩弹簧33提升时,提升构件37随着要向上移动的第二推进构件31移动,并且抵靠止动器单元35的提升构件37的一部分被从下面提升。从而,带止动器35a在第一推进构件30的下游端处被从带止动位置向上提升。当第二推进构件31下降时,随着提升构件37随第二推进构件31移动,提升构件37下降,并且带止动器35a从而下降至第一推进构件30的带止动位置。也就是说,随着第二推进构件31的向上/向下移动,带止动器35a从带止动位置向上移动/向下(箭头d)移动到带止动位置。
如图4的(b)中所示,当第二推进构件31抵靠引导构件34的底面34a时,带止动器35a在高位置(带进入许可位置)处,其不阻止载带14通过的间隙C1与第一推进构件30的邻接表面30a分离,并且在此状态下,允许由链轮21B输送的载带14从第一推进构件30进入第二推进构件31。
如图4的(c)中所示,当前一载带14(1)被保持在第二推进构件31与引导构件34之间时,带止动器35a与图4的(b)中所示的状态相比下降了与前一带14(1)的厚度相对应的距离。因此,带止动器35a在高位置(禁止带进入的位置)处,其通过阻止载带14通过的间隙C2与前一带14(1)的顶面分离。在此状态下,由链轮21B输送的后续带14(2)的头端抵靠带止动器35a,并且禁止后续带14(2)从第一推进构件30到第二推进构件31的移动。
也就是说,在被一前一后地输送的两个载带14中在先输送的前一载带14(1)啮合链轮21B且在随后输送的后续带14(2)被插入链轮21B与前一带14(1)之间的同时,带止动器35a抵靠后续带14(2)的前端以禁止后续带14(2)的进入。
在以上构造中,在带止动器35a起在带输送方向中的下游提供第二推进构件31和压缩弹簧33,并且其充当从下面推进以保持前一带14(1)的第二推进机构。当带止动器35a在第二推进机构升起时被提升构件37提升时,带止动器35的位置从其中禁止后续带14(2)进入的带进入禁止位置变成其中允许后续带14(2)进入的带进入许可位置。
也就是说,在前一带14(1)的后端通过带止动器35a并通过第二推进构件31之后,带止动器35a的位置从其中如图4的(c)中所示禁止后续带14(2)的进入的带进入禁止位置变成其中如图4的(b)中所示允许后续带14(2)的进入的带进入许可位置。详细地,当第二推进构件31在前一带14(1)的后端通过第二推进构件31之后升起时,带止动器35a的位置从带进入禁止位置变成带进入许可位置,因为带止动器35随第二推进构件31一起移动。
这时,可以通过设定止动器单元35的尺寸和设置位置来将图4的(b)和(c)中所示的间隙C1和C2设定成期望尺寸。因此,即使当前一带14(1)的厚度由于带厚度的变化而与后续带14(2)的厚度略有不同时,也可能前一带14(1)在后续带14(2)被确定地停止的同时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带止动器35a和第二推进构件31。
参考图6的(a)至(c),接下来描述将载带14固定到带进给器5的带固定方法。在执行其中由带进给器5向部件安装机构10连续地供应电子部件的部件安装操作的过程中,在不将作为一前一后地输送的两个载带14的在先输送的前一带14(1)和在随后输送的后续带14(2)带接的情况下,在前一带14(1)啮合链轮21B的同时将后续带14(2)供应给带进给器5。
首先,图6的(a)显示在先输送的前一带14(1)在前一带14(1)啮合链轮21B的同时被带输送,并且由前一带14(1)连续地供应部件。同时,第一推进构件30将前一带14(1)从下面向上推向链轮21B,并且第二推进构件31处于使得前一带14(1)被夹在引导构件34与第二推进构件31之间的状态。这时,带止动器35a处于图4的(c)中所示的带进入许可位置,并且前一带14(1)被从第一推进构件30输送至第二推进构件31而未被带止动器35a阻止。在此状态下,通过切换抓取机构24来允许链轮21B的带输送方向中的自由旋转,并且前一带14(1)被第一带输送机构20A自由地输送,而不考虑第二带输送机构20B。
接下来,当前一带14(1)的后端在连续地供应部件的同时接近带引入端口5d时,添加并固定后续带14(2)。也就是说,如图6的(b)中所示,在链轮21B与前一带14(1)之间插入(箭头f)在随后输送的后续带14(2)的前端。这时,第一推进构件30被抵靠压缩弹簧32的推进力以向下推动(箭头g)后续带14(2)的厚度。这时,由于第二推进构件31的高度位置在图4的(c)中所示的带进入禁止位置处时,后续带14(2)的前端抵靠带止动器35a,并且禁止到下游侧的带输送。在此状态下,还同样地允许在链轮21B的带输送方向中的自由旋转,由第一带输送机构20A来自由地输送前一带14(1),并且后续带14(2)处于使得后续带(2)的前端抵靠带止动器35a的止动状态。
在此状态下,当前一带14(1)的带输送继续时,由包括压缩弹簧32和第一推进构件30的第一推进机构推进的前一带14(1)从被保持在链轮21B与被推向并啮合链轮21B的后续带14(2)之间的状态离开至下游侧,并且进一步从被保持在第二推进构件31与引导构件34之间的状态离开。
从而,如图6的(c)中所示,被压缩弹簧32向上推进的第一推进构件30和被压缩弹簧33向上推进的第二推进构件31被前一带14(1)的厚度向上提升,并且后续带完全啮合链轮21B。带止动器35a随着升起的第二推进构件31一起移动,并且如图4的(b)中所示地变成带进入许可位置。从而,变得可以将后续带14(2)向下游侧输送。这时,由于允许链轮21B仅在与带输送方向相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中空转并禁止在相反方向中旋转,所以阻止了后续带14(2)向上游侧下降。
然后,由第一带输送机构20A输送前一带14(1),并且当由设置在第二检测位置P2处的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参考图7的(c))检测到前一带14(1)的后端E时,由带输送控制单元26来切换抓取机构24。也就是说,将包括电动机22B、连接齿轮29和抓取机构2424的旋转驱动单元的操作模式从自由旋转模式切换至驱动模式。从而,驱动链轮21B通过电动机22B在与带输送方向相对应的第一旋转方向中旋转,并输送后续带14(2)。
然后,参考图7的(a)至(c)以及图8的(a)至(c),描述了在带进给器5中连续地输送多个载带14的方法。图7的(a)至(c)和图8的(a)至(c)示出沿着带路径5c连续地输送在先输送的前一带14(1)和在随后输送的后续带14(2)的程序,其为被一前一后地输送的两个载带14。
首先,图7的(a)示出了在沿着带路径5c对前一带14(1)进行带输送的同时执行部件安装操作。也就是说,通过带引入端口5d将前一带14(1)引入带进给器5,并由第一带输送机构20A进行带输送,使得电子部件在部件吸收位置处由安装头9从前一带14(1)取出。
然后,如图7的(b)中所示,在连续地执行部件安装操作的过程中,当从前一带14(1)的部件供应几乎结束时,添加并固定后续带14(2)以重新装满部件。也就是说,当前一带14(1)啮合第二带输送机构20B的链轮21B时,从带引入端口5d(箭头k)引入后续带14(2)的前端,并插入链轮21B与前一带14(1)之间,使得后续带14(2)啮合链轮21B(参考图6的(b))。在此状态下,由第一带输送机构20A连续地对前一带14(1)进行带输送,并且由安装头9连续地取出电子部件。
然后,在输送前一带14(1)的过程中,如图7的(c)中所示,由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到前一带14(1)的后端E,并将检测结果发射到带输送控制单元26(参考图3)。带输送控制单元26基于预先设定的间隔控制模式来控制第一带输送机构20A和第二带输送机构20B。
也就是说,如图8的(a)中所示,在由第二带检测传感器S2检测到前一带14(1)的后端E以便通过驱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而使后续带14(2)的前端T移动至第二检测位置P2之后,输送后续带14(2)(箭头n),并且然后在该位置处等待。在此状态下,由第一带输送机构20A连续地输送前一带14(1),并且由安装头9连续地取出电子部件。
此外,在由第一带输送机构20A来输送前一带14(1)的过程中,如图8的(b)中所示,如果由第一带检测传感器S1检测到前一带14(1)的后端E,则如图8(c)中所示,通过驱动第二带输送机构20B,输送后续带14(2)(箭头p)以便将后续带14(2)的前端T从第二检测位置P2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P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带进给器中,将从带引入端口5d引入的载带14输送到下游侧的第二带输送机构20B具有在啮合载带14的同时旋转以输送载带14并可仅在对应于带输送方向的第一旋转方向中空转的链轮21B、将载带14向链轮21B的外周界推进以促使链轮21B啮合载带14的第一推进机构以及载带止动器35a,其在被一前一后地输送的两个载带14中在带14(1)啮合链轮21B且在链轮21B与前一带14(1)之间插入后续带14(2)的同时抵靠后续带14(2)的前端以禁止后续带14(2)的进入,并且被构造成使得在前一带14(1)的后端通过带止动器35a之后,带止动器35a的位置从带进入禁止位置变成带进入许可位置。
从而,可能在前一带14(1)啮合链轮21B的同时,在链轮21B与前一带14(1)之间插入后续带14(2)的前端,并且前一带14(1)被第一推进机构推进以促使后续带14(2)啮合链路21B。此外,即使前一带14(1)的厚度由于带厚度的变化而与后续带14(2)的厚度略有不同,也可能在后续带14(2)被确定地停止的同时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带止动器35a和第二推进构件31。因此,用该无接合方法,即使前一带14(1)的厚度不同于后续带14(2)的厚度,也可以防止后续带14(2)向上游侧下降,并且可以被稳定地固定。
在以上实施例中,作为使后续带14(2)停止的止动机构,采用止动器单元35,其被构造成使得带止动器35a随着第二推进构件31的向上/向下移动而向上/向下移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构造。也就是说,只要存在抵靠后续带14(2)的前端以禁止后续带14(2)的进入的带止动器,并且带止动器的位置在前一带14(1)的后端通过带止动器之后从带进入禁止位置变成带进入许可位置,可能采用各种止动器机构。
例如,可以将带止动器设置成可以由在处于第一推进构件30的下游侧处的带止动位置处的止动器驱动机构使带止动器向上/向下移动,并且当由带检测传感器在预定位置(例如,第一检测位置P1)处检测到前一带14(1)的后端时,可以改变带止动器的位置。
本申请是基于2012年9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o.2012-199151),其全部内容被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带进给器和带固定方法具有这样的效果,即使前一带的厚度不同于后续带的厚度,也可以在无接合方法中将后续载带稳定地固定,并且在其中将电子部件取出并安装在板上的部件安装领域中有用。
附图标记描述
1:部件安装设备
3:板
4:部件供应单元
5:带进给器
5a:本体部分
5c:带路径
5d:带引入端口
9:安装头
10:部件安装机构
14:载带
14(1):前一带
14(2):后续带
20A:第一带输送机构
20B:第二带输送机构
21A、21B:链轮
21a:输送销
22A、22B:电动机
24:抓取机构
25:推进机构
26:带输送控制单元
29:连接齿轮
30:第一推进构件
31:第二推进构件
35:止动器单元
35a:带止动器
37:提升构件
S1:第一带检测传感器
S2:第二带检测传感器
P1:第一检测位置
P2:第二检测位置

Claims (3)

1.一种带进给器,所述带进给器被附接到部件安装设备并且通过在带输送方向中对存储电子部件的载带进行节距输送而向安装头的部件吸收位置供应所述电子部件,所述带进给器包括:
带路径,所述带路径从在所述载带输送方向中的上游端处开放的带引入端口通向所述部件吸收位置,并且所述带路径引导所述载带的带输送;
第一带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带输送机构被提供在所述带路径的下游侧,并且所述第一带输送机构将所述载带节距输送至所述部件吸收位置;以及
第二带输送机构,所述第二带输送机构被提供在所述带路径的上游侧,并且所述第二带输送机构将从所述带引入端口所引入的所述载带朝着所述下游侧输送,
其中,所述第二带输送机构包括:
链轮,所述链轮通过在其中所述链轮啮合所述载带、使在所述链轮的外周界处提供的多个输送销配合到所述载带的输送孔中的状态下旋转来输送所述载带;
第一推进机构,所述第一推进机构允许推进构件的邻接表面接触所述载带并且压紧所述载带以将所述载带从与部件存储表面相对的表面推进到所述链轮的外周界,由此所述输送销啮合所述输送孔;以及
载带止动器,当将在先承载且在随后输送的两个载带中的、将要在先承载的前一载带啮合所述链轮并且随后要承载的后续载带插入在所述链轮与所述前一载带之间时,所述载带止动器抵靠所述后续载带的前端以禁止所述后续载带的进入,以及
其中,在所述前一载带的后端通过所述载带止动器之后,所述载带止动器的位置从禁止所述后续带的进入的带进入禁止位置变成允许所述后续载带的进入的带进入许可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进给器,进一步包括:
第二推进机构,所述第二推进机构被提供在所述带输送方向中的所述前一带的下游侧,并且所述第二推进机构从下面推进所述前一带以保持所述前一带,
其中,当所述第二推进机构在所述前一带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二推进机构之后向上移动时,所述带止动器与所述第二推进机构的移动相关联地移动,使得所述带止动器的位置从所述带进入禁止位置变成所述带进入许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进给器,
其中,所述第二推进机构包括从下面提升所述带止动器的提升构件,以及
其中,当所述第二推进构件向上移动时,通过所述提升构件将所述带止动器的位置从所述带进入禁止位置变成所述带进入许可位置。
CN201380046286.0A 2012-09-11 2013-03-07 带进给器 Active CN104620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9151 2012-09-11
JP2012199151A JP5857191B2 (ja) 2012-09-11 2012-09-11 テープフィーダ
PCT/JP2013/001453 WO2014041712A1 (ja) 2012-09-11 2013-03-07 テープ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688A true CN104620688A (zh) 2015-05-13
CN104620688B CN104620688B (zh) 2017-03-08

Family

ID=50277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6286.0A Active CN104620688B (zh) 2012-09-11 2013-03-07 带进给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01319B2 (zh)
JP (1) JP5857191B2 (zh)
CN (1) CN104620688B (zh)
WO (1) WO201404171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9924A (zh) * 2016-12-12 2019-07-23 上野精机株式会社 编带装置
CN114291371A (zh) * 2020-10-07 2022-04-08 先进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对准机的胶带去除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7926B2 (ja) * 2012-04-18 2016-01-2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自動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CN104541595B (zh) * 2012-08-06 2018-02-13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载带送进装置、芯片安装系统以及芯片安装方法
JP6320002B2 (ja) * 2013-11-25 2018-05-09 ハンファテクウィン株式会社Hanwha Techwin Co.,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331122B2 (ja) * 2013-12-10 2018-05-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JP6431048B2 (ja) * 2014-04-14 2018-11-28 株式会社Fuji フィーダ
JP6434500B2 (ja) * 2014-04-24 2018-12-05 株式会社Fuji キャリアテープ検出装置および検知方法
US10059552B2 (en) * 2014-05-30 2018-08-28 Fuji Corporation Feeder
JP6467632B2 (ja) * 2015-04-27 2019-0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US10342168B2 (en) * 2015-06-18 2019-07-02 Fuji Corporation Feeder
JP6670993B2 (ja) * 2016-02-26 2020-03-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EP3484256B1 (en) * 2016-07-06 2020-11-25 Fuji Corporation Feeder
DE112017007809T5 (de) 2017-08-01 2020-05-1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Komponentenzufuhrvorrichtung und Komponentenmontagemaschine, für die diese verwendet wird
US20220256746A1 (en) * 2019-07-19 2022-08-11 Fuji Corporation Tape guide,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ing tape guide
JP7130013B2 (ja) * 2020-03-17 2022-09-02 株式会社Fuji フィーダ
JP2020202408A (ja) * 2020-09-24 2020-12-17 株式会社Fuji フィーダ
JP7523046B2 (ja) 2020-10-22 2024-07-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1815A (zh) * 2002-11-15 2005-1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零件供给带和电子零件供给带连接方法
JP2011077096A (ja) * 2009-09-29 2011-04-14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2011171664A (ja) * 2010-02-22 2011-09-01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フィーダ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US20110243695A1 (en) * 2010-03-30 2011-10-06 Smt Total Solution Carrier tape fee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0095B2 (en) * 2001-05-24 2007-05-22 Lyndaker David W Self-threading component tape feeder
US6817216B2 (en) * 2002-08-22 2004-11-16 Accu-Assembly Incorporated Electronic component placement
JP2005104557A (ja) * 2003-10-01 200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部品テープのつなぎ合わせ方法及び部品テープ
KR101563306B1 (ko) * 2009-01-19 2015-10-27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전자 부품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칩 마운터
US8269973B2 (en) * 2009-05-13 2012-09-18 Accu-Assembly Incorporated Detecting component carrier tape splic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1815A (zh) * 2002-11-15 2005-1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零件供给带和电子零件供给带连接方法
JP2011077096A (ja) * 2009-09-29 2011-04-14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2011171664A (ja) * 2010-02-22 2011-09-01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フィーダ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US20110243695A1 (en) * 2010-03-30 2011-10-06 Smt Total Solution Carrier tape feed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9924A (zh) * 2016-12-12 2019-07-23 上野精机株式会社 编带装置
CN110049924B (zh) * 2016-12-12 2021-05-04 上野精机株式会社 编带装置
CN114291371A (zh) * 2020-10-07 2022-04-08 先进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对准机的胶带去除设备
CN114291371B (zh) * 2020-10-07 2023-10-31 先进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对准机的胶带去除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01319B2 (en) 2017-10-24
WO2014041712A1 (ja) 2014-03-20
JP5857191B2 (ja) 2016-02-10
JP2014056852A (ja) 2014-03-27
CN104620688B (zh) 2017-03-08
US20150296669A1 (en)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0688A (zh) 带进给器
CN105797917B (zh) 点胶贴合机
CN204104292U (zh) 卷轴保持件及元件安装装置
US20150223372A1 (en) Tape feeder and tape feeding method
US9723770B2 (en) Tape feeder
US9821975B2 (en) Tape feeder and tape setting method
CN112109999B (zh) 一种图书姿态调整系统及方法
CN212705374U (zh) 医疗试剂盒组装机
CN107150906A (zh) 工件分离系统及工件分离方法
KR101504520B1 (ko) 라벨 머신
KR20120034279A (ko) 에지밴딩기의 에지밴드 이송장치
CN114871073A (zh) 引线框架点胶设备
CN115676344A (zh) 一种磁铁组装机
KR101823926B1 (ko) 캐리어 테이프의 자동 공급 장치
KR101501069B1 (ko) 배터리 셀 양면 자동 테이핑장치
KR101614317B1 (ko) 무인 운반차용 배터리 이송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무인 운반차의 배터리 자동 교환장치
JP2009044084A (ja) 表面実装装置
KR101663784B1 (ko) 슬라이드 라벨 피더
JP4070760B2 (ja) 段ボールシートの開函装置
KR101508928B1 (ko) 라벨 피더
CN216163148U (zh) 植板机
KR20170019856A (ko) 라벨 분리 기능이 향상된 라벨 피더
CN213443502U (zh) 一种图书姿态调整系统
CN115279524B (zh) 焊料供给单元、焊料片制造装置、安装装置及生产系统
CN112006382B (zh) 拉头组装装置的压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