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527B -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0527B
CN104620527B CN201380001990.4A CN201380001990A CN104620527B CN 104620527 B CN104620527 B CN 104620527B CN 201380001990 A CN201380001990 A CN 201380001990A CN 104620527 B CN104620527 B CN 104620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code book
coding matrix
vector
ve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19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0527A (zh
Inventor
刘建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659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94450B/zh
Priority to CN201810565946.0A priority patent/CN1088093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0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0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25Transmit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1Receiv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75Space-tim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ing
    • H04L1/0681Space-tim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ing adapting space time parameters, i.e. modifying the space time matrix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其中,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接收端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以使发送端根据所述PMI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W。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可以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过发射预编码技术和接收合并技术,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得到分集和阵列增益。利用预编码的系统可以表示为
其中,y是接收信号矢量,H是信道矩阵,是预编码矩阵,s是发射的符号矢量,N是测量噪声。
最优预编码通常需要发射机完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常用的方法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对瞬时CSI进行量化并报告给基站,通常,接收端(例如UE)可以基于发送端(例如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即接收信号矢量y,并根据已知的预定义的发射导频信号s的基础上,即发射的符号矢量s,以及测量噪声N,也称为高斯白噪声,根据公式:得到估计的信道矩阵H,再从码本中选择与所述信道矩阵H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使得数据实际传输时的信道传输质量和速率较高。
其中用户设备包括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中继(Relay)、移动电话(MobileTelephon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基站包括节点B(NodeB)基站(Base station,BS),接入点(Access Point),发射点(Transmission Point,TP),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或者中继(Relay)等。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报告的CSI信息包括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信息等,其中,RI和PMI分别指示使用的传输层数和预编码矩阵。其中,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预编码矩阵的对应关系详见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TS36.213中,每个复值组成元素的预编码矩阵与码本表格中的一个指示号(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相对应。通常称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集合为码本,其中的每个预编码矩阵为码本中的码字。
图1为一维线阵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线阵天线的分布只包括一个方向,该方向通常称为水平向。图2为二维面阵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二维面阵天线的分布包括水平向和垂直向两个方向。现有的码本设计通常是针对一维的线阵。而对于两行或两行以上的天线阵列,采用现有的针对一维线阵天线阵列结构的预编码矩阵会导致预编码精度降低,从而造成性能损失较大,降低系统的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预编码矩阵无法体现二维面阵天线的两个方向的不同特性,进而导致的预编码精度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接收端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以使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PMI得到预编码矩阵W。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根据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接收端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根据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非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根据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根据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根据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根据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
根据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根据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端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根据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根据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根据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端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根据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根据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根据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非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根据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根据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根据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根据第五方面、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
根据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根据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PMI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根据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根据第七方面、第七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根据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根据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根据第八方面、第八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根据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不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根据第八方面、第八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根据第八方面、第八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根据第八方面、第八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根据第八方面、第八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在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
根据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根据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器,用于接收接收设备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在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根据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根据第十方面、第十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根据第十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器,用于接收接收设备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在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根据第十一方面、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根据第十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不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根据第十一方面、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根据第十一方面、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根据第十一方面、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根据第十一方面、第十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器,用于接收接收设备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在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
根据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根据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将代表波束的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采用三维波束矢量的形式来定义,具体通过对应水平向相位的第一向量Aij与对应垂直向相位的第二向量Bij进行克罗内克尔积的方式获得分块矩阵的列,表示将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第一码本A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码本,第二码本B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码本。该第一码本Ai的选择和第二码本Bi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因此,预编码矩阵W能够反映出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与垂直向特性互相独立的特征,因此,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维线阵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二维面阵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接收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接收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接收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发送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发送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发送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一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二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三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发送设备实施例一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发送设备实施例二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发送设备实施例三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通信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简称:UMTS)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中继(Relay)、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等,本发明并不限定。
多天线系统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多根天线进行通信的系统。其中,当发送端为基站,则接收端为UE;反之,当发送端为UE,则接收端为基站。相对于单天线系统,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多个天线能够形成空间的分集增益或者复用增益,能够有效的提高传输可靠性以及系统容量。多天线系统中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一般可以通过发送端的预编码方法和接收端的接收合并算法获得。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天线系统可以应用在单点传输场景,即一个发送端与一个接收端的传输场景。也可以应用在多点联合传输的场景,多点联合传输是指多个发送端对于同一个接收端进行信号的联合传输,例如,发送端A具有2天线,发送端B也具有2天线,两个发送端同时对于接收端进行联合传输。那么该接收端接收的信号可以看成是一个4天线基站发送得到的信号。
图3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接收端,可以为基站或者UE。当执行主体接收端为基站时,相应地,发送端可以为UE,当执行主体接收端为UE时,相应地,发送端可以为基站。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接收端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进一步地,矩阵W1可以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矩阵W1可以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所述矩阵W2可以用于选择或者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本实施例,W1的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代表一个三维波束矢量,该xi,j对应三维空间的一个相位,该相位由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表示。第一向量Aij对应一个水平向相位,第二向量Bij对应一个垂直向相位,第一向量与第二向量的直积对应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得到的一个三维空间的相位。
具体地,在步骤301中,第一向量Aij可以为对应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第一码本Ai中的离散付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DFT)矢量,或者,称为DFT向量;第二向量Bij可以为对应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第二码本Bi中的DFT向量。而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可以从现有的码本中选取或者重新构造。例如,对于4×2的二维面阵天线,可以认为水平向的天线个数为4,垂直向的天线个数为2,因此,第一码本Ai可以从LTE的4天线码本中选取,第二码本Bi可以从LTE的2天线码本中选取。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分别定义该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形式。
步骤302、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相应地,所述发送端可以根据所述PMI,按照3GPP中规定的PMI与预编码矩阵的关系,得到接收端的天线阵列的预编码矩阵W。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301中的参考信号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 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DM RS)或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S,CRS),CSI还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Index,简称CQI)。还需要说明的是,UE可以通过接收基站通知(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者基于小区标识ID得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并在对应的资源或者子帧得到参考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在步骤301中,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将代表波束的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采用三维波束矢量的形式来定义,具体通过对应水平向相位的第一向量Aij与对应垂直向相位的第二向量Bij进行克罗内克尔积的方式获得分块矩阵的列,表示将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更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向量的个数N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向量的个数N2。这是由于,通常水平向的相位范围为[0,2π],垂直向的相位范围为[0,π],而且由于垂直向信道的变化慢于水平向信道的变化,因此,可以使代表垂直向的第二码本的相位划分粒度大于代表水平向的第一码本的相位划分粒度,即在第二码本中第二向量的个数N2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码本中第一向量的个数N1。
进一步地,三维波束矢量矩阵中的各个波束矢量又可以进一步分成相邻波束组相互交叠或不交叠的多个波束组。即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分块矩阵Xi对应一个波束组,而波束组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式。
具体地,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其中,s1代表波束组在水平向的交叠个数,当s1等于零时,波束组在水平向不存在交叠;s2代表波束组在垂直向的交叠个数,当s2等于零时,波束组在垂直向不存在交叠;s1和s2可以同时为零,对应于波束组完全无交叠的情况;s1和s2也可以同时不为零,对应于波束组在水平向和垂直向都存在交叠的情况。
优选地,为了保证每个波束矢量组内边缘波束的选择精确性,相邻波束矢量组之间通常有一定的交叠,即s1和s2不同时为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这样,垂直向可以用更少的波束组,从而减少垂直向和整个三维空间的反馈开销。
图4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接收端,可以为基站或者UE。当执行主体接收端为基站时,相应地,发送端可以为UE,当执行主体接收端为UE时,相应地,发送端可以为基站。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接收端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进一步地,矩阵W1可以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矩阵W1可以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所述矩阵W2可以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其中,NB可以是极化方向的个数,也可以是任意其他天线分组的组数。
在本实施例中,W1的生成码本Xi中的所述第一码本Ai可以为水平向DFT向量或矩阵,而所述的第二码本Bi为垂直向DFT向量或矩阵,矩阵W1的生成码本Xi为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直积。或者,W1的生成码本为3维空间的DFT矢量(3D DFT矢量)或矩阵的形式。由于每个水平向DFT矢量或矩阵、垂直向DFT矢量或矩阵、3D DFT矢量或矩阵分别对应了水平向、垂直向、3D方向上的一个相位。例如,3GPP的发行号10(Rel-10)的8天线双码本中,水平向32个4天线DFT矢量对应了[0,2π]区间内均匀分成的32个相位。
具体地,在步骤401中,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第一码本A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码本,第二码本B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码本。例如,对于4×2的二维面阵天线,可以认为水平向的天线个数为4,垂直向的天线个数为2,因此,第一码本Ai可以从LTE的4天线码本中选取,第二码本Bi可以从LTE的2天线码本中选取。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分别定义该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形式。
步骤402、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以使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PMI得到接收端的天线阵列的预编码矩阵W。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步骤401中的参考信号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 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DM RS)或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S,CRS),CSI还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Index,简称CQI)。还需要说明的是,UE可以通过接收基站通知(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者基于小区标识ID得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并在对应的资源或者子帧得到参考信号。
本实施例,由于在步骤401中,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第一码本A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码本,第二码本B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码本。该第一码本Ai的选择和第二码本Bi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本实施例的预编码矩阵W能够反映出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与垂直向特性互相独立的特征,因此,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考虑到垂直向信道的变化慢于水平向信道的变化,此处信道的变化指信道响应在时域、频域或空域的变化,因此可以对水平向和垂直向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法,包括量化的粒度或量化的范围不相同,即对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法,具体包括:第一种方式,第一码本Ai的量化粒度小于第二码本Bi的量化粒度;如,第一码本量化颗粒度为π/32,即第一码本的构成向量空间中的每个向量对应的相位为π/32的某个整数倍。而第二码本量化颗粒度为π/16,即第二码本的构成向量空间中的每个向量对应的相位为π/16的某个整数倍;第二种方式,第一码本Ai的构成向量空间中任意两个相邻向量的相位差都相等,即第一码本Ai为均匀量化的码本,而第二码本Bi的构成向量空间中至少存在两个相位差不相等,所述每个相位差是构成向量空间中两个相邻向量的相位差,即第二码本Bi为非均匀量化的码本。例如,第一码本Ai的构成向量空间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向量的相位差为π/32,而第二码本Bi的构成向量空间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相邻向量的相位差为π/24,而第22个和第23个相邻向量的相位差为π/28;第三种方式,第一码本例如,Ai采用均匀量化的码本,即码本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码字的相位差均相等,第二码本Bi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码本,即码本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码字的相位差不全相等;或者,也可以采用任意相邻的两个码字的相位差较小的码本作为第一码本Ai,采用任意相邻的两个码字的相位差较大的码本作为第二码本Bi,即,使得第一码本Ai的量化粒度小于第二码本Bi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可以对应水平向的发射天线数,M>1,且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可以对应垂直向的发射天线数,N>1,且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可以从Na个[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可以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非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换言之,水平向DFT矢量的个数为Na,垂直向DFT矢量的个数为Ne,则,每个水平向DFT矢量对应的相位为[0,2π]区间内分成的Na个相位中的一个,而每个垂直向DFT矢量对应的相位为[0,π]区间内分成的Ne个相位中的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水平向的相位区间[0,2π]和垂直向的相位区间[0,π]仅为举例,在下面的描述中也沿用此例的区间范围,但是在具体实现时,也可能采用其他的相位区间。
根据水平向信道和垂直向信道的特点,可以限定水平向的相位[0,2π]区间均匀划分,垂直向的相位[0,π]区间非均匀划分,也就是说,可以限定Na个相位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相位的差完全相同,而Ne个相位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相位的差不完全相同。例如,某些垂直向DFT矢量对应[0,π/2]区间内均匀分成的(2Ne/3)个相位,而另一些DFT矢量对应[π/2,π]区间内均匀分成的(Ne/3)个相位。即垂直向DFT矢量对应的相位以π/2为中心,分别向上或向下以粒度k和粒度d进行选取。这里向上选取的粒度k大于等于向下选取的粒度d。
在这种方式下,第二码本Bi的个数较少,因此可以节省网络的反馈开销。
更进一步地,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即第二码本Bi中的DFT向量的相位间隔大于第一码本Ai中DFT向量的相位间隔,也就是说第二码本Bi中的DFT向量较为稀疏。这样,也能够体现垂直向信道的变化慢于垂直向信道的变化这一特征。
图5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接收端,可以为基站或者UE。当执行主体接收端为基站时,相应地,发送端可以为UE,当执行主体接收端为UE时,相应地,发送端可以为基站。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具体地,对于双极化天线的二维面阵(即,二维天线面阵中至少包括两个极化方向,如两个极化方向可以为正、负45度,或0度,90度等),第二预编码矩阵Wa可以代表第一极化方向的预编码矩阵,其中n可以为垂直向天线端口的个数,即二维面阵天线的行数,第三预编码矩阵Wb可以代表第二极化方向的预编码矩阵。
由于第二极化方向的预编码矩阵可以认为是由第一极化方向的预编码矩阵旋转一定的相位得到的,而垂直向每一行天线对应的极化相位旋转特性相互独立,因此,该第三预编码矩阵Wb可以由第二预编码矩阵Wa乘以相位旋转矩阵Φ得到,具体地,第三预编码矩阵Wb可以表示为:
步骤502、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相应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PMI之后,可以根据所述PMI,按照3GPPTS36.213中PMI与预编码矩阵W之间的对应方法,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W。
为了描述方便,下述实施例发送端将以基站为例进行说明,接收端将以UE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接收端可以是基站,发送端可以是UE。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501中的参考信号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 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DM RS)或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S,CRS),CSI还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Index,简称CQI)。还需要说明的是,UE可以通过接收基站通知(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者基于小区标识ID得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并在对应的资源或者子帧得到参考信号。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的步骤101中,所述相位旋转矩阵Φ可以为对角矩阵n>1,其中其中θi的具体取值可以预先设置,例如,所述θi的取值可从LTE长期演进系统的现有调制方式,如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简称:QPSK),8个相位的相移键控(8Phase Shift Keying,简称:8PSK),16个相位的正交振幅调制(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简称:16QAM)等调制方式中的任意一个的星座点对应的相位中选取。如对于QPSK来说4个星座点对应的相位分别为{0,π/2,π,3π/2}。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i的各列可以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简称:DFT)矢量,或者,可以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i可以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4天线或者8天线的码本中选取。
图6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送端,可以为基站或者UE。当执行主体发送端为基站时,相应地,接收端可以为UE,当执行主体发送端为UE时,相应地,接收端可以为基站。本实施例的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与图3所示的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一相对应。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步骤601中的参考信号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 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DM RS)或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S,CRS),CSI还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Index,简称CQI)。还需要说明的是,UE可以通过接收基站通知(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者基于小区标识ID得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并在对应的资源或者子帧得到参考信号。
步骤602、所述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步骤603、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端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具体地,所述发送端可以根据所述PMI,按照3GPP中规定的PMI与预编码矩阵的关系,得到接收端的天线阵列的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矩阵W1可以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矩阵W1可以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所述矩阵W2可以用于选择或者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本实施例,W1的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代表一个三维波束矢量,该xi,j对应三维空间的一个相位,该相位由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表示。第一向量Aij对应一个水平向相位,第二向量Bij对应一个垂直向相位,第一向量与第二向量的直积对应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得到的一个三维空间的相位。
具体地,在步骤603中,第一向量Aij可以为对应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第一码本Ai中的DFT向量,第二向量Bij可以为对应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第二码本Bi中的DFT向量。而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可以从现有的码本中选取或者重新构造。例如,对于4×2的二维面阵天线,可以认为水平向的天线个数为4,垂直向的天线个数为2,因此,第一码本Ai可以从LTE的4天线码本中选取,第二码本Bi可以从LTE的2天线码本中选取。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分别定义该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形式。
本实施例,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将代表波束的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采用三维波束矢量的形式来定义,具体通过对应水平向相位的第一向量Aij与对应垂直向相位的第二向量Bij进行克罗内克尔积的方式获得分块矩阵的列,表示将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更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向量的个数N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向量的个数N2。这是由于,通常水平向的相位范围为[0,2π],垂直向的相位范围为[0,π],而且由于垂直向信道的变化慢于水平向信道的变化,因此,可以使代表垂直向的第二码本的相位划分粒度大于代表水平向的第一码本的相位划分粒度,即在第二码本中第二向量的个数N2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码本中第一向量的个数N1。
进一步地,三维波束矢量矩阵中的各个波束矢量又可以进一步分成相邻波束组相互交叠或不交叠的多个波束组。即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分块矩阵Xi对应一个波束组,而波束组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式。
具体地,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其中,s1代表波束组在水平向的交叠个数,当s1等于零时,波束组在水平向不存在交叠;s2代表波束组在垂直向的交叠个数,当s2等于零时,波束组在垂直向不存在交叠;s1和s2可以同时为零,对应于波束组完全无交叠的情况;s1和s2也可以同时不为零,对应于波束组在水平向和垂直向都存在交叠的情况。
优选地,为了保证每个波束矢量组内边缘波束的选择精确性,相邻波束矢量组之间通常有一定的交叠,即s1和s2不同时为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这样,垂直向可以用更少的波束组,从而减少垂直向和整个三维空间的反馈开销。
图7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送端,可以为基站或者UE。当执行主体发送端为基站时,相应地,接收端可以为UE,当执行主体发送端为UE时,相应地,接收端可以为基站。本实施例的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与图4所示的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二相对应。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01、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步骤701中的参考信号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 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DM RS)或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S,CRS),CSI还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Index,简称CQI)。还需要说明的是,UE可以通过接收基站通知(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者基于小区标识ID得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并在对应的资源或者子帧得到参考信号。
步骤702、所述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步骤703、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端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进一步地,矩阵W1可以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矩阵W1可以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所述矩阵W2可以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在本实施例中,W1的生成码本Xi中的所述的第一码本Ai可以为水平向DFT向量或矩阵,而所述的第二码本Bi为垂直向DFT向量或矩阵,矩阵W1的生成码本Xi为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直积。或者,W1的生成码本为3维空间的DFT矢量(3D DFT矢量)或矩阵的形式。由于每个水平向DFT矢量或矩阵、垂直向DFT矢量或矩阵、3D DFT矢量或矩阵分别对应了水平向、垂直向、3D方向上的一个相位。例如,3GPP的发行号10(Rel-10)的8天线双码本中,水平向32个4天线DFT矢量对应了[0,2π]区间内均匀分成的32个相位。
具体地,在步骤703中,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第一码本A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码本,第二码本B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码本。例如,对于4×2的二维面阵天线,可以认为水平向的天线个数为4,垂直向的天线个数为2,因此,第一码本Ai可以从LTE的4天线码本中选取,第二码本Bi可以从LTE的2天线码本中选取。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分别定义该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形式。
本实施例,由于在步骤703中,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第一码本A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码本,第二码本B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码本。该第一码本Ai的选择和第二码本Bi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本实施例的预编码矩阵W能够反映出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与垂直向特性互相独立的特征,因此,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考虑到垂直向信道的变化慢于水平向信道的变化,此处信道的变化指信道响应在时域、频域或空域的变化,因此可以对水平向和垂直向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法,包括量化的粒度或量化的范围不相同,即对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法,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种方式,第一码本Ai的量化粒度小于第二码本Bi的量化粒度;如,第一码本量化颗粒度为π/32,即第一码本的构成向量空间中的每个向量对应的相位为π/32的某个整数倍。而第二码本量化颗粒度为π/16,即第二码本的构成向量空间中的每个向量对应的相位为π/16的某个整数倍;第二种方式,第一码本Ai的构成向量空间中任意两个相邻向量的相位差都相等,即第一码本Ai为均匀量化的码本,而第二码本Bi的构成向量空间中至少存在两个相位差不相等,所述每个相位差是构成向量空间中两个相邻向量的相位差,即第二码本Bi为非均匀量化的码本。例如,第一码本Ai的构成向量空间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向量的相位差为π/32,而第二码本Bi的构成向量空间中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相邻向量的相位差为π/24,而第22个和第23个相邻向量的相位差为π/28;第三种方式,第一码本Ai采用均匀量化的码本,即码本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码字的相位差均相等,第二码本Bi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码本,即码本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码字的相位差不全相等;或者,也可以采用任意相邻的两个码字的相位差较小的码本作为第一码本Ai,采用任意相邻的两个码字的相位差较大的码本作为第二码本Bi,即,使得第一码本Ai的量化粒度小于第二码本Bi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可以对应水平向的发射天线数,M>1,且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可以对应垂直向的发射天线数,N>1,且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可以从Na个[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可以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非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换言之,水平向DFT矢量的个数为Na,垂直向DFT矢量的个数为Ne,则,每个水平向DFT矢量对应的相位为[0,2π]区间内分成的Na个相位中的一个,而每个垂直向DFT矢量对应的相位为[0,π]区间内分成的Ne个相位中的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水平向的相位区间[0,2π]和垂直向的相位区间[0,π]仅为举例,在下面的描述中也沿用此例的区间范围,但是在具体实现时,也可能采用其他的区间。
根据水平向信道和垂直向信道的特点,可以限定水平向的相位[0,2π]区间均匀划分,垂直向的相位[0,π]区间非均匀划分,也就是说,可以限定Na个相位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相位的差完全相同,而Ne个相位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相位的差不完全相同。例如,某些垂直向DFT矢量对应[0,π/2]区间内均匀分成的(2Ne/3)个相位,而另一些DFT矢量对应[π/2,π]区间内均匀分成的(Ne/3)个相位。即垂直向DFT矢量对应的相位以π/2为中心,分别向上或向下以粒度k和粒度d进行选取。这里向上选取的粒度k大于等于向下选取的粒度d。
在这种方式下,第二码本Bi的个数较少,因此可以节省网络的反馈开销。
更进一步地,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即第二码本Bi中的DFT向量的相位间隔大于第一码本Ai中DFT向量的相位间隔,也就是说第二码本Bi中的DFT向量较为稀疏。这样,也能够体现垂直向信道的变化慢于垂直向信道的变化这一特征。
图8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送端,可以为基站或者UE。当执行主体发送端为基站时,相应地,接收端可以为UE,当执行主体发送端为UE时,相应地,接收端可以为基站。本实施例的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与图5所示的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三相对应。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步骤701中的参考信号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 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DM RS)或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S,CRS),CSI还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Index,简称CQI)。还需要说明的是,UE可以通过接收基站通知(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者基于小区标识ID得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并在对应的资源或者子帧得到参考信号。
步骤802、所述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具体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PMI之后,可以根据所述PMI,按照3GPP TS36.213中PMI与预编码矩阵W之间的对应方法,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W。
对于双极化天线的二维面阵(即,二维天线面阵中至少包括两个极化方向,如两个极化方向可以为正、负45度,或0度,90度等),第二预编码矩阵Wa可以代表第一极化方向的预编码矩阵,其中n可以为垂直向天线端口的个数,即二维面阵天线的行数,第三预编码矩阵Wb可以代表第二极化方向的预编码矩阵。
由于第二极化方向的预编码矩阵可以认为是由第一极化方向的预编码矩阵旋转一定的相位得到的,而垂直向每一行天线对应的极化相位旋转特性相互独立,因此,该第三预编码矩阵Wb可以由第二预编码矩阵Wa乘以相位旋转矩阵Φ得到,具体地,第三预编码矩阵Wb可以表示为: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的步骤803中,所述相位旋转矩阵Φ可以为对角矩阵n>1,其中其中θi的具体取值可以预先设置,例如,所述θi的取值可从LTE长期演进系统的现有调制方式,如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简称:QPSK),8个相位的相移键控(8Phase Shift Keying,简称:8PSK),16个相位的正交振幅调制(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简称:16QAM)等调制方式中的任意一个的星座点对应的相位中选取。如对于QPSK来说4个星座点对应的相位分别为{0,π/2,π,3π/2}。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i的各列可以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简称:DFT)矢量,或者,可以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具体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Wi可以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4天线或者8天线的码本中选取。
图9为本发明接收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端900可以包括:选择模块901和发送模块902,其中,选择模块901可以用于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码本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发送模块902可以用于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以使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PMI得到接收端的天线阵列的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进一步地,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进一步地,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本实施例的接收端,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接收端,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将代表波束的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采用三维波束矢量的形式来定义,具体通过对应水平向相位的第一向量Aij与对应垂直向相位的第二向量Bij进行克罗内克尔积的方式获得分块矩阵的列,表示将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图10为本发明接收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端1000可以包括:选择模块1001和发送模块1002,其中,选择模块1001可以用于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发送模块1002可以用于向所述发送端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非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进一步地,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本实施例的接收端,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接收端,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第一码本A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码本,第二码本B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码本。该第一码本Ai的选择和第二码本Bi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本实施例的预编码矩阵W能够反映出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与垂直向特性互相独立的特征,因此,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图11为本发明接收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端1100可以包括:选择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2,其中,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发送模块1102可以用于向所述发送端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进一步地,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本实施例的接收端,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发明发送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发送端可以为基站或终端。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发送端12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201、接收模块1202和确定模块1203,其中,
发送模块1201,可以用于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模块1202,可以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确定模块120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端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进一步地,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进一步地,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进一步地,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本实施例的发送端,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发送端,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将代表波束的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采用三维波束矢量的形式来定义,具体通过对应水平向相位的第一向量Aij与对应垂直向相位的第二向量Bij进行克罗内克尔积的方式获得分块矩阵的列,表示将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图13为本发明发送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发送端13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301、接收模块1302和确定模块1302,其中,发送模块1301,可以用于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模块1302,可以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确定模块130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端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不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进一步地,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本实施例的发送端,可以用于执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发送端,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第一码本A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码本,第二码本B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码本。该第一码本Ai的选择和第二码本Bi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本实施例的预编码矩阵W能够反映出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与垂直向特性互相独立的特征,因此,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图14为本发明发送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发送端1400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1401,可以用于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模块1402,可以用于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进一步地,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本实施例的发送端,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5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一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接收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500可以包括:处理器1501和发送器1502,可选地,该接收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503。其中,处理器1501、发送器1502和存储器1503可以通过系统总线或其他方式相连,图15中以系统总线相连为例;系统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5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选择模块1501可以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码本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发送器1502可以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PMI得到接收设备的天线阵列的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进一步地,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进一步地,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将代表波束的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采用三维波束矢量的形式来定义,具体通过对应水平向相位的第一向量Aij与对应垂直向相位的第二向量Bij进行克罗内克尔积的方式获得分块矩阵的列,表示将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图16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二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接收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600可以包括:处理器1601和发送器1602,可选地,该接收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603。其中,处理器1601、发送器1602和存储器1603可以通过系统总线或其他方式相连,图16中以系统总线相连为例;系统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6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处理器1601可以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发送器1602可以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非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进一步地,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第一码本A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码本,第二码本B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码本。该第一码本Ai的选择和第二码本Bi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本实施例的预编码矩阵W能够反映出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与垂直向特性互相独立的特征,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图17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三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接收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1700可以包括:处理器1701和发送器1702,可选地,该接收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703。其中,处理器1701、发送器1702和存储器1703可以通过系统总线或其他方式相连,图17中以系统总线相连为例;系统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7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发送器1702可以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进一步地,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8为本发明发送设备实施例一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发送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1800可以包括:发送器1801、接收器1802和处理器1803,可选地,该接收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804。其中,发送器1801、接收器1802、处理器1803和存储器1803可以通过系统总线或其他方式相连,图18中以系统总线相连为例;系统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8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发送器1801,可以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接收器1802,可以用于接收接收设备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处理器180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进一步地,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进一步地,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进一步地,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将代表波束的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采用三维波束矢量的形式来定义,具体通过对应水平向相位的第一向量Aij与对应垂直向相位的第二向量Bij进行克罗内克尔积的方式获得分块矩阵的列,表示将水平向相位和垂直向相位联合,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图19为本发明发送设备实施例二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发送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1900可以包括:发送器1901、接收器1902和处理器1903,可选地,该接收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904。其中,发送器1901、接收器1902、处理器1903和存储器1903可以通过系统总线或其他方式相连,图19中以系统总线相连为例;系统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9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发送器1901,可以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接收器1902,可以用于接收接收设备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处理器190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1≤i≤NB,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非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进一步地,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矩阵W。
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对于矩阵W1中的分块矩阵Xi的构成码本,第一码本A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对应的码本,第二码本Bi代表二维面阵天线的垂直向对应的码本。该第一码本Ai的选择和第二码本Bi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本实施例的预编码矩阵W能够反映出二维面阵天线的水平向与垂直向特性互相独立的特征,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图20为本发明发送设备实施例三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发送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2000可以包括:发送器2001、接收器2002和处理器2003,可选地,该接收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04。其中,发送器2001、接收器2002、处理器2003和存储器2003可以通过系统总线或其他方式相连,图20中以系统总线相连为例;系统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0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进一步地,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21为本发明通信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2100包括: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其中,接收设备可以采用图15~图17任一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其对应地,可以执行图3~图5中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发送设备可以采用图18~图20任一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其对应地,可以执行图6~图8中任一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4)

1.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所述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以使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PMI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W;
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5.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所述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非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10.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11.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12.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预编码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预编码矩阵W。
13.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基于发送端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
其中,所述Wa为由第一预编码矩阵Wi组成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其中,0≤i≤n-1,n为组成所述Wa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个数,n>1,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其中,0≤i≤n-1;n表示对角矩阵的总列数,n>1。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17.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端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所述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21.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端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所述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非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25.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27.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28.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预编码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预编码矩阵W。
29.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端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
其中,所述Wa为由第一预编码矩阵Wi组成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其中,0≤i≤n-1,n为组成所述Wa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个数,n>1,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其中,0≤i≤n-1;n表示对角矩阵的总列数,n>1。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32.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33.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所述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PMI得到所述预编码矩阵W;
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37.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所述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不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41.根据权利要求37~4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42.根据权利要求37~4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43.根据权利要求37~4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44.根据权利要求37-4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预编码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预编码矩阵W。
45.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
其中,所述Wa为由第一预编码矩阵Wi组成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其中,0≤i≤n-1,n为组成所述Wa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个数,n>1,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发送器,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其中,0≤i≤n-1;n表示对角矩阵的总列数,n>1。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48.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项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49.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器,用于接收接收设备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所述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的列xi,j为第一向量Aij和第二向量Bij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
所述分块矩阵Xi的各列由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和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两两依次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得到。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1大于或等于所述N2。
51.根据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二向量为相同的N2个连续的所述第二向量,其中,N2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一向量中存在s1个相同的第一向量,所述s1大于或等于零;
对于任意两个相邻的分块矩阵Xi,Xi+1,若构成所述Xi,Xi+1的第一向量为相同的N1个连续的所述第一向量,其中,N1大于0,则构成所述Xi,Xi+1的两组第二向量中存在s2个相同的第二向量,所述s2大于或等于零。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1大于或等于所述s2。
53.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器,用于接收接收设备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矩阵W1和矩阵W2的乘积,
其中,所述W1包含NB个分块矩阵Xi,NB≥1,所述W1表示为:所述W2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所述W2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其中每个分块矩阵Xi为第一码本Ai和第二码本Bi的克罗内克尔kronecker积:所述第一码本Ai的各列为M维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M>1,所述第二码本Bi的各列为N维DFT向量,N>1;
每个所述第一码本Ai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相等。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的各列从Na个在[0,2π]相位区间内等间隔分布的M维DFT向量中等间隔选取,Na>1。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Bi至少存在两个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不相等。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的各列从Ne个[0,π]相位区间内不等间隔分布的N维DFT向量中选取,Ne>1。
57.根据权利要求53~5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的个数。
58.根据权利要求53~5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码本Bi中,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码本Ai中的任意相邻两列DFT向量的相位差。
59.根据权利要求53~5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1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或者,所述W1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60.根据权利要求53~5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W2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预编码矩阵W,或者,用于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矢量从而构成预编码矩阵W。
61.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器,用于接收接收设备发送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
其中,所述Wa为由第一预编码矩阵Wi组成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其中,0≤i≤n-1,n为组成所述Wa的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个数,n>1,
所述Wb为第三预编码矩阵:Wb=Φ×Wa,所述Φ为所述Wa的相位旋转矩阵。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旋转矩阵为对角矩阵其中,0≤i≤n-1;n表示对角矩阵的总列数,n>1。
63.根据权利要求61或62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各列为离散付立叶变换DFT矢量,或者为哈达马Hadamard矩阵的列矢量。
64.根据权利要求61或62项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CN201380001990.4A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Active CN104620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65949.4A CN108494450B (zh)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N201810565946.0A CN108809391B (zh)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1082 WO2015018030A1 (zh)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5946.0A Division CN108809391B (zh)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N201810565949.4A Division CN108494450B (zh)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527A CN104620527A (zh) 2015-05-13
CN104620527B true CN104620527B (zh) 2018-06-19

Family

ID=5246053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5949.4A Active CN108494450B (zh)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N201810565946.0A Active CN108809391B (zh)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N201380001990.4A Active CN104620527B (zh)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65949.4A Active CN108494450B (zh)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N201810565946.0A Active CN108809391B (zh) 2013-08-08 2013-08-08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009087B2 (zh)
EP (3) EP3657690B1 (zh)
JP (1) JP6267336B2 (zh)
CN (3) CN108494450B (zh)
ES (1) ES2764386T3 (zh)
WO (1) WO20150180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2069A1 (zh) * 2013-11-01 2015-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N106664277B (zh) 2014-06-27 2021-09-07 泰科弗勒克斯公司 用于发送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64178B (zh) 2014-06-27 2020-06-02 泰科弗勒克斯公司 带宽信令
US10020855B2 (en) * 2014-09-25 2018-07-10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9825742B2 (en) * 2014-10-03 2017-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debook design and structure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6452536B (zh) * 2015-08-07 2019-09-0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的长期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87434B (zh) * 2015-08-24 2020-01-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487435B (zh) * 2015-08-24 2020-03-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49640A1 (zh) * 2015-09-25 2017-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WO2016024912A2 (en) * 2015-11-04 2016-0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ecoding a transmission from a two-dimensional antenna array using a partially reshaped codebook
CN108370265B (zh) * 2015-12-29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WO2017166219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covariance feedback for enhanced fd-mimo
EP3243279B1 (en) 2016-03-31 2020-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dicating precoder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8288987B (zh) 2017-01-07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分集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9245875B (zh) 2017-08-12 2019-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子集限制的方法和传输装置
US10404339B1 (en) 2018-08-09 2019-09-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determ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435848B (zh) 2019-01-11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20164153A1 (zh) * 2019-02-15 2020-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配置参数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876654B2 (en) * 2020-04-22 2024-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nified codebooks for orthogonal sequence transmiss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9366A (zh) * 2010-09-26 2011-02-09 华中科技大学 用于8发射天线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CN102299732A (zh) * 2010-06-22 2011-12-2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及其相关无线通讯方法及接收器
CN102870344A (zh) * 2010-05-04 2013-01-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优化码元之间的功率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EP2557700A2 (en) * 2010-04-08 2013-02-13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codeboo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EP2590338A2 (en) * 2010-07-02 2013-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using codeboo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antennas
CN103621000A (zh) * 2012-06-14 2014-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演进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02550A1 (en) 2004-07-07 2006-01-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symbols for mimo transmission
KR20080073624A (ko) * 2007-02-06 2008-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편파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을 위한 코드북 생성 방법 및그 장치
CN103560818B (zh) 2007-02-14 2017-06-16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基于相移的预编码的数据传输和接收方法以及支持该方法的收发机
KR20080076683A (ko) 2007-02-14 2008-08-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송수신기
KR101373951B1 (ko) 2008-01-30 2014-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프리코딩 정보 전송방법
US7764746B2 (en) 2008-08-19 2010-07-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using adapted codebook according to polarization
CN101686079A (zh) 2008-09-25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络mimo系统及其信令处理方法
EP2351246B1 (en) 2008-11-03 2017-0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KR101673497B1 (ko) 2009-01-05 2016-11-07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Mimo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프리코딩 코드북들
CN101771444B (zh) 2009-01-06 2014-01-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天线系统中参考信号的设置方法和基站
WO2010105415A1 (en) * 2009-03-17 2010-09-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odebook
KR20100136888A (ko) 2009-06-19 2010-12-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1635612B (zh) 2009-08-18 2014-1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预编码码本构造方法和装置
US9667378B2 (en) 2009-10-01 2017-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granular feedback reporting and feedback processing for precoding in telecommunications
US8873650B2 (en) 2009-10-12 2014-10-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nfigurable spatial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11197B (zh) 2009-12-28 2014-03-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预编码矩阵索引信息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2870362B (zh) 2010-01-08 2014-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设备
CN102088340B (zh) 2010-01-11 2013-04-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天线系统发送、接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KR101819078B1 (ko) 2010-01-12 2018-01-16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크로네커 곱에 기반한 공간적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130752B (zh) 2010-01-16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预编码矩阵指示以及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KR101605326B1 (ko) 2010-02-26 2016-04-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기지국 및 사용자기기
KR101276855B1 (ko) 2010-03-08 2013-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리코딩 행렬 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프리코딩 행렬 구성방법 및 기지국
KR101253197B1 (ko) 2010-03-26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참조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PL2556638T3 (pl) 2010-04-06 2015-10-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Konstrukcja książki kodów i struktura dla modularnego sprzężenia zwrotnego
ES2750869T3 (es) 2010-04-07 2020-03-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na estructura de precodificador para precodificación MIMO
US9042474B2 (en) 2010-04-07 2015-05-26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precoding
US8848817B2 (en) 2010-04-30 2014-09-3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s and signaling for uplink MIMO support or single TB dual-layer transmission in LTE uplink
KR101817724B1 (ko) 2010-04-30 2018-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각 리포팅 모드에 대응하는 코드북을 사용하는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
US8509338B2 (en) 2010-05-05 2013-08-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precoder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567558B1 (en) 2010-05-07 2014-07-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quantized feedback rate adapt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MX2012013067A (es) 2010-05-12 2012-1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odo para realizar intercalado de canale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de varias antenas, y aparato para el mismo.
CN102299775B (zh) 2010-06-24 2013-12-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US20120039402A1 (en) 2010-08-10 2012-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t least two codebooks
US8982978B2 (en) 2010-08-23 2015-03-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a precoded signal in a multiple antenna suppor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24837A1 (en) 2010-08-26 2012-03-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coding
US8693421B2 (en) 2010-09-02 2014-04-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ownlink 8 TX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CSI feedback
CN102082637B (zh) 2010-09-16 2015-03-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码本子集约束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ES2658265T3 (es) * 2010-10-04 2018-03-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de transmisión y recepción de mapa de bits de restricción de subconjunto de libro de códigos
CN102624496B (zh) 2011-01-30 2015-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处理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2075274B (zh) 2011-01-31 2016-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的多天线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9005992B2 (en) 2011-03-18 2015-04-14 Postech Academy-Industry Foundation Immobilizing fusion protein for effective and oriented immobilization of antibody on surfaces
CN102122983B (zh) 2011-04-18 2014-08-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码本的生成、信息的发送、反馈方法及设备
US8781018B2 (en) 2011-04-25 2014-07-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x transmit antenna codebook design
CN102832984B (zh) * 2011-06-17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8个发射天线的预编码方法、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30010880A1 (en) 2011-07-05 2013-01-1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Feedback Framework for MIMO 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929473B2 (en) 2011-07-28 2015-0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bining baseband processing and radio frequency beam stee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932112B (zh) 2011-08-11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38662B (zh) 2011-08-15 2015-09-1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3d天线配置的码本设计方法
CN102938688B (zh) 2011-08-15 2015-05-2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维天线阵列的信道测量和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03002497A (zh) 2011-09-08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aas的信息交互方法、系统、ue及基站
US9020058B2 (en) 2011-11-07 2015-04-2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recoding feedback for cross-polarized antennas based on signal-component magnitude difference
CN102412885B (zh) * 2011-11-25 2015-05-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Lte中的三维波束赋形方法
WO2013129985A1 (en) * 2012-03-02 2013-09-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in for transforming a data transmission signal
US9059878B2 (en) 2012-03-30 2015-06-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debook feedback method for per-user elevation beamforming
US8913682B2 (en) * 2012-05-18 2014-1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deword construction for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334077B1 (en) 2012-07-02 2019-08-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KR20150037755A (ko) 2012-07-06 2015-04-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를 수신 또는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684657A (zh) 2012-09-03 2014-03-26 夏普株式会社 预编码矩阵构造和索引值反馈方法及相关通信设备
TWI617148B (zh) 2012-09-28 2018-03-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用於報告回饋的無線發射/接收單元及方法
US8976884B2 (en) 2012-12-20 2015-03-1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array channel feedback
US8971437B2 (en) 2012-12-20 2015-03-03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array channel feedback
US9281881B2 (en) 2013-02-12 2016-03-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4TX codebook enhancement in LTE
US20140301492A1 (en) 2013-03-08 2014-10-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ecoding matrix codebook design for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15003063A1 (en) 2013-07-02 2015-01-08 Convida Wireless, Llc Mechanisms for semantics publishing and discovery
US10439691B2 (en) * 2015-07-23 2019-10-08 Lg Electronics Inc. Codebook-based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57700A2 (en) * 2010-04-08 2013-02-13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codeboo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CN102870344A (zh) * 2010-05-04 2013-01-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优化码元之间的功率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99732A (zh) * 2010-06-22 2011-12-2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及其相关无线通讯方法及接收器
EP2590338A2 (en) * 2010-07-02 2013-05-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using codebook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antennas
CN101969366A (zh) * 2010-09-26 2011-02-09 华中科技大学 用于8发射天线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CN103621000A (zh) * 2012-06-14 2014-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演进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4450B (zh) 2020-06-16
CN108809391A (zh) 2018-11-13
US20180294862A1 (en) 2018-10-11
EP3018852A1 (en) 2016-05-11
US10469150B2 (en) 2019-11-05
CN108494450A (zh) 2018-09-04
US20160149630A1 (en) 2016-05-26
JP6267336B2 (ja) 2018-01-24
EP3018852A4 (en) 2016-05-11
EP3018852B1 (en) 2019-10-16
CN108809391B (zh) 2021-10-15
WO2015018030A1 (zh) 2015-02-12
CN104620527A (zh) 2015-05-13
US10009087B2 (en) 2018-06-26
JP2016527829A (ja) 2016-09-08
US20200044717A1 (en) 2020-02-06
EP3869700B1 (en) 2024-04-17
ES2764386T3 (es) 2020-06-03
EP3869700A1 (en) 2021-08-25
EP3657690A1 (en) 2020-05-27
EP3657690B1 (en) 2021-01-20
US11211988B2 (en)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0527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USRE49329E1 (en) Precoder structure for MIMO precoding
CN108282207B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541456B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025470B (zh) 报告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067533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以及一种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303442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05227281B (zh) 基于mimo的导频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0557348B (zh) 用于解调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4782070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JP2018074605A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マトリクス指標を決定する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