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0265B -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70265B CN108370265B CN201580085265.9A CN201580085265A CN108370265B CN 108370265 B CN108370265 B CN 108370265B CN 201580085265 A CN201580085265 A CN 201580085265A CN 108370265 B CN108370265 B CN 1083702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column vector
- pmi
- precoding matrix
- matr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终端确定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存在与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相关联的列向量,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终端将第一PMI和第二PMI发送至基站,在该方案中,对于不同的极化体现是采用不同的列向量作用的,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波束覆盖性能不均衡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对于小区边缘用户,采用SFBC(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空频块码)传输模式来提高小区边缘信噪比。对于小区中心用户,采用多层并行传输的传输模式来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其中,若基站可以获得全部或者部分下行信道信息,基站可以采用预编码(Precoding)技术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或者速率。对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系统,无线信道的上下行具有互异性,可以根据上行信道来估计出下行信道的预编码加权矢量。但是,对于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系统,由于上行和下行的载波频率不同,因此不能利用上行信道来获得下行信道的预编码加权矢量。
在LTE系统中,对于FDD系统,基站通过终端设备反馈预编码矩阵的方式来获得预编码矩阵。目前,通过两级码本反馈机制来达到减小反馈负载的目的,即预编码矩阵W由第一级反馈矩阵W1和第二级反馈矩阵W2的乘积构成:
W=W1×W2 (公式一)
其中,第一级反馈矩阵W1,其适用于整个系统带宽,且具有长周期特性。第二级反馈矩阵W2,其作用为每个子带选取预编码加权矢量以及选取两个极化方向之间的相位差(co-phase)。由于W2是基于每子带的反馈,且具有短周期特性,因此,反馈W2所需的比特个数会对反馈的开销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二维(2D)天线技术的应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需要通过预编码的方式来获得数据吞吐率和边缘覆盖。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垂直方向的波束矢量与水平方向的波束矢量克罗内克积的方式来构造W1:
由于码本(codebook)的增加会带来反馈码本所需开销的增加,因此如何减小码本反馈开销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LTE协议Rel.10版本中,在RANK=1~4的时候,反馈W2需要4个比特。2D天线技术会引入垂直维自由度,因此,W2中待选的波束矢量的个数会大于4个,这样不仅会增加接收端选择波束矢量的复杂度,而且也会增加反馈所选择码本的复杂度。
为了克服2D天线技术引入带来的反馈开销增加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下采样(subsampling)的方法来解决的,虽然,采用下采样的方法可以降低反馈开销,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波束矢量的空间分辨率,但是该方案中对于不同的极化天线采用同样的列向量作用,从而造成波束覆盖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性能,导致出现覆盖的漏洞。
综上所述,上述方法虽然可以降低反馈开销,但是存在波束覆盖性能不均衡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波束覆盖性能不均衡的缺陷。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包括:
终端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相关联的列向量,所述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所述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发送至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所述终端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所述W1为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存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存在相关联的列向量,所述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所述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所述W1为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相关联的列向量,所述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所述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发送至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具体为:
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所述W1为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存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存在相关联的列向量,所述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所述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具体为:
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所述W1为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相关联的列向量,所述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所述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发送至基站。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具体为:
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结合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所述W1为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存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存在相关联的列向量,所述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所述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具体为:
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结合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所述W1为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终端确定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存在与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相关联的列向量,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终端将第一PMI和第二PMI发送至基站,在该方案中,对于不同的极化体现是采用不同的列向量作用的,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波束覆盖性能不均衡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预编码矩阵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一种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一种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一种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100:终端确定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存在与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相关联的列向量,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步骤110:终端根据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步骤120:终端将第一PMI和第二PMI发送至基站。
在该方案中,对于不同的极化体现是采用不同的列向量作用的,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波束覆盖性能不均衡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式有多种,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终端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终端从码本集合中筛选出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W1为第一级反馈矩阵。
在二维天线的码本设计中,假设第一维的天线端口个数为N1,第二维的天线端口个数为N2,那么Xn和Xm分别由第一维的码本和第二维的码本通过克罗内克积的方式生成,即其中,和是维度为N1×K的DFT矩阵,和是维度为N2×L的DFT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Xm和Xn的关系有两种:
第一种为:Xn=Xm
例如,当k=4,l=2的时候:
W1中相关联的向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有两种:
1)第二维相同,此时,Xn可以划分为四组:
即第一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第二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第三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及第四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
2)第一维相同,此时,Xn可以划分为四组:
同理,第一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第二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第三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及第四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
对于传输层数的秩=1时,W2用来选择组号,以及选择组内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位差。比如,W2选择第二组,且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位差为φ,那么,对相关联的向量的第二维相同时的关联关系,W满足如下规则:
对于相关联的向量的第一维相同时的关联关系,W满足如下规则:
第二种为:Xn≠Xm
这时候,Xn和Xm分别有四个列向量。
当k=2,l=2的时候:
当k=4,l=1的时候:
对于传输层数的秩=1时,W2用来选择组号,以及选择组内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位差。比如,W2选择第二组,且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位差为φ,那么,对相关联的向量的第二维相同时的关联关系,W满足如下规则:
对相关联的向量的第一维相同时的关联关系,W满足如下规则: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Xn与Xm相同,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Xn与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另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200: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步骤210:基站根据第一PMI和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存在与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存在相关联的列向量,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可选的,基站根据第一PMI和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
基站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基站根据第一PMI和第二PMI,从码本集合中筛选出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可选的,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可选的,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在二维天线的码本设计中,假设第一维的天线端口个数为N1,第二维的天线端口个数为N2,那么Xn和Xm分别由第一维的码本和第二维的码本通过克罗内克积的方式生成,即其中,和是维度为N1×K的DFT矩阵,和是维度为N2×L的DFT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中Xm和Xn的关系有两种:
第一种为:Xn=Xm
例如,当k=4,l=2的时候:
W1中相关联的向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有两种:
3)第二维相同,此时,Xn可以划分为四组:
即第一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第二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第三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及第四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
4)第一维相同,此时,Xn可以划分为四组:
同理,第一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第二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第三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及第四组中的两个向量集合相关联。
对于传输层数的秩=1时,W2用来选择组号,以及选择组内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位差。比如,W2选择第二组,且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位差为φ,那么,对相关联的向量的第二维相同时的关联关系,W满足如下规则:
对于相关联的向量的第一维相同时的关联关系,W满足如下规则:
第二种为:Xn≠Xm
这时候,Xn和Xm分别有四个列向量。
当k=2,l=2的时候:
当k=4,l=1的时候:
对于传输层数的秩=1时,W2用来选择组号,以及选择组内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位差。比如,W2选择第二组,且两个向量之间的相位差为φ,那么,对相关联的向量的第二维相同时的关联关系,W满足如下规则:
对相关联的向量的第一维相同时的关联关系,W满足如下规则: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Xn与Xm相同,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Xn与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参阅图3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30、发送单元31,其中:
处理单元30,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相关联的列向量,所述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所述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所述处理单元30还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发送单元31,用于将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发送至基站。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30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具体为:
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可选的,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所述W1为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可选的,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参阅图3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300、发送器310,其中:
处理器300,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相关联的列向量,所述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所述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所述处理器300还用于,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发送器310,用于将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发送至基站。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300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具体为:
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可选的,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所述W1为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可选的,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参阅图4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40、处理单元41,其中:
接收单元40,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处理单元4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存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存在相关联的列向量,所述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所述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41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具体为:
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可选的,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所述W1为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可选的,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参阅图4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器400、处理器410,其中:
接收器400,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处理器41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包括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存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列向量集合中的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存在相关联的列向量,所述任意一列向量集合和所述相关联的列向量均作用于不同的极化天线。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410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具体为:
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可选的,所述预编码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可选的,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满足如下规则:
其中,所述W1为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
可选的,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可选的,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所述终端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其中,所述W2为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9.如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其中,所述W2为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具体为:
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15.如权利要求13-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其中,所述W2为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时,具体为:
确定用于表示传输层数的秩,及所述秩对应的码本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PMI和所述第二PMI,从所述码本集合中筛选出所述预编码矩阵。
21.如权利要求19-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I与第一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一级反馈矩阵为对角矩阵。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MI与第二级反馈矩阵相对应,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包括所述Xn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及所述Xm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Xn与所述Xm相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列向量中存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列向量不同的第一列向量;
若所述Xn与所述Xm不相同,W2在W1的对角矩阵Xn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的标号与在Xm中选出的列向量的列向量标号相同;其中,所述W2为所述第二级反馈矩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5/099528 WO2017113112A1 (zh) | 2015-12-29 | 2015-12-29 |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70265A CN108370265A (zh) | 2018-08-03 |
CN108370265B true CN108370265B (zh) | 2021-09-07 |
Family
ID=59224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5265.9A Active CN108370265B (zh) | 2015-12-29 | 2015-12-29 |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05603B2 (zh) |
EP (1) | EP3389193A4 (zh) |
CN (1) | CN108370265B (zh) |
WO (1) | WO201711311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16692B (zh) * | 2017-11-17 | 2022-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
WO2019213852A1 (zh) * | 2018-05-09 | 2019-11-14 |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492916B (zh) * | 2018-05-15 | 2021-08-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预编码矩阵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75599A (zh) * | 2007-02-06 | 2010-03-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产生用于多极化的多入多出系统的码书的码书产生方法和设备 |
WO2013185320A1 (zh) * | 2012-06-14 | 2013-12-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演进节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8302B (zh) | 2010-02-08 | 2015-08-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闭环多天线系统发送/接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KR101276855B1 (ko) * | 2010-03-08 | 2013-06-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프리코딩 행렬 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프리코딩 행렬 구성방법 및 기지국 |
CN102195755A (zh) | 2010-03-10 | 2011-09-2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反馈双极化天线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009785B (zh) * | 2013-02-25 | 2017-11-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码本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8322243B (zh) * | 2013-03-08 | 2021-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
EP2945306B1 (en) * | 2013-03-08 | 2018-11-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receiving end and transmitting end |
CN107872261B (zh) * | 2013-04-15 | 2023-04-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104321983B (zh) * | 2013-05-17 | 2018-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BR112015029739B1 (pt) * | 2013-06-04 | 2022-08-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matriz de pré-codificação de 4 antenas,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estação base |
CN108494450B (zh) * | 2013-08-08 | 2020-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
CN104935365B (zh) * | 2014-03-21 | 2019-01-0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用于多用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202276B (zh) * | 2014-07-16 | 2018-06-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道信息的量化反馈、数据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
-
2015
- 2015-12-29 WO PCT/CN2015/099528 patent/WO201711311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29 EP EP15911743.1A patent/EP3389193A4/en active Pending
- 2015-12-29 CN CN201580085265.9A patent/CN108370265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28 US US16/021,786 patent/US1050560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75599A (zh) * | 2007-02-06 | 2010-03-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产生用于多极化的多入多出系统的码书的码书产生方法和设备 |
WO2013185320A1 (zh) * | 2012-06-14 | 2013-12-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演进节点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Codebook enhancements for EBF/FD-MIMO;Huawei等;《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1:R1-152484》;20150516;正文第1-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05603B2 (en) | 2019-12-10 |
EP3389193A1 (en) | 2018-10-17 |
US20180309486A1 (en) | 2018-10-25 |
CN108370265A (zh) | 2018-08-03 |
WO2017113112A1 (zh) | 2017-07-06 |
EP3389193A4 (en) | 2018-1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19170B (zh) | 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设备 | |
TWI740119B (zh) | 執行無線通訊通道的通道估計的方法及行動設備 | |
US10582479B2 (en) |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JP6733938B2 (ja) |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情報を送信し、且つ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情報をフィードバック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6160952B (zh) |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 |
AU2016324556A1 (en) | Signal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vanced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9654192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feedback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 |
WO2017012463A1 (zh) | 一种多用户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1756415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8370265B (zh) |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099636B (zh) | 一种导频信号发送方法、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设备 | |
WO2017076208A1 (zh)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7529691B (zh) |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148761B (zh) | 一种基于码本反馈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08352866B (zh) | 一种测量和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370286A (zh) | 用于高级接收机的信道状态信息框架 | |
CN109428636B (zh) | 波束指示和上报方法、网络设备、终端 | |
WO2017028641A1 (zh) | 信息反馈方法、信息反馈装置及终端 | |
CN108418654B (zh) | 一种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