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2070B -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2070B
CN104782070B CN201380008900.4A CN201380008900A CN104782070B CN 104782070 B CN104782070 B CN 104782070B CN 201380008900 A CN201380008900 A CN 201380008900A CN 104782070 B CN104782070 B CN 104782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book
exponent number
coding matrix
rank
sen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89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2070A (zh
Inventor
刘建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82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2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2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2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其中,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接收设备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乘积或直积,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可以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通过发射预编码技术和接收合并技术,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得到分集和阵列增益。利用预编码的系统可以表示为
其中,y是接收信号矢量,H是信道矩阵,是预编码矩阵,s是发射的符号矢量,N是测量噪声。
最优预编码通常需要发射机完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常用的方法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对瞬时CSI进行量化并报告给基站,通常,接收设备(例如UE)可以基于发送设备(例如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即接收信号矢量y,并根据已知的预定义的发射导频信号s的基础上,即发射的符号矢量s,以及测量噪声N,也称为高斯白噪声,根据公式:得到估计的信道矩阵H,再从码本中选择与所述信道矩阵H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使得数据实际传输时的信道传输质量和速率较高。
其中用户设备包括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中继(Relay)、移动电话(MobileTelephon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基站包括节点B(NodeB)基站(Base station,BS),接入点(Access Point),发射点(Transmission Point,TP),演进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或者中继(Relay)等。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报告的CSI信息包括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信息等,其中,RI和PMI分别指示使用的传输层数和预编码矩阵。其中,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预编码矩阵的对应关系详见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TS 36.213中,每个复值组成元素的预编码矩阵与码本表格中的一个指示号(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相对应。通常称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集合为码本,其中的每个预编码矩阵为码本中的码字。
图1为一维线阵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线阵天线的分布只包括一个方向,该方向通常称为水平向。图2为二维面阵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二维面阵天线的分布包括水平向和垂直向两个方向。当天线规模从一维线阵扩展到水平、垂直二维面阵时,码本需要设计为水平、垂直联合的三维(3D)码本W。其中一种3D码本W采用水平码本W1和垂直码本W2直积的形式,即:或采用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乘积的形式,即:W=W1×W2,其中,Wa1为构成W1的水平向码本,We1为构成W1的垂直向码本,Wa2为构成W2的水平向码本,We2为构成W2的垂直向码本。。但是,如何确定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分别的阶数,以使得3D码本准确地模拟二维面阵天线的特性。即,现有的确定二维面阵天线的3D码本的方法精度较低,从而造成性能损失较大,系统的吞吐量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确定二维面阵天线的3D码本的方法精度较低,进而导致的预编码精度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直积或乘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将所述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将所述第二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根据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设备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或直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乘积或直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根据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根据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二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根据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根据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根据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或直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根据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根据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根据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第一码本W1的阶数大于或等于第二码本的阶数能保证最终的预编码矩阵W的阶数被很好的逼近和模拟。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维线阵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二维面阵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发送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三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发送设备实施例二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通信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A)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简称:UMTS)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中继(Relay)、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等,本发明并不限定。
多天线系统是指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通过多根天线进行通信的系统。其中,当发送设备为基站,则接收设备为UE;反之,当发送设备为UE,则接收设备为基站。相对于单天线系统,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多个天线能够形成空间的分集增益或者复用增益,能够有效的提高传输可靠性以及系统容量。多天线系统中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一般可以通过发送设备的预编码方法和接收设备的接收合并算法获得。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天线系统可以应用在单点传输场景,即一个发送设备与一个接收设备的传输场景。也可以应用在多点联合传输的场景,多点联合传输是指多个发送设备对于同一个接收设备进行信号的联合传输,例如,发送设备A具有2天线,发送设备B也具有2天线,两个发送设备同时对于接收设备进行联合传输。那么该接收设备接收的信号可以看成是一个4天线基站发送得到的信号。
图3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接收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UE。当执行主体接收设备为基站时,相应地,发送设备可以为UE,当执行主体接收设备为UE时,相应地,发送设备可以为基站。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接收设备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直积或乘积,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具体地,所述第一码本W1可以为代表水平向天线的码本,所述第二码本W2可以为代表垂直向天线的码本。
这是由于,考虑到垂直向角度扩展一般在2-4度左右,而水平向角度扩展在8-15度左右,因此意味着水平向可区分的径较多,从而多层传输的特性更容易被支持,因此,选择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时,代表水平向的第一码本W1可以选择为阶数较高的码本,代表垂直向的第二码本W2可以选择为阶数较低的码本。具体地,设需要构建的3D码本,即预编码矩阵W,的阶数为R,第一码本W1的阶数为s,第二码本W2的阶数为t,则限定s≥t。例如阶数为6的3D码本W,W为W1和W2的乘积或直积,W1和W2的选择方案可以为:Rank(W1)=3,Rank(W2)=2,或者,可以为Rank(W1)=6,Rank(W2)=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矩阵W1可以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矩阵W1可以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如基于Rel-10双码本结构的直积形式的6阶码本中,第一码本W1可以为3阶的Rel-10码本,第二码本W2可以为2阶的Rel-10码本。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将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1)限定为1。即任意阶数(设为R阶)的3D码本可以由垂直向1阶的第二码本W2和水平向R阶的第一码本W1码本的直积生成。
步骤302、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相应地,所述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所述道状态指示信息,按照3GPP中规定的PMI与预编码矩阵的关系,得到接收设备的天线阵列的预编码矩阵W。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301中的参考信号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 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DM RS)或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S,CRS),CSI还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Index,简称CQI)。还需要说明的是,UE可以通过接收基站通知(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者基于小区标识ID得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并在对应的资源或者子帧得到参考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在步骤301中,接收设备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时,所述W通过采用第一码本W1与第二码本W2的乘积或直积来构造,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所构造的预编码矩阵W可以作为3维(3D)码本;并且通过限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使得所构造的3D码本W符合天线在垂直向扩展角度小于水平向扩展角度的特性,因此,所构造的3D码本的精度较高,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进一步具体地,对于步骤302,接收设备确定了3D码本W之后,向发送设备反馈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出所述3D码本W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六种方式来实现。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则步骤302具体可以为: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需要事先约定预设规则,或者事先约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因此,接收设备在反馈信道状态指示信息时,可以不直接反馈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阶数,而是只需要反馈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即可,发送设备在接收到ia和ie之后,可以隐式地获得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阶数,从而不会增加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的比特数。
此处,其中一种可能的映射关系可以如下: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可以为所有阶数的码本级联后的指示符i,例如,阶数为1的码本指示符为0到i1-1,阶数为2的码本指示符为i1-1到i1+i2-2,其中,i1为阶数1的码本个数,i2为阶数2的码本个数,依次类推得到所有阶数的码本级联后的码本编号,然后可以建立水平向码本指示符和对应阶数的映射关系,如表1所示,以及垂直向码本指示符和对应阶数的映射关系,如表2所示。
码本Index 对应Rank
0到(i1-1) 1
i1到i1+i2-1 2
is-1到is-1+is-1 s
表1水平向码本指示符和阶数映射关系表
码本Index 对应Rank
0到(i1-1) 1
i1到i1+i2-1 2
Ir-1到ir-1+ir-1 r
表2垂直向码本指示符和阶数映射关系表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则步骤302具体可以为: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具体地,Rank(W2)=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Rank(W)/Rank(W1)。
这种方式在具体实现时,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可以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将所述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则步骤302具体可以为: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这种方式在具体实现时,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可以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将所述第二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例如,可将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方式采用各种量化值来表示,例如对于总阶数为6的3D码本,设第一种组合为:Rank(W1)=3,Rank(W2)=2,将该第一种组量化为1;设第二种组合为:Rank(W1)=6,Rank(W2)=1,将该第二种组量化为2,因此,当采用第一种组合时,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为:量化值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6。相应地,发送设备在接收到该信道状态指示信息时,可以根据量化值1确定出Rank(W1)=3,Rank(W2)=2,从而确定出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该方式中,步骤302具体可以为: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除了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之外,还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以使所述发送设备进一步验证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的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正确性。
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在这种方式中,接收设备不反馈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而直接反馈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1),发送设备在接收到该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根据Rank(W1)×Rank(W1)得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在该方式中,步骤302具体可以为: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步骤302具体可以为: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其中,第一天线端口数是指发送设备的水平向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是指发送设备的垂直向天线端口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接收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可以在步骤302之前或者与步骤302同时发送给所述发送设备,这样,发送设备可以根据发送设备的水平向天线端口数和垂直向天线端口数确定出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如当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为4,而水平向天线端口数为4,垂直向天线端口数为2,天线极化类型为交叉极化时,因为2天线端口的交叉极化天线的阶数通常为1,因此默认的第一码本W1的阶数为4,而第二码本W2的阶数为1。上述六种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反馈第一码本W1所需的比特数可以与Rel-8、Rel-9或Rel-10中相同天线端口数的水平向码本的反馈比特数相同,也可以大于Rel-8、Rel-9或Rel-10中相同天线端口数的码本的反馈比特数,此处不做限定。反馈第二码本W2所需的比特数可以与Rel-8、Rel-9或Rel-10中相同天线端口数的码本的反馈比特数相同,也可以大于Rel-8、Rel-9或Rel-10中相同天线端口数的码本的反馈比特数,此处不做限定。
但是可以看出,上述的六种方式,是在尽量不增加反馈比特数的情况下,实现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反馈构成3D码本的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第二码本W2的阶数,从而使发送设备得到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从而通过对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进行直积确定所述3D码本W。
图4为本发明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送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UE。当执行主体发送设备为基站时,相应地,接收设备可以为UE,当执行主体发送设备为UE时,相应地,接收设备可以为基站。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其中,参考信号的类型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 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DM RS)或小区特定的参考信号(Cell-specific RS,CRS),CSI还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 Indicator/Index,简称CQI)。还需要说明的是,UE可以通过接收基站通知(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或者基于小区标识ID得到参考信号的资源配置并在对应的资源或者子帧得到参考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402、所述发送设备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步骤403、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或直积,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具体地,所述第一码本W1可以为表征水平向天线的码本,所述第二码本W2可以为表征垂直向天线的码本。
这是由于,考虑到垂直向角度扩展一般在2-4度左右,而水平向角度扩展在8-15度左右,因此意味着水平向可区分的径较多,从而多层传输的特性更容易被支持,因此,选择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时,代表水平向的第一码本W1可以选择为阶数较高的码本,代表垂直向的第二码本W2可以选择为阶数较低的码本。具体地,设需要构建的3D码本,即预编码矩阵W的阶数为R,第一码本W1的阶数为s,第二码本W2的阶数为t,则限定s≥t。例如阶数为6的3D码本W,W为W1和W2的直积,W1和W2的选择方案可以为:Rank(W1)=3,Rank(W2)=2,或者,可以为Rank(W1)=6,Rank(W2)=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矩阵W1可以为表示宽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子带的信道特性的矩阵;或者,矩阵W1可以为表示长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矩阵W2可以为表示短期的信道特性的矩阵。
如基于Rel-10双码本结构的直积形式的6阶码本中,第一码本W1可以为3阶的Rel-10码本,第二码本W2可以为2阶的Rel-10码本。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将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限定为1。即任意阶数(设为R阶)的3D码本可以由垂直向为1阶的第二码本W2和水平向为R阶的第一码本W1码本的直积生成。
步骤403中,具体地,所述发送设备可以根据所述道状态指示信息,按照3GPP中规定的PMI与预编码矩阵的关系,得到接收设备的天线阵列的预编码矩阵W。
本实施例,通过在步骤403中,根据所接收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由于发送设备所选择的的预编码矩阵W为代表水平向的第一码本W1与代表垂直向的码本第二码本W2的直积或乘积,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该预编码矩阵W可以作为3D码本,并且通过限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使得所述3D码本W符合天线在垂直向扩展角度小于水平向扩展角度的特性,因此,所述3D码本的精度较高,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进一步具体地,对于步骤402,所述发送设备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及步骤403、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可以通过以下六种方式来实现。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则步骤403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步骤一、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步骤二、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需要事先约定预设规则,或者事先约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因此,接收设备在反馈信道状态指示信息时,可以不直接反馈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阶数,而是只需要反馈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即可,发送设备在接收到ia和ie之后,可以隐式地获得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阶数,从而不会增加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的比特数。
此处,其中一种可能的映射关系可以如下: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可以为所有阶数的码本级联后的指示符i,例如,阶数为1的码本指示符为0到i1-1,阶数为2的码本指示符为i1-1到i1+i2-2,其中,i1为层1的码本个数,i2为层2的码本个数,依次类推得到所有阶数的码本级联后的码本编号,然后可以建立水平向码本指示符和对应阶数的映射关系,如上述的表1所示,以及垂直向码本指示符和对应阶数的映射关系,如上述的表2所示。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则步骤403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步骤一、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步骤二、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并且,这种方式在具体实现时,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可以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将所述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则步骤403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步骤一、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
步骤二、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并且,这种方式在具体实现时,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可以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将所述第二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例如,可将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方式采用各种量化值来表示,例如对于总阶数为6的3D码本,设第一种组合为:Rank(W1)=3,Rank(W2)=2,将该第一种组量化为1;设第二种组合为:Rank(W1)=6,Rank(W2)=1,将该第二种组量化为2,因此,当采用第一种组合时,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为:量化值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6。相应地,发送设备在接收到该信道状态指示信息时,可以根据量化值1确定出Rank(W1)=3,Rank(W2)=2,从而确定出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这种方式中,步骤403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步骤一、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步骤二、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除了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之外,还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以使所述发送设备进一步验证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的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正确性。
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在这种方式中,接收设备不反馈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而直接反馈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发送设备在接收到该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根据Rank(W1)×Rank(W2)得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则步骤403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则步骤403中,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步骤一、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步骤二、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发送设备可以根据发送设备的水平向天线端口数和垂直向天线端口数确定出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上述六种发送设备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反馈第一码本W1所需的比特数可以与Rel-8、Rel-9或Rel-10中相同天线端口数的码本的反馈比特数相同,也可以大于Rel-8、Rel-9或Rel-10中相同天线端口数的码本的反馈比特数,此处不做限定。反馈第二码本W2所需的比特数反馈第一码本W1所需的比特数可以与Rel-8、Rel-9或Rel-10中相同天线端口数的码本的反馈比特数相同,也可以大于Rel-8、Rel-9或Rel-10中相同天线端口数的码本的反馈比特数,此处不做限定。
但是可以看出,上述的六种方式,是在尽量不增加反馈比特数的情况下,实现接收设备向发送设备反馈构成3D码本的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第二码本W2的阶数,从而发送设备得到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发送设备从而通过对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进行直积确定所述3D码本W。
图5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5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1和发送模块12,其中,
接收模块11,可以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乘积或直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发送模块12,可以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时,通过采用代表水平向的第一码本W1与代表垂直向的码本第二码本W2的直积来构造,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所构造的预编码矩阵W可以作为3维(3D)码本;并且通过限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使得所构造的3D码本W符合3D信道在垂直向扩展角度小于水平向扩展角度的特性,因此,所构造的3D码本的精度较高,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以有以下六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发送模块1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1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图6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600,在图5所示接收设备的基础上,针对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进一步地还包括:编码模块13,
该编码模块13,可以用于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1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该第三种实现方式也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接收设备的结构,即,还包括:编码模块13,
此处,该编码模块13,用于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二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发送模块1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除了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之外,还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以使所述发送设备进一步验证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的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正确性。
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发送模块1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1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进一步地,上述各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可以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图7为本发明发送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7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21、接收模块22和处理模块23,其中,
发送模块21,可以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模块22,可以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2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或直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进一步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根据所接收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由于发送设备所选择的的预编码矩阵W为代表水平向的第一码本W1与代表垂直向的码本第二码本W2的乘积或直积,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该预编码矩阵W可以作为3D码本;并且通过限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使得所述3D码本W符合3D信道在垂直向扩展角度小于水平向扩展角度的特性,因此,所述3D码本的精度较高,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以下六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处理模块2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2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2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处理模块2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除了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之外,还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以使所述发送设备进一步验证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的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正确性。
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处理模块2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2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上述各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图8为本发明接收设备实施例三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800可以包括:接收器801和发送器802,可选地,该接收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器803、存储器804。其中,接收器801、发送器802、处理器803和存储器804可以通过系统总线或其他方式相连,图8中以系统总线相连为例;系统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接收器801,可以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乘积或直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发送器802,可以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时,通过采用代表水平向的第一码本W1与代表垂直向的码本第二码本W2的直积来构造,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所构造的预编码矩阵W可以作为3维(3D)码本;并且通过限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I)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使得所构造的3D码本W符合3D信道在垂直向扩展角度小于水平向扩展角度的特性,因此,所构造的3D码本的精度较高,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接收设备还可以有以下六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发送器80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器80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所述处理器803,可以用于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器80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此处,该处理器803,可以用于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二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发送器80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除了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之外,还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以使所述发送设备进一步验证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的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正确性。
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发送器80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器802具体可以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接收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进一步地,上述各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可以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图9为本发明发送设备实施例二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终端。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900可以包括:发送器901、接收器902和处理器903,可选地,该接收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4。其中,发送器901、接收器902、处理器903和存储器903可以通过系统总线或其他方式相连,图9中以系统总线相连为例;系统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发送器901,可以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器902,可以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处理器903,可以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直积或乘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进一步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发送设备,根据所接收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由于发送设备所选择的的预编码矩阵W为代表水平向的第一码本W1与代表垂直向的码本第二码本W2的直积或乘积,从而能够在码本中表现出三维波束矢量的特征,因此该预编码矩阵W可以作为3D码本;并且通过限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使得所述3D码本W符合3D信道在垂直向扩展角度小于水平向扩展角度的特性,因此,所述3D码本的精度较高,因此,发送设备基于接收设备反馈的从本发明的码本结构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编码的精度,从而减少性能损失,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以下六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处理器90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器90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器90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处理器90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除了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之外,还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以使所述发送设备进一步验证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的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正确性。
在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处理器90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在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器90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进一步地,上述各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图10为本发明通信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1000包括: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其中,接收设备可以采用图8所示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其对应地,可以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发送设备可以采用图9所示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其对应地,可以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6)

1.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设备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乘积或直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其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或者,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将所述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将所述第二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11.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设备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所述发送设备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乘积或直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其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或者,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包括: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18.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19.一种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基于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乘积或直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其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或者,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一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设备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之前,将所述第二码本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进行联合编码,将所述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与所述CQI进行联合编码。
24.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26.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
27.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以使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并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28.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29.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接收设备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W为第一码本W1和第二码本W2的乘积或直积,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其中,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码本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a和第二码本W2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ie;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规则或预设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指示符与码本阶数的映射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或者,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信道质量信息指示符CQI、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为1。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CQI、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32.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的组合的量化值和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
34.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35.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指示信息包括: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W的总阶数和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Rank(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Rank(W2),其中,所述发送设备的天线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天线端口数、第二天线端口数和天线的极化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码本W1的阶数和所述第二码本W2的阶数确定所述接收设备基于参考信号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W。
36.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W1和所述第二码本W2分别从长期演进LTE系统的2天线码本、4天线码本或者8天线码本中选取。
CN201380008900.4A 2013-11-01 2013-11-01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Active CN104782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6414 WO2015062069A1 (zh) 2013-11-01 2013-11-01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2070A CN104782070A (zh) 2015-07-15
CN104782070B true CN104782070B (zh) 2018-05-29

Family

ID=53003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8900.4A Active CN104782070B (zh) 2013-11-01 2013-11-01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82070B (zh)
WO (1) WO20150620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9088B2 (en) * 2016-03-28 2018-06-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near combination PMI codebook based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8282204B (zh) * 2017-01-05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41854B (zh) * 2020-04-14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6951A (zh) * 2010-05-05 201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1902312A (zh) * 2010-06-21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精度的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1931513A (zh) * 2010-05-18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01969366A (zh) * 2010-09-26 2011-02-09 华中科技大学 用于8发射天线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CN102404084A (zh) * 2010-09-16 2012-04-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2792605A (zh) * 2010-03-08 2012-1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送预编码矩阵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配置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基站
CN102835054A (zh) * 2010-08-26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方法和系统
CN102916768A (zh) * 2012-09-19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939775A (zh) * 2010-05-07 2013-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用于量化的反馈率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和系统
CN103222201A (zh) * 2010-10-04 2013-07-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码本子集限制位图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185320A1 (zh) * 2012-06-14 2013-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演进节点
WO2015018030A1 (zh) * 2013-08-08 2015-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2605A (zh) * 2010-03-08 2012-11-21 Lg电子株式会社 传送预编码矩阵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配置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基站
CN101826951A (zh) * 2010-05-05 201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39775A (zh) * 2010-05-07 2013-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用于量化的反馈率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31513A (zh) * 2010-05-18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01902312A (zh) * 2010-06-21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精度的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2835054A (zh) * 2010-08-26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方法和系统
CN102404084A (zh) * 2010-09-16 2012-04-0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1969366A (zh) * 2010-09-26 2011-02-09 华中科技大学 用于8发射天线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CN103222201A (zh) * 2010-10-04 2013-07-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码本子集限制位图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185320A1 (zh) * 2012-06-14 2013-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演进节点
CN102916768A (zh) * 2012-09-19 2013-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反馈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018030A1 (zh) * 2013-08-08 2015-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2070A (zh) 2015-07-15
WO2015062069A1 (zh) 2015-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0527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N104488210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09600208B (zh) 一种上行传输、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545369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025470B (zh) 报告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364145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CN104255053B (zh) 接收和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321983B (zh) 传输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KR101955679B1 (ko) 프리코딩 행렬 지시자를 결정하는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
CN10915043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WO2017061744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60086948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79329B (zh) 一种虚拟天线端口的映射方法和基站
CN107872261A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303442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07888307B (zh) 干扰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干扰测量指示方法及装置
EP4087346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782070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CN107707285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39965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CN109803414A (zh) 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33498B (zh) 用于基于DMRS的TxD传输的端口映射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WO2018039860A1 (zh) 信道质量的测量和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6034006A (zh) 信道状态测量导频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495143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